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Γ换嵛掖忝侨タ纯次颐切赂脑斓拇笮拖炒玻褪抢昧宋颐堑蹦旮愕哪歉龇挛逯岬募际酢>夭α司迅脑斓模慌履忝巧颐歉愠隼吹模杀仍勖堑蹦昴翘ㄒ康枚嗔恕!?br />
“那是肯定的,你们的电子工程师,怎么也比我这个半桶水强得多啊。”卫景文丝毫也不生气,他知道自己的知识已经有些老化了,军工这边的技术人员,水平当然会更高一些。
刘向海说道:“老卫,这里也不简单是一个水平的问题。我们用的控制芯片,也比当年小林弄来的Z80要强,我们那是专业的工控芯片,是通过秘密渠道弄来的。哈哈,这些事你们知道就好了,不要外传哦。”
“加工的效果怎么样?”林振华关心地问道。
“非常理想。我们已经加工出了第一套潜艇螺旋桨,现在已经安装在试验艇上进行海试了。据测试小组传回来的消息,在动力性和降噪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噪音降低了多少分贝?”林振华很八卦地问道。
刘向海呵呵一笑:“这可就是军事秘密了,哈哈,小林,我觉得你不知道要比知道更好。”
林振华悻悻地说道:“我也这样想的。最起码,我出门就不用带着安全部门的人当保镖了。”
聊过机床的事情,林振华言归正传,问道:“老刘,你来电话说洗衣机的研制已经有突破了,现在情况如何?”
“效果非常好,完全达到了你的要求。”刘向海说道,说到这里,他笑着叹了口气,说:“小林,我真是服你了。你知道我们是什么单位吗?一个十亿人的大国的海军装备研究部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球海军力量的平衡。可是,你居然让我们设计人员帮你开发洗衣机,真是太荒唐了。”
林振华道:“老刘,你可不能这样说,当年八路军也帮老乡挑水呢。我这个洗衣机的设计,如果拿到我们化工设计院去,那就是大难题,放到你们这里,不过就是挑挑水的事情。军民合作嘛,互惠互利。”
刘向海问道:“我听说你和华青大学的姚鹤良教授一直在合作,他们甚至在你那里建了学生的实习基地,你怎么不让他们帮忙搞这个?”
林振华道:“华青这边的专家,解决机械部分的原理是没问题的,但涉及到流体动力学方面的问题,最专业的肯定还是你们。”
刘向海听了这话,觉得心里舒服了许多,他略带自豪地说道:“你这话倒是没夸大其辞,要论搞流体动力学方面,全国最顶尖的专家都在我们这里。”
林振华道:“这话还不对,你应当说,最顶尖的专家,就在我面前呢。”
刘向海笑道:“不行了,不行了,我现在也觉得自己老了,很多事情只能让年轻人去做了。这一次,你们这个题目我是交给常清波带队去做的,他们干得非常不错,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不过,大家都说,最天才的还是你小林啊,你提出的用水流驱动来清洗衣物的思路,的确很有创见。”
原来,林振华在半年多以前就盯上了洗衣机市场,并在思考着如何搞出一些标新立异的产品来占领市场的高端。他想起在后世的时候,市场上的洗衣机广告中经常提到“喷瀑水流”这样的概念,作为不太用洗衣机的人,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是隐隐觉得其中应当是包含着一些启示的。
在当时,市场上的洗衣机都是通过波轮旋转,带动衣物与洗涤用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达到清洁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很容易产生衣物的缠绕,导致衣物中某些地方洗不干净。林振华在脑子里模仿了一下洗涤过程,再结合“喷瀑水流”这样一个词的启示,提出了一个利用喷水来搅动衣物,从而达到清洗目的的思路。
这个思路说起来简单,但要实现起来还是有些麻烦的。喷水的装备不难解决,这是纯粹机械领域的技术问题。但喷水口的位置、水流速度、水量、各个水口的配合等等,就涉及到一系列流体力学的问题,这已经超出林振华的知识范围了。
说到流体力学,林振华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到了刘向海,还有谁比他更懂这个领域吗?他随便搞了个五叶风扇,就折服了欧美市场,其实靠的就是流体力学的功底。洗衣机的情况与此是类似的,只不过五叶风扇是空气的流体,洗衣机是水的流体。
就这样,林振华把问题交给了刘向海。刘向海对于林振华这个创意倒是挺感兴趣,但细想了想,发现所需要进行的计算和模似等工作量十分庞大,不是自己加两个夜班就能够解决的,于是便婉言相拒,因为他现在的工作非常忙,时间已经不属于自己了。不过,林振华最终还是说服了他接受了这个项目。
林振华说服刘向海的方法非常简单,他告诉刘向海,这个项目算是汉华公司委托推进器所来进行开发的,项目研究经费是50万元人民币。
50万元这在当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推进器所一年拿到的国家经费也不过就是100多万,而且这些钱还包括了所有的人头费。发完工资之后,刘向海能够拿出来搞科研的钱,一年也到不了50万。
“小林,想不到我们这个堂堂的研究所,最终还是栽倒在你的金钱攻势之下了。”刘向海无奈地笑着对林振华说道。
“话不能这样说。”林振华笑道,“我们是地方企业支援军队,你们呢,是军队帮助地方企业。这叫军爱民,民拥军,我们应当互相送锦旗才是的。”
“不过,小林,也亏了你这50万,解决了我们所的很多大难题啊。”刘向海说道,“实不相瞒,开发你这套喷瀑洗涤技术,我们总共花了也不到5万块钱,其中大部分是实验费用。常清波他们全部是用业余时间给你们搞研究,加班费一天才拿一块两毛钱。节余下来的经费,我们拿出一部分用来搞紧要的研究,还有一部分嘛,给职工发了福利。小林,你没意见吧?”
林振华道:“我的钱已经付给你们了,你们怎么用,我有什么意见?”
刘向海道:“要说起来,有点外快还真是不错啊。就因为有了这笔钱,这半年多时间,我们所每个月能够给职工发5斤鸡蛋呢。”
说着,刘向海从办公桌底下拎出一个用铁丝编的小篮子,说道:“你看,这就是我们单位给每个职工配的篮子,每个人的办公桌下面都放着一个。每个月底,大家就拎着篮子去后勤领鸡蛋,一人五斤。好家伙,整个基地里,谁不羡慕我们所啊。”
卫景文深有感触:“是啊,这两年,农副产品涨价太厉害了,一个月能发五斤鸡蛋,可了不起了。”
林振华闻听此言,却是一点也笑不起来,反而觉得有一丝心酸。他说道:“老刘,想不到你们还是这么清贫,要不,我把合同再改一改,再给你们追加20万吧。你们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宝贝,国家这样对待你们,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卫景文也拼命点头:“是啊,是啊,我们汉华公司的工人,现在生活也比你们要强得多了。社会上怎么说的,叫作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看过你们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你们这些造螺旋桨的,还不如我们造电风扇的。”
刘向海摆摆手:“小林,你的好意我领了。其实,你给我50万,已经是帮了我的大忙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我不能太贪心了。”
186自己挣钱
186自己挣钱
林振华还是觉得心里不爽,他说道:“这样吧,你们所不是200多人吗?我交代一下熊立军,让他每个月给你们弄1500斤猪肉,也就是几千块钱的事情。现在老熊和商业部门打得火热,他能弄到平价猪肉。以后你这个所长就可以每个月再给大家发五斤猪肉了。”
“这可不行,我怎么能平白无故接受你们的东西呢?”刘向海窘道。
林振华用不容推辞的口气说道:“老刘,这件事你就别管了。我们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向解放军同志送一些慰问品,你凭什么拒绝?”
“可是……”刘向海语塞了。
他知道林振华现在不差钱,但这样接受林振华的馈赠,总觉得有点不合适。转念一想,林振华并不是给他个人送礼,而是给他们全所的职工送礼,他作为所长,有权力拒绝吗?如果大家知道他拒绝了给大家每人每月五斤猪肉的捐赠,他岂不要成为全所的公敌?最起码,全所的家属是饶不了他的。
他当然也清楚,林振华这样做,是念着与他的旧情,是在变相地支持他这个所长。这个年月,能够帮职工弄到福利的领导,就是最好的领导。有了这些肉和蛋,他就更能够赢得全所职工的尊重,他开展工作也就更加容易了。
“老刘,你就别拒绝了。以后,我还有事情要麻烦你呢。”林振华说道。
“嗯,好吧,不过,也不用每个月都送吧。遇到过年,还有八一节的时候,送一两回意思也就可以了。”刘向海言不由衷地说道。
“老刘,你就别跟我客气了。实话说吧,我付出的这些钱,都是你挣来的。你那个五叶风扇的专利,给我挣了几千万呢。其实,是我在剥削你的劳动力。”林振华说道。
刘向海道:“不是的,我只是一个技术人员。这些技术在我这里是一文不值的,是你开发了这些技术的价值,所以,所有的收益都是你的。”
林振华道:“老刘,现在国家财政经费紧张,你们一味指望国家给你们拨款搞研究,太被动了。你们就没有想过要搞点经营活动,自己挣钱吗?挣来了钱,搞福利也好,搞研究也好,总比这样憋死要强吧?”
刘向海道:“我们又没有什么产业,总不成我们也去生产电风扇吧?”
林振华道:“谁说你们没产业,你们的军舰不是产业吗?”
刘向海笑起来:“你不会是让我们去卖军舰吧?海军现在也穷得很,我们一条舰卖1300万,海军还买不起呢。对了,你上次出的那个搞模块化的点子,我们还真的在弄,现在卖给海军的就是拼插的版本,最便宜的能够压缩到900多万,海军很欢迎呢。”
林振华摇摇头:“光靠这样卖军舰,难怪你们会穷死,你们就没想过把军舰卖到国外去?”
“卖到国外去?”刘向海狐疑地看着林振华问道,“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这个想法怎么啦?”林振华理直气壮地说道:“你们开发了产品,可不就是用来卖的吗?卖国内和卖国外,有什么区别?你们这也不算是什么尖端武器吧,落后美国两代也不止了,你们还怕技术流失?”
刘向海摇着头:“这倒不是。不过,小林,你说的也有道理,其实,现在我们军工系统的确在搞外贸,航天、航空、轻武器等等,已经成立了好几个外贸公司了。我们海军这块倒也提过,可是没人牵头来做。我们这边不缺能打仗的人,但是很缺会做生意的人啊。”
说到这里,他突然定定地看着林振华,眼睛里透出了一丝笑意:“我倒想起来了,你小林就很会做生意啊。”
“我可不行”林振华连连摆手,“卖点民品我内行,卖军品我可不会。再说了,我也不是你们军方的人,千万别打我的主意。”
开玩笑,自己在民间当着资本家挺滋润的,万一惹上军方,哪有现在这么自由。弄不好,自己的汉华公司都被收归国有,成了什么海军公司了。
刘向海说道:“你不说我还没想到呢,算来算去,如果我们真要卖军舰,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你看啊,你本身是退伍军人,政治可靠。你懂机械、懂英语,而且还给我们出过模块化造船的建议,属于全能性人才。你有经商的经验,和外商打交道的时候,从来不见你吃过亏。还有……”
“老刘,你不会是说真的吧?”林振华有点懵了。这才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呢,自己只是随口提了个建议,居然被刘向海发现了自己这么多优点,好像恨不得立即给自己弄件军装裹上,就送出国去卖军火去了。
刘向海道:“我还有最后一点没说,那就是我们现在要做军舰的交易,不能以军方的名义去做,必须找到一个非军方的身份,最好是非国营的身份,这样在国际上能够减少很多麻烦。而你的汉华实业公司,实质上是一家民营企业,像你这样出身清白、政治觉悟很高的民营资本家,现在上哪找去?”
林振华听刘向海越说越真,也不由得认真起来,他问道:“老刘,你怎么会知道这么多?莫非你过去就想过这个问题?”
刘向海道:“你不说我还真的忘了。其实,上次张部长来视察工作的时候,曾经提起过新型护卫舰外销的事情。据情报部门反映,南亚和中东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迫切需要一些近海防御用的轻型护卫舰。美国、英国、德国以及苏联都正在与他们洽谈出售护卫舰的问题,但据说是价格方面太高,他们难以接受。不过,情报部门不管外贸,所以没有了解过向他们销售中国护卫舰的可能性。”
“老刘,你得到的情报,美、英、德、苏几家的护卫舰,与我们档次相当的,大概是什么价钱?”林振华问道,他现在有些开始进入角色的感觉了。
刘向海道:“详细的价格得不到,但估计应当是在1亿美元以上,美国的价格最高,可能会达到2亿美元,而且据说还是精简版。”
“咱们的呢?”
“1500万人民币,如果防空、反潜、反舰等武器全配齐了,也不超过2000万。”
“我x”林振华跳了起来,“这么大的价格差,咱们干嘛不卖啊”
一直坐在旁边听着他们聊天的卫景文插话道:“小林,我怎么觉得咱们不该卖啊?”
“为什么?”林振华一头雾水。
“咱们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怎么能学美苏那样当军火贩子呢?”卫景文说道。
“我的卫老师”林振华叹道,“都什么年代了,咱们还撑这个门面呢。咱们不当军火贩子,这个世界上的战争就少了吗?你看看咱们周围,包括咱们的宝岛台湾,全都是美国军火贩子卖的武器。他们卖了武器,挣了钱,就能开发出更先进的武器,用来对付我们。我们在这里装圣人,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动挨打。”
刘向海拍掌叫好:“小林说得好啊,老卫,你的观念也该改改了。”
刘向海的资格比卫景文要老,他这样说话,卫景文也没法说什么了。卫景文也知道自己是个迂夫子,有些想法的确是过于陈旧了,于是便摆摆手道:“哦,我是随便说的,你们还是继续谈吧。”
刘向海转过头对林振华道:“小林,就冲你刚才这番话,我倒觉得你真的是最适合给我们做军舰贸易的人,你回去以后,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呢,会尽快地向院里报告这件事情,然后我们会形成一个报告,递给装备部的张部长。你看如何?”
林振华道:“老刘,你的想法我知道,不过,我真的怕我担当不了这个重任。你看,我对于外贸的了解非常浅薄,政治方面更是不够成熟,还有关于海军装备的知识,我也是一知半解。稍微涉及到一些机密的事情,恐怕我也不适合于了解,你怎么会觉得我能够担当这件事呢?”
刘向海道:“这一点你放心,我说把这件事交给你,并不是让你一个人去做这件事,而是要利用你们汉华公司作为平台,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麻烦。至于说外贸、政策以及军工方面的人手,装备部这边都会来协调解决的。”
“呃……”林振华细想了一下,不觉哑然失笑:“我知道了,老刘,你的意思就是说我只是一个傀儡,就是在前台给你们演戏的,至于怎么卖、卖什么价钱、卖给谁,都是你们的人说了算,然后我去实施,是这样吧?”
“你这样理解也可以吧,不过……”
林振华打断刘向海的话,没让他把“不过”说完:“然后挣了钱算你们的,惹出外交纠纷算我们汉华公司的,是这样吧?”
刘向海笑了:“小林,你说得太悲观了。第一,你仍然是整个业务的核心,我非常看好你的眼光以及你的胆魄,这一点,是我们系统内的同志所不具备的。我们的同志打仗没问题,但做生意,不如你狠。你在挣钱方面,那的确是心狠手黑的。”
“这算夸我吗?”林振华郁闷道。
“第二,挣钱的事情,不会绕开你,我们会和汉华公司谈一个合理的分成比例,所有的销售利润,咱们按一个比例来分配。”
“这还像句人话。”林振华喃喃自语道。
刘向海的鼻子都快气歪了:“林振华同志,请你尊重一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正师级干部”
“是正师级干部同志,林振华同志现在已经听明白了,您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人话,是带点上海口音的汉语。”
“嘿”刘向海抬起手,犹豫了一会,终于还是没有砸到林振华的身上去,“你这个小林啊,什么时候能够变得成熟一点?”
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这样吧,这件事情,你可以开始打报告,我也回去合计一下。我是商人嘛,无利不起早。如果有利可图,我不会拒绝的。”
“这才像句人话呢。”刘向海用报复的口气说道。
接下来,刘向海向林振华介绍了有关喷瀑式洗衣机开发的情况。常清波等人通过大量的理论运算和实际模拟,基本上掌握了用喷水技术清洗衣物的技术诀窍。由基地的机械厂试制的第一台喷瀑式洗衣机已经诞生,交给家属们进行了数百小时的试用之后,得到一致好评。
这种洗衣方法省水省电,对衣物的磨损小于传统的波轮式洗衣机,而且清洗过程没有死角,完全达到了林振华预期的效果。
林振华不知道常清波等人开发出来的这项技术,与他在后世所听说过的那个喷瀑技术是不是一码事,但既然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他也就不再多想什么了。
喷瀑式洗衣机对于控制系统的要求比较高,各个喷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同关系,需要利用程序加以控制。这个问题对于卫景文来说,不算是什么难题。他与常清波等人交流了一个下午,就基本上把该了解的事情都了解到了,只等着回浔阳之后就可以完成相应的电路设计。
在随后的几天里,林振华带着卫景文走访了上海的各家电子研究所与电子厂,一面了解各家单位的技术情况、可能提供的产品等等,一面私下里打听这些单位有没有闲置的电子人才。
也不知道是当年人才的确过剩,还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林振华这样一圈问下来,居然被他淘着了十几位电子工程师,有些是已经从单位退休的,有些是因为单位里的项目停产而赋闲在家的。
卫景文与这些人交流过之后,在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上划了个圈,告诉林振华说这些被划上圈的人都是可用的,他们中间有些人的水平,甚至在卫景文本人之上。
林振华见着人才是毫不客气的,立即再次登门,晓之以理,诱之以利。最后,当他和卫景文离开上海的时候,一个拥有十几人的汉华公司电子研究所的雏型已经形成了。
187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87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林振华从上海回到浔阳,便开始着手安排喷瀑式洗衣机的后续设计和生产工作。
一项新产品的从开发到上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一个想法到最终的成品,中间需要经历许多个步骤。
新产品开发的第一步是原理的设计,林振华委托刘向海的单位所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常清波等人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模拟,证实了喷瀑方式具有较好的洗涤效果,并且给出了喷水口的位置、水流强度、喷水间歇等数据,这就解决了原理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把原理转化为图纸。比如说,一个喷水的装置,应当如何利用机械来加以实现,这里需要精确到每一根管子如何弯曲,每一个阀门如何控制,所有的零件最终都要落实到图纸上。
除了图纸上的形状之外,设计人员还需要确定每一个零件的各方面性能,比如说,管道要承担多大的压力,一个阀要满足多少次反复开关而不损坏。
机械设计的工作,林振华基本上都交给了华青大学机械系的师生们。说是勤工俭学也好,说是专业实习也好,总之,林振华是毫不客气地把他们绑上了自己的战车。师生们对于这项工作也非常有兴趣,毕竟是亲手设计一项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产品,这比在学校里纸上谈兵要有意思多了。
林振华还从汉华机械厂借来了几名技术人员协助工作,汉华机械厂的主打产品之中包括了真空泵、离心泵等,而喷瀑式洗衣机的核心部件就是用来产生水流的水泵。泵与泵之间的原理是相通的,所以汉华厂的技术员所拥有的丰富经验在这件事情大有用武之地。
有了设计图纸,离投入生产还有一段距离,这中间还要再由工艺工程师来落实每个零件的生产工艺,包括使用什么样的钢材,用什么样的机加工方式,进行什么样的热处理,等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工程师才能把图纸和工艺文件交给车间主任,让他们去组织工人进行生产。
工艺设计方面的事情,郎冬带着原来浔自的技术班子全部承担下来了。生产自行车也涉及到机加工、热处理、喷漆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所以浔自的技术班子对于工艺并不陌生,郎冬也急于要让原浔自的力量在汉华公司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林振华本身的专业也是机械,对于从设计到生产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亲自担任整个设计开发工作的负责人,陪着技术人员们没日没夜地往前赶进度。
当然,要指望林振华亲自去画图纸已经是不现实的事情了,他一般只是参与讨论,然后给大家说一些鼓励的话,再就是承担奖金、住房等等物质条件。他毫不客气地窃取了总设计师的语录,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样的话贴在实验室的墙上,这让当了若干年臭老九的知识分子们感动得涕泪横流,几乎恨不得以死相报林振华的知遇之恩了。
喷瀑式洗衣机的设计工作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其间又产生出了若干项关键技术。林振华毫不犹豫地把这些技术全部都交给了钱元平,让他去申请各国的专利。有了这些专利,喷瀑式洗衣机的生产就全部控制在林振华手上了,谁要想模仿这个思路去生产出类似的洗衣机,将会遇到众多的专利壁垒。通过这些壁垒的钥匙,都控制在林振华的手上。
“好了,现在可以向各省的家电厂商发通告了,告诉他们,喷瀑式洗衣机已经研发成功,如果想挣这份钱,就先把专利费交过来吧。”林振华呵呵笑着对自己班子里的人们说道。
专利的批准没有那么快,但只要各国的专利机构接受了专利申请,这项技术就算是得到保护了。林振华可等不及专利获批的时间,这个时间是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就是金钱,林振华不能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自己的眼前流走。
林振华手里有高祖兴特批的50万美元专利基金。他在离开广州之前,已经交代舒曼在广州建立起了一家专利代理处,聘请钱元平担任主任,另外还从香港弄来了几名专利代理人,专门负责各种专利的申请。钱元平从林振华的描述里看到了一个庞大的事业,如果林振华的专利基金设想能够成功,未来这家专利事务所要承担的就是数以万计的专利申请事务,足以超过香港的任何一家同类事务所了。
“小华,你看咱们收的专利费,多少比较合适?”彭少哲请示道。
林振华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说道:“最起码,一台洗衣机按20美元算吧。咱们一台洗衣机能卖到200美元左右,收他们十分之一作为专利费,实在不算很多了。”
“好,我就这样和他们联系吧。”
“别急,还有一点,所有想生产喷瀑式洗衣机的厂家,要先打50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过来,然后我们才能给予授权。这些保证金是不退还的,未来用于冲抵专利费。”林振华又想出了一招。他现在急于要用钱,先收点保证金回来,也能缓解一下资金压力吧。
“林经理,我算亲眼看到你是怎么抢钱的了。”郎冬感慨道,“这种洗衣机如果能够往欧美市场卖出100万台,你光专利费就有2000万进账了。你的成本才多少钱啊?”
林振华道:“这就叫一招鲜,吃遍天。他们没想到利用外脑来搞开发,我想到了,当然能挣大钱了。”
林振华说的外脑,自然就是指刘向海的推进器所以及华青大学机械系了,这都是中国顶尖的研究机构。如果按照技术的真正价值来进行交易,林振华光请这些人搞设计,也得付出几千万元。但现在,他给刘向海不过是50万元,给华青大学这边的钱更是可怜,师生们拿得最多的也到不了1000块钱,其次也就是一些交通费、餐费等等。
即使是这样可怜的报酬,华青大学的师生们已经觉得非常不安了。毕竟老师们一年的工资也不过是六七百块,现在干一两个月就拿到了上千块钱,学校会不会干涉呢?制度是否允许呢?大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钱塞进口袋里,脸上却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咱们汉华公司的产品,要形成一个梯次。风扇是一个过时的产品,利润会越来越薄,但应当还能够给公司创造几年的现金流。喷瀑式洗衣机是一个新兴产品,我打算在今年的秋交会上推出,销售目标初步定为30万台,先挣回6000万美元来再说。未来两年,喷瀑式洗衣机会是咱们最主要的产品。”林振华这样规划道。
“那咱们的自行车呢?”郎冬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林振华道:“自行车可以作为我们的下一代产品,这个产品在设计方面没有太多的技巧,关键是解决工艺问题。我的打算是,运动型自行车的上市时间定在1985年春季,离现在还有近两年的时间,老郎,你有没有信心完成?”
郎冬道:“林经理,你放心吧,我愿立军令状。”
就在林振华紧锣密鼓地安排洗衣机生产的时候,汉华机械厂的领导们也在绞尽脑汁地琢磨着进军家电行业。经过集体讨论,大家决定把电冰箱作为汉华机械厂未来的主打产品。
像汉华机械厂这样的中型机械企业,在当年面临着极大的尴尬。汉华机械厂的前身只是一家化工设备配件企业,规模不大。在全国上下大搞“备战备荒”的年代里,各地竞相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格局,每个县都在建设小化肥厂、小农机厂、小纺织厂等小型企业,恨不得连石油都要从自己脚底下抽出来。
这种自我配套的产业布局,据说是为了在遇到帝国主义全面入侵的时候,家自为守,人自为战,每一个县都能够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敌后抗战根据地。也不知道当年的各级领导是不是看多了穿越小说,居然会幻想在现代条件下建设起以县为单位的完全独立的工业体系。
小化肥厂、小磷肥厂、小农药厂的遍地开花,造就了汉华机械厂等一系列中型机械企业的辉煌。在那些年代里,汉华厂的业务是不用发愁的,光是为全省百十个县的化肥厂提供设备就足够汉华厂忙得四脚朝天了。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逐渐淘汰落后产能。以化肥工业为例,国家开始限制小型化肥厂的发展,从国外引进了若干套大化肥设备,取代传统的化肥生产。化肥的产能大幅度提高,而化肥设备的需求量却在锐减。
在这种情况下,汉华机械厂等一系列企业的生存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汉华机械厂去年拿下了贵西化肥厂的一套大化肥设备,赚了个盆满钵满。但今年以来,一直没有新的订单,车间里已经处于半停工的状态了。
厂领导找到各地的同行们打听了一圈,发现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并不只有汉华厂一家,便意识到情况不妙,再不赶紧转产,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时下,最赚钱的莫过于轻工产品,所以汉华机械厂决定,要上马搞冰箱。
朱铁军给林振华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即刻赶往丰华,讨论一下如何才能说服轻化厅,批准汉华机械厂引进一条冰箱生产线。
188冰箱的难题
188冰箱的难题
“小林,冰箱生产线这件事情,最大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你无论如何也得帮这个忙,这可是关系到汉华机械厂500名职工福利的大事啊。”
在汉华机械厂的会议室里,厂长陈伟国满怀希望地对林振华说道。
厂领导们请林振华回来商讨此事,目的在于利用林振华在轻化厅的影响力,以说服谢春艳。林振华现在在轻化厅的地位可谓是如日中天,既能挣人民币,还能挣美元,连外贸厅和经委都时不时地给轻化厅打打招呼,让厅里关照一下林振华。
还有一个因素也给林振华在这件事情带来了极大的话语权,那就是林振华手上握有大量的外汇额度,而汉华机械厂要引进冰箱生产线,最大的难度就在外汇方面。据了解,一条年产10万台冰箱的生产线大约要用到500万至800万美元的外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此前,陈伟国专门去了一趟外贸厅,了解有关引进生产线的相关事宜。外贸厅表示,省里的外汇额度非常紧张,要想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引进生产线,除非能够在中央那里立项。不过,在听说汉华机械厂是汉华实业公司的上级单位之后,华克勤向陈伟国透了一个风,那就是林振华手里,有大量的外汇结余。
高祖兴在回到北京之后,把林振华要求建立专利基金的事情提到外贸部的办公会议上进行讨论,引起了全体部领导的兴趣。大家一致认为,成立专利基金是一个非常好的设想,这有助于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是非常有远见的一个设想。
然而,尽管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外贸部不能亲自出面来做。几百万美元对于部里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额度,要拿出来并不困难。难的是一旦这个基金建立起来,各省必然会向基金伸手,把一些鸡毛蒜皮的技术都拿过来,要求基金提供支持。
政府做事的特点就是必须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否则下面就会有意见。如果这个基金是由部里出面建立的,基金里的钱最终必然变成胡椒面,每个省都洒上一点,不能真正发挥基金的作用。
而如果把这个基金交给林振华来运作,以汉华公司的名义经营,那么支持谁或者不支持谁,就可以由林振华一人说了算了。外贸部可以隐在幕后,他们想支持的项目,就暗示一下林振华,让他投钱。他们不想支持的项目,就直接推给林振华去做恶人,地方政府也无话可说。
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外贸部当即作出了决定,指示江南省外贸厅把汉华实业公司收到的800万美元专利费一分为二,一半按正常程序结汇,另一半留在汉华公司的手上,专款专用,作为支持国内企业申请国际专利的基金。基金的运作完全由汉华实业公司负责,国家外贸部和省外贸厅只作业务上的指导。
就这样,林振华的手上一下子拥有了400万美元的外汇,这笔钱虽然从名义上说是专款专用,但省里要临时挪用一下,用来进口设备,还是允许的。
汉华厂的领导们所想到的事情,林振华多少也能悟到几分。听到陈伟国的话,他呵呵笑着应道:“陈厂长这话就见外了,我毕竟还是汉华厂的职工嘛,厂里有什么指示,我哪怕不答应?”
“我就说了嘛,小林在关键问题上是不会让厂里失望的。”梁广平亲热地说道,“有小林这个态度,我觉得冰箱生产线的事情,基本上就成功了百分之八十了。”
林振华摆摆手,说道:“各位领导,大家可别对我寄予这么大的希望,我在轻化厅也是人微言轻,哪及各位领导这样德高望重,一言九鼎。既然各位领导把我从浔阳叫回来讨论这件事情,我能不能问一下,咱们厂为什么要上冰箱生产线?”
“这是很明白的事情嘛。”副厂长蒋满庆说道:“现在全国的化工行业都不景气,咱们厂的设备订单一年比一年少。自从上次做完贵西化肥厂的那套大化肥设备之后,就再也没有接过类似的大订单了。现在如果再不抓紧时间转产,估计再过几年,想转都转不及了。”
林振华道:“据我所知,贵西化肥厂那套大化肥设备,投产之后反映非常好。化工设计院去评估过,认为质量并不亚于二化的那套日本设备。既然咱们有这样强的实力,为什么不继续做咱们的本行,非要转到一个新的领域中去呢?”
朱铁军道:“我倒是想做本行啊,做大化肥多过瘾,这才叫工业。搞冰箱像什么样子,现在连个乡镇企业都能做冰箱,咱们这样一个国营重工业厂子,转产去做冰箱,说出去都丢人。”
梁广平道:“老朱,你这想法可不对了,做冰箱有什么丢人的。你看小林他们,做电风扇都做得有声有色的,现在在厅里多风光?”
林振华道:“梁厂长太夸奖我们了,其实我们的电风扇也只是打了一个时间差而已,今年的形势就不如去年好了。到明年之后,还能不能盈利都要画一个问号。咱们还是说冰箱吧,我想问问,咱们厂对于冰箱生产的前景是怎么看的?”
蒋满庆说道:“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进行过充分的计算了。我们了解过,建成一条年产10万台的冰箱生产线,投资大概在1500万至2000万之间。现在按国家规定的价格,150升的单门直冷式冰箱出厂价是676元,180升的是774元,允许上下浮动的比例是8。冰箱的利润预计在20左右,这样算下来,我们生产一台冰箱就能够挣到150块钱,一年生产10万台就是1500万,相当于一年之内就能够收回全部投资。”
朱铁军补充道:“这个当然是比较理想的算法,事实上,生产线不可能一建成就实现满负荷生产,我们头一两年的年产量定在5万台左右是比较现实的,这样算下来,最多两到三年,也就可以收回投资了。”
林振华摇摇头说道:“我这里也有一些资料,说出来供各位领导参考。前一段时间,我去了一趟上海,也走访了一下上海的一些企业,了解到一些情况。上海目前有两家冰箱厂,一家是上海手工业局系统的上海冰箱厂,另一家是崇明县的县办企业,叫崇明电冰箱厂。此外,手工业局正在筹建上海冰箱二厂,还有航天部下属的新中华机器厂也正在酝酿生产电冰箱。仅一个上海市就有四家冰箱企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全国会有多少家。”
陈伟国说道:“这个情况我们也知道,不用说上海了,就是咱们江南省,目前已经上马的冰箱厂已经有两家了,咱们如果建起来,就是第三家。”
“还有石化机。”蒋满庆补充道。
“石化机也要搞电冰箱?”林振华吃惊地问道。
朱铁军点点头:“我问过谢春艳了,现在轻化厅系统内有两家企业在申请引进电冰箱生产线,一家是咱们,一家就是石化机。他们和咱们差不多,日子也不好过。”
陈伟国道:“石化机的日子还不如咱们呢,他们的任务虽然比我们多一些,可是他们的人也比我们多,吃不饱啊。去年咱们做大化肥成套设备,利润很高,现在账上还有点钱。石化机据说已经在向银行借钱了。”
“轻化厅不会同时上两条冰箱线吧?”林振华问道。
梁广平道:“你说得对,现在的情况就是我们要和石化机竞争,看谁能够说动厅里。听说,厅里的领导也是分成两派,一派支持石化机,一派支持我们。我们几个厂领导碰了一下,觉得最终的关键因素,可能就在小林你身上呢。”
“现在轻化厅手里能够动用的外汇额度,就是你们汉华公司手里的那笔专利基金。这笔钱是戴帽子下来的,除了你小林以外,别人没权力动用。你说投给谁,最终就能够投给谁。”陈伟国说道。
“这还用说吗,汉华公司也是咱们汉华厂的一部分,肥水怎么能流给外人田呢?”党委书记邹世成想当然地说道。
林振华道:“各位领导,恕我直言,我不赞成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