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第 81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但作为长线,我们还是希望在那里有所作为的。你们也知道的,培植一方势力,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越早布局就越有利。因此,如果有机会,我们是不会拒绝去做的。”

    这些话,其实也没多少秘密可言,应当算是公开的秘密了。陈天这番表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信息,就是让林振华等人知道,安全部门对于南部苏丹也是感兴趣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机会。

    林振华对陈天的话心领神会,他说道:“陈哥,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机会,当地有一个名叫锡雅的部落……”

    “我听说过这个部落,在当地各大部落中,实力排名第三。目前美苏两家都想收编他们,不过谁都没有得手。”陈天如数家珍地说道。

    “你不是说你们还没有精力去插手这里吗?”林振华惊讶地问道。陈天说的情况,与瓦希尔在信中介绍的情况基本一致,最关键的是,陈天事先并不知道林振华与锡雅部落之间的事情,在这个时候能够脱口而出,就说明陈天掌握的各种信息实在是非常惊人。

    在此前,林振华虽然知道陈天是秘密战线上的人,但对于他的能力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此时听到陈天轻描淡写地就能说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非洲部落的情况,他是真心有些佩服了。谁说二世祖就代表着堕落和拔扈,这位陈太子,可是真有两把刷子的,虽然在拔扈这一点上,的确有些过于明显了。

    陈天道:“没精力插手,不意味着我们连情报都不搜集。知彼知己,这是情报工作最起码的要求。”

    项哲不失时机地插话道:“林总,陈经理说得对,咱们公司的情报工作也得加强了,咱们对于客户和竞争对手的情报了解得太少了,这对竞争是非常不利的。”

    “这事……以后再说吧。”林振华答道。

    “呃,当然,当然,林总,你继续。”项哲知道自己跑题了,连忙纠正过来,示意林振华继续往下说。

    林振华转回头继续对陈天说道:“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在法兰克福装备展上,锡雅部落派出了一位工业部长,打算在装备展上采购一套炼油设备。其他国家的装备商都不愿意接他们这样的小订单,最后他们就找到我们头上来了,正巧我们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小型工业解决方案里,就有这样的设备。”

    接下来,林振华把整个项目的情况向陈天原原本本说了一遍,把瓦希尔的信也递给陈天看了。陈天收起了大大咧咧的表情,非常认真地听着每一个细节,有些地方还要反复地向林振华询问,甚至于瓦希尔在当时的表情,所用的词汇等等,都不放过。在整个过程中,陈天都没有用本子记录任何一个字,而是把林振华说的内容全部印在了自己的脑子里。

    项哲坐在一旁,看着林振华与陈天对话,颇有一些感触。作为一名沃顿的MBA,他还是非常自负的,他觉得国内的官员、领导水平都不怎么样,尸位素餐者居多。然而,今天他先是去机械委见了朱晋文,现在又见到了陈天,他发现这两个人在各自的位置上都有一些非常擅长的东西,工作经验十分丰富,而这些是项哲所不具备的。术业有专攻,项哲现在开始有些体会了。

    “该死,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们怎么不先和我们打招呼?”林振华把整件事说完后,陈天用埋怨的语气说道。

    “陈哥,这事也归你们管?”林振华郁闷了。

    陈天道:“你没听外面的人传说吗,我们这个部门,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着生……咳,这个不太雅,就不说了。你要知道,国家没有哪件事是和安全问题无关的,尤其是涉及到这种敏感国际关系的事情,肯定要和我们安全部门打个招呼才行啊。”

    林振华道:“这个我还真是不了解,你们安全部门神龙见首不见尾,我就算想向你们汇报,又上哪找你们去啊?”

    陈天道:“这件事不怪你们,怪外贸部和外交部那边少了一根弦。估计他们是觉得这件事属于经济合作,所以没有和我们联系。如果事先和我们沟通一下,这个事情至少不会处理得这样简单吧。”

    林振华从陈天的话中听出了一些潜台词,他试探着问道:“陈哥,怎么,你觉得这件事有门?”

    陈天皱着眉头想了想,说了一个字:“难”

    听到陈天这样说,汉华重工的几个人都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咯蹬一下。陈天这么大能的人,居然也说难,看来这事还真的没什么希望了。

    “陈经理,你说难,是指哪个方面啊?”韦东齐不甘心地问道。对于锡雅部落的这个项目,其实最热心的就是韦东齐,毕竟这是石油设备,是他的本行。林振华和项哲的热情,更多的是针对这个项目的利润,如果难度太大,利润就要缩水,最终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陈天答道:“韦处长,这个难,当然不是指你们技术角度上的难,而是从项目的安全性角度来说的。振华刚才也说了,你们这个项目,光是建设周期就要1年,还要试生产、投产,投产之后,回收投资起码是3年。在这长达4年的时间里,各种变化都可以发生,你们最终可能会颗粒无收。从这个角度来说,外贸部否定你们的项目,也是完全有道理的。”

    林振华道:“陈哥,你刚才说你们不会简单化处理,可是你现在的答复,和外贸部给我们的答复完全一样啊。”

    陈天挠了挠头皮,说道:“振华,你怎么会这么认死理呢?我说外贸部否定你们的项目有道理,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说的。但从我们工作的角度来说,这件事还是可以运作一下的。最起码,你不要直接回绝对方,可以把线牵上,然后设法安排我们的人过去考察一下。至于设备,在安全形势没有改善之前,先不提供,这样吊着对方,也比直接推出门外要好吧?”

    “这不是耍对方吗?”韦东齐回过味来了。陈天的意思,不外乎就是先给对方一些希望,以便让对方为陈天他们提供一些利用价值。但设备是不能卖的,因为安全问题无法解决。这种处理方式,对于陈天来说是很平常的,但对于韦东齐这种技术人员来说,实在是无法接受。

    “韦处长,这不是我们要耍对方,而是对方实在无法为我们提供安全保障。”陈天耐心地解释道,在韦东齐这样的厚道人面前,陈天还真有些歉疚感:“据我们掌握的情报,锡雅部落的实力不行,他们有一支几百人的军队,但战斗力基本上就是渣。当然了,周围几个部落的军队战斗力也是渣。在非洲部落地区,两班人马激战三天三夜,最后伤亡可能还不到10个人,你想想看,这打的是什么仗?”

    “不会这么夸张吧?”项哲吃惊地问道,“美国街头黑帮火拼,时不时也得是几十条人命呢。”

    陈天呵呵笑着说道:“我说的千真万确,那些老黑打仗真是不行,光知道乍乎,一梭子一梭子地往天上放枪壮胆,一点章法也没有。”

    林振华心里一动,问道:“陈哥,照你这样说,我们如果投放一个连的部队过去,岂不就能在那一片称王了?”

    “什么一个连?”陈天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哪来的一个连?”

    林振华道:“一个连的解放军啊。”

    “你别太欺负人了好不好?”陈天道,“在那种地方,别说一个连的解放军了,就是一个连的基干民兵,也能所向披靡了。问题是,咱们怎么把一个连的解放军投放过去?要真投放过去,国际舆论还不把我们淹死。”

    林振华道:“我不投放现役的解放军,我有退伍兵啊。我们厂光是这两年新进的退伍兵就有一个连还多,至于像我这种退伍很多年的退伍兵,凑一个营都够了。我让他们以工人的身份去施工现场,到时候拿起枪直接就能打仗,你觉得这个主意如何?”

    林振华的这个想法,是受到后世的美国黑水保安公司的启发。成立于1997年的黑水保安公司是一家私营公司,名义上与政府、军方都没有关系,因此可以在全球自由活动,而无需承担政治上的责任。美国政府就经常把一些不便于让军队直接插手的安全事务交给黑水保安公司去完成,这样可以免去道义上的麻烦。

    按林振华的设想,他可以把公司里的退伍兵编成一个汉华保安公司,谁敢碰一下汉华重工的工地,就让他知道什么叫撼山易、撼保安难。林振华甚至于想到,自己没准还可以过一把带兵打仗的瘾,有句话乍说的:借我800保安,复我和谐非洲。哇咔咔,穿越非洲当军阀,这是什么样的境界啊。

    林振华在那里想入非非,陈天却是眉头紧锁,沉默不语。他端起一杯啤酒,放在嘴边慢慢地吸着,眼神有些游离,显然在进行着复杂的思考。

    “这个想法倒是有些新意。”半晌,陈天终于吭声了,“不过,太过于惊世骇俗了,我估计要把那帮老头老太太们吓得生活不能自理了。”

    陈天说的老头老太,自然是指那些抱着传统思维的官员们。他非常清楚,林振华提出的这个建议,在当时的中国显得多么离经叛道,估计有些老同志可能直接就要拍桌子怒斥林振华不懂外交、不懂政治、不懂啥啥的。

    不过,陈天自己就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要论惹事生非的本事,他比林振华可厉害得多了。林振华提出的这个方案,很合陈天的胃口,这就足够了。

    “这事,我得回去跟我家老爷子商量一下。”陈天道,“他虽然退下来了,但还有点发言权。如果他能够接受这个主意,我们倒还真是可以运作一下。”

    “陈哥,你估计这事有几成把握?”林振华性急地问道,他要考虑如何给瓦希尔回信的问题,还有,如果这个项目有戏,也算是一个大项目了,人财物的调配,都要提前考虑了。

    “一成吧。”陈天道。

    “一成”林振华失声道,“你有没有搞错,热闹了半天,才一成的把握?”

    陈天道:“有一成的把握已经不错了。你要知道,这件事中间还有很多细节要考虑,这些出去的人算是谁的编制?一旦发生国际纠纷,由谁来负责?还有,他们的武器如何提供?总不能从咱们现役部队里齐装满员地拉一个连队就出发吧,100多支八一杠,你们打算混在设备里一块运去?”

    “这个,我可就真的不懂了。”林振华无奈地说道,“陈哥,那就麻烦你去运作一下,这个订单对于我们汉华重工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陈天道:“你放心吧,有一成的把握,我也会当成十成去争取。这个项目如果能够做成,我们也相当于在非洲中部砸下了一个钉子,这会让我们在非洲的整个工作局面都焕然一新的。”

    这事也就只能谈到这个程度了,对于林振华等人来说,算是看到了一线新的希望。看来朱晋文的思路没错,最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是安全部门的人。

    大家起身的时候,项哲非常有眼色地跑去结了账。陈天倒也没争,只是呵呵笑道:“让你们付账可不好意思了,咱们今天谈的这些,可全都是公事,我回去能报销的。”

    “陈哥,你能把这事办下来,我每天请你吃一顿这种饭都成。”林振华说道。

    “对了,老刀在你们那里,没把你们吃穷吧?”陈天笑着问道。

    林振华也笑着答道:“没有,老刀现在已经不吃肘子了,他迷上了我们云梦湖里的鲑鱼和雪鳊鱼,七八斤一条的大鱼,这兄弟一顿就能干掉一条呢。”

    “我说过,他能吃,也能干,他为你们创造的价值,可不止几百条鱼吧?”陈天自信地说道。

    “远远不止。”林振华道,“他帮了我们很大的忙,我们卫老师好几次跟我说,要给老刀明确一个编制,把他弄进研究院里呢。太子,你还别说,你们安全部门掌握的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

    说起资源,陈天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他扭头对项哲说道:“对了,项硕士,你刚才跟你们老板说,希望加强公司的情报工作,在这方面,我倒是可以帮你一下。我们安全部门平时也会搜集一些经济情报的,如果你们需要,我可以让人给你们提供一些。”

    “真的?”项哲喜出望外:“陈经理,我们太需要这些资料了,只要你们能够提供的,我们都要,多多益善啊。”

    陈天逗趣道:“我们可不是活雷锋哦,我们提供这些情报,是要收费的。”

    项哲道:“这没问题,只要情报有价值,该付的费用,我们肯定会付的。”

    陈天摇摇头道:“我们要收的费,可不是用钱来算的,我们需要的是资源互换。”说到这,他对林振华说道:“振华,我发现咱们两家可以建立一些更紧密的合作,现在中央领导也说了,战争威胁不是主要威胁,经济上的竞争才是核心矛盾。我们情报部门,未来的工作重点也是为你们企业保驾护航的哦。”

    “好,合作愉快。”林振华伸出手,与陈天紧紧地握在一起。

    281老工程师

    281老工程师

    在随后的两三天时间里,林振华一行又到外贸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等单位去走了走,还以私人身份去拜访了一下何海峰。各家单位对于锡雅部落这个项目的态度都大同小异,认为项目是好项目,就是地方太不合适了,无论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还是安全上的考虑,这个项目都应当暂缓。

    部委里的人们对林振华等人自然是官腔多于实话,大抵是从什么国际主义、第三世界之类的大道理出发来说事。何海峰相对来说就实在得多,他提醒林振华,这个项目风险太大,万一出现闪失,会影响到他林振华的前途,所以千万还是谨慎为好。不过,何海峰也承认,如果这个项目能够做成,对于我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北京活动了几天,也没个结果。陈天那边回了个信,说是已经向他老爸汇报过此事了,老爷子答应找机会向有关领导提一提,但这个机会需要等,所以,让林振华他们还是先回浔阳去忙自己的正事为好。

    临行前一天,林振华安排大家自由活动,自己则想呆在招待所里好好睡上一觉。韦东齐到招待所旁边的商场转了一圈,买回来一大堆糕点、补品啥的,然后开始换衣服、刷鞋,好像要去探望什么亲友的样子。

    “老韦,怎么,北京有亲戚?”林振华躺在床上不经意地问道。

    韦东齐摇摇头道:“不是,是过去认识的一个老工程师,十几年没见面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呢。”

    “很大岁数了吗?”林振华问。

    韦东齐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说道:“应当快70了吧,当年他就快60岁了,老爷子身体也不太好。”

    “他是干什么工作的?”

    “搞炼油设备的,对了,林经理,他是我们当年11万吨乙烯攻关组的,技术和经验方面,都堪当我的老师了。当年我们一起工作的时候,他对我很好,把我当成自己的晚辈一样对待的。”韦东齐带着几分留恋的神色说道。

    “哦,是这样?”林振华听说是搞炼油设备的,顿时来了精神,他从床上跳下来,说道:“走吧,老韦,咱们一块去看看。”

    韦东齐迟疑道:“林经理,我都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还健在呢,还有,我们当年分开的时候,他只留了一个家庭住址给我,这都10多年时间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还住在那里呢,弄不好就是扑个空。”

    林振华不以为然地说道:“扑空就扑空吧,反正今天也没什么事情,权当逛逛北京城了。正好,我开车送你去。”

    为了方便林振华等人活动,陈天留了辆吉普车给林振华。在他们三个人中,林振华和项哲都会开车,而且也都在浔阳拿了驾照。那时候北京的路上车还不多,停车也方便,有辆车在手边,办事的确要方便得多。

    韦东齐知道林振华的脾气,也就没有推脱。林振华帮韦东齐拿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搁在吉普车的后座上,然后亲自驾车,带着韦东齐向北京城东南角的一片工人宿舍区开去。

    在路上,韦东齐向林振华详细介绍了一下他要去看的那位老工程师的情况。老爷子叫贺诚山,是北京某化工设备企业的工程师,专长是低温设备制造。十几年前,国家计委组织11万吨乙烯技术攻关,贺诚山领导的一个技术小组负责乙烯压缩机和丙烯压缩机的研制工作。

    一套乙烯裂解装置包括300多台设备,其中最核心,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是所谓“乙烯三机”,即裂解气压缩机、乙烯压缩机和丙烯压缩机。在这三机中,丙烯压缩机的进口温度是零下40摄氏度,乙烯压缩机的进口温度是零下102摄氏度,属于低温压缩机。

    在低温条件下,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会发生变化。在常温下坚硬无比的金属,在低温条件下可能会脆弱得像刨花板一样。压缩机是在高压条件下工作的设备,对于材料的韧性要求又是非常高的。正因为如此,低温压缩机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都属于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在十多年前那次攻关中,项目组最终也未能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导致整个项目折戟沉沙。项目失败后,攻关组的技术人员们各自返回自己的工作单位,韦东齐从那时至今,一直没有再见到过贺诚山。

    “师傅,麻烦打听一下,这个地址怎么走……”

    林振华和韦东齐都没有到过这个叫作“双井”的地方,林振华在前世勉强听说过这个地址,但那也仅限于知道它是地铁线上的一个站名而已。没奈何,两个人只好一边往前开着车,一边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向路人打听。

    “双井南里,哦,我知道,那是化工五厂的家属院吧?……您二位打这一直往南,看到一个水塔的地方再奔东,往前大概500米左右,那有两个烟囱,您走第二个烟囱底下,有一胡同,顺那胡同再往南……”热情的首都老头连说再比划,没等他说完,韦东齐已经晕了。

    走过了无数的水塔和烟囱,林振华和韦东齐终于找到了地址上的那个小区,那是一个由十几幢建于50年代的六层单元楼组成的小区,小区里种着高高的杨树,遮天蔽日的,在盛夏的午后,显得十分荫凉。

    “同志,你们找谁啊?”

    在小区门口,一位小脚老太太警惕地凑上前来,拦住吉普车,看着车上的二人问道,她老人家的胳膊上戴着一个红袖箍,看着像赤卫队员似的。

    “17号楼3门402,贺诚山。”韦东齐把地址条拿给小脚老太太看,同时问道:“大妈,麻烦问一下,这位老先生现在还住在这吗?”

    “你们和他什么关系啊?找他有事吗?”老太太十分敬业地问道。

    韦东齐道:“我算是他的同事吧,过来看看他。”

    “同事?你和他是哪的同事啊?”

    “呃……我们过去在一起搞过技术攻关,贺老算是我的老师。对了,我是江南省汉华重型工业集团的,这是我的工作证。”韦东齐把工作证掏出来递给老太太。

    老太太认真地看了看工作证,这才点点头道:“哦,你还是处长呢,那你们进去吧。那谁,你是司机吧,你把车停那边树底下。”她的后一句话是对林振华说的。

    “他可不是司机,他是……”韦东齐连忙打算解释。

    “呵呵,我就是司机。”林振华嘻嘻笑着。以他俩的年龄来看,说林振华是韦东齐的司机,那是最合情合理的。如果说林振华是韦东齐的上级,估计老太太立马就要报警,觉得这俩人肯定是骗子。最简单的一个证据是:这个世界上,哪有会开车的副总经理?

    “大妈,贺老这时候会在家吗?”韦东齐问道。

    “你甭上他家找他去,每天这个时候,他都在楼下给一帮孩子们上课呢。你看那边没有,在那给孩子们上课的就是他。”老太太指着小区里一片树荫说道。

    “上课?上什么课?”

    林振华和韦东齐带着满腹狐疑,向老太太着了谢,向着那片有树荫的方向走去。走到跟前,果然见树荫下坐着十几个高中生模样的半大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在他们前面的树上,挂了一块似乎是用床板刷上黑漆改成的黑板,一个老头正在往黑板上写着化学方程式,一边写一边还在讲解着:

    “碳酸氢钠和盐酸发生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林振华和韦东齐二人停住了脚步,不敢去打搅老先生上课。韦东齐小声地对林振华说道:“这位老先生就是贺老,看起来,他比十多年前可老多了。”

    林振华打量着贺诚山,只见他大约一米七几的个头,身体瘦弱,像根竹竿一般。他的头发已经全白,眼睛似乎也有一些白内障的样子,看不出太多的光彩。由于周围有十几个学生,而且是在室外讲课,所以他竭力地提高了嗓门,但毕竟中气不足,往往说几个字之后,声音就弱了下来,不得不停下喘一口气,然后再接着说。

    “贺老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这么大岁数还给孩子们补课,真是不简单。”林振华感慨地说道。

    韦东齐道:“他一直都是这么热心。过去我们在一起搞攻关的时候,他也经常给我们这些年轻人讲课,不过那时候他声音很宏亮。”

    “也给你们讲碳酸氢钠?”林振华好奇地问道。

    韦东齐笑道:“这当然不可能,他给我们讲材料的断裂韧性,讲如何用压痕法和单边切口梁法测量测量材料的断裂韧性。”

    “这是物理学的内容吧?”林振华道。作为一名机械系的研究生,他对断裂韧性算是比较熟悉的,至少知道这东西与什么碳酸氢钠是两码事。

    “老先生是学机械的,不过这种中学化学的东西,他肯定是懂的,估计是想发挥点余热,帮小区里的孩子们补补课吧。”韦东齐猜测道。

    他们俩你一言我一语地小声交谈着,那头贺诚山的课已经讲完了。学生们忽拉忽拉地站起来,收拾起文具,对贺诚山说着再见之类的话,不一会就走了个干净。从一旁的门洞里走出来一位老太太,开始帮着贺诚山收拾学生们坐的小凳子,把它们码在一旁。老太太和贺诚山之间配合默契,估计应当是贺诚山的老伴了。

    韦东齐和林振华两个人见状,连忙走上前去帮忙。林振华说道:“贺老,大妈,你们放着吧,我来帮你们收拾吧。”

    “哦,没事没事,不麻烦的。”贺诚山随口说道,他抬头看了林振华二人一眼,见不是自己认识的人,不由得有些奇怪:“你们两位是……你们怎么认识我的?”

    韦东齐笑着说道:“贺老,您不记得我了?我是小韦。”

    “小韦?”贺诚山以手敲头,似乎是在回忆这个小韦的来历。

    “我是江南省石油化工机械厂的,11万吨乙烯攻关的时候,和您在一起工作,您还记得吗?”韦东齐提醒道。

    “哦,小韦”一提起11万吨乙烯,贺诚山的记忆便被唤起了,他一把拉住韦东齐的手,激动得连声咳嗽起来:“哎呀,原来是小韦啊。让我想想,你叫韦……韦东齐,对不对?”

    “没错,贺老,您的记性真好。”韦东齐高兴地说道,在当年,他虽然算是一个比较努力的年轻人,但位置上比不了贺诚山这样的老工程师。贺诚山能够记得他的名字,这让他很是感动。

    “记得,记得。”贺诚山拉着韦东齐的手不放,脸上洋溢着真挚的笑容,“咱们当年的集体合影,我还一直挂在家里呢,没事就看看。你们这些人,我都记得的。怎么,小韦,你是来北京出差吗?住下没有,如果住的地方不方便,在我家挤挤也可以。”

    一句“挤挤”,一下子就让韦东齐找回了当年的感觉。虽然当年只是短暂地在一起工作,事后又十几年未见,但贺诚山对韦东齐似乎没有任何一点生份的感觉,一见面就认认真真地惦记着帮韦东齐省出差费了。

    “贺老,不必麻烦了,我已经在招待所住下了,今天就是专程来看您的。”韦东齐说道。

    林振华此时已经帮着贺夫人把凳子等东西码在树下,又在上面盖上了一块苫布。腾出手之后,他走过去把韦东齐买的礼品一齐拎了过来,笑着对贺诚山说道:“贺老,我是韦处长的同事,今天是专程陪韦处长来看望您的。”

    “哎呀,你们来就来了,怎么还带东西。这得花多少钱啊。”贺诚山看着那些礼品,不安地说道。他注意到了林振华称呼韦东齐时用的头衔,不由得皱着眉头问道:“小韦,你现在当了处长了?这些东西,不是公款买的吧?”

    “不是,贺老,您放心吧,这绝对不是公款。”韦东齐笑道。

    “那也不该买,你一个处长才能挣多少钱?”贺诚山埋怨道,“你人来了就可以了,这些礼品你回头带回去,问问商店还能不能退。”

    韦东齐哭笑不得:“贺老,这个回头再说吧。要不,咱们到家里聊吧?”

    “对对,你看我都糊涂了,走,家里聊去,对了,晚上你们都在我家吃饭。”贺诚山这才省悟过来,自己还站在小区里和客人聊着天呢。

    一行人往贺诚山住的那个单元走去,韦东齐和贺诚山走在一起,一边走一边问道:“贺老,您现在身体怎么样?”

    “不太好,人老了,像机器老了一样,材料疲劳了,毛病多了。我心脏有点小毛病,冬天还闹哮喘,有时候一宿一宿地睡不下。”贺诚山说道。

    韦东齐道:“您既然身体不好,还给小区的孩子们讲课干嘛?这种课外辅导员的事情,小区就找不到年轻人来干吗?”

    贺诚山愣了一下,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就在他支吾着的时候,一个刚刚离去的学生跑了回来,跑到贺诚山面前,说道:“贺老师,我刚才忘了跟您说一件事了。”

    “什么事啊?”贺诚山问道。

    “我妈让我跟您说一句,我弟弟生病,用了点钱,她让我问问,我的补课费迟两天交给您行吗?”学生说道。

    “补课费?”韦东齐看着贺诚山,怔住了。

    282心血

    282心血

    贺诚山的脸上露出了一些复杂的表情,像是一个偷糖吃的孩子被大人发现了一样。他先对那学生点点头,说道:“没事,告诉你妈妈,晚点没关系。”

    “谢谢贺老师。”学生向贺诚山鞠了一躬道,北京人在礼貌方面还是挺讲究的。

    看着学生转身离开,贺诚山扭回头来,不好意思地对韦东齐说道:“呃……小韦,这个,都是厂里的孩子,大家比较客气……”

    韦东齐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在此前,他和林振华都觉得贺诚山给孩子们补课是一种义务行为,是老先生想发挥余热,为社会做点贡献。但现在知道这种补课居然是收费的,其性质就完全不同了。韦东齐倒不觉得替人补课,收点补课费有什么不对,但以贺诚山的身份、年龄,还有这样虚弱的身体,居然还在挣这种外快,这就不能不让人觉得心里好生酸楚了。

    大家沉默着上了楼,贺诚山掏出钥匙开了门,招呼韦东齐和林振华在沙发上坐下,自己则拖过一张靠背椅坐在他们对面。贺夫人张罗着给大家倒上了茶,然后便回厨房拿了个菜篮子,准备出门去买菜。

    “师母,你不必麻烦去买菜了,我们在这里随便坐坐就好了。”韦东齐说道。

    “让她去。”贺诚山道,他看看韦东齐和林振华,问道:“你们二位,今天下午都没事吧?”

    “没事。”韦东齐道。

    “没事就留在这里吃饭。”贺诚山说道,随后,他又扭头对妻子说道:“到黑市上买两斤好点的排骨,回头我亲自下厨,给小韦做糖醋排骨。这是我十多年前就答应过他的,小韦能吃肉,这个我知道的。”

    “贺老……”韦东齐鼻子有点发酸,他隐约记得贺诚山的确说过这话,说欢迎韦东齐到他家里去做客,他擅长做糖醋排骨。

    韦东齐还记得,那时候,自己才30出头,正是能吃肉的时候,而在当年的条件下,哪有可能经常吃肉?每到有什么聚餐的机会时,贺诚山等一些老同志往往都吃得很少,以便让他们这些年轻人多吃一点。韦东齐是直到过了很久才悟出这一点的,他一直都还以为是老先生们饭量不佳呢。

    贺夫人出门买菜去了,韦东齐犹豫了一会,终于还是开口问道:“贺老,怎么,你们单位经营状况不太好吗?”

    贺诚山摇摇头道:“我们单位还算可以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起码工资还能发得出来。我和老伴都退休了,我们两个的退休金,一个月将近200块钱,生活是完全没问题的。”

    “那您是……孩子要用钱?”

    贺诚山又摇摇头道:“也不是,他们都有工作,不需要我补贴。”

    韦东齐这就闹不明白了:“贺老,您既然不需要补贴孩子,那您老两口有200块钱的退休金,生活应当很不错了。可是……”

    他向四下里比划了一下,意思是不言自明的。

    贺诚山的家里,虽不算是家徒四壁,但也绝对不像是一个有200块钱退休金的老工程师的家庭。电视是黑白,洗衣机是单缸的,时钟用的是那种老式的、有个母鸡啄米的小闹钟,而不是时下非常流行的那种“康巴丝”石英钟。韦东齐和林振华他们坐的那个沙发,起码有20年的历史了,韦东齐对于这种沙发是非常了解的,这是工厂里的工人们自制的沙发,连弹簧都是拿钢丝自己弯的。

    老两口有200块钱的退休金,在这个时代应当是很富裕了,为什么贺老家里会显得如此贫寒,而且贺老还要去给孩子们补课挣外快呢?

    “唉,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贺诚山脸上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容,说道:“人老了,总想干点事情。我退休也快10年了,一不爱打牌,二不爱下棋,我就爱写点东西。写完以后呢,还想着能让别人看到,就想找个出版社给出版。”

    “这是好事啊。”林振华插话道,“找着出版社了吗?”

    贺诚山道:“找了好几家,一开始都不愿意给出,说是太小众,没销路。最后托关系找到一家,答应给个书号,可以出,不过,必须自己包销,还得付书号费。三算两算的,最少最少也需要1万块钱。这不,我老两口就省吃俭用,另外想办法挣点外快,就是为了把出版费凑出来。”

    “怎么能这样做?”韦东齐有些怒了,他没出过书,自然不了解其中的规则。其实,出版社出书要求包销这种事情,在当时并不算是什么新鲜事。

    林振华对这个多少是懂点的,在他后世经历过的那个年代,出版社也罢,学术期刊也罢,基本上都是明码标价的,不像当下,多少还要遮掩一下,用个什么包销之类的名目出来,显得有点斯文的样子。

    “贺老,您写的是什么书啊?”林振华问道。以他的想法,老先生有点小嗜好,或者是有点小虚荣心,这都可以理解。万把块钱的事情,看他与韦东齐的交情上,替他出了也无妨,总不能让老先生这么大岁数还自己去挣出版经费吧。

    贺诚山走进屋里,捧了几本书稿出来,分别递到韦东齐和林振华手上。这是用400格的稿纸写的书稿,乍一看,得有两三千页,起码是七八十万字的篇幅了。韦东齐和林振华接过书稿,定睛一看,不由得都愣住了。只见在书稿的封皮上,赫然写着一行楷体字:

    《低温材料断裂力学》。

    “贺老”林振华拿着书稿的手开始颤抖起来了,贺诚山那干瘦如柴的身体,在林振华的眼睛里蓦然变成一座泰山。

    “这就是您省吃俭用准备出版的著作?”林振华不敢相信地问道。他刚刚翻看了几页,虽然涉及到低温材料方面的一些概念他并不很清楚,但也能够看出来,这本书的写作非常严谨,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拙作,拙作。”贺诚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里面有很多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我的想法是,把它印出来,让同行们看看,提提意见,算是抛砖引玉吧。对了,小林,你和小韦也是同事吧,也是搞石化的?”

    林振华点点头道:“是的,贺老,我是韦处长的同事。断裂力学方面的东西,我也学过一些皮毛,不过,低温断裂力学方面,我就完全不懂了。”

    “低温力学很难搞。”贺诚山道,“主要是实验很难,需要有低温实验条件,目前国内能够做这种实验的地方很少。我在这本书里写到的很多东西,也只是一个理论猜测,如果能够有实验验证一下,就更好了。”

    “林经理,贺老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啊”韦东齐也说话了,“这本书对于所有搞低温材料的人都有指导意义,你看,咱们公司是不是可以支持贺老一下?”

    “韦处长,你和我想到一起了。”林振华道,他转头对贺诚山说道:“贺老,这本书的出版经费,我们公司替你出了。不是要包销吗,包销多少册,我们公司全包了。”

    “这怎么能行?”贺诚山连连摆手,他没有看明白林振华与韦东齐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只是简单地凭着年龄认为韦东齐肯定是林振华的领导。他用责备的口吻对韦东齐说道:“小韦,你现在是个处长了,千万不能搞这种假公济私的事情啊。”

    “贺老”韦东齐道,“我都忘了给您介绍了,这位是我们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林振华同志,他是我的领导。”

    “副总经理?”贺诚山诧异地看着这个年轻异常的副总经理。

    林振华笑着说道:“贺老,您可千万别叫我林经理,您叫我小林就行了,在您面前,我可真是小学生了。关于出版经费的事情,这绝对不是假公济私,给您出版这本书,是最大的公事,不但是我们汉华重工的公事,也是咱们整个国家化工系统的公事。”

    “真的?”贺诚山的脸上浮出了笑容,“小林,你是说,这本书对于你们公司有价值?”

    韦东齐道:“贺老,我这次来看您,就是想向您汇报一下。我们目前正在进行80万吨乙烯设备的技术储备,乙烯三机的研制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不瞒您说,低温材料方面,现在就是我们遇到的一只拦路虎,我们有几十个人在搞这个方向呢。您这本书,对于我们的帮助,不是一般的大啊。”

    “80万吨乙烯”贺诚山眼睛里闪出了光芒,他看看韦东齐,又看看林振华,问道:“真的,你们一个什么企业,就敢搞80万吨乙烯?”

    林振华道:“贺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现在的实力,还不可能一下子把80万吨乙烯搞出来,但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进行一些基础技术的攻关。您刚才说到了低温材料实验问题,在我们汉华重工,已经建起了一座低温材料实验室,可以进行零下40度至零下120度区间内的材料实验。”

    韦东齐补充道:“贺老,您记得吗,当初我们研究过16MnDR的断裂韧性的双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前两个月,我们研究院的技术员已经完成了整个低温区域的实验,把分布曲线族拟合出来了,结果与您当年的理论预测非常接近。”

    “有详细数据吗?”贺诚山兴奋地问道。

    “所有的数据都有了。我们现在正在验证对数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很快也会有结果了。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两个分布的比较,确定哪个分布更贴近真实情况。”

    “太好了,太好了”贺诚山连声说道,“有了这些实验数据,我这本书里的很多说法就可以明确了。这么说,你们真的打算搞80万吨乙烯了?”

    林振华笑道:“这还有假。贺老,如果您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我还想聘您担任我们的技术顾问呢。”

    林振华在来贺诚山家之前,只是觉得他是一位化工设备行业的前辈,过来拜访一下也是应当的。但当他看到贺诚山写的近百万字的手稿时,他被震撼了,当即就做出了要聘请贺诚山担任顾问的决定。

    贺诚山的学识和经验如何,还只是一个方面而已。最让林振华感动的,是他对于事业的那种执着。像贺诚山这样的人,值得享受终身的荣誉,也值得享受最优越的待遇。

    贺诚山几乎想都没想就回答道:“我身体没问题小林,如果你们允许,我想马上就到你们那里去,顾问不顾问的无所谓,我只是觉得,你们如果真的要搞80万吨乙烯?(: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