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唉,你姐姐要是有你一半的聪慧,家里就能太平了。[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虞秋元苦笑着说,有些时候伪君子和真小人之间,他情愿选伪君子,所谓真小人,有时候连面子都不能周全,不管不顾就要闹起来,还大吵着说我就是小人怎么样,这种最让人受不了。

    小陶氏待大陶氏到底有多少真心,这个还需要假以时日去看,但就目前来说,至少小陶氏把大陶氏的面子里子全都照顾到了。倒是大陶氏连最后一点脸皮都要撕破,以前他就觉得大陶氏不聪明人,现在就越发显得笨了。

    三天回门要带什么都是有定数的,管事媳妇也就备好,比之大陶氏当时少了一半。虞秋元本来是想加点的,小陶氏却说算了,少一半是应该的。更何况这礼是送回陶家的,大陶氏才是陶太太的嫡亲女儿,虞家待小陶氏越差才能显得对大陶氏好,何必多带东西却添气。

    明天要用的车驾也都准备好,东西提前装好车,因为还是新婚中,晚上虞老太太就发话不用他们过去请安。虞秋元觉得理所当然,平常虞大太太和大陶氏七天才到虞老太太那里一趟,虞老太太并不是难侍侯的人。虞大太太经常被骂,大部分都是智商问题。

    “每七日才去一趟?”小陶氏觉得很不可思议,虞老太太可是虞大太太的嫡亲婆婆,可不是没有抚养过继子的后母。按规矩该每日晨晕定省才是,七天才去看看老太太?像虞大太太这样的都可以被指责为不孝了。

    虞秋元道:“祖母向来喜欢清静,说有三妹妹相陪就好了,再者都在一处住着,有事自会派婆子传话,平日里就不用过去了。老太太向来都是说一不二的,她说不让去,太太也不敢去。”其实这样也好,相处的少,矛盾就少,不然婆媳两个总是不和也不大好。

    “原来如此。”小陶氏明白,估计是虞老太太不太看的上这个儿媳妇,所以不让她过去侍侯,省得彼此都生气。

    “要是你平常闲了,倒可以去祖母那里坐坐……”虞秋元说着,马上又道:“最近还是别去了,二妹妹搬到老太太那里了,只怕……过些时候吧。”虞老太太脾气上来,有时候是不太顾场合。她现在亲自教导二姑娘,平常怕要常责罚,万一小陶氏撞上了,二姑娘虞秋芳脸上过不去。

    “嗯。”小陶氏笑着答应。

    夫妻俩一起用了晚饭,睡下时自然又是一番亲热,天亮夫妻两个早早起身吃饭。三天回门,走之前肯定要先跟长辈们辞行,先去虞老太太那里,其次是虞大太太和虞老爷那里,都是倒行几句叮嘱。

    长辈们见完,夫妻又回屋换了衣服这才动身走,虞秋元本想骑马,后来想想还不如陪小陶氏坐车,夫妻两个肩并肩坐着,虞秋元不由的拉起小陶氏的手,对这房媳妇他是满意极了。

    14回门(下)

    陶家离虞家有点远,地处京城郊区,处于平民区和官宦区的边界处。当然这是好听的说法,实际算起来陶家就是平民了,也可以说是地主,家中几代无人出仕,只守着田产过日子。要不是虞秋元兼祧二房,正常官宦人家不愿意自家女儿受委屈,虞家也不会同意陶家女儿,与女儿好坏没关系,实在是娘家差了些。

    车驾走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终于在陶家门口停了下来。己经平民区了,陶家的落院倒是不少,七进的房舍,虽然有点旧破,倒也看的过去。

    与大陶氏成亲一年多,虞秋元来陶家的次数不算少,对陶家上下人口也基本了解。简单来说陶家是陶太太当家,陶老爷只管在后宅里跟姨娘丫头鬼混,其他凡事不管,连儿女之事都全部由陶太太料理。

    也因为陶老爷太能播种,这一代陶家子女不少,四子十二女,长子陶大爷今年二十岁,己经娶妻生子,儿子三岁。最小的十二姑娘,上个月才出生。

    也因为陶家的姨娘和孩子都太多,七进的房舍仍然不够用,儿媳妇眼看着一个个进门了,这都要单独有房舍。最后还是陶太太的办法,姨娘们一个大院子,姑娘们一个院子,有了姨娘全往姨娘院里塞,生下姑娘就直接抱到院子里有奶妈们养着。

    唯独大陶氏有单独的一节小院,她是嫡女,陶太太的心肝宝贝,就在陶太太正房旁边的小跨院里。至于陶家其他姑娘的集体宿舍,就在陶太太正房后头,说的是方便教养。

    车驾进到二门,陶家己经接到消息,陶大爷和陶大奶奶过来接的,下车厮礼拜见,陶大奶奶是个眼尖的,看虞秋元的神情也能知道,明显小陶氏更能得虞秋元的欢心。其实并不奇怪,不管是容貌还是性情,小陶氏都甩了大陶氏几条街,男人又没眼瞎,如何看不到。

    “父亲和母亲都正等着你们呢。”陶大奶奶笑着牵起小陶氏的手,虽然都是陶家的姑娘,大陶氏才是她嫡亲小姑,但她实在不喜欢大陶氏,任性过头了,偏偏陶太太又宠她。

    到了进房,陶太太和陶老爷端然坐着,陶太太虽然满脸笑着,但神情多少有几分不自在。当时她并不同意小陶氏进虞家,但虞家老太太却是偏偏看上她,以陶家的家世想给大陶氏找这么好的亲事不容易。

    虞家又许了许多钱财,虞老爷看到钱就两眼发光了,根本就不顾她说什么,就忙不迭的答应了婚事。虽然小陶氏十分软弱,但那样容貌,还不把男人的魂勾了去。

    “见过父亲,母亲……”小陶氏跪下行礼。

    虞秋元也跟着跪了下来,嘴里说着:“见过岳父,岳母。”

    陶老爷看的满心欢喜,还是养女儿好。大陶氏出嫁时,虽然陶太太陪了自己的嫁妆,但小陶氏出嫁,陶家不但没有出嫁妆,还赚了许多聘礼。此时笑着道:“都是一家人,哪里用这么大的礼,都起来吧。”

    例行客气问话,中午在后头花园里摆酒,虞秋元表现的一副淡淡的神情。他就是对小陶氏再满意,此时也不能表现出来,这是为了家庭和睦,虽然小陶氏也是他的妻,但对陶家来说,大陶氏才是重要的,为了大陶氏在娘家的面子,为了以后的和谐,他现在表现的小陶氏越冷淡越好。

    摆酒听戏,小陶氏坐了一会,陶家七姑娘却是轻轻拉了她一下。小陶氏会意,走过去对虞秋元小声道:“我与姐妹们说说话。”

    “去吧。”虞秋元点头答应着。

    小陶氏随着陶七姑娘到了姑娘住的大院里。十来个姑娘挤个大院子,其中还有三个小的,清静之类的早就不求了。院里婆子倒也有,一共才六个,也就是干些打扫洗衣做饭之类的活计。日常生活都是姑娘们自己动手,别说丫头侍侯了,每天派下来的活计都不少。

    陶太太定来的规矩,姑娘家针织女红最为要紧,陶家也没有钱,别说针线上的人,就连到成衣店做衣服也是做不起的。从十岁开始,姑娘们就啥事不干,每天一大半以上时间都在屋里做针线。每天都派下活计,做不完不让吃饭,做不好也不让吃饭。这样针织女工全部不用外头买,多余的绣品,陶太太还会让管事把绣品拿出去换钱。

    “我不嫁,我死也不嫁,说是小姐,每天活的比丫头都累,干不完的绣活。好不容易熬到大了要说'www。shubao2。com墨斋小说'亲,又把我卖出去当填房,嫁人上六十岁的老头子,我死都不愿意。”屋里传来陶四姑娘的哭声。

    小陶氏听到六十岁老头子这里己经心惊,却不敢再往屋里走。

    陶七姑娘也跟着掉泪道:“三姐姐去看看四姐吧,四姐姐好可怜,太太要把她送到金陵去,本来说新郎二十来岁,前头正妻无所出,娶四姐姐当填房。后来来的人说漏了嘴才知道,那新郎六十来岁,得了病快要死了,娶了四姐姐是去冲喜的。”

    “哟,三姑奶奶怎么在这里,后头又是听戏又是摆酒的。”董婆子的声音传了过来。

    小陶氏和陶七姑娘都不自觉得打了一个冷颤,董婆子是姑娘院里的引教嬷嬷,说要打人那是真打的,除了大陶氏外,哪个陶家姑娘都被她收拾过。这种威慑力是从小就有的,可以说是听到她说话就全身发抖。

    董婆子笑着走过来,上前拉起小陶氏的手道:“三姑奶奶不知道,为了给四姑娘说亲事,太太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最后才选中金陵傅家的。虽然是填房,但姑爷年轻,前头正妻无所出,四姑娘嫁过去再好不过。但不知道哪个婆子乱嚼舌头,编排出那样一通话来,四姑娘这才闹起来,太太得知之后也很伤心。”

    小陶氏没接话,仍然一副低头受教的模样。

    董婆子看小陶氏这样,心里也比较满意,小陶氏做为出嫁女,本来就管不着娘家的事。嫡母给庶女安排婚事,天经地义谁也管不着。笑着又道:“我看到姑爷正找着三姑奶奶呢,三姑奶奶快些去吧。”

    “嗯,劳烦妈妈了。”小陶氏轻轻应了一声,心中更是一叹,但此时也容不得她说什么,除了为陶四姑娘叹息一声命不好,真的无能为力。

    倒是虞太太这么一番按排,解了她心中的一个疑惑。她曾经好奇过陶家庶子与庶女数量如此不成比例,陶家只四个儿子,前头三个都是来自陶大太太的肚皮,只活下来一个庶子。[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再看看陶家的庶出女儿们,除了大陶氏之外,目前活下来的就有十一个了。

    现在算是明白了,庶子生下来了要娶儿媳妇,要下聘礼,以后还要分家分财产出去,根本就是陪钱的生意。庶女比较之下就是赚钱的,养到十岁就开始做针线,然后养到十五岁,就能拉到外头卖了。就比如她嫁到虞家去,陶家一分银子没花不说,还白得了两千银子的聘礼。

    现在又轮到陶四姑娘,嫁给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子冲喜,陶太太明摆着是冲着聘礼去的,只怕这一笔也不会轻,最少也得两千两。按这个卖法,陶家现在这些姑娘们,足够陶太太大赚一笔的。

    小陶氏回到后花园里,陶太太带着两个儿媳妇听戏。虞秋元则是跟虞老爷,虞大爷和虞二爷则是闲聊着,打心里说虞秋元看不上陶家的爷们,让他说没一个像爷们的。虞老爷自是不必说,除了播种之外啥都不会,偏偏又怕老婆怕的要死。

    陶大爷,陶二爷更不行,陶太太也许是个厉害的主母,但她明显不会教孩子,把自家儿子养成裙边仔,全靠老娘和老婆,自己屁都不会。

    小陶氏坐下听戏,陶太太看她一眼,笑着道:“今天你姐姐怎么没跟你一起来,我本以来你姐妹要一起过来的。”

    小陶氏一脸恭敬的道:“是大爷说的,今日我先跟大爷一起过来,等改日再跟姐姐一起来。”

    陶太太听得淡然一笑,口气却有点凉凉的,道:“姑爷倒是疼你。”

    小陶氏低头不语。能把庶女当猪仔往外卖,这样的娘家实在指望不上。

    坐席到半下午,戏也听了几出,虞秋元就要带着小陶氏起身告辞。三天回门必须当天回家,还得天黑之前就要到家,虞陶两家离的不近,自然要早点回去才好。

    虞大爷和虞大奶奶送二人到二门,坐上车客套几句也就走了。

    车驾出了陶家的门,小陶氏轻轻叹了口气,抓住虞秋元的手在胸口。她是有点后怕,幸好她嫁到虞家来了,虽然是兼祧的后妻,但若是任由陶太太拉出去卖,结果只怕会更悲惨。

    “这是怎么了?”虞秋元笑问。

    小陶氏低头浅笑道:“刚才跟姐妹们一处话,众姐妹都庆幸我得了这么一个好夫婿,我听得十分欢喜。”娘家的丢人事不能说,自家夫君都不能说,这种事情说出去,她自己脸上也不好看,再者虞秋元越发的看轻陶家,她越是不利。

    “呵呵……”虞秋元得意起来,擒住小陶氏的下巴,一脸流氓样的道:“我的好处,晚上爱妻更会明白。”

    “大爷……”小陶氏娇俏的说着。

    马车上适当的动动手,虞秋元只觉得过很不瘾,恨不得车子能飞回虞家去。一直让车夫快些,终于赶回虞家,车驾从西角门进,停至二门处,只见己经有一辆车驾,婆子正扶着一个三十来岁的夫人,身边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另外还有一个十□岁的少年人在车驾旁边着着。

    三人都是一脸风尘,身上虽然不是粗布衣服,却也好不到哪里去。小陶氏估摸着是哪门亲戚上门了,正想着问虞秋元。

    虞秋元己经认出来了,上前道:“田姨妈?是姨妈吗?”

    15田姨妈

    虞大太太娘家姓张,也是京城人士,原先家中也曾兴旺过,祖父是二品大员,但到父亲这一代就不行了,只是个五品京官。现在虞家是虞大太太兄长当家,更退一步,直接是五品外放,这都两任了,完全没有回京的意思。

    除了家中主事的这个兄长外,虞大太太只有一个嫡亲姐姐,夫家姓田,也就是田姨妈。要说到田家,想当年比之虞家要好的多,田姨娘是嫡长女,娘家当时也强,嫁的自然更好些。但田姨娘嫁的丈夫太烂了些,在自己亲爹的孝期礼里,他弄出个庶子来,直接丢了功名和官位。

    当时田家老太太还在,弄出这样的丢脸的事,田老太太只得提前分了家,让田姨妈他们一家回老家去。田家出京之时,虞秋元己经四、五岁了,对这个姨妈样貌多少有点印象,感觉挺和蔼可亲的一个人,对他非常好。

    后来田家如何虞秋元就不知道了,只知道一年前田姨丈己经过去世,其他的就不知道,虽然田姨娘与虞大太太有书信往来,虞大太太也就没提。

    “这是元哥儿吧,一转眼都长这么大了。”田姨妈上前拉住虞秋元的胳膊,细细打量着虞秋元,眼泪也跟着掉下来。

    虞秋元多心情激动之余也有几分感叹,田姨娘只比虞大太太大两岁,但看现在的模样比虞大太太老了十岁不止。双鬓都能看到白发了,脸上的皱纹看着比虞老太太的还多。

    就在虞秋元和田姨妈相认的功夫,虞大太太己经接到婆子的通报迎了出来,姐妹两个十来年不见,此时相见只差抱头痛哭了。还是虞秋元劝着道:“母亲与姨妈还是先进屋去,见了老太太之后,再慢慢说话不迟。”

    虞大太太忙擦擦眼泪道:“姐姐快屋里请,这是昕姐和晓哥儿吧,都这么大了。走,先去见过老太太。”

    后院正房里虞老太太己经接到消息,当日给虞秋元说亲时,她并不同意田家女儿,并不是因田姨妈不好,而是田姨丈实在太丢人。再加上虞大太太和田姨妈是姐妹俩,虞老太太担心虞大太太偏心过了,这才选了跟虞大太太没有血缘关系的陶家。

    把虞家姑娘们都叫了过来,大陶氏也派人通知了。姑娘们都跟着虞老太太住,来的倒是挺快,大陶氏稍稍慢了一步,眼圈有点红红的。虞老太太看到就有点不太喜欢,提亲时又说好的是兼祧,就是小陶氏现在进了门,也没有哪里亏了她。天天哭,就是有好事也被她骂没了。

    “大爷和二奶奶回来了没有?”虞老太太问着管事媳妇,按理说这时候该回来了。

    媳妇回道:“己经回来了,跟田姨太太就在二门撞上的,正跟着太太一起过来呢。”

    “嗯,那就好。”虞老太太不再说其他。

    虞秋荻只在虞老太太身边站着,对这位田姨妈实在没什么印象,倒是对田姨丈的丑事知道的比较清楚。毕竟这里是京城,官员们为了官位富贵也得注意自己的德性。就是有丑事也要藏着,除非是实在藏不住了。

    除了十来年前京城卫家二房闹过一出宠妾灭妻,至使嫡长子杀父妾伤幼弟,后被逐出宗族的“惊才绝艳了”事迹外,田姨丈这出父亲孝期里生子也算大的。出事之后田姨妈一家就分家回了祖籍去,现在上京来倒不奇怪,毕竟亲友都在京城。

    田姨妈上前行礼,笑着道:“见过老太太,给老太太请安。”

    虞老太太微笑着道:“许久不见姨太太,一切安好。”

    田姨妈又让田昕和田晓过来给虞老太太磕头,见完礼,这才挨个介绍虞家人。

    先从虞秋翎开始,其次是虞秋元和大小陶氏,然后就是虞家的姑娘们。虞秋荻细打量着田家兄妹,田晓大概十□岁的模样,生的模样倒是好的,举止大方得体,看着像是个读过书。田昕比他小几岁,大概十五、六岁的模样,低眉顺眼,也生的好样貌。

    厮见完毕,各人落坐上茶,虞老太太笑着道:“姨太太怎么突然上京来了?”一般来说亲戚上京总要先写了书信,这厢也好准备,像田姨妈这样突然杀过来的不常见。

    没想到虞老太太这么随口一句,田姨妈眼圈马上红了起来,边哭边道:“当年在京城出了那么丢人的事,要不是实在过不去,我此时如何敢带着儿女们上京来。”

    当年田姨丈虽然犯下不孝的大罪,毕竟亲妈还在,田老太太做主分的家,并没有亏这个儿子。出京城时,田家的经济还是可以的,一家人回了祖籍开阳,按田姨妈想的,反正男人就这样了,她只能指望着儿子,专心教养自己一对儿女,其他的事情越发不想管了。

    不曾想田姨丈却不是这么想的,以前在京城时总有父兄管着,现在回了开阳,身边没有长辈约束,越发的不像样子。跟着族里人吃喝嫖赌就不说,还学着人家做生意,结果又被几个流氓伙同族里人坑了一大笔。

    离开京城之后,除了田庄的固定收益之外本来就没什么进项。田姨丈这么一折腾家里底子就差不多,剩下的就是田姨妈嫁妆里几处庄田,要不是田姨妈抠的紧,只怕也要被田姨丈抢去,那时候他们娘们更是一无所有。

    玩的太花,田姨丈终于潇洒的马上风死在歌伎身上,田姨妈便把家里的值钱的东西卖的卖,当的当,总之是全部折现了握在手里。自己亲生的两个带在身边,姨娘通房们更是该卖的全部卖了,至于其他庶子庶女,又不是她生的,该找谁找谁,与她没关系。

    把开阳的事务处理完,明年又是秋闱之期,田晓己经中了秀才,明年正好下场。田姨妈这才带着一对儿女上京来,上京之前,不是没跟京中大伯写信,结果却是一脸嫌弃,又说到田姨丈当年之事,还说田姨妈教夫无方才有此罪。

    把田姨妈气的大骂,她是倒了几辈子血霉才摊上这么混帐的一个男人,田家还敢说她的不是,明明就是他们家没有把儿子教好,祸害了她一辈子。田姨妈现在是对田家上下恶心透了,此回上京来,娘家兄长一直外放不在京城,只得来投奔妹妹。

    “原来如此。”虞老太太听得几分伤感。

    本来听到田姨妈进府,她还有点疑惑,这多少有点不在情理之中。田家也算是高门大户,家中兄弟众多,现在田姨丈过世,田姨妈孤儿寡母上京来,该先去田家才是。田家兄长就是再嫌弃这房人,为了自己的名声也得收留他们。

    没想到田家先把田姨妈气了个半死,应该是害怕田姨妈去投奔,所以先给了她难堪。想想也是,田家都有本事把儿子教成老子孝期都能弄成孩子来,现在嫌弃弟弟家的孤儿寡母也是理所当然。

    虞大太太听得也直掉眼泪,虽然田姨妈信上说过,但跟现在听田姨妈边哭边说感触又有些不同。想想她在虞家,除了受受虞老太太的气,日子基本上也是顺心的,虞老爷也就宠宠安姨娘,田姨妈这日子真不知道是怎么过的。

    田姨妈上京之前还在信上说,希望能投奔虞家,其实也就是想在虞家住下的意思。虞大太太是满心的同意,但这个主她也不敢做,上头还有老太太。本来她也想跟虞老太太说的,只是这个婆婆她实在太害怕,根本就不敢开口。

    “姨太太既然来了家里,哥儿明年也要下场,外面找房舍反而麻烦,不如就在家里住下,大家也亲密些。”虞老太太笑着说。

    田姨妈落魄至此,现在上京投奔,若是让她们孤儿寡母出去,自己也是与心不忍。左右都是亲戚,田姨妈品行行事也都不错,多三口人吃饭就虞家来说并不是问题。更何况田晓明年就要下场,若真是得了功名,与虞家也有益处。

    田姨妈就等着虞老太太这句话,虽然把开阳产业处理完后她手里还有点钱,但田昕要出嫁,田晓要娶亲,样样都要钱,她不得不精打细算的过日子。还有田晓明年秋闱的事,总要寻个好地方让他安心读书。田家是彻底靠不上了,娘家兄长不在京中,现在唯一能靠的就是这个妹妹。

    遂站起身来,田昕和田晓也跟着起身站到母亲身后,田姨妈福身道:“多谢老太太怜悯。”田晓和田昕直接跪下了。

    虞老太太忙道:“都是亲戚,哪里如此客气,快扶起来。”

    虞大太太忙扶田姨妈起身,虞秋元也过去扶起田晓,虞秋翎上前扶起田昕。虞大太太一脸高兴,拉着田姨妈的手道:“终能与姐姐厮守几日了。”

    田姨妈更是满心欢喜,能在虞家住下,她也多少松了口气。

    虞老太太想想又道:“后花园边上西北角那处小院倒是不错,六七间房舍,姨太太带着姐儿去处最为合适。至于晓哥啊……”虞家的姑娘多,又都跟着她,她正房后头就是后花园,总不能让田晓也住过去。

    虞秋元立时接话道:“我的外书房一直空着,正好跟表哥一起读书。”

    虞老太太觉得十分妥当,道:“甚好。”

    16接风

    虞秋元的外书房倒是一直收拾好的,田晓可以马上入住。但后花园边上的那处院子虽然空了许久,虽然说不上年久失修,也不能马上住进去。虞大太太亲派婆子丫头去打扫,虞老太太还特别说了,要是家俱过于破旧,那就全部买新的,田姨妈一家估计要住上许久了。

    虞秋元指挥着小厮给给田晓收拾住处,虞大太太却带着田姨妈和昕姐先到自己正房暂住。她们姐妹许多年不见,自有许多话说,再者虞老爷天天在安姨娘院里,来她院里的时候就少。这次就直接给虞老爷传了话,让他这两天别来这边。

    田姨妈上京带来的东西不多,只有几件换洗衣服,料子还都是很差的那种。虞大太太看过之后,直接拿了自己没穿的衣服给田姨妈,又从虞秋元那里拿了衣服给田晓穿,田昕的身量跟虞秋翎差不多,又特意到她屋里寻了衣服。

    田姨妈接到衣服就道谢,虞大太太笑着道:“姐姐和哥儿,姐儿先将就穿着,针线上人的赶工总要赶几天,委屈姐姐了。”

    “让你费这些心,哪里还能说委屈。”田姨妈说着,未出京之前她就知道虞家老太太厉害,十来年过去了,没想到虞老太太威严不减,虞大太太这十来年日子估计也不是那么顺心。

    田姨妈带着田昕梳洗完毕换好衣服,婆子就过来传话道:“老太太传晚饭了……”

    虞大太太忙站起身来,对田姨妈和田昕道:“老太太那里传饭了,我们也过去吧。”

    平常都是各人屋里吃饭,最多姑娘们跟着虞老太太吃饭,但今天田姨妈来了,虞老太太便说摆酒设宴给田姨妈接风,众人自然便要过去。

    例行接风洗尘,因为男少女多,而且就一个外男在,也就没再分为男女两席,用屏风隔开之类。只是分席而坐,虞老太太正中居一席,左手边是客人田姨妈和田晓,田昕,右手边是虞老爷和虞大太太,安姨娘旁边侍侯。再往下排就虞秋元,以及虞家姑娘们。

    两三人一席,食物捡各自喜欢的几样放在前面小桌上,大陶氏和小陶氏并不入席。她们做为媳妇此时要照顾上头两层婆婆和小姑们。

    大陶氏虽然做了一年多虞家媳妇,但虞家亲友不多,虞老太太也不爱交际的人,自己也不立规矩,虞大太太见婆婆都不立规矩,她也索性不立,一直以来都是各吃各的。突然有这种场合了,大陶氏反而有点措手不及。

    相比较之下小陶氏就熟练多了,主要是在陶家的时候,从小到大没有被丫头侍侯过。反而每到过年过节时,因为陶家下人少,总是要让庶女们去侍侯收拾,这种活计倒也熟练。指挥着婆子摆桌放菜,婆婆们那里的菜色,便亲自端过去。还有几个小姑那里,虽然不知道各人喜好,几样色菜总是搭配妥当。

    “嗯,二孙媳妇是个妥当的,大孙媳妇你坐下吧,让你妹妹侍侯。”虞老太太直接说着,大陶氏杆在那里不动,全没有小陶氏的灵巧,既然帮不上忙,那不如索性让她坐着,让小陶氏来。

    “是。”大陶氏倒也不客气,她没侍侯过人,小陶氏既然为小,理所当然该侍侯。

    小陶氏见大陶氏要坐落,便又让人安排坐位,本来像这种场合,孙媳妇是捞不着坐下吃饭的,总是等饭完捡点菜渣吃。现在虞老太太让她坐下了,小陶氏想了想便让她与虞秋翎,虞秋芳一席,她们是亲姑嫂,正该一处坐联络感情。

    安置妥当,菜色上全,小陶氏仍然不入座,只是在虞老太太身后站着,不时的在席间倒茶传菜,指挥丫头婆子。

    酒宴开始,虞老太太先端起酒杯,接风洗尘不过是那些客套话,田姨妈虽然离京多年,但交际应酬并没有落下。就是现在有求与人,田姨妈还是有点底气的,就看明年田晓了,儿子有功名,她的好日子还能回来。

    因为明天是会亲日,虞家早传了一班小戏进府,戏台也搭好了,此时便传了过来。班主献上戏单,虞老太太便让田姨妈点戏,笑着道:“姨太太是客,点两出好戏,让我们听听。”

    田姨妈这才不推辞,点了两出热闹戏,又把戏单推开虞老太太。戏听了几出,明天还要会亲,还得闹上两天,再加上田家三口也是一路劳动,觉得差不多也就散场了。

    这厢散场走人,虞秋荻和虞秋翎去侍侯老太太,安姨娘去侍侯虞老爷,虞秋元带着田晓去外书房,大陶氏径自回房,小陶氏却是跟着虞大太太一起过去料理。

    田姨妈和田昕要先在虞大太太正房睡,住肯定能住下,只是屋里铺盖之类未必够用。田姨妈和虞大太太是姐妹俩,很可能一起睡下了,但又多了一个田昕,总要另外铺床。虽然有丫头婆子侍侯着,小陶氏跟着过去,帮着婆子把碧纱橱里的床塌收拾妥当,又侍侯虞大太太洗脸梳头。

    全部完毕了,虞大太太笑着道:“你也累一天了,下去歇着吧。”虽然说有丫头侍侯着,但儿媳妇过来侍侯又是不一样,尤其是今天田姨妈来了,儿媳妇过来如此细心周到的侍侯,她脸上也觉得光彩。

    “是,太太和姨太太也早些安歇吧。”小陶氏恭敬的说着,这才退下。

    等到小陶氏出了屋,当着田昕的面,田姨妈就直接道:“你这个二媳妇比大媳妇强,新媳妇才进门,宴客的时候祖母让坐下就坐下了,不合规矩。”又不是大着肚子,这种时候怎么也得旁边侍侯着,长辈有时候不计较,或者心疼晚辈,但规矩不能乱。再比如晚上小陶氏就知道跟着过来侍侯,大陶氏就是直接回房了,这就是没有眼力。

    虞大太太对大陶氏也是一肚子不满,便道:“这都是老太太的主意,挑了陶家的姑娘,大陶氏进门这么久连个喜脉都没有。也哄不住元儿,整天里想着法跟她亲妹妹闹气,小陶氏这才进门三天,只怕以后更有得闹。”

    “都是儿媳妇,你还怕什么,还能翻了天去。我看元儿那孩子是个懂事的,只要他好好的,考了功名得了状元,有你享福的时候。”田姨妈笑着说,当日她是想把田昕嫁给虞秋元的,结果虞老太太不同意,嫌田姨丈的名声不好。本来田姨妈只是有三分叹息,现在看到虞秋元出落的这般人才,原本的三分叹也变成了七分。

    “昕姐儿也是一路辛苦,早些歇着吧。”虞大太太说着,她是越看昕姐儿越觉得中意,要不是大陶氏而是昕姐儿当她儿媳妇,只怕她日子要舒服许多。

    “是,母亲和姨妈也早点安歇。”田昕说着,跟着婆子到外头碧纱橱里休息。

    帐幔放了下来,碧纱橱里的灯也熄了,虞大太太这才道:“要是当初老太太肯听我一句,让昕姐儿进门当我媳妇,我也更能顺心些。”

    “唉,都是我那死鬼老爷闹的,要不是他犯下那样的大错,何至于连累儿女被嫌弃。”田姨妈抹泪说着,那样的爹摆出来,儿女脸上岂能有光。别说虞老太太嫌弃,就是她的亲大哥,张家大老爷也不同意儿子娶昕姐儿,只怕以后说起来儿子脸上无光。

    虞大太太听得也一脸无奈,从儿子的角度说,有这样一个岳父确实不是好事。要说也是田姨丈死的不是时候,他要是早点死了,只怕虞老太太也不会如此嫌弃田家,活着的岳父也许还会丢脸现世,惹是生非,死了的岳父死了也就死了,到此为止。

    现在倒好,大陶氏进门了,田姨丈这边死了。虞大太太担心的又道:“昕姐今年都十六了,身上还守着孝,这亲事……”

    田姨妈摇摇头,她何尝不知道女儿年龄大了,但在开阳时真是没什么好亲事。她满心的想女儿嫁的好,但田家这样又如何能找到好人家,到了十五及笄之年,田姨妈本来想着就算差点也要给女儿订门亲事,拖成大姑娘也不是个事,结果田姨丈又偏偏在这个时候死了。

    这样的爹再恶心,现在他死了,女儿总要守满二十七个月的孝才好,等明年秋天田昕才能脱孝,到时候己经十七岁了,这亲事真不知道要如何说。田晓的亲事相对来说好办些,男人嘛拖上两年也没什么,更何况田晓还能考功名,中了功名之后再说亲,跟白身说亲差别大了。

    “唉,说起来都是我当不得家的缘故,我要是自己能做主……”虞大太太感伤的说着,她要是能做主,虞秋元和田昕先订了亲,就是死了爹要守三年孝也没什么,十七岁嫁过来也合适。

    田姨妈抹泪叹息道:“这都是命,怪的了谁。”

    虞大太太也跟着田姨妈一起掉泪,哭了好一会才道:“姐姐一路过来也辛苦了,我们也早点睡了吧。”

    两姐妹也终于话完常长吹灯睡下,外间碧纱橱里的田昕却是久久不能安眠。回开阳时田昕己经三、四岁了,对京城生活多有点印象,那样的富足那样的繁华。到开阳之后田家的日子越来越不如,她更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现在终于又从那个穷山村里走出来,到了依旧富贵荣华的姨妈家里。原来她曾跟那样优秀的表兄议过亲事,原来她曾经有机会成为虞家的媳妇,享受虞家的富贵。

    17母女争执

    次日会亲,只有陶大爷和陶大奶奶来了,陶家其他人等一概没来。倒是虞家的人口显得多了,田姨妈一家来了,此时会亲肯定也要叫上认识一番。小陶氏虽然是新媳妇,但虞大太太只顾着跟田姨妈说话,大陶氏自然是坐着不动,虞老太太做为老封君更是没人敢惊动。

    小陶氏跟着管家大娘们一起,指挥着丫头婆子,摆酒设宴,引着众人入座,直忙了大半天,连口水都没顾上喝。直到送到陶家人,小陶氏多少松了口气。

    “你先屋吃饭,后边这些让管事媳妇料理。”虞秋元小声对小陶氏说着,从早上到现在她还是一口水没喝呢。

    小陶氏笑着道:“总要收拾好了,就快完了。”她当然觉得累,只是事情还没完事,散场之后这些摊子总得收拾好了。她才进门,又没有娘家扶持,夫家地位本来就低,要是再不卖力干活,只怕更会讨人嫌。

    虞秋元有些心疼看小陶氏一眼,却不再说什么。

    虞老太太坐了半日席觉得累,便带上虞家姑娘们回了自己院里,虞大太太带上田姨妈田昕回了自己屋里,后花院的房舍正在收拾,既然虞老太太说了,家俱旧了可以换新的,虞大太太也想着自家姐姐能住的好些,便干脆全部换了新的,这么一折腾就要收拾几天了。

    老姐妹坐下来,田昕便道:“我想去看看老太太。”

    “老太太今天坐了半日席,只怕有些乏了,你改天再去。”虞大太太笑着说。

    田昕又道:“那我就去看看大嫂子。”

    田姨妈便道:“坐了半日席,你倒是不觉得累,还四处乱跑。”

    虞大太太笑着道:“孩子还小,总是如此。好孩子,想去就去吧,你大哥哥只怕在你二嫂子那里,你陪你大嫂子说说话也好。”

    “是,我这就去了。”田昕说着,行礼退下。

    等到田昕出了屋,田姨妈又是高兴又是感叹道:“说到我这个女儿,不是我自夸,论行事论性情都是一等一的,偏偏摊上这样一个爹,生生把女儿耽搁了。”

    虞大太太听得也是一脸感叹,却是道:“姐姐莫着急,明年就脱了孝,到时候给昕姐儿好好说门好亲事。”

    田姨妈不由的一叹,田家都这样了,昕姐儿的年龄又在这里摆着,能有什么好亲事。

    丫头倒茶上来,田姨妈却是想到另外一件事,道:“我还没问你,翎姐儿怎么一直在家里?”虞秋翎丈夫去世的事她知道,虞大太太写信给她说了,但虞秋翎守寡也该回夫家去守,怎么会一直在娘家。

    说到大女儿,虞大太太眼泪掉了下来,道:“这个女儿命苦,成亲没两年就死了丈夫。她又没孩子,守着也没趣,便想回家来。”虽然最开始虞大太太没能体会虞秋翎的意思,母女俩啥话都能说,虞秋翎便直接说了,她想归宗改嫁。

    田姨妈听得愣了一下,忙道:“妹妹,姐儿不懂事,你可千万不能糊涂啊。”

    虞大太太听得一怔,道:“姐姐这话是怎么说?”女儿还不到二十,归宗改嫁也是满平常的事,又不是有诰命在身,舍不得诰命。

    “妹妹啊,你也不想想曾家是什么样的人家,二百多年的书香门第,别说进士了,就连状元都出过,门风何等森严。连先皇都曾表鄣过他们家,祖籍那里贞洁牌坊更不知道有多少块,你让姐儿改嫁,姐儿的名声还要不要,虞家的名声还要不要,将来你那二丫头还要不要说亲事了。”田姨妈说着。

    虞大太太听得犹豫起来,却是道:“但翎姐儿还这么年轻……”

    田姨妈却是道:“那我这样与你说,你让翎姐儿改嫁,她就是再年轻,再有嫁妆,她总不是初嫁的时候。你自己说,寡妇二嫁的,有几个嫁的好。就是有死了媳妇的鳏夫,也情愿娶个家底差些的黄花闺女,肯娶寡妇多半是图谋嫁妆的,这样的人家难道你也想女儿嫁过去?”

    “这……”虞大太太说不出话来,她本来就不是意志坚定的人,更何况田姨妈的话听着也在理。

    “依我说,翎姐儿虽然命苦年纪轻轻守了寡,但曾家是什么样的人家,姐儿要是愿意守着,肯定会过继子嗣,到时候姐儿带着嗣子,难道曾家不照顾帮衬,日子总是能过下去的。到时候嗣子得了功名,中了状元,翎姐儿的福气大着呢。”田姨妈又道:“再嫁就没有嫁好的,夫家大不如前,就是守着个男人,又能怎么样。前头嫡子庶子的,继母难当啊。到时候姐儿两处受气,都己经二嫁了,难道还能和离不成?”

    田姨妈会如此说,一是因为田姨丈太渣了,要是田姨丈能早死些,弄不好她的日子会过的再更好。其次也有一份私心在里头,明年田晓就要下场考试,曾家做为百家书香门第之家,朝中关系网复杂,最少能帮着推荐个名师之类的。

    到时候田晓下场就能事半功倍,若是此时虞秋翎归宗,两家联姻关系必然就此斩断。人家曾家恼虞家还来不及,如何还会管虞家亲友的事。

    “姐姐说的在理。”虞大太太觉得有理,二嫁就没有嫁多好的,要是留在曾家守着,好歹还是诗书礼大家,过继了子嗣之后,日子总是能过下去,就虞家的名声也好。却不由的又道:“但是翎姐儿和老太太……”虞老太太是赞成虞秋翎归宗的。

    田姨妈笑着道:“这个容易,只要妹妹跟翎姐儿说好,她跟老太太说自己愿意守着,难道老太太还能强行把孙女改嫁不成。”

    “嗯。”虞大太太觉得这样可行,她没有信心说服虞老太太,说服自己亲生女儿倒是没什么难度。又道:“既然这么着,我这就叫丫头把翎丫头叫过来,翎丫头回来好日子了,只怕会亲完了老太太就要跟曾家说这事,要翎丫头就快。”

    田姨妈笑着点点头,却是起身道:“那你们娘俩说话,我先去寻昕丫头。”

    “姐姐没必要回避,你是她亲姨妈,留下就是。”虞大太太笑着说。

    田姨妈笑着摇头道:?(:

    ) ( 虞家小姐(完结) http://www.xshubao22.com/1/109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