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字体: 滚屏: 自动翻页 夜间看书

第 2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些举动充分迎合了天下百姓望平安的期盼,所以太祖能在各地豪强的围追堵截下,在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最终问鼎九五至尊的宝座。[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

    瑾瑜当初得知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由感叹原来红星党(你懂的)取得天下的那套“统一战线”政策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刘邦最后大败项羽,逼其自刎乌江,根源也是民心之所向。只要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胜利女神就会眷顾与你。

    但天不假年,太祖一次风寒引发了连年征战中留下的痼疾,所以在统一中原后不久这位宣朝的开国皇帝就薨逝了,幸好皇宣开国后的两代皇帝皆是励精图治、勤勉国事的君主,即便后来的几任皇帝仅能被称之为守成之君,如今的宣朝依然物阜民丰,堪称盛世。

    瑾瑜这世的生父,诚郡王薛邵源,是大宣朝开国皇帝的第六世孙,先帝的亲侄子,当今天子的堂弟,敏亲王的嫡长子,在敏亲王也就是瑾瑜的祖父过世后,由王世子的身份世袭了郡王的爵位,封地青州。

    在宣朝仅有少数的王爷有封地,大部分宗室还是在都城中荣养,薛邵源能有封地这事还要从瑾瑜祖父说起。

    瑾瑜祖父是宣朝第四任皇帝孝宗的第七子,因**嫔妃之间的争宠陷害,七皇子不幸早产,落下病根,自幼便体弱多病。按理说这样的药罐子体格根本不具备争夺储位的能力,但是身为皇子兄弟之间总避免不了为了得到天下最珍贵的那把椅子而相互倾轧,七皇子有时也会被流弹波及,所以即使不出头却难保没有有心人拿着你的名字作伐。

    于是瑾瑜的曾祖母,孝宗时期贤妃娘娘陶氏临终之际恳请皇帝,念在那么多年的夫妻情份上,能准许七皇子离京修养。孝宗想着陶氏这些年虽不受宠,但也算尽心尽力服侍自己和太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恩准了贤妃所请,将青州封给了七皇子。

    青州虽不象江南那般富庶也不是蜀中那样的要地,但胜在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适合七皇子修养身心。就这样瑾瑜的祖父早早避开了后来席卷宫廷的夺嫡风暴,平安活到了儿子成年娶妇。

    敏亲王辞世后,先帝看着继承父亲体魄的亲王世子一直安分守己,性子也平庸恬淡,也就没有将封地收回,恩封给了袭爵的薛邵源。

    在大宣即使有封地的王爷也没有军权,不能插手地方政务,简而言之就是在封地,王爷们虽然是身份最高的人,但是这个地方不归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本朝没有被皇帝猜忌痛恨,视之为心腹大患的藩王,宗室们也不具备登高一呼,指挥军队来“清君侧”的能力。相对来说,宣朝的宗室还是比较有安全保障的,不会担心哪天皇帝头脑一发热就给了“谋逆、全家抄斩”的圣旨。

    萧氏,也就是瑾瑜这世的生身母亲,出嫁之前是原礼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的幼女,这萧家虽不是钟鸣鼎盛的王公大族,却也是诗礼书香的仕宦之家。萧家女儿更有贤良淑德的名声,所以被当时的亲王妃看中,聘来做自家的媳妇。与亲王做亲家,对萧府来说虽说不上高不可攀,但也是一份不小的殊荣,尤其是能使萧家女的名声更上一层楼,于是在两家都心甘情愿之下,这门亲事顺利结成了。

    诚郡王的身体不好,所以萧氏出嫁十几年,也仅一子一女,换言之瑾瑜只有一个嫡亲哥哥,薛氏翊钧,现年十六岁,年及五岁,得到赐名,朝廷授金银册银宝,被封为郡王世子。

    宣朝宗室仅册封嫡子嫡女,嫡长子降等袭爵,其余嫡子比嫡子降等袭爵,在无嫡子情况下,庶长子册封降两等袭爵,庶子庶女无故不得进封。太祖开国后便修订宗室承袭的律法,规定设定爵位次序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瑾瑜大哥现在还没有定亲,宗室们的婚嫁在历朝历代都被视为关于朝廷的大事,在宣朝也不例外,宗室婚姻要经过皇帝亲自批准,下旨赐婚。但是也并非意味着宗室家庭对儿女们的婚嫁没有任何自主发言权,庶子庶女只需上报宗人府领取相应婚嫁之资即可。嫡子二十,嫡女十八还未婚配,朝廷会直接下旨赐婚,但是在此之前,如果宗室父母看中相应人家就可请旨赐婚,除非特殊情况一般皇帝都会批准。

    就瑾瑜所知,律法还规定宗室不得操持工、农、商贾之业,不许参加科举考试,选授官职,即使才华出众,才能在仕途上也得不到彰显。宗室之女婚嫁对象宜从衣冠士族中选取,除有特例与恩旨不得嫁入工、商,杂类以及有叛逆行为的家族。

    此外,郡王府还有三位姨娘,一位姓王,萧氏进门之前便是瑾瑜父亲的通房丫鬟,萧氏进门后观察了一段时间,见她安分守礼,郡王与她也没有深厚的感情,对自己地位没有任何威胁,便做主抬了姨娘。

    还有一位姓谢,是萧氏怀世子的时候老王妃将身边的大丫头指给了薛绍源,后来生了郡王府的嫡长女,萧氏以她生育有功也抬了姨娘。

    最后一位是青州当地一户展姓望族人家的庶女,被家主做主送与郡王为妾。她也生了一个女儿,比瑾瑜小半岁。

    诚郡王一共一子三女,对于子女人数动辄十几二十几的宗室贵族来说,他的孩子数量着实不算多。

    起点中文网 www。shubao2。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五章 行船(一)

    更新时间2012…4…6 22:09:33  字数:3594

    瑾瑜坐在驿站东厢正堂的圆凳上,隔着珠帘看香柳和之槐站在小院子里指挥着丫鬟婆子们收拾从郡王府带出来的家什,进进出出忙活个不停。幸好这次携带的物什齐全,即使因为瑾瑜生病滞留在驿站也没有显得不方便。

    院子里的人正被支使的团团转,从院外涌来几个人,仔细瞧去,是方妈妈带着三个婆子进来了。

    香柳赶忙紧走几步到方妈妈近前,微微躬身:“妈妈来了,县主在屋里歇着呢,妈妈可有甚吩咐?”

    方妈妈笑着还了香柳的礼,口中才道:“县主的行装收拾得如何了?”

    “大件的家什大都已经装进箱笼,剩下的半个时辰也可规整妥当了。”

    方妈妈又问:“县主今日和明日起程前还需用到的可备下了?且莫将还得用的也收起来了。”

    “奴婢省的,县主需用的单独安放了,明日用后再行打点,承装的箱子也已收拾出来。路上县主拿来解闷的书本玩易儿也清点好了。”

    “恩,你素来谨慎,又是从王妃那里出来的,你办事我自是放心的。”方妈妈欣慰点头,“不过我还是要叮嘱你,明日离开之前你还要再检视一遍,莫要落下什么东西。”

    “谨遵妈妈教诲。”香柳恭敬低头。

    方妈妈进屋的时候瑾瑜正在吃酸青梅,见方妈妈进来,瑾瑜笑眯眯地受了她的见礼便招手让香樟给她看座,方妈妈推辞了几下后便恭身在下首的小杌子上坐了。

    “王妃让我过来告诉县主晚上不必再过去了,让您今天好好休息,明天辰时便从涿州渡口登船了。”方妈妈传达着萧氏的吩咐。

    瑾瑜询问:“那明日咱们登船后还需几日才能到达京中?”

    “咱们的船快,且在各个渡口也不需等候打点,说来不出十日便可抵达京城。”方妈妈沉吟了下,略略有些自豪地答道。

    在渡口能顺畅通行这点并不出乎瑾瑜预料,她爹虽然只是区区一个青州的郡王,却是正正经经的宗室,且和当今圣上是同一个祖父的血缘近亲,料想应该没有哪个不长眼敢让他们排队通过。

    瑾瑜对着方妈妈也与有荣焉般笑着点点头。

    见瑾瑜没有别的问题,方妈妈就笑着站起身告辞:“县主要是没有别的吩咐,我就先回去了。”

    瑾瑜也站起身送客:“劳烦妈妈跑这一趟。”

    方妈妈笑着推辞,屈膝行礼后退了出去。

    *——*——*——*——*——*——*——*——*

    第二日天刚刚放亮香柳就轻声叫醒了瑾瑜,伺候她梳洗装扮,去萧氏那里用过早饭后,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瑾瑜和萧氏乘坐了马车便浩浩荡荡的向渡口出发了。

    驿站离涿州的渡口不远,瑾瑜感觉马车没行多久就到了,到达渡口时,就有婆子来回禀说涿州知府夫人孙氏已带着各家官府女眷候着了。

    话说瑾瑜生病停留在涿州的这段时间内,知府夫人数次派人上门探望拜见,也送来不少珍稀药膳补品。初时因为忧心女儿的病情,萧氏不耐烦应付这些官眷中的礼尚往来,特特遣了方妈妈去礼数周到的告知原委,又将一些青州的土仪作为回赠,并未接了拜帖与各女眷相见。待后来瑾瑜病情好转,才在驿站简单宴请了涿州的官眷夫人们,算是聊表谢意。

    渡口已被家人用帐幔里三层外三层地仔细围了,闲杂人等早就清理干净。[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

    瑾瑜轻轻掀了马车的羽缎纱帘,小心顺着窗口的缝隙向外望,每隔十几米都有一位鸦青色比甲的丫鬟恭谨的站着,不远处停了几辆朱轮华盖的马车,见郡王府的车架慢慢驶进,马车里便先后走出几位衣着讲究的妇人。她们的马车停稳后,跟车伺候的方妈妈先下去,就和从后面车里赶至的问春一起打开马车的帘子,随后瑾瑜扶着萧氏出了马车。

    待略站定,一位的四旬妇人领着各位夫人上前给萧氏和瑾瑜见礼。

    瑾瑜的目光落在最前面的夫人身上,这位妇人穿着湖绿色的对襟长袄,露出绛蓝色妆花裙,头戴三尾衔珠小凤钗。

    她心知这位应就是刚在车里听到的知府夫人了。

    果不其然,萧氏亲热的笑着:“孙家姐姐不必多礼,各位夫人也快快请起,在涿州停留这几日,多亏了众位的惦记照应,本该再在此地停留几日,但家中母亲寿辰将至,实在不便耽搁,还请各位夫人多多见谅。”

    “王妃太客气了,”孙氏笑着上前虚扶着萧氏的一侧手臂,“这回有幸见到王妃和县主已是我们三生有幸了,哪里还敢强留,况且还是萧老夫人的寿诞。只是王妃和县主离开,我们必是要送一送的。”

    萧氏感激地拍拍孙氏的手。

    又与众人客套了一番,萧氏和瑾瑜才在众人的目送下带着各家呈上的礼品登上早已等候的郡王府官船,驶离停留数日之久的涿州。

    *——*——*——*——*——*——*——*——*

    波光粼粼上的河面上一只灰色尾羽的鸟儿疾掠而过。

    烟波万里,浩瀚无涯。

    纵然斗转星移,纵然人间改朝换代,帝王翻覆无常,无论是荒年饿殍遍地还是盛年富足安康,这条孕育了无数生命的河流总是静静流淌,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南来北往。

    这次出行,郡王府一共派出了四艘船,一艘大型楼船住王府众人,一艘全部用来放置到京里要送人的礼物,前后两艘是护卫船只。

    瑾瑜他们乘的官船底尖面阔,分为三层,巨型的风帆高高扬起,船队快速行驶在宽阔的河面上,浪花盛开在船身两侧,沿着船行驶的方向,一路蔓延。

    之前让香柳向她爹打听过,瑾瑜知晓这条巨大的船只采用了水密隔舱,这样在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船舱破损进水了,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船舱,这样结构的船能避风涛,少致损坏,大大增加了航行的安全性。

    而且忠叔还说过这船长二十二丈,阔九丈,瑾瑜默默心算,古代一丈,大约相当于3。33米,所以折合公制,长约73米,宽约30米。

    她当时心算出来后深吸一口气感叹,怪不得这艘船看起来那么庞大。

    宣朝的海洋贸易高度发达,所以造船技术十分先进,但是上船之初让瑾瑜最惊讶的是船舶造型与印象中并不相同。船舶的最宽处不在中部靠前的地方,或者纵向中轴线的正中处,而是将最宽处定位在了中部稍微靠后的地方。

    瑾瑜糊涂了,船只应该是按照鱼的体型来设计的,可是实际却并未如此。她想不明白,周围也没人能对她解释清楚,所以她至今还是很困惑。

    这艘三层官船,船舱里是存放食物的,楼船的第一层是为小厮杂役准备的,这些男仆由郡王府二管家萧定忠也就是香柳父亲直接管辖。中间那层住粗使的丫头婆子们。

    船上设了两处楼梯,一处在船的东面,一处在西面,每层楼梯口均安排了专职人员把守,最底层的男仆一律不得往上,二层的下人未有召唤也不准入三层伺候。

    萧氏住三层的左侧,有六间房以供起居,瑾瑜住在第三层的右侧,少了一间房。

    上船之后萧氏听着过道里的仆妇管事如过江游鱼般来往穿梭,便招来方妈妈领着几个大丫头清点带上船的土仪回赠,才堪堪将事情料理个大概,瑾瑜就过来了,也没等方妈妈的最终回禀,萧氏便与瑾瑜进了内厢房说话。

    等到方妈妈把整理出来的清单一一核对好,琐事安排的井井有条,吩咐丫头在门口好好守着,便进去内厢房服侍,正听到萧氏跟瑾瑜科普外祖家的情况:“你大舅舅家里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你大姐姐、四姐姐是你大舅母亲生的,别的姐姐妹妹都是庶出。二舅舅和三舅舅家里都是只一个姐姐。至于兄弟,到时你见到就认识了。”说着萧氏叹了一口气,“你大舅舅在后宅是有点领不清的,你大舅母又素来不是个宽仁的,反正,到了外祖家里,不要表现的跟大房的某个姐妹们过于亲近,只要让他们挑不出你的错即可。”

    “我省得。”瑾瑜乖乖点头答应,只看母亲只重点介绍了大房的子女情况,就完全可以相象的到大房是如何一个鸡飞狗跳的情形,她肯定要跟大房保持安全距离,没的把自己牵扯进了他们的妻妾纷乱里,免得碰不到鱼却沾惹得一身腥。

    不过萧氏接着补充:“但你与大房的姐妹们也不要显得过于外道了,免得有人说你自矜宗室身份。而且你大舅母出身国公府,是当今奉国公的嫡长女,你对她也不能显得失礼。”

    瑾瑜在心里稍微思索了下,笑着应了萧氏的话:“女儿明白,女儿不会与大舅舅家的姐妹们靠的太近以为我跟哪个姐妹关系亲热,也不会表现冷漠让她们以为我不耐跟她们相处。”

    “知道你懂得分寸。”萧氏笑呵呵地点点瑾瑜的鼻尖,又从罗浮暗香盘中拈了一块的蜂蜜桂花糕给她,“你三舅母却是个好的,她原是你舅老太爷的次女,你外祖母的嫡亲侄女儿,她小时便常来家里走动,你外祖母素来欢喜她,便也没舍得让她外嫁,及笄之后就把她讨来配与了你三舅父。”萧氏顿了顿,脸上流露出怀念神色来,“在闺中时,我和你的三舅母还有定安将军夫人,我们三人是最最要好的,你见了她就知晓了,她性子是最爽利不过的。”

    瑾瑜听罢知道这些又勾起母亲的乡愁了,这个时代的女子也要讲究三从四德,遵循的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出嫁后如果夫家与娘家住的近,多少两家还能常走动走动,如何似萧氏这般离家远嫁,那是轻易不得归家的。

    瑾瑜捧起只青釉刻莲花纹托瓷茶盏,扫了眼清澈透亮的茶汤,嗅了嗅素心龙井独有的香气。从萧氏刚才的话语里,可以看出她跟三舅母的感情很好。以对萧氏的了解,从萧氏性子处事来看,让她认同并与之交好的三舅母至少人品没有什么大缺陷,还是可以信赖的,但是这些年毕竟和母亲也仅是通信来往以及过节时的人情往来,所以没有见到本人之前,还是不要过早下结论为好。

    *——*——*——*——*——*——*——*——*

    求收藏,求包养!PK票神马的不敢奢求,但亲爱的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不要吝啬哦!!

    鞠躬感谢推荐和收藏的亲们,谢谢你们!

    感谢孤云阁的评,我受益匪浅!

    起点中文网 www。shubao2。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六章 行船(二)

    更新时间2012…4…7 16:10:32  字数:3158

    舱外的阳光透过月白色的窗纱照进来,被窗棂可怜的分割成了不规则的一块一块,目目分明。

    等瑾瑜离开后,萧氏从青花瓷碟中拣了个蜜金钱桔吃下,然后接过方妈妈递过来的杯盏漱了口,躺在厢房内的黄花梨攒门万字纹围子罗汉床上闭目养神,半饷才语气平淡地开口:“母亲这次想让瑜儿留在京城。”

    “老太太想的周到,县主从生下来就没离开过青州,虽然贵为金枝玉叶,但青州毕竟是小地方。”方妈妈走到榻前低声回道。

    “母亲是想让瑾瑜长长见识。”萧氏缓缓睁开眼睛,“我又何尝不清楚青州的女孩子们跟瑜儿的身份相差悬殊,哪个面对她的时候不是战战兢兢的,生怕失了分寸,丢了家里的人。家里另外两个丫头也不爱跟她亲近。京里体面人家的姑娘们即便身份不如她,却也都是大家出身,自幼被教养的就是面对公主规矩也是丝毫不差的,更何况……”萧氏说到此处顿了一下,“有的身份未必不如她,瑜儿正该学着跟这样的姑娘们相处。”

    “县主是个聪慧的,她定能理解您都是为了她打算。我这些年瞧下来,虽然县主表面上言语不多,但心里敞亮着呢,小小年纪就行事有模有样,气度不凡。”方妈妈开解。

    萧氏听到方妈妈的话眼里终于沾了点笑意,舒展了眉眼:“那里就有你说的那么好了,平时也就是在外人面前装装样子,唬唬人罢了,内里还是一团孩子气。”话虽这么说,声音里却有掩饰不住的自得。

    方妈妈从旁边的紫檀木桌上拿起茶壶为放置在床榻小几上的茶盏添满水,接口道:“那也只是在您面前才现出小女儿的娇态来,府里的丫鬟婆子哪个不说咱们家县主端庄大气,高贵得体,这可不单是奉承您和郡王,也是咱们县主真的具备这样的品德才被所有人认同。”

    萧氏脸上的笑容益发大了些,却又想起了什么蹙了蹙眉,脸上的笑意缓缓收了,微微苦笑道:“可是,她毕竟从未离开我身边半步。她出生后又是那么一个模样,我真是恨不得为她操碎了心,现在一想到她要离了我身边一年半载,我的心就跟浸进了冰渣子里似的。”萧氏有些疲惫地闭了闭眼,声音里也含了一丝哽咽。

    方妈妈急忙劝道:“我能明白王妃的心,可是老太太想的也对,县主的年纪也瞧着一天天的大了。虽说这些年您一直将她带在身边教导,县主也聪慧伶俐,对事情看的也通透。但是有些事总要亲眼见了,亲耳听了,亲身体会过才能明白利害。”

    萧氏喉咙似乎有些发痒,拿起身边的茶碗,掀开碗盖喝了一口,低低叹气:“我都知道,但是当娘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女永远活在自己羽翼之下,为他们遮风挡雨,使他们不必经历任何的污秽腌臢,平顺过一生。”说完长叹一口气。

    方妈妈眼角微红,特地将声音压低:“可王妃也明白以如今的形势,世子和县主是不能真正保持与世无争的,就是咱们没有那个心,别人也未必真的放心,您总是最聪明的,无论做什么都心中有数,所以即使心中再不舍,还是带县主来了。”

    萧氏听到方妈妈的话,心里一酸,口中还是淡淡道:“是啊,我就是看的清楚才忍着剜心的痛让我的囡囡去京城里历练一番,不管将来会如何,她总要懂得怎样跟世家的女子相处,怎样才能谨慎自保。”

    方妈妈跟萧氏相处几十年,虽名为主仆,但感情早已如家人般,如今看着萧氏拧着的眉头,鼻子微微发酸。这些年谁都羡慕萧氏的际遇,丈夫身份高贵,府里人口简单,小妾们虽不是单纯无害,却也算是安分守己,翻不出大浪去,膝下儿女又双全,可谁知……

    方妈妈想到一月前收到的那封从凤梧城发来的信就忍不住心惊肉跳。

    大概萧氏也想到了,脸上的表情变了又变,最终也没有说什么,靠到罗汉床上闭目养神起来。

    方妈妈见萧氏如此,也低头不说话了,安静的站在那里发呆。

    一时厢房内静谧无声,只能听到船飞速行进中冲开水面时发出的声响,哗哗~哗哗~

    丝丝屡屡的香烟从屋角檀木桌台的香炉中飘出,慢慢升腾到空中,盘桓,飘散……

    *——*——*——*——*——*——*——*——*

    此后几天,河面平滑如镜,船帆高高挂起,风将船快速推行着,水疾船速。

    这次从淮州到京城的途中倒是真的顺风顺水,不知道是不是这次生病将瑾瑜的水土不服和晕船都彻底治愈了,在接下来的行船中她竟然没有丝毫不适,让一直担忧的萧氏喜得直念佛。

    *——*——*——*——*——*——*——*——*

    她们在一个修建的大气庄重但是往来之人甚少的码头停了船,巨大的青石板铺就的一层层台阶,郁郁葱葱的树木,远远看去,还能依稀望见四角飞檐的双层塔台。

    受古装剧的影响,瑾瑜一直认为渡口或者码头都应该是人来人往,船只穿梭,热闹非常才对。没想到这么冷清。

    瑾瑜暗自思忖,宣朝海贸如此发达,这又是都城,一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原不该如此才对啊。

    直到上了马车,瑾瑜将自己的疑惑问出了声。

    萧氏笑意深入到了眼底:“难为你对什么都感到好奇。”

    没等萧氏再说什么,方妈妈就笑着接口道:“县主没怎么出过门,不知道也不足为奇。这京城地界地广人多,一个码头怎可能会够。从城东到城西,大大小小二三十个码头。咱们刚才靠岸的是朝京埠,为历代皇亲宗室专用码头,离得不远的是平德埠,是供朝中大臣和新任官员及其家眷停泊的。别的还有平头百姓用来驳船的石兴埠,还有盐码头、粮码头、柴埠头等均为货物上下码头,不同的货物码头也不同。”

    瑾瑜听的明白,笑着接道:“所以咱们用的码头人才这么少。”

    “可不是,这天底下能用朝京埠的可不就那么一家。”方妈妈呵呵笑。

    瑾瑜心里五味具杂,再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

    车厢里暖意融融地说着话,马车轱辘辘向前行驶。耳中传来的声音渐渐斑驳噪杂起来。

    瑾瑜撩起了锦缎的帘子,只留最外面的一层纱帘,视线透过素色的窗纱朝外看去,大街两旁摆着五颜六色的小玩意儿,站立着各式各色的摊贩,扬着南来北往的不同口音卖力吆喝,让人听了忍俊不禁,别有一番情趣。

    繁华的街市中商铺密集,不同穿着打扮的人出出进进。门口的小伙计笑容灿烂,尽心招呼。

    街上熙熙攘攘,得得得的马车声,小贩敞亮的叫卖声,行医手中铃铛铃铃铃的转动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车来车往,行人如蚁。

    居于大宣朝都城的百姓,有着明显区别于任何大城居民的那种位于天子脚下的骄傲,他们对于往来的奢华马车、冗长车队,表面上已经做到了淡定如常,见怪不怪。只在马车经过时低调避开,待车队经过后,该做什么的继续去做,从容自在。

    瑾瑜兴致勃勃地盯着眼前晃过的各式各样的匾额,虽然隔了一层窗纱并不能看青上面的字迹,但也聊胜于无。只要想着下次再看不知道又是什么年月了,这次能看的机会务必要珍惜,尽可能的一饱眼福。

    萧氏看瑾瑜那么有兴致,就在一旁不时地轻声解说:“这个是柏翠楼,总店开在余杭,南边的东西总比北方的精致些,所以他家的头面首饰都是以轻盈和雕工见长。京里的许多夫人小姐都爱在他订东西。”

    “这个是百宝斋,从前朝就是有名的大商号。有脸面的人家都有几件他家的古董字画瓷器什么的。”

    “清雅斋是咱们大宣最有名望的书坊,朝中的几位大儒都给清雅斋题过词。”

    ……

    萧氏想不起来的方妈妈就在旁边补充。

    瑾瑜听着萧氏详细的介绍,内心默默低叹:难为母亲离家那么多年也还能记得这些。

    经年的午夜梦回,不知出现过多少次此时的景色吧。

    马车稳定的行进,吵嚷糟杂的声音慢慢的褪去,往来行人也少了很多,方妈妈在旁边解释:“咱们进东城了,东城历来是公侯之家,仕宦大族的聚集地,平民百姓等闲不讳过来这边走动。”

    马车这时拐进其中一条街,方妈妈介绍:“现在进了萧府所居的阳宁街了,这条街是萧府和吏部一位徐姓郎中的府第,这位郎中出身阳郡大族徐家。”

    方妈妈话中隐含的意思应该是若这位郎中徐大人仅是微寒出身,一跃龙门成为朝廷官员的话,也是住不进这样的地方。

    再往前行进不久,一座轩昂壮丽的大宅便出项在瑾瑜眼前,此时萧府的中门大开,二十多个小厮家丁在门口恭敬肃立。

    一行人浩浩荡荡进了萧府的大门,行了一射之地,一顶顶尖冠以镶珠错金宝瓶,盖檐垂正红色缎绸的华丽暖轿已等候在将要拐角处……

    *——*——*——*——*——*——*——*——*

    谢谢收藏和推荐的姑娘,鞠躬!!今天继续双更!

    起点中文网 www。shubao2。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七章 入府

    更新时间2012…4…7 20:49:36  字数:3048

    进了暖轿,瑾瑜感到萧氏握着她的手有些颤抖。

    据萧府前来迎接的管事说,萧老夫人自打接到萧氏要回京的消息后,就日日掐算着她上京的行程,天天要念叨一遍王妃该走到哪里了。

    萧氏当时听到眼角就红了,如今她已为人妻、为人母,更能体会母亲当初送她远嫁的心情。

    离家门越近,越是百感交集。

    曾经父母膝下的天伦之乐,兄长的庇护疼爱,闺中姐妹的喜乐年华,一幕一幕在眼前呈现,越来越清晰。

    十七年的归家路!

    萧氏眼前蒙上一层水光。

    瑾瑜朝萧氏偎近,向母亲表示无声的宽慰。

    暖轿一直行到垂花门方才停下,走在暖轿两边的丫鬟婆子恭敬上前立在车帘边等着搀扶萧氏和瑾瑜。

    这次萧氏回京省亲从郡王府带的丫鬟仆妇并不算少,进入箫府后却都十分规矩,一直都是低头行路,不曾胡乱张望,一个个谨慎小心,不敢有分毫的怠慢。三太太在旁默默观察了萧氏带来这些人的行事作派,不由暗自点头,姑奶奶果然会调教下人,看来这些年在郡王府不仅没有被王府的繁华威严束住手脚,反而越发老练了。

    萧氏挽着女儿从车上下来,今日她着装委实费了一番心思。

    发髻高耸,左边插着一支三尾挂珠金凤钗,凤尾采用镂空雕饰,富贵大气又不显沉重,上身着了件大红金牡丹刺绣尾坠排穗衫,橘红描金纹样蔽膝,下身配了一条与蔽膝同色丹凤朝阳纹样精致马面裙。

    从马车里一下来,郡王妃的威仪端的是熠熠生辉,贵气逼人。

    瑾瑜第一眼就看到了站立在最前面的由一蓝一绿搀扶着的老妇人,花白的头发整齐地盘成髻,插着富贵双喜金步摇,身穿金边玄色镶领赤金撒花缎面对襟披风,内称青灰色中衣,下饰棕绿云纹绣金缎面蔽膝马面裙。

    慈祥中不乏精明,严肃中难掩温和。

    瑾瑜知道这个就是萧府的实际掌权人,领袖级的灵魂人物,她的外祖母萧老太太了。

    搀扶着萧老太太的两位夫人,左侧穿着玄金缎子滚边靛蓝竹叶暗纹对襟褙子,右侧着松花绿底金缕梅纹样圆领长衣,瑾瑜暗自猜测:这两位应该就是大舅母和三舅母了。

    稍后站立一位穿着桃红撒花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发间带着一个卷须翅三尾点翠衔单滴流苏的凤钗的妇人,没有意外这便是萧氏庶出兄长之妻二太太了。

    让瑾瑜惊讶的是,二太太并未如瑾瑜想像的穿些素色不起眼至少是不那么引人注目的颜色,而是选择了争夺眼球的桃红色。

    在大太太和三太太不约而同穿了稳重低调的蓝绿色调的对比下,这位二太太可真是够显眼的。

    瑾瑜垂下眼睑,她本来认为二太太身为二老爷之妻,二老爷在萧府中地位微妙,上有父亲亲自教导的嫡长兄大老爷,下有受嫡母宠爱的嫡幼弟三老爷,身份尴尬无措。二太太在大太太和三太太的光芒遮盖下应该谨小慎微,低调做人才是。

    想到这里,瑾瑜抿了抿嘴,不曾想这位萧家三太太如此高调。

    瑾瑜偷偷打量了一眼萧氏的神色,她面上似乎并未对此产生什么惊异的表情,看来母亲应该早就知晓这位二舅母的做派了。

    看着不远处候立的老太太等众人,萧氏向前紧走几步,赶到了老太太跟前,口中念道:“母亲,不孝女回来了。”

    老太太却携众人行礼问安,口称王妃娘娘。

    萧氏看着母亲已经斑白的头发,心里微微发酸,眼睛立即红了:“母亲,嫂嫂们,切切不可,快快请起。”

    一边说一边连忙拦住萧老太太,弯身将之扶起:“我如今回到家中,若是最亲近的人都只遵从礼法规矩,而不顾念母女天伦之情,生身母亲反要屈膝行礼,那我还不如不来的好,也不必看了伤心。”话毕掩面流泪。

    旁边瑾瑜和寻春问柳已将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扶起。

    萧老太太一把将萧氏拉进,按在怀里大哭:“再不会了,在家咱们只论骨肉亲情。我的儿,你可回家来了哦,我这把老骨头在闭眼前总算能再看你一眼。”

    萧氏伏在老太太怀里泪如雨下。

    旁边站着的人也都跟着泣涕流泪。

    一时间只听哭声一片。

    看着眼前的场面,瑾瑜也抑制不住心内的悲伤,只不过相较于萧氏的重逢哭泣,她更多的是感慨万千。

    即使离家千里,毕竟萧氏还有家可回,而她……

    瑾瑜想起再也不能回去的家,悲从中来,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过了许久,众人才上前将老太太和萧氏劝住了,三太太红着眼睛道:“母亲,咱们先回房吧,妹妹带着外甥女远道而来,舟车劳顿,我们回房再说话。”

    萧老太太拉着女儿的手泪眼朦胧地开口:“是了是了,我倒疏忽了,你三嫂说的很是,我们先进屋。”言罢拍拍萧氏的手。

    原以为是要去萧府正房,没想到萧老太太领着众人出了朝华院,走了没多久向东经过东西走向的穿堂,萧氏明白母亲是要去她所居住的春晖堂了。

    想到母亲并未如原先打算在正房正院的朝华院居坐宴饮,而是去了春晖堂,她心里一热,更是握紧了母亲的手。

    出了穿堂直着走经过一个小巧的石雕拱门就到了萧老太太所在的院落了。

    然后她们又沿着游廊到达正中的三间小厅,瑾瑜想着应该到了外祖母的春晖堂正院了,果不其然,转过小厅中喜鹊登枝彩绘漆插屏,映入眼帘的就是偌大一个庭院。

    朱红色的三间上房,左右各有三间耳房,飞檐画栋,富丽堂皇。院中两侧建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亦有耳房,轻巧俏丽,幽雅清新。四周廊下环立红漆巨木承重拄,均以整棵树刻成。上房至穿堂南北走向与两边厢房东西走向铺就的青石板路交叉成十字形的甬道。

    走进院中,看到东北和西北角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营造了一种清心涤念的环境,纷乱的心瞬时就能平静下来。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展示着萧家世代书香的儒雅和沉甸甸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

    瑾瑜回忆刚才所走的路线,萧老太太所居春晖堂在她们下车正房正院的东面,前后按照北方贵勋人家建筑布局,应该前后有三进院落,经过三门,始至上房,而且三进院落被纵向轴线贯穿,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回廊相接,直至上房,瑾瑜思忖这大概就是《九州山河志》卷十所提及的典型贵族院落了。

    瑾瑜跟着萧老太太等人由一群丫鬟簇拥着来到正室门前,早有穿着湖兰色交领压松绿绣花边的比甲,烟蓝中衣的丫鬟打好了帘笼,众人依次进入正房。

    身后低头跟随的丫鬟仆妇笑盈盈停在门前分成两边在门口规矩站了。

    进屋后,瑾瑜抬眼飞快地扫视了一圈。

    只见中堂正中挂着一幅前朝书画名家吴松子的《眉寿仙鹤图》,图前立有紫檀雕云纹大案,案上中间摆着一个白玉四层八角宝塔香炉,袅袅香烟从第四层塔身缓缓溢出,飘散在空中。

    长案两侧放置了一对郎窑粉彩蓝釉花斛。

    紫檀大案前独设一金丝楠木罗汉床,正面设着红缎描金线靠背,云紫缂丝引枕,两边铺设檀色绸面坐垫。地下两溜黄花梨木交椅,交椅间同色小几上各摆着粉彩百花茶盖碗。交椅中铺着荷叶纹栽绒毯,毯边为黛青色,毯心在葡灰色的荷叶纹中用青碧、翡翠、绿沈等色线编织荷叶纹。

    正厅左侧放了一个楠木透雕月洞门的博古架将里外间隔断,右侧立着一座梅兰竹菊落地屏风。

    整间正厅布置的典雅气派,形态庄重。

    瑾瑜神色微动,没有想到外祖母房中如此讲究。

    她又想到从出了轿门一路细眼瞧来,萧府的格局虽与昆州家中不同,但是陈设比之他们的郡王府也不遑多让。

    这就是京中门阀大族的写照?

    瑾瑜若有所思。

    搀扶萧老太太在卧榻坐定,看着母亲比出嫁时苍老许多的面孔,萧氏如鲠在喉,只觉胸口被大石堵住,泪水已涌到眼底,但顾虑母亲的身体勉力忍住了。

    拉过一直乖巧陪侍在身边的女儿,她勉强打起精神:“瑾瑜快来见过外祖母。”

    瑾瑜小心走上前:“见过外祖母。”

    还没躬下身便被萧老太太拉起:“好孩子,快来让外祖母好好瞧瞧。”

    萧老太太细细打量眼前身份高贵的小姑娘。

    瑾瑜出生后没多久,萧府就接到了从青州报来的喜讯,她还高兴了好多天。

    虽郡王身体不是太好,但也因为如此王府中女眷甚少,后院清静,即使知晓女儿的本事,但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清宁无愁,平安康太。

    女儿在郡王府地位稳固,如今又添了闺女,恰好凑成了一个好字,但谁成想后来是那么个情形!

    *——*——*——*——*——*——*——*——*

    感谢每一个点击看文的亲!!

    起点中文网 www。shubao2。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八章 拜见(一)

    更新时间2012…4…8 19:16:19  字数:3247

    萧老太太自从知道了瑾瑜的病症愁眉不展,只期盼着郡王府的大夫能够圣手回春。

    不料却收到了方妈妈的来信。

    方妈妈信中希望她规劝萧氏。

    萧氏那段时日心烦躁动,动不动就发火,精神不济,已然没有了往日的干练分寸,并时常忘着瑾瑜发呆,方妈妈不时开解却成效甚微,她无计可施只得写信进京,她知萧老太太平日最疼爱小女儿,不会对女儿放任不管。

    萧老太太心忧女儿的同时,却也在仓促之间想不出什么有用办法,只能私下里在京城为女儿遍寻名医。

    郎中虽找了不少,但一提及瑾瑜这样的?(:

    ) ( 宗室嫡女 http://www.xshubao22.com/0/98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