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她用力洗着,心情愉快,她正洗掉了一个冬天的阴郁不快。
她哗地把水泼出去,一次比一次扬得高。这次手在半空中她就想收住,但已经来不及了,水被泼了出去……她看见从小院门口进来一个人。
那人呀地一声,往后一跳,随手用手上的包一挡。
伍小辉也叫道:“糟了!”
那是个女孩,短衣短裙,打扮得很像这四月的天气,阳光明媚的。
伍小辉心里更是叫着糟了。她想,这么可爱的打扮,被无端这么一泼,真是倒霉透了。随即伍小辉又有点紧张,想着,她不会是来找黄樯的吧?
那女孩低头看了看包,嘴里不知嘀咕了什么,随即走了过来,伍小辉连忙说着:“对不起啊,我没看到你。要不要紧?”
那女孩说:“没事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是来找人的,桑波是在这里吗?”
伍小辉心里暗自责备自己多疑,想起平时黄樯也老说自己多疑。伍小辉说:“这里没有个叫桑波的啊——是做什么的啊?”
那女孩说:“是搞摄影的。”
伍小辉皱着眉想了想,说:“可能搬走了吧。我没听说过。哎,你的裙子和包都湿了啊。”
第50节:第七章心中的公社生活(2)
那女孩一点不介意地说:“没事。”
伍小辉说:“你要不先换上我的衣服,我把你的包和裙子晒一晒,一会就能干。”
那女孩也不推辞,说:“那谢谢你啊!”
伍小辉热心地把她让进屋,找出了自己的裤子让那女孩先换上,自己退了出去。
一会儿,那女孩穿着伍小辉的花裤子就出来了。
伍小辉看着那女孩,笑了,说:“看,这裤子你穿肥了。把你湿的裙子和包给我,我这就晾起来,你看太阳大,风也大,晾衣服很快的。”
那女孩找了个凳子坐下,跟伍小辉聊天。她说她叫杨蔓,是报社记者。
杨蔓说:“你是搞艺术的吧?”
伍小辉说:“你怎么看出来的?”
伍小辉心里奇怪,因为平时黄樯和周围的朋友,最爱取笑她,说她是家庭主妇,完全不像画画的。
杨蔓说:“你看,你的这条大花裤子,普通人可不敢这么穿。再说,我就觉得你像。”
其实杨蔓才不只是这么简单地判断出来的呢。
杨蔓刚才在房间里,很惊讶地发现,这应该就是几个月前桑波的那间房。虽然比那时整洁干净,但墙上的画和照片,似乎还是那些啊,但她又不能十分确定。也许这些艺术青年都是如此吧。也许自己只是觉得似曾相识。
杨蔓跟伍小辉闲聊起来,从租房的事聊起。
伍小辉跟杨蔓说:“我跟我男朋友住在这儿,我另外还租了间画室。那间画室比这儿大,也比这儿贵。其实我们没好之前,我就住在画室,后来我搬过来,也好照顾一下他。”
杨蔓问:“你们在这儿住了多久了?”
伍小辉说:“我搬过来没多久,我男朋友他在这儿住了挺久了,一两年了。”
杨蔓看着伍小辉不停地在洗东西,说:“你的手在水里都冻红了,还是有点冷吧?”
伍小辉看看手:“没事的,不冷,我手现在就这样了。你看,不像画画的手吧?”
杨蔓对艺术家的生活都感兴趣,就问:“你都画些什么呢?”
伍小辉说:“我以前是画国画的,毕业后就留在了学校。我的几个画画的朋友都到北京来了,就叫我也来,他们觉得这儿才会有发展。我当时正跟以前的男友分了手,觉得可以来换一换心情,就来了。来了朋友们又告诉我国画卖不了,他们又建议我改画油画。所以现在画油画呢。”
杨蔓觉得很好奇,说:“我可以去看看你的画吗?”
伍小辉有点不好意思,说:“当然可以看啊,如果你想看的话。可我现在画得不好。”
杨蔓说:“我又不懂画,我就觉得你们的生活有趣。我还从不认识一个画画的女孩呢。”
伍小辉说:“那你再等一会儿,我把这些东西刷完,你的裙子干了,我们就过去。”
第51节:第七章心中的公社生活(3)
两人又是一通闲聊,杨蔓跟伍小辉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伍小辉也大致给杨蔓介绍了这边画家村的情况。
伍小辉说:“早些年,这里可兴盛了,住在这里的画画的、搞摇滚的,都好多。后来,有的忽然就成名了,有的赚到钱了,就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了,也有混了几年就回去了。”
杨蔓说:“那你离开学校到这儿来,你后悔吗?”
伍小辉说话慢,一字一句地很清楚:“也没什么好后悔的,反正是回不去了。在这儿还认识了黄樯。不来也就不会认识他了。”
杨蔓明白过来:“你男朋友啊?他做什么的,也画画的吗?”
伍小辉说:“他不画画,写诗,很有才华。”
杨蔓看见伍小辉说到这儿,手里也停下来了,眼睛还突然放出光来。
杨蔓说:“这太阳这么大,裙子应该干了吧。”她过去摸了摸裙子,然后取下来。伍小辉说:“你要是不着急,我把这儿收拾了,我们再到我的画室去。”她又补充了一句:“要是你想看的话。”
杨蔓说:“我时间多着呢。我真想看看你的画室。”
2
从小院出来,伍小辉带着杨蔓在一堆七扭八歪的房子中转来转去。
这些房子都是当地农民应租房需求而修建出来的。因为想要效益最大化,所以建筑都像仙人掌一样东长西长,长得不成体统。房间大都简陋、矮小,院子里有公共的水管水池,院外有个带锁的厕所。
转过两条小道以后,房子就高大许多了。伍小辉向杨蔓介绍,这边因为修建得晚些,所以那些农民就根据画家们的需求,修得高大明亮宽敞很多,当然租金也也比较贵。
伍小辉指着一些房子说,这是以前某某住过的,那是以前某某住过的。杨蔓大致听明白了,有的人,她听到过名字,现在已经比较有名气了。
忽然听到有人叫伍小辉的名字。她们回头一看,在刚刚经过的一个小院门口,站着两个人。伍小辉向杨蔓介绍:“这就是黄樯,这是画家沈佑彬。”杨蔓点头致意,黄樯补充一句:“黄樯,樯橹灰飞烟灭的樯。”伍小辉又介绍杨蔓,说:“这是京华早报的文化记者杨蔓。”
杨蔓跟他们握手,对黄樯说:“久仰久仰。”她说的是久仰是指刚才听伍小辉说的,哪知黄樯接口就说:“你一定也写诗吧?你一看就是写诗的。”
杨蔓笑着,不再接口。
黄樯说:“都中午了,我们吃饭去。”
四人转到村口的一间小饭铺,里面只能摆得下两张桌子,十分简陋。黄樯说:“这就是最近的一间店了,我们这儿没什么吃的。下次来,我们自己做。我烧菜才是正职,写诗只是随便玩玩的。”
第52节:第七章心中的公社生活(4)
伍小辉笑起来:“你什么时候会烧菜了?我怎么不知道。不过,下次来,让沈佑彬烧菜,他是真的烧得好。”
沈佑彬转过头来对杨蔓说:“别听他们的,他们就会诓我。他们为了到我那儿蹭饭,就夸我做得好。我哪儿做得好啊。不过,小辉还是不错,每次都要打下手,收拾洗碗也都是她在做。”
杨蔓说:“要是真的自己做肯定好玩。我们这样吧,下回每人做一样菜,拼一桌,可能挺有意思。”
就这个话题,大家一下子就讲了一大堆。
除了沈佑彬,其他三人都没有什么做菜的机会。伍小辉好些,以前她在自己的画室里,会做些简单的吃的。因为画室大,中间还有火炉。现在更多的时间都在黄樯那儿,两人到了午饭不是吃点泡面,就是到沈佑彬那儿找饭吃。黄樯一直是这么过来的,这就是黄樯的生活方式。伍小辉正让自己适应这种方式,她以前的钱支撑一个人的生活还马虎过得去,现在需要支撑两个人了。
杨蔓也是没有自己的厨房。除了烧水来冲点儿藕粉,冲点儿泡面,也是不可能有烧菜机会的。
其实她在家中的时候,何尝对厨房感兴趣过?经常是母亲劝诱她,学做一点东西。但现在正因为缺少,她忽然觉得自己很想下一下厨房。
伍小辉见杨蔓说得兴趣高涨,黄樯也应得热烈,说着他会做这样名菜会做那样大菜,伍小辉便也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真正的厨艺。她想,如果黄樯真的愿意跟她过普通的日子,不再认为这些油盐酱醋的日子庸俗,男耕女织,多好啊。
沈佑彬平时做菜做饭也都马虎了事,他对这事不看重,觉得就是个补充能量的事情,所以做和不做都不说明什么。其实在他老家,男人是不能下厨的,男人下厨是很没面子的事。但沈佑彬一向独立,这些说法是不会入他心的。
沈佑彬到北京来,是和老婆离了婚的,他现在就这一条道了:成功。他没有别的退路,现在情况似乎是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机会的事情,谁能说得清呢。
沈佑彬很努力,待人也很慷慨大度,所以这里好多人都喜欢他,常叫他“大哥”。其实他也未必真是有那么热心助人,他只是不计较,他比好些人年纪大,前面的路又窄又险,他哪有工夫计较小事。经济上他又还宽裕,别人来吃点儿蹭点儿,他完全不放在心上。
眼前这三人,讨论要到他家去用厨房,讨论得认真又激烈,还不时地想邀请他加入,他倒觉得这种状态好玩。他又重新有了当家长的感觉。
他说:“好!那就别说什么下次了,就今天晚上吧,今天晚上就在我家搞个盛大宴会!下午就去做准备。”
伍小辉和黄樯都看着杨蔓,伍小辉说:“杨蔓,今天就在这儿玩吧,你们报社那么远,你过来一趟路上要几个小时,还玩不了多久,多不合算啊。”
第53节:第七章心中的公社生活(5)
杨蔓现在也觉得跟他们,特别是跟伍小辉已经很熟稔了,她觉得他们那么热情亲切,自己当然也不能扭扭捏捏,况且,她本来就是口快于心,行动快于思想的人。
她说:“正好我今天休息,我可以明天再回去。”
吃完饭,沈佑彬叫老板买单,黄樯和沈佑彬争了半天,最后黄樯才大方地挥手,让了沈佑彬,黄樯说:“谁让你是大哥呢,我不跟你争。”
3
从小饭铺出来,杨蔓说先要跟伍小辉去她的画室看看。黄樯说:“沈大哥的画室更应该参观了,他的画作太牛逼了。如果到了画家村没到过沈佑彬的画室,怎么可能知道画家村的实力和水平?”杨蔓说:“当然也要看,我对这些正感兴趣呢,等会儿我和小辉再到沈大哥那儿吧。”
伍小辉的画室地处画家村边缘,属于不大不小的那类,比那些后来为画家们修建的房子小,又比黄樯和伍小辉居住的那间大很多。大约有十几个平方。空间不够高,这也不像后来为画家们修的画室。
伍小辉介绍说,这种房间一般画家是不愿意拿来做画室的,因为现在画都越画越大,这房间根本施展不开。
房间内陈设简单,一张大的画桌,上面是笔墨纸砚之类。靠墙有画架啊画布之类;一个小木几上放了些油画颜彩之类的东西;一张木凳;房间中间的火炉早就已经停用了,上面放了盆观叶植物。绿莹莹的,十分喜人。
靠窗有两张破旧的沙发。一看那成色,就知道肯定是从露天捡回来的。
窗边还有两盆不知名的植物,也是生机勃勃的。
一面墙上挂了一些国画。另一面靠墙摆了一些油画。
杨蔓很好奇,先去看那些国画。那些国画画得十分工整秀气,颜色温和,轻柔细腻。画面多数都画的花啊叶子啊。也不同于传统的工笔画,因为画面整个都很饱满,有很强的装饰意味。
杨蔓边看边啧啧赞叹,说:“画得好漂亮啊!”
杨蔓并不像她说的完全不懂这些。她一直对艺术好奇,所以也是常看这方面书和杂志的。她觉得与其说自己是文学青年,还不如说自己是个艺术青年,更恰当些。
她说:“你这些画跟传统的工笔画很不同,画面这么温柔细致,跟以前那种强调留白完全相反了啊。你这画看着就觉得很年轻呢。”
伍小辉脸微微有点红,她说:“我的老师也这么讲,不过,我也知道,这样的作品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我也想过改变,不过,要违背性子改成别人喜欢的,其实并不容易。你看这幅……”伍小辉翻开墙上藏在一张画下面的另一张。“你看,我试着搞得比较强烈,用这种黑色和金色银色的对比,想做成有阿拉伯感觉的,有人说好,不过我一点也不喜欢,我觉得这就跟以前的色彩作业似的。”
第54节:第七章心中的公社生活(6)
杨蔓看那幅,也摇头说:“嗯,这不像你的风格。”
伍小辉说:“所以好多人都建议我画油画。说是不管是出于生计,还是出于成名考虑,都应该画油画。我最近也开始试着画油画了。”
杨蔓又转过去看伍小辉的油画。
伍小辉的油画颜色也嫩嫩的,充满了各种植物。植物绿油油的,肥头大耳的,有的开着小白花,都在画面上满当当的。杨蔓笑着说:“其实你的油画就是你国画的另一个版本嘛。我很喜欢你的这些画呢。”
伍小辉邀请杨蔓坐到窗边的沙发,因为杨蔓的赞美,伍小辉十分欢喜。她现在总是被批评,朋友们批评她,黄樯更是批评她,搞得她一点自信都没有了。朋友们都建议她先画些菜画去卖,解决一下生存问题再说。
杨蔓问:“菜画?”
第七章心中的公社生活伍小辉跟她解释,就是临摹那些名画,因为就跟种菜卖菜似的,所以叫做菜画。
伍小辉说:“我不想画那些,我又不是为了挣钱来北京的。如果要挣钱,那我还不如回去教书呢。”
杨蔓支持她,说:“是啊,其实我喜欢你的这些画,你的这些画看着都让人觉得很青春呢,这么有生机。如果把这画挂到房间里,房间也会很漂亮的。”
伍小辉说:“可他们都说,这没冲击力。没冲击力就等于什么都没有。”
杨蔓很明白那些人的这种说法。这种平和的画面如何能和那些愤怒的、血淋淋的、大批判的画面相比。在画展上,人们完全看不到平和的东西。
杨蔓安慰伍小辉,说:“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他们需要能把他们吓着的东西。”
两人越谈越深,伍小辉看窗前的杨蔓,正处于背光,阳光把她勾勒出一个金色的轮廓,伍小辉觉得杨蔓有种不可思议的敏锐,她觉得她就像一个精灵似的。
杨蔓问伍小辉:“你是甘肃人,怎么会对植物这么感兴趣?人们最喜欢的东西应该跟童年经历有关啊。”
伍小辉很惊讶杨蔓的洞察力,她说:“是啊,我们那儿植物最少了,所以我同学才不会喜欢这种绿油油的东西,他们一般就会喜欢大山沟壑什么的。我家有点特殊,我家在公园里,因为我爸妈是公园管理处的。我们那儿的公园你们南方人看了一定会笑的,你们会说,那么少的植物还叫公园?可我们住在那儿就已经非常满足了。特别我爸,他不仅是个园丁,他是个真正热爱植物的园丁,他在苗圃里搞各种植物培育,从小就教我认各种植物。我们那儿天气不好,很多植物在我们那儿根本长不了。所以他就把好多植物放到房间里,放到暖房里,我们家里也跟他的花房一样,经常被他加温加湿,家里也有好多绿色的植物。他还是抱怨,因为好多植物长是长了,可就开不了花。但我很喜欢,我就喜欢那一盆盆的特别旺盛的绿色。所以从小我就喜欢画这些植物,我觉得我对它们有感觉。”
第55节:第七章心中的公社生活(7)
从杨蔓的角度看木凳上的伍小辉正沐浴在阳光中,杨蔓心里觉得,伍小辉就很像一株饱满的植物,枝叶蓬勃。伍小辉的经济状况好像还不如自己呢,但她要承担好多东西,还得承担男朋友。她真是有力量!在杨蔓看来,伍小辉那种微微有点丰满的样子,就像是个小母亲的样子,她身上有着自己不具备的东西。因此,杨蔓也觉得自己很喜欢这个女孩。
4
两人聊了很久,还是伍小辉想起来,说:“哎,他们不会还等着我们买菜吧?”于是她们匆匆赶到沈佑彬的画室。
沈佑彬和黄樯正一人捧了本书在看,一看她们来了,黄樯就抱怨伍小辉,说:“怎么这么久啊,你那几张画能看这么久啊?”伍小辉只是笑笑。杨蔓接口说:“小辉的画耐看,所以看得久啊。我们去买菜吧!”
黄樯说:“不用你去,你在这儿看大哥的画吧,我们去买就行了。要买些什么,快快报上来。”
沈佑彬笑着说:“这时间了,哪儿还有什么可挑的,你们赶紧去买吧,有什么买什么。小辉,这钱拿着买菜。”
黄樯和伍小辉刚刚出去,沈佑彬忽然看见桌上还放着刚才递给小辉的那些钱,赶紧又追了出去。
杨蔓打量着沈佑彬的画室,沈佑彬的画室比伍小辉的大太多了。高大、宽敞,采光很好,画室旁还有间小屋,是卧室,另有间狭长的厨房和卫生间。这几间大小不均的房子合围成一个很小的院子。院子虽然很小,几乎就只剩下屋檐,但毕竟是独门独户,一切俱全啊。
杨蔓对沈佑彬的院子充满了羡慕。
沈佑彬回来,说:“跟他们走岔道了,追了半天才找到。怎么样,你看得怎么样?”
杨蔓说:“我对画没一点鉴赏能力,我得等你回来跟我讲啊。我现在正欣赏你的房子呢,这个我看得懂。”
沈佑彬哈哈笑道:“你这么打击我,我的画不如我住的地方?”
杨蔓其实刚才看了一下沈佑彬的画,墙脚那儿有好些叠靠在一起的油画,画面都黑糊糊的。房间里摆开的一些画,是一些东西拼贴在油画布上,乱七八糟的,说不清是些什么,有些什么意味。杨蔓看不明白。
但似乎沈佑彬一点不计较杨蔓能不能看懂他的画。他只是简单地说,墙脚那儿是以前的,墙上挂的是现在的。
杨蔓又仔细地翻看了一下以前的。沈佑彬看她有兴趣,便去一幅幅拿出来,展示给她看。接着又把画室的厚窗帘拉上,打开了日光灯。
杨蔓这下看清楚了。那些暗色的画,有很多影像是藏在阴影里的。有些人的面孔,有些静物,像鱼啊,牛头啊之类的东西。杨蔓说:“沈大哥,你这些真有意思啊!虽然隐在黑暗里,但别有意味,我喜欢你画的有人脸的这几张,感觉我寒毛都要竖起来了。凉飕飕的。你的写实功夫真是不错啊。怎么现在的不一样了?”
第56节:第七章心中的公社生活(8)
沈佑彬说:“现在靠写实是不行了,得找到一个表达的符号。你要让别人明白你、知道你、关注你,就必须有个自己独特的符号,要是民族的又要是时代的。要走出去,没办法啊。”
他带杨蔓看他现在的画,那画面上凌乱拼贴着有编着的发辫,有拉开的避孕套,有一些抽象的东西……
他还是给杨蔓解释着,杨蔓却心不在焉,眼睛不想往画面上看,她觉得画面真是恶心。她忽然问沈佑彬:“小辉他们经济紧张吧?我看你刚才非要把买菜的钱给他们送去。”
沈佑彬说:“这画家村的人很难说有谁经济不紧张。大家都是有钱就花,没钱就到处蹭蹭躲躲,所以这儿的房东经常到处追债。画家有时能卖掉张画,还是能支撑一段,如果一直卖不掉画就麻烦了。像黄樯那样的诗人就更麻烦,基本就没有经济来源。小辉很不容易,在学校办了停薪留职,就靠以前的积蓄和家里每月给的一点钱,在这儿苦撑着。一直问家里拿钱,家里就担心了,所以她现在就让家里少寄钱,说自己的画已经开始能卖了。其实她真是不适合这里,女孩子来吃这苦有点不值。她的画就走学院派道路就行了,在这儿要混出来也很困难。”
杨蔓说:“是啊,女孩子的画没有那种冲击力。”
沈佑彬说:“其实整个北京,都不适合女孩,这北京满大街上走的都是什么啊?”
杨蔓不明白:“什么?”
沈佑彬说:“两条腿的野兽啊!到北京来混的,都是‘凶猛动物’。”
杨蔓嘻嘻笑着说:“有道理,有道理。但这样说来,我也得回家了。”
沈佑彬说:“是啊,好好的女孩儿,回去嫁个好人家,在北京呆着,不被人吃,也可能会变野兽呢。”
两人正说着,伍小辉和黄樯回来了。
黄樯说:“这菜也太差了,看来我们的满汉全席只能降低标准了。”
杨蔓一看,只有一个大白菜,一点猪肉,再加上土豆啊藕啊豆芽啊。菜的品种真是太单调了。
沈佑彬说:“不错了。早上去买还不是只有这些。”
然后每个人就着这些菜开始下厨。
杨蔓要做个糖醋藕,沈佑彬做的是白菜沙拉,黄樯要推荐一个最乡土、最原生态、最环保吃法,即土豆煮熟了,再沾点盐吃。小辉做的是大菜,即把没用完的菜加上猪肉,一锅煮了,做一个“洁本佛跳墙”。小辉还得意地说:“这是黄樯给命的名。”
杨蔓悄悄拉着小辉,让小辉领她出门去买了些啤酒回来。
杨蔓对这里的情况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她喜欢这些人,他们的生活比她的艰苦多了,可他们相亲相爱,像生活在理想的王国。杨蔓被这种气氛感染着,想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第57节:第七章心中的公社生活(9)
啤酒买回来,他们也不见外,高兴地接过去。沈佑彬找了几个杯子出来,小辉自觉地就接过去清洗。
一顿丰盛的晚餐开始了。
小辉做的那个大菜,因为锅当时被煮土豆占住了,就改用脸盆煮了一盆,直接把脸盆就端上了桌。
这些菜虽然简单,可他们互相吹捧,真觉得吃得像山珍海味一样。黄樯更是发挥他诗人的天分,从每个菜的原料、刀功、火候乃至文化传承等等,都讲得天花乱坠。大家喝酒、吃菜,十分高兴,最后一致认为黄樯的话才是最好的下酒菜。
5
一直闹到十二点了,伍小辉提出散场。小辉说:“蔓蔓跟我回去住,黄樯和沈大哥住吧。”黄樯首先反对,说:“你们两个住太浪费了吧,我跟大哥住也太浪费了。”小辉笑着骂了声黄樯。黄樯说:“反正我不能跟男人睡一块。”小辉说:“蔓蔓去我画室那边肯定会害怕的。”
沈佑彬说:“我能提出的办法就是,今天大家都睡一块吧。我们继续玩,谁困了谁先睡。我这儿反正能住下。”
小辉赶忙说好:“对了,大哥上次捡的那两个床垫拼在一起正好能睡四个人呢。”
小辉跟杨蔓解释,沈佑彬改做装置和综合材料以后,就四处收集别人不要的东西,以图日后用得着,现在不正好用得着吗?
沈佑彬说:“那两个床垫看着黑了点,其实弹簧还是很不错的。我现在睡的床就是这两床垫摞起来的,等会把它们平放就好了。床单我也有,一铺就行。”
杨蔓也拍手赞成。
小辉和杨蔓去把菜盆杯碗洗出来,沈佑彬和黄樯也把床垫搞好了。
忽然小辉才想起来,没有被子怎么办?她让黄樯回去把被子拿过来,黄樯不肯,他马上躺到床上去了。黄樯说:“这床被子我们四人横着盖吧,还有条毯子,天气又不冷。”
关于在床上的位置,四人是这么分配的。沈佑彬说他得睡外面,他怎么也要算个放哨的。黄樯又已经占下了中间的位置,不肯动窝。于是,杨蔓挨着沈佑彬,她旁边是黄樯,最里面的是小辉。
大家和衣而睡,横盖着被子。沈佑彬提议:“黄樯,你念首诗吧,你今天一天都没念诗,很反常啊。”
黄樯说:“念什么诗啊?你看,我们现在大被同眠,人生至高境界啊。有这境界,诗就不算什么了。”
杨蔓也说:“念一首吧,我还真没听过诗人念诗呢。”
黄樯又说:“现在是午夜了,我在午夜只能写诗,不能念诗。”
小辉笑着推着黄樯,说:“念首诗吧,看在蔓蔓第一次跟我们玩的份上,别拿架子了,知道你是大诗人。”
黄樯说:“那好。你们得坐起来。”
第58节:第七章心中的公社生活(10)
沈佑彬笑着说:“别那么多规矩,快念!”他同时伸手过来拍黄樯的头,谁知手臂把杨蔓也撞了。黄樯一反抗,把小辉也连累了。
四人打成一团,分不清敌我,只有两个枕头可以当武器,被抢来抢去,最后四人笑成一团。
沈佑彬说:“真丢脸啊,你们怎么跟三岁小孩似的。”
小辉笑得不行了:“没想到沈大哥也这样啊。”
沈佑彬说:“黄樯你太不对了。叫你念个诗就这样卖关子,现在搞得大家智商极度低下,画家、诗人、记者在一起打枕头仗,这传出去会成为艺术界丑闻的。”
黄樯说:“那我还是念诗吧,争取把丑闻变成佳话。”
黄樯开始念诗,语气激昂,十分有力。内容却是说的四人在一起打枕头仗。中间又穿凿附会,像在讲一场古代战争,中间还有天神参战。
听完,大家都拍手称好,又笑作一团。
黄樯说:“怎么样?我一写就是战争史诗。”
大家问他,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
黄樯说:“这首诗就叫做《大被同眠》。怎么样,有气势吧?”
大家再三说,真好。大家真的都很服气。而且就在这么短的时间,最后出口成诗。中间停顿也不多,最长的也就几分钟,就接了下去,成为一首挺长的诗。内容又这么有趣。就是他们的此时此刻。
而且这“此时此刻”里面有种哥们义气的东西,大家都感觉到了这气氛,这搞得四人都十分激动。
黄樯说:“这就叫做兄弟姐妹。”
大家都不说话了。杨蔓觉得真好啊,真幸运跟他们认识了,这就是她心中的公社生活。理想的、青年人的,集体生活。大家才华各异,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黄樯起来找纸和笔,把刚才的诗记录下来,又重新钻回被窝。
安静了一会儿,大家似乎就不知该开口再说些什么,空气中似乎有种暧昧在发酵。
小辉说:“困了,要不睡了吧?”
沈佑彬说:“要不大家说话吧?我怕你们睡感冒了。”
杨蔓揉揉眼睛,说:“那得提个有趣的头,不然还是会睡着的。”
黄樯说:“那我们来歌颂大便。”
大家不明白,黄樯解释说:“我们把美好的东西都用大便来代替,把大家通常认为大便的东西,用钻石黄金来代替。不能说反了。”
大家笑着说好。沈佑彬先起头说:“我的画明天都换了大便。大便商人来看我的画,全部都包下,放到他的大便行里。”
杨蔓笑得要死,说:“大便商人的说法不对,应该叫掏粪工,也不能叫什么大便行,叫厕所嘛。”
三人越讲越高兴。忽然发现小辉没有参与,她已经发出细细的鼻息的声音。
第59节:第七章心中的公社生活(11)
该杨蔓起头,杨蔓说:“我天天在报上上头条大便……”她还没说下去,已经笑得不行。沈佑彬和黄樯也被这“头条大便”逗得不行,乐做一团,还一直念着“头条,头条”。
接着三人又一阵乱侃,边笑,边揉着腮帮子,直到脑子也累了乱了,才疲惫地合了合眼。
杨蔓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怎么也睡着了,大家说好不睡的。她看见大家也都睡着了,挤在一起。自己的头正枕在沈佑彬的肩上,脚却搭到了黄樯的腿上。她赶紧坐起来,(奇。书。网……整。理。提。供)心想,幸好他们都睡着了。
她揉揉眼睛,清醒一下,忽然想起今天是星期一,要开会的。忙起了床,拿了包内的牙刷,出去洗漱。
简单收拾完毕,就准备出发。来不及跟他们告别了,等下回来跟他们说吧。
正要走,忽然看见黄樯推了自行车过来。黄樯说:“你要赶去上班吧?我载你到公车站去。这走过去好远的。”
杨蔓有点惊讶:“你不还在睡吗?”
黄樯说:“你们都睡了,我没睡着。走吧。”
杨蔓当然知道这儿离公车站远,她说:“那我就不跟他们告别了。我的传呼号已经给小辉了,有时间你们找我玩吧。”
黄樯载着她,从村里往外骑。路过一个简易的农家厕所,黄樯让杨蔓等一会儿。黄樯再出来的时候,说:“呵呵,里面到处是黄金钻石啊。”
杨蔓想起他们昨晚的游戏,大便和黄金,她觉得这一切都别有意味。现在世界在她眼里已经不一样了。
第三部分
第60节:第八章家是一个提不得的字(1)
第八章家是一个提不得的字
1
杨蔓在旁边悄悄地打着哈欠,用手捂着嘴,一下又一下。孙淼观察着觉得很好玩。像只小动物的哈欠。
他在本子上写了几个字,把本子放过去一点,捅捅杨蔓的胳膊。杨蔓反应比较迟缓,看见上面写着:“昨天没睡好?”
杨蔓点点头,用口型说了“没睡”。
孙淼在本子上又写了句:“等会儿吃完饭我送你回家睡一会儿。”正要递过去,石主任就叫自己了。孙淼赶紧报了一堆选题。石主任听了,说:“你小稿子也别做太多,你还得管大稿子呢。小杨呢?”他问杨蔓的选题。
孙淼接口就说:“我这几条小的选题就是杨蔓去做,我帮她一块说了。”
杨蔓仍有点迷迷糊糊的,还是朝孙淼感激地点点头。
孙淼把本子递给她。
吃完午饭,到了报社门口,上了孙淼的车,杨蔓已经精神了很多,有说有笑的。
孙淼关心地说:“你怎么也睡不好啊,是不是这夜班上的?”
杨蔓说:“我平时才不失眠呢,昨晚上跟些朋友玩了个通宵。”
孙淼心里羡慕,说:“年轻啊。我经常失眠,所以知道没睡足的滋味。你这样今晚上怎么上夜班啊?”
杨蔓说:“以前在学校也经常熬通宵的,都觉得没事,没想到今天白天这么没精神。”
孙淼笑:“念书的时候熬了通宵第二天是要睡一天来补的啊,你现在白天晚上地上班当然不同了。”
杨蔓想了想,说:“这倒是。哎,上次也听你说过,你睡不好,很不好受吧?”
孙淼说:“是啊。最近还好些。”孙淼有点想说,因为你要好些了,但看杨蔓那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便把这话吞掉了。
孙淼说:“我昨天到办公室,接到一个找你的电话。”
杨蔓说:“咦,你星期天又来办公室,你最近星期天怎么老来办公室。谁的电话?怎么不打我的传呼?”
孙淼说:“一个姓汪的,说传呼你不回。”
杨蔓叫起来:“糟了糟了,我本来答应他要去找他的,完全忘了。昨天,可能没听到传呼吧。”
孙淼说:“要紧吗?”
杨蔓说:“哎,也不是太要紧的,只是害他等了一天。我用用你的手机吧?我给他打个电话。”
杨蔓便用孙淼的手机给汪时宇打了个传呼。
车已经到了杨蔓住的地方,汪时宇的电话也还没回过来。孙淼说:“没事,我到你那儿坐坐,等他回电话给你吧。”
孙淼还是第一次到杨蔓住的地方。
在进入村子的那条荒路上,孙淼非常吃惊,没想到活泼漂亮又有点儿娇弱的杨蔓会住到这样一个地方,反差太大了。进到杨蔓的房间,孙淼更觉得不能相信。这房间太小了,但却收拾得干净利落,彩色大花的窗帘,让室内的光线变得很柔和。房间里有张很小的书桌,桌上有个更小的书架,摆了好些书。
没有椅子,也不用椅子,因为床已经挨着书桌了,只要坐在床上就可以了。
杨蔓邀请孙淼坐,当然是坐在床上。
孙淼有点不好意思坐到这铺着粉色床单的床上,他忽然就觉得不好意思。他故意大大咧咧地坐下,掩饰着他隐隐的不安。
他环顾四周,忽然觉得这有点像他毕业后刚刚工作时的那间房子。
杨蔓笑,说:“怎么不说话了?每个来看见我的房子的人都觉得吃惊。有什么好吃惊的啊?虽然小,也不算很差了。我这阵子看过无数比这差的房子呢。”
孙淼忙说:“没有没有。小是小,但收拾得很好啊。”
杨蔓说:“报社附近的房子都贵,我现在只能租得起这房子。再说,我的房东人还不错,他家里又有狗看门,我觉得还算安全。”
孙淼说:“我刚毕业的时候,也住过很小的房子。”
“是吗?是在哪儿啊?”杨蔓好奇地问。
正说着,手机就响了,杨蔓拿起就接,一个女人的声音传过来:“喂,你是谁?”
第61节:第八章家是一个提不得的字(2)
杨蔓赶紧递给孙淼,扮了个鬼脸。孙淼站起身来,走出房间外去接,过了一会儿才进来。
杨蔓向孙淼道歉。孙淼说:“没什么。”
今天一直很随便的气氛就改变了。两人都变得客客气气,就像心中都存了试探的意思。
沉默了一两分钟,孙淼站起来说:“杨蔓,你先睡会儿吧,四点钟我来接你,不会耽误你晚上上班。”
杨蔓说:“真是好麻烦你。”
手机又响了,孙淼先接了,这回是找杨蔓的。孙淼听见杨蔓一通道歉后说:“……我还不打算搬家,谢谢你啊,我知道,谢谢你……”
挂了电话,杨蔓跟孙淼解释说:“这是个朋友,他让我去住他家的一个房子,我不能去住。”
“太贵了?”
“他不要钱。所以我才不能去住。”
“朋友的好意嘛,其实也不一定不能接受的。”
杨蔓又打了个哈欠,说:“不行了,我真要睡了。以后慢慢跟你讲。”杨蔓打哈欠的时候,脸上不知不觉就浮出一种撒娇的神情。
孙淼连忙告辞,在回报社的路上,他又接到一个电话,他看,还是刚才的那个电话号码,他喂了一声,对方就挂掉了。
杨蔓睡了两个小时就起来了,觉得神清气爽,看着还有些时间,就坐在小院里洗些衣服。想起孙淼刚才那手机里的女人声音,应该就是孙淼的女朋友吧?杨蔓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她觉得自己自从听到孙淼有女朋友以后,就能在孙淼面前表现自若,成功地把孙淼变成一个兄长,一个朋友了。
2
四点钟,杨蔓听到院外有喇叭声。
这红村四周都是土路,很少有汽车进来,进来的多半是报社晚上送杨蔓回来的车。所以杨蔓一听到喇叭声,就知道一定是孙淼来了。
她放下书,拎着包就跑出去。
孙淼觉得眼前一亮。杨蔓刚刚休息过,双眼放光,脸上红扑扑的,又换了一身衣裙。孙淼在心里赞美了一句,说出来的却是:“我准时吧?”
杨蔓说:“是啊。没耽误你的事情吧?我觉得你最近很忙的样子。”
“咦,你怎么会觉得我忙?”
“你不忙吗?你从来都很忙的啊。再说,你最近总到报社,比你以前来的频繁多了。我看你最近稿子也多啊。”
“忙倒是真忙。不过,都是自找的。对了,我真有些小消息要交给你去做。我哪做得过来呢?”
杨蔓很高兴,?(精彩小说推荐:
)
( 实习记者 http://www.xshubao22.com/3/3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