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欤苹苫茨芰现谛磐蹲省窘蹲省⒑杌蹲实然梗诩胶映鲎式ㄉ杳禾慷殉∫约傲阶蚨旨逗8勐胪贰?br />
在相关工程建设完成后,将通过公路运输与海港转运相接合的模式,为淮能集团旗下的电厂每年提供四百万吨的燃煤,也将成为未来晋煤东出南线工程的组成部分。
整个投资,包括收购冀河省火电厂在内,计划耗资三亿人民币。
在跟冀河县正式签署框架协议之后,相关消息就会对外公布。
第四百七十四章动静
虽然肖浩民的人事调动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县委副书记、县长高杨也是没有强烈的反对,县人大常务会议也很快正式通过这项任命。
肖浩民除了主任县政府办公室工作,协助县长高扬分管机关事务管理局、县政府驻外机构外,也照着梁振宝与沈淮的部署,推动劳务输出工程的建设。
东华市劳动力及人才市场,还是从九五年才正式建设,新的劳动人事制度才有雏形,而下面的区县进展则要缓慢得多。
嵛山县,人事局隶属于县委组织部,甚至都没有劳动局的编制,眼下只能先设立临时的劳务办以及县劳动服务公司,由肖浩民从各部门抽调人手,负责推进相关工作。
淮联重工经过近一年的建设,此时也进入员工队伍建设阶段,大约还需要从社工新招近千名员工。
相比较资本、技术双密集的重工企业,织染、家纺、制衣、宾馆、餐饮等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企业、服务性企业以及建筑企业,用工规模更是巨大。
一些前期进入梅溪投资的港资企业,包括鸿基电气在内,虽然冠以电子、电气、科技公司的名衔,实际参与的也是整个信息产业的初级分工,用工需求同样巨大。
这些企业大多是九四、九五年之间招商入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到九六年初,对用工的需求同时呈现井喷状态。
何清社调到区里担任副区长,分管招商、人事工作;肖浩民到梅溪,主要也是联络何清社、黄新良,然后就是具体跟用工企业的人事部门接触。
单单从用工需求这个角度,肖浩民也能看到梅溪镇的崛起,对东华市的影响是何等的巨大。
东华市八六年就设立市辖经济开发区,将西陂闸西南的三个乡镇囊括进去,但发展了十年,此时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开发区的人口规模上也没有超过二十万。
而梅溪镇的人口规模,今年就有可能达到二十万。
肖浩民开始接手劳务输出工作时,对由县里今年直接组织输出一万名劳务这个目标,有些吃不准,但在对梅溪镇摸过底后,就觉得县里制定的目标,还是保守的。
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也更愿意跟政府部门工作,把一些初级培训的工作丢给政府部门及一些专业的人事中介公司去做;也乐意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甚至都愿意帮政府及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人力资源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
之前除了沈淮与梁振宝推动这项工作外,高扬等人也不甚重视,当淮联重工、虎氏制衣等大型企业为招工及培训工作,向县劳务办下设的劳动服务公司支付数万、十数万的费用之后,很多人才意识到这一块是个叫人眼馋的香饽饽。
这也只能说嵛山县以前太穷了,穷得大家都绞尽脑汁到处去刮油水。除了领导干部外,大部分机关工作人员,每个月也只有三五百元的工资收入;甚至还常常因为突发事件,被迫捐出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两个月的工资,或者被迫参加集资,大多数人的生活都相当窘迫,只能说比寻常的工人、农民要好一些。
县劳务办、劳动服务公司,有编制、没编制,工作人员加起来也就十个人;高扬虽然没有阻止相关工作,但包括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在内,同意拨给劳务办、县劳动服务公司的用款,一年加起来也就十万元。
比起县财政拨款,劳务办、县劳动服务公司一年的额外收入可能达到上百万甚至数百万时,那自然就成了富得流油的肥差机构。
肖浩民以往在东嵛镇,虽然担任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但由于东嵛镇是县城所在地,城建等工作由县里直接负责,真正归到镇财政能有权动用的经费,一年甚至都不到四百万,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固定开支,能灵活机动的款项,实际又叫镇党委书张有才控制在手里。
肖浩民考虑过他调到县里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给拎过去干些杂碎的工作,境况比给压在张有才之下还有不如,实际进入角色之后,才体会到沈淮与梁振宝为何要把劳务输出当作县里的重点工程去推动。
嵛浦公路先于嵛山湖大坝加固工程动工,但至少要到年底才有可能修成。
在此之前,除了淮能集团在嵛山的水电建设外,嵛山县难以引进大的亮点项目,而重点推动劳务输出,则是最有效改善嵛山县贫困现状的一项工程,也是到年底政府报告里不多能大书特书的一项工作。
谁要能做好这件事,自然也能为将来的仕途发展打下真正的根基。
大家都在官场厮混了这些年,普通的钻营手段,都不足为奇。
虽然站队很重要,但就算站对了队,谁能上,谁不能上,还是要看各自的基本盘。
领导提拔人,听话是一个基本条件,另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不能把事办砸,要能够控制住局面。而且劳务输出的工作,跟嵛浦公路新建工程一样,县委书记梁振宝都是亲手抓,在全县诸多项工作里的地位及影响力,就加倍的突出。
虽然在沈淮留开嵛山之后,肖浩民与胡志军他们可以选择暂时依附县委书记梁振宝,在市里也可以联络副市长杨玉权,但他心里还是最关心沈淮的去留问题。
梁振宝虽然近来在嵛山重振颓势,但也是日薄西山,就算不给高扬翻盘,过三四年也要退居二线,而梅钢系才是东华真正根基深固的一派势力。
虽然在三月中旬的那次晚宴上,肖浩民知道沈淮的意愿,是出嵛山、不出东华,不过他还无法知悉整个方案背后更多的细节。
肖浩民也知道要融入梅钢系,要得到沈淮更进一步的信任,不能太急切。
虽然心里一直都很好奇沈淮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但看着沈淮从市委党校培训班回嵛山后,跟没事人似的干着他常务副县长的差事,肖浩民自然也有耐心地等待着局势慢慢的变化。
四月十二日下午,肖浩民到梁振宝的办公室,汇报这段时间来劳务输出工作的进展,见梁振宝在他进办公室后,手里还拿着当天的东华日报在看,就觉得有些奇怪,心里想:到底有什么报道,叫梁振宝连片刻听他汇报工作的时间都不能停顿一下?
梁振宝过了几秒钟,才放下手里的东华日报,打量了肖浩民两眼,没有直接谈工作的事,问道:“你有没有看到今天的东华日报?”
“上午到电大召集有关部门,谈培训基地建设的事情,刚回来,还没有在办公室歇一口气呢。”肖浩民凑头过去,问道,“东华日报出了什么报道?”
梁振宝见肖浩民不似知情的样子,心想沈淮不把最核心的机密告诉他也正常,将报纸往桌角移了移,叫他看得更清楚一些。
肖浩民这才注意到东华日报今天的经济版,并列报道了省钢联合富士制铁、长青集团参股梅溪电厂与淮能集团联合众信投资、渚江投资、鸿基投资与冀河县签置框架协议,共同开发冀河输煤港的两件事。
前者,省钢等三家企业,联合注资成立长青君浦投资公司,出资两亿元,从淮能、梅钢手里,收购梅溪电厂半数股权,而后共同出资两亿元,启动梅溪电厂二期工程建设——此举相当于淮能、梅钢从梅溪电厂撤出一亿资本。
后者,淮能等数家企业,成立淮能冀河投资有限公司,注资一亿元,除了收购冀河县火电厂改造升级外,还将冀河建设两座万吨级海港码头跟配套的物流堆场等设施;总投资规模将达到三亿元。
在这两篇报道之下,还有一小块篇幅,介绍四月八日到十日冀河县经洽会的召开情况。
肖浩民此前知道一些事,但不知道具体的事情,现在看到报道,也没有想到梅钢及淮能的动作会这么大,仅这一个项目,几乎就要把从梅溪撤出的资金,全部投到冀河去。
梅钢二厂建设,在扣除银行贷款及债务融资外,动用的自有资本,也不到三个亿。在谭启平的办公桌上,同样摆着今天的东华日报。
谭启平脸色铁青地看着窗外,一声不吭。刘伟立敲门走进来,见谭启平站在窗前这么久没有挪动过,动了动干涉的嘴唇,说道:“省政府陈秘书长打电话过来,问市里知不知道淮能要投资参与冀河港建设的事情;该怎么回答陈秘书长。”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淮能要跑到冀河去投资建港,这个归我管吗?”谭启平气鼓鼓的坐回到办公桌后,将桌上的报纸拿起来,又摔下去。
陈宝齐代表的是省长赵秋华,这个问题自然是赵秋华问的。
虽然梅钢、淮能从梅溪撤出,放省钢进来,赵秋华得益最大,但不意味着这么大的资本从淮海省流出,赵秋华就能装聋装哑不问一声。
陈伟立也同样知道,不能拿谭启平的气话去回复陈宝齐。
沈淮一招接一招过来,看上去对他们并没有直接而致命的威胁,但是挡不住省里有赵秋华虎视眈眈的盯着东华。
“我是不是打电话到淮能问一声?”刘伟立小心翼翼地问道。
虽然淮能对冀河的投资是企业行为,不受市里干涉,但市里要是对此完全不知情,也是说不过去。
刘伟立几乎能想象出接下来会形成的议论对他们将有多不利,也能想象出淮能等资本被迫出东华的议论,会让谭启平及他们本来就风雨招摇的境况变得有多被动。
“淮能他们撤出了,但留下的空间,也叫省钢跟富士制铁以及长青集团补上进去。”苏恺闻说道,“这只是正常的企业行为,东华的经济发展,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跟挫折,我想省里也没有理由拿这个来指责我们。现在跟淮能联系一下,相信他们也不会把话说得太难听,我们就拿淮能的话回复省里,应该不会有什么事。”
“你打电话给报社,问这两篇报道是谁决定放上去的。”谭启平见苏恺闻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直接让刘伟立打电话去报社。
刘伟立也是苦笑,说道:“我打电话问过,负责经济版的主编今天请了病假。”
背后没有负责分管媒体工作的宣传部副部长周裕的支持,哪个编辑敢将这两篇报道这么排版?而周裕背后是谁,还需要问吗?这压根就是沈淮有目的朝着他们的胸口上扎一枪。
第四百七十五章逼宫猜想
李谷敲门走进田家庚的办公室里,见他在办公桌后枕头而坐,桌角上还摆着今天的东华日报,说道:“车子安排好了,是不是现在就去机场?”
“不是还早吗?”田家庚墙壁上的挂钟,疑惑地问道。
“不用警车开道,我们得提前出发去机场,才能避开下班的高峰期。”李谷无奈的解释道,“要是车子给堵在路上,赶不上航班,那就要用专机才能赶得上明天的会议。”
“……那我们就出发吧。”田家庚把外套拿起来穿上,虽然文件、资料什么的,都由其他随行人员负责,他离开办公室之前,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将今天的东华日报从桌上拿起来,拿在手里。
李谷看到田家庚手里捏着的报纸,说道:“沈淮还真是记仇啊,临走还要把谭启平扎得鲜血淋漓才甘心。”
“你肯定沈淮这不是逼宫?”田家庚问道。
“他们从梅溪抽出资金,到冀河县投资输煤港口,这些都是企业行为,东华市里也不好干涉。”李谷说道,“虽然谭启平看上去狼狈一些,但省里也不能拿这个直接问责东华市不作为吧?”
“这个理由还不充分。”田家庚一边走一边说道。
“纪成熙到冀河担任县委书记,一方面是纪家放成纪熙到地方培养,另一方面也是推动晋煤东出南线工程。”李谷说道,“我想象不出来,纪成熙会有什么理由去配合沈淮虚晃一枪,搞逼宫计。淮能、梅钢抽出资金来,参与晋煤东出南线工程,也符合他们的利益目标,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宋家跟纪家的关系——这样,沈淮即使在东华把谭启平搞得狼狈不堪,宋家也能容忍他的这些行为;谭启平作为市委书记,都斗不过沈淮,别人实在也没有理由去同情他。另外,不管怎么说,沈淮跟谭启平的私怨再深,东电都不可能容忍沈淮拿淮能集团的发展乱搞吧。”
“你的判断,在逻辑上是成立的。”田家庚说道。
李谷停下脚步来,看了田家庚一眼,问道:“那这么说,田书记你认为我的看法是有偏差的?不过,沈淮也没有理由就在东华这棵树上吊死啊。晋煤东出南线工程,已经推了很久,就差临门一脚,淮能这时候参与进去,除了能得到直接的利益外,将来在电力部改制时,宋系也有可抓到争取到更多的牌。”
田家庚想了想,说道,“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沈淮真要从东华撤出去,以后的重心不放在东华,对淮海是个损失;或者他还藏了牌,没有打出来。”
“都到这一步了,剑都亮了,似乎没有必要再藏什么后手了。”李谷说道,“而就眼下,省里想干涉东华的事务,多少有些不合适。而且赵省长那边,估计也只会打电话询问一下。”
说到赵秋华,田家庚也只能无语相对,政治便是如此,即便他是省委书记,也不能由着性子做事,就算他有心想干涉东华的事务,但就眼前的情况来看,条件还远谈不上成熟,很容易就会给赵秋华抓住把柄,想到这里,他即使有些不愿意,也只能就此放手,细思片刻,又问李谷,“对了,今天应该也是梅溪电厂二期工程奠基的日子?”
“是的,赵省长本来要与陈宝齐到东华参加尊基仪式,临时给事岔开来,好像罗向辉副省长跟范文智在东华。”李谷说道,“梅溪电厂二期工程正式动工,接下来省钢就要联合长青集团、富士制铁在梅溪再建一个一百万吨的电炉钢项目——赵省长现在也逢人就说要把东华建成全国重点的电炉钢生产基地,要把炼钢及钢铁深加工做成淮海省的支柱产业,要打造一批产值过百亿的优质集团——沈淮现在退出去,好像这些功劳真就是他做出似的。”
田家庚摇头笑道:“你觉得省里这时候不宜直接干涉东华的事务,现在见省政府那边占了势又不甘愿,是不是有些矛盾啊。”
“我跟徐沛通过电话,我们也不是没有考虑沈淮有可能是在逼宫,但他这牌打的力度不够啊,不足以让省里直接干涉啊。”李谷颇为惋惜地说道,“也有可能是沈淮估计错了形势。”
“你觉得沈淮有可能是估计错了形势?”田家庚问道。
“我只是顺着你的想法说出来。”李谷笑道,“不是你认为沈淮不应该这么干脆离开东华吗?”
田家庚知道李谷有些也难免有些卖弄的小毛病,笑了笑,由着他饶舌。
“……沈淮与谭启平鹬蚌相争,也许他是在赌我们不会叫赵秋华渔翁得利。”李谷说道,“要不,我今天晚上就去一趟东华?”
“……不用了。”田家庚摇了摇,说道,“就像你说的,沈淮现在打出来的牌力度不够。他即使真还有什么底牌,这时候也应该要打出来;要是没有,可能就真没有了。或许不是他估计错形势,或许是东华真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了。”
虽然李谷一开始的态度是劝田家庚放弃,但见田家庚真的放弃,他心里又有种说不出的惋惜,看着其他随行人员都已经到大楼前的门檐下停候,便陪着田家庚往外走去。
车子也已经停在台阶前打开车门等他坐进去,田家庚将手里的东华日报丢给李谷,轻吐了一口气,矮身坐进车里去;李谷随后坐进车里。
李谷见后面的随行人员都坐上车,就要司机开车直接去机场,这时候却见省委办陈副主任从大楼里小跑过来。
田家庚也注意到有人追过来,侧过头示意李谷将靠台阶一侧的车窗打开,探头过去问道:“有什么事情吗?”
“淮工大冶金设计院的张文俊院长,打电话过来说有紧急情况要跟田书记您当面汇报。”陈副主任在省委办负责联络院校,矮着身子凑过来跟田家庚汇报。
“没说什么事情?”田家庚问道,他对省内科研院所的事情很关注,但也没有对徐城的几十家科研院所都做到了然于心的地步,他对张文俊有些印象,但也仅限于一些浅淡的印象,不清楚张文俊能有什么要紧的事,非要直接找他汇报不可。
虽然说省委办这边有专门的人负责联系院校;但更具体的分工,省政府那边更有人盯着。
“看着田书记您要走,我急着过来追您,倒没有具体问有什么事。”
李谷见田家庚看过来,知道“冶金设计院”这五个字叫他上了心,但不确定时间上能不能安排跟张文俊马上见面,说道:“我们现在就赶去机场,离上飞机应该还有些时间空余出来。”
田家庚点点头,跟陈副主任说道:“你跟张文俊通个电话,他要是方便,过半小时我在机场见他。”坐正身子,又忍不住回头往车后窗看了一眼。
李谷也转头看过去,才意识到田家庚看的是宋炳生办公室的方向,笑着说道:“今天我们更煎熬的人,可多得很。”
田家庚没有接李谷的话,而是回头看向前方,轻轻叹了一口气,感慨地说道:“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少折腾些。”
李谷咂咂嘴,心里想:可能吗?
即使心情再悒郁,即使所有的阵脚都给东华日报的这篇报道打乱,夜里既定的活动安排,谭启平也是要出席的,他不能让别人看到他方寸大乱——如果这是那小子的意图,那就更不能叫他得逞。
在南园宾馆之内,今天东华日报经济版的报道,也成为今天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的焦点。
省钢联合长青集团、富士制铁,合资成长青君浦投资公司,与淮能、梅钢签署协议,出资两亿元,持有对梅溪电厂对等的控股权,继而多方再联合两亿元,启动梅溪电厂二期工程建设,今天是二期工程的奠基礼。
作为这次项目的主导方,省钢也是照例在南园宾馆举办酬功答谢晚宴。
装机容量为十二万千瓦的梅溪电厂一期工程建成后,每年能为在梅溪投资建厂的企业提供五到六亿度的电力供应,与梅溪港码头初步形成梅溪当下的产业发展框架。
电厂二期工程装机容量更是高达三十万千瓦,配合梅溪港码头的二期工程,将进一步拓展开梅溪产业发展的空间。
沈淮选择在这样的时机,以公开见报、并列报道的方式,宣告梅钢、淮能即将撤出梅溪、移师冀河县,消息自然是轰动性的;几乎没有人会看不见这么大的动静。
不管沈淮这几年是多么不讨人喜欢,甚至叫有些人打心里厌恶,但谁都没法否认,梅溪镇能有当下的格局,是沈淮一手开拓的。
省钢就将主导梅溪镇及梅溪新区的建设,在今天的仪式上,自然也要向政商两界名流描画梅溪镇、梅溪新区未来发展的前景。
就当下,梅溪镇引资入驻的、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就高达三十家,其他中小企业逾百家,特别是随着梅溪电厂、梅钢二厂、合资钢厂、淮联重工等大型企业相继建成投入运营,全镇工业总产值今年就将有可能突破百亿。
除了去年挤身淮海十强镇之后,梅溪镇今年有可能成为淮海省第一家工业产值突百亿的乡镇,意义将更重大。
梅溪镇今年财税总收入,有可能突破五亿;而在九三年,东华市三区七县总财税收入,也就五亿这个样子——沈淮三年创造了一个东华市。
即使省钢主导的梅溪港码头二期工程、梅溪电厂二期以及即将联合富士制铁、长青集团投资建造的一百万吨电炉钢项目,或直接或间接也能为梅溪再创造逾五十亿工业总产值,但谁能否认这一切是建立在沈淮开拓的格局基础之上?
三年时间并不遥远,三年前梅溪镇是什么状况,在座的大多数人都记忆犹新。
甚至从市钢危机以来,梅溪的招商、建设动作变得缓慢、停滞,梅溪镇、唐闸区甚至区里都开始怀念沈淮主持梅溪时给大家不时所带来的惊喜。
谭启平还没有过来,梁荣俊陪同范文智以及副省长罗向辉坐在贵宾休息厅里聊天,虞成震推门走进来,笑着说:“外面的气氛有些怪异啊。”
罗向辉能理解虞成震脸上的喜色:
省钢进来,梅钢不走,东华的局面就有可能还要僵持一段时间——赵秋华在省里顾忌县委书记田家庚以及省委秘书长苏唯军的反应,甚至要考虑沈淮的反应,对东华不敢有什么大动作,只能以“随风潜入夜”的方式,慢慢的对谭启平、高天河进行挤压——虞成震想要当副书记,甚至更进一步,就需要熬时间,等着形势慢慢变化。
现在省钢进来,梅钢撤走,谭启平、高天河作为党政一把手却给边缘化、变得可有可无——赵秋华通过省钢,通过虞成虞等人,直接遥控东华的局势,这时候他提议调整东华的党政班子,省里其他人就算不想让他得逞,也没有借口阻止,除非大家只想坏事,不想干事。
范文智与梁荣俊皆是一笑。
虞成震又说道:“也难怪外面议论纷纷,从市钢12·9喷爆事故以来,市里哪一次动作,不是把梅钢、把淮能往外逼?虽然梅钢、淮能这次走得锋芒毕露一些,但实在也怨不得别人心里委屈啊。”
罗向辉心里又是一笑,知道虞成震有些迫不及待要造势了。
“咳!”
听着沉重的咳嗽声,罗向辉抬头看向门口,就见谭启平一脸铁青的走进来,他两边都不想得罪,站起来笑着说道:“老谭,你忙起工作还真是废寝忘食啊。”
罗向辉想岔开话题的话,在谭启平听来一样刺耳,他忍耐着说道:“临时有事耽搁了,让罗省长、范总久等了。”
虞成震自然不惧他的话给谭启平听见,也不会畏惧他铁青的脸,笑嘻嘻地说道:“谭书记你真要有事,不过来也是可以的,罗省长、范总又不是什么外人。”
谭启平冷脸看了虞成震一眼,没有说什么,心想,即使我给调出去,这个市委书记这个位子也轮不到你来坐。
范文智到底是不想局面变得太难堪,正要站出来打圆场,就听见外面的大厅传来小声的喧哗。
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见唐闸区委书记潘石贵气急败坏的走进来,告诉谭启平:“沈淮在外面。”
范文智与罗向辉也是面面相觑,暗感这小子还真是得势不饶人啊,他们当下就见谭启平已经难看之极的脸要垮下来。
第四百七十六章决裂
袁宏军与周明站在宴会厅门口说话,他们一时间还吃不准梅钢及淮能撤出会带来多深远的影响,但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东华日报经济版今天刻意将两篇报道并列排版所带来的扰动——
他们也不清楚,整件事对他们以后会有怎样的影响,但在这样的场合又不得不强作镇定,只能小心翼翼的选择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谈论,以掩饰内心的不安。
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沈淮的到来,直到大厅里的人都停止说话,都把转头看过来,他们才意识到异常,扭头看去,却见沈淮嘴里叼着根没点着的烟,就站在门口看着他们,似乎在怪他们挡着道了。
袁宏军、周明慌不迭的往旁边退开;周明后退时,忘了身后有一把椅子,膝盖顶到椅子角上,连着椅子摔倒在地。
沈淮看着四脚朝天躺在地上的周明,伸手问道:“要我拉你起来吗?”
众人虽然对沈淮的突然出现很意外,但周明狼狈地摔倒,还是叫好些人笑出声来。
在无数人的注目下,周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手撑着地,连爬带滚地站起来,只觉得在宴会厅里多留一刻,都叫他受尽屈辱、难以忍受,但是山崎信夫、谢芷、谢成江、孙启义等人都在大厅里,他又怎么就能因为沈淮看一眼、心慌意乱的摔倒就逃跑?
他这时候要从这里逃跑,这一辈子都要成为笑柄,都不要想在东华这巴掌大的地方爬起来。
周明悻悻的走到一旁;袁宏军更是不敢跟沈淮直视,趁着别人的注意力叫周明这一摔吸引过去,早一步躲到角落里去,只希望沈淮不要看到他。
谢芷难掩心间的诧然,从沈淮出现在门口,一直到周明狼狈的躲到角落里,她的眼睛都下意识的盯着沈淮,忘记要转开。
一直到沈淮转脸看过来,两人的视线撞在一起,谢芷才意识到盯沈淮看太久了。
“我脸上有什么东西?”沈淮抹了一把脸,疑惑地看着谢芷,似乎真不明白她为何要这么盯着自己看。
看着沈淮抛开暧昧不明的眼神,谢芷旁若无事的转过脸去,但心里的波澜怎么都抚不平:她不知道沈淮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东华日报经版那篇报道往谭启平胸口扎一枪、扎得谭启平鲜血淋漓还不够,他还要亲自赶过来看谭启平跟他们的反应不成?
除了刘伟立陪同谭启平,到贵宾休息厅里去见副省长罗成辉以及范文智等人外,其他人,都在宴会大厅里等着晚宴开席,他们心里都有着跟谢芷一样的疑惑,沈淮在东华日报经济版抛出那篇报道还不够,还要亲自赶过来看谭启平的反应吗?
孙启义还算平静,看着沈淮朝他走过来,问道:“你这算是来告别的吧?”
“表舅说是,那就是了。”沈淮笑了笑,拖了把椅子在孙启义与谢成江之间坐下来,扭过头跟谢成江说道,“连你都到东华来了啊?”
谢成江手抚额头,只能微笑以对,说道:“你把东华搞得这么热闹,我要是错过去了,不是很可惜?”
虽然海丰不再参与梅溪电厂二期工程以及接下来电炉项目的建设,但之前的诸多项目,海丰都深度参与进去,可以说对接下来的项止,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方面是为了保持影响,一方面也是给谭启平一些微弱的支持——特别是在今天这种情况下,谢成江他与谢芷,更要来参加今天的酒宴。
好像就两个在他乡偶尔相遇的故人一般,沈淮又问道:“我们有多少年没见面了?”
谢成江平静地看着沈淮,说道:“我们有七年没见面了。”
虽然整件事叫谭启平陷入被动,但对海丰直接的伤害不大,他还不至于看到沈淮就惊慌失措,但坐在眼前的沈淮还是叫他感到巨大的疑惑。
要不是就知道他是沈淮,要是在路上遇见,或许会当成陌生人错身而过吧?
当年那个废物,什么变得有这么强的自信跟从容不迫?
沈淮转回头,跟随他一起过来参加宴席的胡舒卫、赵东说道:“谢成江是我继母的侄子,在长辈的眼里,他可是一个心高气傲的青年才俊。虽然我跟他有六七年没见,不过他六七年前对我说的话,我都还记着呢。”沈淮又转回头,问谢成江,“对了,你还记得你当年怎么对我说来着的?”
谢芷看到哥哥脸上的微笑快绷不住了,但沈淮一副小心得志的样子,她也不知道该怎么上去帮着解围。
“对了。”沈淮眯脸继续笑着问,“你看我现在还像你所说的要给你一辈子踩在脚底下都翻不了身的废物吗?”
梅溪电厂二期工程,淮能与梅钢都要参与建设,故而胡舒卫、赵东分别代表淮能、梅钢出席晚上的酒宴——听到沈淮的话,胡舒卫、赵东只是微微一笑,瞅了谢成沉一眼,就跟旁边人打招呼去。
谢成江脸火辣辣的烫得厉害,想发作却没有发作的借口,想起身走开又怕别人以为他露怯,只能浑身像给扎了刺似的坐在那里,浑身有着说不出的不自在。
好在这时候谭启平、虞成震陪同罗成辉、范文智他们从里面走出来,将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大家眼睛都朝市委书记谭启平看过去。
晚上的酒宴,本无瓜葛的市委组织虞成震出席了,市长高天河缺席,大家都以为谭启平会缺席,但没有想到谭启平来了——更没有想到的是,沈淮也来了。
大家这一刻就想知道谭启平怎么看待沈淮的出现。
苏恺闻刚才与周岐宝在宴会厅里看着沈淮出现,没有吭声,这时候朝谭启平走过去,没有说什么,而是站到他的身后。
谢成江也厌恶坐在沈淮的身边,也站起身来,与妹妹谢芷一起朝谭启平走过去打招呼:“谭书记,我昨天到东华时,时间有些晚,也没有去打扰你;我爸临时有事脱不身,也要我跟你打声招呼。”
谭启平勉强笑了笑,说道:“我跟你父亲通过电话。”他的眼睛又瞅向孙启义。
孙启义低头看向地面,避开谭启平的眼神。
谢芷扭头看向孙启义,孙启义的反应跟选择没有出乎她的意料——长青集团更关注自身的利益,与富士制铁一样,谁强倒向强,谁得势倒向势,更何况背后的孙启善、孙亚琳父女是坚持沈淮的,此时的孙启义能保持中立,就已经不错了——但这一刻孙启义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却又格外的刺眼。
虞成震哈哈一笑,朝着沈淮大声说道:“沈淮,你怎么到市里来了,还以为你在嵛山呢?来、来、来,你跟省钢的范总还没有过面吧?你们二人是淮海钢铁产业的旗帜人物,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见过面,可不合适,还叫人误以为市里不关心让你们强强联合呢。”热情的招呼沈淮过去,要介绍范文智给他认识。
虞成震当然知道沈淮跟他不是一路的,沈淮在嵛山甚至联合梁振宝将他留在嵛山的嫡系高扬压得抬不起来,但沈淮就要离开东华,而沈淮一系列的动作,打得谭启平、高天河他们方寸大乱,省钢能够这么深程度的渗入东华,完全可以说是梅钢让出来的,虞成震自然不会因为小芥蒂这时候找沈淮的不快——他这时候恨不得把沈淮高高的抬起来,恶狠狠地砸到谭启平的脸上去。
沈淮站起来,走过去,伸手笑道:“我这么个小虾米,可不敢跟范总相提并论。”
范文智伸手跟沈淮握了握,笑着说道:“沈县长真是谦虚。”
沈淮又笑着跟罗成辉、梁荣俊、虞成震寒暄——罗成辉虽然想两边都不得罪,但虞成震、范文智硬要把沈淮拉过来,他也只能无视谭启平铁青的脸顺其自然,任虞成震调整座位,将沈淮安排跟他们坐到一起。
“梅钢这几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做出的可不是小成绩,我也一直想跟沈县长请教一些问题。这一次,梅钢联合淮能要去参加冀河港的建设,想必是要在晋煤东出南线工程上大施拳脚吧?”范文智坐下来,眯眼笑着问沈淮。
沈淮见范文智眼里自然是有疑惑的,笑着道:“梅钢这两年要说有些成绩,也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之下做出来的,我个人在里面发挥的作用,都甚至比不上谭书记关心一下;梅钢将来的发展,也少不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怀。至于参与冀河港的建设,也是淮能集团根据其自身产业发展规划做出的布局,跟梅钢可没有什么关系。”
范文智怔在那里,一时间有些琢磨不透沈淮的意思。
谁都知道梅钢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梅钢背后的众信投资、鸿基投资以及取合东华地方资本势力的渚江投资,才是梅钢真正的根本,也是沈淮在脱离梅钢之后继续掌握梅钢的关键——淮能联合这几家,把从梅溪抽出来的资金,都用去参与冀河港的建设,又怎能说梅钢没有关系?
难道沈淮这一系列的动作,只是要逼谭启平挽留他,而不是真要留开东华?
虞成震也有些意外,果然不能高兴得太早,要是谭启平这时候忍气吞声向沈淮妥协,挽留梅钢,局面未必就对他们有利啊!
难道这才是沈淮出现在这里的目的?
罗成辉朝谭启平看过去,沈淮是希望谭启平挽留他吗?谭启平会在这种情势下,会在给沈淮步步进逼得方寸大乱之后,能把他市委书记的尊严暂时抛到一边,跟沈淮妥协吗?
谭启平手撑着桌子站起来,跟罗成辉说道:“我身体有些不舒服,就不陪罗省长你用宴了。”他其他人谁也不看,推开椅子就走了出去。
大厅里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眼巴巴的看着谭启平离开;刘伟立、潘石华、周岐宝、苏恺闻、袁宏军、周明等人也慌乱地站起来,跟在谭启平身后走出去。
虞成震、范文智松了一口气。
苏恺闻到底是不甘心,走到门口,又折身回来,眼睛盯着沈淮,说道:“你要记住,你不要想让世界围着你转;东华离开你,也一样发展,也一样运转。”
沈淮看着谭启平已经走出大门去,抬眼看着苏恺闻,笑道:“我能明确告诉你的,就是世界更不会围着你们转。”
谢芷站起来,惆然若失:这就成定局了?
这时候肖浩民拿着手机走进来,跟沈淮说道:“省委办刚刚打电话过来,说田书记马上要坐飞机到燕京开会,希望明天在燕京能跟你谈一次。如果可以,省委可以请军区安排专机接你去燕京。”
“还在线上吗?”沈淮问道。
肖浩民看了看手机,说道:“还没有挂机,对方是省委办副主任李谷。”
“李谷我认识。”沈淮说道,接过手机,直接跟李谷通话。
罗成辉、范文智、虞成震、梁荣俊等人面面相觑;苏恺闻、谢芷、谢成江更是傻在那里:难道田家庚要出面挽留梅钢?
沈淮搞这些动作不是对谭启平逼宫,而是对田家庚逼宫?
堂堂省委书记至于这么眼窝子浅吗?
田家庚要把梅钢留在东华,又怎么调整梅钢跟市里的关系?
第四百七十七章原来如此
听闻省委办打电话要请军区派专机接沈淮到燕京跟省委书记见面,苏恺闻、周岐宝、潘石华、刘伟立等人皆骇然变色,难以置信,看着沈淮接过手机在那里跟省委办副主任李谷通电话,又不似做假,心里乍起波澜,难以平复。
苏恺闻转回头去,看到谭启平已经走出宴会厅,才醒过神来,赶忙追出去,走到门口,就见过道里的谭启平步子虽然没有停,但他的双手紧贴着髋骨握拳,指关节握紧得发白,都微微颤抖起来——苏恺闻知道谭启平也听到刚才大厅里的对话。
宴会厅虽然进深开阔,但谭启平走出去时,厅里众人恨不得都把呼吸都屏住,静得连根针落地都能听得见,谭启平在过道里听见肖浩民跟沈淮汇报的话,自然也不奇怪。
苏恺闻与周岐宝、刘伟立面面相觑,他们心里的疑问同样巨大:
就因为淮能、梅钢要从东华撤出,投资冀河港码头、参与晋煤东出南线工程建设,田家庚就要直接干涉吗?
即使田家庚要干涉东华市的事务,即使田家庚跟沈淮暗中有沟通,难道不应该是先通过省委办是给市委或市政府发函?
田家庚直接绕过市里,派专机将沈淮接到燕京见面,是为什么?
谢芷没有离开宴会厅,什么事情都不清楚,就这么给蒙在鼓里走出去,她不甘心。即使她哥谢成江已经走了出去,她还站在那里不动,眼睛盯着正跟省委办副主任李谷通电话的沈淮,想要从他的神情间找出破绽,希望他是在装腔作势。
只可惜,好半天她都没有从沈淮的神色里看过疑点来,要么沈淮太能装,要么就是田家庚真的决心干涉此事。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这一刻,谢芷就觉得自己的脑子里给无数的疑问句填满。
沈淮以见报的形式,公然宣告梅钢将从东华撤离——这事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她们紧急讨论过。
虽然梅钢撤出,会让谭启平陷入更被动的局面,会让省市的舆论都朝不利谭启平的方向发展,但还没有严重要让省里直接干涉的地步。
除非梅钢、淮能直接向省里控诉,不然梅钢、淮能从东华抽出资金到冀河县建造输煤码头,参与晋煤东出南线工程的建设,都理由视为正常的企业行为,省里不能直接因此对东华市进行问责——东华市的经济发展,也谈不上受到直接的挫伤,至少在明面上也就谈不上有所谓的责任。
退一万步,就算沈淮是真受到委屈
( 重生之钢铁大亨官场之风流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6/6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