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第 94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用多说。

    如果能够争取到计委的支持,就算这个产学研搞起来就是个半吊子,那刘长征为了刘家,也不可能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就把产学研的事情给泯灭在历史当中。刘家弄出来的事情,就算没出成果,那也得报道出喜人的业绩,要不然,岂不是砸了刘家的招牌?

    王副校长倒不怕刘东是拉大旗扯虎皮,故意说计委刘长征那边很关照,但实际上却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儿。因为这样的事情,早晚都得揭穿。既然刘东为了这个产学研的事情都亲自在跑,肯定不会想因为一些意外的情况,而导致产学研这个课题的失败,那样纯粹是浪费时间。好歹是大公司的老板,如果轻重都分不出来,环亚又怎么有能力弄出二十亿美金的投资来。这样大的手笔,国内可没有多少人做得出来。

    有了计委的参与,要是出成果了,他王副校长主要负责这件事情,政绩会少?想想在这水木待了那么久,都看不到丝毫的希望,王副校长的心中也变得火热起来。虽然在退休之前想要再进一步是不可能了,但能从水木这么一个清水的地方,跑到一个油水充足的地方,却有很大的希望。

    “既然计委的同志们都支持,我们学校方面也不能拖后腿。这样吧,反正这个工作是由我来做的,我就努努力,争取把学校这边的事情理顺一下,然后你们也在相关的课题上,和我们的专家教授讨论一下,尽快的把产学研的架子搭起来。早日出成果,也早日为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王副校长一脸正气凛然的说到。

    看到王副校长答应得这么爽快,刘东倒丝毫没有意外。有着计委这么一个号称小国务院的部委支持,只要这个产学研不是帮倒忙,并且弄出了严重不可收拾的后果,那政绩到手绝对是板上钉钉。

    既然有政绩的存在,对于王副校长这样一心想要跳出清水衙门的人来说,动力绝对十足。没听到他都说,这个产学研的工作,在水木这边,都由他来做。也就是说,有什么不平的地方,完全不用环亚担心。只要环亚把这产学研的架子搭起来,其他的事情,他王副校长搞定就行了。

    对于王副校长是否能够有能力摆平其他的事情,刘东没有怀疑。别人再怎么是清水衙门的人,那肩膀上面的担当也是副部,就算是水木的正印校长,那也不能不听取一些他的意见。在水木这么一亩三分地上面,一个副校长的能力,那绝对是不用怀疑。

    也就是现在,像高校这一类的教育部门,虽然行政级别比较高,但实际的好处却没多少,想想他们的上级部门教育部,那也是挺纠结的地方,就更别说他们这些属于教育部和国务院双重管辖的高校,那就更没得说了。

    但再过几年,随着教育产业化,学者政治化,学生放羊化,学校的油水,那可是比很多地方都大。就算王副校长这样的政治边缘人,到时候肯定也会十分滋润。也不知道等到产学研大获成功,王副校长凭借这份政绩,活动到其他部门以后,再回头看着红火的高校,会不会气得吐血,大叹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王副校长以后是否会有这样的怨念,刘东现在倒是懒得多去想,反正和这家伙不熟,他也没有义务去提醒这王副校长什么东西。只要这王副校长能够认认真真的执行产学研一体化,并且把水木这边的杂音给荡平,那就行了,别的刘东真管不了太多。

    对症下药的好处,就在于把一个原本不对某些东西感兴趣的人,思想给转换过来。王副校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有了刘东的承诺以后,他也开始变得雄心勃勃。

    产学研一体化什么的,他不需要了解太多,只要他了解到,做这件事情对他的政治上有好处,那就行了。为了尽快的把这件事情搞好,都不用刘东他们催,王副校长都自动自觉的开始给水木的高层上课。

    第三百六十九章老学究的阻挠

    如果说产学研这个课题,主要优势表现在科技和资金方面,那么王副校长绝对不会有现在这样积极。但如果产学研不但在科技和资金方面会发挥优势,在政治上,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那么对于一个以政治为目标的人,就绝对不会允许有人拖他的后腿。

    政治这个猛药一下,原本还并不怎么在意产学研的王副校长,一时间变得雄心勃勃。这个课题,将会是他往上跳的一个跳板,没了这次机会,他想要去有油水的地方,基本上是毫无希望。所以,对于产学研,在和刘东他们谈了以后,他比刘东他们还要积极。

    想要说服水木这样的大学高层,王副校长这样的人精知道,决定权绝对不会是在那些水木里面,享有崇高声誉的专家教授。虽然这些人,有很多可以直接和高层对话,但对学校的掌控力度,绝大多数权利,会是在校方当中的行政人员当中。

    所以,王副校长一开始打定主意,就是要以校方行政人员为突破口。而这类校方行政人员当中,王副校长的级别也算是不低,除了正位校长,其他还有几个校长比他的权利要大之外,剩下的,都是只有听从命令的份。

    既然自己有那么好的优势,要王副校长还不知道该怎么去利用,他就不用混了。

    于是,在和刘东他们谈判了之后,王副校长乘着水木大学当中,并没有谁缺席的时候,申请召开一个高层会议,讨论一下关于产学研发展的问题。

    身为水木大学的党组成员,王副校长在水木大学当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虽然在他自己看来,水木的副校长,实在是一个鸡肋的地方,虽然挂着副部级的头衔,但别说和地方上的副部级相比,就算和一些地方上的实职副厅比起来,他这个副部级也没多大的优势。

    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才对政绩那么看重。水木大学当中,其他人自然是不知道王副校长的想法,看到王副校长和环亚的代表谈了一次以后,就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内容,内心当中,也是相当的好奇。他们也想看看,这个环亚国际弄的产学研,到底有什么好处。

    在水木大学的小会议室里面,王副校长拿着一叠资料,站起身来侃侃而谈。

    “我国做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一个科技相当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想要保持大国的地位,就必须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外的机械技术,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自己开发新的科技。可能有的同志会说,相比起那些一上项目,就要用成千万上亿的资金,直接买来国外现有的成熟技术,岂不是更好?等我们有能力了以后,再开始恢复自行研究。同志们呐,这个想法是要不得的!”王副校长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到。

    看到王副校长那压根就没有停下来的嘴巴,其他几个副校长,包括正校长,都有些哭笑不得。如果他们没有记错,这个王副校长,之前好像还对造不如买的说法,相当的支持,而且对校内那些搞研究的人,并不怎么重视。

    怎么这一转眼的时间之内,就变成了公众的良心,一副为国为民的人。这转变的速度,也太快了一些吧?但既然现在王副校长有了新的论调,在他没有说完自己的话题之前,其他的人也不好打断他的长篇大论。

    “我们国家现在是底子薄弱,对于科技的研究投入,比较慎重。优势的资金,都要拿去搞经济建设。但这样的情况不可能是永远的,我相信,在把经济建设搞起来以后,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也会增加。因为谁都明白一个道理,就算买回来再先进的东西,这些东西也只能顶一时,而不能用一世。如果我们一直掌握不住科学的前沿,那我们就会有小辫子被国外的人抓住。这样是会吃大亏的。想想二战的时候,我们国内对于科技的投入是多少?枪炮都不能自己制造,一有外部的变化,我们受到的影响就会非常大。如果那个时候我们能够有自己的完备工业化,抗战又岂能打八年之久?”王副校长越说,这个话题就越远。即兴发挥之后,居然把话题扯到几十年前去了。

    为了不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来听王副校长的长篇大论,于是现在的水木正校长张玉玺,适当的咳嗽了一下,然后开口到:“王副校长,你的这些话,我们都知道。要不然当年我们也不会咬牙把大工业建起来,现在能有这么完备的工业化手段的国家,可仅仅就只有苏联,美国,和我国。正是因为痛定思痛,我们国家才会在那么困难的时候,都要努力把工业化搞起来。”

    越说越兴奋的王副校长,陡然被张校长的话打断,心中老大不愿意。但听到张校长这么说,他也不能再唧唧歪歪,进入正题,才是大道理。

    “是啊,正是因为当年首长们高瞻远瞩,才有了我们国家现在的成绩。这样的成绩,我们必须要保持下去。但是现实的困难却是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这几年就已经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技术人员,尤其是科技方面,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开始停滞,这就是没有资金来源的后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个东西,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但是国家有困难,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这些搞研究的人,就必须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产学研,就是一个不错的路子。既能让我们的人员锻炼一下业务能力,也能让企业获得新的科技,更能够改善现在科技方面的颓势,可谓是一举数得。”王副校长到这个时候,终于开始说起了今天的话题中心。

    王副校长的话一停下,就有另外一个副校长开口反驳到:“王副校长,产学研这个课题之所以在国外会那么盛行,那是因为在国外,很多科研项目和技术,都是由私人企业完成的。先天上,他们就有接受的理由。而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学校,科学院,都是属于国家的财产。而这个产学研,却是要用国家的力量,为私人服务。这样做,岂不是在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如果是国企来提出这个产学研,那还好说,肉都烂在了锅里。而现在,提出这个课题的,却是一个外资企业。一个外资企业,就想要动用我们国家的力量,为他们服务?这岂不是在那个什么?他们是在我们国内搞投资,而且一投资就是二十亿美元,为我们国家解决了很多实际上的问题。但是一个外资企业,岂会是这么好心?所以,这个产学研,我们还需要慎重的考虑。”

    听到这个叫做傅奕文的副校长这话,王副校长就一阵腻歪。这个老家伙,还没有从那个年月的思想上走出来。平日里面就是相当的保守,没想到在这个问题上,他居然又要发言。

    其实这个产学研的课题,和这个姓傅的副校长,完全不搭界。无论是傅奕文曾经教授过的思想理论性的课题,还是他现在分管的水木政策性的思想引导,都和产学研拉不上线。最重要的是,这个老家伙,还有不到一年就应该退休了,现在都是处于办退的状态,水木里面的事情,基本上可以和他说拜拜,这次请他过来,不过是为了打酱油。

    但就是这么一个原本应该打酱油的人,现在却是第一个反驳他说法的人,让王副校长在震惊之余,还一阵的无奈。早知道这家伙会对自己唱反调,压根就不应该请他过来。还是自己之前嘴贱,看到这个家伙也在,就随口邀请了一下,现在看来,这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傅教授,你这话可就说得有点不对了。这改革开放嘛,不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么?你这上纲上线的,会让人寒心的。”由于这个傅奕文姓傅,又不是水木大学的正印校长这样的人物,叫他傅副校长,岂不是在当面打脸?还好他在当副校长之前,有教授的职称,所以大家叫他都叫傅教授,而不叫傅校长。

    听到王副校长这么阴阳怪气的话,傅奕文没好气的说到:“我怎么就上纲上线了?要搁在十年前,你敢提这样的话么?现在日子是好过了,但是大家也不能忘记之前的艰苦。虽然国外的成功经验有些可以借鉴,但这个经验,不借鉴也罢。这外国人有好的?肯定是有更深的目的。我们还是要警觉一些好。”

    看到这个家伙软硬不吃,王副校长差点就把刘东的底细给漏出来了。但是刘东这条线,他又是好不容易抓住的。要是这事儿办好了,多半有他什么机会。要现在说出来,指不定张校长都会下手,为了一个老顽固,而把自己的底牌给泄露出来,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会做的事情。

    第三百七十章突破顽固的堡垒

    原本以为会非常顺利的事情,却在一个老顽固这里被卡住了。要不是知道这家伙仅仅是以事论事,谈不上和他王副校长有什么恩怨,王副校长都以为傅校长是上天派来玩他的。

    原本以为会阻挠的人没有站出来,这本来是好事儿,但偏偏一个原本没有考虑过的人站了出来,这实在是要人老命。而且王副校长还知道,如果今天不把这个基本上打酱油的人给说服了,他今天想要在水木通过产学研的提议,压根就行不通。

    在官场上,越是要走的人,就越是不会有什么顾忌。尤其是像傅奕文这样的人,原本就是个顽固派,再加上现在要到点了,以前也没有被谁抓住过什么把柄。所以,这样的人,最是难缠不过,甚至比起张校长这个正印校长反对都还麻烦。

    看着傅奕文那样子,王副校长的嘴巴一阵发苦。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眼看着自己就能有个光明的前途,老天却派了这么一个人过来搅局,这不玩人么?

    “傅教授,你怎么就不改变一下观点呢?我们当初,不也是去学习苏联科技的先进经验么?其实这是一回事儿。你怎么就想不通呢?”王副校长苦笑道。

    做为一个搞思想出来的教授,要搞什么具体的技术,傅奕文绝对不占什么优势,但是要说到讲道理,他可比起王副校长业务精通多了。

    听到王副校长这话,傅奕文反驳到:“这怎么就能一样呢?我们去苏联那会儿,苏联是有技术的,我们是去学习。而你说的这个产学研,那是要我们自己动手,把科技搞出来,然后再卖给那外资企业,这能算是一样么?”

    “是,你这话说得对。我们的人去苏联学习,那是有现成的技术放在那里。但是我们也是要给钱的,而且还要看苏联人的脸色行事。而现在这个产学研,是别人公司提供资金,供应我们弄出技术来。他们公司固然是能够获得先进的技术,但我们的收获也不小,不但平添了一个技术储备,还得到了后续的发展资金。要我说,这样做比起去苏联学习来,还要好很多。技术是怎么出来的?说句不太好听的话,那是用钱砸出来的。而我们现在是有人,但就是没有钱。和别人合作,不仅是锻炼了我们的技术实力,还让我们有了资金,可以拿来搞研究,这不挺好的事儿么?怎么就牵扯到上纲上线呢?”王副校长苦口婆心的说到。

    “听你这样说,是挺好的。但是改变不了这个钱是外国人拿出来的事实,改变不了我们弄出来的技术却偏偏要给外国人用的事实,改变不了我们国家的科技力量在为外国人服务的事实!”傅奕文强硬的说到。

    三个改变不了,差点没把王副校长的心脏病给气出来。

    看到手下两个副校长之间的谈话火药味越来越浓,张校长也不得不打岔说到:“好了,王副校长,你说的有道理,傅教授说得也有道理。这是在讨论工作的事情,你们两个也别弄那么大的火气。这事情是否有好处,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嘛,大家都是为了国家做事,谁不想让国家好起来呢?”

    看到张校长在和稀泥,傅教授说到:“我这就是在以事论事嘛,凭什么我们国家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人才,那些外国人,付出一点金钱的代价,就要为他们做事?现在又不是旧社会,列强横行的时代。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有坚强的脊梁,才能更好的为四个现代化服务。”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像傅教授这样的人,其实并不算少。在他们看来,既然我们的人民都站起来了。那外国人想要再欺负我们,就不行。虽然这产学研搞的是有偿服务,但社会主义的战士,是不会被金钱炮弹给击倒的。宁愿苦点、累点,都要誓死保卫自己的尊严。

    这样的思想观念,不能说是完全正确,但也不能说是错误的。比起后世那些只要有政绩可以捞,完全不顾国家会损失多少的操蛋人来说,那绝对是令人尊敬的。

    傅教授又一次开炮,王副校长再也忍不住,虽然他不能泄露刘东的底细,但是不代表他不能拿出反击的手段:“傅教授,既然你都说了,要为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那么你又知不知道,我们的科研工作者,现在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

    王副校长这话,把傅教授说得一愣。他擅长的工作是理论方面的,也就是比较会务虚。但要参与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一个在校园里面待了一辈子的人,又哪里会明白社会当中的现状?

    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想法,傅教授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不知道。

    看到傅教授这样子,王副校长说到:“要为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就必须让我们的工作人员保持较高的业务水平?而现在这些人的业务水平如何,傅教授你不知道吧?由于国家的大部分资金,都拿去搞经济建设,应用于研究上面的经费,那是相当紧张的。我们这次不是来讨论是不是应该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搞其他的东西。所以,这个问题我们掠过。我就想要问问傅教授你,知不知道现在的科技行业当中的从业人员,他们的业务水平是什么样的状态?”

    听到王副校长这么说,傅教授又摇了摇头。

    “那好,既然你不知道,我就来告诉你。别的地方太远,我就拿我们水木大学里面的事情说事儿。我们水木大学里面,也是有着研究所的存在,这些人傅教授你不陌生吧?由于研究经费的短缺,就算那些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教新的同学知识,都只有照本宣科,虽然他们自己是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搞工业,仅仅是课本和述说,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的。必须要在实际的操作,加上课本的学习,才算是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而就是因为经费紧缺,那些教授们,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条件下,学习出来的人,是否能够承担起四个现代化的重任?”王副校长以实际的案例,开始对傅教授发难。

    傅教授虽然是搞思想工作出生的,但并不代表他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就像军队一样,真正的王牌精锐,那不可能是仅仅依靠就能叫做王牌的,必须是要有实战的经验,才能叫做王牌。

    搞工业,搞科研也是这样,你必须要有实际的操作,才能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单单是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可能弄出一个有用的人才。王副校长这话,弄得傅教授都不知道该怎么正面的回答他。

    但傅教授依旧不肯认输:“有困难,那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党员,必须要克服困难。困难永远都是暂时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是,我们是可以忍,但是那些学生们,又怎么忍?难道当实际的重担放到他们的肩膀上以后,他们才开始学习实际的经验?那样还搞什么四个现代化?我们水木,又培养出了什么人才?又怎么能给国家,给社会一个交代?大家都信任我们水木大学的教育,才会给予我们这么大的荣誉,但这份荣誉,不是拿来给我们吃老本的,那是要我们做出最为实际的行动的。要是没培养好人才,我们水木又有什么脸面立足?”王副校长越说越激动,愣是把产学研的问题,拔高到关系水木是否培育出真正的人才问题上面。

    这下,可不仅仅是傅教授紧张了,就连一直在看戏的其他副校长,还有张校长,都被王副校长这个话给打动了。水木的荣耀,那可是传承几十年,接近上百年了。

    他们这些人,现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地位,那不就是因为水木的教学质量高么?培育出的人才让大家都满意么?要是这个人才的培育都让别人不满意了,他们水木大学,又凭什么有这么高的待遇?

    国内的大学,虽然不多,但也绝对不少。水木还达不到一统天下的高度,就算是在四九城里面,能和水木比肩的大学都有好几座,要是因为培育人才上面出了问题,让别的大学有机会超越,他们这些现在的水木大学掌舵人,那是绝对跑不了的。

    尤其是王副校长说的那些话,相当的在理。大家又不像傅教授那样偏激,认为只要是外国人,就绝对不会有好人。所以,更加能够明白,想要摆脱未来的尴尬,这个产学研的项目,还真就能够解决水木的燃眉之急。

    在别的学校没有看出产学研的好处时,抢先上马产学研,不但锻炼了学校科技方面的师资力量,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且还能有一笔不菲的研究经费。这样多的好处,又岂是傅教授那么一点顾忌就能够封锁的?

    现在可不是十年二十年前,国家都在大力引进外资,还有国外的先进思想技术。这就证明国家也对这样的事情,抱有很大的期望。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些偏激的理论,就让产学研项目和水木背道而驰。等到其他学校从产学研当中得到好处,水木大学岂不是会处于劣势的地位?

    有了这样的想法,不论是想着头上的帽子问题,还是真心关心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除了傅教授还有一些想不开。其他的人,在最后的表决当中,都投了赞成票。

    只要是水木的人,就没有谁会想着停滞不前,让别的大学超越的。为了水木的荣耀,也为了他们自己的地位,无论如何,这个产学研,都是要搞起来的。

    第三百七十一章要的是实惠

    对于一个一政治为主体的学校来说,只要上层人物们都不反对产学研,想要在全校推广,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产学研这个东西,还对中下层的人,有非常切实好处的时候,除了脑子有些犯抽的人之外,其他人,都百分百的欢迎产学研计划的实施。

    在王副校长说服了水木大学高层以后,他就开始主动出击,拿出了十二万分的努力,开始在水木当中,推广起产学研来。当然,这次的推广,不可能是立马就要立项,然后就开始研究,至少,应该是先吹一下风。毕竟,就算是环亚这边,现在都还没有理清头绪,到底让水木的人,研究哪方面的技术。

    王副校长的吹风,在水木广大教职工面前,是卓有成效的。以至于最近一段时间,相熟的老师们之间的聊天,都不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产学研。

    “华教授,恭喜你啊,要是我们学校真的搞产学研,你老人家可就赚大了,谁不知道您老人家在机械动力方面的卓越研究。要是那个环亚公司的人上门搞产学研,您第一个就能拿到实惠。”一个四十多岁的水木大学教授,带着羡慕的语气对着五十多岁的华教授说到。

    而听到这个教授话的华教授,依旧略带矜持的说到:“这事儿啊,谁能说得清呢?我在机械动力上面是有一些研究,但那个环亚公司需不需要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未知数。我看呐,还是小廖你那边可能性大一些,你们搞的可是金融。听张校长说,这个环亚国际在国外的金融市场上,可是一条不小的鳄鱼,如果要搞产学研,他们肯定会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力度,你到时候肯定会得到一定的锻炼。”

    “哪里哪里,这个环亚我最近也研究了一下,由于资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我还是雾里看花,看不太明白。但从他们这么有魄力的直接拿出二十亿美元在国内投资,想来他们在国外的实力非同一般。不是我说丧气话,我们国内搞金融的,哪里比得上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实战来得有经验?而且他们在国内可是做的实业,听说二十亿美元的投资,可是全拿来搞研究和建工厂的,反而没听他们说过搞金融的。所以,要算起来,华教授你们的可能性,反而会高很多。搞工业,可离不开你们这些搞机械动力的。只要真把这产学研搞起来了,华教授你们也不用像现在这样紧巴巴的了。”姓廖的教授,一副知道底细的样子说到。

    “谁知道呢?万一他们搞产学研,就是搞个架子,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好处?我这岁数了,也不贪图他们给什么好处。最主要的就是啊,有了他们的投入,我们带的那些学生,也就有了实践的可能性,以后面向社会,生存能力也强一些。不要像现在这样,从大学毕业以后,进了企业,还得学习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既浪费时间,又显得我们教学没有水平,白白的砸了我们水木大学的招牌。”华教授心情有些沉重的说到。

    越是一线的研究工作者,就越是知道。工业这类的学科,需要的不仅仅是只有书本上的学习,更加需要的就是实践的东西。单单是书本,哪里教育得出最好的学生呢?可惜现在国家有困难,拉不出资金来,也就只有那样办了。

    原本他以为这样的情况起码要等到国家经济好转以后才会出现转机,但没想到这个叫做环亚的外资企业,却要在华夏大陆,搞什么产学研。虽然华教授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明白,这产学研具体的运作模式。

    但从王校长在学校里面吹风的话中,就能听得出来。要是搞了产学研,他们不但会得到一笔用于科研的资金,还会进行实践性的教育。不但让教授专家们的技术水平不至于落后世界,就连那些教育出来的学生,也能得到良好的锻炼。不至于从学校出去以后,对于自己搞的这个行业,印象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面。

    这个年月的教授专家,还不是二十年后的叫兽砖家。尤其是在水木大学这样的全国范围内,都算是顶尖的大学当中,就更不可能有那种混吃等死的人。这里面一个普通的教授,那最少都得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名气的人,才能在这水木里面,成为教授专家。

    并且,这类型的专家教授,在水木大学当中的比例虽然高,但还有更加牛气的教授专家在他们的头上,那就是获得过国家认证的,甚至在中科院里面都挂号的国宝级人物,都有不少在水木里面授课。

    可想而知,这些人的能力,又岂是那些砖家叫兽能够比拟的。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道德情操,都要甩那一类的砖家叫兽不知道多远。所以,他们这一类人,看重的不会是自己的收益,更加看重的,是学术的传承。他们不会像古代的那些工匠一样,在教自己徒弟的时候,还要留一手,不让自己的徒弟抢了自己的饭碗。他们更加乐于看到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局面,所以,这一批专家教授,是值得赞扬和赞美的。

    华教授和廖教授之间的谈话,仅仅是水木大学当中,庞大的讨论群之中的一小部分。而水木大学当中,有更多的教授和专家,乐于讨论这样的情况。

    在现代社会当中,任何的事物,都不可能仅仅由一个人,或者是少数人来完成的。任何一个庞大的计划,都要依托于庞大的基数,才能够获得成功。

    而王副校长在水木大学当中的动作,就是让更为庞大的人群,来认同产学研这个课题,抑或者以这个课题,延伸出来的更加庞大的计划。越多的人参与,就代表着越少的人反对。在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措施以后,产学研这个东西,在水木当中的影响力变得大了起来。

    对于水木的高层来说,王副校长拿出的是名利,正如他在讨论会里面说的那样,如果因为缺少研究经费,而导致一群天才的学生,在大学当中却没有学到多少真正有用的知识,那么这样的情况就是犯罪,是在砸了水木大学的招牌。水木大学的招牌要是被砸了,他们这些水木的高层,又岂能没有损失?

    而对水木大学的中层,抑或者说是那些产学研的实际参与者来说,王副校长拿出的就是利益和他们对学科的热爱。不可否认,水木大学这样的高档学府里面,有很多忧国忧民的专家教授,他们对于教学的认真性,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产学研要是弄成了,会在实际意义当中,帮助他们完善对现代化科技的研究储备,也会实际的锻炼出一批水平很高的学员。而且,产学研的研究,更加能够补贴那些因为国家经费紧张,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专家教授。在没有任何害处的时候,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只要是脑子不抽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至于剩下的,那些庞大的学生团体,王副校长也没有落下。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学到真正的知识更加有价值的东西么?没有,完全没有。做为一个学生,他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学习好了,其他的都是旁枝末节。

    而产学研带给他们的,就是一个实践学习的机会。没有谁会喜欢,在学校学习了四年以后,出了社会,再进了企业,还要学习之前在学校没有学习到的东西,那样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而现在,产学研这个课题,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个问题。不管他以后是想要走研究路子,还是想要走一线工人的路子,对于实践工作来说,他们都是需要的。产学研,完全可以满足他们对于实践的需求。虽然对于企业来说,让这么一些学生参与到产学研的范畴当中,那是相当于拉了一群廉价到可以忽略不计的高素质人才。

    在后世,那些学校的专家教授,可没少干这样的事情。刘东他们好歹还打算拿出一些实际意义上的补贴。而后世那些学校的学霸,可没有那么好的心情。别人拿过来的课题,直接丢给自己的学生,然后拿到一笔丰厚的报酬,却吝啬得都舍不得请自己的学生吃一顿饭的人,可大有人在。

    在一个星期以后,水木大学里面,无论是最高层的学校领导,还是中层的将会参与到实际的产学研当中的专家教授,抑或者是将会成为廉价劳动力的高素质大学生人才,对于产学研这个来自于国外的新兴项目,都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大部分人都在讨论,水木大学这边,到底该什么时候产于到这么一个前景远大的计划当中去。

    当然,在这庞大的需求人数下,也不是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至少,现在还霸着学校副校长高位的傅教授,曾经不止一起的在公开场合对那些师生们说,这是外国势力的糖衣炮弹,目的就是要拿金钱来让国家的力量为他们私人服务。这是一种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批判的事物。

    虽然傅教授在水木当中大唱反调,但真正赞同他这观点的人,在水木当中仅仅只有少数,并且这个少数,还在不断的减少人数,进而变成拥护产学研的铁杆。

    第三百七十二章初步建立起的产学研

    在经过改革开放差不多十年以后,现在的国人,只要是聪明的国人,都会明白,钱的重要性。即便是在水木大学这样相对比较封闭的地方,他们也能感觉到钱在社会当中的重要性。

    就从最微小的地方上来看,也能看出大家对钱的需求。这年月有一句流传得相当广的话,那就是“造原子弹的,比不上卖茶叶蛋的。”这句话,不但在社会上流传得很广,就算是在学校当中,也有相当的市场。

    后世很多在校的教授专家,可没少在这个时候下海经商。而且成功的人还不少。如果他们真脱离了现实社会,会想着从学校当中走出去,变成一个商人么?那肯定不可能。

    就算在学校的人再清高,他们也不能不吃饭吧?在工资满足不了日益高昂的物价时,即便有再崇高的理想,也不得不为一日三餐而奔波。

    所以,除了一些老顽固,很多人都能认清现实。产学研在学术方面的发展先不说,单单就是这个产学研会给他们带来的实际收入,就不能不看在眼里。可能很多专家教授的眼光会是在学术方面,但他们的家人可不会都是这样。

    尤其是那些掌握着家里财政大权的妇女们,她们更为关心的就是,这个产学研要是搞起来,她们的老公会得到多少意外收入,因为这意外收入,每个月会给家里多弄几次肥肉改善伙食,会给家里带来什么新的家电?电冰箱太奢侈了,但电视要吧?衣服坏了,缝纫机总比用针线补要好吧?孩子想要的玩具,抑或者是其他的东西,总该满足一下吧?

    在这样最为朴素的需求下,不但是水木大学的管理高层受到影响,那些庞大的教授专家群体,也要受到影响。可以说,在物质和学术双重压力下,谁要是和产学研过不去,那广大的人民群众就和谁过不去。

    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一开始就反对产学研课题的傅教授,这一个星期来的遭遇。原本老家伙在学校因为清高和顽固的原因,还有一些人比较敬畏他。

    但是最近几天,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傅教授都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在学校,他在教职工当中简直就成了生人勿近。就算在学校里面走路,那些原本看到他还有些敬畏的人,现在像是看到瘟神一样,十米之内,绝对找不到人。

    这还就算了,最让傅教授气恼的是,自家老伴,听到自己带头反对产学研课题,这两天的饭菜,都是咸菜萝卜,虽然不至于吃稀饭,但想要吃炒菜,那是根本就不可能。

    按他老伴的话来说,现在的物价多贵啊?儿子还住在筒子楼里面,家里的电器都还不齐全,给儿子找媳妇,想要凑出四大件来,都不行。这样的情况下,你就算是学校的副校长,那也得省吃俭用。要不然,儿子不结婚,传宗接代怎么办?以后去见死去的爸妈,她怎么交代?难道说她这个儿媳妇不够贤惠?

    所以,吃饭嘛,有白米饭不就行了,早几年,还没这么好的待遇,红薯稀饭都是好东西,还有咸菜萝卜,地主家都没有这么好的生活。

    连着吃了几天的忆苦思甜饭,傅教授终于在脸变青以后,屈服了。他实在是想不通,这人怎么就那么市侩?产学研明明就是外国企业在挖社会主义墙角,他反对又怎么了?连自己老伴都在这件事情上反对自己,让自己连着好几天没有吃到油腥。天见可怜,就算在那个时代的时候,他也没有断过油水,对傅教授来说,这几天的生活,就是在地狱。而且由于家里的财政大权,都是在自己老伴那边,他就算想要出去加个餐,都没钱。

    想着自己还有几个月都要快退休了,临老受到这样的待遇,实在是让他觉得不可思议。这世道怎么了?还讲不讲革命的艰苦了?这个思想形态,实在是要不得。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把自己当瘟神,就连老伴都不给自己好脸色看,傅教授也不得不放下自己反对的声音。别人爱怎么搞就怎么搞,他是管不着了。

    就连傅教授这样反对声音最大的人,都偃旗息鼓以后,产学研这个课题,在水木大学,以相当高的效率通过了。本来张校长还想亲自主持这个课题的研究,以表示水木大学这边的重视。但早已经把产学研当成自己升迁跳板的王副校长,又怎么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在王副校长用产学研这个课题一直都是他在负责的这么一个理由下,即便是张校长想要分一杯羹,那也是不行的。

    在半个月以后,由陈志豪代表的环亚国际方面,和王副校长代表的水木大学方面,在水木大学的礼堂中,正式达成了产学研全面合作的提案。

    在这个提案当中,由环亚国际出资三千万人民币,用来改善水木大学当中,目前看起来已经比较落伍的一些设备设施,并且打造一个国家级的科学实验室。

    双方就将要合作的项目上,开展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当最终协议达成以后,环亚和水木两边,将会在通信技术,机械 (: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