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膊⒎乔岫拙佟R桓鋈俗钅训模且视σ迅谋淞说南肮呤屏ΑN乙不沟锰焯炷妥判远模馐鞘祷埃蛭以戳⒅静煌趸嵋皇备谋洌咳艚灿不岸乃婪又嗟幕埃纹淙菀祝∫谑导チ罚娇傻贸鼋崧邸1确匠黾胰耍睬寰唬吻搴尉唬膊⒎侨菀缀檬艿摹!闭徘旎墩攵岳钚〈核担灿幸馄舴⒅佑荷餮越餍小?br />
钟迎春亦会意的说:“这话我已有所体会,比方我读书,练基本功,也是逆境而行的,从散乱到壮重。像爸爸这样,对事业学成惯性,对那业外事物无动于衷。也并非容易。最响亮的语言,应做在行动的结尾,那是还有一番苦炼过程。活象得道那样。”
“王昭君请愿去和单于,也还有《昭君怨》,《琵琶行》。她给民族带来无数功绩,从而也教育到朝庭之官,平时高官厚禄,自谓才华锦绣,诗书饱读,真正遇到困难,对国家兴亡关心如何,各自知愧。自古做戏,人们也并不对王昭君的哭而有损其功绩,意在教育为官之人,历史总是公道的。”钟博;边吃饭,一边平心静气说。
“你们一处去,也叫我们二老头子放心!”林亦有意安慰道:“青年人也要有独力维持的能力,要学不管风吹浪打,胜自闲庭信步的精神。油盐柴米酱醋茶,从国家到个人也是一椿难题,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列宁讲革命是为了面包!生活就要开端了。”
“现在不是这样题法,要打烂旧世界!旧世界全打烂了,去那里建立一个新世界!”张庆欢又笑了,“包括我们也在这个世界会被打烂?”
“这是一个比喻词,是指资产阶级统治的世界,封建主义的世界!”钟博制止说:“年轻人讲话仔细些,要知分寸,懂礼貌,惊天动地的话少讲为宜。脚踏实地,学习本领,这才是正经事。国家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到那里去就到那里去,多做实际工作,少讲空话,千祈!千祈!他语重心长的嘱咐。
他们正讲着,讲着,这时门前口号震天响,高呼:“打倒学习权威钟博!“地主分子钟博必须老实交待!”“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这时红卫兵蜂拥而入,把钟博挂上黑牌,戴了高帽,扶上汽车上,打鼓敲锣,簇拥而去。
张庆欢心中难过的说:“太冤枉了!”
“司空见惯,但望他老人家忍耐就是!”李小春勉强作笑说,心中只怕张庆欢难为情。
这时一家人又不安起来,又无什么人法,这种情况十分普遍了,谁人也阻止不得。
到夜深十时,钟博还无回来,一家人像锅上蚂蚁团团转,到处打听。张庆欢因为外来人,前往学校文革打听,底细,较为方便,他在人群中听到人们议论之声:“钟博教授,中央指令保他,现在被上面要了去,不准再动他一根毫毛。这正合民意,老科学家,老教授,有益于国家民族,何罪之有,这才对劲!”一个红卫兵一个女子说。那女子也拍手道:“我们虽也去参加斗争,可心里还疼着他们呢!每次斗争,我站在前头,怕人打他,只多呼口号,叫你们不断举手,声嘶力歇,样子可怕,实际又起到保护作用。”
你也是高明手法,不去参加斗争,我们又会被靠边站,我也虽口里骂他很凶,表示斗争坚决,实际心中怎忍斗他?日后不知他会怪我否,反正我无载赃陷害他!”那男子人说。
张庆欢听了一回,又去打听另方面的人说:“他们正在斗争,来了小车,有红卫兵拿出手令,说上面要他参加学术会议,立即停止斗争,除下高帽,又到办公室休息更衣,这里也不欢而散,总讲不理解,不理解。但又奈何不得。”
张庆欢正要回去,又见钟迎春出来,说有人要拿钟博衣服行李叫我们放心,上面已点名按政策保护他,不准再斗争他,现在要上北京去,还要为他老人家休息治病,暂时离家认真住院调治为宜。
“这就要感谢上天了!“张庆欢高兴的说。
“感谢毛主席,周总理的关怀。不怪他老人家叫我将来要把他的研究资料想法交给党,他始终相信党的政策,真是可贵的精神!”钟迎春兴奋说。
“外国回来的华籍学者,都有是爱国志士,他们看到国家前途,人民的光辉事业,休戚与共,心心相印,坚韧不拨,克服一切阻碍,飘过重洋回来,精神可佳,气节何壮?”张庆欢很感动的说。
二个人一路回来边谈,不觉已到家门,这晚一家人十分愉快。林亦流泪说:“党的政策真英明,这才是‘人民的心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要革掉旧的腐朽东西,毛主席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怎么会被理解成一切‘打烂’的意思”?
“我们不拥护革新,还学习知识来干什么,不是为了改造旧世界吗?”张庆欢有所领悟的说。
张庆欢要离开广州前,林亦特地在北园开了一张酒席,这时钟迎春一家人除钟博因故没有参加紧外,都到了那里去作饯别。这也是因为家里不方便作宴之故。
李小春在席上心情愉快说:“我姨丈虽是没有来告别,只是他老人家有了保护,不再受劳累之苦,也值得我们庆贺,可要为他老人家干一杯先。”
张庆欢等人,一律举杯,表示庆幸地满满的干了一杯。钟迎春心中因觉要离开母亲,惋惜之余,脱口而出:“一别只因惜前途,前途莫把双亲辜,学无阻境乃先觉,攀登艰险共携手。”
林亦鼓励他们道:“年轻人要离得开双亲,毛主席说:放手发动群众。……,生活命运靠你们去撞,不要老牵念从小生长的家庭才好,你们只要承认客观事物,掌握规律,一定能乘风破浪,探索真理。前进到生活的美满目的,这是我的嘱托,所谓教的说话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
张庆欢点头说;“妈妈说得对,生活上的困难,各人处境不同,不会千篇一律,亦难预料,更无现成楷模,所谓逢事当机立断,正是这个道理。时代不同,背景不同,道路的坎坷,这是绝对的吧!”
他们酒席已散,钟迎春必须回家收拾收拾行装,并与母亲话别,李小春因目前家中少伴,暂不能同行。林亦没有教书,还在农场劳动,看来目前虽可免去下放。不过前路还未可卜知,只能得过且过,每天无所作为,昏昏蒙蒙的过生活,故需在小春暂陪。小春从小与姨母相依为伴,真如亲生女儿一般亲近,况她性情柔刚得宜,十分处世,接物宜人,可算是一位难得的少年女子。
张庆欢独自一个人,闲暇无事希望再游览一下羊城夜色。他思前想后,广州近年来,因为搞了经济恢复,各种物质供应,虽不比1957年前的水平,但已很丰富。除了要收米票买饭和买付食品外,还有很多食品免票可买。米票,经过粮荒后,这是一个很难免去的票证,不过各项供应,已经逐渐走向正常。比方包子也会有肉有油,有糖有豆,并不会像前几年,吃些斋菜过日子,所谓无油水捞,就是此话之意。暂时来看,总之物质走不到1957年的价格水平,但比1960至1963年的物质水平,就已很丰富,人民表示庆幸,很感谢党中央的英明领导。这也是原来不敢想象到恢复这么快。这么兴旺的年景,是要有十分有效的政策,符合国情对劲,才可取得。
现在看来,人们怕又要翻去这个刚刚建起来的不经一捅底子。为什么呢?又要乱一乱,乱会乱得出更好的社会吗?经济繁荣不可表示社会主义制度好吗?他想来想去肚子里还闷着这些疑问。
这时街上忽然紧张,行人慌慌张张在传说,XX司令部被红卫兵冲倒,开了枪库,抢了枪枝,弹药,准备大夺权,要打仗了,听说还在杀人哩!夜间可要小心才好,这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
他本来还想在人民桥看看珠江夜色,灯火影照,船行车驰,气笛长鸣,游人不绝。一听到这消息,心中是有戒意,也不敢多恋玩赏,只得迅速回程。
这忽然一队红卫兵截住路口,来往人等不准行动,他们用大毛主席像架在大马路中心,气车,行人一律不可通过。不一会又有一队红卫兵同类似,用大毛主席像打冲锋,要来冲这一帮,各念语录,各呼口号。可能他们要争论什么观点,群众一时围满了,挤得水泄不通。他们各登上桌面,声嘶力竭地辩论。张庆欢不敢认真去看,只希望早早饶道回来。
他正心急,又在想念他们的争论:“什么是造批派。,什么是保皇派,什么是当权派?”
这时他进入中山二路,正转烈士陵园门前的一条小街,因中黑夜没有提防,忽然后面来了一个人,用小刀子向他背部一剌,张庆欢惊愕不可言,大呼道:“这回完了……。”说时迟,那时快,他将身子一缩。
这回是完了,若要知后事,请看第三部:〈岁月坎坷〉分解。
莫道世界乱纷纷,只因路线要分真。
争权须惜万民苦,安居乐业好乾坤。
(第二部完) 1981年6月30日
池来安
辛酉5月29日于襄阳 孔明茅庐三顾堂
(隆中)
铁笔判洪流III岁月坎坷
前言
前 言
此书写作断断续续,因而写作时间虽长。但真正冷静下来写的日子不多。一是因为自已民作任务不同,另也因此书写的目的有别。取材方面广,若一天写一万字。就怕难有推敲思维,从而质量不好。我不主张一天内写太多内容。困为就凑一些闲言,顶成书,也无多所谓。比方描写生活,怎叫细致,也有各人看法,并非指一举一动皆要明写。
我写作时,越觉笔写顺了,我就立即停笔。因为写顺了,质量会觉降低,慢慢来的,自然分量好些。当然写作方法,写作水平,各有不同。就我自已而言,也不是天天如此。有时高,有时低。我在阅稿时,还会觉得自已在那时怎会写得这么样。照今天来看,就写不出这样水平了。特别是诗,呤后即忘了的也不少。
世上作家不少,各人有各人的写作目的。当然,大部分也为反映现实,推动社会,扶正拒邪,树立好的道德,以求公益吧!
怎样反映社会,从什么角度去写作,这也并非一成不变。因为写书并不可一朝一夕写出来,这么长时间,思想会产生出距离的。因此只好承认原来事实,改动也难免搞成面目全非。
写文章要修改,但绝不可因躲躲闪闪的。不敢接触实际,造成所写非牛非马。我的这种态度也有僻性,未必合於那一方面观点。我自已承认我的主义信仰并非拿来纳弊。不管信仰什么,有缺点,有优点也应写出。清朝是封建末朝,难道一无是处?曹雪芹先生还是在那时生出来,做了一番大事业,成了今天名人。照今天说,是谁培养他呢!天地造化,日月精华吗!
先知先觉,各人所处地位不同,又有道路变迁,由这触那,可能会想出以后对人有益的思想。所以曹雪芹先生一些符合今天的观点。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他这样表现,也未知有无这种思想指导,可能是英雄不谋而合。
这铁笔判洪流,第三部《岁月坎坷》遇到我的思想复什时写的。那些有名望的人,边写稿边排版,凑来凑去,也可成一章,我却有这样的遭遇,没有联系出版社愿来约稿,出版不知有无望。有时雄心壮志,有时又会情绪低落,无人追稿,写快写慢也无所谓。我靠什么动力来督促自已呢!不外乎是书里所表现的,民族,国家责任感。向人民负责,写一写自已所觉得要写的,别人还无意识到的,或意识到无决心写的,自已还认为可表现的也写一写。不管怎么,书的命运,个人的命运,就要看结果吧!所谓且看下回分解。
既是文艺不一定可以养生,自已还要有生活门路。文艺出身,多出在业余,或要有人支持,如果要这项事业养你出身。从我个人感觉看,是不可能的。我建议一些梦好文艺写作的人,你应先有生活,不要一下子想得写好稿便可以有人用,而且可以靠稿费生活。
我的医学稿已写了二十五、六年,文艺稿也写了二十年以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写的连原稿也没了,精也曾发誓不接触文艺这行。过了些时日,不觉有空又干了这功夫。这也是脑子从观察了事物又活动了。手不动,脑子还推着动,到时间,还不可不写的。
因为我善医学,可直接为人救苦救难,倒有一些实惠。这也对我的文艺写作有物质上的支持。自已有工作。又有额外奉敬,干起来还可精神奕奕,最低也可当作一种工作任务。
我也完全同情专门研究一门科学的人和他们的遭遇。他有功家国,对个人幸福考虑很少。批评家们又会随如转舵,今日批之,明日批那,这不转舵的工作者,就成了有时被褒,有时被贬的对象了。
批评家最好不要拿我的序言来看我的全部思想,去评小说写作指导。这也决不可能是完全我的全部思想,我的思想也会活动的。不可停止的。不过有时我把我的思想写出来,也有觉得没必要写出来,或写不完全。你们所知的还是一部份思想。甚至这思想的构造也是偶然的。
这书名,也是我在沈阳到山海关的火车上想到的。东北历尽沧桑,几经沦落。至今沈阳还有纪念苏联红军的碑上坦克纪念。岁月坎坷,正是一条考验之路。真是: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国难识忠辈,享乐不忘贫。
1981年11月22日
池来安
目 录
第一回 丁奉无意遇故友
第二回 往山区林亦有准备
第三回 春色宜人人不宜
迎春专志勇登程 入牢房坤田悔不及 形势趋向众未向
第四回 凌子山用药除旧疾
第五回 凌子山领教新动向
第六回 风云变穗城会旧友
廖春英随变应新方 陈丙家理解课外情 旧古摧花塔逢新识
第七回 陈早起失机陷困境
第八回 小四清停停打打
第九回 造反派适应新形势
知灵活胜操新形势 扫尾巴断断续续 时期变化理论指导
第十回 夺权县司系统各局
第十一回 三社农民示威进城
第十二回 红旗总部队伍壮大
另立总部分庭抗礼 二派组织进退旗色 造反抢枪行动惊震
第十三回 飞雪低云方知四面楚歌
第十四回 凌子山下乡遭难困
第十五回 揪斗学习形势尽发挥
调战离山引出八点声明 陈贝娴检举立新功 落实政策解放一大片
第十六回 干部下放五七干校
第十七回 凌子山脱险思事业
第十八回 王城过香港有新招
无风起尘再陷办班 黄导演离队当农民 刘育弄关系无空档
第十九回 凌子山治俞骨髓炎
第二十回 刘云光过港从业
第二十一回 学中医治疗奇难杂症
刘云光操好旧业艺 王万先归家务农 种药材独攻经济效益
第二十二回 凌子山赋诗思事业
第二十三回 李云山会友呤新作
第二十四回 形势语方的分寸
余浓正触感谈运动 唐雅云遇病治旧疾 谈话诗画慎前后
第二十五回 时代开拓新局势
阶段洪流另重天 附图 1177、1178、1179
人物 …… ……1180
后记…… ……1173
第一回
第一回
丁奉无意遇故友 迎春专志勇登程
诗曰: 朝坤阴阳始混沌,寅辰知明方见天。光阴千年飘不止,史上书笔记纷纭。春色明媚称盛世,岁月坎坷劫难尘。兴败枯荣何褒贬,灯前壮语谈古今。
又曰:《西江月》:岁月遥远无境,山岳沧海变迁。铁笔铸史人间事,悲欢离合几曾?英雄豪言壮语。平民但求安然,世势棋局难定。且坐谈地说天。
(1981年6月8日)
相传大古之人不知岁月,以日月交替,黑白变换。定之阴阳,表示光暗昼夜。后人又以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分时刻纪事。内含阴阳之义,又言包含玄妙莫测变幻。又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地相合,配为六十花甲,以纪年岁。从黄帝相传,追溯极远。虽周而复始,各有发展,包含万象其妙无穷。实则阴阳之合,五行生克之中。
光阴荏苒,日月如梳,只讲年华之贵。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这里还无讲到韶华曲折、风云蹉跎。日月星辰、行之有轨,运之如恒。然则历史事件,不论凶吉,多有以花甲纪事。比方:戊戌变法,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之类云云。
到了‘五四’运动以后,更用年中、月、日呼其事件,比方:‘一、二九’运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等等,不胜枚举。故说道路不平,亦可呼为岁月坎坷,岁月峥嵘,喻当官者,为仕途艰辛,风尘碌碌。
道路之不平,人生之曲折。前途变化,沧海桑田,海枯石烂。山河变易,亦指光明长久,气象万千。含蓄深远,岂止路程回味!更属人流共历。社会压抑,风尘灾劫。盛朝繁华。国泰民安,诸多比喻。风云蹉跎,升平娱乐,灾难沉疴,民不聊生,所指不同。兴衰多在相混共进,灾难出在康泰,丰埠更包在艰苦奋斗之中。
岁月本无际涯,不知有始,不知有终。茫茫然,千古如是。按中国传说盘古开天劈地,以此作为开端,虽无可考,亦属起源吧!生物变化,历史前进,改朝换代,太平叛乱,起伏抑扬。源源不断至今,无可考之事多矣。
世界上的国家,各有地理位置之别。风俗习惯,天渊相殊。对那忧苦幸福标准,要求实在有所不同。完全不可用一种尺度去衡量他们幸福与否。比方有些人以爱国为荣,以英勇为荣,以殉职为荣;也有以有财侈华为荣,碌碌无为没有所争为荣;更有以忠于事业,为人类兢兢业业做事为荣。或居商贾农家为荣,以勤谨节俭为荣;有人出生后,只因为爱一个钟情女子或男子未达,而抛弃百般事业。素昧平生,当以死相报,当作毕生之愿。我认为此为至蠢 。然世界上不少作家多描述此类为至诚之爱。更比清风之轻快。吾实不解,亦劝志士青年,不要以此为榜样,总之各有看法,真理自有一条标准,评者只可用贤愚而别,或说彼之不同啊!不尽详述。
人生喜爱,有随年龄不同,亦有受感化而转折,世事岂可一律强求,此属无可能也。不必强求也,世人若皆同一种想法,人类恐无法存立天地间。因为人类互相依存,不但从爱好,胁迫去干也好,是协作而生存的,正是世间百业皆应有人承当罢了。
马克思出身在资本主义,却想到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在世界也已取得了一大片土地的统治。不过,世界上还是不会如社会主义,论述时讲到的那样平静。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也并非所有工人的生活道路都会象革命时所想象的那样理想平坦。无业者亦有革命取得胜利后的新课题。社会毕竟是社会,不会一下子平坦发展。自然灾害和人力的克服水平,不可平衡到没有痕迹。不但一般工人有不平的道路,有些无产阶级的革命家,领导人,也被整下场。因为有朝廷,仕途总不会平坦的,宦海还有浮沉。风尘会辗转。
光绪皇帝,可说是慈禧太后的接班人,是她一手培养的。他有雄才大略罢,他居然选定维新变法,废除科举,兴办学堂,筹军抗外,倒可算英明精练之帝皇,年青为有的‘中兴’之主。起码有这样见识,且勿论成功与否。只因他有所牵制,不可大显身手,凡事也要请示太后,虽敢想背着威严的太后去干一场。然因所用非其人,没有精忠名臣配合,被袁世凯乱了谋,又受顽固派反对,更遭太后严斥,故无可发挥,造成改局。但其心之照然,世人皆可共睹,故不可叫昏君。失败亦会被同情。若果光绪变法得逞,自有别一派气象。那时又可颂慈禧慧眼吗?光绪帝自幼属其扶助坐位,虽非其本心,此果之功实是另有评判。
国家之治,各有具体。古训新章,实有相连。军政之间有一定制约。虽政治观点,主张各所不同,但立国治世总还有相承相袭之法。如官阶职宋,命令纪律,行权治军,纳税征收刑事诉讼,可不会因换朝而废止彻底。比方宪法,也是有参照而来的。国家也是会因共产主义而无国界。这里也就有深远的学问。要有通今博古,高瞻远瞩之人,方可胜之。
好比:人与人之是的斗争,不可因茉种观点相同而消失。当国家的领导人,不但要有治世的英明方张,更要有排开周围相斗而泰然自若的胆略。有忠臣义士,保护实现正确主张。这里更不可缺少,保护自已学问,没有我就失去了一切。有人反掉那错误主张,不可胜,守者亦是英雄杰辈。既立不败之地,总无新法,不失为安邦定国之贤良。
曹操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他认为他不杀人,会被人杀。被人杀了,一切乌有!汉朝未年那些历史,宫内事件层出不穷。可知乱国多起于皇亲国戚,各谋势力,互相倾扎,不惜杀去政敌。其中自有不少是国家能臣。他们没有为社会发挥出才能,单以忠义而死。那些以保我为重的乱臣,拉拢势力,岂能爱惜才辈?天下不少乱国者,皆为吃高奉之臣,可说掌权之人!历历可鉴。
这些闲言,漫无目的,似有头无尾,东拉西扯,无关正题,只是略略纠缠古往今来之事,亦使读者,散散精力,养神生津,追忙穷思,佛家说:大千世界,小千世界,实讲宇宙无边无际,不可思议。今天来看,宇宙无边,天下无涯,并非虚言,然而世上广阔,星球遍布,这争权夺利之事,并不会少,那怕一寸土地, 一分权力,一份财产,都有相争的人。这也并不因物多而贱!因为人生难免饥寒之灾,安危无定,道路不平,前途莫知,故风云福祸,谁不注意,避祸就福,世所皆然。
天下广阔亦困难,三尺安身非等闲。
五欲丰登有乞者,大厦门前露宿烦。
世间贫富无界限,权力治国法那搬。
总有上下持秩序,贤愚清浊显真颜。
天下之广阔,并非不愁安居,五谷丰登之日,还要看到困难灾歉之时,大厦也要有人爱护,不因为有人无所住,无忧后顾,会糟蹋东西的。世界这么广阔,这个国家无贫富,天下国与国之间也会存在贫富之别。可是侵略原之一?财产归集,有所爱惜,因为世界也并无保险大资本家或大富翁无饿死之忧。沧海桑田,何其不坚?亦难防自然倾复。何说人哉!多大能奈?
管理国家的人,总要有本事,有威信,有志气。人人平等,都是穷光棍,完全不会征服自然。贫难度日,怎会即成治国之臣!吕蒙正得高中,有权力,也是既成上了富贵阶台,言之有信了。在那流落街头之时,怎可治国,自身难保,还受人欺!同级之人,也有长次之分,不然谁人说了自,宫中虽要有群臣商议,但还是要最高者裁决,才会有颁行准发之权,不会漠漠无期地争论吗!
有差别,下级服从上级总是需要!只有这样,国家才会和平一统。当然,作为聪明贤君对国家的贡献大些,至少是损失少些罢!
话休絮烦,且说张庆欢来到中山二路,在望见烈士陵园的路上,忽然被一个无赖之徒纠缠上,正惊处……,幸得不忙功夫在,俗说男人百艺好随身,这张庆欢倒也有二下子,心中虽惊,出手有定,会者不忙,忙家不会。那个小子把刀子正向他后背面狠狠一插,张庆欢却将身子一闪,缩个‘金蝉脱壳’再来个‘天王托塔’,把那家伙摔到二箭步地方,成了个仰面朝天。这小子也非弱汉,转身爬起,来个‘猛虎擒羊’之势,又被张庆欢来个‘小中捞月’他又来个‘龙藏虎现’被张庆欢去一个‘铁柱摇船’打得那人鼻孔流血,张庆欢见他又爬起冲来,先以收‘双龙归泉’,回一个‘小鬼脱靴’使他无主足之地,他还站立起来,加上一个‘泰山压顶’这小子满天星斗的被打翻在地,被张庆欢踏上一个脚,正要揍他。说时迟,那时快,这时李小春刚刚找到这里,听见呼救声怪异,立即叫住:“且住手,有话慢说,何必动气,失去学生的身份……。”说完已到三尺之地,止住张庆欢行动,亦慎重相持。张庆欢正要放点,听这喊声,跳出圈子方呼气着说:“小春,这家伙,会无道理,企图谋刹我,真是十分放肆,目无王法,实在可恶。怎可饶他?险些被他丧了我的性命。”他还站着架势,防止对方袭击,又向小春点着头笑笑示意。
那个人果然还不示弱,刚刚从地下爬起,正要上前见过高下,又被张庆欢出个‘倒手点灯’将那人卡住,反剪其手,他方求饶道:“好汉,我认输了,手下留情,不打不相识,现在甘拜下风,任你教训就是了。”他无可奈何的求着。
要放容易,且说你为什么要谋害我,我与你一无仇,二无恨,素不相识,你怎会赶杀前来害我?“张庆欢不慌不忙的说,“说得有理,可以饶你,若有支吾,可当心脑瓜子挨找!”
“是……,是我一时糊涂,目中无人。我是广州市XX学校的造反派。进,不,井冈山兵团的队员。因受上面组织派遣,说有XX劳教场冲出犯人,叫我们派人追杀,杀死后可吊在长堤的大树上。要杀出威风,有点革命派的派头,现在已杀了不少,有疑的,不问青红皂白,先斩后奏,因为我无杀人,见你是外地我,初认为是逃犯,你的头发又长些,故不管真伪,追踪前来,后来又怕有枉,只得跟跟再看,我还看到你窃窃傍听我们兵团与另一派争论,你探头,伸伸舌便跑,又有间谋之嫌,我便跟踪,看你去向。我想现在红卫兵厉害,《十六条》有规定军队也怕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还说总有罪,也放在运动后期酌情处理。我想,杀了人,也是革命的,无罪的,不过从良心上说,总不忍下手,故我还有胆怯……。不过到了这静处,又想到任务紧,才放心敢动手,他日也可作证,若在长堤举手杀你,你怎可逃走!老实说,我们的手脚多群众见了也无可插手,实际我们说了算,无人敢过问,现在的形势,红卫兵主沉浮!”
“这些都是实话吗?“张庆欢似觉他老实上当。
“这些话确实是真,实在还有心慈手软……。所以反而失败,不险些被你打死呢!”
“现在杀了些无辜的人,把不合观点的人当作劳改犯杀之,怎么行呢?”李小春惊着说。
“我保证洗手不干了。,总然《十六条》有规定,我也不再这样干了,合法不合理,杀人的事,是伤天害理的事,我可给你打得清醒了。我们的兵团上级,省长级领导也敢打,大蛮干了,完全目无尊长,目无法纪,目无人伦道理。共产党人不讲打人,讲教育,早已有文可查。今日讲革命,不能文质彬彬,借此打人。所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谁人是皇帝?皇帝又受谁管。解放已拾多年了,还有皇帝!民国也已早把皇帝赶跑了。若果真敢为真理,就不要看职位高低。怎么揪人,又要照报纸点名的,可见也是有所指使的。”这个小子摇着头道。
“啊,你倒乖了吗!,你不知现行反革命也是不可饶的吗?你想有兵团保不怕。我可不相信你会立地成佛。因为毛主席说,阶级本质,既有所烙印。坏人就是坏人,永远坏,不然,现在怎么还叫揪阶级异已分子?意思还不可同化吗!敌人不会自行消灭的,扫帚不到,灰尘照样不会自已跑掉,这是革命真理。”李小春有意刁钻的说。
“唉呀,这些口号我也会说的,世界上的口号这么多,也是各取所需的。刘少奇也说是坏人,那么中国的几十年革命,也是坏人的历史占主要地位?坏的占了主要,那么还可说伟大吗?人云亦云,红卫兵总不是三十年代出来搞革命的。怎么揪刘少奇又靠我们?我们今天可以这样胡闹,也有他当日打天下功劳。不然今天红卫兵会有这个条件?革命历史有说,工运之头头,无产阶级革命,以工运起家,工运更占主要地位。秋收起义,叫农民起义。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没有一次不失败的。就是李闯,洪秀全不过如此!今日的农民起义会胜利,是毛主席英明,还要有工人的组织领导,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我看这样,谁都重要,便可明白。当然,历史的事,各有分析,并非真正讲农民峡隘。“巴黎公社”也失败了。总之失败多因领导人错误指挥铸成。不论什么阶级领导的起义,领导方法极重要。又要有历史的借鉴。他们怎么处置各种风云变化,适应符合客观规律,乘风破浪,巨浪滔天,亦不覆舟的。改策和策略的主要,是不错的。“这个青年有恳求的说”。
张庆欢放开手,见他也很利口,便扶他起来,拍拍他的肩头说:“小老弟,我们本是无仇无恨,也是因你欲杀我,我才打了你,可不要记着这仇恨吗!你若愿意,可留个地址,结识结识也好。以后我们要经过这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到什么时候结束也不知,要打倒多少领导人也不知,连我们到后来的归宿也不知。等到另日时间合适,追忆这段历史倒也有趣,你可也是小家伙,有杀人胆儿,以后要注意,凡事三思,不得胡来,凭良心说,罢官也要有组织原则,一位堂堂的大官,小官,怎会给你一贴大字报便垮”陶铸如果能给人拉下马,也是因为中央有意搞他,才可放炮,并非红卫兵的真正威力啊!像林彪你敢弹他一弹吗?伯达,康生你敢弹他一弹吗?我也十分不通,刚上任的宣传部长,选为文革顾问,还是新上去的副总理,又要炮打?和毛主席一起游长红的保驾之臣王任重也不行了。前日报上还好端端登他大名,又靠边去了。将来你做了丑人,你可自食其果的。一律打倒,以后上面有意旨放,到那时,功罪如何?
李小春瞪了一眼说:“仇人相见,格外眼红。以前若有派出所行事,早要拉他去见官,现在文革掌权。说公,检、法也是问题。公安局长也揪出来了。无可伸诉,还和他讲什么,早点回去好了,以免‘别人’悬望。”又笑了。
这青年又暗笑道:“唉呀,小姐,你不见过《水浒传》的好汉吗!今日相打,明日相救,有何定论?过去共产党和国民党打,今日国民党的官,危险小,当当政协。文化革命一般不干他们。共产党内又打了起来,还不可相融。虽不见刀枪,亦可置人死地。揪出来乱打乱斗,问题如天大,江水洗不了,谁不怕。当日出卖同志,叫做叛徒,今日因有运动,害死你,还叫正确对待,经得起考验,岂不快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且留下地址名姓,他日来访,便知我改恶从善与否。我也不问你,可使你相信我已无报复之意了吧!我叫丁奉,父亲也是有一官半职的,他也已下水,早已隔离。我也不知他的下落。据大字报放的说他是有很严重的问题。有些内容自然是官方透露。不然,红卫兵怎知官家之底!以一而扩大到十尽量上纲。母亲也已被疏散赶去乡下。家中只有我,吃饭都要靠红卫兵总部,所以我只得被他们指使,干那不法的勾当,也不会被说跟老子跑……。”
“呀!你是丁处长儿子吗?怎不早说,丁奉兄,险些误了大事!“李小春脸红了一阵,又一阵,羞愧的说,她还不断拍拍心头叹气。”唉呀,唉呀!“的说了一阵,跺着脚,半响还不能平静。
这小青年搔着头,也伸着舌头,半响说不出话来,很不好意思的说:“小春贤妹,这叫我怎么对待?他是你的何人,请道其详。”
“他,他他是我们的亲戚,迎春姐的爱人!”李小春很不自然的壮着胆忍气说,“你真冒失了!”
丁奉也捶捶头脑说:“真是坐轿遇不上亲家。乞饭遇到亲家,幸得被他打了一顿,他算出了口气,后来我又是自告奋勇交朋友。倒也可补尝一、二。”
“你却还原谅自已,命你回去磕几个响头方是。我也找你几次呢!你下落不明,还不叫我们担心啊!”李小春很生气埋怨着说。
张庆欢也听得口呆木瞪,问道:“这是什么闷葫芦?我们都是怎么的关系,我也太失礼了。”
李小春说:“他是我的朋友。我姨丈与他父亲是多年好友,那时因他父亲出国当大使。临别时,指我为媳,姨丈亦表示同意。我们俩也通过很多信,二个人也实心同意。前年丁奉同母亲回国探亲,我俩一见钟情,更为确定,后只相处几天,他又出国去了,故并不太相熟。为何你回国也无告我一声。伯父,伯母也落泊了吗?怎么音讯全无。真是至今未醒。”
正是这样,我怕中了《茶砰计》之苦,不敢再向你提出前情。婚姻还无形成事实,过几年现看看故无敢去打忧扰你。“丁奉赔着不是的说。
李小春严肃道:“你太看人不起了,你见了我总有反悔,责任不属你了,你找我,我不睬你,到了以后我成骂名,难道你真想成全我好名声吗?太狠心了,你也不知怀什么鬼胎,不怕误了人家姑娘,男人之心,神鬼莫测……。”
她还要说下去,却被张庆欢阻住道:
“为连珠炮也打击面太广了,男人的心又不是都一样的。好了,好了,我们既是一家人,就一同回家去。真是无巧不成书,家在妙啊!”
丁奉正被骂得昏头昏脑,惊疑未定,无所措手足,很不好意思的低着头,望望自已一身混脏泥巴,十分尴尬,不欲行,又欲行。张庆欢也已看明白,上前拍拍他肩头,使他惊醒似的道:“呀,这副模样儿,怎么去见人,我还是改日再来吧!”说完准备告辞似的点点头!
张庆欢慌忙拉着他笑道:“不行,明天,我要回层云县,怎可错过机会。若不相识,以后碰上还会打了起来不定,这才白费劲不讨好啊!”
丁奉也陪笑道:“那就太出丑了,这真个是人生的难过处,你且不再提此事啊!”
李小春点点头说:“别人都是傻人儿吗?你才精贝!脸子也是我们一同的呢!”
丁奉不自觉的笑了,互相会意一番,便一同启步,他们三个人,一同回到钟博家中。这时正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儿,各人有各人的心事,不多敢讨论,互相也有所猜忌。所以这家中也无很多热闹,况钟博还在外去避风头,皆在不闲之中。
街头虽有红卫兵争论不休,只因要人多比方过去打仗,将军对垒,千军万马后阵方可相争,不然辩论实难辩下去。有时争论,一方人少,需回去调动人马,出出海报再战。故言辩论,亦要以压阵脚的人为重也。故除是红卫兵,其他人所谓关心国家大事,只多看些大字报,听争论,敢评论者不多,以看那方猛些。亦有不知机而评论者,惹出了很多麻烦。起初军队或单位还有说地方不介入之说,要看得惯,顶得住,天天风云。且看时势之变啊!
张庆欢见钟迎春还在收拾行李,便上前招呼道:“且不要忙吧,还可能多玩一天方酬兴啊!”
钟迎春见他们三个人一起回来,亦笑着放下行李物件,出来厅里对那人道:“庆欢的朋友吗,请坐,请坐,请问高姓……。”
“老朋友倒是有人的老朋友……。”张庆欢含笑道。
李小春很不好意思的说:“看看你们俩怎么开玩笑,到乡下去,广阔天地,可任你飞翔!”
钟迎春定神一看,恍然大笑道:“小丁奉,今日怎么这般模样上门来,响应号召,到农村滚一身泥巴方回来嘛?怪有意思。明天我们也要去乡下,倒要向你请示些经验,请你传经啊!”
丁奉被说得无可奈何,哭笑不得,坐在长沙发上,自已倒了一杯开水喝着,勉强的笑着。
“你这主人,茶也不给喝,岂不慢了客人,还在作弄人!”张庆欢心中自知,不好意思说。
李小春卟哧一笑,又放声大笑,才说:“你不要看到丁奉这样,且看张庆欢怎样个模儿,他还无到回农村,早也滚了一身泥巴了!”
张庆欢看到自已一身虽不及他脏,倒也沾上些泥巴儿, (精彩小说推荐:
)
( 铁笔判洪流 http://www.xshubao22.com/2/2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