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鹏海贸易的股份是怎么回事?”熊文斌沉着脸,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股份的事情,转脸看向妻子白素梅,问道,“你知道这事?”
白素梅没想到女儿跟女婿吵吵,把这事给吵出来了,知道瞒不过去,说道:“海鹏成立公司时,缺少资金,黛妮就跟信用社贷了几十万投进去入股。”避重就轻的把鹏海贸易入股的事情,跟丈夫说了一遍。
“胡闹!你们胆子大得包天!”熊文斌气得手脚发抖,拍着桌子怒斥女儿、女婿。
“杨海鹏他做钢材贸易的资金,也是沈淮帮他从信用社贷出来的款;他行,为什么我们不行?”熊黛妮打小没有给父亲这么严厉的训斥过,委屈的辩解道。
“有些问题是说得清楚的,有些问题是说不清楚的。”熊文斌看了女婿周明一眼,有着说不出的失望,也不知道他进机关消磨了这几年,性子怎么就变得如此急功近利,说道,“不管怎么说,这股份你们赶紧给我退出来,把贷款还掉。”
熊黛妮舍不得从鹏海贸易撤股,呶着嘴说,“我们又没有违法犯纪;我明天就给沈淮道歉去,还不行吗?”
“这不是道歉就能解决的事。”熊文斌说道,“道歉只是让大家脸面上还好看些。”
“爸你是他介绍给谭书记的不假,但是他不能老拿这个对你蹬鼻子上脸。这个我受不了。”周明又说道,“还有,沈淮今天当着周裕、周知白的面,对你跟苏恺闻这样,他这是什么意思?要是叫谭书记知道这事,我就不信谭书记能饶得了他。”周明不服气的又说了一句话。
“你也知道沈淮的反应很过激,但你以为沈淮是对你耍威风是不是?”熊文斌恨铁不成钢,他本不想把这层利害直接揭开,但不说透又不能把周明拧着的性子捋顺过来,他还不想翁婿结仇,“要是沈淮今天是故意而为之,是故意摆姿态给我看的,甚至故意做给谭书记看的,你有什么想法?”
“他一个镇党委书记,凭什么给市委书记脸色看?”周明脸色有些变,说道。
“你再好好想想,你要不是这段时间太得意忘形,有些事不用我提醒,你也应该能看到。”熊文斌又点了一根烟,苦口婆心的说道,“沈淮今天在英皇请客,本没有周裕、周知白跟我什么事情,但我到英皇之后,沈淮提出要在三年内把梅溪钢铁厂做到市钢厂的规模。不管他这计划有几分是真,只要他能面不改色的当着我跟周家人的面说出来,就不是你能给他脸色看的。”
周明摸了一根烟,给自己点上,过了好久,都不吭声。
熊黛妮讶异地问道:“沈淮这是要跟谭书记划清界限、投吴海峰?”她对官场上的事,也是从小耳濡目染,多少知道些,知道沈淮这种投靠“二主”的行为是官场大忌。
熊文斌摇了摇头,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看不透,应该不会这么简单。另外,谭书记不会什么事情都跟我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谭书记即使不喜欢沈淮,也不会拿市委书记的帽子去压他。沈淮即使跟吴海峰、跟周家走得近,谭书记也不会管他。”
见周明抬起头来,好像是想明白了一些,熊文斌继续跟他说道,“你要是以为沈淮今天只是纯粹耍威风,那你就把他看轻了。他今天一是做给我跟你看,做给苏恺闻看;二是做给周家姐弟以及她们背后的吴海峰看。”
见周明脸色也很难看,熊文斌就没有把“公子争风、家奴倒霉”等更难听的话说出口,继续说道:“沈淮今天是在借题发挥,但也是你给他这个借题发挥的机会。这事让谭书记知道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板子不会落到苏恺闻的头上,也不会落到沈淮的头上,只会让谭书记对你留下不好的印象,说不定我也会给牵连进去。”
周明听着岳父抽丝剥茧的把利害关系跟他分析清楚,脸色也有些发白。
熊文斌挥了挥手,跟周明跟黛妮说道:“你们回去好好想想吧,我也有些累了。”就走回卧室,又抽出一根烟来点上,怎么也掩盖不住对女婿周明的失望,白素梅送女儿、女婿出门,掩门走回来,见熊文斌难得的连着抽好几根烟,问道,“事情真这么严重吗?”
“说到底,我只是谭启平的管家奴。谭启平认为我行,所以我才有在今天的地位;谭启平认为我不行,我就什么都不是。”熊文斌苦涩一笑。
“沈淮为什么会突然针对你?”白素梅问道。
“沈淮不是针对谁,他是不甘心给边缘化,不甘心给压在梅溪镇啊。”熊文斌长叹道,“谁挡在他前面,他就会跟谁翻脸,怕是谭启平都压不住他,偏偏周明不知道轻重。”
“……谭书记也压不住他?”白素梅问道。
“嗯。”熊文斌点点头,“沈淮有信心在三年内把梅溪钢铁厂做到市钢厂的规模,不要看他年轻,不要看他才是乡镇党委书记,他这样的人物,不是轻易就能给别人压制的,就是谭启平也不行。谭启平要死按住不让他出头,只会把他从东华逼走。他离开东华之后,依旧是个人物;跟离开东华就成一条死蛇的我们不一样。”
第一百六十三章诡局
周裕与弟弟周知白,离开英皇后,就直接返回鹏悦高尔夫球练习场,她父亲周炎斌、二叔吴海峰以及堂姐吴敏,还留在鹏悦吃饭。
周裕把英皇发生的精致一幕,悉无巨细,都跟父亲及二叔说了一遍。
吴海峰愣怔了半天,没有说一个字。
“沈淮是不是做了什么事,知道没有办法得到谭启平的原谅,所以破罐子破摔?”虽然一路上姐姐一再说她跟沈淮没有什么关系,但周知白打心底就不喜欢沈淮,猜测沈淮的动机,也没有什么好话。
“梅溪钢铁厂的成绩,做不做假,你应该比我们清楚。”吴海峰蹙着眉头,很多地方他也想不透,只是顺着思维去推测,“要是梅溪钢铁厂的成绩没有水份,要是沈淮的确是有决心在三年内把梅溪钢铁厂的电炉钢做到五十万吨规模,知白,你会做什么选择?”
“要真是如此,当然只能捏着鼻子跟他合作,只要承接梅溪钢铁厂一半的炉料业务,鹏悦也能有很好的发展。”周知白无奈地说道。
“这个沈淮,野心勃勃啊。”周炎斌沉默了半天,插了这么一句话。
“他就不怕得罪谭启平?没有谭启平的支持,他有什么能力把梅溪钢铁厂做到市钢厂那么大?”周知白疑惑的质问。
“要是谭启平既不支持他,也不反对他,你说他要做大梅溪钢铁厂,应该找谁合作?”吴海峰问道。
“谭启平怎么可能既不支持他,又不反对他呢?”周知白一时糊涂起来,谭启平是市委书记,能容忍圈子里的一个小人物对他两面三刀?
“这就是沈淮今天故意做给你们看的。”吴海峰说道,“沈淮今天差不多是跟熊文斌、苏恺闻翻脸了。要是过段时间,谭启平还是这么冷处理,那就说明刚才的猜测是有可能的。”
周裕沉默着没有说话,谭启平作为圈子里的核心人物,通常不会容忍下面人公然闹翻的。如果沈淮今天不是冲动的耍威风,她也相信沈淮今天不应该是只为了耍威风,那就表明沈淮有底气叫谭启平容忍他在东华的“胡作非为”。
“看吧,过两天就会有结果了。”周炎斌轻轻一叹,坐下来,拿了根烟点,说道,“没想到我刚回来,这局势变换这么诡异,看来我也是真老了。”
周明抹不下脸来,也怕苏恺闻会有意见,终是没有再找沈淮道歉;不过次日熊黛妮亲自跑到沈淮的办公室道歉。
“多大的事。”沈淮仿佛一夜睡过,就把昨天的不快浑然忘掉脑后,笑着说道,“你要这么正式的道歉,该是我跟周明还有你爸道歉才是。我昨天心里有些不痛快,是为别的事,又喝了些酒,说话可能不怎么注意。你回去跟周明,还有你爸说一声,让他们不要让心里去。”
熊黛妮颇为不安地坐在柔软的沙发,说道:“还有鹏海贸易的股份,我想撤出去,还没有跟海鹏说这事,就想着跟你先说一声。”
沈淮看了熊黛妮一眼,姣好的脸蛋,只是脸上的神情已是冷漠,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放下手里的文件,说道:“我对你、对周明,还有对老熊,没有什么意见,也知道周明夹在苏恺闻之间难做人。你回去跟周明说,我昨天的姿态,是做给苏恺闻看的。他要是还无法释怀,我改天等闲下来,请酒跟他赔不是。撤股的事,你不要再说了,再说就真生分了。”
沈淮的语气不容置疑,似乎真没有把昨天的事放在心里,熊黛妮就犹豫起来;说到底鹏海贸易的股份,一年能给她家带去好几十万的分红,有谁能轻易放弃?
熊黛妮一犹豫,撤股的心思就不再坚决,给沈淮三言两语糊弄出来,等出了镇政府,才想到她爸是要她坚决撤股的。
站在街边,也没有急着回公司里,找了部公用电话,拨给她爸,说了这事。
熊文斌在电话听到大女儿如此说,轻叹了一口气,说道:“我马上就给沈淮打电话,你过五分钟再回去找他。”
熊黛妮再回去说撤股的事情,沈淮就再也没有劝什么,而且让熊黛妮直接去找杨海鹏说这事。
熊黛妮一整天就在镇政府、鹏海贸易以及信用社之间来回奔波,到黄昏时,才把撤股以及从鹏海贸易辞职的事情谈妥当,坐公交车回到家,天已经黑下来。周明也从单位回到家,坐在书房里抽烟。
“怎么样了?”周明问道。
熊黛妮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跟丈夫说了一遍:“开始沈淮没同意让我撤股,后来爸爸打电话去了,他才没有说什么;他好像坚持要爸打这通电话似的。”
“当然,爸打不打这通电话,区别很大。”周明说道,“爸不打这电话,可以说对这事不知情;爸打了这通电话,情况就不同了。”
“不会吧,他城府这么深?”熊黛妮心想沈淮要真是如此,多少让人觉得心寒。
“你以为沈淮是什么好货色。”周明愤恨的说道,“他什么心思,你爸昨天不是都说了?”
熊黛妮没有说什么,心里多少为闹成这样而惋惜。
“撤股归撤股,之前的红利怎么算的,杨海鹏有没有耍赖皮?”周明又问道。
“这个倒没有。”熊黛妮说道,“信用社的人今天也到公司了,撤股的资金直接归还信用社,算下来,还有七万多的红利能拿。你也是真是的,要不是你跟沈淮闹成这样,到年底至少还再能分十几万的红利。沈淮再怎么不对,我们好歹还从鹏海拿到七万多。”
“你也真是没见识,七万块钱算个屁。”周明把书桌上的一份文件丢到妻子跟前,说道,“你看这个。沈淮装得很无辜,好像是我真对不起他,他要真要委屈,这事怎么就没有跟你透露一点风声?”
熊黛妮疑惑拿起文件,文件足有一本书厚,很压手,打开来,见抬头写有“东华市梅溪钢铁厂股权改制方案书”等字样,她翻看了几页,难掩诧异地问道,“这文件你怎么带回家了?”
“梅溪镇上午把方案书送到计委来,本来要袁主任先审阅,不过袁主任这两天带队去广南考察了,所以方案书暂时只能放在我那里。”周明说道,“梅溪钢铁厂这次改制,赵东能直接拿2%的股份。这样的好事,沈淮有想到你?你还替他觉得委屈?你的心思真是太单纯了。”
熊黛妮心里疑惑,拿着方案书继续看下去。这时候客厅里的电话机响起来,周明跑过去接电话,连说几声“好”,就跑回来,将文件拿了过去,说道:“我们去爸那里吃饭去。”
“怎么了?”熊黛妮说道。
“我刚跟爸打了电话说了这事,爸开始没有说什么,现在打电话过来,说要看这份文件。”周明说道。
熊黛妮也顾不得忙碌一天的身心疲惫,跟周明赶到她爸那里。
熊文斌等女儿、女婿拿文件过来,就站在门口,对女儿黛妮说道:“你留在家里陪你妈吃饭。”
“你要去哪里?”熊黛妮问道。
“谭书记知道梅溪钢铁厂要改制的事,要看方案书。”熊文斌跟周明说道,“你拿上方案书,跟我走一趟。”
出车打了辆车,周明坐在车里,忍不住试探地问岳父:“爸,谭书记想了解改制方案,怎么不把沈淮喊过去?”
熊文斌说道:“等会儿在谭书记面前,就梅溪钢铁厂的改制方案,你不要发表意见。”
“我知道。”周明点点头。虽然昨天熊文斌威胁着说要把他的这次提拔撤销掉,周明还有些担心,但这时能一起跟过去见谭启平,知道他岳父不会对他下狠手。他也知道他的荣华富贵,在岳父手里捏着,不容他不小心翼翼。
熊文斌就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抓紧时间,在车上把方案书粗略的浏览了一遍。
赶到南园,谭启平正在宴会厅接见几个香港投资商,熊文斌让周明在一号楼等着,他赶去宴会厅参加宴请。周明这才知道他岳父是专程从宴会上下来找他拿方案书的。
周明在一号楼的小会客里等了半个小时,才看到他岳父跟谭启平还有苏恺闻走过来。
谭启平边走边翻看改制方案书,眉头微微蹙着,看到周明也只是微微点了下头算是打过招呼,在沙发上坐下来,从头到尾把方案书看了一遍。
谭启平以为熊文斌还没有看过方案书,把文件丢过去,说道:“你看一下。”就起身站到窗户边,望着窗外的翠湖抽烟。
周明心里忐忑不安起来,看不懂谭启平的心思,苏恺闻也凑过头去看方案书,没有人跟他说话,他只能挺直腰坐在沙发边缘。
谭启平不直接找沈淮,而是让他把方案书拿过来,说明谭启平对沈淮确实有所疏离。但同时也表明,谭启平就算疏离沈淮,还一直关心着沈淮在梅溪镇的状况,不然不会特意让他将梅溪钢铁厂的股权改制书连夜送过来。
第一百六十四章狮子开口
待熊文斌把方案书粗略的翻过一遍,谭启平才转回身来,问道:“你怎么看梅溪钢铁厂的股权改制申请?”
“中央去年召开会议,提及企业改制时,也要求在经营权之外,尝试更多的途径,公司法颁布,也是为股权改制提供了法律依据。”熊文斌把话说得滴水漏,说道,“不过中央也是刚刚有风声吹起来,也许梅溪镇是想抢做试点。”
“中央虽然有这样的风声,但地方上,至少淮海省,还没有开始试点工作。梅溪钢铁厂要一次性做这么多事,步子有些大了。”谭启平皱着眉头,说道,“你打电话给沈淮,问他到底是什么想法?要么让沈淮直接过来一趟。”
窥着谭启平的脸色,心想也许谭启平能将梅溪钢铁厂改制的事情强行压下来,但沈淮会不会怀疑是他在暗地里作梗?熊文斌犹豫起来,又想到沈淮昨天的强硬姿态,要是把沈淮喊过来,让他当面跟谭启平争执起来,这场面怕是更难收拾吧?
“恺闻,你觉得改制方案如何?”熊文斌拿起来方案书站起来,装作无意的问了苏恺闻一声。他知道苏恺闻在背后再怎么挤兑沈淮,再怎么向沈淮示威,但绝不会在谭启平面前有这些表示,心想他应该还是怕谭启平知道他们在底下故意闹不和。
听熊文斌这么说,谭启平也往苏恺闻看过去,想听听他什么意见。
“沈淮这次步子跨这么大,应该想短期内做出大成绩出来。”苏恺闻不动声音的说道,“也许把沈淮喊过来,直接听他解释,才能更知道他的打算。”
苏恺闻把话说得很保守,却也暗指沈淮急功近利。再才,谭启平把沈淮拉过来问这件事,实际上就剩下两条路可走:一个是明确坚持,一个是明确反对。
谭启平要是明确坚持改制方案,一是手伸到高天河的管连范围之内,再者将来改制出了什么问题,就要谭启平跟着担责任。
“嗯,沈淮是很想做一番成绩。”熊文斌不希望谭启平这么仓促的将沈淮喊过来,怕闹僵了彼此不好下台,就顺着苏恺闻的话,跟谭启平说道,“昨天我跟沈淮见过一面,他提到要在三年内把梅溪钢铁厂做到市钢厂的规模。近期还要在鹤塘镇建江港码头跟发电站。股权改制的事,他的口风倒紧,没跟我说什么,今天就直接把改制方案书递到市计委了。”
“是吗?”谭启平问了一句,又把方案书拿过来翻看起来,也就没有再要熊文斌打电话把沈淮喊过来。
谭启平把方案书认真的又看了一遍,这回递回周明,跟熊文斌说道:“企业改制的事,归高天河管。算了,方案书还是拿回去吧。”
周明一时糊涂起来,不知道谭启平这算什么态度;不过在过来的路上,他已经受到岳父的告诫,摸不清楚谭启平的意图,就更不敢随意说什么。
熊文斌多少能揣摩谭启平的心态:沈淮把话说得这么满,有可能是在装腔作势,但也可能是得到孙家的认可。在改制方案里,海外投资商众合投资这次虽然只对梅溪钢铁厂注资一百万美元,看上去不多,但谁又能肯定这不是孙家在探路?
谭启平提前看到梅溪钢铁厂股权改制方案书的事情,好像压根儿就没有发生过。方案书于四月底经市计委提交市长高天河办公室,高天河直接在方案书后面批示“请唐闸区政府酌情研究”,就直接将方案书转到唐闸区。
周裕不是区党委常委成员,又不分管经济跟企业改制,她是五一前夕,从区委书记杨玉权那里看到梅溪钢铁厂的改制方案书。
整个方案书后面只有高天河模棱两可的批示,这件事的决定权就这样下放到区里。决定由区里来做,将来要捅出什么篓子,或者有什么政策风险,责任自然也是由区里来背。
周裕看过方案书后,就拿起来电话,给二叔吴海峰打过去,说了梅溪钢铁厂股权改制的事:“就梅溪钢铁厂的发展,沈淮应该是早有计划,这件事差不多就跟梅溪镇、鹤塘镇行政区域调整一事捆绑在一起,由区里来做决定。区里怎么决定,潘区长跟杨书记的意见最为重要。”
吴海峰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才说道,“你出面跟沈淮谈一下;你谈好之后,我再找杨玉权。”
周裕放下电话,盯着电话恍了一会儿神。
英皇发生的一幕过去还不到半个月,她一直都在揣测沈淮的意图是什么,绕了这么大的一圈,她虽然知道沈淮意在让梅溪钢铁厂改制通过,但同时又其他疑惑蒙住心头:
在沈淮的心里,梅溪钢铁厂真的那么重要吗?真的能叫他不惜跟谭启平一系的人马划清界限?谭启平为什么会这么容忍他?要是沈淮的父母在中央部委任职,不是那么简单的话,那谭启平为什么又要疏离他?
虽然单纯作为合作者,知道谭启平的态度以及沈淮的意图就足够了,但周裕忍不住又想多知道一些,想要将沈淮身上的谜团一个一个的解开。
周裕先跟弟弟通过电话,才拿起电话拨给沈淮。
沈淮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平静,用很淡的语气说道:“好的,我现在有事在区政府,等会再回电话给你。”
周裕听到沈淮不想让电话那头的人知道是她打电话过去,也没有多问什么,就放下电话,等沈淮打电话过来。
沈淮语气平淡的挂掉周裕的电话,将手机放回公文包里,走回来坐到潘石华的办公桌前,略带歉意地说道:“再对不起,我忘记把手机关机了,镇上鸡毛蒜皮的小事。”
“没什么,我也经常开会给电话岔开。”潘石华大度笑了笑,不介意沈淮在谈话时有电话打进来,接过刚才的话题,说道,“现在从中央到省里,都鼓励地方上改革的步伐再大一些。现在有些官员,等别人把路修好了、桥铺好了,才敢走路,但我们更需要修路人、铺桥人。邓老也说过了,我们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即使失败了,至少也能有些经验教训。梅溪钢铁厂改制的事情,我是支持的。”
“潘区长说的是。”沈淮只是点头赞同潘石华,视线恭顺的放在潘石华办公桌前的砚台上;这枚砚台他在谭启平书房里见到过,倒不知道潘石华送谭启平什么珍玩,才换来这枚砚台的回赠?
虽然谭启平、熊文斌不再把市里的事告诉他,沈淮现在也从其他渠道知道潘石华出任唐闸区委副书记、区长,正是得到谭启平的提名。
砚石雕成虎形,虎头朝外,惟妙惟肖,沈淮看着感觉就像在给嘲笑。
沈淮知道自己在梅溪镇站足脚,是借了谭启平的势,但他给谭启平疏离的事,想来也不可能瞒过潘石华——潘石华真要是走谭启平的路线调整到唐闸区的,在这件事上就应该跟谭启平保持一定,不应该有积极的态度——沈淮一时间也琢磨不透潘石华藏在笑脸之后的真实意图。
开场白过后,潘石华就翻开梅溪钢铁厂的方案书,逐项向沈淮了解情况。
这份方案书,沈淮让郭全、钱文惠他们前后准备了两个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过。区计委调研时,他可以让郭全、钱文惠出面,潘石华这边,沈淮则不得不亲自出面解惑。
“你们的准备很充足,业信银行跟众合投资也出具了函文,我相信你们不会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不慎重。”潘石华说道,“不过,你们股权融资对象,除了外商、钢厂管理层之外,还把镇政府行政人员包括在内。当然,我也不是说不合适,要筹集发展资金,我们党员干部是要积极参与,不过把股权筹资范围限制在这三块,老百姓看了,会不会怀疑有什么好处叫党员干部私下分了?”
“国务院几次发文,要求企业集资不得随意扩大对象,合法集资跟非法集资的界限有些模糊,我们考虑整个方案时,不得不谨慎些。”沈淮解释道,见潘石华似乎对他的解释不满意,又试探地说道,“当然,我们在方案书讲了的三类股权筹资对象,除此之外,要有一些特定对象想参与进来,我们也是欢迎的。”
“不错,你们步伐应该要迈得更大一些,也不要让老百姓有什么话。”潘石华点点头,对沈淮补充的一句话很满意,站起身来说道,“好,情况我就了解到这里,这件事以及梅溪镇行政区域调整的事,区里还要进一步的研究。”
见潘石华有送客之意,沈淮就起身告辞。
沈淮出了区政府大楼,开车绕到区政府后门,才给周裕打电话:“周区长,有什么事情?”
“你在哪里,能不能见面谈一下?”
“我刚出政府大楼,车现在停在大院后门。”
“好的,我马上过来。”
沈淮将车停在不起眼的树荫下,等了片刻,就看见周裕走过来,没让他好好的欣赏周裕走路时给套裙裹出来的性感身材,就有电话打进来。
沈淮见是陌生号码,他也不能让周裕站在车外等他接完电话,边接电话边让周裕坐上车来。
“我是沈淮,你是哪位?”
“沈书记,我是潘石贵啊。沈书记有没有时间,我有工作跟你汇报?”
沈淮想起那张又黑又丑的脸来,没想到前脚刚跟潘石华谈过改制的事情,潘石贵的电话就迫不及待的打过来。
“你说。”沈淮不动声音说道。
“我听说梅溪钢铁厂要进行股权改制,这是造福梅溪镇的大好事,我也想为梅溪镇建设添砖加瓦,不知道沈书记批不批准?”
“任何人要为梅溪镇添砖加瓦,我都欢迎的。”沈淮说道,说了这么一句话,就停下来,要潘石贵在电话那头继续说下去。
“我想入四百万的股,不过手头又有些紧,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的现金来。改制方案里说到可以由业信银行向入股人提供贷款,我也愿意拿持有的股权向业信银行贷款,等将来钢厂有分红了,再拿分红归还贷款。”潘石贵在电话那头说道,“业信银行那边,沈书记能不能帮我引荐一下。”
“我知道了。我现在还有其他事情;你等我的电话。”沈淮挂了电话,就把手机摔在仪表盘上,叫周裕吓了一跳。
第一百六十五章谈合作而非谈合作条件
周裕坐到车里,能隐约听到电话里那人正说梅溪钢铁厂改制的事情,虽然听不真切,但沈淮打完电话,恼怒的把手机摔在仪表盘上,把电池都摔出来,就知道梅溪钢铁厂改制的事情,沈淮在其他地方遇到阻力了。
周裕虽然给沈淮摔手机的动作吓了一跳,但很快镇静下来,沈淮在其他地方遇到阻力越大,才显得周家的重要性。
“周区长,东华有没有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沈淮没有管摔成两块的手机,侧过头问周裕。
“我爸以前在竹社工作,我常常坐在我爸三轮车后面,一起穿街过巷的收旧货。”周裕想起往事,也颇有感慨,“虽然竹社归唐闸区管,不过我还没怎么机会到竹社走一走。”
沈淮发动车,掉转车头,就直奔南郊公路以前的竹社镇而去。
竹社跟鹤塘镇隔着梅溪河,是唐闸区的滨江地区。
唐闸区计划在竹社成立一个区属的工业园区,但跟西边的东华开发区挨着,市区的意见,在紧挨的两块,没有必要成立两个不同级别的工业园,还不如把竹社划并到市开发区一起规划。
不过,这背后纠集着各种利益及矛盾,又没有谁让步或给对方大的补偿,唐闸区成立工业园区的事情以及竹社划并市开发区,也就拖着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竹社镇属于城郊区域,道路等基础设施,要比梅溪镇好得多,沿江都是柏油路。沈淮直接将车停在鹏悦在竹社拿下打算建码头的那块地前。
周知白下手比较早,只是没想到码头批文会因为吴海峰退居二线而给卡住,这块地收上来之后,荒了有大半年的时间,这时候时值四五月之际,天气暖和,杂草丛生,车停在滨江柏油路的树荫下,路外是渚江浑浊的江水,路内侧倒也显得芳草如茵。
“周区长,你知道我刚才为什么摔手机吗?”沈淮把车窗打开,拿起烟来抽。
“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猜得到?”周裕笑道,知道沈淮要摊开来谈条件,心踏实下来。
“潘石华开出条件来了。”沈淮说道,“四百万干股换他支持改制方案;说干股也不准确,就是要我帮他从银行贷四百万入股钢厂,将来拿分红归还贷款。”
“听上去也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周裕说道,“钢厂真要资金的话,鹏悦可以拿四百万现金入股。”
沈淮侧过头来,看着周裕,这么近距离看周裕的脸蛋,还是看不到一点瑕疵,夕阳从车窗外透进来,照在她的脸上,像是敷了一层毫光,叫她的脸蛋看上去愈发的细腻光泽。
周裕感觉到沈淮的目光盯着她的脸在看,她怕跟他的眼神撞上,侧着脸看着滨江公路下来的江水,给夕阳光铺在上面,瑰丽壮美,叫她没有谈判的心情,仿佛想醉心她平时很好关注的江水晚景之中。
“我不想跟周家谈合作的条件,我想跟周家谈合作。”
听沈淮这么说,周裕好奇的转回头来,两人就隔着两三十厘米相望。
这个距离远达不到心理上的安全界限,周裕倒没有特别的排斥。
“潘石华提出的条件,不能算太过份。”沈淮说道,“但我不会答应他,我做事有我的原则跟底线。当然我的原则也没有想象中的高不可攀。利益均沾是大家参与进来的根本动力,但前提是,你参与进来,要能促进蛋糕做得更大,而不是什么贡献都不做,上来就是挖一块走。我接手梅溪钢铁厂之后,中断跟万虎公司的合作,但还保留跟鹏悦的业务,就是如此。”
“哦,那这么说,周家在你眼里,做事还是有底线跟原则的喽?”周裕笑问道。
“我对周家又不熟悉,我只是觉得跟鹏悦合作,至少目前来说,对梅溪钢铁厂是有益的。”沈淮笑道,“梅溪钢铁厂股权改制,我不想鹏悦这时候就参与进来,但想来周家也需要我有一些保证。我目前能给周家三点答复:一、梅溪钢铁厂三年内超越市钢厂现有规模不是夸夸之谈。改制要能顺利通过,梅溪钢铁厂今年的产能就能突破十八万吨;明后年再上项目,必然是二十万吨起步。二、梅溪钢铁厂不会直接做废钢业务。国内钢铁累积有十亿吨左右,国内废钢回收工作要搞好,废钢质量要进一步提高,为入炉熔炼提供更大的节能效益,这些工作必须由专业公司去做。钢厂想要把什么事都做好,只会自找苦吃,我对这点很清楚。同等条件下,梅溪钢铁厂可以优先采用鹏悦提供的废钢炉料,但比例不会超过七成。三、货运码头唯有建在鹤塘,才能为钢厂的原材料及钢材进出提供最直接的低成本运输基础,周家要是能用心做梅溪钢铁厂的炉料供应商,也应该参与鹤塘江港码头的建设,才更合乎周家的利益。周家要是担心我空口说白话,江港码头可以划出一块地,由鹏悦负责建废钢堆场,但必须至少留出三成的场地,由梅溪钢铁厂承租。”
周裕侧头看着沈淮,她还是有些疑惑:改制方案书她认真地看过,沈淮没有从中牟取什么个人利益,他应该还是有希望能在仕途上有发展,但是,把梅溪钢铁厂经营得再好,能给他仕途发展的助力,都不及谭启平这样的上位者对他的宠信。
即使疑惑,但看到沈淮描述梅溪钢铁厂未来时眼睛里的神采,周裕也禁不住给他坚毅难摧的意志跟魄力所惑,心想:这样的男人,即使撞得满身是血,也不会轻易屈服的吧?不过,她只是代表周家跟沈淮沟通,没有办法当下就给沈淮什么答复。
“周区长还要回区政府吗?”沈淮问周裕。
“不了,你把送我到南郊路的鹏悦国际。”
沈淮发动车,打着方向盘下了滨江路,往回开。
鹏悦国际高尔夫球练习场,位于南郊公路的东头,离梅溪河就四五百米,往东能看到梅溪钢铁厂的高炉烟囱以及一栋栋竖立起来的集资住宅楼。
隔河过去就是钢厂路的西头,有一些错开,但大体还在一条直线上。不过两条道路之间没有桥相通,中间隔着梅溪河近三百米宽的河面。
车停在鹏悦国际停车场前,周裕问道:“沈书记在国外打过高尔夫没有,有没有兴趣进去玩两手?”
“今天就算了。”沈淮摇了摇头,谢绝周裕的邀请,他抬头看了看球场外围高高竖起来的遮球网,又见停车场上没有几辆车停着,淡淡一笑。
鹏悦的废钢业务要是不萎缩,周知白在这里建高尔夫球练习场,即使不赢利,也没有什么,毕竟前期拿地成本极为廉价,可以当成鹏悦产业多元化的先手布局。
不过在当下,沈淮从其他渠道了解到,这座高尔夫球练习场倒是给了鹏悦不小压力。
沈淮即使渴望能跟吴海峰站在一个台阶上说话,但不得不考虑有时候锋芒还是收敛一下为好;与周家的交易,沈淮也不求跟吴海峰或周裕、周知白的父亲周炎斌直接对话,能有周裕居中沟通便好。
与周裕告别,沈淮就直接开车返回梅溪镇。
天光经不住消耗,沈淮开车回到梅溪镇,暮色便彻底遮掩过来。
这时正是渚溪酒店灯红酒绿之时,陈丹要在酒店里盯着,而小黎应该在学校上夜自修,沈淮既不想去镇政府,又不想去钢厂,便直接开车回老宅。
朱立前天打电话说老宅改造工程已经收尾了,要他过去看一下,有什么不合意的,他们可以马上改正。
要有什么不合意的,也是孙亚琳的意见居多。
业信银行两处营业网点的改造,朱立也只有用了一个月稍多点的时间,老宅这边孙亚琳前后提了好几回意见,使得工程拖了两个多月,工程款也由最初的二十万,追加到四十万。
孙亚琳打小就在豪宅里长大,对生活要求极为挑剔。反正也是花她的钱,沈淮便由着她作主,让她这么一个挑剔的人盯着,也能随便帮渚江建设提高一下业务水平。
沈淮也是好久没有回老宅看一眼,也不知道老宅到底给孙亚琳折腾成什么样子了。车下了砂石便道,看到孙亚琳的三叉戟也停在院子东山墙下,沈淮就把车停在院子后走过去,看到孙亚琳跟朱立还有两名工程师模样的人,站在院门外对着里面指指点点。
“这么一个小工程,你让老朱派一名施工经理、一名设计师盯在这里,你还隔三岔五的把老朱拉过来。搞得这么麻烦,你倒是不怕惹人厌啊。”沈淮说道。
“不麻烦,不麻烦,孙小姐的眼光真是要远远高过我们,做这个工程,我们学到太多东西了。”朱立转回身看到沈淮走过来,说道,“沈书记你也来看看,有啥意见,我们记下来,明天一并改。”
“我能有什么意见,就过来看看。”沈淮笑道。
孙亚琳把老宅改造得跟私家庄园似的,这么大的动作又搞得邻里皆知,他都担心住进来会有很不好的影响。
第一百六十六章鸠占鹊巢
之前是老宅有三间正屋,后面还建了一排四间披棚当牲口圈、厕所、柴禾棚以及厨房,外建青砖院墙。
青砖院墙倒没有拆掉重建,不过在临河塘的南墙外建了一座遮雨停车棚,彩钢瓦自然嫌差,而是用钢化玻璃跟不锈钢梁柱搭设而成,显得简洁而有现代感。
推门进去,已不再是空荡荡的农家院子,而是卵石、水磨石、防腐木铺径、树荫浓密的私园。左手有一座用松木搭设出来的葡萄藤架子。架子下是防腐木铺成的小径,往里通过去,则是一座在西层前头搭出来的玻璃阳光房。内侧的墙角建有浅水池,水面之下摆有两盆沈淮叫不上名来的水生植物。
堂屋的门庭已经完全改变,给改成古色古香的木格子玻璃门。
屋里没有开灯,庭院灯柔和的光通过木格子玻璃照进来,落在堂屋水磨石的地面上,给分成一块块的光影。
农村建房,总是图大、图高,但实际的生活并不需要如此。
三间正屋,除堂屋改成起居室外,东屋、西屋都改造成带洗浴间的套间。因为之前的房子过高,主梁净高有三米四五,人住里面,就显得太空荡,故而在檩梁之下,又加了一层檩梁为装饰,也保持传统的中式建筑传统,但风格更细腻、更有格调。
后面的披棚,一间作为设备间封闭起来,一间作为杂物储存间,一间兼作厨房跟餐厅,一间改造客卧,在客卧与正屋之间,又搭出一间作书房或娱乐室。
沈淮前后转了一圈,心想着,要把活做细做完了,怕是还要个把月才够,忍不住担心的问了一声:“四十万够不够你折腾?”
“还行,有些东西要向海外厂商下订单,怕要三四个月才能寄到国内来,我这人没有什么耐心,只能拿国内的东西凑和,因此节约了不少;再有十来万也就够了吧?”孙亚琳不确定的问了朱立一声。
“要再没有大的改动,差不多够了。”朱立附和道。
他见识广,东华还谈不上富裕,但身家上千万的富豪也不是决然没有,花一百多万建私宅的人家,他经手就有好几家。说起来,这些人家,富则富矣,但总是一副暴发户的嘴脸,论及格调,拍马都比不上这栋宅子所体现。
都说“积宦三代才成世家”,朱立到现在也不是清楚孙亚琳、沈淮到底是什么家世,但从他们对改造这栋宅子提出的苛刻要求,朱立也能知道,沈淮、孙亚琳背后家庭或者说家族的层次。
孙亚琳对老宅改造如此苛刻、挑剔,换作别人,也许早就失去耐心,朱立倒是好脾气,十分有耐心,有设计师、施工经理在这边干不下去,他就换其他人来,孙亚琳亲自找他,他也把其他事情先丢下。
沈淮摊摊手,表示无语。
如今农村建一栋小楼,七八万也够用了,孙亚琳在老宅里投入将近十倍的资金进行改造,在普通人的眼里,自然是奢侈到极点,但比起孙家在海外纸醉金迷的生活,这又算不上什么。
不过这么一来,沈淮觉得他是彻底不能住进来了,不然传出来,不晓得会给多少人指着脊梁骨骂。
沈淮怀疑孙亚琳的意图就是这个:她想一个人霸占老宅。
沈淮也没有打算揭穿孙亚琳的野心,这些天请她做了不少事,也得让她占些便宜,不过想想这么漂亮的宅子,他不能住进来,真是觉得可惜。
孙亚琳看了看腕表,天刚刚才黑下来,不明白沈?
( 重生之钢铁大亨官场之风流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6/6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