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拱连拱柱对柱,绵延在街道两侧。[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大街小巷楼房高度和建筑风格一致,让人看起来那么和谐。
南边沿溪一道城墙,掩映在河边的榕树竹林间。巍峨的天后宫坐落在洁白的河石滩上,城门楼和两侧的吊脚楼俯视清溪流水,昔日的浮桥已换成混凝土拱桥。水门旁溪流中,挺立一座七层宝塔。北侧城墙蜿蜒于松树茂密的虎岭山脊,松山一中在山岭脚下,古老的松山书院掩蔽在松林深处。六角形的古塔“最高亭”雄踞城墙的制高点上,随风起伏呼啸的松涛里。
城南的河对岸,岔出一条水渠。沿渠排开一溜水车,轮高数丈,木轴木辐竹辋,轮沿上斜斜绑着一个个竹筒。随着筒车旋转,竹筒依次将头栽入水渠,不一会儿舀满一筒筒溪水冉冉上升,把水吐入水车上部木槽里,发出吱吱笑声。
水面上,一叶竹排立着一个渔人,头戴竹笠手持竹篙点着水。竹排在水面滑行,一行鸬鹚似睡非睡歇在竹排上。突然,渔人竹篙挥动,鸬鹚纷纷扑入水中。渔人立即双腿抖动上下踩着,竹排发出一阵阵啪啪的水声。一只只鸬鹚循着水声,接连不断从水中冒出跃上竹排,把嘴中的鱼吐入立在竹排端头的竹篓里。
城西有一座水坝。坝体从西北向东南斜斜把溪水截住,水边生长着芦笋、菖蒲和苇草。水坝由大小不等的河石垒成。湍急的山溪流水,犹如一个春情躁动的少女,婀娜多姿奔放地在山间流淌,与墩实的石坝拥吻之后,似少妇般温顺文静下来,汇成一个宽阔的湖面。
苇丛中泊着木船,满载上游运来的竹纸、香菇、烟叶。溪水在这里被截后,水流被一条明渠引入城内,沿渠修筑了几个磨坊。溪水进入松山城中,顺着大街小巷的走势,从西向东在街道两边修筑的暗渠中潜流,从东门流出城外,灌溉东门外的农田。城内的居民,只需打开门前的盖板,即可从渠中取水,浣衣洗菜非常便利。城内多处涌泉,水井密布,供给甘冽的饮用水。
母亲按松山风俗,红烛花炮迎接从西子湖畔来的儿媳。年长的白发老婆婆喂他们吃了蜜水浸制的橄榄,让两个新人在祖宗神位前烧香。母亲向林平山的外婆和父亲祈祷,保佑他们幸福美满。
周玉茹按照母亲的指点,端着小玻璃杯中放了蜜枣、油柑、瓜条和银勺的新娘茶,敬献前来贺喜的亲房好友。
林平山领周玉茹来到城南的溪边。
攀附着丝瓜藤的竹篱里的断壁残垣就是父亲从前做工的小电厂。他始终忘不了他两岁多,父亲在轮盘边上喂他吃面线的情景,几个叔叔围在旁边关切地看他吃饱了没有。自从父亲离开后,他和母亲就再也没有踏进竹篱一步。小时候,他每次跟母亲来洗衣服,听到那砰砰的轮轴撞击声和阵阵喷出蒸汽的哗哗响,总是觉得那声响中还有他父亲忙碌的身影。这竹篱围就的院落中,始终容存着他们的深切思念,他们的一丝希望。
周玉茹望着他潮红的双眼,跟着流下了泪水,明白了他心底时时涌动的志向。
回到基地,林平山继续跟同事们进行紧张的方案设计。
经过近半年的调研和初步设计计算,方案组的工作取得不小的进展。林平山组织了几次技术讨论,各个专业的技术难点各异,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在讨论中无形中产生了两个基本方案。而且两边各持己见,谁也不服谁。
最后林平山只得暂停讨论,让大家各自冷静考虑一下对方的意见。
第二天,林平山先找师姐交换意见。潘素汶主张四乘四方案,就是横向和纵向都四根燃料棒,坚持说:“老三和回路设计人员的二乘二的方案没多大价值。回路设计是简单了,被考验的核燃料元件棒都在边角上,考验工况没代表性。”
第四章困谷奋争(3)
林平山觉得师姐从试验条件出发,提出这个要求也是合理的,只是第一个回路弄这么大的直径,设备制造上难度很大。听她说到典型工况,脑子就来回琢磨那中间核燃料棒的状态。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干吗要走极端呢!三乘三,中间那根不是也可以满足条件要求吗。
他向潘素汶说了这个想法。她想了想,只有一根满足要求,有点儿遗憾,却无法拒绝这个方案。见她没有意见,林平山说:“还得征求老三他们的意见,看看有多大困难。”
老三听林平山说了三乘三方案,开始还是觉得不好弄。林平山说:“小潘的意见还是应当认真考虑的。花那么大的代价搞一个回路,如果一根典型元件棒也没有,它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见老三不吭声,他又说:“你想想,能不能在结构设计上再下点儿功夫。比方说,把径向布置的构件尽量往轴向发展,选用更高强度的材料。”他对具体的结构方案尚无明确的想法,却善于从思路方向上把握问题。这个方向该如何实现,就靠老三的经验了。
老三听了觉得有启发,点点头说:“试试吧。”
林平山笑着拍一下他的肩膀:“凭你那弯弯绕劲儿,没问题!”他佩服老三的经验,只要思想拐过弯来,肯定能找到办法。
最后,大家统一在三乘三的方案下,根据核燃料元件的试验要求,逐个专业讨论平衡,各个专业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了。方案设计组的工作从激烈争论的热闹场面,转入紧张肃静的工作氛围中。
林平山新婚燕尔,事业又很顺利,这是他有生以来最惬意的时期。
周玉茹婚后三个多月就怀孕了。妊娠反应,让她受够了罪。这个地区天阴多雨,那些水里叭叽的菜蔬乃至软不拉塌的水牛肉,本来已经让她提不起胃口,现在发展到见了食物就恶心。最后,连上班走路听到路旁水田中青蛙的叫声,她都觉得阵阵恶心。
林平山给她买杏子、枇杷、李子,她刚一吃下就哇地吐了一地。想到自己已经有了两人的共同结晶,她尽管呕得满眼泪水,仍然对着林平山关切的目光笑着说:“没事儿,很快就会过去的。”
为了让周玉茹吃下饭,林平山使出他的厨子手艺变着法子做给她吃。从他们在东北吃过的酸菜粉条,松山的特色菜,直至当地的小吃,让她尝遍了。星期天,就陪她到附近的小山上散心,在树林中给她采摘那些又酸又涩的野梨,她也津津有味吃起来。累了就坐在山脚下的泉水边,她把双脚放入流水里,让林平山给她揉搓浮肿的脚板,醉心享受他的关爱。
跟林平山结婚后,周玉茹感觉像四处飘飞无依无傍的小鸟终于找到归宿,十多年紧张的神经系统终于松弛下来,一回家就如释重负,什么脑子也不想动了。她不会做菜,怀孕前在家只管打扫卫生洗衣服。上床后,枕在林平山的胳膊上,贴着他的胸膛,静静嗅着他的气息,陡然一阵心醉,很快就睡着了。
林平山很奇怪,怎么她跟自己心目中的周玉茹判若两人,轻轻抚摸着她的长发亲她的脸蛋。她醒过来了,他就问:“你原来是个瞌睡虫呀!”
她笑了,忽然一阵伤感:“平山,你知道我有多累吗?你的身躯就是我的避风港。”往日的夜夜无眠,似要从他身上得到最大的补偿。
林平山一阵激动,紧紧搂着她:“我会永远爱惜你的。”
方案组的同志们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和设计计算,对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已经形成渐趋明确的方案构想。老三对林平山说:“老林,这几个月咱们都是闭门造车了。我建议组织大家到设备制造厂去调研一次,这样在工艺方面会更有把握。”
林平山听了非常赞成:“以前大家对设计方案有过不同的设想,让各个专业的人都去看看,思路就更加明确了。你把初步设计图纸带去,让厂里的同志帮我们出出主意。”
他们商量了一下,把这次出去调研的厂家选定为光明水泵厂、前进锅炉厂和星火机械厂。
这趟考察要经过苗岭、通灵寺。林平山想,基地的人很少有机会到外边去看看,就跟老三、老王商量,想办法搞一台二十几座的面包车,各人的家属愿意去的也可以跟着去,食宿费用自理。
林平山的老伙伴,原北京动力研究所保卫科的老马现在是运输处的科长,有这个渠道他才敢提出这样的活动计划。大伙儿一听有这等好事儿,无不拍手赞成。这时,周玉茹的反应已经不大了,林平山要她一起去,领略南国的山光水色。一支二十多人的队伍高高兴兴出发了。
一路上,师姐潘素汶对周玉茹格外关照,她们本是一个系的同学,见林平山忙着大伙儿的事儿,就把周玉茹拉过来跟自己坐在一起,关切地询问她的身体情况。她把广东女人调养身体的经验和将来坐月子要注意的事儿,细细传授给她。周玉茹红着脸认真听着,对师姐的关照非常感激。
到达目的地,家属们去逛街,林平山和老三领着大伙儿去厂里。[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
在光明水泵厂的技术科办公室,老三把图纸摊开来向厂里人解释设计方案,征求他们的意见。
技术科的人看了图纸,问道:“这堆内试验回路跟工具反应堆是什么关系?”
林平山解释说:“打个比方:做月饼师傅要试制各种品牌的月饼,工具反应堆就像是烤炉,放入反应堆内考验的各种核燃料是各种配比的月饼配料,这堆内试验回路就是盛配料入炉烘烤的模子。”
第四章困谷奋争(4)
“明白了。你们的堆内试验回路要求体积小扬程高。我们最近根据国外资料设计了一种新型号的循环泵,可能符合你们的要求。”
林平山让他谈谈这种新型号循环泵的技术细节。他找来图纸,向他们介绍技术特性,然后领他们去看样机,参观车间。
他们看到光明水泵厂的规模很大,从翻砂铸造开始,各种机加工设备种类齐全。厂里还有一个技术能力不弱的设计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厂还担负军工生产任务,管理很正规,他们看后很满意。
厂方说,如果他们将来想要,可以根据具体要求作一些改进。老三很高兴:“有你这句话就行。我们的回路如果上马,首选你们厂。”
前进锅炉厂的冷热加工能力都很强,车间的设备种类齐全,老三也挺满意。星火机械厂的加工精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考察完这几个厂子,大家对设计方案有了更明确的改进方向。
周玉茹行动不方便,只在附近街上走走就回住所休息。林平山进房间看她歪在被子上看书,就笑着对她说:“待闷了吧?走,我带你去品尝小吃。这里的夫妻肺片做得好。”
周玉茹好奇问道:“什么是夫妻肺片?”
“听说原是一个夫妻店的特色小吃,细了我也说不清。”
他们走进一家小吃店,看到几个人正在慢悠悠地边吃边摆龙门阵,店内弥漫着一股诱人的香味。周玉茹闻着就来了食欲。
林平山看到她的神色,非常高兴,就要了一盘夫妻肺片、两碗豆花、两碗抄手。周玉茹看那盘夫妻肺片色泽鲜艳;顿时来了食欲,先夹了两片放入嘴中。林平山看了知道要坏事儿,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只见她眉头一皱,把嘴里的东西全都吐到桌上,辣得直伸舌头。林平山赶紧要一碗凉水叫她漱口,洗得了辣味却去不掉麻味。她赶忙吃下一碗抄手一碗豆花,才觉得好受点儿。
走出饭店到大街上,周玉茹把舌头伸了出来,让那冰凉的空气来冷却。他们认识这么多年,林平山头一次看到周玉茹这副样子,心里直笑:原来她这么可爱。头一回从她身上找到小妹妹的感觉。
回来途中要经过通灵寺,他们在寺庙门前下车,用一个钟头参观寺院。走到寺庙门口的影壁前,大伙儿欣赏影壁上那个一米多高的“佛”字。有人大声嚷:“听说从大门前闭眼睛朝影壁走去,如果能摸到那个佛字,就会有好运气。”
听了这话,人人都想试试自己的运气,一个个排上队试了起来。轮到林平山了,他闭上眼睛向前平举着手,急步往前走去。走到一半,潘素汶把周玉茹推到佛字底下站着。周玉茹被师姐摆布着还没反应过来,眼看林平山的手就要摸到自己的脸了,急得叫了一声。林平山睁眼一看,正对着周玉茹的脸。
大伙儿哄笑起来,老三晃了晃脑袋:“老林摸到一个那么漂亮的老婆,运气当然不错了。”
进入寺院里,林平山向周玉茹解说罗汉堂里表情生动姿态各异的罗汉,讲述普贤、文殊、地藏和观世音的典故。她只管欣赏罗汉了,林平山的话一句都没听进去。后来,她看见林平山在观音菩萨前虔诚膜拜,惊奇地叫道:“喂,你怎么还信菩萨!”
林平山拜完,一脸严肃说:“我自小就跟我外婆拜观音。现在见到观音菩萨,就从心底产生一种崇敬心理。”
外婆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去世了,周玉茹听他讲过外婆的往事,听了这话就不再言语。
汽车经过苗岭的山巅,面前展开了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海,空气变得格外清新而凉爽。群山起伏,除了谷底溪旁长着稀疏的阔叶乔木,是清一色的竹林。眼下正是春笋将过,万竹竞长的季节。春天刚发的笋,个把月功夫,笋壳都来不及褪下来,已经窜到几米甚至十几米高,跟多年的老竹不相上下了。
人们站在山脊上朝前眺望,群峦高处的修竹,竹梢在微风中摇曳,汇成竹海的阵阵漪涟。曲折蜿蜒的幽谷中,浮动着淡青而透明的岚光。从竹林中透过来的清风,经了竹枝的熏染和竹叶的摩擦,使人感到丝丝的凉意和清香,觉得自己的躯体在被净化,心灵溶入那碧绿的世界里。
经过几次外出调研,全组同志又做了两个多月的修改设计,几度开会讨论协调,终于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初步设计方案。
这期间,林平山、老三和潘素汶还到红水河畔石寨沟的八二六核动力模式反应堆厂房去作了一次考察。
经过那场大抓“反革命”的暴风雨扫荡,接着一支骨干队伍被拉走,以后又离离拉拉走了不少人,现在的模式反应堆厂房里,几乎空无一人。设备在山谷的冷风细雨中寂寞地躺着,可能数月甚至整年都没人来看它们一眼。望着眼前的景象,他们默默站了许久。
这时,五三〇工具反应堆的设备制造已近尾声,侯清德从设备制造厂返回研究所。由于前段时间一直是宋书记和雷总抓所里的工作,他回来后立刻感觉到了这两人在群众中的威信,决定巡视一遍各个研究室,按自己的意图把工作重新梳理,重振自己的所长威风。
侯清德来到沈青臣的办公室。
沈青臣紧忙给他端来藤椅,泡了一杯龙井,才拿起笔记本,逐条向他汇报室里目前开展的科研设计项目。老侯摊开胳膊仰在藤椅背上,右脚腕架到左大腿膝,仰头半眯着眼吞云吐雾。
第四章困谷奋争(5)
老沈谈到堆内试验回路方案组的工作。侯清德听了,把手上香烟的烟灰弹落,放下右脚直起身来,瞪大眼问:“什么堆内回路?”
老沈见他挺重视,就把雷总的思路跟他说了。他怕老侯听不明白,特别跟他解释了堆内回路的作用。
侯清德一听是雷东顺的主意,鼻孔里哼一声:“这老雷又故伎重演。现在工程任务压倒一切,必须集中全力抓工程。把这么多技术骨干压在这儿怎么成。他现在管现场,不要把手伸得太长了!”
说完,他要沈青臣尽快将方案组解散,把人员安排到别的项目去。
老沈说:“侯所长,方案组的工作已经开展一年多了,取得不小的进展。就这么让他们散掉,损失太大了。”
侯清德一脸不屑:“不就写写画画的一些纸片嘛,有什么损失!这事儿不要再说了,你照着办就是。”沈青臣跟他讲的技术道理,他不懂也不感兴趣,肃清雷东顺的影响,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是他惟一关心的头等大事。
林平山正组织方案组的伙伴们,讨论下一步准备展开的研究项目,沈青臣来到他们办公室传达侯清德的决定。大家听了,顿时像炸开了锅似地吵起来。
老三嚷道:“这猴子在耍我们!一年多的心血凭他一句话就吹了。”
“他对别人的劳动太不尊重了,怎么可以一个人说了算。”老王气忿不平,脸涨得通红。
沈青臣不好向大家讲明更深层次的原因,只好反复向大家解释说,所里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安排。
林平山听到这个决定,傻了。他脸色发白,说不清自己是失望还是愤慨,呆坐着说不出话来。
会后沈青臣把林平山找到自己办公室来,个别跟他把老侯来的经过如实谈了,面带愧疚看着林平山的脸说:“我向他解释了,可他根本不买账。”
林平山点点头,明白老沈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无能为力的。他暗自叹气,除了对这种政客伎俩感到毫无办法之外,深为雷总高瞻远瞩的安排受挫而痛心。
初次独立挑大梁出师不利,让林平山想到了在物理研究室工作,侯清德就对自己不信任。现在他在宋书记和雷总底下工作,卷入这恩恩怨怨的旋涡中,自然厄运难逃。他开始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事业发展道路上有这种人,路子走起来要艰难得多。
回到家里,周玉茹看到他的脸色很难看,问他出什么事儿了。
他不想让她担心,就淡淡地说:“室里工作要调整,没太大事儿。只是今天连续开会,争论得比较厉害,有些累了。”说完,赶紧进厨房弄饭去。
林平山跟老三、老王商量完,安排大家把手头的工作做一下总结,然后等候重新安排工作。他负责编写方案总体说明和自己设计设备的说明书。
想到一年来费尽心血张罗起来的工作顷刻付诸东流水,他不只是自己揪心地难过,更主要是觉得很对不住这帮鼎力相助的伙伴们。每个夜晚,他独自在松林中徘徊,试图在人生道路跟人际关系之间理出一点儿头绪来,想得头颅欲裂也不得其门。
他不想把细节告诉周玉茹,她怀着孕,不能让她操心。
一个月后,沈青臣把林平山找到办公室来,对他说:“雷总现在忙不过来。他知道这里情况后跟我商量,要你到五三〇反应堆工程指挥部去给他当助手。”
周玉茹现在需要人照顾,到工程指挥部工作,必须起早贪黑奔忙在五三〇工地和北工区之间,自己辛苦点倒没什么,他担心周玉茹的身体出问题。
周玉茹知道了,鼓励他:“我自己能行。直接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工作,是难得的锻炼机会。雷总要你去,你就去。”
二
第二天,林平山去寒水江边的五三〇工具反应堆建设工地上班。
伴随着工具反应堆从北京附近迁建到这个边远的深山野岭,发生了一场我国核动力发展历史上至今一直说不清的复杂斗争。
六十年代中期,核工业系统考虑长远规划,提出了建设综合性的核反应堆设计研究基地的方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把厂址选定在离北京四百多公里的地方。计划在该厂址建造一座进行工程试验的工具反应堆和各种研究设施,开展核反应堆技术,特别是新型核燃料元件的研究工作。这是对我国核动力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部署。
北京动力研究所,承担了建设这座核反应堆的任务。这项工程被命名为“五三〇工程”。工程试验的工具反应堆一旦建成,这个基地将成为动力研究所的发展基地,承担各种堆型的核反应堆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任务。
经过一年多反复细致的工作,工具反应堆的总体设计方案终于形成了。在八二六军用核动力工程紧张展开的同时,五三〇工具反应堆工程的设计工作也进入实质性阶段。
这时的北京动力研究所里,各种类型的核动力研究工作全面铺开,天上地下、水中陆地、水冷气冷钠冷、动力堆生产堆研究堆,科研工作呈现百家争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离北京不远的新基地厂址上,先头部队正在抓紧进行五三〇工具反应堆和核动力研究基地建设的前期工作。
北京动力研究所的工作可以说是处于鼎盛时期,多种型号的核动力研究工作齐头并进,一个综合性的核动力设计研究中心正在逐步成长。
第四章困谷奋争(6)
就在北京动力研究所的同志们没日没夜奋斗,一次次召开庆功会,宣读贺电贺信的时候,上边突然又做出了要他们研究所搬迁的决定,宣布把工具反应堆迁建到边远的江南腹地深山中,对北京动力研究所的科研设计人员,提出了“要彻底割尾巴,一个也不能留”的口号。
因为是头等政治任务,头几批搬迁人员二话没说立即行动,拆卸设备装箱打包,几千里奔波来到边远的荒山野岭。只是由于形势变化,后期的待搬迁人员,不再执行这个让人莫名其妙的命令了。
但是,北京动力研究所的科研技术队伍,学科种类齐全的研究设施,已被拆得七零八落,泼撒在地上的水既无法收起,也无人来收它了。
一个重要的核动力科研战略部署,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流产了。
三
迁建的五三〇工具反应堆工地在寒水江边一个山沟里,深山峡谷交通困难。林平山到工地的工程指挥部,很快就感受到这个决策所造成的难言苦果。
他来到这里,正是指挥部工作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候。工程一拖再拖,加上大三线条件艰苦,不少设计人员已经流散,配合现场设备安装的设计人员已经为数不多。这种状况给核反应堆系统的安装调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二一基地的中心任务是八二六核动力反应堆项目,五三〇工具反应堆迁建到这个基地只是少数人的主观决策,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没得到多数人的认同。
该工程指挥长由基地的朱院长兼职,他的主要心思还是在八二六核动力堆工程项目上。名为指挥长,实际上除了重要会议,平常不怎么到施工现场来。这样,日常的协调指挥工作全落到总工程师雷东顺的身上,他成了实际的指挥长。那些他自己该做的技术协调工作,反倒没时间做了。他决定把林平山调过来,帮他抓核反应堆系统安装和调试的技术协调。跟他们一起还有一位同志,是计划处的小伙子吴惠才,他代表计划处掌握工程进展情况。
工程指挥部人气不旺,有的人只是点点卯应应景儿,每天来露个脸儿,表示他还存在。学习自觉的人,见闲着无事干,带了马列著作毛选四卷来,把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变成“干训班”了。朱院长不在现场,不少问题定不下来,影响工程进展。林平山不知原委,只见雷总在电话里跟朱院长吵一通之后,他才坐着吉普车从院部赶过来。
朱院长的脾气极好。“文化大革命”中,一位群众揪着他的领口骂他,他笑眯眯地把那人的手轻轻拿开,慢条斯理说:“有话慢慢讲,不要激动。”一点儿生气的表示也没有。
他来到指挥部,对雷东顺急得满脸通红的神态似乎没有看见,笑着拍拍雷总的肩膀:“辛苦了,咱们马上开会研究。”
看着他不紧不慢的样子,性急的雷东顺只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随他走进会议室。雷总生性耿直疾恶如仇,林平山随他去北京到部机关大楼,他看到一些官僚习气影响工作,就立即找部领导提意见。对自己战友更是直来直去,看见朱院长来了,他立即又兴奋起来。
他们两人是从核动力研究初期就结下友谊的老战友。朱院长深沉大度,雷总质朴执著,两人的风范让林平山仰慕。
北京动力研究所的设计人员搬迁到三线后,生活上碰到种种困难,人员思想不稳定,不少人没到工地来。雷东顺工作再忙也要坚持每天巡视现场,他和林平山去现场巡视,几乎看不到设计人员,只有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标兵老胡,还是一丝不苟在电气间查线。雷总很感慨:“到底是标兵啦!”
林平山问:“老胡,你们设计队为什么不少人不来现场?”
老胡叹了口气:“侯清德担任驻厂总代表时,给不少设计人员许了愿,设备制造完,就放他们回北京。现在,一些跟他吃喝打牌的人,都调到北京上海去了。真正有困难又没门路的人,没走了。很多具体困难没解决,大家情绪很大……”
雷东顺感叹说:“工具堆跟模式堆不一样。它是用来做科学研究工作的,应当建在方便与国内外交流的研究基地上。侯清德他们几次向上打报告,要求把工具堆从北京附近迁建到大三线的深山里,现在又把队伍搞得七零八落。”
说着,他变得愤慨起来:“这些人只想扩充实力捞取政治资本,对核动力的发展压根儿就没兴趣。违背客观规律胡来,结果必然是这样。”他想到更深层的问题,不愿对他们说出。
生性耿直的雷东顺没有想到,侯清德是打牌高手,在老侯眼里工具堆既然是他政治角斗场的筹码,他打完一局,轮到了雷东顺上阵,就要设法搅局。
林平山刚挨过侯清德的闷棍儿,听了老胡的话,意识到他们正在陷入老侯搅浑的泥潭里。望着眼前兢兢业业的雷总,他似乎看清了自己应当走的路。
设计队的这种状态,使得指挥部的人常要起设计人员的作用,解决安装公司施工过程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林平山碰到这种情况,就尽量想办法找原设计人员来现场。实在找不到,只好跟安装公司的技术人员商量处理了。
他刚到五三〇工地,周玉茹的身子还方便。星期六,他把她接到工地来度周末,住在江边的寒江镇宿舍里。平日他来工程现场,周玉茹只好到食堂就餐。只有星期天,他才能给她做些可口的饭食。
第四章困谷奋争(7)
工地的职工宿舍区就建在寒江镇边上,紧挨着寒水江。逢老乡来寒江镇赶场,他们才能买到各种生活用品。林平山背着背篓从场上买来肉、蛋、鸡,给周玉茹补身子。
星期天早晨吃过早饭,他们沿着江边的石滩散步。
靠近寒江镇这一带,江两岸比较开阔。葱郁的群山向外退开,一抹抹雾霭飘流在山谷中,把山峦斩切得如海中岛屿,天上琼楼。江水回转在河滩中,形成许多沙洲小岛,岛上长着丛丛竹林。竹林掩映下,农家茅舍,鸡鸣犬吠。
周玉茹出神地望着江面,感慨道:“这里的景色比西湖还美!”
林平山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玉峰山说:“等你生下咱们的小宝宝,咱们去玉峰山看看。”
忽然,周玉茹的话让他悟出一个道理:游客的心境跟山中的住户是不同的。那终年不散的云雾,游客看着是奇观美景,居住却是霉湿的潮气,对实验仪器设备更是极有害的工作环境。
他跟雷总到北京见一位领导,那位领导向他们诗兴大发地说起到这里视察的观感:“风景秀丽,是个好地方!”这帮知识分子在荒山野岭中生活的困难,特别是交通闭塞环境恶劣造成科研工作的艰难,没有亲身的体验是不会明白的。眼下队伍不稳定,工程的种种困难,那些凭着心血来潮拍脑袋作决定把工具反应堆迁建到边远深山中的决策者们,当初没有想到,也许压根儿就不去想。
侯清德把回路方案组强行解散后,林平山的情绪一度低落,想到施工现场寻找新的出路,没想到工地也这么不景气。每日到施工现场,偌大的厂区竟悄无声息,人员稀落厂房空寂,麻雀在空旷的大厅里做窝。迷茫的浓雾缭绕着峡谷中的厂房,也缭绕着他的心,终日不散。
他怀念起北京动力研究所生机勃勃的科研工作,心底黯然。工具反应堆迁建到边远的深山野岭,动力研究所被解体,从此我国再也没有形成一个多堆型的综合性核动力科学研究基地,核动力的科学研究基础工作失去了依托。
走到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林平山在草地上摊开一块塑料布,再铺上浴巾,让周玉茹坐在上边休息。他紧挨她身后坐了下来,看着她。
她穿着林平山的宽大工作服,静静地把头靠到他肩上,注视着远处的山峦。
他轻抚她鼓起的肚皮,吻着她的长发,不说话。
“玉茹,你回杭州生吧!那里的条件好些。”他突然说。
“不!我不想离开你。”
他心疼地摩挲着她的胳膊:“这里的条件太差了。”
她仰头注视他的脸:“只要你在我身边就行。”
他把她拥到怀里,默默吻着她的额头,眼角渗出了泪滴。
在回来的路上,他们碰到了吴惠才,小吴跟他的对象余蕾也在江边散步。
与林平山一起在指挥部工作的吴惠才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双剑眉,十分英俊,办事儿也很精明。林平山与他初次见面就很喜欢他。林平山向周玉茹介绍了小吴和小余,周玉茹就和余蕾聊了起来。
余蕾在院办公室当打字员,林平山就认识她了。她的个儿没周玉茹高,长得非常秀气。小余的父母是南下干部,她父亲现在是玉峰县人大主任。从五三〇工地回去后,余蕾见周玉茹行动不便就经常去照看她,渐渐像亲姐妹般来往起来。
一天晚上林平山回家,周玉茹问他:“你知道吴惠才是怎样来基地的吗?”
林平山说:“我搞宣传工作那会儿就认识小余了。小吴是到五三〇工程指挥部才认识的,不太了解。”
周玉茹感慨道:“他们俩也真不容易。”于是,她讲了小余跟小吴两人相识的前前后后。
四
余蕾刚参加工作,在院办公室当打字员。她为人随和,与世无争,别人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安排给她的工作,当天该完的,加班加点也要做完,决不拖到明天,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很喜欢她。
四年前,上海交通大学到基地招收工农兵学员,办公室领导就把她推荐上去了。入学之后,她的平和大度,对什么都淡然处之的神态,加上黑亮的眼珠,细唇如波泛水,说话笑靥微露的样儿,使得班里有几位男同学暗恋着她。
对男同学的神色她似有所察,似又不太懂。她似乎天生不太爱动脑子,就不愿意去多想它。
暑假前的一次下乡劳动,她和班长吴惠才两人在一个生产队。就这样,帅气的小吴跟她在帮老乡摇橹送粮,入湖采菱角的过程中恋上了。
半年后,学校要开始毕业分配了,他们一起来到黄浦江边。注视着船舶来往如梭的江面,吴惠才问:“小余,马上就要毕业分配了,你有什么想法?”
余蕾不假思索地回答:“回我们基地去。”
“不能留在上海么?”
“不行。”
“为什么?”
小余抬起头,恳切的眼睛看着他说:“小吴,我是独生女。我爸爸妈妈年纪都大了,要人照顾。我们学的核工程专业,在上海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小吴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我跟你一起去三线吧。”
小余仰头看着他的脸,有些担心:“你妈妈会同意吗?”
“我想办法说服她。”
第四章困谷奋争(8)
吴惠才在家是老二,还有哥哥和妹妹,母亲最疼他。她一听说小吴要和小余一起去大三线,一百个不答应:“在上海多好。到那深山沟里,吃不好住不好,经常生病还没有好医院,你怎么吃得消!这小余怎么这样古怪,好容易来到上海,跟你在上海安家不是挺好的嘛。哪个丫头不想留上海?”她原先看到儿子找了一个那么水灵的女朋友,高兴得合不拢嘴,没想到结果会是这个样子,好扫兴。
小吴说:“姆妈,我们在上海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小余他们的基地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我们到那里才能有发展前途。”
“我不懂什么专业!上海工厂这么多,我就不信你们找不到工作。”
吴惠才回校不敢向余蕾说出他母亲的态度,只说他母亲正在考虑中。到了周末,她还如往常一样跟小吴去他家。
到小吴家没坐一会儿,小余就觉得不大对劲儿。
小吴的妈妈看见她来,推说厨房的饭要煳了,进去后就不露面了。小吴赶紧拿起暖瓶沏茶,叫小余坐一会儿,自己进里面找他妈。
小余在外边听他们母子俩在里边嘀咕半天也不出来,只听见他妈一会儿一个“阿乡”,一会儿一个“还怕找不着”。她越听越不是味儿,就站起来说:“小吴,我还有事先走了。伯母,再见!”
小吴在里边听见了,追到屋外说:“我妈正在给你做饭呢,你怎么走了?”
小余边走边说:“我跟你急急忙忙出来,忘了今天郝春玲要我帮她挑衣服呢。我下星期天再来玩吧。”
小吴看她的神色知道她肯定听见他跟母亲的谈话了,就跟在后边说:“我妈是有些想不通,我会慢慢做工作的。你要相信我的心。”
听了这话,小余站了下来。望着小吴真诚的眼睛,她感动地说:“小吴,我相信你。这事儿让你为难了,你也不要太伤你妈的心,她很疼你的。实在不行,我们就算了。上海好姑娘很多,我不能连累你。”
小吴着急道:“不,我只喜欢你!”
小余看他着急得流下了眼泪,拿出手绢边擦他的脸边说:“你不要着急嘛!我又没把话说绝,只是要你注意方式。”
小吴的家庭工作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最后他向妹妹求援,一起向他妈做工作,并且承诺每年回家两次,母亲才勉强同意。从此对这个把儿子从身边夺走的儿媳,越看越像个上不得台盘的阿乡,再也不喜欢她了。
他们离开上海前,余蕾还去过几次吴惠才的家。小吴的妈对她冷冷的,见她来总是找借口走开,弄得小余很没面子。小余想到小吴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想到自己把她的儿子夺走了,理解她的心情,一直装着浑然不觉亲热地喊她。倒是小吴的妹妹见了,觉得过意不去,热情招呼着未来的嫂子。
吴惠才觉得余蕾受委屈了,每次回来都要赔着小心安慰她。余蕾看他毕恭毕敬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你从哪儿学来这虚情假意的样子,我又不是替你受这些。”
小吴有些糊涂了:“那你为了谁?”
“为我自己。”
“为你自己?”他更糊涂了。
“因为我舍不得你……”说完她觉得那脸红得肯定让路过的人都看见了,慌忙把头埋得低低的。
吴惠才来基地后被安排在计划处工作。他思路清晰办事精明,搞计划工作对他满适合。到指挥部后,他实际上是雷东顺的行政助手。林平山是性情中人,知道小吴来大三线的原委后,更加喜欢这个帅气的年轻伙伴。
五
一个多月后,雷东顺接到报告:核反应堆压力壳的上封盖加工实验回路的开孔出了质量问题。他让林平山带领相关人员到制造厂去调查,以便考虑下一步措施。
直径四米的反应堆压力壳,要承受十多个大气压的内压。它的上封盖开有安装堆内试验回路的圆孔,加工精度要求?(:
)
( 大漠涛海未了情 http://www.xshubao22.com/0/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