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时,章兴突然从身边冒了出来,拉起章云、章程的手,就道:“大哥、大姐,跟我去,我找到个好地方,没人跟咱们挤。[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说着话,就不由分说地用力拉他们的手,让他们跟着自己过去。

    章云、章程也没多问,就跟着一道走去,常家几个人也跟上了,章兴拉着他们钻来钻去,就钻到了一条小道旁,拉着他们从小道绕过去,不知怎么走到了一块荒芜之地,杂草长得有半人高,四顾看了看,才在身后头发现,这里原来是土地庙的背后。

    “大哥、大姐,呐,咱们爬到那些树上,就能看得很清楚,不骗你们的,我刚刚跑上去看过。”章兴朝挨着土地庙背后的几颗梧桐树指了指,嘴里说道。

    看来乱钻有乱钻的好处,居然让这小子找到这个地方,大家一下子全笑了起来,都朝着梧桐树跑去,农村娃就算其他不擅长,爬树肯定是本事的,不管男女,两三下就爬上去了,章云小时候是农村长大的,自然也会,只是许久没爬了,到没他们几个熟练,稍稍慢了一些才爬上去,上去后喘口气,就在大树杈上坐了下来,往前一眺,还真是视野开阔,看得很清楚。

    一眼望下去,只见衙役们擂鼓鸣锣,抬着纸扎的春牛、耕犁一路走来,身后尾随着众多乡民们,一路放着爆竹,向着春牛、耕犁抛洒大豆、玉米粒等粮食,似乎是预祝这一年五谷丰登的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菇凉们,第二更送上,稍后还有一更!

    46旺家小农女

    章云仔细瞪大眼睛瞧;就让她看清楚了,衙役队伍的最前方;就是一身官袍的郑县令;他已经走到了长棚外;过了一会,就摆了摆手;衙役队伍跟着停了下来,抬着春牛、耕犁的衙役纷纷走到前边,春耕的祭祀就将由郑县令主持展开了。。。。。

    郑县令亲手点燃线香;撩起官袍;在预备好的蒲垫上跪下;三伏三拜,焚香祀奠皇天厚土,众多乡绅、村民们跟随在后,依礼参拜,一下子呼啦啦跪了一片,郑县令这时念祭奠天地神祈祷告词,一众乡民跟随祝祷。

    章云还真没瞧过如此盛大的祭祀场面,只见围着长棚外的整片民众,足有上千人,全都跪地叩拜,这场面比电视剧震撼多了,同时也庆幸,还好没留在下边,不然自己也得跪拜,长棚外边的石子路,该有多硌人。

    瞧着自己晃荡着脚丫,悠闲地观看场面宏大的祭祀,章云只觉兴奋,不过,其他人却不是这想法,旁边梧桐树上的章程,突然道:“早知道不上来,咱们都错过春耕祭祀了,这可是咱们庄稼人最要紧的祭祀,要是让爹娘晓得了,准得骂咱们。”

    常柱、常满都深表赞同,全点了点头,颇有些遗憾地朝长棚外的祭祀场地看去,常娟是女娃儿,地里的活干得少,感触自然没他们良多,不过这些是正事,她也懂得分,就没有乱插嘴。

    这么一来,原先高兴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树上的男娃们都想下去了,就一个个往下爬,见他们都下去,章云、常娟自然也不好再待着,两人也一道跟着下了树。

    当他们几个从小道又绕出去时,祷告词已经念完,叩拜天地神灵的祭祀结束,郑县令站起身来,众乡民也一道起身,章云他们几个趁着这会,走进人群里去。

    没过多久,人群就动了起来,所有人纷纷扭头往回走,章云他们几个不明就里地跟了上去。

    人潮过了通宝桥,居然往出镇的路走去,让他们都摸不着头脑,稍稍打听了之后,才晓得,郑县令要亲自扶犁,跟随春牛之后,演试用牛犁田,以示开始春耕,这会就是领着乡民们,往镇外的耕地走去。

    昌元镇临着九曲江,因此镇外耕地并不多,而且得离开城镇几里路,才能见到,郑县令却坚持步行而去,乡民们一时群情激动,欢呼声响彻云霄,全都兴奋地跟随其后,心里头对这样亲力亲为的好官敬佩不已。

    人群就这样走了几里路,终于见到大片阡陌纵横的水田旱地,这边已经属于临近昌元镇的村落,元亭村的土地,人群里有许多元亭村的乡民,见到县令居然到了自个村子,全都激动难抑,一个个欢呼雀跃起来。^//^

    章云和其他人一起挤在人群里,她人娇小,根本看不见前方的事,只能听听围在身旁其他汉子、媳妇们的说话声,大致晓得,郑县令已经脱了官袍,穿着普通农人的衣衫,挽起衣袖、裤脚,穿上草鞋,下地赶春牛、扶犁春耕了,这时,人群里的欢呼声更甚,四面八方的欢呼声涌来,章云只觉震耳欲聋。

    人群不知欢腾了多久,才又移动起来,沿着原来的路线,重新向着昌元镇走去,人群前方的衙役们,将纸扎的春牛抬着游街,以示新年开始,五谷待种,百业待兴,乡亲们应该送懒,迎接春耕到来,人群还是一样欢呼闹腾,为了春耕来临,欢欣鼓舞,所以镇里的居民们,都临街放起爆竹,一路噼啪作响,闹春耕自然得热闹才行。

    游完街巷后,人群回到土地庙旁的长棚前,把纸扎的春牛、耕犁焚烧掉,闹春耕就完满结束了。

    郑县令还得赶去其他镇主持闹春耕,因此没留一会,就带着衙役们,在众多村民的欢呼声中离去了,有许多村民,沿途跟随而去,直护送到临镇才回头。

    章云他们没有跟随过去,因着同来的乡亲都被人群冲散,一时寻不到,他们就跑到渡口前的大道上等着,要回屯田村,必然得经过渡口这边的。

    等了没多久,就见到了章连根、章友庆和周氏他们,还有王大茂两口子,带着他家三娃子,以及常四良和他媳妇,还没见到春花、秀花还有栓子,一大群人就又等了一会,直到将这几个人都等到,才纷纷转身上路。

    不过章家、王家和常四良家都等齐了人,可常满他们家人却没见到,留他一个人孤零零在渡头等,不太好,常四良就上去说道:“你跟着咱们一道去吧,你爹娘找不到你,肯定会先回去的。”

    常满想想就应了,跟着三家人一道回屯田村去,来镇上这么一趟闹春耕,回到村里时,都已经过了晌午,进了村后,大伙就分了手,各自回家去了。

    这一趟来回赶了不少路,而且在镇上人群挤来挤去的,回到家后,所有人都觉得疲累,因此晚饭就将早上剩下的阳春粑热了热,点了锅面疙瘩,就这么简单对付了,吃完晚饭,收拾好之后,就都歇下了。

    章云躺在被窝里,只觉身上有几处地方隐隐作痛,估摸着是在人群里挤的时候撞到的,她也懒得看有没有淤青,反正过几日就会好。

    身子觉得疲惫,可在镇上人群欢闹地太厉害,弄得章云耳朵还有些嗡嗡响,而且神经兴奋得太久,一时反而睡不着,就窝在被窝里,伸手揉那几处作痛的地方。

    揉着疼痛,章云就不自觉想到镇上拥挤的场面,自然也就想到了,常满那时候帮她顶住人群的画面,这么一想,她心里隐隐觉出来了,常满好像对她有些不一样,那时候为了铁锁的事,如此紧张,又是打架又是翻篱笆的,还有那次一同坐船时,他的眼睛也一直盯着自己,这么多蛛丝马迹下来,作为现代灵魂的她,哪里还能猜测不出来,常满是对她有意思,喜欢她。

    这下她就更睡不着了,虽说过了年,章云的年龄已经十四,基本上可以议亲了,议好亲后,等个一两年,就能成亲了,可是她到这里之后,就把全副心思,都放在了改变家里生活之上,心里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好像这些都离她很远一样,这会突然就发现,这事原来已经逼近了,而且还冒出个喜欢她的人,心里一下子就生出了压力,再无心睡眠,脑子乱哄哄的。

    章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能拖延议亲的法子,直到大半夜,才迷糊睡去,睡着了还不怎么安稳,不知怎么的,居然做了梦,而且还是和人成亲的梦,红彤彤的盖头遮在头上,有双手伸进来揭盖头,红盖头掀了开来,常满的脸一下子映入她眼帘。

    感觉心咚地被重击了一下,章云猛然醒了过来,醒来后,心还真的在砰砰直跳,感觉有些吓到,忙抬起微微发软的手,捂住砰砰跳的胸口,她怎么会做这样的梦?

    虽说这梦让章云颇有些困惑,可花时间琢磨一个梦,总是无稽,侧过脸瞧了瞧窗户,有微弱的晨曦染上窗纸,外面天光似乎还没有大亮,不过章云再睡不着,就干脆起身穿好衣裤,下了炕。

    推开屋门,章云走进了院里,外边确实暗得很,天空还犹如泼了淡墨一样,浓黑里透着微微一点灰白,家里人还没有起炕,村里人似乎也都没有醒来,远处传来几声隐约的鸡鸣声,却听不到狗吠,这会已经开春,百虫开始复苏,偶尔有几声蛐蛐、蚰子的低吟声,窜进耳里来,细微的声响,衬得四野一片宁静。

    章云站在院子里,清凉的微风拂面,深吸了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味道,心情莫名开朗了起来,再不去多想,径直往厨房去了。

    等到家里人陆续起身时,章云已经点旺了火,在厨房烧好了一锅小米粥,另外还揉好面,发了酵,在砧板上抹了油,手上也抹上,将面团在砧板上按压成长方形,用同样抹了油的菜刀,将大面片切成了小条,开油锅炸起油条来,不知怎么的,今儿突然很想念白粥油条这样的早餐,这是上辈子,爸妈最喜欢给她准备的早餐。[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

    油条下了油锅,锅里发出滋滋的声响,章云手拿筷子,按着记忆里炸油条的手势,轻轻拨着慢慢涨起来的面条儿,之后就不断翻面,让油条均匀地炸成金黄色。

    周氏进到厨房里时,颇为讶异,走到灶前往油锅里看了眼,就开口道:“你咋想到炸油炸鬼啊,这个平日里很少吃的。”

    “呵呵,我突然就想吃了。”章云笑着对周氏微吐了吐舌头,周氏脸上也笑了起来,动手舀水准备洗漱,嘴里不忘问道:“你今儿咋起这么早,油炸鬼发面可得不少时间,昨儿喊着累,为啥不多睡会。”

    “许是开春了,人比冬里精神吧,早上自个就醒了,也没估过时辰。”章云总不能说是做了那样的梦醒来的吧,只好胡乱编了借口。

    “不都说春困秋乏,春里按说人会困一些,你咋反而起得早,不晓得你这是啥毛病。”周氏笑着说道。

    章云呵呵笑了起来,也没答话,继续炸着油条,油香味飘出去,将章兴、章程都给勾了过来。

    “呀,姐,都过完年了,咱家还能吃上油炸的吃食,真是太好了。”章兴一冲进来,就见到章云站在灶头,锅里滋滋的炸声,还有飘香四溢的油味儿,就算没看见锅里,他也知道是炸吃食,不由得满脸笑开了花。

    瞧他那嘴馋的样子,厨房里的人都哄笑了起来,笑声传出去,把章连根、章友庆也引了过来,瞧着厨房里大大小小高兴的样,章连根直道:“家里有油就是好,啥时候都能吃上喷香的吃食啊。”其他人听了,纷纷点头。

    难得有这么丰盛的早餐,全家人自然是乐呵了一番,等到炸好后,就着热腾的小米粥,好好地饱餐了一顿,炸出来的十几根油条,全都祭了各自的五脏庙。

    往日早饭没那么早,全都要等爷孙几个下地后,才由周氏送过去的,今儿章云都已经烧好,他们几个就吃完了,才拿上农具,出院子下地去了。

    开春了,万物复苏、土壤解冻,在麦苗返青前,地里得浇水追肥、保墒提温、拔草除虫,该干的活很多,农家人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忙碌生活。

    作者有话要说:菇凉们三更完毕!明天没什么意外的话,还是三更,18会尽量早点更出来,免得菇凉们等得着急!

    PS:感谢芹菜菇凉给本文投的霸王票,谢谢菇凉的支持!

    47旺家小农女

    春耕日过后五天;大舅周民就借了村里人的牛车,将抓来的小猪娃装在牛车里,送了过来。

    周民过来那会,章家爷孙几个都已经下地去了,家里只剩周氏和章云,听到周民在院外的唤声;周氏从厨房跑了出去,章云正在后院整菜地;听了也跑了过去。

    “阿芬,三只小猪娃我送来了。”周民从牛车上跳下地;转去后边将小猪娃抱进怀里;就喊道:“猪栏在哪?”

    周氏忙笑着跑过去;也去牛车上抱了一只小猪娃下来,当下就带头走去,笑道:“搭在院角那边,我带你过去。”周民就抱着小猪娃,跟在周氏身后走进院子。

    两人径直往新搭的猪栏而去,从后院跑出来的章云顶头撞见他们,就笑着道:“还有只小猪娃,我去抱。”

    “别介,别看它们小,也得有二十多斤,你那小细胳膊,可不定抱得动,还是我来抱吧。”周民脚上大步迈去,嘴里还不忘出声阻止她,怕小猪娃太重,压到章云。

    “大舅,人家哪有这么弱,别把我当成小鸡子看,二十多斤咱还是抱得动的。”章云呵呵笑了起来,觉得大舅太小看她的力气了,当即就往篱笆院外停的牛车跑去,到了跟前往里一张,就见到一只粉白的小猪娃躺在牛车上。

    章云兴奋地爬上了牛车,见小猪娃半眯着眼,手脚都用麻绳捆着,身上散发的味道虽不怎么好闻,不过瞧着懵懵的,到有一丝可爱劲,于是就蹲□子,伸手将小猪娃抱在怀里。

    小猪娃蜷着似睡非睡的,章云刚一抱,它全身就挣动了起来,嘴里发出吱吱的叫声,它身子圆滚滚的,外皮上如今还是细密的绒毛,颇有些滑不溜手,还真无处抓手,这么一挣,章云就有些抱不住了。

    眼见就要从她怀里挣脱。周民赶回了头,一步迈上牛车,伸手就接了过去,笑道:“我说吧,这个不好抱,还是让大舅来吧。”亲试了一回,章云再不敢夸大,乖乖地让周民抱过去,跟着他一道跳下了车。

    不一会,三头小猪娃全给关进了大间猪栏里,周氏还将小猪栏指给周民看,告诉他,那边准备关小母猪。

    “这样不错,一道搭起来,免得下次还得翻手,又要请帮手,虽说都是自个村子的熟人,不要工钱,可请人做活,总得管饭菜,太差的席面也拿不出手,一天吃下来,得花不少钱。”周民看了忙点头,直道这样好。

    “就是这个理,公公和友庆也是这个意思,就干脆一道搭了起来,反正抓了小公猪,小母猪往后肯定是要抓的,留着也不会白费。”周氏带周民瞧了瞧两间猪栏后,就笑着带他往堂屋去了。

    章云却早跑到后院去,自从上次外婆过来,说起抓小猪娃的事,章友庆和章程就花了两晚上时间,将冬里藏埋起来的鬼子姜,都给挖了出来,如今全在后院的茅草屋里放着。

    从箩筐里扒出了一些鬼子姜,抱在怀里跑进厨房,这些都是没清理过的,而且大猪可以直接喂,小猪娃的话,直接喂就太大块了,因此章云将怀里的鬼子姜放进木盆里,舀水大致洗了洗,把厚土洗掉后,就用刀切成两半,切出满满半木盆,拌上一些麦麸,就拿着去了猪栏,倒进木槽里,又装了些水过来,倒进隔起来的另一半木槽里。

    原先躺着的三只小猪娃,这会全圆滚滚地跑了过来,凑进木槽里吃了起来,瞧着小猪娃都爱吃,章云这才放心,脸上露出笑来。

    在猪栏外瞧了一会小猪娃拱食,章云将木盆放回了厨房,去了堂屋,一进去就听周氏说道:“咋能这么便宜,大哥,你和娘不会贴了钱吧,我可事先说好的,你们贴钱,小猪娃我就不能收下。”

    周民笑道:“哪能,你都说跟娘商量好了,咱们哪会那么做,真的是亲家奶奶给的价,咱们一文也没贴过。”

    周氏见周民说得笃定,到不像骗她,这才道:“亲家奶奶这样咋成,三头小猪娃只收咱们一两银子,她不是得亏钱,咱们到她那买,图得是自家亲戚,买了放心,总不能让她赔钱吧,要不再多添几个钱,你带回去,让娘给送过去。”

    “娘哪能不懂这个道理,那会去抱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不让亲家奶奶赔钱,可亲家奶奶说,市面上就差不多这个价。”周民说道这,周氏不禁插了句,“不能吧,友庆去打听过,说是要七八百钱一头呀。”

    周民跟着点了点头,笑道:“亲家奶奶跟娘说,腊月和正月里,猪肉价涨了许多,小猪娃价钱也跟着涨,是有七八百钱可以卖,可那是外行人瞧着价高,实际上并没人买,大家全都等着年过了,价钱跌下来再买,寻常的市面价,也就三百多钱一头,卖上四百钱都算顶天了,她说给咱们的价,也就跟市面价差不多。”

    听完周民的解释,周氏才算安了心,笑道:“那就好,都是亲戚家,让人家亏钱总是不好,这样我就安心收了。”说着周氏就站起身,去屋里取了一两的银子,递给了周民,让他带回去给李氏。

    章家原先预备着得花二两多银子,如今居然便宜了不止一半,周氏和章云心里头都乐呵得很,同周民又叙话家常了好一会,他起身说要回去了。

    这会过了春耕日,农家地里都开始忙了,周家也是如此,周氏也就没多留他,送了周民出院子,见他登上牛车,挥鞭驱驶老水牛慢悠悠走去,直到身影出了视线,周氏才转回院里。

    章家爷孙几个下晚回到家时,刚走进院子,周氏就拿着锅铲,跑出了厨房,笑着嚷道:“他爹,有件好事说给你听。”

    “啥好事?”章友庆本想把农具拿去后边放了,见周氏如此开心,满面笑容的,就止了脚步,章程、章兴也跟着围了过来。

    “今儿大哥把小猪娃送来了,三头小猪娃只用了一两银子,比咱们原先想的,少了一半,你说是不是好事。”周氏乐呵呵地把喜讯告诉了丈夫和儿子。

    章友庆一听,面上显出诧异,急问道:“咋这么低,是不是岳母他们贴了钱,还是人家瞧着亲戚的面子,少收了咱们,要是那样,可不好。”刚从后院跑出来的章云,一听爹的话,不由呵呵笑了起来,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爹和娘的想法,还真是一个样。

    “没呢,要是那样,我也不会收下,大哥说,咱们家那个亲家奶奶,给的就是市面价,只是过了年,价钱跌下来了而已。”周氏忙笑着解释给他听,章友庆听了这才舒了眉头,笑了起来,“那敢情好,这样咱家又多了一两银子的积蓄啊。”

    “是啊,小猪娃买了,银子又省下来了,咱们家开年就遇到顺心事,这一年,准能过得顺遂。”周氏只觉这是好兆头,会给一整年带来福运。

    “大庆媳妇,这话说得好,咱老百姓,不就求日子能过得平顺嘛。”在一旁笑咪咪听着的章连根,听完这句,不由笑着喝了起来,心里头很是开怀。

    一家子全都欢喜笑着,周氏突然想到啥,嘴里道:“瞧我,只顾着说话,锅里还烧着菜呢,只怕都糊了。”说着话就扭头往厨房跑去,身后所有人,全都哈哈笑了起来,章云也跟着进了厨房帮手。

    得了这么一件好事,全家人的心情都很好,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桌边,谈论起养小猪娃的事,全都盼着它们能快快长膘,到年底卖了,赚几个钱,当然,章兴更关心的是,小猪娃大了,就能有肉吃了,想起猪肉的香味,馋得直吞口水,一家人都取笑他,说他是三句话不离吃的。

    乐呵呵的一顿饭下来,饭后章云帮着周氏收拾,章友庆、章程拾掇农具,章连根又坐在了门槛上,编起箩筐,这些编多了,集起来也能卖几个钱。

    全家人各忙各的,直到天幕黑了下来,繁星圆月挂上天空,才各自歇了上炕,农家人平日生活都繁忙,到了晚上,就一觉睡到大天亮,翌日起来,又是一天的忙碌。

    有了小猪娃后,章云、周氏又比往日要更忙了些,喂猪、喂鸡、打理菜地、翻晒菜干、烧饭洗衣挑水,全都得一样样做下来,抽空还得掰玉米粒、磨玉米粉,家里的玉米棒子虽不算多,可两人掰的话,也得不少时日,还好并不急,只要抽空慢慢做,能接得上吃就行。

    这些活做下来,章云还不算数,脑子里又在动心思了,惦记起那些剩下的凤眼莲种子来,旧年那种子催不出芽,播进塘里到如今都没反应,可见是失败了,不过她也不气馁,想着旧年那时候天气冷,凤眼莲入冬都是要休眠的,估摸着是播的季节不对,这会开春了,她想着,等天气再暖和一些,还得再试试,看能不能催芽、播种成功。

    凤眼莲的事,章云心里打定了主意,不过,这小猪娃可不能等,平日得喂些青饲料才行,光吃鬼子姜拌麦麸,营养不均衡,肯定会影响长膘,在没有凤眼莲的情况下,只能打猪草给它们吃了,因此,章云又多了一样打猪草的活。

    每日章家爷孙出门后,章云喂了猪,喂了鸡,收拾一番后,就出门去打猪草,原先她是想去拔水蜡烛,这个猪和鸡都会爱吃,水蜡烛都是长在水边的,章云就跑遍了村里的三、四个塘,还有青岭河,却只见到少许抽出头的水蜡烛,看来这会还不到时候,得再等段日子,水蜡烛才会生长茂盛起来。

    没有水蜡烛,章云只能同其他娃儿一样,在青岭河边打猪草,所幸青岭河的水草到算丰沛,就算割的人众多,养三头小猪娃的量,还是有的。

    每日清早,给地里送过早饭后,章云就跟着周氏一道去青岭河边,周氏挑水,章云则打猪草,早上算是青岭河边最热闹的时候,每日都会聚集许多人,有像章云一样打猪草的娃儿,也有同周氏一样挑水的媳妇,还有拿着木盆、棒槌、皂角,带了脏衣裤来河边浣洗的媳妇、婆子们,整条河边,处处扬起欢声笑语。

    作者有话要说:菇凉们,后面两更估计会比较迟,菇凉们可以明天再来看!

    48旺家小农女

    这日章云还是和往常一样;清早出去打猪草,到了青岭河边,找了水草最茂盛处,把背上的背篓摘了下来,放到一旁,拿出搁在背篓里的镰刀;弯腰割了起来。

    青岭河边打猪草的娃儿很多,大家全都钻在草丛里;俯着身子割草,有些小点的娃儿;整个人都埋在了半人高的草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很多都是几个人凑伴一起来的,这么一来,就到处飘起咯咯的笑声,和彼此应和的说话声。

    这些日里,章云在这边草丛里,碰到过好几个相熟的女娃儿,前儿还遇见王大茂家的秀花,两人就结伴,一道有说有笑地割猪草,时间会过得特别快,因此今儿一过来,就四顾望了望,却没见到她。

    没见到秀花,章云就自个埋头割了起来,一把把的猪草齐根割下来,就往背篓里放,割完一丛,就将背篓往旁拖一拖,再割旁边的一丛,不一会,章云头上就有些薄汗冒了出来,这会已经开春好些日了,天气越来越回暖,她身上还穿着厚重的袄子、棉裤,稍微动得多一点,就会冒汗,不过她也不敢在这季节脱下袄子,怕再受风寒。

    背篓里的猪草越推越高,章云停下手来,往里瞅了眼,估摸着再割个几把,就够小猪娃吃了,瞧着背篓里堆高的猪草,心里想着,要是能一次多割些,窖藏起来青贮就好了,青贮草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猪是极爱吃的,营养又丰富,猪吃了长膘也快些,而且能保存很长时间,就算冬日百草枯萎,也不怕猪没得吃,她小时候在农村时,养猪的人家全都是把草料青贮的。

    其实从第一天割猪草开始,章云就有了这个念头,只是这会刚开春,地里保墒、追肥、浇水的活很多,比较忙碌,每日见爷爷、爹他们忙得很晚才回来,就不想让他们再劳累,想着还是自己受些累吧,等忙过这段日子,再同爹提这事,让他挖窖将草料青贮起来,这个对养猪极有好处。

    心里琢磨着,手里也没慢下来,不一会就割满了半背篓,章云看看差不多了,就直起腰杆,用手背抹了把额头的汗,将镰刀放进背篓里,准备背起来回家去了。

    章云正半蹲身子,准备将背篓背起来,就听到前边的草丛里,清脆的喊声响起,“满子哥,满子哥,你兜鱼虾啊,有没有兜到啥?”声音响起后,草丛里就窜出一名女娃来,身形纤细,个子同她一样,也不怎么高。

    章云一听,头皮就有些发麻,她这会还真有些怕见常满,可恨的是,她要回去,就必须往前边走出这处草丛,才能绕去回家的路上,可听那声音喊来,常满应该就在前边,她怎么过去呢。

    正犹豫间,前边传来了常满的声音,“是玲子啊,今儿刚兜了一会,还没兜到鱼,就兜了些虾。”

    被换做玲子的女娃儿,章云也认识,是村里俞海家的小闺女,她爹是村里有名的胆子大,人称俞大胆,十多岁就出村到外边去闯,闯了几年让他发了点小财,原先家里穷得土胚房都住不上,一家子老少好几口都挤在茅草搭的两间屋里,俞大胆发了财一回来,就盖了崭新的瓦房,还买了十几亩良田,娶了镇里的姑娘做媳妇,在屯田村,算得上是风生水起的人物了。

    想起俞玲家的事,章云到是有些奇怪,她家算得上有钱,地里都有雇短工,哪用得着她来打猪草。章云一时好奇,就把身子蹲下往草里缩了缩,免得让常满看到,双眼则透过草丛隙缝往外瞄。

    “兜到虾嘛,真好,我很爱吃虾呢。”俞玲清脆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娇脆甜美的,很是好听。

    “你想要的话,这些虾给你吧。”章云刚缩进草里,就见到常满说着话朝这边走来,手里拎着一只篾竹编的虾网,到了玲子跟前,问道:“你有带篓子吗?还是有其他可以装的。”

    “没呢,满子哥,要不你跟我回去一趟,我把虾装了,你再回来兜鱼。”俞玲笑着说道。

    常满到有些为难,挠挠头道:“我待会就得赶着去地里,要是去你家一趟,只怕要来不及。”说到这想了想,又道:“要不,等下晚的时候,我让小翠送去你家吧,她家离你家近。”

    俞玲的柳叶眉微微蹙了蹙,正想开口,常满却先笑着道:“就这样好了,我去兜鱼了,要是兜得多,也给你家送两条鱼去。”说话间,常满就拎着虾网,往前边去了。

    “哼,真是个木头桩子。”看着常满身影远去,俞玲不由跺了跺脚,娇嗔了一声,声音虽不大,可还是飘进了章云耳里,嗔了一声后,俞玲就快步跑走了。

    这会前边堵的人都走了,章云才吁了口气,慢慢站起身来,朝着俞玲的背影望了眼,心里微微一动,她的心思,多少猜到了一点。

    没有想过会看到这一幕,章云不由稍稍愣了一会,之后才蹲下‘身子,将背篓背了起来,往前边走去。

    眼见就要走出这片草丛,绕到通往自家的小道上去,身后突然传来了唤声:“云儿。”

    章云不用回头,就听出来,这是常满的声音,心里暗叫不妙,忙加快脚步走去,就当什么都没听到。

    可惜她的如意算盘没得逞,常满见她没回头,还往前走,就又唤了起来,并往她这边追了上来,“云儿,云儿。”常满嘴里唤着,不一会功夫就跑到了章云身边。

    “云儿,你咋越叫越走啊。”常满跑到她身边就开口说了起来,章云这会再不能装听不见了,只能停下脚步,略笑了笑道:“刚在想事,没注意听。”

    “你来打猪草啊。”常满到一点不介意,咧嘴笑着问道。

    “嗯,你来兜鱼啊。”人家问起,章云也不好不理,只能应了声,也回问了一句,这话自个听着,都觉得干巴巴的,好不尴尬,不由得双眼往旁边避了开去,朝他手里的虾网撇了眼。

    章云看过去时,正好虾网里有条虾弓着背蹦了起来,跳得老高,就让章云看了个清楚,感觉瞧着很像青虾,正当章云想仔细看时,虾又往下回落,掉进了虾网里去。

    “你这是什么虾?”章云本能地冲口问了出来,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这个时候,她应该能避则避,能不交谈就不要交谈,和他少接触,才是万全之策,本来说一声有事,就好赶回去了,结果自己嘴快这么一问,又得跟他多说一些话了。

    常满听她问起,脸上的笑更甚,指着手里的虾网,笑道:“我也不晓得是啥虾,就知道青岭河这种虾挺多的,有时候运气好的时候,一兜一大篓子,而且自我晓事以来,这种虾一直就有的,听我爷爷说,他那一辈,河里就已经有这种虾了。”

    见常满开怀地说了这么一通,章云心里更加别扭了,感觉脚都痒了起来,就想早些走,等他一大通说完,她就干笑了几声,开口道:“哦,我晓得了,我娘还得我回去喂猪呢,我先走了。”话一落,章云就转头,准备快步离开。

    “云儿,等等,你要喜欢的话,这些虾你拿回去吧。”常满却还没说完,当即就唤了声,又往前跑了两步,站到了她跟前。

    “不用了,我没拿装虾的篓子,不好带。”章云心里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怎么就忘了,这虾已经说过要给俞玲了,不过这话不能说出口,毕竟刚刚她是偷看到的,说出来不就露陷了。

    “没事,要不我送你回去吧,等你把虾装了,我再回来兜鱼。”常满却一点都没感觉出来,自己是遭拒了,还热切地提议着,章云听完后,只觉这话如此耳熟,大约一刻钟前,有个女孩子不是刚对他说过嘛,这一下,她颇有些哭笑不得起来,连忙摇手道:“不用,真的不用,我走了。”

    “那要不,我这个篓子给你装。”常满见章云一再拒绝,没法子,只能如此说了,说完后就抓起腰间绑的鱼篓子,将虾网凑到鱼篓口旁,往里一倒一拨,熟练地将虾都拨了进去,直接把篓子塞进了章云手里,这会不等她开口拒绝,常满就撒腿跑走了。

    章云愣愣看着手里的鱼篓,听着里面扑扑扑虾子跳动的声响,都说不出心里是啥滋味了,看着那奔跑而去的背影,一会就出了她的视线,只能拎着小半篓虾回去了。

    回到家,取下背上的背篓,章云就拎着鱼篓子进了厨房,将它交给了周氏,挑水刚回来的周氏,将倒空的水桶往墙边一搁,手里的扁担靠在墙上,就伸手接了过去,颇有些讶异地朝里面望了望,抬头问道:“这不是虾嘛,哪来的?”

    “嗯,是虾,刚我在青岭河边打猪草,遇到了常满,他给的。”章云声音略有些轻地回了周氏。

    周氏面上掠过一丝不自然,虽说那会的流言,早已经没人再提起,可她心里还是有一些不舒服,也有点怕,要是闺女和常满来往太多,流言会不会又起来。

    周氏心里虽有些想法,面上却没有显露出来,只是笑着道:“常满到是经常抽空去兜鱼兜虾,尤其是前几年,他娘怀上常富时,家里不能常吃鸡吃肉,他就想了法子,去兜鱼虾,虽比不上肉,多少也能补补身子,那会,常满娘可吃了不少鱼虾。”周氏一边将鱼篓里的虾倒进水桶里,一边说起闲话。

    章云听着周氏的话,心里想着,农村人都讲究吃肉,觉得鱼虾比不过鸡、鸭、猪这些家禽,吃了没味也不管饱,平日里很少吃鱼虾,实在没菜时,才兜一些添碗菜,想想还真是不识货,鱼虾的营养价值和味道,可一点不比肉类差,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怀孕时,多吃鱼,孩子都聪明些,常满娘还真是误打误撞了,吃了不少好货。

    章云心里想着,就走到了木桶旁,蹲下来往里望,仔细瞧了瞧,确定自己真没看错,桶里装的确实是青虾。

    瞧着活蹦乱跳的青虾,章云不由看住了,不知怎么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想到了一条好路子。

    49旺家小农女

    养鱼虾的念头一下子窜入章云脑中;心里不由地砰砰跳了起来,当下就伸手摸了摸胸口,吸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其中的细节,看怎么做会比较好。**

    有了此想法;章云就站起身来,对周氏道:“娘;我有些累了,想坐院子掰会苞谷;这些猪草你来煮吧。”

    “嗳;你去吧。”周氏应了声;章云就去从厨房取了簸箕出去,在院子的黄土墙上取下一串串的玉米棒子,丢进堂屋里取来的箩筐里,端了板凳,就在堂屋檐下坐下,慢慢地掰玉米棒子,并静静地寻思养鱼虾这件事。

    青虾算是最多人养殖的虾了,农村很多承包塘里,都会养些青虾,其中整片塘养青虾的也有,不过大部分还是以养鱼为主,套养青虾,或者黄鳝、泥鳅这些,小时候,奶奶家的门前,就有个承包塘,由住在隔壁的林叔承包的,奶奶家和林叔几十年的邻居,关系很要好,就经常收到林叔送来的鱼、虾、黄鳝、泥鳅这些,清塘的时候,她爸妈还去一道帮过忙。

    不过,章云也知道,塘里养的话,没点成本和技术,只怕会比较难,她心里想的是稻田里养鱼虾,这个在现代农村,也算是新型养殖,国家可是花了大力气加以推广,因为在稻田养殖鱼虾,可以起到除虫、除草、疏土、增肥的功效,对水稻产量大有帮助,还节省许多人力,而鱼虾则可以摄取稻田里的昆虫、杂草这些,饲料需求就大大减少,成本、费用都比塘养省很多,可谓是双赢双丰收的局面。

    这些章云心里都清楚,可是她清楚,家里人对这方面,却完全没有概念,她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怎么实施,毕竟这技术太先进,而且还涉及到稻田的事宜,要想进行稻田养殖,总得先把稻田买来才行,否则就全都是空谈。

    一旦牵涉到买地买田,在农村里就算是头等大事了,章云如今还只是小女娃,如何能决定这样的大事,就算是提议,都得慎之又慎才行。

    章云坐在院子里好半晌,手里的苞谷却只掰了没多少,实在是左思右想,也没找着啥好法子,能够劝服家里人,买水稻田,进行稻田养殖。

    “云儿,咋了,愣着想啥?苞谷只掰了这么点。”周氏喂完猪,从猪栏那边走来,就见到章云有些呆愣愣的,不知道在想啥,出声唤了起来。。。。。

    这么一唤,章云就回过神来,抬头望着提空桶走过来的周氏,笑笑道:“没想啥,刚看见两只燕子飞过,就看住了。”

    周氏一听,也笑了起来,道:“开春了,燕子又飞来了,旧年就有一双燕子,衔了泥在咱家的檐下做泥窝,你瞧,这会泥窝还在呢,也不晓得今年还是不是那对燕子。”周氏说着就指了指厨房那边的墙角,章云顺着看过去,檐下确实有个泥窝,往日没怎么注意到,周氏不提,还不晓得有这么个燕子旧窝。

    “也许是吧。”章云仰着脸,喃喃了一句,周氏也没在意,拎着桶子回了厨房,章云定定看着檐下的泥窝,想着燕子都可能会恋家,人更是该如此,这里就是她的家,不管怎么样,为了让自己和家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就算是困难,也得试试看。

    为自己鼓了气后,章云一下子振作了起来,决定抛开众多顾忌,想法子向着目标努力才行。

    章云向着目标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好好地烧一顿虾给家里人尝尝,她问了周氏,平日怎么烧虾的,周氏说就用水煮一煮,熟了就可以吃了。

    虽说直接水煮,在现代来说,也是很美味的,因为有许多鲜美的调料酱汁,可以蘸着吃,可对古代来说,那就是直截了当的水煮,没任何调料,最多放点盐,根本蘸酱,也难怪他们会觉得吃着没味,究其缘由,就是他们不懂得烧虾的方法,如果让他们尝到虾的美味,搞不好就对养鱼虾,会有信心得多。

    这么一想,章云就决定要好好烧一顿,让他们尝尝鲜,寻思了一会,就定了做香蒜蒸虾。

    其实这道菜也很简单,把虾洗干净后,放进碗里,将野蒜拍了,切成蒜蓉,和盐、米酒、胡椒一起调和起来,均匀倒在碗里的虾上,之后虾就可以上笼了,正好周氏晚饭准备蒸白面馒头,就干脆把装虾的碗搁在馒头中间,和馒头一道蒸了。

    “这能不能好吃啊?”周氏瞧着闺女过了晌午后,就一直在捣腾那些虾,这会见到这种新鲜吃法,周氏不觉有些疑虑,想着又不红烧,又不油炸,这样蒸的虾能好吃到哪里去。

    章云也知道,农村人口味比较重,喜欢咸辣香的口味,红烧和油炸都是他们最爱的吃法,也正因为这样,她没有选这两种做法,反而选了蒸的,她就是要家里人尝尝这种吃法?(:

    ) ( 旺家小农女 http://www.xshubao22.com/1/153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