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产业布局框架之下。
包括梅溪电厂、梅溪港码头、梅钢以及合资项目、西尤明斯项目在内,梅溪港工业园,仅钢铁产业的布局,已经跟将要容纳的投资,就达到二十亿的规模,将直接成为东华市经济增长的一极。
张力升相信,这一切是在沈淮到主动要求到梅溪镇任职之初,心里就有一个规划的。
张力升自认无法做到沈淮的水平,但还是有识得格局高下的眼力,不然也不会给业信银行派到东华担任一地重任。
东华市官场里的人物,不管内心有多少认同沈淮,或多或少都不得不屈服于谭启平作为市委书记的威势之下;而对张力升这些人来说,一定要在谭启平与沈淮之间做出选择——跟着谭启平,只能在现有的狭小框架里腾挪;而联合,或者跟随沈淮,才有可能做出一番事业——答案还能不明显吗?
沈淮跟张力升分开后,就直接回了梅溪镇。
褚强在镇政府遇到他,回头拿了一本期刊给他。
沈淮接过来看是淮海省经济学院的学报,笑着问褚强:“辛琪的论文在她们学校的学报上发表了?”
“嗯,打电话过来说,她还要继续跟进研究梅溪镇的发展模式。”褚强说道,“对了,还有件事我要跟沈书记你汇报。”
“什么事?”
“省经济学院招收在职研究生,我想尝试报考一下。”褚强说道。
沈淮狐疑的盯着褚强,问道:“我让你负责招待,你没必要把自己也搭进去吧?”
褚强毕竟还是脸嫩,叫沈淮一眼窥破,脸就腾了红起来。
沈淮哈哈一笑,说道:“你随杨书记到市里后,空闲时间应该比在梅溪镇要多,真应该好好的充一充电。”
从徐城火车站回来,李谷坐在车里,看着外面渐暗的天色,看着两边显得陈旧低矮的建筑,暗感淮海省的经济是滞后太多了。徐城虽然也是东部省会城市,但城市建设甚至都远不如江东省经济发达的平江等市,也不知在徐沛的手里,能发展成什么样。
“李主任,你要哪里?”省委办的小车司机小黄,从后视镜里看了李谷一眼,问道。
“去田书记那里。”李谷说道。
徐城新泽区北京路,省委家属大院掩映在苍郁树木之间。
风吹草折,树枝坠地。
常年在北方生活的李谷,今年还是第一次在南方过冬。以为南方的冬天要比北方暖和许多,但真正过来后,才知道跟想象不一样。
刚下车走进田家庚家里,屋里没有开空间,李谷冻得直搓手,见田家庚身上就穿了一件棉袄背心坐在书房里批文件,说道:“田书记,你可是真不怕冷啊。”他走过去把取暖器拿出来,准备插上电源。
徐城位于渚江中游,有丘山横切在东侧。北方冷空气南下,通常会在徐城附近滞留很久,使得徐城的冬天既潮湿又寒冷。气温虽说也就零下三四度,但湿冷钻骨入髓。徐城入冬后不供应暖气,房间里要没有制热空调或取暖器,还真不是北方汉子能习惯的。
“你要少偷些懒,跟我一样,每天五点钟起床跑步健身,这些冷真算不了什么。”田家庚笑道。
“这个我就更受不了。”李谷说道,他随田家庚南下工作,已经有四个月,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虽然也坚持锻炼,但没办法每天五点钟起床。
“对了,梅钢跟富士制铁的合资项目,东华市里应该是昨天到省政府汇报情况,谈出成果来了吗?”田家庚问道。
“我这里有一份汇报纪要,下午刚从省政府办拿了过来。”李谷从公文包里把汇报纪要拿给田家庚。
除了必要的人事调整外,田家庚还无法直接越过赵秋华干涉具体的经济工作,对富士制铁跟梅钢这么大的合资项目,也只能通过省委办表示关注,不方便直接跟进谈判的进程。
就是省政府那里,也是更多的把谈判的主动权交给东华市掌握;等东华市有了成果,或者当中出了什么漏子,才好询问或干预。这也是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需求,上级部门若是事事插手,一是自身没有这么多的人力跟精力,二是会让下面束手束脚,结果什么事都做不成。
“淮海要发展,要有高起点的产业规划,也需要有大项目拉动啊。”田家庚感慨地说道,从李谷手里接过东华市的汇报纪要,重新戴上眼镜看起来。
东华市的汇报纪要,只有合资谈判的初步意向结果,而无谈判过程。
“不对啊。”田家庚看过汇报纪要,蹙着眉头,将文件放下来,看向李谷,疑惑不解地说道,“从这个初步合资意向来看,梅钢似乎无意参与这次合资啊,占股比例反而远远低于东华市钢铁厂。”
“应该是的。”李谷说道,“梅溪港工业园以发展钢铁产业为主,是沈淮主导做出来的格局。合资项目放在梅溪镇,要是梅钢不积极,东华市钢铁厂未必有能力做好这个合资项目。不过事情很奇怪,富士制铁方面,也没有强烈的要求梅钢主导合资项目,我也琢磨不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你直接打电话给东华市,了解一下这是什么情况。”田家庚说道,待李谷把电话拿起来,又摇了摇头,“这好像也不合适,东华市未必会说实情。”
“东华市毕竟还是谈出成果来了,现在还真不好追问什么,最多补他们出一份更详细地谈判情况介绍。”李谷说道,“就算真出了什么问题,好像也不好干涉什么。东华市今年的经济发展,还算不错,在全省都能排到前面去。”
省里要干涉地市事务,也需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要么是经济发展滞后问责,要么是重大案件问责,要么是关注重大投资或建设项目。
谭启平到东华市担任市委书记之后,还是成功开展了工作,掌握了局面,不仅连续查处大案要案,东华各方面的工作都有明显的改善;招商引资及财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等指标,相比较往年,都有明显的进步。
这种情况下,田家庚到淮海省,就果断调整几个地市的党政领导,甚至把信任的徐沛调到徐城来担任市长,主持省城的经济工作,反而对东华市不好拿省委书记的身份去指手画脚什么。
见田家庚蹙眉犹豫,李谷说道:“说来也巧,省经济学院上个月出的学报,有一篇研究乡镇经济的论文,研究的原型就是梅溪镇的发展模式。我这两天刚抽时间看了一下,数据很详实。”
“是吗?”田家庚眉头一挑,说道,“你快拿过来给我看看。”
第二百八十三章市长徐沛
李谷也住在省委大院里,没有其他事,见田家庚对梅溪镇及跟富士制铁合资项目的事情很感兴趣,就跑回去把省经济学院上个月的学报拿过来给田家庚看。
省经济学院在国内的经济类高校里,并不是很出名,教授学者也没有特别出彩的,但省经济学院的学者研究经济问题,还是针对性的研究淮海省的地域经济。不过这些研究的水平高下,李谷随田家庚到淮海省来工作,想要帮助田家庚了解地域经济问题,不跟省经院的学者接触,不去看省经济学院的学报,就有些失职了。
李谷把省经院上个月的学报拿过来,田家庚戴起眼镜,看了起来……
田家庚现在想要了解东华市的情况,更多接触的是东华市主动递交上来的宏观资料。
省委研究室对乡镇经济也有一定的研究,但工作不扎实,梅溪镇的发展模式,也没有进入省委研究室的视野里去。赵秋华想要搞淮海十强镇,拉几个典型拉抬经济,但还没有全面启动,下面地市也没有把所辖的经济强镇材料送上来。
田家庚虽然从很多方面了解到梅溪镇发展模式很具典型性,但他站的位子太高,反而只能知道一些从不同方面反应上来的零碎情况,偏偏沈淮这段时间又没有什么文章发表出来,他也就不知道梅溪镇发展的具体情况。
现在的情况,田家庚也没有办法跟沈淮直接接触,甚至通过李谷跟沈淮接触都不行,惊扰太大。
宋系内部的凝聚力已经逐步的在削弱,其他派系都乐意如此,而不愿意看到宋系内部的凝聚力再有增强的可能。
派系凝聚力的关键还在于核心人物以及核心人物的代系传承。
宋华仍在,故而宋系屹立不倒,但宋乔生目前看来是并不能完全继承宋华的政治影响力。倘若宋华病逝,宋系换宋乔生接继为核心,就有可能会导致整个派系的下滑,从而造成宋系官员的利益给整体的压制下来。
派系给一时压制住还不算什么,宋乔生在台前的政治生命最高也只有十六七年,宋系的其他重要人物,如戴相怀、贺成国,在台前的政治生命都要短得多。在宋、戴、贺三人之后,要是没有一个让大家看到希望的继承人出现,宋系的情况就只会是越来越糟糕。
以当前中央领导人的年龄估计,在宋、戴、贺三人之后,宋系要是培养下一代的继承者,应该以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官员为宜,这样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延续性,沈淮还是太年轻了,但有时候能力会弥补年龄上的不足。
田家庚并不知道沈淮会不会作为宋系的下一代或下下代继承者得到培养,也不知道沈淮现在在宋系内部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相信以他的能力,将来必然会在宋系内部扮演重要角色。
对其他派系来说,即使暂时还不屑刻意的用什么手段打压沈淮,但也应该关注之而冷处理之——田家庚深知他自己也是身处派系之中,他背后的人,也不会都喜欢看到他跟沈淮有直接而密切的接触,也不便直接派人去梅溪镇做调研。
“这篇论文是省经院的一名学生写的嘛!”
论文开头有作者介绍,田家庚对省经院有学生能深入研究乡镇经济还是颇感惊讶,他一时没时间逐行逐字的细读,便挑紧要数据去看,这样能把他从其他方面掌握的情况联系起来,对梅溪镇有一个全景式的认识。
“东华市报上来的数据,预测今年的财税比上年有十三个点的增长,要比去年高出五个点来。”田家庚把眼镜放下来,搁在书桌上,说道,“现在看来,东华今年快速增长的部分,很可能就是落在梅溪镇。”
李谷点点头,说道:“我从省国税调过梅钢的缴税数据,七月之后的增幅特别大,应该是技改完成得很好。整个梅溪镇的数据还不是很清楚,这篇论文主要采集的数据相对全面一些,或许可以让政研室跟省经院联系一下,跟进一下研究。”
田家庚点点头。
今年全国都推行分税制,增值税等重要税种都进入国税体系,这样中央对地方上的经济及建设情况,就有一个准确的掌握,而不用担心地方上报的经济数据会习惯性的弄虚作假。
淮海省九二年就先全面试行分税制,地方财税增幅就稳定下来,全省平均水平就在9%左右,这个水平全国不算太低,但在东部沿海省市里则是排尾。加上淮海省的底子本来就差,跟其他沿海省市拉开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要是东华市今年的财税增长幅度,能比去年高出四个点,在全省十三个地市里,增长幅度就会从中下游位子进入前三,所以各个方面都会肯定谭启平到东华之后确实拓开的局面。
“滴滴滴”,有车停在院子前面。听到声音,李谷走到窗前,看到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沛从车里下来,跟田家庚说道:“徐市长过来了。”
“哦,我请他过来了解一下火车站的事情。”田家庚说道。
徐城火车站新建的候车大厅投用没有半年,前些天突然掉了顶,好在事故发生在凌晨,没有什么人受伤,但影响很恶劣。田家庚这几天盯着这事,想整顿一下地方的经济轶序。
“设计单位没有什么问题,是省建分包工程时出了问题,分包单位偷工减料得厉害。我让调查组拍了一些照片,等明后天洗出来给田书记你看。除了分包跟承建,后期的验收肯定也有问题,但究竟能查到哪一步,目前也只是由徐城市纪委跟进,我发再大的脾气也没有。现在,整个候车大厅都需要推倒重建,市里本来就缺钱,还要再掏一笔建设费出来,这个市长可真不是人当的。”
徐沛推门进来,就牢骚满腹的把火车站事故调查情况汇报给田家庚听。
田家庚点点头,要徐沛坐下来歇歇火气。
就算他作为省委书记,想要去揭盖子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现在地方上盘根错节、积弊甚深,目前他还只能哪里出了问题,就揪住哪里不放,想要一下子把整个地方关系都理顺,也是很难。或者说是现在根本就没有可能完成的任务,关键还是推动整个地方经济往前走,让一些问题跟流弊在时间跟发展的浪潮里,逐步的去消化。
徐沛接过保姆手里接过泡来的热茶,跟李谷说道:“李谷,你也到市里来吧。我想在南城沿江地区扩大工业园建设,但没有合适的人手,你来当党工委书记。”
“让李谷在省里再帮我一两年,对地方情况再熟悉熟悉,之后再考虑让他到地市更合适一些,他不比你在地方上有经验。”田家庚不让徐沛将李谷从身边抢走,“现在一动不如一静,淮海省是大省,治大省如烹小鲜,我也心急着想动大手术,但着急不得。徐城市的工作,你慢慢推动,利用一年时间,把一些关系理顺,争取到九六年的时候,能有一个更好的局面。”
李谷朝徐沛摊摊手,表示田家庚不放人,他也没有办法。
徐沛吸溜着茶水,看到田家庚书桌上的学报,探头过去瞅了两眼,问道:“田书记你也有关心梅溪镇?”
徐沛今年才四十四岁,中等身材,阔脸膛、浓眉大眼,相当精神,人也正值年富力强之时。徐沛曾在国家计委长期工作,后到津海下面担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达八年之久,经济工作十分出色,给视为计经系的后起之秀。
要发展经济,搞好建设,关键还是要有得力的人手协助。田家庚调任淮海省,他深感身单力薄,跟副总理王源要支持,权衡下来,最后把徐沛从津海调任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也有让徐沛全面主持徐城工作的打算。
不过,前年才调过来兼任省委常委的徐城市委书记葛靖平的根脚也深,非田家庚能轻易撼动。
田家庚跟徐沛虽是一系,不过之前接触不多,在私人关系上不如李谷亲密,故而田家庚对沈淮及梅溪镇的关注,徐沛并不清楚。
见徐沛问起,田家庚也不瞒他,点点头说道:“梅溪的镇党委书记是宋副省长的公子,年中我去给宋华贺寿时,碰到过,是个锋芒毕露的小家伙。他写过几篇文章不错,实际的工作成绩也相当出色。你也有关注梅溪镇?”
“是啊。”徐沛点点头,说道,“谭启平现在东华干得风生水起,老宋家的人马都在往东华聚集啊。不仅业信银行在淮海的第三家分行就直接开设到东华,东南电力建设也直接在梅溪镇垫资建中型火电厂,海丰集团、鸿基实业在东华密集投资建厂,跟宋系关系密切的长青集团也计划年后跟海丰集团联合投资在东华建一家四星级酒店。现在谭启平主导的,跟富士制铁的合资项目,也谈出一些眉目来了。我都看啊,东华真要发展起来,形成大格局,发展速度还能再往上拉。淮海省十三个地市,临海的只有三个,东华的地理位置最好,条件最优越,又是徐城出海的必经之地。东华城市规模大,工业基础好,东华经济真要高速腾飞,这自然是件好事。不过,这么一来,田书记你身上的压力可不会小。”
见徐沛虽然有关注梅溪镇,更主要的还是拿派系的思维看东华今年的崛起,田家庚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谭启平的父亲本来就是宋系当家人宋华的老部下,在陈铭德因病猝逝后,谭启平也是由于宋系的关系,才能调到东华担任市委书记——谭启平在东华干得风生水起,自然给视为宋系后发崛起的重要大将,是未来三五年内最有资格跟徐沛争一席省常委位置的人。
眼下以宋系人马在东华的聚集规模以及东华明显崛起的发展速度,也无怪乎有人担心宋系会把东华经营成在一个重要的地方据点。
第二百八十四章饭局
单单从派系经营地方的角度去看,宋乔生虽然争淮海省委书记失利,但宋系在淮海省的经营还要算是成功的。
九二、九三年,仅有陈铭德、谭启平等少数人能算宋系的外围成员在淮海省发展,但地位一般,不成气候。
陈铭德因病猝逝,宋系在淮海省的势力应该更加凋零才对,但意外叫谭启平获得担任东华市委书记的机会。谭启平只身入东华,不仅成功压制住地方势力,还叫东华市各方面的工作都有明显的进步,开拓了局面。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与宋系关联的政商势力也加快往东华渗透、铺展,大有以谭启平为核心将东华发展成地方据点的趋势——同时谭启平又在省里合纵连横,与前省委书记的嫡系、现任省委秘书长苏唯军结成紧密同盟,既而在宋炳生调到淮海担任副省长,宋系在淮海扎下的根基,就已经不容忽视了。
至于沈淮与梅钢的崛起,在徐沛等外派系的官员看来,仅仅只能算是宋系势力在淮海省、在东华扎根的组成部分,倒不会给予特别的关注。
倒不能说徐沛的看法就有问题,田家庚把关于富士制铁合资项目谈判的汇报纪要翻出来,拿给徐沛看。
徐沛看了初步形成的合资意向,脸上也是万般疑惑,俄而问田家庚:“梅钢跟东华市里有矛盾?”
梅钢跟东华市里存在矛盾,也就意味着沈淮跟谭启平两人存在矛盾。
田家庚笑了笑,说道:“我刚才说了,沈淮倒是个锋芒毕露的家伙,但这背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就不清楚了。你过来之前,我跟李谷还在说这事呢!”
“看来东华倒不是滴水不漏啊。”徐沛笑道,“我们没有谁跟谭启平打过交道,这背后出了什么问题,还真不好说。”
徐沛倒是高兴看到沈淮跟谭启平闹矛盾,这就意味着宋系在淮海省的力量会给消弱。
虽然宋系目前在东华的力量是以谭启平为核心,但不是简简单单的说谭启平在东华市竖立起市委书记的权威就叫扎下根基。
恰恰是以梅钢的崛起,东电、鸿基、业信、长青、海丰等政商实体的进入为标志,把一大批相关人群的利益统一起来,甚至把东华未来的发展前程也绑上战车,这才称得上扎下根基。
如今在谭启平主导的跟富士制铁合资项目,梅钢态度意外的消极,叫人能感觉到背后出了什么问题,也就多少叫人感到幸灾乐祸。
徐沛笑着接着说:“前些天听说富士制铁的代表,直接放弃跟省钢集团的谈判,跑到东华去谈合资,我也是吓了一跳。不过想想也没有办法,省钢受条件限制大大,无怪乎日资看不上眼。我就担心,谭启平会极力促成梅钢跟富士制铁的合资。田书记,你想啊,待两三年后,合资项目运营成熟,谭启平再推动梅钢跟市钢厂合并,也就顺理成章了。那时候东华市就会直接形成一家跟省钢集团规模相当、将支撑东华市经济跟财税规模的钢铁联合实体。这样的企业还给宋系控制在手里,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田家庚相信徐沛的判断,只是对这个判断的结论评价,徐沛认为是坏,他倒不以为坏,不过也没有说什么。
除了各自的派系外,田家庚还知道徐沛视谭启平为其省委入常的竞争对手,对梅钢虽然不是特别的关注,但对东华的整体情况盯着比他跟李谷紧。
田家庚笑了笑,说道:“跟富士制铁的合资项目,梅钢态度消极,我跟李谷倒是担心市钢厂有没有能力做好这个项目。”
“梅钢是个异数,好像突然就冒起来似的;市钢厂的情况,比省钢要差得多。”徐沛说道,“田书记,你既然担心市钢厂没有能力做好合资项目,可以让省钢集团介入啊。当然,也无需把话说得太直白,就指示省里要利用各种资源、确保合资项目能谈成,省钢那边看到缝隙,会往里钻的。”
田家庚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表态什么,他知道徐沛是建议他利用这个机会对东华市掺沙子。
徐沛又坐了一会儿,就告辞离开了,李谷说道:“我觉得徐沛的建议倒是一招。倒也不是说要去限制梅钢或东华的发展,省钢集团这几年的效益有所下滑,跟当前厂区依铁矿区布局的局限性有关,继续发展规模也受限制,需要一些促进。钢铁现在还是淮海的支柱产业,要是省钢集团能像梅钢这般重新崛起,对全省经济的拉抬作用将会很明显。”
田家庚蹙眉想了片刻,最后下定决心,跟李谷说道:“你给宋炳生打电话,就说冬至节将至,建议农业部在淮海省的老同事抽空搞个家庭聚餐什么的。”
田家庚要是单独接触沈淮,动静太大,但他跟宋炳生虽属两系,但宋炳生在农业部给他当部属多年,又一同调到淮海省来,总有几分香火情在。
他邀宋炳生聚餐,可以说是缓解一下彼此的关系,就跟年中时他去给宋华贺寿的道理一样,别人倒不会因此说什么——要是在这种场合下,向沈淮询问梅钢发展以及合资项目的一些情况,倒也不会特别的突兀。
李谷点点头,宋炳生这个人寡味得很,不过他们毕竟在农业部共事多年,打个电话过去也随意得很:
“宋省长啊,我李谷啊,田书记嘴馋想着要吃燕京的涮羊肉锅呢,叫我到冬至节整一桌,这也是我们农业部的老传统了。我想着宋省长到淮海来,多半也怀念涮羊肉锅的滋味,我就跟田书记建议咱们农业部出来的干部,搞个冬至节家庭聚餐。对了,沈淮还时常到徐城来吗?我在燕京丰泽园大饭店见过他一回,印象很深刻啊。他要是冬至节到徐城来跟宋省长你团聚,那我也有机会跟他再见上一面——他现在在东华做的成绩很出色啊,我也要跟他取取经。什么?他明天要来徐城,后天乘飞机去英国考察项目,冬至那天未必会在国内。”
李谷捂着话筒征询的看了田家庚一眼;田家庚给他做了一个手势,既然话已经出口,要让他明天直接去跟沈淮见面。
李谷接着说道:“田书记明天晚上有公务安排,我倒没有什么事情,想着跟宋省长你也是好久没一起吃饭了。宋省长你明天要是没有什么安排,我做东请宋省长跟沈淮吃顿饭,怎么样——好咧,那就这么约定了。”
接到李谷的电话时,宋炳生坐车刚进院子,就在车里接了电话。
省政府办给他安排住的小楼,斜对着望过去,能看到位于小湖畔的田家庚住处。宋炳生下车来,隔着树篱笆望过去,只能看到那栋房子的三楼亮着灯,不知道李谷是不是在田家庚那里给他打的这通电话。
“四哥,你发什么愣呢,不会看到我,又怪我跑过去蹭你家饭来了吧?”谢海诚走到溃檐下,看到宋炳生拿着手机站在院子吹风,也不着急进来,笑着问道。
谢家、宋家早年都在燕京城一条巷子里生活,谢家兄妹的年纪正好都比宋炳生、宋乔生、宋文慧等人都要小,就都挨着次序二哥、四哥、七姐的这么叫下来,彼此间也没觉得有什么。
“海诚你来了,路上还顺利?”宋炳生问道。
“省城跟香港开通了航班,这往来就顺利多了。”谢海诚说道。
宋炳生扬了扬手里的手机,说道:“李谷刚给我打电话,说田家庚的意思是农业部到淮海来的官员在冬至的那天搞个家庭聚餐,听我说沈淮冬至那天可能在国内但明天会到徐城来,李谷就改口约我跟沈淮明天吃饭。”
“田家庚的眼睛还是盯着东华啊。”谢海诚寡味的笑了笑,说道,“他们应该是知道沈淮在合资项目上闹脾气的事情了,直接找沈淮接触,怕是想看看在这样事上有没有缝隙可钻。”
“唉。”宋炳生唉声叹气,说道,“我让小七给他打电话,要他尊重谭启平,他还是摆出这副臭脸,恨不得搞得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内部不团结,能说他什么?”
宋炳生还头疼怎么跟沈淮说明天吃饭的事情,他也只是从谭启平那里知道沈淮明天会到省城住一夜,后天坐飞机去英国——他到淮海省后,跟这个儿子就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又不能跟李谷说,他这个当爹的,连一顿晚饭都不能安排吧。
宋炳生将手机递给停好车来的司机魏岳,说道:“你给沈淮打电话,说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李谷约吃饭的事情。”
魏岳颇为诧异,但也没有说什么,接过手机翻出沈淮的号码就拔过去。
宋炳生也不关心魏岳怎么打电话,他跟谢海诚就直接走进屋里去,听到楼上传来女孩子的笑声,接着又看到谢海诚的女儿谢芷走到楼梯口看过来,笑道:“诺、诺,我还是家里怎么多了只百灵鸟呢,原来是你个丫头过来了。”
谢芷瞪目嗔怒,说道:“姑夫你还说,我到徐城都三天了,都没捞到见到姑夫你一面,我刚刚还在跟小棠猜姑夫今天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宋炳生笑道:“你个小丫头,有空闲时间不去燕京找鸿奇谈恋爱去,赖在徐城做什么?”
“鸿奇刚升上正处,事业心正重着呢,哪有时间陪我?再说了,我也懒得理他,过来陪陪小棠跟我姨,那多好啊。”谢芷巧笑嫣然地说道。
这时候魏岳拿着手机走进来,跟宋炳生说道:“沈淮他说明天约好到徐城后要跟业信省行的姚荣华行长等人见面,问宋省长你安排在什么时候吃饭。”
听到沈淮这个名字,谢芷脸上也是寒气骤聚,不客气地说道:“他怎么还有脸进这个家门啊?”又蛮横的说道,“姑夫,你们要吃什么饭,我也要参加。”
第二百八十五章联络处
渚江到下游逞之字形流向,北岸的宿豫、东华、徐城三地形成一南两北的品字形布局。
按说东华与徐城也是有一小段挨着的,只是在两地之间,黄淮丘陵带在南部边缘又突兀的拨起来,在淮海省的中东部地区形成最高峰海拔逾千米、纵深约两千多平方公里的淮嵛岭山系。
东华市区跟徐城主城区,直线距离也就一百一二十公里的样子,但给大山横在当中,除了乡县公路以及盘山小道外,还没有主要干道相通。
从淮海省南部地区贯穿而过的310国道沿渚江北岸修造,从东华要是有什么事想赶往徐城,还是走310国道从宿豫绕最快捷。
虽然是国道,但路面还没有梅溪镇新修的梅鹤公路、渚溪大道开阔。
过宿豫城区后,在宿豫东北郊方向,路两边有很多建材店,违章建筑都快要建到路牙上来,加之路边也停满很多车辆,加上随意横跨公路的行人,使得这段行驶速度应该六十到八十公里之间的二级公路,邵征只敢以三十来公里的速度慢慢的开着。
过沂南时,路上又遇到一起刮蹭车祸,路面给堵死,交通部门出警又慢,折腾了一个小时才通过,不到二百公里的路程,整整用了六个小时才赶到徐城。
车到驻徐城办事处,直接开进院子里去,孙亚琳就迫不及待的下车来,直呼腰酸背痛,抱怨道:
“淮海发展慢,倒不是没有缘故的。你说说看,九一年就开始规划要建徐东高速,这都三年过去了,你有看到影子没?飞机一周也就一趟航班,都还离市区老远,除了姑奶奶我不畏辛苦,换其他人鬼才愿意去东华投资、工作。”
沈淮在车里为免坐车太久脚会浮肿,脱了鞋子,这会儿蹲下来先系鞋带。
淮海省各地市,很多发展规划都早就在做。就仅以东华来说,不仅徐东高速早就有规划,以及徐东铁路的东延段,东华市内跟霞浦县相接的东浦大道以及新浦湾海港等等规划,都陆陆续续在画蓝图,但最终要把蓝图变成事实,还是需要钱。
沈淮看过省交通部分做的徐东高速的建设方案,四车道设计,这方案对东华来说,不能说最优,因为要从宿豫绕,路程给拉长太多,但建成后,还是能把东华到徐城的车程缩短到三个小时以内,对将东华、宿豫、徐城三座城市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发展渚江北岸城市群、促进渚江北岸工业带的发展,很重要。
项目也通过交通部等部委的审批,前期工作也都做得差不多了,但除了交通部拨款外,徐东高速还需要地方专门拔出二十亿的建设资金——问题就卡在这里:省里能挤一部分、徐城能挤一部分,但宿豫、东华拿不出摊到的份额,所以整个工程拖到现在还没有着落。
想到这里,沈淮也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系好鞋带,站直身子,安慰孙亚琳说道:“田家庚到淮海省,一直都在推动这方面的工作,要求省政府出面筹集全部的建设资金,这样就不用地市之间推诿来推诿去,我想年后应该能正式动工吧。”
“当愿田家庚能干些实事。”孙亚琳到国内工作不到两年时间,性子也给磨得差不多了,对国内的官员办公效率没有太高的指望,也知道有些事,不是省委书记出面推动就能很快得到落实的,下面总能找到种种推诿借口,叫省委书记也无计可施。
跟驻京办一样,位于徐城东城区东井街上的东华宾馆,对外挂东华宾馆的牌子,实际上是东华驻徐城办事处所在。
设在徐城的东华宾馆,是民国时留下来的一处公馆建筑。
除了四层楼高、也是对外正式营业的公馆主楼,宾馆院子里侧,沿玉带河还有八十年代新建了几座规模较小的附楼,圈在一起,组成东华宾馆整体。
东华宾馆掩映在苍郁树木之间,建筑颇老,灰扑扑的,不大起眼。主楼倒也罢了,沿河几座附楼,主要提供给从东华过来的市领导入住,都是照星级宾馆标准布置,环境以及居住条件以及餐饮什么的,都相当不错。
东华下面的区县,包括像市钢厂这样的大型市属企业,在徐城也都设有办事处,有兼经营性的,有纯粹是联络处,但大多不跟市处合在一起。
毕竟区县领导以及像顾同这样的人物,在下面也是只手遮天的大佬,没有谁愿意到省城反而随时处在市领导的眼皮子之下。
唯有唐闸区驻徐城办事处,直接在东华宾馆院子里占了一座三层高的附楼办公,内部也设有餐厅跟客房,只是不对外营业罢了。
沈淮喜欢这里高木掩映、又临玉带河的幽静环境,一定要在省城宿夜,他都喜欢住在这里。这里反正也是独栋楼,进来也不用到主楼登记,也不会惊动市里的什么人。
邵征陪沈淮来过几次,直接就把车停到小楼前的停车场上,区处的负责人张拓瞅见了,推门走过来迎接:“都这么晚了,还以为沈区长你们有事耽搁了,今天到不了省城呢。”
“路上遇到堵车,耽搁了有两个小时。”沈淮说道。
室外湿冷刺骨,张拓推开大门,迎沈淮他们进来。
杨玉权上调市里担任副市长以及沈淮兼任副区长,还缺市区人大的程序没走,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不过跟潘石华将任唐闸区区委书记的消息一样,这些事对曾是杨玉权秘书、刚调到徐城来的张拓来说,自然不是什么秘闻。
张拓当然可以选择随杨玉权去市里,但对于今年已经有三十五岁、才升上副科的张拓来说,这时随杨玉权去市里发展也挺尴尬的。
杨玉权权衡之下,赶在离开唐闸区之前动了个小手脚,给区驻徐城办事处多挂了一块招商引资联络处的牌子。杨玉权将驻徐城办事处跟招商工作捆绑到一起,将张拓派到徐城来负责办事处兼联络处的工作,同时兼任招商局副局长,明面是将这一块从区委办划出来,归区政府办分管,但实际是要划入沈淮以后在唐闸区分管的地盘。这叫潘石华以后就算想插手也要顾忌沈淮,不敢随意将张拓踢开换他自己的人上来。
潘石华也是很郁闷,杨玉权还没有从唐闸区离开,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杨玉权搞这些不利他的小动作。
在张拓调到徐城之后的半个月间,潘石华两次到徐城开会,都住在外面,只是有什么公务上的事情,才会叫张拓这边代办。
这栋楼是八十年代初照会馆风格建造,三层高,三楼是五间布置高档的客房,二楼是贵宾厅、会议室以及一大一小的两个包厢,底楼是门厅、办公区及厨房——古色古香的风格,七名工作人员包括厨师、后勤服务员在内,都是由唐闸区选聘外派,服务员也是年轻漂亮,从这些细节里,也能看出国内官员表面上工资很低,但优越之处还真不是普通人能比。
也这是绝大多数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根本所在——区县一把手,看上去只是七品芝麻官,但除了少数日子要在省市领导面前装孙子,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叫人伺候得从头到脚都舒坦的大爷,而省厅甚至部委里的那些级别很高的官员,当大爷的时间反而小,装孙子的时间反而多——故而也有很多人都说,厅长也好,局长也好,镇长也好,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孙亚琳累得慌,到房间就赖着不肯出来,她还要负责跟姚荣华等人联络。沈淮到房间先洗了一把脸后,就与邵征下楼跟张拓及其他六名工作人员见面谈话,看晚宴准备的情况。
唐闸区除了梅溪港工业园外,还没有成片能用来招商的开发区。沈淮担任副区长之后,招商引资工作就算不划给他分管,其他人也很难开展好工作;就算能开展好工作,也主要是为梅溪港工业园服务——
沈淮考虑着,要把招商引资的工作做好,区政府驻外办事处,特别是重要城市的驻外办,是很重要的资源,要利用好,不能只做伺候区领导的工作,在项目申报、督办以及以公务、商务活动联络、举办方面,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沈淮就在办公室里跟张拓谈了一些联络处的工作,时间很快就过去,工作人员过来通知李谷、姚荣华他们坐车到了。
沈淮站起来,喊上孙亚琳,一起下楼去迎接。
姚荣华与李谷的车前后脚进来,不过李谷是自己开车过来。
等李谷停好车,沈淮与姚荣华走过去握手,说道:“真是很抱歉啊,我姚行长有约在先,也是难得有机会把姚行长、张行长请出来,不想错过机会,只能叫李主任你跟着委屈一下,一起到这里穷破地方来吃饭。我是一席请两客,有怠慢的地方,还要请李主任多多担待。”
“……你这么说就生分了。”李谷一笑,说道,“我到淮海后,跟姚行长、张行长见过两面呢,但还没有机会跟他们俩一起吃饭,你这是成全了我们俩。”
姚荣华也是哈哈一笑;沈淮托姚荣华出面邀请的中国银行省行行长张建华也是哈哈一笑,热情地跟李谷握手。
这时候又有两部车开进来,居前那部车的后车窗打开着,沈淮看到他“父亲”宋炳生阴晴不定的脸,笑着跟姚荣华、张建华、李谷说道:“我爸也过来了,你们倒是约好的啊。”只是看到坐后一部车上谢芷那张冷艳、凝聚寒气的脸,沈淮也禁不住的菊花一紧,暗道:这婆娘怎么过来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拆台自有人
看着谢芷下车时杏眸里敛着寒光,沈淮想起当初她怒气冲冲、抡起高尔夫球杆就砸过来的情形,下面的蛋蛋下意识的缩了一下。
沈淮摸了摸额头,那道给谢芷拿球杆砸出来的伤疤还在,快四年时间了都还没有完全消掉。
沈淮是实不知道她这时候会在徐城,也实在不知道她会赶过来凑今晚的热闹。
看谢芷眼露寒光,脸有寒色,沈淮也能猜到她来意不善,附耳跟孙亚琳求援:“你今天得帮我把谢芷缠住,不要叫她有机会跳出来搅局!”
孙亚琳横了沈淮一眼,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意思是关她什么事?
“你就乐意看今晚的事给她搅黄了?”沈淮低声哀求道。
沈淮宁可私下里给谢芷打一顿泄泄火,但是当着姚荣华跟张建华两人的面,给她拆了台,对新项目的负面影响将难以预料。
新项目要上马,最终要建设完成,五六亿都打不住——要不能获得业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仅靠梅钢自身积累,整个项目要拖上五六年才有可能建成。真要这样,什么黄花菜都拖凉了。
如何
( 重生之钢铁大亨官场之风流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6/6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