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老郎那边不是还有一些焊工吗?不能调过来救救急?”总经理苏宝成指了指郎冬,说道。他是经委派来的干部,对于工厂业务只限于报表上的认识,没有实际操作过。
郎冬摇摇头道:“我们浔自的焊工和汉华厂的焊工方向不同,他们是焊大件的,我们是焊小件的,要转型需要一段时间。再说,我们的自行车生产上来以后,对于焊工的需求也非常大,我现在还琢磨着要从化工设备这边挖几个人过去呢。”
“你敢”朱铁军瞪着眼睛,装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说道,众人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主机的生产也是一个问题。”技术处的副处长范世斌补充道,“冰机、氨压缩机、液氨泵,也是一两百台。咱们引进了一批数控机床,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率,但人手方面的缺口还是非常大的。”
“你们老厂那边的工人,都过来没有?”苏宝成对陈伟国问道,他说的老厂,是指汉华机械厂在丰华那边的老厂区。
汉华重工作为一家新组合起来的企业,内部人员分属于不同的来源,相互之间还保留着“你们”、“我们”这样的称谓。苏宝成更是一个典型,他是直接从经委空降过来的,对谁都说是你们,全然忘记了他是所有人名义上的领导。
陈伟国介绍道:“丰华那边的高级技工都已经调过来了,现在主机的生产都集中在浔阳这边。老厂只留下了一些老弱病残,负责一些不太重要的配件的生产。有些工人全家老小都在丰华,要让他们迁到浔阳来,有点难度。”
“汉华技校有100名机械技工,现在在我们机床公司实习,随时可以调过来用。”岑右军对大家说道。
现任技校校长的梁广平不失时机地恭维道:“要说起这些学徒工,就得说小林的确是很有远见。当初招生的时候,我还担心人数太多,未来没法安置,是小林非要招这么多人不可。现在看起来,招生的人数还是太少了,否则现在也不会这样紧张。”
苏宝成点点头道:“老梁,那就继续扩大招生规模,招他几千个年轻人进来。我看,照着咱们汉华重工这个发展势头,过几年,产值过百亿都有可能的。”
“我早就这样考虑了。”梁广平来了劲头,他从兜里掏出一份报告,当即就要递给苏宝成:“苏主任,你看,这是我写的关于扩大汉华技校的报告,正打算送给你看看呢。”
苏宝成的职务是省经委副主任兼汉华重工总经理,前一个职务无疑更有份量,所以所有的人都是称呼他为苏主任的。
苏宝成接过梁广平递过来的报告,却没有看,只是放到自己面前,然后说道:“技校的事情,咱们以后再专门讨论。现在的问题是,技校的学生,能不能挑起大梁?”
朱铁军肯定地摇了摇头,说道:“不能他们只能做辅助工作,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可以让他们加工,但涉及到主轴、涡轮叶片之类的部件,还是得靠老师傅来干。”
“我那里能够允出二三十人,车工、铣工都有,都是我从周围厂子挖来的,最少也是五级工。”岑右军道。
“那你那边的生产呢,会不会受到影响?”朱铁军问道。
岑右军道:“我想办法克服困难吧,你们那边是硬仗,得把精兵强将集中到你们那里。”
苏宝成点点头,说道:“小岑不愧是部队培养出来的,觉悟就是高啊。”
大家在这你一言我一语的,身为董事长的谢春艳却一直都没有吭声,只是用笔在面前的本子上写着什么。苏宝成夸完岑右军,回头看看谢春艳,笑着说道:“谢厅长,你是搞生产的权威,你说说你的看法吧。”
谢春艳抬头看看众人,然后对着自己的本子说道:“我刚才粗算了一下,咱们起码还缺100个以上的电焊工,机床工的缺口是200人以上,钳工至少缺50人,这还都是指高级技工,学徒工不算。至于家居公司这边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以及化工设备这边的普工,缺口不少于1000人。也就是说,未来两三年内,我们至少要补充2000名职工。”
“你这只算了一线工人。”苏宝成道,“如果增加2000名一线工人,那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最少要有500人。你算算看,食堂、医院、小学、幼儿园、清洁工、水电、房管……500人都打不住。”
原来浔自的厂长邱庆洋现在是分管政府关系方面的副总经理,听到苏宝成的话,他插话道:“这个问题我可以去协调解决一部分,咱们如果真的增加了2000职工,我就请浔阳市政府在咱们这里办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医院,总之,咱们这起码也相当于一个镇的规模了,老洪不会看着不管的。”
谢春艳长叹了一口气道:“唉,我现在是悔不当初啊。早知道小林能够把海外化工设备销售这条路子趟开,我就算拿着刀子逼,也不会让牛北生把石化机给搞垮了。如果石化机还在,它那2000多工人,可都是有丰富经验的,何至于让咱们这些人在这里发愁呢。”
260外包
260外包
听到谢春艳提起石化机,林振华笑道:“巧了,前几天小马还跟我说起来,想让我去把沈佳乐挖过来。沈佳乐你们都认识吧?”
这一圈人里,不知道沈佳乐的还真没几个。苏宝成算是离得比较远的,也听说过这个年轻女焊工的名头,他好奇地问道:“这个沈佳乐,不是你们轻化厅系统最好的女电焊工吗,她现在在干什么呢?”
“在江实电的行政科负责发洗澡票呢。”林振华说道。
“胡闹,这不是拿着金子当砖块使吗?”苏宝成嘀咕道。
谢春艳点点头道:“是啊,像她这样的高级技工,在江实电还有一大批,现在都改行了。我前一段时间去看过,江实电现在的主业是电冰箱,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很多很好的车工、铣工,成天就是加工个门轴、把手之类的,这都是学徒工就能干的事情,完全是浪费人才啊。”
电子研究所的所长卫景文插话道:“能不能请厅里协调一下,把这些工人转到咱们汉华重工来?就像老韦那样。”他倒没有说,其实他自己也是从丰华中学转过来的。
韦东齐听卫景文说到了自己,便插话道:“这件事,我找一些老同事聊过,也侧面地了解过他们的想法。现在江实电的效益不错,奖金和福利比咱们汉华重工也不差。那些工人家都在南都,社会关系也在江实电,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折腾了,想把他们调到汉华重工来,难度很大。”
“大家也是无奈吧。”林振华道,“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家庭的。”
曾几何时,在社会上是流行过“舍小家、顾大家”这样的口号的,但几十年的政治运动,已经把人们的政治热情消耗得无影无踪了。现在大家在做事情的时候,都是把自己的家庭放在重要位置上,事业方面的考虑倒可以其次。
江实电地处南都市郊,生活条件、子女的教育条件等等,都比浔阳要好,大多数的江实电职工,是宁可留在厂里去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也不愿意到浔阳来发挥自己的专长的。
“现在的人的觉悟,真是越来越低了,不谈理想了,一切向钱看。我们年轻的时候,会这样吗?那时候,只要国家召唤一声,天南地北随时出发。”苏宝成开始絮絮叨叨地发起牢骚来了。
苏宝成这老爷子,没多久就要退休了,他现在基本上属于看什么都看不惯,一说起社会风气就牢骚满腹。还好,林振华在他眼里算是一个有志青年,他一向欣赏有加,所以也不给林振华添乱。省经委把他派来给林振华当上司,估计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吧。
林振华知道苏宝成的脾气,便直接把他的话给当成空气给过滤掉了。他转头对谢春艳说道:“谢厅长,你刚才算的,还只是一种静态的情况,是指我们保持现有业务规模的情况。如果我们的业务进一步扩大,这些人手还远远不够呢。”
谢春艳呵呵笑道:“怎么,小林,你现有的业务还不够,还打算继续扩大呢?”
“那是当然。”林振华道,他掰着手指头给谢春艳算道:“你看,首先一点,咱们还有一个大单子正在等着中央审核,那就是南部苏丹锡雅部落的一套炼油设备。不管这套设备能不能做成,咱们都得准备着进军石化市场,这个市场可是黄金遍地啊。”
“嗯。”谢春艳点点头。她此前已经听林振华讲过锡雅部落的事情,她也是个胆大妄为的人,对于这种项目也是充满了兴趣。目前锡雅部落的炼油设备订单还在外交部、军委等地方讨论,大家意见不一,一时半会恐怕也定不下来。
林振华道:“其次,我们现在正在搞两个新产品。一个是40万吨大化肥,我听韦处长说过,目前理论设计已经没问题了,主要是参考荷兰的技术,叫什么名字来着……”
“是荷兰的斯特米卡本二氧化碳气提法,尿素的合成压力是14兆帕,合成转化率是57至58。生产效率比我们传统的水溶液全循环法更高,能耗和生产成本都能够大幅度下降,单系列日产量可以达到1750至2100吨的样子。”韦东齐说起技术问题来就是眉飞色舞,也不怕别人听不懂。
林振华摆摆手,示意韦东齐换个场合再来介绍这些。韦东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冲着满头雾水的郎冬、岑右军等人笑了笑,说道:“抱歉,这些天我的心思全在里面了。晚上躺到床上一闭眼都是这些玩艺。”
林振华接着说道:“韦处长说,目前主要的技术障碍是高压氨泵和高压甲铵泵的生产工艺问题,另外就是高压容器的加工,也还有一些难度。韦处长向我打过保票了,说最晚不迟于明年这个时候,他们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工艺设计,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承接订单了。”
“高压容器,又是电焊的活啊。”谢春艳苦笑道,她干了这么多管生产的领导,对于这些事情是门清。
林振华还以她一个苦笑,接着说道:“第二个产品,是我们正在开发的一条冰箱压缩机生产线,我们期望投产之后,能够年产30万台冰箱压缩机,产值6000万,最关键的是,能够替代进口,为国家节省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汇。”
“小林,要不,压缩机这个项目,就先放一放吧。”苏宝成建议道,“咱们人才这么缺,现在得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才是啊。毛主席过去就说过的……”
林振华摇摇头道:“这个项目可是钱途无量啊,我说的钱途,是金钱的钱哦。我向机械工业委的朱司长了解过,1983年,咱们全国的电冰箱产量不到19万台,去年就到了55万台,增长了两倍;今年更有可能突破150万台,增长率又是将近200。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我判断,不出5年,全国的电冰箱年产量就可能要突破1000万。到那时候,最大的瓶颈就是压缩机,如果全靠进口,一年好几亿美元呢,国家不可能不考虑的。咱们如果能够在国产压缩机上取得突破,利润将会非常可观。”
“可是,如果再增加这样一项业务,起码又是几百名工人的缺口啊。压缩机生产,应当是机床工的事情吧?”谢春艳叹道。
“总不能看着钱不挣吧。”朱铁军道,“人的问题总是能够解决的,这挣钱的机会可不好找。尤其是涉及到进口用汇的项目,咱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谢春艳道:“要是都像朱厂长这个想法,就好了。江实电的牛北生和金建波,是恰恰相反。他们是有困难要躲,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躲。当初上电冰箱生产线的时候,向厅里拍着胸脯说能够实现压缩机的自产。现在快两年时间过去了,一点动静也没有,连个技术科长都跑到我们这里来了。”
韦东齐道:“这是实情,牛厂长和小金觉得搞压缩机太麻烦了,一直不肯拨研究经费。名义上是让我牵头搞,实际上一点条件也不提供,让人怎么搞?相反,倒是林经理对于搞压缩机非常有热情,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设备就买设备。我向林经理立过军令状了,一年时间,肯定把国产压缩机搞出来。”
“好吧。”谢春艳用总结式的口吻说道,“情况大家都听到了,当下咱们的工人缺口是1000人左右。未来的缺口,用小林的话说是静态缺口,2000人。至于动态缺口,我就不估计了,我也不知道明年这时候小林会不会又给大家整出几个新项目来。”
大家一齐笑了起来,对于谢春艳的预言,大家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林振华这家伙实在是太能搞项目了,甚至于连浔自那已经死得不成样子的自行车,在他手里都能变成宝贝,居然还上了法国的报纸头条。明天即使林振华告诉大家说他准备开发歼星舰,大家肯定也不会有什么惊讶的表情,而是配合默契地去帮他研究材料和工艺。
“总之,缺人,这是我们目前的头等困难。大家说说看,怎么解决?”谢春艳问道。
大家都陷入了沉默,岑右军左右张望一下,见没人吱声,便举起手说道:“我先抛砖引玉地说两句吧。我们公司的销售经理岑右新,也就是我堂哥,他这几年一直在跑业务,对周围几省的工厂都比较熟悉。他向我反映过,周围几省都有一些濒临破产的企业,现在只能靠银行贷款发工资,福利什么的一概没有。如果我们能够给出比较优厚的条件,应当能够从这些工厂挖到一些工人。”
“这个可以考虑。”苏宝成点点头道,“咱们江南省就有不少这样的企业,不过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高级技术的数量不多。再说,能够到四五级的工人,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要让他们离开原籍到浔阳来,也有一些难度的。这个情况和江实电的情况差不多。”
“的确是如此,我过去到这些厂子去挖过人,只挖来一些退休职工,在职的基本上都不愿意动。”岑右军说道。
“退休人员在家里做事还可以,如果要去工地,就比较困难了。现在咱们的工地主要都在国外,让这些半大老头去风餐露宿,太不现实了。”谢春艳这样说道。她说的“家里”当然不是指家庭的意思,而是指厂子内部。
“第二个办法就是招工了。”邱庆洋说道,“浔阳劳动局一直都想让咱们多招些待业青年,既然咱们这么缺人,一口气招他500个人进来好了。”
郎冬插话道:“这个要慎重。咱们缺人归缺人,但是宁缺勿滥。据我所知,劳动局手里掌握的那些困难户,有些也是歪瓜裂枣的,弄进来活干不了太多,麻烦倒是会惹出不少。我的观点是,所有招聘进来的人,一定要进行严格筛选,道德品质不好的,娇生惯养的,一律都不能要。”
邱庆洋嘿嘿笑道:“老郎,你的标准我知道,过去就为了你这个用人标准,我得罪了多少关系户啊。”
郎冬道:“尤其是这些关系户家里的孩子,更是不能用。学技术不努力,天天想着要坐办公室。干活嫌累,发钱嫌少,批评几句的话,七大姑八大姨全来了。”
“得得,老郎,你就别发这些牢骚了。”邱庆洋连忙举白旗投降。
谢春艳道:“我支持郎经理的意见,咱们汉华重工现在也是大型工业集团了,人员素质的问题一定要抓好,否则未来后患无穷。尤其是咱们将来有大量的海外工程,如果工人的道德素质不高,或者吃不了苦,到海外去是要丢国家的脸的,这个问题可马虎不得。”
听到谢春艳这番话,林振华说道:“要说道德品质好,吃苦耐劳的,我觉得那就莫过于农民工了吧?为什么咱们不考虑招收一些农民工呢?”
“农民工?”众人一齐看着林振华,眼神里透出疑惑之色,似乎都觉得他的话很是不可思议的样子。
农民工这个概念,在当时更多地是被称为民工。遇到修路、修水坝等工作,国家和企业都会招募一些民工来承担。把民工用在工业生产领域的情况,非常少见,在大家的心目中,民工就是临时工,基本上就是今天干、明天走的,怎么可能培养成为技术工人呢?
但林振华能够看到的东西,与大家是完全不同的。在他经历过的年代,农民工是企业的主体,全国有2亿农民工在各个岗位上工作,像长三角、珠三角的那些生产线上,几乎清一色都是农民工。
“这个问题,我们回头再琢磨吧。”林振华道。在今天这个会上,他并不想就此事过多纠缠,他想说的是另外一个想法:
“各位,我们刚才算来算去,都是按照由咱们汉华重工承担所有生产任务而计算的。事实上,咱们的许多工作,并不一定都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完成,我们完全可以请其他企业进行协作。这种方式,叫作外包。”
261招标
261招标
“不会吧,这些人都是企业家?”
毕敏坐在一张写着“登记处”字样的桌子后面,一边给人发着登记表格,一边小声地对身边的田效兰嘀咕着。
在她们面前,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足足有上百人之多,所有的人脸上都带着激动和期盼的神色。在她们的头顶上,拉着一条大字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全国企业家、业界精英加盟汉华重工基地,参加汉华重工供应商招标”。
这就是林振华想出来的主意,他提出,既然汉华重工自己无法马上解决劳动力资源的问题,那就索性把能够外包的业务分包出去,请其他企业来协助完成。这样做当然会分流掉一部分的利润,但它可以充分利用各企业的管理力量,弥补汉华重工在管理人才上的不足。
在把一部分业务分包出去之后,汉华重工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即可,边缘业务完全通过合同关系来进行管理。这种分包模式在发达国家早已十分普遍,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还是非常新鲜的尝试。
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企业间的协作都是通过计划部门来安排的,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缺乏直接的沟通渠道,协作中一旦出现什么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为了避免生产上的风险,也是为了省心,许多企业都倾向于自己生产所有的配件,这就形成了所谓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
林振华此次提出的分包方式,打破了这种经营上的陈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根据自己在后世的经验,提出了一整套供应商管理以及避免供货风险方面的思路和作法,赢得了整个领导班子的赞同,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次面向全国的供应商招标会。
与普通的业务外包不同,汉华重工这次招募供应商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要求所有的供应商必须把自己的企业迁到浔阳,最好是直接迁到汉华重工的附近。在那里,浔阳市政府已经划出了一片2万亩的土地,其中的3000亩地已经完成了三通一平,随时可以开工建设厂房。
这2万亩地,就是林振华向洪予安建议的浔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林振华提出,可以以汉华重工为核心,吸引一大批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形成一个机电工业的产业集群。大工业生产需要众多企业的分工协作,只靠一家企业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洪予安对于林振华的这个设想当然是十分赞同。他承诺,所有入驻开发区的企业,三年之内免征土地出让金,税收减半,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优惠政策。
与取得了洪予安的支持后,林振华亲自安排,在全国十几家报纸上刊登了招标公告,声明汉华重工有大量业务需要寻找长期的供应商,诚邀全国各地的企业前来投标。一时间,天南地北的小老板们像闻着腥味的猫儿一样,全都向浔阳扑来。
1985年是中国的公司元年,号称十亿百姓九亿商。无数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冲进了商品经济的海洋之中,其中有些人本身有某个方面的专业技术,也有些人虽不懂技术却擅长经营,当然,也绝对不乏除歪门邪道之外其他一无是处的废材。林振华的意思,就是要把这些有一技之长而且敢于闯荡的人才挖掘出来,利用汉华重工这个孵化器,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的企业家,与汉华重工一道,去搏击国际市场。
招标会的现场,安排在汉华重工公司办公楼前的大空场上。毕敏和田效兰负责对投标者进行登记,空场上搭起了几十个临时的棚屋,那是投标者向面试官陈述自身能力和设想的地方。
站在毕敏和田效兰面前的这些人,虽然一个个踌躇满志,但大多囊中羞涩。他们身上穿着一件几十块钱的劣质西装,脚下往往踏着一双解放鞋,上面满是泥点。他们的脸大多是黑黝黝的,像是刚刚从地里归来的老农。在他们填表时,毕敏看到他们手上长满了老茧,显然此前摆弄钢管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摆弄笔墨的时间。
这就难怪毕敏会发出这样一句感叹:他们就是企业家?
“毕敏,你可别看不起他们,我家右军当年也是这个样子呢。”田效兰小声地回答道。
毕敏道:“那可不一样,岑经理长得多帅啊,哪像这些……”
“嘘”田效兰连忙制止了毕敏的诽谤,不过心里也是暗自觉得好笑。这次来投标的企业家们,实在没有几个长得顺眼的。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装束,就没几个能够把西装穿出一个形状的,有些人还装模作样地扎个领带,那领带简直脏得像用过无数次的围嘴一般。
所有登记完毕的企业家们,都被分配到某一间棚屋里,去与汉华重工的面试官交谈。
“我叫冯茂乔,安徽铜陵人。我是我们乡齿轮厂的厂长。我们厂有18个工人,2台车床,2台铣床,还有1台磨床。”一名投标者这样介绍着自己。
“我考你一下,我这里有一个圆柱齿轮的图纸,你看一下,能不能跟我说说加工工艺该怎么设计。”面试官骆沁生把一张图纸推到冯茂乔的面前,对他说道。
冯茂乔拿过图纸,仔细看了看,然后便指指点点地说开了:锻坯、正火、粗车、拉花键孔……此人看起来土里土气的,技术方面还真不含糊。这种小企业的厂长,一般同时也就是厂里的技术权威,如果技术上没几把刷子,根本就开不了厂子。
骆沁生按着林振华事先的吩咐,一边倾听对方的答辩,一边观察着对方的神情,同时在本子上记录着初步的印象:技术熟练,有生产经验,为人老实,思路活跃……
等冯茂乔讲完,骆沁生对他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好感,他接着问道:“冯厂长,我们的招标条件你也知道了,如果要成为我们的供应商,必须把厂子迁到浔阳来,你们能做到吗?”
冯茂乔道:“可以,我那18个工人,只要能挣到钱,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只是,我们厂子本钱小,要建厂房可能建不起,我们想在边上租农民的一间房子来当厂房,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你们的要求?”
骆沁生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已经为你们这样的小企业准备了专门的厂房,你们五台机床,可以占车间的一个隔间,和其他企业共用一个车间,你看怎么样?”
“那租金……”冯茂乔有些担心地问道。
“第一年,租金全免。从第二年开始,如果你们挣不到租金的钱,我们也没必要合作了,冯厂长,你说是不是这样?”与骆泌生坐在一起的彭少哲回答道。
“没错,没错。”冯茂乔连连点头道,“这位后生说得对,如果我们连房租都挣不到,还开什么厂子?不过,我有一点不懂的,不知道该不该问。”
“冯厂长,有问题你就问吧,我们是一个供求双方见面会,互相都可以问问题的。”骆沁生道。
冯茂乔道:“我这个厂子,有五台机床,在我们乡里还是算是蛮好的一家企业。我来以前,觉得自己还蛮有本钱的。可是我到了这里一看,你们光厂区就有这么大,好几千人的大厂子,像我们这种小厂,对你们有什么用?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要把我们招过来。”
彭少哲笑道:“冯厂长,说来你不信,我们这么大个企业,起家的时候,连五台机床都没有呢。我们前身是汉华机械厂的劳动服务公司,短短五年之间,挣下了这么大的产业。你觉得你的资本还嫌少吗?”
“真的?”冯茂乔瞪大了眼睛问道。
骆沁生点点头道:“这倒是真的,我们现在的副总经理,当年就是我车间里的一个搬运工,赤手空拳把企业发展到这么大的。就是他提出的这次招标,他说他的目标是,培养100家像我们这么大的企业。”
“两位领导,你们放心,只要你们能给我们提供机会,我们一定好好干。你们总经理说的100家大企业的指标,你们给我留下一个,我老冯别的不敢说,做事是绝对可以放心的。”冯茂乔赌咒发誓道。
“好,那请你先到招待所休息,明天我们会安排你们大家去参观,了解情况,如果有可能的话,以后我们就会在一起合作了。”骆沁生热情地说道。
同样的对话,在一个个面试的棚屋里发生。林振华让人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考题,测试着投标者的技术、管理、人品等各方面情况,同时也要了解投标企业的装备情况、生产经验等等,以确定是否能够成为汉华重工的供货商。
云集到浔阳来的,绝大多数都是乡镇企业或者个体私营企业的业主,国营企业一是不屑于参加这样的投标,二是机制上也不允许他们响应汉华重工的号召,举厂搬迁到浔阳来落户。
林振华当然知道,要论工人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装备水平,国营企业能够甩出乡镇企业几条街。但他同时也知道,与国营企业打交道,远远不如与乡镇企业打交道那样简单。林振华要做的,是用现代理念去改造这些供应商,使他们能够成为汉华重工的战略合作伙伴。国营企业人际关系复杂,干部和工人都有端铁饭碗的傲漫作风,要想进行改造是十分困难的。
乡镇企业的情况就好得多,只要能够保证他们的盈利机会,一切条件他们都会愿意答应的。林振华打算广种薄收,在100家被引进的企业里,如果能够有10个真正的企业家,那么未来的发展就不可限量了。
“两位女士,可以给我一张表吗?”
一名皮肤白皙,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的青年男子站在毕敏和田效兰的面前,彬彬有礼地问道。
“你……你也是来投标的?”毕敏傻呵呵地问道。眼前这位小伙子,身上的西装看起来是那样合体,衬衣是雪白的,手指修长,普通话说得不错,显出受过良好教育的样子。毕敏接待了这么多农民企业家,乍一看到这么一位书生模样的青年,忍不住有一种眼晕的感觉。
“也可以算是吧。”对方微笑着说道。
“你想投标什么产品?是机加工,还是材料,或者是焊接?”毕敏问道。
“我想投标贵公司的管理业务,我想问的是,你们缺不缺总经理?”
262沃顿MBA
262沃顿MBA
“你想应聘总经理?”毕敏目瞪口呆地问道,“我们没有招聘这个职位啊。”
年轻人微微地笑了,他自然料到了自己这番求职告白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不过,他还是稍微地有一点觉得意外,他原本以为,对方会向他怒目而视,甚至立即喊来保卫人员把他带去审查。可是,对方并没有这样做,对方只是傻呵呵地看着他,还有一点不好意思的样子,似乎觉得没有预留一个总经理的位置给他,是一件很对不起他的事情。
年轻人当然不知道,毕敏所以有这样好的心理素质,完全是因为跟着林振华跑腿所锻炼出来的。林振华就是那种随时都要说出几句逆天言论的人,毕敏现在也算是有抵抗能力了。即使年轻人告诉他说自己打算明天把太阳弄灭了,毕敏的反应肯定也仅限于下班后先去买点蜡烛备着。
“我叫项哲,1984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是宾夕法尼亚的MBA……对不起,需要我向你们解释一下什么是MBA吗?”年轻人这样说道。
“工商管理硕士。”林振华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站在毕敏身边答道。
“正是。”项哲点点头道,脸上现出了一丝惊喜交加的神色。他吃惊的是在浔阳这样一个小地方,居然还有人知道什么是MBA;高兴的则是总算碰上了一个懂行的人,至于对方是不是识货,他已经不敢奢求了。
“林经理,他说,他说他是来应聘总经理的。”毕敏向林振华说道,说罢,她指了指林振华,对项哲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公司的副总经理林振华。”
说到这,毕敏忍不住抿嘴一乐,林振华这么风光,也不过是汉华重工的副总经理而已,眼前这个年轻人,可是直奔着总经理的位置来的哦。他说他是什么BA,这个东西很值钱吗?
“哦,原来是林总,我在报纸上看过你的事迹。”项哲向林振华伸出手说道。
林振华和项哲握了一下手,说道:“幸会,我很奇怪的是,项先生既然是沃顿的MBA,怎么会跑到我们这样一家小企业来应聘呢?”
“林总知道沃顿商学院?”项哲真有些震惊了。
在来汉华重工之前,项哲的确通过报纸上的文章研究过林振华这个人,得知了他的许多事迹。项哲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林振华只有初中毕业的文凭。在项哲的心目中,林振华就是一个比较有闯劲的农民企业家而已,才气肯定是有的,但学问必定是一塌糊涂。至于报纸上说林振华懂英语,经常看英文原版专业书之类,项哲一概将其视为媒体的吹捧。
项哲在国内介绍自己身份的时候,从来都只说自己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BA,不敢说是沃顿商学院的MBA,因为前者好歹还有人知道,后者就根本没人听说过。每次他介绍完都要费半天口舌去说明沃顿和宾大到底是什么关系,所以他还不如不说。
刚才林振华脱口而出,说项哲是沃顿的MBA,这可让项哲对林振华的看法大为改观,看起来,这个初中文凭的林总,还真有几分见识呢。
林振华看着项哲的脸色在一秒钟之内变了几次,多少能够猜出他心里所想。当年,沃顿在中国的确没什么名气,除了林振华这种逆天的穿越众,还真没什么人能够知道的。
“沃顿商学院的大名,我还是听说过的,只是一直无缘去看一看。”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
“没想到,没想到。”项哲喃喃地说道,“林总,我刚才口出狂言,说要应聘总经理,你不会介意吧?”
“当然不介意。”林振华道,“我们现在急需大批的总经理,你来得正是时候呢。”
“大批总经理?”项哲被林振华给说蒙了。
林振华伸出手示意道:“走吧,项先生,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找个地方慢慢聊。”
“OK,OK”项哲向毕敏笑了一下,便跟着林振华走了。
毕敏站在原处,望着项哲的背影,傻傻地小声嘀咕着:“应聘总经理,这个人可真逗。对了,田姐,你觉得这个人逗不逗?”
田效兰对她一乐:“毕敏,我不觉得他逗,我觉得你挺逗的?”
“我有什么逗的?”毕敏瞪大眼睛问道。
“我还从来没见你盯着一个小伙子盯得这么认真的呢,是不是看上这小伙子了?”田效兰笑着说道,作为一个过来人,她可太了解女孩子的眼神里有什么东西了。
“哪有嘛,哪有嘛,你乱讲。”毕敏涨红了脸,在田效兰背上一通猛砸。
林振华带着项哲来到一间会谈的棚屋里,请项哲坐下,又给他倒上一杯水,然后问道:“项先生,刚才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我呢。我听说沃顿的MBA都是商界精英,还没毕业就有一堆世界500强企业排队等着要的,你怎么会落到上我这个小庙来应聘的境地呢?”
项哲长叹一声,说道:“唉,这就说来话长了。我是最早一批公派出国留学的,在宾大读了个MBA,想着回国来肯定能够大显身手。谁曾想,回来之后,我被分配到一个国营大厂,人家根本就不需要MBA的管理知识。我因为有一个国外的文凭,一进厂就得到了重用,被任命为总务科副科长,然后一干就是两年。”
“负责发洗澡票?”林振华笑着问道,他想到总务科好像也是管洗澡票啥的。
项哲自嘲地笑道:“我可不光会发洗澡票。我给我们厂的浴室设计了一个优化方案,给洗澡票规定了面额,然后再规定非高峰期洗澡比高峰期便宜5分钱。试行一个月,锅炉房的用煤节约了20。”
林振华哑然失笑,看来这位项哲仁兄真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连管个浴室都能用上MBA的知识。要说起来,他这个思路也不算太复杂,不外乎是提高了非高峰期浴室的利用率而已。能够想到这一点的人肯定不少,但愿意去实施的人就不多了。
项哲道:“不瞒林总说,我一度也想着就这样算了。我在厂里也是享受着归国人员待遇的,收入比普通干部要高出不少。如果我愿意死心塌地地做我的副科长,可以活得挺舒服的。”
“嗯,那为什么现在又改主意了?”林振华问道。
项哲道:“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汉华重工在全国招募供应商的广告,当时就觉得抨然心动。这是我一直以来都想过的事情,当年我曾经向我们厂长建议过,但最终石沉大海。我没有想到,在你们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哦,对不起啊,我是说,这样一个内地中型城市,居然有企业能够有这样的经营意识。”
“招募供应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很普通的经营行为吧?”林振华不以为然地说道。
“那是自然的。”项哲道,“但是,如此普通的事情,在中国就是一大创举了。我那个厂子,连装产品的包装纸箱都要自己做,只差自己建个造纸厂来造瓦楞纸了。而你们汉华重工能够搞这样大的分包体系,这充分说明你们的领导是非常有头脑,思想非常开放的。”
林振华支吾道:“呃,这个也不全是领导的功劳吧。俗话说,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能够想到这一点的人,还是很多的。”
“想到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有魄力做到这一点。”项哲道,“正因为如此,我就请了一星期假,专门从上海跑过来,想亲眼看一看,这个神奇的企业是什么样子。”
“这么说,你只是来考察一下的?”林振华道,“我还以为你真是来应聘总经理的呢。”
项哲不好意思地说道:“应聘总经理这话,主要是为了吸引你们领导的注意,这是一个小策略。早知道林总这样平易近人,我就不搞这样的恶作剧了。”
林振华摆摆手道:“项先生,你这话可说错了。你想应聘总经理,怎么能算是恶作剧呢。我刚才说了,我们现在急需大批的总经理,尤其是有沃顿背景的总经理。”
“此话怎讲?”项哲听出林振华的话绝对不是讽刺挖苦,而是有其深意的。在沃顿拿到MBA的人,都不是傻瓜。
林振华道:“不瞒项先生,我们汉华重工现在规模大了,业务多了,但在管理上,还是十分粗放的。我现在是常务副总经理,实际上是整个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可是我实话实说,搞技术我有一些经验,在管理方面,我完全是跟着感觉走,毫无章法可循。”
“林总现在的管理不是很好吗?你们汉华公司能够从一家厂属的劳动服务公司,发展成今天横跨家电、机床、化工设备三个领域的大型企业,这样的成绩,即使在美国也是一个奇迹。如果这就是跟着感觉走的结果,那么林总的感觉,实在是太正确了。”项哲淡淡地笑着说道。
林振华也是淡淡一笑,他知道,眼前这位年轻人,是想套一套自己的话,看看自己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是否有清醒的认识。良禽择木而栖,项哲显然是不想把自己的才华,交给一个不识货的雇主。
对于项哲的这种谨慎,林振华非但没有觉得反感,甚至是十分欣慰。因为项哲越是表现出慎重,越说明他这次来汉华求职的态度是认真的。
无论如何,也得把这个人弄过来,林振华心中暗暗地想着。
263助理
263助理
“项先生,明人不说暗话。我们汉华重工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更多的是得益于观念上比其他企业先行一步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