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第 7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狻?br />

    而且这个县,在刘东看来,就只有两个优势,一个是粮食,但这条路却走不通。而另外一个是劳动力,暂时来说,也没有能够有效利用起来的手段。

    因为齐贺仁带下去的那些铁帽子资金,虽然在用途上,可以有适当的调节,但是这个能够调节的幅度,并不会很大。基本上这些资金,都会有各自的用途,但是,却绝对不会把这些资金用在商业发展上,这点是肯定了的。

    虽然政府肯定有自己的三产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的人到底可不可靠,还是一回事儿。齐贺仁初来乍到,就要把那么些资金全都投入到三产当中去,一个是没有这个先例,而另外一方面,就算这些资金投入进去,能改变多少,还是未知数。

    是否能够有效的利用起那些闲置的劳动力,还是一个未知数。齐贺仁又怎么可能把自己好不容易弄下去的资金,放到这样不靠谱的事情上面去?

    所以,就算刘东想要帮忙,一时半会儿,也还真找不到什么好机会。虽然刘东想要改变齐贺仁的命运,但现在这样的事情,他来做也没有多少经验可以说的。

    “其实你要去的那个县,也并不是毫无优势。但是其中一个优势,你却不能动,想要想办法,也就只有从那人口上面打主意。”刘东虽然没有想到好办法,但是不代表他不会把自己看到的重点给讲出来。

    对于刘东来说,那个齐贺仁将要去的县,可以说是要什么没有什么,虽然是鱼米之乡,但这些东西,填肚子还可以,想要致富,那还远远不够。既没有矿业,也没有工业,是平原,地形好,可并不在交通枢纽上,发展潜力,基本上已经定型。

    除了粮食多,人多之外,刘东实在是找不到其他任何的优势。就算风景好搞旅游,现在这年月,也完全发展不起来。那些真正的名胜古迹,现在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想要从这方面入手,根本就行不通。

    本来人口多,搞工厂可以,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那不但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也会让那些老百姓得到实惠。可问题是,在那个县,搞工厂的优势并没有,既没有产业集群,也没有就近供应的原料,更加没有像江口市那样的优惠政策。

    这一切的一切,就能把想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人们脱贫致富的刘东,前路给堵死。在没有任何政策优势的情况下,就算刘东为了齐贺仁的政绩,自己打造一个工业园区,也不一定能够成活。

    刘东能够想到这么多,那是因为他有着后世丰富的经验,虽然当初他自己并没有搞这些东西,但这些年来公司的发展,多多少少也让他接触了一些东西,再以自己脑子里面的经验相互印证,能够立马看出这个贫困县自身真正重要的优势,并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反倒是齐贺仁,他刚才那话语里面,对于那么多的人口,可是相当头痛,根本就没有想到,人口多了,也是一个优势。在他的想法里面,未必没有把县穷的原因,归罪到这些丰富的人口上面。

    按照齐贺仁的逻辑,如果这个县的人口少一半,那就算是粮食价格不高,但有了那么多的粮食可以不愁卖,把原本一百万人得到的钱,精简到五十万人,那齐贺仁什么都不用做,直接就能让县里人的平均收入,增加一倍。

    可就因为这人口,使得原本还可以过得还不错的县里人,现在却都过得苦兮兮的。这人口多了,在穷县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

    但刘东话里的意思,却是明白无误的告诉齐贺仁,这人口多了不但不是坏事儿,而且还能算得上是优势。又怎么能不让齐贺仁开眼界呢?

    由于搞不懂人口多了为什么算是好事儿,齐贺仁也不耻下问的对刘东说到:“怎么在我眼里是麻烦的事情,到了你刘二的嘴巴里,却成了优势?人口多了,能算什么好事儿?你给我好好讲讲。”

    “多的我不说,人口越多,能做的事儿就越多,从这点上来说,人口多了难道不是好事儿么?我就拿江口来说吧,那边就因为政策好,现在个个人都比以前有钱了。而且,因为开设了很多工厂,原来本地的人,已经远远不够江口的发展速度了。他们为了让当地的工厂能够运作下去,可是在周边不少地方拉人啊。你说,如果江口市本地人口就能满足当地企业的发展需求,他们至于把这发财的机会,让给外面的人么?”刘东说到。

    “这哪里能一样?江口是江口,我那个县是我那个县,又怎么能混为一谈呢?他们有政策,有待遇,这些我哪里能弄得到?我也知道工厂需要足够的人手才能开工,但我那个县,现在最大的工厂,一个做洗脸盆的厂,都快倒闭了。别说要人,就算是他们原本的人都养不活。就算我想让县里的人都进工厂,我又哪里去找工厂来?要不你这大老板,给我去开几个?”说到最后,齐贺仁也不知道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说到。

    “我也想去你那里开工厂啊,可惜我现在手里要开的厂,就没有一个能够符合你们当地的实际情况的。就算我想把厂开在你那里,你那里也不合适啊。”刘东无奈的说到。

    这也不是刘东推脱,齐贺仁那地方,除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混一下,其他的工厂,那里还真不好发展。刘东手里的工厂,钢铁厂需要的人都是有经验的工人,并且这人早就准备好了,也不需要当地人帮忙。而其他的,晶圆厂,就更不是一些农民就能弄好的。

    至于通讯产业这一块,虽然组装手机也可以算得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这玩意在现在的国内,哪里能有什么市场?bb机都还没出来的年代,就想立马上手机,这玩笑实在开得太大了。更何况,刘东到现在都还没和邮电部展开谈判,到底能不能进入这个市场,刘东自己心里都没多大底气,又怎么能够随便乱开口?万一到时候邮电部不给面子,刘东这个时候就答应了齐贺仁的要求,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么?

    所以,虽然齐贺仁有这个意思,刘东却不敢回答。而且,齐贺仁这找工厂老板,也算是找错了对象。刘东虽然经商,也开工厂,但他就没有想过要开劳动密集型的工厂。

    因为这样的工厂,实际上并不符合刘东的利益,走高科技路线的,再去那些低端产业和一群人竞争,实在是很蛋疼的一件事情。^^^^

    第二百九十六章求人不如求己

    (多谢书友玫瑰de葬礼的红包,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刘东一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无爱,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象征着工厂的科技力量不会很强大,也象征着这样的行业进入的门槛很低,虽然这并不是绝对,但大多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是如此。

    最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企业,赚钱的效率绝对比高科技产业的效率底,你投入高科技产业一个亿美元,再赚一个亿美元可能需要五年的时间,那你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赚一个亿美元,可能就需要十年,甚至更多。

    对于现在很追求效率而言的刘东来说,这样的买卖做下来,和亏本了没什么区别。所以,就算刘东想要帮助齐贺仁,也不可能自己投入这个领域,如果不到最后关头,这样的烂摊子他是绝对不想接手的。

    但现在齐贺仁那地方的问题就在于,粮食这方面的主意打不了,只有从劳动力上面下功夫,这就必定需要齐贺仁弄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消耗掉富裕得不像话的空闲劳动力。

    听到刘东并没有在他那里开厂的打算,齐贺仁的眼神黯淡了下去。虽然他也知道刘东说的是事实,刘东要开的那些公司到底是搞什么的,他也清楚,自己那个县要弄刘东的产业,也确实不太合适。但是,如果刘东这个大老板都不打算投资,他又能从什么地方再去拉几个投资者来改变县城的产业格局?

    虽然到了齐贺仁这个份上,不可能仅仅认识刘东这么一个老板。但其他的老板,不论是实力,还是能力,和刘东比起来,都差得远,而且要让那些人到他将要去的县城投资,说不定还会付出一些别样的代价,齐贺仁也不愿意在最初的时候,就欠下那些人的人情。这劳动力闲置的问题,还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就在齐贺仁和刘东伤神的时候,一旁的陈三却在碎碎念叨:“劳动力?劳动力?我怎么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不难解决啊?好像前些日子,我们都还讨论到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陈三的话,把刘东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说实话,对于陈三的能耐,刘东三人都是非常清楚,虽然陈三算是不上是一个超级废材的花花公子,还有着自己的能力,比起一般人来说,都要好很多。

    但是他比起齐贺仁和胡力来,那就差得远,当然,比起前世的刘东,还是要好一些。但这点并不能代表他就有能力超越齐贺仁还有胡力这两个狠角色,而现在,刘东三人尚且觉得棘手的事情,陈三却说很简单,这就足以让大家感到纳闷了。

    看到三人都以一种疑惑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自己,陈三也认真的说到:“我看你们都是走进了思维的误区,单单要解决劳动力富裕的问题,对我们来说,还不简单么?”

    “简单?怎么说?刘东可是说了,他不会投资我要去的那个县。而现在,有能力去我们县城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老板,都去那些政策好的地方,要让我去拉,不是拉不到,而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说不定就得不偿失,要真那么简单,你就说说你的主意。”齐贺仁说到。

    “拉老板?我们为什么要去拉老板,我们自己难道就不是老板了?我们的联众超市,难道就不能算是一个产业?刘东不去,我们自己难道还不能去?他不做劳动密集型产业,那是因为他看不上这点利润,但对于我们来说,岂不是恰到好处?前两个月我们不都还在为我们那些公司招人难的问题犯愁么?怎么老齐你这么快就忘了?”陈三笑道。

    听到陈三这么一提点,齐贺仁一拍自己的脑门,懊恼的说到:“瞧我这脑袋,这可真是当局者迷啊!我们自己的公司,不就是缺人么?要把我们那些厂放到我那个县去,岂不是刚刚好,就我们的产业,完全能够满足那个县的发展需求。”

    这几个月,因为联众超市快速的发展,盈利状况良好,齐贺仁他们弄的供应商企业,发展得也很快。因为有了刘东之前的主意,这超市供应商的份额,都被他们这些人给瓜分了,以前基本上由国企供货的局面,现在成了一半一半。

    一半还是由国企供货,而另外一半,已经见见的交给了他们自己的企业。相信用不了多久,那一半还由国企供货的商品,刘东这一伙人自己都能弄好。到那个时候,基本上就相当于,从供货商到超市,都是由刘东他们自己来掌控的。

    这样对于超市的抗风险能力,也有着良好的作用。再加上有超市资金的投入,供应商渠道,也会活得相当的滋润。两个方面的循环,就让刘东一伙儿能够在一个项目上面,赚两次钱,并且供应商产业,还有升级的可能。等到以后供应商渠道做大,不但可以供应超市,还可以供应其他的市场,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

    陈三的意思,就是求那些所谓的老板们到齐贺仁那个县去开工厂,还不如就把他们自己这些人的工厂建立到那个县去。有着足够的劳动力,再加上一些优惠政策。

    既可以解决齐贺仁县里政绩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刘东他们联众超市供应商厂房人员的问题,立马就能得到双赢的局面。如果这样做了,那真就像陈三说的那样,劳动力富裕的问题,很好解决。

    当明白了这点的刘东三人,不得不为陈三的脑子赞美一个。他们之前,可是谁都没有想过可以这样做。虽然超市是刘东提议下弄出来的,那个供应商的事情也是由刘东说出来的。

    但说实话,刘东对于超市项目的关心,真没多少。要不然,刘东又怎么会在香港那么久,就算回来了,也没多在意超市的事情,基本上就相当于在放羊?如果刘东真的把超市当成自己的产业来做,又怎么会这么漠视超市的作用?

    说白了,在刘东的眼中,超市的作用,并不是在它能为刘东赚多少钱,最主要的作用,却是连接国内的这群朋友,给大家一个共同的利益点,把大家的关系弄得更为紧密一些。至于其他的东西,刘东真不是太过在乎。

    没想到,在刘东眼中没多大用处的超市,在齐贺仁这件事情上,却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刘东看不上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超市的供货商系统当中,那实在是太多了,随便抽出一些厂建立在齐贺仁那里,都可以立马扭转县城的经济局势,改变县城的产业结构。

    而且,齐贺仁那个县,还有一个优势。由于是产粮大县,周边各个地方需要粮食都会从县里面拉,这就让县城的交通状况,变得非常良好。虽然不是处于交通枢纽,但原有的那些交通路线,就足够保证齐贺仁他们要是在县里建设工厂,产出商品不会因为交通原因,出现问题。再加上铁路运输,那些厂产出的商品,就能够及时的送达各个地区。

    有了这么多的好处,就算齐贺仁能够拿下来的政策比起那些国家级重点地区来,要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对于刘东他们这些原本就有目的在的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优越了。交通良好,劳动力充沛,再加上齐贺仁需要的政绩,有了这么三个先决条件,要齐贺仁的政绩还起不来,那才真叫没天理。

    听到陈三的话,一下就解决了自己现目前最大的问题,齐贺仁高兴的拍了一下陈三的胳膊,说到:“你小子,真有你的。这次的主意不错,哥哥记下你的情了。我们之前怎么就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问题呢?胡力你不是一向自诩是诸葛亮么?怎么这次反而是陈三给我出的好主意?”

    解决了心中大患的齐贺仁,现在也有心思和胡力抬杠了。

    胡力这个时候,轻轻的抿了一口飞天茅台,说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没能一下想到,那有什么好奇怪的?你最开始的时候,不也没想到人口也是一种优势?最开始你那口气,可是巴不得这些人少一半,还要刘二给你提醒,你才能明白。你只顾着说我,那你自己怎么就不说了?”

    胡力这话,没引起齐贺仁多大的反应,却把陈三气得不轻。他没好气的说到:“胡力,你这可就不对了。我好心好意的给齐哥出主意,你却对我指桑骂槐,什么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么说起来,我岂不是那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这么优秀的人,你怎么可以这么污蔑我?”

    “没有,我绝对没有这意思。只不过你小子这次真的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让我相当的好奇。是不是和那个女人呆久了,连带着你这脑子里面考虑的东西也不一样了?要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不每次都坐在一旁喝闷酒么?这次反而能出这样的好主意,难道还不够我奇怪么?”胡力毫不在意的打击到。

    陈三和胡力还有齐贺仁都不一样,因为头上有两个哥哥,而且都相当的出色,对于他们陈家来说,已经够了。陈家也就不在乎陈三以后的道路如何选择,能混下去当米虫就可以了。所以从小到大,陈三对于正经的问题,都非常不感冒,不是逼急了,他是绝对不会想主意。

    第二百九十七章能葬送前程的地方

    看到胡力把火力集中在自己身上,陈三求饶到:“胡力哥,你就不能让我陶醉一会儿啊?什么叫每次我说到正事儿就喝闷酒?那个叫思考好不?每次都是我把主意想到之前,就有人把主意给说出来了,我就算想要表现,也没机会不是?”

    陈三这一番胡扯,把刘东三人都给弄笑了。陈三是什么人,大家能不知道?这次能给齐贺仁出好主意,那肯定是陈三瞎猫碰上死耗子,刚好就撞上了。要不然,陈三能出主意才怪!

    但大家也都不再继续打击陈三了,好歹他今天的确是出了一个好主意,没有苦劳,也有功劳。要把陈三打击狠了,陈三还不得纠结死?

    于是,三人撇开陈三,又开始讨论起下一步的问题。

    现在那个县城以后的经济规划问题算是解决了,但即便是这样,也不一定能让齐贺仁稳稳的坐在那个县长的位置上。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计划做得再好,也有出意外的时候。刘东他们现在,就要把这出意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而各种意外当中,最容易引发的意外就在于人。人这种生物,才是最容易脱离掌控的。而齐贺仁要实行这样的庞大计划,最需要打交道的,就是人,而且是人上人。

    虽然齐贺仁和刘东这些人,在心里面,并不会把一个县长的职位,看得太过重要,在他们的心中,县长的职位,最多也就仅仅是一个起步。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县长的宝座,已经足够奋斗终身了。虽然齐贺仁他们,并不知道这县长的职位,在之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前任的县长,又是怎么走的。但不妨碍他们明白,在那个县里面,绝对有很多人都在打这个位置的主意。

    虽然那个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除非是有人看上这个县的政绩,就犹如齐贺仁这样的人,其他大多数优秀的人,对于这样的县长大位,都是惟恐不及,怕自己去了这样的位置。但稍微次一些的人,却会对这样的位置虎视眈眈。

    齐贺仁年纪不大,到现在也就二十七八岁而已。下到那样的县城,而且是在这个年月,县委常委平均年纪至少都得六十往上的的时候,齐贺仁的年纪,真是一个大问题。在那些老头子的眼中,齐贺仁就是一个娃娃县长。

    而这么一个空降的娃娃县长,却在县里占据着二把手的位置。就算对这个位置不感兴趣的人,都会对齐贺仁有别样的看法,虽然他们肯定也明白,能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上到这样的高位,那肯定是有通天的背景,但这个背景,其实对于齐贺仁在那样的小县城当中,并没有多少实际上的意义。

    因为能在那样县城里面待久的官员,基本上上进之路是完全堵死了,就连大气运都保不住他们的官位,就相当于混吃等退休。这样对于官路没有多少追求的人,又怎么会对什么通天的背景升起忌惮的感觉?

    没有忌惮的心理,再加上这个上级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个娃娃,他们能自由发挥的东西,可就太多了。万一齐贺仁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说不得他们就会用出一些极端的手段。就算搞不下齐贺仁,那也得让他丢失脸面,在县里寸步难行。

    而这个万一,在刘东看来,却是必定会存在的。因为齐贺仁下去,是要改变贫困县的落后风貌,既然要改变,那多少都会触及到本土派的利益。而在这点上,齐家却不会给予齐贺仁任何的帮助,只有靠齐贺仁自己解决。

    这样一来,齐贺仁在贫困县的工作,就肯定不会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只要把工厂拉到县城去,靠着这些工厂的税收,齐贺仁别的事情都不用做,就能让齐贺仁的政绩非常耀眼。如果齐贺仁这样想,那离着齐贺仁败退县城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所以,想要让齐贺仁在那个贫困县作出政绩,第一步并不是把工厂拉过去,而是要让齐贺仁把当地的关系给理顺。只有把人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谈之后的政绩问题。

    而如何解决这个人的问题,对于刘东三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刘东相信,齐家有意把齐贺仁放在那个县城里面,肯定会有做安排,就算那个县城里面没有齐家给齐贺仁安排的人,但在那个县城上一级的市里面,也肯定会有人照拂齐贺仁。

    如果不这样弄,齐家就不是把齐贺仁弄到地方去锻炼,而是要活活的把齐贺仁的政治前途给毁掉。齐家的老爷子,肯定不会作出这么不智的举动。但是,这个照拂和帮助的问题,也会有个度,不会在什么事情上,都按照齐贺仁的意志来行事,那样,就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虽然齐贺仁上手的难度降低了,但对于一直都在部委里面工作的齐贺仁来说,下到地方上,那地方官场和部委官场,完全就不一样。这就需要他好好的适应一下,而这个经验,刘东和胡力都给不了。

    齐贺仁刚刚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本来准备放松一下,却没想到胡力和刘东两人,又给他提出了一个更加严峻的课题。原本仅仅想着该如何解决经济发展的齐贺仁,现在又被人员的问题,给难住了。

    这个时候的齐贺仁,都有些想要埋怨刘东和胡力,干嘛那么快又给他出新问题?但想想刘东和胡力,这可是在真心实意的帮助他,他也没有埋怨的理由。要是换了一些人,能不能和他说这些问题还两说,说不定表面恭喜的同时,内心里面还不知道怎么诅咒他在县这个级别栽个大跟头。

    能有刘东和胡力给他提醒,齐贺仁都算是很幸运了。

    可幸运归幸运,齐贺仁还是头疼的说到:“我说胡力,还有刘二,你们这可真是不想让我休息休息啊?原本出来是想要散散心的,没想到越说越让我心里没底,刚才解决那个问题的高兴劲儿,现在都不知道飞哪儿去了。这下个地方,怎么就那么难啊?”

    如果齐家未来给齐贺仁定的目标,仅仅是部级这个位置,齐贺仁就算是不下地方,也照样可以达到。但是,很显然,齐贺仁是被齐家寄予了厚望,要达到更高的高度,那下地方去,有基层经验,就不可或缺。

    齐贺仁现在,是能解决问题要上,不能解决问题,同样得上,根本就由不得他自己选择。

    看到齐贺仁吐槽,胡力坏笑到:“我们这不是在给你出主意么?就怕你下去,被那些村姑迷花了眼睛,然后被糖衣炮弹给打到。堂堂齐家的人,却在县级栽了跟头,那多说不过去啊?我们现在,就是在给你打预防针,让你时刻警惕着,保持我们党员的英雄本色!”

    “去你的!你当我不知道你小子在打什么主意?还不是想让我在前面给你趟雷,让我能走得更稳健一些。下面到底有些什么忌讳,等你下去之前,也好在我这取经。”齐贺仁一脸不屑的说到。

    “看来我还真不能把老齐你当成陈三啊,这人不好忽悠。但是我们刚才,可是真心实意啊。赵建铭那家伙,我可听说他吃了不少苦,要说起下去的条件,他比你的条件还好一些。但就这样,这几年也把他累得不轻,才上到现在的位置。我就想不明白了,地方上的事儿,真就有那么恐怖?怎么说得就好像是我们这些人的坟墓一样?”胡力说到这里,自己也觉得奇怪。

    要说这地方上,尤其是乡镇,县城,这几年是没少让他们这样的人折戟沉沙。掉在坑里的三代,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运气好的,仅仅是蹉跎几年,然后调任其他地方。运气差的,那可是有着生命危险。

    下面的人,可不管你到底是不是有什么威风显赫的家庭,挡到他们的路,直接来个肉体上的毁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在那些民风彪悍的地区,出事儿的人不在少数。

    别说出了事儿以后找回这个场子,因为那样对于当事人来说,毫无意义,人都没了,就算能找回场子,又能有什么用?难道还能再活起来?

    所以,对于地方,他们这些三代,只要是有志于从政的,那绝对是又爱又怕。爱地方,那是因为在地方上能做出的政绩,比起在部委里面来,要多太多了。想要快速的往上爬,并且还根基牢靠,地方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至于怕嘛,在地方,毁掉的人那是绝对不少,不管是政治前途,还是活生生的生命,在地方上绝对比在部委危险。这样的地方,对于这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三代们,实在是过于恐怖。

    而胡力,也能算是这样的人。虽然他对于下地方那是跃跃欲试,在知道齐贺仁比自己先行一步的时候,那是羡慕嫉妒恨。但是,在这羡慕的同时,他也对地方上毁人的几率,感到纠结。

    就他所熟悉,并且关系还不错的人当中,就有不少栽在地方上面了。而给他们陪葬的人,级别最高的,能有个正处级就顶天了,甚至还有白丁。对于这些天之骄子来说,这着实不算一比好买卖。要不是地方这么个平台,一个下面的处级干部,能见他们这些人一面,那都是相当不错的待遇,还得烧高香。

    但地方这个平台,却能让下面的一个甚至还没有处级的人,毁掉他们的政治前途,端是恐怖无比。

    第二百九十八章走一步看一步

    高高在上的太子,下到地方去,却被原本不放在眼里的人掌握自己的命运,对于这些人来说,这样的事情绝对很恐怖。但想要更上一步,不下地方却根本不行,这样危险与机遇并存,才是胡力这些人对地方的真实印象。

    胡力的话,让齐贺仁的心都抖了一下。胡力能知道的事情,他齐贺仁也能知道,他也明白地方的恐怖之处。但既然走了这条路,那就没有回头的道理,要么就在路上倒下,要么就一直前行到顶端,没有第三条路可言。

    看到话题越来越沉重,刘东不由得插嘴说到:“行了,胡力,你就别再吓我们老齐了。万一在你这被打击得信心不足,对齐贺仁下去没有任何好处。老齐,反正我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世界上,就没有闯不过去的门槛。我相信你不可能在县级就被难住,那样,可显示不出你的手段来啊!”

    刘东对齐贺仁的信心,还是挺足。前世齐贺仁从那个县城调走的时候,可不是因为解决不了人员的问题,而是因为那个地方的政绩实在是搞不上来,再呆下去也是白费时间,齐家才动用关系把齐贺仁调到别的地方去。现在最重要的问题都被解决掉了,对于地方上那些人员的事情,刘东相信齐贺仁肯定能够处理得很好。

    听到刘东打气的话,齐贺仁也豪迈的说到:“就是嘛,我齐贺仁的手段,又怎么能不行?现在既然把经济这个最为主要的问题都给解决了,那我还有什么好怕的?胡力,你看着,哥哥我就先走一步,替你在下面打前站,看看那风险到底能不能把我放倒,放不倒我,那我就要高歌猛进!”

    “好气魄,就冲你老齐这句话,这杯酒,咱们干了,祝你下地方以后,马到功成!”胡力这个时候,把四杯酒给倒满,然后一人一份,他率先喝了下去。

    既然齐贺仁有这个信心,那他胡力也不用再多说什么。还不如在这里先敬齐贺仁一杯水酒,祝愿他在新的岗位上面,大踏步前进。

    四个人喝了酒之后,又聊了一会儿,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刘东的身上。本来他们几个最开始过来的时候,是打算好好帮刘东想想办法,如何解决关于叶利钦带来的麻烦。

    但没想到刘东一出手,这个麻烦就直接被解决了,反而让他们讨论起齐贺仁的事情。现在齐贺仁的事情解决了,大家又回到了最开始的话题上。

    虽然刘东在国内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其他人也不可能再用这件事情,在国内找刘东的麻烦。但苏联那一块,可不是国内。刘东做生意做到苏联去了,这事情大家都知道。之前仅仅是苏联传过来的余波,就让国内刘家手忙脚乱,又更何况是在苏联。

    这次叶利钦的事情,对刘东影响最大的,不应该是在国内,而是在苏联。国内的问题刘东依靠投资就解决掉了,但苏联的问题,可就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了。刘东如果不打算继续在苏联做生意,那还好说,要是还继续打算在苏联做生意,这个政治上的问题,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

    叶利钦被谁拉下去的,胡力他们就算再傻也知道,一个副国级的政局委员,和苏联最高领导人发生了冲突,不但会导致当事人前程黯淡,就算是和当事人叶利钦有着关系的其他人,也逃不过打压。

    刘东如果还要继续在苏联做生意,那么这个问题,就必须得到解决。胡力他们虽然对于苏联的事情并不是非常了解,但既然刘东有事儿,他们也不介意给刘东出谋划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刘东的利益,和他们是一致的。刘东在苏联吃亏,就相当于他们也同样在苏联吃亏,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不得不为刘东多做考虑。

    对于这三人突然把话题引到了苏联那边,刘东也觉得很头疼。倒不是胡力他们的关心让刘东感到为难,相反,这还是好事儿。不是什么人,都喜欢把麻烦往自己身上拦,更何况这麻烦明显的超出了大家的能力范围内,能对刘东说这些话,只能说胡力他们,是真把刘东的事情放在心上了。

    刘东头疼的是,这个事情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同样,他也知道胡力他们三个,就算主动问起这个问题来,也绝对不会有多少好的主意。因为这个事情,可是牵扯到世界上唯二的两个超级大国的内政。

    现如今的华夏,就连国内的事情都还解决得不利索,就更何况是国外的事情?而胡力他们三个,就算是在国内,普通人眼中高不可攀,但比起真正上面的大佬,那还缺乏底蕴,上面的人都尚且只有看戏的份,就更别说是胡力他们了。

    本来这件事情,刘东就没有打算让其他人过多的了解,就连他自己现在,也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在刘东的规划里面,就算暂时的撤出苏联的力量,也没什么不好的。大不了等到叶利钦再次掌权以后再回去,仅仅是两年时间,他还等得起。

    至于在这两年里面苏联的问题,他是根本就没哟打算解决。因为刘东不是傻子,这样参合别人国家内政的事情,绝对是在走钢丝,一个不好,不但自己要栽进去,就算是刘家,也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富贵险中求,那是得有求富贵能力的时候,像现在这样,别说刘家求不起,就算是华夏整个国家,都不能染上这样的麻烦。没看到仅仅是余波,就能让国内的刘家面临重大的危险,还是刘东拿出投资来,才算解决了麻烦。要是真进了那漩涡当中,分分钟就能让刘东这样的小不点,死得不明不白。

    刘东在苏联的谋划,可不是为了舍身去帮助叶利钦的,把自己给弄进去,那才是傻子的行为。叶利钦的事情,不是他能掺合的。他只要能够给予叶利钦足够的善意,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更多的,那就不是刘东这样的小人物能够追求的东西。

    虽然刘东也知道,付出更多的东西,以后的回报也就会越多,但这事儿,他是真不敢付出。叶利钦是最后的胜利者不假,但在叶利钦胜利之前,倒下多少人,外人谁能知道?

    在这样的事情中倒下的人,哪里还能有再站起来的机会?刘东可不想自己的努力,成为叶利钦的嫁衣,他又不是慈善家,非得帮助别人帮助到自己泪流满面的地步。说白了,刘东仅仅是个商人,商人应该做的事情,他都会做,但要是超出了这个界限,他刘东什么都不会剩下。

    有了这样打算的刘东,猛然听到哥几个说起苏联的事情,除了头疼,还能是什么?难道还真讨论这个问题?那不是给自己和哥几个找麻烦么?这个时候,刘东还宁愿胡力他们几个不要提起这个事情。

    但现在既然胡力他们都说起了这个事情,刘东也就不得不多解释一下。毕竟,胡力他们三个人,也是出于好意,不好到一定份上,胡力他们傻了才会和刘东说这事儿。都是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凶险。

    “苏联的事情,我也觉得很突然。但大人物的心思,又岂能是我们这样小人物能够随意揣摩的?叶利钦既然这么做了,那就肯定有他自己的考虑,和我们这些人,根本就没多大的干系。这事情,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有多麻烦。”刘东无奈的说到。

    “我们都知道这事情麻烦,但再麻烦,也得解决啊。虽然我们都不知道你在苏联投入了多少,但想来以你的实力,那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眼睁睁的就这么打水漂,实在可惜了。”齐贺仁端着酒杯,抿了一口说到。

    “打水漂也没办法,难道这事儿还能找回场子?叶利钦是大人物吧?不也被那位给压得死死的!我又能算得了什么?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商人,在别人的主场上,别人想怎么对付我,就能怎么对付我。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苏联人的霸道!这次,我也就只有认栽,别的,根本就不用想。”刘东苦笑到。

    虽然刘东这话,并不能算是刘东的本意,因为他知道最后的胜利者,是叶利钦,而不是戈尔巴乔夫。但这话,他又怎么能随便乱说?就算是对自己的老爷子,这话都不能说,要不然,是会出大问题的。

    至于认栽,一半是真,一半是假。这个认栽,在现目前来说,那绝对是真心实意的。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对掐,他刘东难道还能保全?至少在这两年当中,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不过刘东有希望,知道他一开始就没有选错人,叶利钦这个绩优股,那是会触底反弹的。现在一时的输赢,并不会改变他最后得利。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戈尔巴乔夫气势最盛的时候,去挑战他的底线?那不是勇敢,而是白痴。

    至于目前的情况,那就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投资VS规则

    (这个年也算是差不多过完了,蒹葭这几天的忙碌也算是有了休息的时间。从明天开始,蒹葭就应该能够恢复每天两更,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从王府会所出来的刘东,脑子已经有些晕晕乎乎。这样的状态,自然是不能自己开车回家,还好王府会所在现在的国内,也算是顶尖,派个车什么的,也是平常。

    倒是刘东出包房的时候,恰好撞见了徐忠耀,也不能算是恰好,应该算是徐忠耀主动找上门来。和他聊了一会儿,谈关于超市供应商份额的问题。至于徐忠耀在谈这个事情之前,关心刘东最近在国内麻烦事儿,让刘东有些哭笑不得。

    这还真是好事儿不出门,坏事儿传千里。就连关系不算怎么亲密的徐忠耀,都还要关心一下刘东最近因为叶利钦余波,在国内的麻烦事儿,就更何况之前胡力他们,想来刘东在香港大把数钱的时候,胡力他们这些人,心情肯定很烦闷。对于这个人情,刘东算是记下了,等以后有机会,再好好回报这些兄弟们。

    至于徐忠耀说超市供应商的事儿,刘东直接就把这事儿推给了胡力,反正他是真看不上这些利益,他自己的份额,也在之前喝酒的时候,让胡力他们给分掉了。他现在手里,还真没有这供应商的份额。胡力他们也对刘东给予这个份额的事情,现在也看得淡然了。

    当知道刘东在做些什么大买卖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超市这么点小利益,还真就不会放在刘东的眼里,又更何况是因为超市衍生出来的供应商份额,既然刘东要给,那就直接收下好了,反正刘东是大户,不宰他宰谁?

    当知道这个供应商份额被刘东给了胡力他们以后,徐忠耀也知道自己这算是拜错了神,但依旧还是对刘东非常客气,要不是看着刘东去意已决,而且喝的已经差不多了,徐忠耀说不得还得拉刘东回包厢继续喝酒。

    虽然徐忠耀觉得刘东是王府会所的灾星,每一次刘东来王府会所,都会出事儿,不管大事小事儿,好事儿坏事儿,就没有消停的时候。就算这次刘东过来,都还不知道和胡力他们又说了什么大事儿,所以,刘东和王府会所八字不合,就连徐忠耀也是这样的想法。

    当然,如果徐忠耀知道刘东在包厢里面和胡力他们三人不但揭露了自己的家底,还讨论了以后齐贺仁在政途上如何行事,那徐忠耀绝对对自己的推断坚信不疑。

    可刘东即便是再和王府会所八字不合,但刘东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徐忠耀很清楚,往刘东身上说,那就是刘东这两个字就代表着利益,天大的利益。

    和刘东关系好的人,或者让刘东指点过的人,这两年过得多么的滋润,就不用徐忠耀说了,那?(: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