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会给别人当成一个普通的、医术也不算怎么高明的中年医生,而谭教授要不想给卷入更深的政治漩涡之中,经营书店也不失明哲保身之举。
第二百零九章书店的午后
次日,沈淮上午到历史博物馆消磨了半天,下午照旧到西寺巷口书店淘书。店主谭石伟对沈淮的到来依旧是风轻云淡,递过一把椅子,便回到临门的小桌边怡然自得的饮茶阅读。
沈淮在书店看了半天书,也许是周末前一天的午后,进出书店的人要比昨天多一些。进出的人,大多跟谭石伟认得,有些人说一两句话,挑选一两本书就走,也有坐下来嬉皮笑脸的小青年。看谭石伟待他们的态度,也知道他们都是住在左右的权要子弟,家世皆不凡,但都没有那么凌厉张扬的傲慢劲,还有人打听“小五”怎么不在这里帮着看店?
沈淮心想这个小五或许是谭石伟的女儿,那就是纪连云的外孙女。
建国后,中央及国务院、国、防部都选在中海办公,几代国家领导人也都住在中海之内;与中海仅隔一道深红色高墙的西寺巷,也是建国早期国内权要聚集居住的核心区域。
虽然经历几多波折,随着经济的发展,外面的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陆续搬出去居住,但西寺巷沉淀下来的政治遗韵依旧浓厚,毕竟老一辈的人物还是念旧心重,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大愿意改变。
那些权要子弟,在外面再胡作非为,再嚣张猖狂,到了西寺巷,有利爪也得藏在蹼子里,有獠牙也得抿在嘴巴里,不然一个不起眼的老太太很可能就会冲上去给一拐杖,打得你连眼睛都不敢回瞪一下。
不能看到小狮子在老狮子跟前温顺,就认定小狮子没有凶残的兽性;沈淮也知道,这些权要子弟只是在谭石伟跟前,没有资格将他们的傲慢跟跋扈劲给张扬出来罢了。
当然,午后也偶有衣着普通的老头老太过来跟谭石伟拉家常,说谁谁谁的儿子又买了一辆豪车,说看到谁谁谁的孙子又换了个长得跟妖精似的女明星一起出没,给谁谁谁家丢人现脸,说谁谁谁的女儿开了地产公司又赚了多少多少万,说谁谁谁的儿子又要跑到哪个地方捞了一个肥差,说谁谁部长了儿子却在开出租车……
相比较那些个人五人六的党外分析人士,这些老头老太太嘴里的消息大都经得住考验。这些消息要是传出来,无一不能掀起波浪,但在这家书店里听上去跟街头巷尾的家常没有什么两样,叫沈淮哑然失笑:也许这就是返璞归真吧,掌握再多的权势,再多的财富,一个人真正能享受的,不过是足下一块立身之地罢了。
也有人对坐在角落里看书的沈淮表示兴趣,听说是宋家老四的儿子,也都是脸带疑惑的对沈淮笑笑,也会跟他搭一两句:“回来给老爷子祝寿啊?”
沈淮不知道过两天会不会有“宋家老四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大的一个儿子”的小道消息传遍西寺巷左右,也不知道这些个在共和国以往风起云涌大时代崭露头角的老头老太太,跟宋家到底是什么关系,故而也只是彬彬有礼的还以微笑。
谈话大多是浅尝辄止,也有好奇心胜的人刨根究底的打听沈淮的底细,但听到沈淮在东华工作,大多“哦”的一声,不解跟惋惜的神情都在脸上表现出来。
待夕阳红彤彤的余晖从狭窄的门脸洒进来,沈淮捧着一摞书到门口准备回小姑家。谭石伟先把这摞书都横过来摆桌上,看过一遍书脊,也难得的主动问沈淮:“你在东华工作啊?”
“嗯,在东华下面的一个乡镇里。”沈淮说道,“谭老师也去过东华?”
“哦,我六七年在东华靖海乡调研城乡工作,住了两个月。”谭石伟很平静地说及往事,“之后直接从靖海乡给下放到平江农场,在平江一住就是八年才回京,算是去过东华。”
谭石伟这样的人物,全国各地应该走过不少地方,听他只在东华市住了两个月,算不上有多少渊源,沈淮颇为可惜,不然东华的发展多少能借他一点势。
“哦,我在梅溪镇工作,跟靖海乡就隔着一个镇。”沈淮说道。
“我知道,是鹤塘镇嘛。”谭石伟是个甘于平淡的人,对沈淮身为宋家老四的儿子只在东华下面的乡镇工作,也没有表示特别的惊讶,说着话,手里也没有停下来,顺溜的把书价码算好,又拿出塑料绳跟剪刀,把一摞书捆扎好。
沈淮也知道谭石伟见过太多表面温良和善的权要子弟,压根儿就没有他表现的机会,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了两句话,付过钱就拿书告辞离开。
同为燕大的教授,纪庚新是国务院的顾问,都快七十岁了,在国内学术界依旧很活跃,依旧在燕大教学、带博士研究生。
谭石伟同是燕大的教授,研究的又是城乡问题,沈淮不过对他没有什么印象,但看他也就六十岁出头一些,应该正是学术生命的鼎盛期,却选择退休,心想他或许是纪连云女婿的缘故,反而在学术研究上受到限制,没有发展的机会。
这也很正常,毕竟纪连云从九二年彻底退下去,又提拔两个人进入这一代的领导班子,要是谭石伟在能影响国策走向的学术界也异常的活跃,显然不是其他派系愿意看到的。
政治从来都是有取有舍、有进取、有妥协,沈淮心想谭启伟选择在西寺巷口开家书店安渡退休后的生活,也许就是一种妥协。
沈淮心里想着事,迈门槛从台阶下去,也没有注意看两边,就听着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尖叫:“啊!”
沈淮吓了一跳,就看见昨夜在书店灯下的那个女孩子,正骑着一辆自行车飞快地朝他直冲过来,看她慌了神的样子,显然是忘了要刹车。
沈淮身后就是书店门槛前的石台阶,他不敢跳让开,怕女孩子直撞石台阶上,瞅着自行车冲过来,一把将车把手抓住。不过女孩子骑车很快,他这一抓也只是缓冲了一下,没来得及收的膝盖还给车前轮狠狠的撞了一下,差点摔台阶角上,好在勉强将自行车稳住,没叫那女孩子摔下来。
那女孩子扶住车把手,叉脚跨站在车横裆两边,脸涨得通红,又担忧地问沈淮:“你没事吧?”
“疯丫头。”谭石伟走出来,看到小女儿骑车差点把沈淮撞倒在地,又气又笑的责怪道,“刚学会骑车,就到处疯跑。”又问沈淮,“没什么事吧?”低头看沈淮的裤子给撕破一片,露出的膝盖给蹭破一块皮,又回头责怪女儿,“你看你!”
“没事。”沈淮直觉左膝盖痛得厉害,勉强维持脸上的微笑,说道,“也是我没有注意看到车过来。”
沈淮见女孩子也有十七八岁了,容貌秀丽,心想怎么会才学会骑自行车?
在之前沈淮的记忆,即便那些个贵公子、小姐从小都过着比普通人要优越得多的生活,但七八十年代,全国的经济条件普通较差,即使是权要子女,也极少有谁说从小就能以轿车代步。
“要不要去医院看一下。”见沈淮蹙着眉头有些吃痛的样子,女孩子担忧地问了一声,又问谭石伟,“要不要叫小王开车过来?”
“不用这么麻烦,我到我小姑父家抹点药就好了。”沈淮说道。
擦伤倒是小事,只是膝盖给直直的撞了一下,往后给别了一下,沈淮怀疑骨头又有些错位,走了两步,左腿窝痛得厉害。
谭石伟也没有认为叫自行车撞一下会有多严重,心知唐建民是医生,家里说不定备有药,也就不支持送沈淮去医院,但见他走路一痂一拐,手里又提着极压手的十几本书,说道:“你等一下。”就麻利的把书店门掩上,从女儿手里接过自行车,要沈淮坐上来,“我送你过去。”
膝盖实在痛得厉害,沈淮也就不坚持,坐到小巧得很的车后座,叫谭石伟推着车送他回去,女孩子只能可怜巴巴、一副闯祸样子走在后面,帮沈淮提着那摞子书。
那摞书沈淮提着没感觉,女孩子走了百十米,整个肩膀都要给拉塌下来。
“书还是给我吧。”沈淮要女孩子把书拿过来,这样他就只能一手摸着车座,车又很小,他坐着很不稳当,女孩子红着脸扶着他的胳膊怕他摔下来。
到西寺东巷宋文慧住,赶巧唐建民在家,看着谭石伟推着车送沈淮回来,讶异地问沈淮:“怎么了?怎么叫谭教授跟小五送回来了?”
“唐医生,我把他给撞了。”叫“小五”的女孩子红着脸说道。
“是小五骑车没有注意,可能是伤到骨头了。”谭石伟注意到沈淮一路上都很吃痛,额上的汗珠子不应该都是热的,担忧地说道。
唐建民与谭石伟先把沈淮搀到屋里坐沙发上,半蹲下来摸着他的膝盖骨,说道:“还好谭老师送你回来,错位得不是很厉害,不然要去医院处理了。”
唐建民这些年倒没有说做了宋家女婿就养尊处优,很长时间都在医疗一线工作,底子还在,摸准沈淮错位的膝盖骨,说道:“你忍着一点。”手里就用力给沈淮复位。
沈淮就听见“咔嚓”一声,膝盖一阵剧痛之后,痛感就像退潮的潮水似的,很快的、又能让人清晰感觉到的退去,试着踩了两下地,笑道:“小姑父,你真不是江湖郎中呢,真没事了。”
唐建民哈哈一笑,说道:“你以为我真卖狗皮膏药的?”要沈淮先歇一会儿缓下劲,家里没有保姆,他只能亲自给谭启伟跟他女儿沏茶。
谭石伟也听到唐建民给沈淮复位时那“咔嚓”一声响,才意识的刚才沈淮给小五那一撞实际上真不轻,看着沈淮给擦破的裤子,笑道:“这条裤子也不赔你了,你下回再过来买书,算你免费,就当赔你这条裤子。”
“谭老师,你要这么说,我真会跑到你店里,挨样挑一本就走。”沈淮笑道。
谭石伟跟唐建民都哈哈一笑。
第二百一十章或许无辜
沈淮瘸着脚,跟小姑父唐建民一起送谭石伟父女离开。
谭石伟中等个子,人很精神,但头发已是花白,小五推着车跟他走在一起,不像父女俩,倒像是爷孙俩。
小五就比他爸矮三五公分,推车走在他爸爸身边,亭亭玉立,走到巷子口,还忍不住回头看了一头,见沈淮与唐建民还站在院门前目送她们离开,清丽的小脸又莫名的红了起来,稚气未脱的脸蛋给夕阳光照着,有着清纯无瑕的明媚,倒是个相当漂亮的女孩子。
沈淮问小姑父唐建民:“小五怎么才学会骑自行车?”
“哦。”唐建民对这些琐碎事颇为了解,说道,“相当长一段时间她跟她妈在渝州生活,去年她妈调回燕京,她才跟着回来上学。听说渝州城里到处都是山地,会骑自行车的人不多,倒不知道真假。”
沈淮记得渝州被称为山城,他读大学时有渝州籍的同学,也确实进了大学之后,才学着骑自行车,想问小五跟谭石伟到底差多少年纪,又觉得太八卦了,就忍住没有细问,与姑父往回来。
刚走到堂屋溃檐下,小姑宋文慧坐车回来,她在巷子口看到谭石伟父女从她家里出来,下车后疑惑地问道:“谭石伟跟他家老小怎么到我家串门来了?”
“小五学骑车把沈淮给撞了。毛毛糙糙的小丫头,车子再骑快一点,能把人撞进医院去。”唐建民当谭石伟父女的面客气说没有什么事,不过背地里还是觉得谭石伟的小女儿有些毛糙,在妻子面前自然不会遮遮掩掩,就把他知道的实情,跟妻子略加解释。
“没事吧?”宋文慧揪心的看着沈淮的腿。
沈淮还没有把破裤子换掉,膝盖处蹭破一大块露出来,抹了紫药水,看上去更触目惊心。沈淮说道:“膝盖这边给撞得有些错位,开始有些痛,倒叫姑父露了一手,这会儿没什么事了。”
沈淮进卧室换了裤子再回客厅里,见小姑宋文慧在翻看他从谭石伟书店买回来的外文书籍,只是脸色非常的差,他觉得很奇怪,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看了两页。这些书虽然都是外文原版,但都是工业及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著作,应该不会有犯忌讳的内容,见小姑父唐建民也是莫名其妙,问小姑:“这些书怎么了?”
“你看这些书不吃力?”宋文慧盯着沈淮的眼睛问。
“还行吧,毕竟现在工作需要用到这些,慢慢看,还能看下来。”沈淮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些书为什么会叫小姑脸色如此难看?
宋文慧随手换了一本书,翻开到中间的一段问沈淮:“我考考你,这段讲了什么?”
沈淮不知所以然,还是接过书,看了看书页,看过小姑手指那段话,说道:“这是德莱曼在书里谈他对自然失业率这个概念的理解,在这个问题上,他不赞同卡甘的观点。”见小姑的脸绷还在那里,笑了笑,想缓和一下莫名绷紧的气氛,“我应该没有理解错吧?德莱曼的书,国内还很少有翻译。前段时间,我看过他法文版的《论现代国家宏观经济若干问题》,就一直想着找他的其他著作看一看,没想到谭老师那里有他相当全的原版著作。”
“哦,谭石伟要不是做了纪连云的女婿,他在学术界的影响,不会差纪庚新多少。”宋文慧脸色稍稍缓下来,跟沈淮解释谭石伟为什么六十岁一到就从燕大退休的原因。
说到底就是有人不希望纪系有更多的人有能力对国内政局走向产生重要影响,纪系毕竟也需要向其他派系妥协,说不定这也有宋家的功劳在内,沈淮心里想着。
宋文慧将书放回去,说道:“难得回来一趟,还给抓到电力部开了一天的会,整个下午都在吵架,都快累死我了。看到这些书,就想到自己到四十岁之后再学英语的情形,真是痛苦死了。”
东南电力建设集团是这两年新组建的正司级国企,负责东南各省的电力建设,总部设在江宁市,归电力部直辖,但跟东南各省的电力局矛盾重重。
不仅东南电力如此,在国内电网建没有分离的情况,电力部不同司局之间的矛盾也很深,涉及权力跟利益在不同司局之间的分配,开会吵架、闹分歧,那是再正常不过的。
沈淮以为他小姑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里,实际上他也是刚进走这个家门,对小姑宋文慧、小姑父唐建民的脾气并不了解。
宋文慧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借口累去了书房。
唐建民对自己的妻子很熟悉,见妻子虽然把话题转开,但她脸上的阴云没有彻底的消去,那目光灼灼的眼睛似乎还蕴藏着难以遏制的怒火雷霆。
看着妻子去了书房,他随手拿起一本书来,他没有怎么学过英文,也看不懂里面到底写着什么,但想到这些书都是谭石伟在店里摆出来卖的,就算有大逆不道的言论,又算多大的事情?
唐建民知道他的妻子,这几天看上去像个家庭主妇的模样,实际当年在下放农场时,养成极泼辣的性格,早年在电力部担任基建司副司长,之后出任东南电力建设集团常务副总,主管火电基建业务,把手下一群干电力基建的大老爷们治得服服帖帖,并不完全是依靠家世。
唐建民不知道妻子的情绪为何突然变化,追到书房去,见妻子果断阴着脸坐在书桌后面想事情。
唐建民将门掩上,问妻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宋文慧抬头看向丈夫唐建民,说道:“三年前,姓谢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把大家都喊过去召开家庭会议,你还记得她当时是怎么说的?”
唐建民不明白妻子为何提三年前的旧事,劝慰道:“这种事过去就过去了,只要沈淮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改正,四哥迟早都会认他这个儿子的,宋家也总会有他的地位。”
“我清清楚楚的记得姓谢的说沈淮在法国整天为非作歹,仗着孙家的供给,只一心做一个纨绔子弟,打架斗殴吸大麻赌博玩女人,什么坏事都干,就是不学好,不学习,到法国四年,连句法语都说得磕磕绊绊。”宋文慧手按着桌子,语气却是冰寒,说道,“这是姓谢的话的原意吧,我没有编排她吧?”
唐建民知道妻子对谢佳惠的成见极深,只能点头说道:“好像她说的是这个意思。”
“沈淮在国内读的那所初中,那时候教的还是俄文,沈淮那段时间是没有好好学什么。”宋文慧说道,“但是沈淮要是在法国,正如姓谢的所说,整天都不学无术,连句法语都说得磕磕绊绊,那他的英文是什么时候学到连专业文献都能熟读的地步?”
唐建民也顿时觉得疑点重重,他跟宋文慧断然不会去想沈淮的躯壳已经换了一个灵魂,只能下意识的怀疑谢佳惠在三年前说了谎,但唐建民又觉得有些事想不通,说道:“沈老爷子是沈淮的外公,要不是沈老爷子,谁能把沈淮赶回国?”
“姓谢的手段多着呢,谁知道她在沈老爷子跟前耍了什么手段、蒙蔽人。”宋文慧对谢佳惠成见本来就深,这时候看出疑点,自然是倾向往不利谢佳惠的方向去推测,“老爸不是也给这个女人哄得团团转,沈老爷子还能比我爸更精明?”
“沈淮就在外面,要不直接找他问问?”唐建民说道。
“怎么问?说算沈淮没有对谢棠做什么,就算沈淮当时可能只是吓唬吓唬谢棠,但你也知道他的拧巴性子,当所有人都认为他做了那件事,你这时候去问他,你认为他会为自己辩解吗?”
唐建民点点头,以他对沈淮当年的认识,知道他是一个恨不得把自己连同整个世界都毁掉的人,虽然沈淮现在看上去改观了很多,但谁又知道他的内心是否还脆弱呢?唐建民也觉得这时候不宜拿这个语题去刺激沈淮。
宋文慧又问丈夫:“再说了,沈淮他娘在农场死那么惨,他又从小吃了这么多苦,好不容易出国能有个眼不见心为净,姓谢的还死不要脸的把谢棠送到法国去读书,托孙家照顾,百般的刺激他。沈淮真要对谢棠做了什么,又能怪他什么?”
唐建民对妻子的这话颇为无语,知道妻子还是认为沈淮在法国时可能对谢棠有过伤害,但是在情感上又不很讲理的去偏袒沈淮;他妻子平时都能公正看,偏偏就是护犊子,就是连女儿宋彤他都骂不得。
“至少能肯定姓谢的在有些事上面,是说了谎的!”说到这里,宋文慧越想越气,捏拳拍着桌子。
唐建民见妻子气愤不平,又不直接找沈淮问个明白,他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宋文慧忿恨不平的说道,“有些事,是怎么都说不清楚的,我能怎么办?我看姓谢的就是想把我们宋家搞得四分五裂,找她当面对质,我看她会巴不得把这事搞得沸沸扬扬,好让宋家沦为全燕京城的笑柄,再把沈淮心里的伤疤再狠狠的揭一次,把沈淮彻度的毁掉,才合她的意。”
第二百一十一章认同
沈淮也搞不清楚小姑宋文慧的情绪为什么突然变得恶劣,他把一摞书都把搬到卧室里,再出来看到小姑宋文慧跟小姑父唐建民从书房里出来,说道:“我还要到我们市的驻京办走一趟,怕是不能陪小姑跟姑父你们俩吃晚饭了。”
宋文慧见沈淮不想他们为难而找借口离开,心酸不已,摇了摇头,说道:“今天本来是老五请我跟你姑父过去吃饭,不过我有些不舒服,刚打电话跟他们说了,不过去吃饭了。你也不要出去了,就陪我们留在家里吃饭吧。”
沈淮疑惑地看了小姑父一眼,他知道宋家有些人不待见他,不希望他出现,但想到小姑跟小姑父难得回京一趟,他实在是不想妨碍她们因为自己而少了姊妹兄弟相聚的机会。
唐建民见沈淮有些迟疑,便说道:“昨天买的菜,还有很多剩在冰箱里,今天不能吃掉,明后天基本上是没有机会在家做饭吃的,到大后天,我跟你小姑就要回江宁了,这些菜怕是都要进垃圾篓了。”
沈淮有些不确定小姑、小姑父为何突然放弃跟宋家其他人难得团聚的机会,既然小姑、小姑父决定留在家里做晚饭吃,他也只能留下来,不然他还真没有什么好地方能去。至于东华市驻京办那边,沈淮至少也要等明天过了老爷子的八十大寿再去露个脸,才能不叫别人看出什么疑惑来;周裕也要等到明天下午才会坐飞机过来。
宋文慧跟唐建民都是平时使唤保姆使唤惯了的,疏于庖厨,做饭时只能给沈淮打下手,摘菜去泥、剥葱切蒜、拿碗递碟,也有一搭没一搭的问起梅钢及梅溪镇的事情。
沈淮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他们聊梅钢及梅溪镇的事情,起初还觉得奇怪,昨天小姑、小姑父虽然都说知道他在梅溪镇做出一些成绩,但绝口不问细节,这会儿倒问得详细,恨不得把梅钢的方方面面都打听清楚。
宋文慧七十年代末回城,虽然那时女儿宋彤已经出生,她还是先进大学读书,然后再进电力部工作。在电力部,宋文慧也先从基层的工程师做起,再逐步走上处及司局级的领导岗位,然而到东南电力建设集团主管火电建设业务,她的学科底子要比普通人扎实得多。
梅钢此时所进行的电炉钢生产线改造,增加高频电流的电力供应是关键的一步;这又是宋文慧熟悉的领域,渐渐就往深里谈。
唐建民学医出身,对工业了解甚少,但听妻子跟沈淮不厌其烦的详细讨论电力扩容更多的可能性方案,以及各种方案的技术实现手段及优缺点,他也能肯定沈淮对钢铁等产业的了解是远在水准之上。
这哪里是不学无术?
唐建民见过电力部及东南电建下面的工程师,在妻子面前给质问到哑口无言、脸面通红的场面。
但见沈淮跟妻子谈工业改造方案,手里不停的给锅里添油加醋试咸淡,这一刻,他也禁不住的怀疑:沈淮三年前给赶回国,是不是另有隐情?
宋文慧也抑不住心里的震惊,跟丈夫对望了一眼。
唐建民这时候也只能承认,妻子的怀疑不是无的放矢。
唐建民跟宋文慧是早就知道沈淮过去一年在梅溪镇做出不小的成绩,也知道他在一些期刊上发表几篇学术性很强的论文。
不过,由于之前关于沈淮不学无术留在他们脑子里的印象太深,下意识的认为沈淮在梅溪钢铁厂碰巧用对了人,才是取得发展成绩的关键因素,并不认为沈淮他自身的能力或专业水平、知识结构真就足够高到能管理一家中等规模钢铁厂的程度。
他们甚至认为沈淮过去半年时间里,在期刊上陆续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应该是他请人代写、装点门面的小手段而已;这种事在国内已经屡见不鲜,通常上不会认为领导在期刊上发表了文章,就真的具有如此的水平。
宋文慧即使对沈淮再溺爱,再偏心,也不认为今年才二十五岁的沈淮,就有足够强的业务能力及专业管理水平去真正的管理一家钢铁厂。
她跟丈夫也是怕沈淮给戳穿后难堪,所以昨天宋文慧跟丈夫才避免跟沈淮聊太具体的产业发展及乡镇治理的话题。
今天也是偶然机会,看到沈淮买了一大外文书籍回来,认识到沈淮可能不像谢佳惠所说的那么“不学无术”,宋文慧这才有意识的去试探沈淮在专业领域的水平到底有多高,去考量沈淮的知识结构有多深、多广。
谈到后来,宋文慧都觉得话题在她这头难为继,她的心已经叫她所看到的“真相”所撼动。
也正是如此,她心里对谢佳惠三年前召集宋家人指责沈淮在法国不学无术、胡作为非一事,就尤其的怒焰沸腾:
要是这样都能说不学无术,但宋家这么多人里,还有谁有颜面活下去?
沈淮不知道小姑对谢棠的妈妈成见那么深,以致认为他受了很大的“冤屈”,但是小姑愿意跟他讨论产业上的话题,他也乐意更深层次的谈下去。
虽然这段时间在梅溪开创出一番局面,但沈淮清晰的认识到,他能在梅溪做出这些事,跟他身为宋家子弟的身份,有着直接的关系。
沈淮同时也认识到,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依旧存在着种种坎坷跟阻碍:跟谭启平的关系怎么处理,苏恺闻对他的成见到底有多深,戴乐生父子会不会恨他入骨,高天河父子会继续蛰伏多久才会有新的动作?
哪怕这次回京给老爷子祝寿不受宋家所有人的待见,沈淮这次也一定要硬着头皮回来参加宋家的“大团聚”,消弱谭启平心里他对宋家抛弃的印象。
要说有更进一步的目的,那就是能获得宋家,哪怕是小部分人的认同。
对沈淮来说,情感上的认同仅仅是很小的一个因素,他毕竟是借着别人的躯壳而活,即使受到之前沈淮很深的影响,但当真给宋家人拒之门外,他在情感上也不会受伤太严重。
在他的心里,小黎、陈丹她们才是他真正的亲人。
沈淮心里还是更奢望宋家有人对他的能力有所认同,这样他不仅可以继续在东华扯着宋家的虎皮做事,还有可能获得宋家的直接支持。
小姑今天愿意跟他更深层次的讨论梅钢及梅溪镇产业发展的问题,沈淮心里是很高兴的。
就算宋家其他人都不待见,只要能获得小姑的认同,他这次回京就是大有收获。
沈淮把最后一道菜做完递给小姑父端上去,他洗过手,在围裙上抹了两把,跟小姑宋文慧说道:“我带有一份梅溪镇的产业发展规划图来,小姑你帮我参详一下。”
宋文慧接过沈淮回卧室找来的规划图,不是设计院出的正式蓝图,而是一张手画图稿,但标有准确的地理数据,图例也相当正规,空白处还有密密麻麻用钢笔写下的注释,问道:“这是你自己画的?”
“嗯。”沈淮点头笑道,“现在的规划设计院不大愿意给乡镇做产业规划,在他们看来,乡镇服从区县即可,根本就没有必要独自搞什么规划。与其求爷爷告奶奶,我还不如自己先硬着头皮琢磨这事儿。”
餐桌上已经放满碗碟,宋文慧就把图稿铺在餐边柜上阅看,唐建民的好奇心也早给勾引起来,凑过头来看。
唐建民虽然长期只在医疗系统工作,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跑得地方多了,对乡镇产业的发展还是有着普通人不及的见识,他凑过头来看图,讶异地说道:“好大的规模啊!东华市经济偏落后一些,我看下面的区县经济要是做规划,也就这样子吧。”
沈淮给梅溪镇在梅鹤公路西侧规划的工业区面积只达四千亩地,不过实际在这幅图稿上,还把梅鹤公路以东属于鹤塘镇的区域也标示起来,加上下梅公路南北两侧的预留地块,仅这幅图稿里,显示出来的工业区规划面积就高达八平方公里,甚至要远超过当前一般的县域工业园区规模。
沈淮解释道:“东华的经济发展在东部沿海来说是相当滞后,所以做产业经济规划要有一个更高的全局目光,才有可能拉近、而不是拉大跟平江等地的差距。”
江东跟淮海两省就隔着渚江,宋文慧虽然人长期在江宁市工作,但淮海省的电建投资也是归她分管,她对淮海省乃至下面东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都很清楚。
现在江东省的一些地市,如平江、江宁,都进入良性发展阶段,而淮海省的地域经济发展整体滞后。宋文慧也认为,需要淮海省的地市级党政官员要有更高的产业发展眼光,进行全局性的产业规划,才有可能缩小跟渚江南岸地区的差距。
而很显然,淮海省十三个地级市,目前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党政官员,宋文慧倒是没有想到沈淮虽然身处乡镇,目光却能放得这么远。
就在唐建民为沈淮的见识跟能力震惊之时,而打心里就把沈淮当成自己孩子看待的宋文慧则理所当然的认为宋家子弟就应该如此的杰出,之前什么话都是谢佳惠在搬弄是非、胡说八道。
宋文慧说道:“你知不知道,你爸爸过两天会去淮海省挂职副省长?”
沈淮记得他“父亲”在年前才提了正司局级,没想到才半年时间就到地方挂副省长,也难怪崔向东提起这事里,说他父亲“捞”到位子。
第二百一十二章宋家小辈
清晨,唐建民醒过来时,看到妻子刚翻过身去,知道她可能整宵都没有睡踏实。看着从纱帘透进来的亮光,他伸手把床头柜上的手表拿过来,都七点钟了。
听着院子里有走动的响声,唐建民心想应该是沈淮已经起床了,他坐起来穿衣衫,听着妻子在后面翻身跟他说话:“这事,我一定要跟四哥说。”
“我看不用太急。”唐建军转过身来,看着妻子一宿没睡踏实的脸有些倦容,说道,“四哥迟两天就会去淮海挂职副省长,沈淮在东华做的成绩,他不会永远都不看到。沈淮这次回来,大概也不是想大家闹翻脸?”
宋文慧是泼辣性子,但也知道丈夫说得在理,四哥跟沈淮父子间的事情,她硬要插一脚,未必能起什么好效果,但心里堵着一口气泄不去,说道,“就任凭那姓谢的编排沈淮?”
“四嫂可能也是因为谢棠的事才气急败坏说了一些多余的话。”今天是老爷子大寿,总理也会代表中央过来祝寿,唐建民心想妻子是急脾气,都不敢想象妻子要是还带着情绪在宴席上跟宋炳生、谢佳惠见面,会不会闹出什么事情来,他劝说道,“我想四嫂也不可能全是瞎说。你说说,一切要都是她安排的,她图什么?”
“沈桂秀病逝,沈淮在农场吃了这么多年的苦,姓谢的就能心安让沈淮回宋家?”宋文慧“噌”的坐起来,说道,“沈淮要是真不学无术、回到宋家真混吃等死,那倒也罢了。沈淮偏偏还这么优秀,她就不担沈淮将来有能力,为他娘讨公平,把她从宋家赶出去?”
唐建民苦笑一下,他不喜欢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但妻子这么揣测谢佳惠的用心,也不能完全说不对,他也不想继续挑妻子的火头,只是劝她:
“我觉得,这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大家都不要再提什么了。就算是沈淮以前做错事,也是因为他年纪轻,不能一棍子打死。你知道彤彤青春期那阵子叛逆成什么样子,这两年还不是也消停下来了?人总会长大的,沈淮现在做事踏实,也有能力做出成绩,我觉得,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宋文慧听丈夫这话合心意,也知道就算现在帮沈淮打抱不平,也闹不出什么明堂,再说今天这日子,就算心里有什么不高兴,也不能挂脸上。
宋文慧穿衣起床,打开门见沈淮蹲在溃檐下看院子里开得正艳的三色堇,说道:“今天中午的正宴是在丰泽园大饭店,到时候总理也会代表中央过来祝寿。你先收拾一下,记着把崔老爷子的茶叶也带上,等会儿我们要先去大宅。”
这时候屋里电话铃响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唐建民走出来,宋文慧问丈夫:“谁这时候打电话过来?”
“四哥打电话过来说,等会儿他过来接沈淮去老爷子那里。”唐建民说道。
“他也知道要脸!他早干什么去了?”宋文慧本来没有打算在今天多说什么,但听到老四打这么一个电话来,心头的邪火又控制不住的窜上来。
沈淮只能抱以苦笑,就像他要在别人面前装“回家团聚”一样,他父亲就算心里剩不下多少父子之情,在今天也要在别人面前演一出“父子相认”的戏。
“小姑,你就跟小姑父先去爷爷那边;我等我爸过来接我。”沈淮平静地说道,人生,无非就是一场演给别人看的戏,他也得配合把这出戏演好了。
唐建民手放在妻子的肩膀上,安慰她不要多说什么。
中午的正宴放在丰泽园大饭店,总理会代表中央过来祝寿,其他亲朋故旧都在,实在不宜把情绪挂在脸上。
宋文慧气得连早饭都没有吃,洗过脸就跟唐建民先赶去见老爷子。
大约等了一个小时,才听到院门外有车喇叭声响,沈淮就放下手里的书,拿着崔向东的那两罐茶叶就走了出去。
“沈淮你好。”魏岳刚下车准备过来喊沈淮,看到他出来,又赶忙绕过来,帮他把右后侧的车门打开。
沈淮低头就看见那张跟他仿佛是从一张模子里刻出来的脸,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沈淮想演戏演足,张嘴欲喊,但那个字眼涩在嗓咙眼里怎么也吐不出口。
眼前这人跟你实际上又没有半点关系,何苦管他的冷漠?沈淮心里想着,但这一刻他仿佛给真正的沈淮附体,心间给五味陈杂的情绪所充塞,也忘了要坐进车里去。
宋炳生犀利的眼睛盯住沈淮看了有那么几秒钟,才说道:“你进来吧,还要赶着去大宅呢。”语气淡漠。
从宋炳生的眼神,沈淮感觉到他的警惕,知道他是担心自己会大闹寿宴,暗道:宋家最不欢迎自己回来的,大概就是他吧?
沈淮心里也是悲哀,之前的“他”是做下那么多的错事,也确实伤害了很多无辜的人,但何尝又不是眼前这个人的受害者?
沈淮低头坐进车里,将崔向东托付给他的两罐茶叶放在膝盖上,安静的等魏岳坐回来发动车。
宋炳生视线落在那两只罐头瓶上,眉头微微蹙起来,问道:“这是你从东华带给老爷子的礼物?算了,这两罐东西你就不要拿出去了,你的贺礼,我已经帮你准备好了。”
“我没有准备什么贺礼,空手回家的。这两罐茶叶是崔向东老爷子托我捎给爷爷的。”沈淮说道。
宋炳生既不明白沈淮怎么跟崔向东认识,也不明白崔向东恨宋家入骨,为什么会临时让沈淮带两罐茶叶当寿礼?宋炳生满心疑惑,但忍住没有多问什么。
沈淮就是想叫他当一回闷葫芦,自然不会跟他多解释什么,眼睛盯着魏岳的后脑勺不说话。
车上陷入死一样的寂静,任魏岳发动车往仅隔一条巷子的西寺东巷开去。
唐建民也是怕沈淮控制不住脾气跟他爸宋炳生翻脸,早早的就等在宋宅大门外,看到宋炳生的车过来,快步迎过来,先一步打开车门。
虽然看到车里气氛冷得能僵煞人,但只要没破口相骂或动手打起来就好,唐建军接过沈淮手里的两罐茶叶,说道:“老爷子刚听你小姑说起这两罐茶叶呢,正给崔老爷子打电话问候;你赶紧跟我把这两罐茶叶给老爷子送过去。”心想着沈淮既然跟宋炳生一起过来了,也叫旁人看见了,那接下来,还是把他们父子俩分开好。
虽然才九点钟,虽然中午的正宴安排在丰泽园大饭店,宋宅这边还是有好多人聚了过来;有一些人站在院子里聊天。
他们看到跟沈淮跟宋炳生先后下车来,再看沈淮几乎长着跟宋炳生一模一样的脸,都讶异了:没听说宋家老四有儿子啊?
当然也有人知道得更多,知道宋炳生之前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婚姻,还留下一个儿子,看到沈淮跟宋炳生同时出来,心里都恍然大悟,心想:大概就是那个给宋家老四送出国的孩子,原来都长这么大了。
看唐建民带着这青年往里走,有人就忍不住问道:“这是老四家的吧?”
“嗯。”唐建民将沈淮介绍给宋家的亲朋故旧,但也只能把有些话说得含糊其辞,说道,“是老四家的,前些年一直在外面读书,才回国没多久。”又一一将这些宋家故旧介绍给沈淮认识。
“叭叭叭”后来传来一阵急促的喇叭声吓得大家一跳,沈淮转回头看见一辆崭新的凯迪拉克从后面逼过来。沈淮这两天很少在左近看到有这么不礼貌的车,刚要让道,唐建民却抓住他,说道:“是你大表兄鸿军那个混球,刚买了一辆新车,就耀武扬威的显摆。”
唐建民不让路,凯迪拉克就老实的在路边停下来,一张三十来岁的青年探头出来,朝唐建民嬉皮笑脸地说道:“小姨父,你拦着路不让,是不是想把我的车劫走过两天瘾啊?”
唐建民挥了挥手,说道:“你小子皮痒了,也不怕老爷子跑出去把你这烧包车给砸了?”
“老爷子今天过八十大寿,砸车多不喜庆啊;车砸了,小姨夫你能过两把手瘾吗?”宋鸿军笑着下车来,当真把车钥匙塞唐建民手里,看着旁边的沈淮,讶异地问道,“你就是沈淮?呵,我都不记得跟你有见面。我们之前有见过面?”
“应该是没有,我在燕京那几年也不常回市里,记得大表哥你那时在广南做生意。”沈淮说道。
宋鸿军不仅是大女儿宋奇的长子,也是小一辈里的老大。他十年前
( 重生之钢铁大亨官场之风流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6/6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