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钢铁大亨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 7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人在处了。”

    “表姐,你们吃什么,我帮你们去点?”沈淮叫王翠的同事也拿挑剔的眼神打量着,有些不自在,就从旁边又端了一把椅子过来,让她们先坐下,问过她们吃什么,就从陈丹那里拿了一百块钱,又点了两碗荠菜肉馄饨,又买了四碟小菜、四碟点心先过来吃上。

    “……现在对你再殷勤,但就是一个吃软饭的小白脸,你要不听我的,真跟他过日子,以后有你的苦头吃了。”

    沈淮没听到王翠前面跟陈丹做什么思想工作,但听到王翠说他是个吃软饭的小白脸,也只能尴尬一笑。

    他的皮夹,也就发工资时最饱满,但隔不了两天就会给孙亚琳坑个干净,顶多给他留一点吃早饭、坐公交车的钱。要请王翠她们吃饭,他还真得要陈丹拿钱。他跟陈丹也是随意性的动作,但没想到落在王翠跟她同事眼里,就成为了罪大恶极的罪证。

    待沈淮端来点心放桌上,王翠不再念叨什么,只是瞥了他一眼,跟陈丹说道:“你也不给我们介绍。”

    “我是沈淮。”沈淮热脸贴过去,伸出手,但见王翠以及她同事都没有抬手的意思,就讪讪的缩回手坐下来。

    王翠这时候将围巾解了下来。

    别人在这么冷的天气,恨不得在薄棉袄里面多穿几件毛衣,但王翠裸露着脖子上,有一根明显显的细黄金链子,衬得脖子她纤长白嫩。

    王翠倒是想着办法挤兑沈淮,歪着脖子将金链子解下来,递给陈丹看:“这根链子,在我们商场卖得可好了,你戴着指定漂亮。也不贵,现在黄金就七十多一克,这根链子加上加工费,也就七百多。我知道你自己不缺这钱,但好歹也要别人拿钱买了送你,才能显出心意。你们看电影还有些时间呢,要不是吃好饭,就先去我们商场转一转。”

    陈丹她家困难时,亲戚朋友想着帮衬的没有几个,但在陈丹经营渚溪酒店,家境有了起色,亲戚朋友一个个都冒了出来。陈丹她妈车祸骨折时,王翠这个表姐也都主动跑到医院里帮忙照顾。

    这种事也真没处说理去,社会都是庸俗的社会,沈淮听着心烦,就跑到出餐台等馄饨面出来。

    这时候熊黛妮腆着肚子从门口走进来,沈淮还疑惑怎么这么巧会碰到她呢,就见王翠站起来跟熊黛妮招手:“熊科长,你也来这里吃饭啊,你到这里跟我们一起来坐。”王翠热情的走过去搀熊黛妮。

    沈淮这才想起来,熊黛妮从鹏海贸易退股后,说是去了商场工作,倒没有想到跟陈丹她表姐在一个单位里。

    熊黛妮没有看到沈淮,但看到陈丹跟同事坐在一起,笑着走过去,打招呼道:“陈丹,你也在这里吃饭啊?”

    沈淮更是无奈,就看着这几个女人围着一张小桌子叽叽呱呱的叫着。

    “熊科长,你跟我妹认识啊。”王翠见熊黛妮跟陈丹认识,就更来劲了,嘴巴碎个不停地说道,“陈丹,你该跟我们熊科长学习啊。熊科长他爱人,真正是叫一个年轻有为,三十岁都不到,已经是你们镇、镇长了,这马上又要到合资公司当总经理;你要能找到这么个男人,以后也就不会再吃苦头了。”

    陈丹尴尬的跟熊黛妮笑道:“我陪沈淮在这里吃饭呢,很不巧跟我表姐遇上。”

    熊黛妮抬头见沈淮正走到身后来,差点摔一跟头,还好沈淮眼疾手快将她抱住。熊黛妮脸涨得通红,难过得快要哭出来,还没有坐好,就急着跟沈淮解释:“周明下午打电话过来,说可能要去合资公司工作,是我同事偷听了电话,在外面嚷嚷着什么总经理不总经理的,我。”

    熊黛妮没想到会在小面馆里跟沈淮碰到,她平时也没有想在同事面前炫耀什么,但挡不住别人为了讨好她,语气夸张的把三分好事说成十分。

    没想到这些话还当面漏到沈淮耳朵里去,心想沈淮一定认为自己是个贪慕虚荣的女人,熊黛妮又是难堪又是难过,粉脸涨得通红,都快要哭出来。

    “合资项目要是能谈成,我是打算让周明去合资公司当总经理。”沈淮扶熊黛妮坐好,笑道,“不过,你看我也不要像看到鬼似的,你这要摔着了,我可负不起责任。”

    王翠嘴里仿佛塞好几粒大馄饨包不拢嘴:熊黛妮他丈夫去合资公司当总经理,还得经眼前这小子批准?

    第二百七十九章再饮一口酒

    这家面馆藏在电影院后的巷子里,看上去不显山露水,但汤水好、面劲道,价格也公道,熊黛妮跟她在商场里的同事,都喜欢到这里来吃饭。

    沈淮跑到柜台前帮熊黛妮点了一碗葱花汤面,就在出餐柜台那边等汤面做出来;熊黛妮看着沈淮一眼,小声问陈丹:“你跟沈淮怎么在这里吃饭,他怎么不在南园跟日本代表谈判?”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他这么闲。”陈丹浅浅一笑,说道,“突然发神经说要请我看电影,电影到七点半才开场,我们就先过来吃晚饭。”

    王翠回头看一眼沈淮,看他正跟柜台里的服务员说话,看他年纪轻轻,穿着布料粗糙的工装服,衣服上还有些油污,除了长相不错、像个小白脸外,怎么看也不像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大人物,实在不明白为什么熊黛妮的丈夫到合资企业当总经理要经过他的同意,熊黛妮她爸不是市委副秘书长吗?这个小白脸比市委副秘书长还要牛逼?

    王翠心里忐忑不安,她倒是知道有关陈丹一些听上去不那么光彩的传闻,但始终无法把传闻里那个应该腹凸头秃、相貌丑陋的男人,跟眼前这个青年联系在一起,只是熊黛妮跟另外一个同事在场,她也不敢再贸然向陈丹求证。

    熊黛妮见王翠是陈丹的姨表姐,也不好怪她害自己在沈淮跟前丢了脸,但也不怎么想搭理她。

    沈淮拿了一只托盘,将几碗馄饨、汤面一齐端过来,王翠站起来要帮忙,沈淮睚眦必报的让旁边让了让,说道:“别,我不能吃了软饭,手脚还不勤快点。”

    王翠缩回手来,脸讪在那里,笑也不是,哭也不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陈丹手在台下轻轻掐了沈淮一下,不让他胡说八道。

    熊黛妮在沈淮面前的难堪劲还没有过去,接过面碗就想快点吃完,却给烫得呼嘴连叫,更惹得脸红耳赤,在沈淮面前方寸尽失。

    离看电影时间还早得很,沈淮跟陈丹本来就打算随意逛逛街,吃完东西,就一起到商场转了转。

    东华市内现在就两家大型商场,跟电影院等场所,都挤在东华区域不大的南山街上,也是东华市目前的商业中心。虽说东华经济不发达,但市区有这么多的人口基数,商业购物等消费都集中到南山街这么小的区域里释放,也显得额外的繁荣。赶着周末,商场里人流颇密。

    熊黛妮从鹏海贸易退股后到国营的文山商场来工作,自然不会去站什么柜台,而是在商品科当副科长,她前期时间因为早孕,在家歇了一段时间,现在胎儿稳定下来了,人也精神些,一直歇在家里也无趣,就又到商场来上班。

    赶着这些天跟周明闹别扭,熊黛妮堵气似的连着夜班也不休息,不过在商场里也不会有累,跟人处着心情倒也开朗些。

    沈淮陪陈丹到商场,也只是随意转转,没有让熊黛妮陪,也更不会让陈丹她表姐跟着,闲逛了一圈,还是要商场外买了爆米花跟棉花糖带进电影院牵手看电影去了。

    国内也是首次引进《亡命天涯》这般热闹非凡的好莱坞商业片,叫人看了也兴奋。出了电影院,陈丹兴奋劲没过,叫沈淮牵着手走出来,给室外的寒冷空气一吹,冷得直缩脖子,躲到沈淮的身后,从后面抱住他的腰,笑着让沈淮帮她挡冷风到停车场去。

    下台阶时,看到姨表姐王翠提着一只大塑料袋,站在寒风整个人都给吹缩起来,陈丹走过去,疑惑地问道:“小翠姐,你怎么在这里?”

    “商场赶着羽绒服打折,我看着蛮好的,就想着给我大姨添一件,也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看好电影,就等着你们给捎回去。”王翠朝手哈着热气,入夜又开始降温,过了九点,外面冷得够呛,王翠不知道电影什么下场,在台阶下站了有大半个小时,整个身子都冻僵了,可怜巴巴的将装羽绒服的塑料袋递过来。

    陈丹看了沈淮一眼。

    沈淮是不喜欢势利的人,但也知道这个社会“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他知道陈丹是宽容的人,不是睚眦必报的性子。这是他喜欢她的地方,也不想叫王翠太难堪,叫陈丹夹在当中难做人,说道:“找个地方喝点东西,我也冻坏了。”

    陈丹就到旁边还营业的咖啡馆点了几杯热饮喝下去,叫王翠将身子暖和过来。她把衣服收下来,但坚持把钱给了王翠。

    虽然一件羽绒服才一百多块钱,但陈丹知道王翠以及王翠在市三元电视机厂工作的丈夫来说,这不是一笔小钱。现在无论是文山商场还是市三元电视机厂,效益都很差,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周全,城市双职工家庭的生活不比前些年好过。

    将王翠的自行车放到后备厢里,开车送她回去,由于王翠家住的巷子很狭窄,还是平房区,也由于沈淮在,陈丹就在巷子口放王翠下去,没有顺路进去看望她的家人。

    开车送沈淮回文山苑,陈丹说道:“还以为你会生气呢。”

    “我在你眼里,心眼就那么小啊?”沈淮笑道,“你要知道,我打小就想做个吃软饭的小白脸,觉得啊,这倒是不错的谋生手段,只是叫你表姐一不小心说出来罢了。不过,你可不许嫌弃我啊。”

    陈丹咯咯的笑着,沈淮说道:“你打个电话跟家里说一声,你今天夜里要留在酒店里盘账。”

    陈丹摇头说道:“不干。”

    只是由不得她做主,沈淮已经帮她将钥匙拔掉,将她从车里抱出来,扛在肩上就上楼去,陈丹假意挣扎着笑闹起来。

    进屋就见孙亚琳坐在客厅里,手里拿着一本书,一脸“嫌厌”的看着他们:“你们俩恋奸情热的,偷情也偷得收敛些好不好,笑得这么开心,这么热闹,不知道屋里还有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听了心里会很难受?”

    “你什么时候有我屋里钥匙了?”沈淮讶异地问道。

    “你不给我钥匙,我不会自己去配吗?”孙亚琳不屑于沈淮的诧异,合上书就要出去,不妨碍沈淮跟陈丹相聚。

    陈丹不好意思,拉住孙亚琳的胳膊,说道:“沈淮他欺负我,我跟你睡去。”却叫沈淮从后面一把抱住。

    沈淮将孙亚琳赶出门,像大灰狼逮住小红帽似的,将陈丹抱住往浴室里走,真要让陈丹跟孙亚琳睡一起,他这个绿帽子就戴得太无谓了,得把孙亚琳喜欢女人这事跟陈丹挑明了,不能让她无意间把自己送到虎口里去……

    熊黛妮离开商场,就直接走路回市政府机关宿舍。

    现在在商场要上晚班,她就理所当然的借口路近睡在她爸妈家。走路回到市政府机关宿舍,也就十分钟,熊黛妮推开门见她爸一个人坐在那里喝酒,桌上就放着一碟花生米,她爸已经喝得脸红耳赤,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她妈坐在一旁贴剪报。

    白素梅看见女儿已经自己走回来了,问道:“怎么提早下班了,我还打算走过去接你呢?”

    熊黛妮也不知道要怎么说,总不能说看到沈淮后心烦意乱就没有心思在办公室里挨到下班吧?她说道:“上班无聊透顶,就提早半个小时离开,想着自己走一走。”又问道,“爸怎么在家一个人喝起酒来了,这都几点钟了?”

    “谁知道他突然得了什么神经病?”白素梅起身过来摸了摸大女儿的手,说道,“外面这么冷,你就算不让周明接你,你也少在外面吹冷风——你现在年轻,什么都不在意,那没有吃过苦,我怀你跟黛玲时,哪里敢这么吹冷风啊?一吹就怕落下病根子,以后脸上也容易长斑。再一个,你好好的,跟周明闹什么别扭?”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以后听你的话还不行?”熊黛妮说道,又问她爸,“爸,你不是要在南园跟日本人谈判吗?也奇怪得咧,我晚上看到沈淮也在街上闲逛,好像你们俩一下子都空闲起来似的。”

    熊文斌抬头看了大女儿一眼,有些话实在不知道怎么说出口。

    作为父亲,他当然希望女儿能跟女婿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家庭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前程,不能明看着沈淮给周明挖了一个坑,还叫周明跳进去。

    只是,熊文斌又不得悲哀的承认,有些事根本不是他能阻止的。

    谭启平下午就已经直接找杨玉权谈话,虽然熊文斌现在还不知道具体的谈话内容,但也能想明白谭启平下一步的动作就是要把沈淮在唐闸区孤立起来,这意味着谭启平很可能不会再容忍沈淮接下来的“胡作非为”跟“不听话”。

    同样的,沈淮虽然在合资项目做出一定的让步,但要是合资项目在周明手里做砸了,沈淮一样很可能借此对谭启平进行逼宫。

    而为了限制谭启平对梅钢、对梅溪镇掺沙子,沈淮也当然不会老老实实的真就把资源都给周明让他能把合资项目做起来。

    只是看着眼前的一切,熊文斌也不知道他能说什么,没有谁会听他的话而收手。谭启平找杨玉权谈话,事先都没有跟他说一声,说明谭启平现在对他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么信任;也可以说谭启平在有梁小林等人投附之后,对他也没有以前那么依重了——换作别人,也许应该要担心自己的前程了。

    熊文斌心里郁苦无比,然而一句话也吐不出口,只得再饮一口酒……

    第二百八十章春风得意

    接下来几天,赵东、潘成与周知白先去英国,考察西尤明斯工业集团电炉钢生产线的情况。沈淮还留在国内,虽然不直接参与,但也随时关注着跟富士制铁的合作谈判进展。

    富士制铁的底线并不难试探。

    不单山崎信夫个人想极力消除泼茶事件的影响,不想因此承担谈判失败的责任,就连富士制铁高层也不想叫泼茶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叫日本国内的同行知道这事。

    给同行耻笑是一方面;富士制铁在海外产业扩张上,已经是严重滞后了,现在正迫切想加强这一环结,泼茶事件一旦传扬出来,无疑会更加暴露富士制铁在海外扩张上的劣势跟一些愚蠢的弱点。

    在东华方面的坚持下,小田雄一很快就以身体不适为由,给富士制铁召回国去,又换了一名副手过来,协助山崎信夫继续合资项目的洽谈——富士制铁的这些动作,无疑证实了沈淮之前的判断,不过这些事实只会叫某些人心里更不痛快。

    在进过第一轮为期十天的谈判之后,山崎信夫带上初步达成的合资意向离开东华返回日本,接下来还要看各家的准备情况,进行第二轮更实质性的技术性谈判。

    就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合资公司地址先在梅溪镇沿江地区,梅钢以四百亩项目用地以及确保电力、供水、运输等配套设施充分建设、优先供给等条件参与合资公司,还要尽快的完成项目用地前期的拆迁、三通等工程。

    市钢厂则从东华城市信用联社、业信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贷出一亿两千万的资金注入新的合资公司;富士制铁向合资公司直接注入两千四百万美元。

    梅钢、市钢以及富士制铁分别占合资公司15%、35%、50%的股权。

    合资公司由梅钢、市钢厂负责提供熟练工人及基层技术人员,合资公司将从富士制铁引进三十万吨电炉钢中厚板生产线的主要设备及全套技术。

    高层管理人员由三家公司共同派出。

    由于中厚板项目在轧制段上的设备投入巨大,非投资低的螺纹钢项目能比,又同时是约定从富士制铁引进成套的炼钢、轧制设备,成本更是高昂。

    虽然必要的供电、供水等工业配套环节,由梅钢负责解决,能节约一部分投资,但项目主体的投资依旧很难控制在五亿以下。

    合资公司除了市钢厂跟富士制铁直接注入的资金,大约还需要三千万美元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则由富士制铁关联的日资银行提供日元低息贷款。

    这样的条件也谈不上对谁有利、对谁无利。

    富士制铁虽然是项目资金的主要供应方,但将近一半的项目资金,都要用于向从富士制铁引进成套设备及技术,而且富士制铁还将占有合资公司一半的股权,初步完善其在海外产业布局上的不足。

    同时,将来合资公司所需的废钢原材料采购,也将由富士制铁派出的日方总经理掌握,主要从日本国内采购;为此富士制铁还将在东华成立一家独资的炉料贸易公司。

    对梅钢、市钢厂来说,也谈不上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梅钢及市钢厂缺乏做新项目的资金,要参与这么大的合资项目,必然要做出一定的让步。而就目前的条件来说,让步也在相对公平的范围之内。

    梅钢主要拿出四百亩的项目用地,还要独立追加对工业配套设施的投资,但合资公司建成之后,梅钢提供工业配套服务,自然也能从收取费用、获得应得的利益。

    市钢厂本无资格参与这样的合资项目,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打算直接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参与进来。此举,除了叫市钢厂的债务规模继续滚雪球一般扩大外,实际上也没有投入什么,甚至还在合资公司里获得比梅钢更高的地位。市钢厂自然没有什么不乐意的。

    而对东华地方来,一个项目就能引进五六千万美元的外汇资金,招商引资的成绩可以拿斐然来形容。

    项目上下游产业链加上项目本身,差不多能为东华新创造两三千个就业岗位;建成后能为地方创造大量的税收,而市钢厂若能从新项目建成后获得巨额的利润分红,自身的经营困难也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这初步达成的意向来看,即使做出一些让步,也是十分的必要。

    山崎信夫等人离开东华后,就直接返回日本,也能看到富士制铁在中国没有更好的选择。看到这种情况,市里次日就正式成立合资公司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谭启平指示梁小林亲自担任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顾同代表市钢厂、沈淮代表梅钢担任副组长;周明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从梅钢、市钢厂抽调人员,负责后续的对日联络及组织下一步阶段的谈判工作。

    对周明来说,自然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合资公司看上去产能规模不及市钢厂,但定位的起点高,建成后资产总规模将超过六个亿,规模比现在的梅钢庞大不说,建成后的资产质量还将要比市钢厂高出几个等级。

    同时,合资公司又是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重点关注的招商引资项目,周明能代表梅钢、市钢厂担任中方总经理,在东华已经不能用崭露头角来形容了,简直可以说是一颗冉冉升起来的光芒四耀的新星。

    四个月前,周明还在为失去担任鹤塘镇镇长的机会而懊恨、怨恨,但此时去看,东华市能有几个乡镇党政正职的位子,能比合资公司的中方总经理还要重要?

    沈淮对合资项目一毛不拔,但顾同对合资项目态度积极,从市钢厂拨了三台车以及司机给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使用;市里也专门拔了一百万的招商引资专款给领导小组使用。

    沈淮在出国前夕,又给市里喊去参加一次协调会议。

    这次协调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市钢厂将要承担的出资贷款问题,把东华市的金融机构代表召集起来进行协调。

    虽然跟梅钢没有关系,但沈淮作为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想要偷懒也没有办法。

    在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里,市钢厂要负责直接投入一亿两千万的资金,市钢厂拿不了这笔钱出来,只能从银行贷。

    现在东华市所有金融机构截止到十二月的存款余额总数,也就二十七八亿。金融机构一定时间内的放贷量,跟新增存款有着直接的关系。照东华的经济增长情况,明年能放出的贷款总量,也就五六亿左右。

    要是明年给市钢厂解决一亿两千万的贷款,总盘子就要一下子给划掉差不多四五分之一的量。

    要是市钢厂的信誉好、还贷能力强,各家银行从其他方面挤一挤,也能凑出一亿两千万的款子放给市钢厂。

    关键谁都不傻,现在同意给市钢厂放款,没有额外的好处不说,以市钢厂糟糕的业务及赢利能力,一旦合资项目出了问题,市钢厂拿什么保证还贷、按期支付本金、钱息?

    即使迫于市委市政府的压力,要对合资项目表示支持,但各家都想缩小自己所承担的放款比例。金融协调会之前就召开过一次,才凑出三千万的授信额度来,离一亿两千万还缺老大的口子。

    要是市钢厂不能获得足额的贷款授信,无法承担出资义务,整个合资项目就没有再谈下去的基础。为了尽快推动下一阶段的谈判,市里也加快推动授信工作。

    沈淮坐孙亚琳的车到市政府大楼前的停车场下来,下车来给寒风吹得直缩脖子。

    孙亚琳拿着车钥匙,看到周明开着一辆黑色别克轿车在她们在后面过来,走到沈淮身边,说道:“我看他还能蹦达一段时间。”

    “……随他了。”沈淮耸耸肩,无所谓地说道。

    工行、中行等银行的负责人,看到沈淮跟孙亚琳进会议室,就凑过来抱怨:“这个合资项目,你们梅钢怎么不承担主要出资义务啊?要是梅钢想用这笔款子,就好谈多了啊。就算我们市行明年的盘子有限,我们还可以到理直气壮的到省行争取啊,何苦现在这般一次次给喊到市里受这份折磨?”

    随后进会议室的顾同、周明听到这话,脸色难看,但又只能强颜欢笑——除了城市信用联社受市里直接控制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这些金融机构,虽然平时也要照顾地方政府的脸面,但毕竟跟地方政府是独立的。

    无论是吸收存款,还是放出贷款,还是提供其他的金融服务,他们要争取的,是每个月利润足有七八百万的梅钢这样的优质客户资源,而不是市钢厂这种只会给银行添加烂帐的劣质客户。

    一方面,他们相信梅钢主导合资项目,合资项目的成功率能更高;另一方面,即使梅钢主导的合资项目失利,梅钢的债务偿还能力,也绝非市钢厂能比的。

    沈淮跟各家银行的负责人苦笑道:“梅钢近期还要运营一个新的项目,规模也就比跟富士制铁的合资项目小一些,到时候还要各位帮忙到省行乞讨去——梅钢现在暂时是没有能力再为合资公司出大力气了,这个重担只能交给市钢厂来承担了。”

    “什么新项目,规模多大,要多少款子?”

    “你得提前给我们透露消息啊,不要总搞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次,你不能再让业信银行吃独食了,我们也有款子放出来啊。额度虽然紧,但梅钢有需要,我们挤一挤还是有的。”

    一听梅钢有新的大项目运作,东华市各家银行的负责人都围过来打听消息,都忘了他们这次给叫到市里,是参加解决市钢厂贷款授信的协调会议。

    陪同谭启平过来参与协调会议的熊文斌看到这一幕,再看会议室里的周明跟顾同脸色难看的站在一旁,心里暗叹:不知道周明到底能不能从这一幕里看出差距来。

    谭启平与梁小林,站在会议室的门口,看到这一幕,脸色也同样难看,但又不好说什么。

    第二百八十一章初遇拦路虎

    东华这些家金融机构里,市里能如臂使指的,也就东华城市信用联社;这跟信用联社的性质有关。

    东华城市信用联社当初就是由东华市效益较好的几家市属国有企业主要出资成立。

    虽然联社的主要负责人,名义上要由联社成员投票决定,但实际上人事任命权还是控制在市里,故而市里要用什么款,基本上就能把城市信用联社当成自家的提款机用。

    唯一叫人头痛的,就是东华城市信用联社发展有些慢,规模有些小,就算是在市政府及市属国有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存款余额也就三个亿左右。而且之前拖欠的坏账、烂帐太多,明年能放出去的款子,顶天也就四五千万。

    很多市属企业,无论是维持生产,还是扩大生产规模、多种经营,都要借贷的需求。从其他银行贷款难,大家眼睛都盯着城市信用联社,自然不会乐意让联社把明年的放款额度都给了市钢厂。

    也是在市委市政府一力推动之下,城市信用联社决定把明年一半的量放给市钢厂,但也就两千万左右,远远填不了市钢厂的缺口。

    除了信用联社外,市里对中行、建行、工行等在东华的分支机构,就没有多大约束力了——包括业信银行在内,五家实力都要强过信用联社的五家银行,第一次会议才勉强凑出一千万的授信额度给市钢厂。

    所谓授信额度,就是银行核定后给企业授予贷款信用。在约定期限内,只要企业对银行的贷款总数不超过授信额度,就可以不用进行额外审计、审查,不受次数限制的随贷随支。

    市钢厂现在要是从金融机构拿到一亿两千万的授信额度,等到合资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时,就可以直接从银行把款子贷出来,而不需要到时候再一家一家找银行的谈贷款,浪费时间。

    谭启平亲自主持第二次协调会议,希望各家银行能够增加对市钢厂的授信额度,把一亿二千万的出资款凑出来。

    不过,包括张力升、孙亚琳等两人在内,所有银行代表都避开谭启平的眼睛,私下里作无声的交流。

    顾同在协调会上也是声嘶力竭,陈述市钢厂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明年将持续好转,还贷能力会继续增加。

    任凭顾同把话说得跟花儿一样,台下人照例岿然不动。

    有人给纠缠急了,说话也冲,建行的分行长林如春就直接说:“市钢厂要是把拖欠我们行的八千万都还上,这次授信额度缺口,我们行全包了。”

    一人开口,其他人都跟着附和,要跟市钢厂算陈年旧账。

    顾同当即脸涨得跟猪肝一样;沈淮则很无聊地在桌下拨着手指甲,问孙亚琳身边有没有带指甲钳;还拿出两盒烟摆桌上,让会议室里烟鬼们随意抽。

    市钢厂早期的建设,都要靠自身积累,发展缓慢。

    到熊文斌时期,依靠当时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几乎把东华市当时一半的贷款都借用到市钢厂,为市钢厂新添了两条生产线,也创造了市钢厂当时的辉煌。

    到熊文斌给调离时,市钢厂当时的贷款差不多都清欠干净,整个市钢厂当时的净资产就达到四个亿。

    到顾同时期,市钢厂为生产运营、新建项目、多种经营,又陆续向金融机构大笔借贷。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加上这些年来累积产生的利息,市钢厂的债务规模就迅速膨胀到五个亿。

    如今市钢厂的明面总资产是八个亿,负债五个亿,从财务结构来说,算不上多坏。

    关键是市钢厂眼前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也仅仅是能维持日常运营,工人的工资也只需要拖后两三个月支付,但按时向银行支付贷款利息还存在困难,更不用说有几笔到期的款子,还需要新借贷款去还。

    这种情况,谁愿意再给市钢厂增加总数高达一亿两千的新增贷款?态度都差不多跟林如春一样:旧债还完、新借不难。

    协调会开了两个小时,除了城市信用联社答应再挤两百万给市钢厂,其他人一概都不表态,给逼急了就要市钢厂先还旧债,闹得谭启平后悔过来参与这个协调会。

    市委书记的权力,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用的。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谭启平不抽烟的人,给熏得咳嗽不止,也知道协调会再拖下去没有办法,就示意梁小林结束会议,让大家都回去,单独把沈淮、张力升等人留在会议室里谈话。

    “市钢厂积累下来的问题是比较多,东华也应省里的要求,市钢厂已经开始在做股权改制的工作,准备成立市钢集团股份公司。我想市钢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改制,像梅钢那样得到解决,焕发生机。”谭启平合上自己的笔记本,眼睛盯着张力升,想要先重点从业信银行打开突破口,说道,“合资公司将新成立,梅钢与富士制铁都要派管理人,新公司、新起点,技术以及管理,都以富士制铁这样的一流钢企为标准,前景应该比市钢厂还要乐观。市钢厂这次的新增贷款,也都将拿合资公司的股权进行抵押,你们银行为什么还这么大的顾虑?”

    人跟人是不同的,市钢厂还用原来的班子,不能从根本上形成“行的人上去、不行的人下来”的新企业制度,无论顾同的头衔是厂长,还是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都只是换汤不换药,有什么资格跟梅钢比?

    张力升不好当面把这个点破,只是说道:

    “业信银行到东华后,还没有跟市钢厂有过业务上的合作,照总行的规定,大规模的信贷合作,需要对企业进行事先的财务审计。要是市钢厂愿意,我们可以马上就开始这项工作。还有一个,就是业信银行在东华还很弱小,业务规模开展规模不大。虽然省行一开始给我们注入一些资本金,但真正能放多少贷款出去,跟吸收多少存款有直接的关系。现在梅钢的现金基本都从我们行走,把我们行的存款规模撑起来,所以我们在信贷业务上,也会主要考虑支持梅钢。可以坦诚的跟谭书记你说,我们行明年对梅钢的授信额度是一亿两千万,扣除了已经贷出的六千万款外,还要给梅钢预留六千万的计划。一下子去掉这一块,除非我们行明年能大规模增加存款规模,不然跟其他企业的业务合作,规模都很受限制。”

    “贷款的事,还得跟省里要支援。”沈淮也不想让谭启平当面逼张力升表态,在旁搓着手说道,“梅钢要上新项目,也要走出去讨钱。不然光靠东华市,我们两个项目能把明年的信贷都吃光掉,其他中小企业想靠信贷扩大生产规模,就困难了。”

    到省里求支援,依旧会面临市钢厂信用度严重不足的问题,但两次协调会,也叫谭启平明白,东华市的信贷潜力能挖的也实在有限。

    心里明白归明白,但是梅钢都没有伸手要,业信银行就答应明年给梅钢新增六千万的贷款,对市钢厂这边把话说得溜圆、一毛却不肯多拔,叫在座的谭启平、梁小林、顾同、周明等人心里也难舒服。

    不过他们也知道,张力升又不用对市委市政府负责,业信银行自成体系,市行向省行负责,省行向总行负责,自有章法,不是谭启平这个市委书记施压就管用的。

    说到底,还是沈淮耍滑头,就同意拿出四百亩项目用地来,而且这四百亩地还坚持高价折算,最终在合资公司占15%的股份,不愿意承更多的担出资义务。不然梅钢当主力,市钢厂从旁辅助,整件事就要顺利得多。

    只是谭启平也不好说沈淮什么,沈淮打开始就不愿意接手,也是彼此妥协之下,沈淮才同意让周明上位。倒是顾同表现积极,谭启平也急于成事,就跟富士制铁达成现阶段的初步合作意向。

    一开始谭启平也是心情大悦,以为不需要梅钢担主力,由市钢厂出面,也能让事情水到渠成,没想到才迈出一步就遇到拦路虎。

    谭启平脸色悒郁的跟张力升、沈淮说道:“省里对这个项目也很重视,我会亲自去跟赵秋华省长求援、求各家省行,不过还是希望业信银行能大力支持这个项目。”

    “好的,我会跟省行沟通一下,看省行能不能给予一定的支持。”张力升说话也是滴水不漏,断不肯在其他行表态之前,就先表态。

    “好吧。”谭启平见也只能如此,就放张力升、沈淮、孙亚琳他们离开。

    沈淮前脚出会议室,周明后腿追过去,说道:“小组办公室现在还缺人手,还是要从梅钢跟市钢厂借调。梅钢今年进来一个大学生,叫郭成峰的,沈淮你有没有印象,能不能先借给我?”

    “有些印象。”沈淮见周明现在也气派了,不再像以往那般称呼他的职务,而直呼其名,但也不管他,但不知道他怎么跟郭成峰有了联系,心想他最近在背后的动静还真是不小,说道,“你让郭成峰他自己向公司提出申请,我让人事部给他办离职手续。你想要用什么人,只要他本人愿意,我总不可能卡你,对不对?”

    周明听了差点吐出血,他是想从梅钢先借调几名骨干,把摊子先撑起来,但沈淮的态度是,谁要愿意去眼下还没有谱的合资公司,去了就不要想回来。他还不能说沈淮的不是,毕竟沈淮也没有怎么卡他。

    谭启平、梁小林在后面听了沈淮说这话,也没有什么感觉,市钢厂的在职员工是梅钢的四倍多,还愁从市钢厂找不到人手?

    第二百八十二章辛琪的论文

    从市政府出来,沈淮与张力升一起坐上孙亚琳的车,跟张力升说道:

    “赵东、潘成带队,与鹏悦的周知白一起,到英国对西尤明斯工业集团已经进行了初步的考察跟接触。目前得到的结论是,西尤明斯那条的电炉钢生产线完全可拆回来,关键是怎么拆回来才最合适。除了能拆回来,还要能装得起来;装得起来,还要能运行起来,还有很多的细节性东西,要跟西尤明斯谈。我相信赵东跟潘成的判断力,所以,我跟亚琳这次过去,很可能就会跟西尤明斯工业集团直接展开谈判。新项目启动的速度可能会很快,虽说引进二手生产线,能给我们节约很大一笔资金,但赵东、潘成他们初步判断,这条生产线经过技术改造,年产能可以提高到五十万吨以上,整个项目建设需要的资金量依旧会异常庞大。”

    “你给个大概数,让我心里有个底。”张力升说道。

    “明年要是能把通货膨胀控制下来,整个项目差不多六个亿就够用了,以60%的负债率计算,我们自筹资金2·4亿,就还需要银行帮忙解决3·6亿的贷款。梅钢为新项目已经准备了半年时间,决定要上项目,速度会非常快,建设期最快只需要一年。也就说,我要拜托各家银行能在明年就把这些资金都帮我们筹出来。”沈淮说道。

    张力升笑道:“这么庞大的资金量,你要跟姚荣华行长沟通一下啊,靠我们市行可解决不了。”

    “我后天的飞机经香港去英国,明天我会在省城跟姚荣华行长见一面。我想了一下,还是想请张行长麻烦走一趟,到时候能帮梅钢说几句好话。”沈淮说道。

    “行。”张力升说道。

    虽然梅钢新项目所缺的近四亿资金不可能全部由业信银行来解决,但不管省行最终决定向梅钢的新项目放多少贷款,都有可能会通过他们市行来执行。这就相当于是省行往市行注入大量的资本金,加重他领导下的东华市行在整个业信银行体系里的份量。

    受外资股东的影响,省行去年做出大规模进入东华开展业务的决定,张力升对东华的前景并不看好。

    当前国内银行主要从事存贷款业务,这个跟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九三年东华市社会存款余额总数都不到三十亿,甚至不到渚江对岸平江市的三分之一水平。

    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社等多家金融机构,在东华已经扎根经营多年,差不多将东华市存贷款业务都分割掉了,业信银行这时候挤进来,能从别人盘子里抢多少蛋糕过来?

    而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业信银行以梅溪镇为重心,存贷业务规模迅速做到六个亿,一举达到跟东华市主要金融机构相差不多的水平;成绩要远远好过预期。

    就算没有孙亚琳、孙家这一层关系来,张力升也愿意跟沈淮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这年头,谁都不傻,虽然有些人迫于形势,会有一些不同的表态,但在心底,谁都会支持给他带来利益的人。

    在东华一年多时间来,谁能做事,谁不能做事,谁能做出成绩,谁不能做出成绩,张力升都看得一清二楚。

    虽然说市钢厂主导的,跟富士制铁的合资项目,总投资也将高达五六个亿,但说到底,这个合资项目依旧是处于沈淮一手打造的产业布局框架之下。

    包括梅溪电厂、梅溪港码头、梅钢以及合资项目、西尤明斯项目在内,梅溪港工业园,仅钢 ( 重生之钢铁大亨官场之风流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6/6193/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