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变成猫 第 3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是要比赛吗?

    郑叹没想那么多,车的用法其实很简单,不复杂,而且郑叹以前也是玩车的,就算现在开个“玩具车”,也能应付。

    两只爪子搭在方向盘上,刹车就是一个按钮,其他的根本用不着腿,电动的车。

    按下启动钮之后,车就开始跑动了,郑叹掌控着方向盘,带着激动的心情,驾驶这辆自他变成猫以来第一辆专属猫车。

    刘耀从刚才的惊讶中回过神来,立马控制手上的遥控,让自己的玩具车追上去,至于馒头,乐颠颠地跟着跑,在两辆车之间跳来跳去。

    童庆跟在他们身后,以防出现万一。他之前还怀疑一只猫能不能驾驶这样的车,现在看来,他低估了一只猫的能耐,才第一次上手……不是,才第一次上爪就能开动车,不得不说,这猫确实厉害。不过这只猫本就比较特殊,不能以常理推之。

    方邵康和老刘在旁边坐着,那边有人会负责,他们只要坐在这里看着就行,同时谈一谈某些生意。

    一开始老刘有些心不在焉,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刘耀身上,他心疼自己儿子,都跑出汗来了,担心会不会生病,会不会累,可当他看到刘耀笑出声的时候,一颗心又放了下来,甚是欣慰。

    人们总是在口头上嫌弃熊孩子,但心里,还是觉得这个年纪的孩子,就该跑跑跳跳,皮是皮了一点,但健康。

    反而像将那种太过听话的,会让人觉得不放心,尤其像刘耀之前那样,静静的不说话,带着yīn郁,完全不像个孩子。

    孩子嘛,怎么能有那样的表情。

    而现在,刘耀奔跑着,像其他正常的普通的小孩子那样,会跑回跳回笑,这样的刘耀让老刘差点热泪盈眶。

    可惜他们不知道,郑叹压根没体谅刘耀的小身板,一开动车,就有些太过投入,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后面的刘耀已经满头大汗,可见到那小孩笑得真心,郑叹觉得,这孩子,也还不错。

    第一三四章乡音无改鬓毛衰补1。27

    刘耀跑累了之后坐旁边休息,自然有人过来送水擦汗。

    看着不再那么yīn沉沉,充满了活力的儿子,老刘笑得嘴巴都快咧到耳朵那儿了。

    生意上,让老刘松口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强龙不压地头蛇,方三爷这次选择的非暴力的法子。就算是生意人也得讲个人情债,方三爷和老刘的交谈顺利了许多,郑叹也算成功完成任务,不用去做过多的了解,看方三爷那笑得灿烂的脸就知道目的已达成。

    郑叹围着小车又看了看,车的标志就是个猫头,黑sè的猫头,车屁股后面还画了个猫尾巴,现在再加上郑叹这只猫,就是名符其实的猫车了。

    即便这车比不上想象中的那般拉风,也没真车那么刺激,充其量只能算一种特殊点的玩具车,郑叹甚至都不能光明正大在外面的街道上开,可这也算是圆了他一个梦。方三爷能有这份心,郑叹非常感激,玩过之后想到自己过来的任务,接下来的时间得继续陪刘耀这孩子玩了,好在这事简单,不用多费心。

    下午方三爷带着郑叹辞别的时候,刘耀还显得很舍不得,老刘好几次都想提出让方三爷开个价将猫转给他,但方三爷言语中也透着拒绝的意思,所以老刘琢磨着啥时候去买只猫回来,但必须得是能和馒头相处融洽还能逗自己儿子开心的猫,不好办啊。

    郑叹可没管老刘到底在想什么,他现在考虑如果方三爷真送车的话,这猫车放哪儿?而且提上提下也很费劲,这猫车可不怎么轻巧。

    不过没等郑叹考虑清楚,回楚华大学的时候。童庆开着车没直接进东区大院,而是绕到工学部那边的楼。童庆提着车,方邵康带着郑叹去找了程仲。这时候郑叹才知道,自己的猫车是这位“程师兄”造的。这样也好,到时候车子出什么问题也方便找人解决。

    车还得修改完善,今天不过是试试效果而已,郑叹暂时也拿不到车。过几天焦家的人要回老家去。想拿到车估计得年后,毕竟没几天就要过年了。

    反正拿到车也开不了,不能太招摇,想想之后郑叹也就平静下来了。

    接下来几天郑叹没事就在周围转转,又去了一次工地,直接去的钟言所在的那个区域找人,这次别说这区的其他工人了,就连宁哥对待郑叹的态度也好得很,对钟言拿饮水机的水喂猫也没有半点异议。

    工地上的人繁忙之余也很八卦。自上次之后,一些人就经常提起郑叹,有人说那是头儿的头儿家的猫,有人说是头儿认识的某个大人物家的,众说纷纭,但总结一条。这猫不能惹,这年头一只猫也能比人值钱得多,甭管这猫什么品种。打猫也得看靠山。

    而钟言也yīn错阳差在这里站稳了脚,听说被头儿找去谈过话,连工资都加了点,虽然作为临时工还是比不上其他正式员工的工资,但总比之前好了很多。工地上也没谁过来找钟言的麻烦,甚至还有人主动套近乎,就想旁敲侧击知道点“隐秘”,可惜什么都没打听出来。就连钟言自己,到现在也摸不清那只黑猫到底有什么“强大背景”。

    郑叹算是这片工地上唯一一只明目张胆在工地晃悠的猫了。一开始很多人还抱着怀疑和反对的心情,工地上可不是后花园。容易出事,他们看这猫的眼神就像看定时炸弹,可后来也发现自己的担心多余了。再看到郑叹的时候,那些负责人一个个像没看见似的,上面有交代,只要这猫不惹事,不出乱子,由着它。

    焦老爷子从小年那天就开始打电话催了,可惜焦爸有事,得多留几天。

    上次郑叹跟着焦爸他们回去是去的他们老家那儿镇上的房子,这次直接回村里老宅。焦老爷子说了,老宅那边几个房间早就收拾妥当,回去了就直接能住,焦老爷子还特意强调猫窝也整好了,不用担心猫没地方睡。

    腊月二十七一大早,焦家人带着打包好的行礼,开车出了校门。焦威他家的人小年那天就回家了,这半年来生意不错,焦威爸妈还打算这两年在附近买房。回焦爸老家之后还能见着他们。

    出校门没走多远,在十字路口那儿遇上红灯。宽阔的马路上,三辆车子并排停在斑马线旁。左右两边停下来的车子都是刚从楚华大学内开出来的,里面的人郑叹不认识,焦爸跟他们说了两句。

    因为并排着的三辆车驾驶座那儿的车窗都开着,郑叹能够听到两边车里的谈话声。左边车里的人在谈论时空弯曲和哈勃红移,右面车的在谈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线粒体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

    郑叹抖了抖耳朵,算了,还是看焦远和小柚子下象棋。

    市区有些堵车,上了高速就好多了,焦远和小柚子下棋都下得舒爽些。

    小柚子算个新手,接触象棋不久,焦远觉得车上无聊才提议的,为了显示公平,焦远让了小柚子“车”、“马”、“炮”各一个。焦妈在副驾驶座坐着,时不时回头看看,指导下小柚子下棋。

    郑叹以前没下过象棋,算是跟小柚子同期接触象棋的,也是个新手,帮不了什么忙,只能蹲旁边看着他们下。累了就看看高速路旁边的路牌,计算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

    “重炮将军无子隔。”小柚子冷静地说道。

    郑叹视线从车外的路牌转移到搁在座椅上的棋局,看到之后不由一乐,这还没开始多久呢,焦远就被小柚子一个重炮给将死了。

    焦远愣在那里还有些不敢相信,这好像才开局没多久,就……被将死了?还是重炮给将死的。

    顿时焦远感觉很没面子,抓耳捞腮的,看得焦妈直笑。跟焦爸简单说了下棋局。

    “很多老手在和新手交战的时候,很容易被重炮给将死,当年你爸我也是,被村里一个长辈拉过去陪下棋,同样让我车马炮各一个,第一次跟这种老手下,有些兴奋和紧张。可没多久就来了个重炮将那长辈给将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能乐好久。”

    焦爸说了下当年的经历,他还记得那长辈开局没多长时间就被重炮给将死时涨得满脸通红的样子,谁让那长辈轻敌了呢,“不过也就赢了那么一次,后来跟他下棋就再没赢过了。这么多年每次回去被拉着下棋都没赢过,不过现在那老头不让车马炮了,只让车马炮中的两个,也算是我的进步。”

    焦远重新摆好了棋。再来一局,而且开局就来了个帅五进一。和焦爸说的一样,第一次是轻敌所致,后面几次焦远谨慎了,小柚子还是个新手,战况可以预见。

    看着高速边上的路牌显示快到阣阳的时候。焦远和小柚子下棋也下累了,收起棋看着外面的风景。

    没过两分钟,车停了下来。

    前面出了事故。一长条车全堵在这儿。

    看着一时半会儿也走不了,一些晕车的人已经下车跑边上吐去了,而有人下车往事发地点那边走过去,想看看具体情况如何,询问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疏通。

    焦爸也下车往前走去询问情况,焦远小柚子在车上也闲着没事,出来走动,郑叹跟着下车透透气。

    焦爸的车后面停着的是一辆bmw,有个老头下车,就站在高速路边上。背着手,看着一望无际的田地出神。

    bmw车里又走出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快步走到老头身边劝了两句。然后又无奈地回来,碰到走过来的焦爸,询问了下前面的情况。

    “……司机没事,货车翻了,里面的水果散得到处都是,交jǐng正在疏通,估计得要个十来分钟。”焦爸将打听到的消息说出来。

    郑叹听着焦爸和那人的谈话,没想到那个bmw男也是阣阳人,两人用方言交谈着,郑叹现在也能听懂一些。

    “十几年了,估计很多人都不记得我了。当初将老爷子接过去没几年,他就跟我说,‘待你功成名就,再回家看一眼可好?’老人家总觉得,根就在这里,别管多大的城市多宽敞的房子多好的生活质量,心里总是挂念着的,总想回来看看。可惜老人家身体不太好,做过手术,没恢复也经不住折腾,不敢带他老人家回来,这几年养好了些,才有了这次机会……嘿,当年还没修这条高速呢,出去老麻烦了,颠颠簸簸的石土路,坐车坐得人想吐。”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或许这样的话更能形容此刻这个bmw男的心情。

    这人也是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抓住机遇发财的人之一,而且,甭管这些人在外是搞文化的还是搞生意的,回老家也得先搞好面子工程,衣锦还乡嘛,没个面子工程撑场面也说不过去。看这辆bmw将就知道了。

    在焦爸老家那里,尤其是老宅那边,估计很多人对名车的印象只有bmw、三叉星和四个圈等,在很多人眼中,开迈巴赫的和开桑塔拉的没多大区别,想体现出衣锦还乡的派头,你得直接点,得考虑下老家的居民们。

    不过,衣锦还乡什么的,焦爸倒是无所谓,反正除了去年之外,以前过年都是回老家的,一年里也会回来那么一两次,相对来说,路熟人熟,没那些规矩。可其他人不同,多得是好几年不回家乡的人。

    ps:

    差点忘了,陈词在这里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马年行大运,万事大吉!

    估计是昨天(初一)出去拜年热的,晚上又着了凉,有点小感冒,昨晚上不太清醒,更新的时候有些错字和bug后来改过了,不需要大家重新付费订阅,至于章节标题上的错误,改动比较麻烦,就不改了,在这里说一下,第一三二章算补1。25,第一三三章算补1。26。

    最近这天气又开始抽了,二十几度的气温,听说过两天要降温,估计得降到五度以下,一冷起来又冷得要死,湿冷湿冷的还没暖气。各位书友注意点,别跟我似的感冒了,到现在还一直流鼻涕。

    第一三五章这不是当年那只猫补1。28

    那边疏通得很快,通车之后没多久,车就驶入了阣阳地界。

    下高速之后,焦爸直接开着车往乡下老宅那边走,没走通往镇上的那条路。

    让焦家的人很好奇的是,后面那辆BMW一直跟着,虽然知道他们的目的地也是阣阳,可阣阳说起来也不算很小,通往阣阳各个乡镇的路也不同,而行驶到现在,大家的行车路线都一模一样,莫非还是真正的老乡?

    之前在高速路上焦爸与他们交谈的时候,话是说了很多,可这些人真正的目的地具体是哪儿,他们叫什么名字等都没透露。

    焦家的人也只是好奇而已,不认为人家对他们图谋不轨什么的,毕竟对方一看就不是缺钱的人。

    与焦家的人一样,后面那辆BMW里的人也惊讶,还真没想到大家的行车路线会相同。

    半小时后,车快到焦家老宅那儿,路过一个岔路口的时候,那辆BMW才拐弯,与焦家的车分开。

    “估计是邻村的。”焦爸说道。

    对于后面那辆BMW到底是不是邻村的,大家没多少兴趣深究,现在快到祖宅了,焦远近两年没过来,以前家里没买车的时候,焦爸有事回来过几次,没带上焦远,所以,对于焦远来说,这里也算是一个稍微久远的记忆了。

    “咦,那儿开了家百货店!”焦远指着刚刚经过的一个百货店说道。

    这种规模的百货店在楚华市什么都不算,可在这儿就算个大店了,而且方便了很多人。

    “对,那是去年年底才建好的。”焦爸跟焦远说了说这两年的变化。

    小柚子有些紧张,她跟这边的人可不熟,也没来过,周围大片的地方还是田地,快到老宅所在的村进村路口的时候,就看到路口那里站着一个老人,一条大黄狗站在老人身边转悠。

    “爷爷!”焦远从打开的车窗朝那边挥手。

    站在路口的焦老爷子笑得面上都快开出一朵菊huā。

    焦爸将车停下,让焦老爷子上车,毕竟从这儿到老宅还有点路程,总不能他们开着车跑了,让老爷子一个人在后面走?

    焦老爷子想了想,还是上了车。上车前对外面的大黄狗道:“你就在外面跟着。”

    大黄狗似乎对焦老爷子上车的举动很不解,正准备凑上来,突然看到从车窗那儿冒出来的一个黑黑的猫头,仰头就叫。

    “汪汪汪汪汪!”

    郑叹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那只大黄狗,抖了抖耳朵,对它的叫声不理会。

    “哟呵,黑炭还真镇定!我之前忘了跟你们说来福的事情,后来想着不如做个试验,看你们家黑炭见到来福的时候会是个什么反应,没想到这猫一点都不害怕。”焦老爷子养的这条大黄狗就叫来福,养了快一年了,品种是这地方常见的土狗。

    “那是,我们家黑炭经常跟大院里的狗玩,有一条圣伯纳犬好大的,比来福大多了,它见到黑炭还退避三舍呢。”

    “嘿,退避三舍这成语用得好。”焦老爷子笑眯眯夸奖道。

    “爷爷您真是学识渊博!”

    坐前面开车的焦爸摇摇头,让这祖孙俩继续对着吹。

    大黄狗就算不理解家老爷子的举动,见到车一开动,注意力从郑叹身上移开,追着跑上来。

    进村之后通往老宅那边的路是泥土路,凹凸不平,车里还坐着小孩和老人,焦爸开得慢了些,后面的大黄狗追着也不累,还经常跑在前面。

    焦远时不时看看车外面跟着的大狗,问一些大狗的事情。

    在这里,旺财,来福之类的名字比较多,村里同名的狗多得是,其实还有很多人家里养狗不取名的,养狗就是为了防盗,守房子守果园或者防黄鼠狼等,只要能起到效果就行,取名不取名不会太在意。而且村里也有很多狗、猫都是放养,没城里看管的那么严。从这边走乡间小路的时候,郑叹就看到好几只,甩着尾巴自在地在泥土路或者田地间跑着。

    “那么多重名的,不怕喊错吗?”焦远问。

    “哎,这可不一样,它就认咱自家人的声音,其他人叫它它不会听的。”焦老爷子颇为自得,对自己教出来的狗很有信心。

    焦远两年没来,发现这里的变化还挺大,很多人家都建起了小楼房,那种青砖尖顶带烟囱的瓦房少了很多。

    这年头大家都挣钱了,大批南下打工的人过年回来时总能让家里发生些变化。农村的房子比不上城市,相对而言用不了太多钱,而在这里,发家致富奔小康,自家房子也成了一种显摆方式。

    年纪大的老人们很多都没怎么种田了,在家帮着带孩子,没事打打麻将,外出打工的儿女们每个月打点钱回来补贴家用。

    焦爸也曾想将祖宅改改,村里那么多人都建小楼房了,自家不建的话怕老人们心里膈应。可没想到焦老爷子一听就拒绝了,他舍不得拆了老宅跟其他人家那样建小二层或者小三层的楼房,对这个老房子,焦老爷子感情很深,就算在镇上有房,老两口还是大部分时间都留祖宅住着。

    祖宅这边的人很多都认识焦爸,大学教授呢,都有种敬畏感“副”字直接被他们忽略了。在村里,大家对待高知识分子和当官的人态度明显与其他人不同。

    到祖宅的时候,焦威还过来帮忙搬东西,焦老爷子打扫祖宅的时候焦威就过来帮过忙,在楚华市都是焦爸帮他家,所以在祖宅这儿,焦威就尽力帮着照应了。

    郑叹从车上下来之后,大黄狗在旁边扯着嗓门吼,吼两声换个角度继续吼。

    很多狗都是这样,你越跑它越追,越追越跑这就是个恶xìng循环。sè厉内荏或者受过点相关训练,头脑聪明些的,一般不会乱下嘴咬。郑叹没跑,一个是感觉这大黄狗暂时不会下嘴,第二就是,有焦老爷子在是不会让这狗下嘴咬的。

    果然,被焦老爷子呵斥了几句,大黄狗有些不甘心,但还是放弃郑叹这边,跟着家老爷子往厨房跑去了。

    老宅这边房间挺多,以前放的杂物都清理后,空出来的就给四人住,焦爸焦妈一间房,焦远和小柚子各一间房,都挨着的。

    小柚子虽然不姓焦但焦老爷子和老太太都对她很好,房间里特意放了一些小植物,让房间更有活力点。

    小柚子房间里放了个挺大的猫爬架,这是焦老爷子的杰作。由于焦老爷子不会上网,就让人从网上下了一张图打印出来,自己照着做了个猫爬架,看上去还是那么回事,用的料子也都是好的,郑叹上去踩了踩,爪感不错。

    至于晚上有被窝谁还睡猫爬架啊。

    猫爬架只是白天用来打盹午休的。

    焦威nǎinǎi家养了兔子,他捉了两只巴掌大的小兔子给焦远和小柚子玩。一开始焦威他nǎinǎi还怕郑叹对她家的兔子图谋不轨,后来发现郑叹压根没多大兴趣也就渐渐放下心了。

    第二天,吃完早饭,焦老爷子出去买点东西,老太太在家跟焦妈一起腌制腊肉等,焦远和小柚子在旁边帮了会儿忙就跑焦威他nǎinǎi那边去守兔子了。

    焦威带着他们在兔子洞的洞口上面放一个罐头瓶,用条绳绑在瓶身上,绳子另一头握在手里藏起来,等小兔子们从洞里出来,就拉一下绳掉下的罐头瓶会堵住洞口,焦远和小柚子就跑进去捉小兔子。

    郑叹在旁边看了会儿之后觉得有些无聊,想着回去在猫爬架上睡个觉,跳上焦威他家院墙准备往老宅那边走的时候,发现焦爸提着个袋子往外走,出门的时候还左右看了看。

    熟悉焦爸行事风格的郑叹感觉焦爸这样子有些奇怪,反正没事,索xìng就跳下院墙跟了上去。

    途中郑叹看到有几只猫趴在草垛子上晒太阳,天冷了,猫们都将自己爪子揣得好好的,见到郑叹也懒得反应下。

    让郑叹暴露的是一只大狗,它发现郑叹后就一直叫,好在被拴着,不然肯定会上来跟郑叹打一架。

    焦爸转身看到郑叹后表情有些复杂,叹了叹气“算了,跟着,别乱跑,这周围狗多。”

    郑叹心里更疑惑了,焦爸这到底是要去找谁?

    紧跟着焦爸走了五分钟,来到一个青砖瓦房前,看那房子,应该“历史悠久”了,窗户那儿都是用纸糊的,整体看上去有些破,相比起村里大部分人家的房子,这户人家看上去生活条件不太好。

    焦爸站在不远处看了那房子几秒,才迈动步子走过去。

    木门开着,阳光招进去,能够看见空气中飘动的尘埃。在门口处有一个木制的躺椅,一个老婆婆躺在躺椅上,像是在睡觉。她身上穿着的并不是郑叹想象的那种洗得发白还带补丁的旧衣服,反而是看着还算不错的料子,可这人就有些不修边幅了。

    很古怪的人。

    一只少了一条腿的玳瑁猫趴在那个老婆婆腿上,相比起“李元霸”来要瘦弱很多,察觉到有人过来,它动动耳朵,眯着的眼睛睁开一条缝,看了来人和猫一眼,又闭上,一副不打算理睬的样子。

    焦爸走过去将手上提的东西放下,这里面是一些保健品和生活用品,从楚华市带来的,价钱可不便宜。

    躺椅上像是睡着了的老婆婆缓缓张开眼睛,虽然面上满是皱纹,看着比焦老爷子还年长一些,双眼却黑黑亮亮的很有神采。

    老婆婆的视线在焦爸身上停留了几秒,又移向站在焦爸腿边的郑叹。

    郑叹突然有种背脊发凉毛骨悚然的感觉,不自觉往焦爸身后退了退。

    “这不是当年那只猫。”老婆婆突然出声道。

    声音没有太多的起伏,郑叹听不出她说这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情绪。(未完待续

    ,请。

    第一三六章往事

    “当然,毕竟二十多年过去了,以前那只不知道还在不在,而现在这只猫只有两三岁的样子。”焦爸说道。

    谁知那老婆婆摇摇头,“这只猫是公的,以前那只是母的。”

    焦爸:“……”我怎么不知道当年那只是母的?!而且阿婆您当年也没说过啊!

    没注意焦爸的脸sè,郑叹只是对躺在躺椅上这人的话很不解。

    卧槽!这老太婆怎么知道公母的?!

    郑叹记得自己过来的时候一直都是面向这边的,而且,从人的角度看,不是应该看了“后面”再确认公母么?再说了,郑叹一直没有和其他猫那样的露菊癖。

    顿时,郑叹的思维策马奔腾了。没想到这老太婆还挺猥琐。

    “它是不是在骂我?”躺在躺椅上的老婆婆看着郑叹,对焦爸道。

    郑叹:“……”

    焦爸面上抽了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老婆婆似乎也没打算等焦爸的回答,转而又问道:“买车了没?”

    焦爸点点头,“嗯,买了没几个月。”

    “那正好。”老婆婆侧身打开躺椅旁边的一个柜子,从抽屉里翻出一个挂饰递给焦爸,“送你了。”

    郑叹瞟了眼那个看上去很普通的挂饰,楚华大学周围那些学生们摆的地摊上很多类似的挂件,几块钱的东西而已,批发价更便宜。虽然这老太婆说“送”,郑叹认为要不是焦爸带着礼品过来。这老太婆连几毛钱的东西都不会拿出来。

    焦爸将东西接过道谢之后,老婆婆笑得露出那一嘴的假牙,朝郑叹努了努嘴,“这猫好好养着。遇到也是缘分,而且它能带来福气。”

    后面这句话郑叹爱听,能带来福气之类的,袁之仪也说过,想起来郑叹还有点小嘚瑟。

    焦爸虽然不太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但不得不承认,到现在为止,自家猫确实给家里带来了很多好运。

    “阿婆,您继续休息,我就不打扰您了。”焦爸准备告辞离开。他知道这位老人的话一向比较少。说会儿就得休息。便不准备再留在这里。

    “你离开村子之前。带着这只猫再过来一趟。”躺在躺椅上的老婆婆说道。

    虽然不太明白阿婆到底要做什么,焦爸还是点头同意了。

    郑叹看了看那躺椅上的一老一猫,转身跟着焦爸离开。

    等焦爸和郑叹离开后。躺在躺椅上微闭着眼睛的老婆婆坐起身,摸了摸腿上的猫,继续给它找跳蚤,“哎呀,又是好大一只,你下次找跳蚤少一点的老鼠吃。”

    三腿玳瑁抖了抖耳朵,也不知道听懂了没有。

    那边,郑叹跟着焦爸离开老婆婆的院子后,往另一条不同于来时的条路走去。

    看着离村子越来越远,郑叹很好奇焦爸这到底是要干什么。他能看出焦爸心里藏着事。

    村子附近有座山,不算大,毕竟这周围也不属于荒山野岭范畴。现在山上多处进行开发利用,也不似几十年前那么野生化了。

    郑叹跟着焦爸来到一片果园周围,焦爸站在那里,看了看,来到一棵大树旁坐下,然后点上一支烟,等烟抽到快一半的时候,焦爸对蹲在旁边正走神的郑叹道:“黑炭哪,我告诉你个秘密。”说完这句焦爸一顿,笑了笑,道:“其实也不算秘密,我跟一些人讲过,他们不相信而已。”

    等的就是这个!

    郑叹回神,支着耳朵准备听焦爸接下来的话。

    “以前,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嗯,比小柚子还小一些。当时顽皮,孩子们之间有传言说山里有宝藏,跟村里几个孩子一起来山上寻宝,可是接连几天都没有任何收获,有些人放弃了,可我没有。于是,有天我趁着父母不注意的时候独自上山来,半天没收获,又累又饿,吃了个带着的面饼之后就躺草地上睡了一觉,也没多少危机意识,现在想来那时候真是找死。

    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天已经渐渐黑下来了,过了晚饭的时间,我心急,赶着回家,却不小心滑下一个陡坡,扭伤了脚,祸不单行,拖着受伤的脚没走几步又掉进一个坑洞里。

    坑洞挺深,至少当时的我很难从里面爬出来,那里或许是有人埋过东西又将东西挖了出来,没填坑洞。当时的我也没多少力气,一时爬不出来,喊了很久也没人过来帮忙。我抠洞壁上的石头和泥土想在爬的时候有个支撑点,手指抠出血的时候,我听到坑洞上方传来的猫叫声,没多久就看到一个猫头。它看我一眼,就离开了,没过多久,一条绑柴火的粗粗的草绳从上面扔下来,我抓着草绳,奋力往上爬,同时我还感觉到上面有人在拽绳子,力道不大,但也算帮了我,等我爬上坑洞,发现拽着草绳的是一只猫。绳子的另一头被卡在坑洞附近一个大石头上裂开的石缝那里,很聪明的一只猫。它在我爬上来之后就跑了,没多久阿婆出现,她告诉我,她发现有只黑猫在偷她绑柴火的草绳,就跟了过来。”

    在那个黑暗时期,阿婆被村里人排斥,根本没人愿意与阿婆接触,焦爸记得他自己还和村里其他小孩一起朝阿婆的小院子扔过石子和泥巴。后来阿婆迫不得已,暂时上山,支了个小棚子,一个人在那里生活,知道黑暗时期过去。

    到现在焦爸还记得留在坑洞里的那段时间,饥饿、恐惧,以及山风带来的凉意。

    “后来阿婆在草绳上发现了一颗猫牙,是那只猫咬着拽的时候断掉的。”焦爸弹了弹烟蒂,看向远方。继续回忆。

    村里人编的那种粗粗的草绳很结实,只是咬的话不会崩牙,可咬着草绳还使劲扯的话,那就说不准了。猫牙可能是从柴火垛子上抽出草绳的时候断掉的。也可能是后来拖拽的时候断的。不管怎样,焦爸很感激它。只是自那之后,焦爸再也没有见过那只黑猫。

    “阿婆熔了松香,将那颗猫牙放里面,做成一个人造琥珀给我……那个我到现在还保存着,等回去了拿给你看看。”焦爸对郑叹道。

    将近三十年过去,焦爸知道,记忆中的那只猫可能早已经不在,但是第一次见到自己妻子捡回来的黑猫时,他就蓦然想到了当年的那只。

    从夜sè中走来。穿梭于夜sè中的那只黑猫。即便站在地面上需要仰头看人。眼神却无所畏惧,甚至带着居高临下的对其他事物不屑一顾的气势,像一只小豹子。

    也正因为这样。自从在大城市里生活后就一直不同意养宠物的焦爸,在焦妈将郑叹带回家后,松口了。那时候疫情恐慌刚过去没多久,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子,焦妈真没想到焦爸会同意。焦家的其他人也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

    “阿婆带我往村子方向走的时候,让我不别告诉其他人,有些事情,放心里就好,说出来别人也未必会相信,反而还会有麻烦。”

    焦爸当时不太明白。等长大了,明事理了,才知道,那个年代,什么都容易联系到妖魔鬼怪一说,弄不好就会惹麻烦。后来黑暗的时期过去了,人们的思想在rì渐开放,甭管一些现象能不能用科学来解释,行为总不至于太过极端。即便如此,焦爸还是不怎么跟人说当年的事情,曾经当故事讲给人听过,可惜都不相信。而那个猫牙琥珀也时刻提醒着焦爸当年的事件不是梦。

    焦爸还带郑叹看了当年那个坑洞所在的地方,每次回来老宅这边,焦爸都会过来看看,即便这片地方已经大变样,坑洞已被填平,荒郊野岭变成了果园菜地。

    从山上回老宅,焦爸去帮忙办年货,郑叹闲着没事也不跟俩孩子去逮兔子了,偷偷跑去那个阿婆居住附近,听听关于这人的事情。最近村里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每天都有一些过来拜访的人。年轻人们思想开放一些,知道这种事情现在管得不如从前,在大城市里面一些人要嚣张大胆得多,胡扯几句就能捞一大笔钱,相比之下这位阿婆还真是够低调的。

    她在阣阳没什么名气,也就在本地村子里有那么点影响力。听说现年已经快九十了,早年也不是这个村子的人。村民如今对她敬畏有之,忌惮有之。现在村子里有人去外地打工之前都会过来找找她老人家求个平安。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信这玩意儿,现在普及科学,而且,这东西也讲个正统与非正统,非正统的那就是封建迷信,违法犯罪。但人的心理总是那样,总得求个“以防万一”才放心。

    所以别看表面上大家说不相信那些,说是骗钱的玩意儿,不与那位老婆婆走动,但私下里送钱送礼的也多,久了之后,大家心照不宣而已。就像有些人说的,有些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郑叹虽然对这位老婆婆不怎么了解,但现在也能根据所见所闻了解一些事情。甭管那老太婆是否坑蒙拐骗,但也没听说闹出过什么不好的事情,反而暗里称赞的人越来越多,证明确实是有点本事的。再说她救过焦爸,单凭这点郑叹就对那老太婆印象好了些,骗子不骗子的对郑叹来说那都是其次了。何况,正因为当年的事情,也或许她还提点过焦爸几句,才能使得焦爸那么快就能接受自己这只与众不同的猫。

    想到那老太婆让焦爸过完年离开村子的时候再带自己过去一趟,郑叹琢磨不出理由,但依照焦爸所说的事情,那老太婆……应该没有坏心?何况,那只三腿的玳瑁猫是被人撞断一条腿后被那老太婆捡回去养的,这样看来,这人应该还算不错。

    ps:

    (补1。29)。补更rì期还是放在感言里,放章节标题里不太好,写这个补的rì期没别的意思,就是为了让自己别忘记补更,增加点紧迫感,希望早rì能让更新与rì期同步,唉。

    刚回来,老家这边得到网络不太稳定,如果没更新又没有单章说明,大家可以看看书评区有没有发帖解释。

    感谢大家的投票打赏支持!RT

    ,请。

    第一三七章熊孩子与鞭炮

    郑叹来焦家老宅这边两天后,终于知道焦远所说的并一直心心念念的“年味儿”是什么了。

    在焦远的定义中,年味儿,就是鞭炮味儿。

    砰!

    响声之后,是孩子们的欢呼。

    郑叹趴在老宅屋顶的瓦上面,看着老宅前面的一块菜地旁,焦远带着小柚子看村里几个孩子在空地上放鞭炮。

    城市里这种东西管得严,不准乱放,可是来这儿之后就没约束了,想怎么放就怎么放,这类小玩意在镇上以及乡里集市上都有卖的,而且够便宜。简单的爆竹之类,一些年纪大些的男孩子们甚至能够自己制作。

    孩子们玩着玩着就熟了,除了逮兔子之外,小柚子就被焦远带着跟他们玩鞭炮,很多时候小柚子都只是站在旁边旁观,对于她来说,这种东西比较陌生,焰火和鞭炮爆竹是不同的,观赏和自己燃放是不同的。包括郑叹,他们的经历也只有在广场观看焰火,郑叹以前还是人的时候为了妞曾经托人买过很多焰火,但还真没像这些孩子们一样玩过种类繁多的鞭炮爆竹。

    这也算是一种流传千百年的民间娱乐了,可惜危险程度高,环境污染大,大城市里管得严,生活在大城市里面的很多孩子极少接触这类,就算玩也只是玩一些村里孩子们口中的“小玩意”而已。村民们也不怎么管孩子,这些孩子们可是从小就开始接触这类东西的,jīng得很,玩的花样也多。

    焦远显然每次来这里过年都跟他们玩过,他现在虽然上初中,但说起来也不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孩子,玩心大着呢,跟焦远年纪差不多的几个孩子带着年纪小的玩,家长们也放心一些。

    “用这个试试!”

    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拿出来的一个破旧的小铝锅,倒扣在地上,然后放了个爆竹在里面。蹲身抬起铝锅,那小孩用燃着的香去点引火线,点燃之后起身就跑。

    站在远处的小柚子和焦远等人都捂住耳朵。

    趴在屋顶看着那边的郑叹也抬爪子捂耳朵,那爆竹的声响太大了,而且他自己现在的听力又好,那声音确实冲击很大。

    砰!

    小铝锅被高高掀起,大概有一二十米。可惜那些孩子们不太满意,说什么威力不大。

    郑叹看了看从空中掉落的铝锅,都炸变形了。

    这帮熊孩子胆子真够大的。

    “大的没几个了,玩小的,省点用,不然今天就没得玩了。”一个跟焦远年纪差不多的孩子说道。他手里拿着一个盒子,里面都是爆竹之类的东西。

    其他几个孩子手里也有大小不一的纸盒,只是里面的装的鞭炮爆竹没他的大。

    “小的不好玩。”一个八岁左右的孩子嘟囔道。

    “怎么不好玩?看我的!”

    一个孩子往周围的菜园子看了一圈,将燃着的香要过来,然后拿着鞭炮盒子往不远处的一个菜园子走。

    由于离各家的分的田还有些远,宅子周围的一些空地也被开垦出来,一些人家用篱笆围起来建了菜园子。

    那个孩子跑向的那个菜园子里,大白菜长得正好。这段时间天气不错,气温颇高。而且这地方冬天也不至于像北方那样零下几十度的低温,遇上暖冬都不会下雪。

    找了棵长势最好的大白菜,那孩子掰了掰白菜叶,将一个小些的爆竹放里面,用香点燃,跑开。

    既然是小的爆竹,孩子们也没有跑太远,连耳朵都没捂。

    郑叹只听砰的一声,然后便见到原本长得好好的大白菜,白菜叶碎了碎了的。

    果然是熊孩子。这要是被主人家看到估计得气得胸口痛。

    知道这事不能做多,年纪大些的孩子将那个还yù继续炸大白菜的小孩叫过来,没让他祸害人家的大白菜。

    不是自家的白菜炸着不心疼,看着还爽,可要是自家的菜被炸,这些孩子估计会抡着棍子抽过去。

    “不炸白菜炸什么?还去炸鱼吗?”

    “不行,昨天我们炸鱼被骂了,你只能去没有养鱼的水潭和河里炸,不能去鱼塘。”

    “没鱼炸着有什么好玩的?!”

    几个孩子在那边激烈地讨论,郑叹听着好笑,这帮孩子昨天把人家鱼塘里面的鱼炸翻了几条,主人家看到鱼塘里面翻着白肚皮的一条条大鱼,气得肺都快炸了。每年都要这么闹一闹,这帮熊孩子记吃不记打,挨过打之后继续炸。

    所以说,当熊孩子遇上鞭炮,那就不得了了。

    郑叹正想着,那边已经又有了法子。

    目标是搁在一家菜园子角落里的水缸。

    村子里现在也有通自来水的,但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用井水,每家都有这种陶制的水缸用来储水。搁在菜园子角落的那个水缸应该放在那里很久了,里面的水很浑浊,还散发着臭味,大概是主人家放在那里浇花浇菜用的。

    “哎,我突然想到一个语文书上的故事。”有个孩子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一个小屁孩抬起胳膊用袖子一抹鼻涕,“那叫司马光炸缸!”

    郑叹、焦远、小柚子:“……”

    好觉悟!

    程度都升级了,比司马光还狠。

    炸完大白菜炸水缸,这帮熊孩子果然很能折腾。

    一个孩子掏出chéngrén小拇指粗细的小爆竹,外面包着一层塑料皮,末端还是尖头?(:

    ) ( 回到过去变成猫 http://www.xshubao22.com/2/2193/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