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第 5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相爱有什么错的,兰大妈,你可别怨峰子。”林振华说道。

    “安县长那边,我们要不要通知他一下?”兰大妈问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肯定也在牵挂着雁子呢。”

    林振华点点头:“好吧,这事我去办。”

    丰华,安雁的家里。

    安东耀拎着公文包匆匆忙忙地回到家,把一张纸片递到妻子的面前,用带着怨气的口吻说道:“看看吧,你的宝贝女儿。”

    “这是什么?”安雁妈接过纸片,看了一眼,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喜色。那是一张电报纸,上面只有六个字:男孩母子平安。

    “这么说,雁子生了?母子平安?”安雁妈看着安东耀问道。

    安东耀点了点头,叹口气道:“这个不要脸的丫头,没结婚证就当了妈,我看她以后怎么办。”

    安雁妈也叹了口气,然后讷讷地问道:“老安,你看,咱们要不要去看一下?”

    “不去”安东耀喝道,“她不认我这个爸,我凭什么认她这个女儿?”

    “雁子刚生完孩子,身边没人照顾怎么行?”安雁妈道。

    “怎么会没人照顾?兰武峰的那些狐朋狗友多得很,能耐也大得很,他们不会照顾你的宝贝女儿吗?”

    “可是……”安雁妈欲言又止,她也知道丈夫的脾气,生怕多说了又惹来他生气。

    “要不,我给雁子寄点钱去吧,寄100块钱,你看怎么样?”安雁妈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我不管,你想寄就寄。”安东耀说道,他站起身,往里屋走去,走到一半的时候,他像是不经意地说道:“要寄就寄给到林振华那里吧,还有,寄200块吧。”

    192最合适的人选

    192最合适的人选

    1984年春,深圳罗湖口岸。

    一辆挂着公安牌照的中巴车从远处开来,通过警戒线,径直开到边检楼前。车门打开,一身西服革履的林振华从车上跳下来,举目望着对面远处香港的群山,满怀感慨。

    来到这个时空已经4年多时间了,今天他就要从罗湖出关,开始他的第一次出国之旅。在他的身后,是一个由海军装备部、外交部、江南省外贸厅、汉华实业公司的人员组成的贸易代表团。这个代表团的名头叫作江南省欣欣机电进出口公司,是一家名义上完全民营的公司,总经理就是林振华。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一年前,林振华向刘向海提起出售军舰以换取研究经费的问题,这一想法与海军装备部的领导们不谋而合,一项组建外贸公司以便向海外销售海军装备的工作迅速列入了装备部的日程。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在全面审视了国家现状与国际政治、军事形势之后,做出了“在未来三十年内不会有大规模战争”的判断,这个判断与此前“要准备打仗”的判断恰成鲜明对照。

    按照“要准备打仗”的判断,国家的一切建设都必须考虑到战争的影响,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军事准备,同时大量的重要工业项目必须安排在内地,而不能布局于最易受到攻击的沿海。这样布局的结果,导致中国错失了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时机,未能发展起沿海型的加工工业,而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港等地则凭借沿海型工业发展成了亚洲四小龙。

    在做出不会有大规模战争的判断之后,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另一方面大规模地压缩了军事开支,包括百万大裁军,压缩大量的军工科研项目等等,以便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军工科研部门便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军方为了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军工企业凭借自己雄厚的技术实力,转向民品生产,在汽车、摩托车、彩电等领域与地方企业争夺市场。还有一些军方的部门则索性搞起了贸易,能耐小的就在国内搞,能耐大的就把生意做到了海外。

    海军装备部的张智方部长,就是一个想做生意的人,只是一直苦于找不到门路。海军方面打仗的人才不少,搞科研的人才也不少,但要说起做生意,可就是隔行如隔山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份来自于舰船院的报告递到了他的案头,报告中建议,与地方企业合作,组建一家军方支持下的地方外贸企业,以民间机构的名义作为掩护,开展国际贸易,为海军装备部门提供资金。

    报告中还特别提到,江南省汉华实业公司的经理林振华同志,符合进行合作的条件。

    张智方与林振华曾经打过一次交道,对林振华的印象不错。后来,他又听刘向海说起林振华在汉华厂搞科研以及承包劳动服务公司等事迹,对于他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认识。当然,仅仅凭着一些个人的印象,他还不能把这样重大的一件事情交给林振华,于是,一场针对林振华的公开和秘密的调查便展开了。

    在国家情报部门的眼里,林振华这个人的一切都是毫无秘密可言的。当然,他的穿越者身份例外,这是属于时空管理局管辖的内容,当年的情报部门还不具备调查这种事情的能力。

    情报部门反馈回来的资料显示:林振华生于汉华机械厂,父母均为普通工人,无历史问题。林振华参军后,在部队表现良好,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作战勇敢,最后因违反战俘纪律而被安排提前退伍,但这件事在军方的人看来,实在算不上是什么污点。

    林振华自称在部队期间曾经向驻地的一位下放右派学习过一些专业知识,此事得到了他的排长岑右军的证实。情报人员在林振华原部队的驻地进行过调查,确实找到了一位已经故去的老右派,并且查明该右派并无海外关系,不存在敌特嫌疑。至于这位右派到底是否具备把林振华教成一个专业人才的能力,情报部门就查不出来了,要知道,在当年档案工作也受到过冲击,许多资料都散失了。

    林振华与福特之间的交易,也被查了个底掉。情报人员查实,林振华在担任美国公司技术人员福特的翻译期间,向福特提供了一些关于改进MK800机床方面的建议,并且得到了斯皮舍尔公司的现金酬劳,这些现金目前存在瑞士和香港的两个银行里。

    这件事如果放在几年前,恐怕算是一个重大问题了,但到了1983年这样的时候,人们对于挣钱的容忍度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凭自己的本事能够挣到外汇,这是一件值得欣赏的事情。情报人员还确认,林振华在此期间不曾出卖国家的技术情报,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去查实,因为以林振华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什么可供出卖的技术情况。

    其次,林振华挣来美元之后,没有用于自己的奢侈性消费,而是购买了大量的电子芯片、技术书籍等,这些芯片曾经赠送给了华青大学用于科研活动,书籍则是由刘向海带回了舰船院,现在很多书已经是推进器所的镇所之宝。

    “这么说来,这个林振华在政治上,是非常的可靠啊。”张智方看着这些调查报告,下了这样一个结论。

    “张部长,他做生意这个事情,还有,私自收受外商的报酬,而且向组织隐瞒,这都是比较犯忌的。”情报部门的负责人提醒道。

    “犯什么忌?这叫本事”张智方道,“在战争年代的时候,哪个部队不私藏点战利品?在战场会搞东西的干部,才是最会打仗的干部。什么东西都向组织上汇报的,那是乖孩子,带的部队也是小绵羊。”

    “这……”情报官员无语了。

    张智方道:“咱们需要的,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从你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个小林在私生活方面非常检点,没有年轻人常见的沾花惹草的毛病。”

    “我们了解过,他和他的未婚妻杨欣有时候会同住在一套单元房里过夜。”情报官员赶紧介绍道。

    张智方道:“你们这些人,国家给你们钱就是让你们去看人家两口子几点关灯的吗?”

    “不是不是,我们没有特意调查这个问题,只是偶尔听到群众反映。”情报官员连忙解释,自己真的没有去看过人家几点关灯。

    “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张智方道,“他生活很俭朴,除了比较爱吃以后,没有其他的嗜好。”

    “的确是这样的。”

    “他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场合说过他的理想就是强国富民,要振兴中国的工业。”

    “是的,推进器所的刘向海所长和体改委的何海峰主任都证实过这一点,他们对林振华在政治方面的评价都很高,而这两位同志也都是政治上非常可靠的干部。”

    张智方点点头:“太好了,这就是咱们需要的人选啊。政治上可靠,有能力,有经商的头脑,而且还懂技术,你说说看,咱们系统内,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吗?”

    所有这些调查,都是在林振华不知情的状态下完成的,所以,当两名海军的干部客客气气地把他请到北京,带进张智方的办公室时,林振华还是一头雾水。

    “小林,咱们又见面了。”张智方呵呵笑着对林振华说道。

    “张部长好”林振华有心敬个军礼,看看自己一身工作服,也就作罢了。

    “这次请你过来,是想请你帮一个忙。”张智方道,“我听说,你的汉华实业公司,现在做得非常红火啊。”

    林振华心里一阵叫苦,这位笑眯眯的大叔,不会是看中了我名下的那笔专利基金吧。楚人无罪,怀璧其罪啊。

    “呃,张部长家大业大,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哪能入您的眼睛啊。”林振华谦虚地说道。

    “不行啊,我这里家大业大是实情,可是要花钱的地方也就多了,我现在是拿三个锅盖去盖七个锅,根本就盖不住了。”张智方道。

    “那是那是,办海军本来就是烧钱的事情,三五百万美元扔进去,什么也看不见啊。”林振华顺着张智方的话头说道,言下之意,我那点钱,就算给你了,也帮不了你的什么忙,所以,你就别惦记了。

    张智方哪知道林振华这点小九九,他心里还真没想过要打林振华那几百万专利基金的主意,虽然情报部门也向他报告过这个情况,但这点钱,对于他来说,的确是微不足道的。

    “小林,你说得好。所以,我们现在要想办法自己挣钱。我听向海说,你建议我们海军向海外出口军舰?”

    林振华这才想起自己曾经多嘴多舌地向刘向海说过这样一番话,也明白了张智方这次把他找到北京来,目的的确不是想征用他手里的钱。想通了这一点,他一方面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新的顾虑:“张部长,我的确向刘所长提过这个建议,怎么,咱们海军方面,真的想这样做了?”

    “没错,我们已经向军委找了报告,而且得到了批准。现在,我们就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进出口公司去操办这件事情了。”

    “这太好了,咱们早就该这样做了。”林振华高兴地说道。

    “这次找你过来,就是要商讨这件事情的。我们已经研究过了,这个公司的总经理,想请你林振华同志来担任。”

    193合作模式

    193合作模式

    “我来担任总经理?”林振华这一惊可非同小可。

    此前与刘向海聊天的时候,刘向海曾说过,林振华可能是最合适去卖军舰的人。林振华当时的感觉是,刘向海想让他穿套劣质西装,拎个破包去搜楼扫街当业务员,这样的工作,林振华当然不想干。可是,如果让他当总经理,这个诱惑可不是随便就能够拒绝的。

    “张部长,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林振华小心翼翼地问道。

    “胡闹”张智方恼道,“我一个堂堂的部长,专门让人把你从江南省找到北京来,就为了跟你开玩笑?”

    “也是哦。”林振华点点头。他这一趟是坐海军的军用飞机过来的,张智方如果只是为了耍耍他,犯不着动这么大的阵势吧。

    “关于你的情况,我们都已经了解过了。现在需要的,就是听听你个人对于这件事情的想法了。”张智方说道。

    林振华揉了揉脑门,让自己冷静一下,接受这个意料之外、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的消息,同时分析了一下利弊,然后问道:“张部长,首先一个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我要重新入伍,成为海军的现役军人?”

    “不用”张智方说道,“我们需要的就是你的民间身份。现在有些国家对于军方直接出现做交易比较敏感,而民间机构来进行军火交易,则是在许可范围内的。”

    “第二个问题,如果我答应来做这件事情,是不是我在地方上的事情都要放下,全力以赴地做这件事?”

    “原则上是这样。”张智方说道。

    “那我拒绝。”林振华毫不犹豫地说道。

    “为什么?”张智方诧异道,“小林,我们了解过,你目前担任经理的这个汉华实业公司,虽然看起来很红火,但一年也就是几千万的利润而已,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你们初期的暴利也会被压缩。你如果愿意到我们这边来,未来一年做出几亿美元的利润也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根据你的情况,我们可以考虑给你个人以一定的提成,额度嘛,不会比你经营汉华实业公司挣的钱少。”

    对于林振华能够从这件事中得到多少好处的问题,张智方也是充分考虑过的。情报部门已经了解过,林振华早在1980年就已经在做生意了,目前打着汉华公司旗号的上海、南京两个经销处,都有林振华一半的股权,粗略估计,林振华手上至少应当有100万元的个人资产,这是不算他在汉华实业公司的股权的。

    军方的人对于个人挣钱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敏感,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话,说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国家就有希望了。这句话如果倒过来说,就是文官大略都是会怕死的,武官贪点钱也是正常的。

    以张智方的观点来看,如果林振华自己这几年没挣到钱,那反而说明这个人没什么本事,根本不足以承担重任。能挣钱,而且敢在如此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去挣钱,这就说明林振华有胆有识,正是理想的人选。

    换个思路,如果不是一个有百万资产的人,张智方还真不敢把这项业务交给他去做,因为他完全有可能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出卖国家利益。像林振华这样的有钱人的好处就在于,要收买他已经不太容易了。

    既然林振华已经是一个百万元户,那么要让他来为海军服务,只有承诺给他更多的收益。这个外贸公司直接挂在林振华的名下,给他一些股份也是完全可以的。届时,林振华从公司的分红中挣个几百万、上千万,而且有军方罩着,谁也不敢说什么,这样的好事,不比他现在卖什么风扇要强?

    可惜,这些想法只是张智方的一厢情愿,林振华的心远比张智方想象的要大得多。他需要的不是个人的百万、千万,而是亲手去参与建设一个工业体系。钱多到一定程度之后,也就只有一个符号的意义了,林振华没打算包*奶、生二胎,对于钱的欲望还真不是那么强。他要的,是建功立业的成就感,唯有如此,才不枉一个穿越众的身份。

    “张部长,我个人的兴趣还是在工业方面,贸易这种事情,用来挣点钱是可以的,但它不能成为一个终生职业。”林振华说道。

    张智方沉吟了一会,说道:“这可就有些为难了,我们这件事情也是一件大事,怎么可能让你三心二意地来经营呢?”

    林振华道:“张部长,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你说说看。”

    “正如你所说的,这件事情需要一个民间名义的公司来经营,那么我可以牵头来成立这个公司,当然,外贸经营权,还是需要海军这边帮我拿下来。然后,我出面去销售咱们的军舰,卖出去之后,我与海军之间进行分成。这样一来,这个公司与海军是相互独立的,各自并没有太多的约束。等到海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销售能力之后,可以再解除与我的合作关系。至于我呢,则是把这个贸易公司当成自己的产业来经营,你看如何?”林振华说道。

    张智方想了想,说道:“你这个思路倒也可行。你提醒了我,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经营人才,而不是指着你小林这一棵树吊死。当然,前期还是需要你来牵头做这个公司,我们会派一些人员到公司工作,学习有关的经验,未来再由他们来组建一个新的公司,把这方面的业务接过去。”

    “没错没错。”林振华连声说道。

    在这次谈话之后,林振华在北京又呆了几天,与方方面面的人进行了多次的沟通,最终达成了一个合作框架。

    首先,是由林振华出面成立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这家公司甚至连注册资本都不需要,完全就是一个皮包公司。正由于其是一个皮包公司,所以也不存在股份结构的问题,完全就是林振华个人的独资企业了。这件事当然也是打政策擦边球的,不过海军方面已经把事情给摆平了,林振华属于奉旨当资本家的。

    接着,就是同海军出面,替这个公司要到了外贸进出口权。在当年,外贸进出口权可是一个比恐龙还稀罕的东西。不过,再稀罕的东西,军方想去弄,也是能够弄到的。当年由军方组建的外贸公司已经有好几家了。

    双方的合作方式是这样的:林振华的这家公司负责为海军的军工部门销售产品,销售价格不得低于海军方面开出的底价。所有销售出去的产品,收入的90以采购费用的方式交还给海军,余下10作为公司的运作费用。

    要向国外销售军工产品,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你需要出国去和国外的军方人士会谈,这就涉及到大笔的差旅费支出。在许多时候,销售过程中还需要支出一些营销费用。许多国家的军火采购部门都是有潜规则的,这种事情虽然不能明确地写在林振华与海军之间的合作协议上,但大家至少是心知肚明的。

    正因为存在这样一些费用,所以张智方又动用了海军的关系,从外贸部拿到了一个许可,同意林振华所分配到的那10的运作费用,可以不必进行结汇,而是以外汇的形式留在林振华的手里,具体如何使用,也不需要通过外贸部的审批。毕竟,如果涉及到给对方采购人员回扣这样的事情,外贸部还是不知道的为好。

    既然有了这样一家进出口公司,那么它的业务范围自然不能仅限于军火的销售,甚至于军火销售都是不宜放在公开场合来说的。这家公司在明面上的业务范围,完全是民品贸易,林振华把他的电风扇、洗衣机、机床附件之类的东西,都列入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光明正大地干起了借公济私的事情。

    在讨论到公司名称的时候,林振华留了一点小小的心眼。依着张智方的意思,既然林振华手里有一个汉华实业公司,这家进出口公司索性也就叫汉华公司得了。但林振华想到了一个问题,这家公司从事军火贸易的事情是不可能永远保密的,一旦泄露出去,难免会成为某些国家限制或者制裁的对象。林振华可不希望自己的汉华公司也受到这家外贸公司的牵连。

    考虑到此,林振华坚持要使用一个新的名字,最后用了欣欣商店的名称的谐音,叫作新兴机电进出口公司。

    把这些事情都办妥之后,林振华先是到外贸部接受了一个月的外贸知识培训,接着又被外交部拉去,学了一星期的外事纪律。最后一站是到了舰船研究院,了解有关舰船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个卖军舰的业务员,不掌握点这方面的知识肯定是不行的。

    这样一圈折腾下来,就到了1984年初了。春节一过,张智方便催着林振华赶紧出行,他可是急着要看到贸易的结果,等着用钱了。

    林振华把汉华公司的事情交给岑右军、彭少哲、郎冬等人负责,自己则踏上了出国卖舰之旅。与他同行的,有褚红阳和已经停薪留职加盟汉华公司的舒曼,还有舰艇院、外交部、江南省外贸厅的一行人。这些人全都领到了一张新兴公司的工作证,在名义上已经全部都是林振华的员工了。

    194下榻曼谷

    194下榻曼谷

    “是林经理吧?欢迎欢迎。”

    从边检站里出来一位武警军官,笑容可掬地上前与林振华握手,同时做着自我介绍:“我是武警边检大队的副大队长张卫东,海军装备部的张部长跟我交代过了,让我安排你们过边检。”

    “多谢张大队长。”林振华说道。接下来,他便把跟在自己身后的人挨个地介绍给张卫东。在张卫东面前,他当然没有必要隐瞒这些人的真实身份,结果,张卫东对林振华的这些随员们的态度,明显比对林振华要热情得多。

    “你就是舰艇院的常主任啊,张部长专门交代过的。”张卫东握着常清波的手,热情地说道。武警也算是军方,两个军方的人走到一起,自然是比对其他人要更热情一些的。

    常清波穿着一身崭新的西装,浑身上下都觉得别扭。他一边与张卫东握手,一边自嘲地说道:“张大队长,你看我现在这个样子,唉,没办法,要出国去,只好打扮成这个资产阶级的样子了。”

    张卫东笑道:“这不算什么,每天从我们这里出境的干部多了,他们都是这样打扮的。”

    跟在常清波身后的是警卫战士王保星,他此行的职责是保护常清波以及其他人的安全。为了掩人耳目,他也同样脱了军装,换成一身西装,不过,他的一举一动,都把他的真实身份给暴露无遗了。

    “首长好”王保星对着张卫东啪地敬了一个军礼。张卫东的官有多大,王保星也看不出来,反正是个官就算首长。

    张卫东拍拍王保星的肩膀,赞道:“不错,是个好兵。”

    除了舰艇院的几位,后面的那些虽然也有些来头,但与张卫东的关系离得比较远了。林振华挨个介绍着:外交部派来的姜雅菁,省外贸厅派的范松,还有汉华公司的褚红阳、舒曼等等。张卫东一一打过招呼,然后便把大家带进了边检大厅,专门给开了一个通道,让他们顺利地通关出境。

    林振华一行没有在香港逗留,而是在当地接待人员的帮助下直接去了机场,乘飞机直飞泰国首都曼谷,这是他们出国之旅的第一站。驻泰使馆一位名叫方继雷的二等秘书在机场迎接了林振华等人,把他们带到了下榻的宾馆。林振华事先已经从常清波那里了解到了,这位方秘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与军方相关的。

    “方秘书,张部长交代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进了宾馆的房间之后,常清波便迫不及待地向方继雷问道。

    方继雷呵呵一笑,说道:“常主任真是性急,你们这才刚下飞机呢,咱们是不是先休息一下,吃完饭再谈工作?”

    常清波道:“哎呀,我能不急吗。我听说在曼谷住宾馆是非常贵的,这样高级的宾馆,一个晚上怎么也得20美元以上吧?”

    方继雷看看林振华,尴尬地说道:“按着林经理的交代,我给你们安排的是五星级的宾馆,一个晚上是50美元。”

    “50美元”常清波像被火烫着一样,他原本还是在沙发上坐着的,这会赶紧站了起来。难怪这沙发坐着这么舒服,好家伙,一个晚上就要差不多120块钱呢。

    “小林,咱们是不是换一家宾馆?”常清波对林振华说道,“我们的出差标准也没这么高啊。”

    林振华能够想象得出常清波的这种反应,如果他不是一个穿越者,再如果他现在不是腰缠百万贯的大款,恐怕他也会心疼这些房费的。要说起来,泰国的物价水平已经算是比较低的了,如果换到欧美国家去,这样高级的宾馆,一个晚上几百美元也不在话下吧。

    不过,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他这次出来是要卖产品的,如果表现得过于寒酸,人家即使不怀疑他的资质,至少也会在价钱上狠砍他一刀吧。

    “常主任,你就踏踏实实住着吧,我保证你这一趟能把出差费挣回来。”林振华安慰常清波道。

    常清波此时也缓过劲来了,觉得自己刚才的反应似乎有些过激。出来之前,张智方曾经交代过他,在商业问题上,一切听小林的安排。他只是一个技术官员,是来与对方商讨具体技术问题。

    “咱们这一趟是16个人,住8个房间,一个晚上就是400美元啊。”常清波计算道,他转头看着方继雷,说道:“方秘书,你还是务必要尽快给我们安排,我们少呆一天,就能节省400美元呢。”

    林振华则笑着说道:“方秘,你就把情况向常主任说一下吧,省得他总惦记着。常主任是搞科学的,比较认真。”

    方继雷点点头,说道:“好吧两位领导都在这里,我就向你们汇报一下有关情况。接到张部长的指示之后,我们私下里和泰国军方的官员接触过,他们目前正在考虑进口一到两条护卫舰,只是还在犹豫选择哪家。他们原本没有考虑过从中国进口,听说我们有可能出口护卫舰,他们很感兴趣。”

    常清波道:“这个也不怪他们,是我们一直都没有放过这个风。这次张部长安排我们出来,也是来放风的。”

    林振华问道:“现在事情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方继雷道:“知道你们今天过来,我就提前和他们约了一下,他们答应尽快安排一次双方的会晤。不过,考虑到一些敏感因素,会晤要以民间的方式进行。我告诉他们说你们是以民间公司的身份来的,他们对此非常满意。”

    “尽快是多长时间?”常清波又着急了。

    方继雷无奈地看着林振华说道:“这个还真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泰国这边的办事效率,有时候还真不好说。所以,还得请林经理和常主任耐心等待几天了。”

    常清波又待要说什么,林振华伸手拦住了他,说道:“方秘说得不错,这种事情,咱们不能太急,急了倒显得落了下乘了。常主任,你想一下,我们毕竟是以商人的身份来的,既然是商人,那我们就不局限于军方了,和其他的部门,也需要接触一下。”

    说到这里,他对方继雷说道:“方秘,能不能帮我们安排一下,我们想和泰国方面的贸易部门接触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够有一些民间合作的事情。”

    方继雷道:“这个很容易,过去从国内已经来过几支商贸代表团了,都是我们给安排的。林经理等一两天,我会尽快给你安排。”

    方继雷交代完这些便回使馆去了,林振华这边有姜雅菁和范松两名外交和外贸方面的干部把关,应当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此外,舒曼此前也是外事部门的干部,现在虽然已经加盟到汉华公司了,但外事纪律方面的事情还是非常了解的。

    “小林,咱们就这样在这里干等着?”方继雷走后,常清波皱着眉头问道。

    林振华道:“常主任,你别急,做生意的事情,哪有那么简单的。要谈一个项目,扯上十天半月是最乐观的了,有时候甚至要扯上一两年都是正常的。哪能说今天来明天就签约的。”

    “可是,咱们多住一天,就多一天的成本啊。”常清波说道,“400美元一晚,再加上吃饭。这如果住上十天半月,咱们这趟就白跑了。”

    林振华道:“常主任,你就踏踏实实地住着吧,这次出差的费用都是由我们欣欣公司承担的,花多少也花不到你们老刘所长头上去。”

    “不管谁的钱,这都是国家的钱啊。”常清波嘟哝道,“好吧,我和谁一个房间?”

    林振华道:“你就一个人住这个房间吧,你是咱们的副经理,享受单间待遇。”

    “这不行,这太浪费了”常清波又犯倔了,“我完全可以和其他同志住一个房间,我不需要什么待遇。”

    林振华拍拍他的肩膀:“老常同志,你必须住单间。你想想看,你是科研人员,脑子里都是机密,万一你说梦话漏出个什么参数来,这得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啊?为了国家利益,你就受点委屈吧。”

    常清波与林振华打了几天交道,也知道这个人说话虚虚实实,不知道哪句是正经话。所谓泄密之类的理由,纯粹就是林振华信口胡编出来的,但看林振华这个意思,估计要让他改变主意也是不可能了。

    “多浪费啊,50美元的房间,我一个人住,这不就浪费了25美元吗?这25美元如果省下来,能买多少东西啊。”常清波道。

    林振华打开自己的包,从里面掏出几张绿色的钞票,交给常清波,说道:“老常,这些美元是你的零花钱。这些天,闲着也闲着,有时间出去逛逛街吧,不过,别让了带上王保星。”

    “嗯,好吧。”常清波说道。当年干部出国都是要发零花钱的,至少在街上吃碗面条的钱也得有吧。他接过钱,看了一眼,惊愕地说道:“小林,你拿错了吧?这是500美元啊。咱们的出差标准,一天是5美元吧。”

    林振华无奈地摇摇头:“我说老常,你能不能不要这样一惊一乍的?你现在的身份是欣欣机电进出口公司的副总经理,享受的是我们公司提供的待遇。我们的待遇是,副经理的出差补助,一天50美元。这些钱,是未来10天的零花钱,10天之后,再给你发下一期的零花钱。对了,到时候我会安排舒曼给你发钱,她是咱们这个代表团的会计。”

    常清波犹犹豫豫地,有待说不接,又觉得林振华说的也有道理。他知道,这个林经理一向都是非常大方的,上次做一个洗衣机的研究项目,林经理给研究所划了50万元,自己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最终拿到了1000多块钱的奖金。

    这还不算,在研究的时候,他们从市场上买了几台洗衣机作为样品,项目结束之后,林振华建议把这几台洗衣机都分给了几个研究人员,常清波自己也得了一台。虽然是一台被大拆八块又拼装回去的机子,但一点也不影响使用。他把洗衣机从实验室扛回家去的时候,老婆可高兴坏了。

    “林经理,我接了这些钱,算不算是违反纪律啊?”常清波讷讷地问道。

    林振华道:“这样吧,你回国之后,把这个情况向张部长汇报一下。如果他同意你享受我们公司的待遇,那你就不算违反纪律了。如果他不同意,你把钱还给我就行了,不过,你只需要还人民币就可以。”

    “好的,咱们一言为定。”常清波欣喜地说道。有了林振华这句话,他收下这些钱就没有心理障碍了。回去之后,如果单位上认为他不应当收这些钱,他只要把钱退了就没事了。林振华答应他可以用人民币来偿还,这就意味着他可以随意地使用这些美元了。

    这趟出国,老婆曾经叮嘱过他,要把零用钱省下来,给家里买一台进口冰箱的。他曾经打听过,一台好一点的冰箱,在国外要卖到200多美元,按照5美元一天的零花钱标准,他恐怕存不下足够的美元,他还一直在很纠结地想着找谁换一点。现在林振华一下子就给了他500美元,冰箱的难题就彻底解决了。多出来的钱,是不是还能够买一些资料呢?

    “太谢谢你了,小林。”常清波由衷地说道,“其实,你能借美元给我,我就非常感谢了。回去以后,我还是按汇率还人民币给你吧。”

    “回去再说吧。”林振华郁闷地说道。

    在其他房间里,舒曼也正在给其他的代表团成员们发着零花钱,不过,其他人的待遇就没有常清波这样高,一天只有20美元的标准。即使是这个标准,也足以让范松、姜雅菁等人在心里暗笑不已了。他们可没有常清波那样迂腐,舒曼愿意给他们钱,他们当然就毫不客气地笑纳了。

    范松还偷偷地向舒曼打听道:如果自己手里的美元不够,能不能再从她那里淘换一点,回去用人民币归还。

    舒曼自然是给予了一个肯定的回答。林振华交代过她,这趟出来,要把范松等人侍候好,让他们充分满意。做生意的事情,不指望他们能够帮上忙,但如果他们回去之后能够在各自的部门给欣欣公司说点好话,那可就赚得多了。

    安顿好各路大神们,林振华便带上褚红阳和舒曼,出门找商机去了。这一趟出国,他可不能光顾着给海军干活,怎么也得捎带着干点私活吧。

    195亚洲小虎

    195亚洲小虎(第一更,求月票)

    80年代初,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四国模仿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采取了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产业结构由以传统农业为主,逐渐转向以出口型加工工业为主。至90年代前期,泰马印菲四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度赢得了亚洲四小虎的美誉。

    可惜的是,这四只小虎生不逢时,在它们崛起的时候,一条亚洲的巨龙也正在崛起,并且以无可阻挡的势头吞噬着从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所有产业机会,挤压其他新兴国家的空间。至1997年,一场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四小虎惨遭国际金融大鳄洗劫,产业升级无望,至今已很少有人还记得它们当年的辉煌了。

    林振华等人到达泰国的时候,正值泰国乳虎啸谷之际,其繁荣景象令人神往。

    “老大,我怎么觉得曼谷比广州还繁华啊。”褚红阳看着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五光十色的广告牌,以及川流不息的摩托车,由衷地感慨道。

    舒曼也痴迷地说道:“是啊,曼谷人穿的衣服好时髦哦。”

    林振华走在这曼谷街头,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记得在自己那个年代里,中国内地的一个地级市,也就差不多是这个样子了,甚至于街头的商品比这还要丰富。可是在时下,他们几个人却像是从乡下骤然来到一个大城市一般。当然了,曼谷毕竟也算是大城市了。

    “放心吧,过不了多少年,咱们就超过它了。”林振华安慰褚红阳和舒曼道,“拿广州跟它比太欺负人了,最多15年时间,咱们浔阳都能比它繁华。”

    “老大,你不会是吹牛吧?”舒曼半信半疑地问道。

    褚红阳则说道:“小曼,老大既然这样说,那就肯定是有希望的。你想想看,老大说的事情,什么时候掉链子了?”

    舒曼点点头:“这倒也是,咱们老大真是一个神人。”

    也难怪舒曼会对林振华折服,从她第一次见林振华到现在,林振华创造出了多少神奇啊?前年五叶风扇爆了一个大冷门,去年春交会上又打了一场专利战,惹得中央两名大员亲自飞过来给他撑腰。去年秋季,林振华又在秋交会上推出了全新的喷瀑水流洗衣机,一口气签出8000多万美元的出口大单,再次轰动了广交会。

    这样神奇的一个人,他做出的预言,舒曼怎么能不相信呢?

    三个人在街上边聊边走,时不时地走进店铺去看看货架上的商品,问问价钱。曼谷正在开始国际化,有些商店里的店主多少也会说几句英语,所以林振华一行与他们勉强能够进行沟通。这三个人的英语水平现在都不差,褚红阳在舒曼的教导下,现在也已经能够操着英语与人聊上半个小时了。

    “老大,情况不太妙啊。”在走过几十家商店之后,褚红阳对林振华说道。

    “的确不妙。”林振华也这样说道。

    舒曼奇怪地问道:“怎么不妙了?我觉得挺好的呀。”

    林振华看着舒曼问道:“你说说看,怎么就挺好了?”

    舒曼道:“你看,这市场多繁荣啊,货架上的东西满满当当的,想买啥都能买到。在广州,货架上哪摆得住这么多东西,还不早被人抢购一空了。”

    林振华扭头对褚红阳说道:“红阳,这个问题,你负责给舒曼解决吧。”

    褚红阳苦笑着说道:“小曼,我看到的东西,和你一样,可是想法和你不一样。你是顾客,当然希望东西越多越好。我和小华都是卖东西的,人家货架上满满的,我们还卖什么呢?”

    舒曼这才明白过来,自己身边这两个男人,可都是不折不扣的奸商啊。他们到曼谷来的目的,是想把自己的东西卖给曼谷的商家,可是,曼谷街头的产品如此丰富,哪有他们的市场呢?

    有句老话是怎么说的?棺材铺的老板,是恨不得世界上天天死人的。林振华和褚红阳是卖电风扇的,他们的理想就是,这个地方热得像火炉,可是市面上一台电风扇也看不到。

    在这点上,林振华与褚红阳很有默契。经过几年的磨炼,褚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