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港做大亨 第 5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与此同时,在这一年被世人。尤其是被亚洲影坛所记住的,还有另外一个人,那就是除去《赌侠》之外的所有影片的编剧:周兴盛,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重量级人物,就是因为他的剧本,所以才打造出了周兴驰这么一个光芒四shè的亚洲超级巨星。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周兴盛的剧本,周兴驰这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子现在应该在哪里。

    或许还在做他的《430穿梭机》主持人吧?亚洲影坛里许多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明星们不止一次的在背后议论着,各种的羡慕妒忌表露无遗。

    的确,如果周兴盛没有挑中周兴驰,而是挑中了其他人,那么现在的亚洲影坛超级巨星,明显不会是周兴驰,而是另外一个人了。

    随着影片的上映,影片背后的事情也逐渐被披露,暴露在公众视野之内,所有人都已经知道,周兴驰赖以成名,也是第一次出演的影片《赌圣》,其实是周兴盛主动找上他的。关于这事,周兴盛自己没有到处嘴碎说三到四,而是周兴驰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的。

    当然,并不是全部的人都是这种心态,应该说大部分明星们还是持中肯态度的,尤其是正当红的那么一批明星。

    程龙在被采访时,问到他被周兴驰这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子一年之内就超越了有什么想说的时候,程龙极其大度的说道:“很高兴,我不是开玩笑的,我是真的非常高兴,因为香港电影里面又出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对于香港电影的发展和推广,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至于被超越之说,没那回事,我和周兴驰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表演风格,我是动作喜剧,他纯粹就是无厘头似的喜剧,谈不上超越不超越的。”

    “无厘头”一词,早在《九品芝麻官》的映式上,周兴盛就谈到了。

    而随着一部部影片的上映,周兴驰式表演风格,在香港影坛正式有了一个明确的称谓:无厘头,这也是被大家所公认的。

    而随着周兴盛编剧的第一部影片《监狱风云》以及之后的《赌神》,正式跨入香港最具票房号召力影星的周闰发,今年度随着六月份《英雄本sè》的公映,更是红得发紫,虽然风头被周兴驰给盖过了,但在香港影坛依然获得了“神仙发”的称号。

    不可避免的,周闰发被人拿来和周兴驰对比,他也经常被记者追问道对于他的风头完全被周兴驰给盖过了,他有什么想法之类的。

    发哥不愧是发哥,到底是最具男人魅力的东方影帝,胸襟之大度不亚于程龙这位功夫巨星,也明确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而且两者的表演风格天差地别,周兴驰是无厘头喜剧,他却是正剧,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演风格,所以风头被盖之类的,无从谈起。

    另外,周兴驰在tvb的同学以及好朋友,也纷纷被问到了类似的问题。

    梁朝韦表示,周兴驰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周兴驰成了亚洲超级巨星,他非常开心,也要恭喜周兴驰,祝他越走越远。

    刘德桦表示,周兴驰现在已经是他奋斗的目标。

    曾倩如表示,她现在已经当周兴驰是她的偶像了。

    、、、、、、、、

    周兴盛这位大编剧,一手将周兴驰捧成亚洲超级巨星的始作俑者,丝毫没有例外的也被狗仔们问东问西。

    除了问他关于部部影片大卖之后的心情外,问的最多的,还是问他到底看中了周兴驰哪一点,为什么筹拍《赌圣》的时候会选择周兴驰,之后的几部影片也要选择周兴驰?

    周兴盛倒不认为这些都是他的功劳,毕竟这些影片他都是剽来的的。

    而且,周兴驰红得发紫,虽然他的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抹杀周兴驰的功劳。

    无厘头喜剧,并不是谁想演都能演的。

    为什么后世那么多喜剧明星,但却没有一个能够达到周兴驰的高度,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更何况,在如今的香港影坛,喜剧明星是少之又少。

    喜剧配角倒是挺多的,但能够担纲主演一部影片的喜剧大腕却是不多,属于稀缺品种。要么是相貌不行,要么是演技不行,要么就是没有资质、、、、、,很多因素。

    许贯文虽然有着“冷面笑匠”的美誉,但是让他来演无厘头,实在是有够恶搞的,冷面笑匠,说的就是要冷面,面部表情的那种,所以明显的不和谐嘛。而且,许贯文已经不年轻了,42年出生的他,到如今已经是四十五岁有余了。

    演演折shè现实社会的深度电影,冷幽默喜剧,男主还要是一个大叔级别的,许贯文当之无愧。

    但周兴驰演的这些角sè是什么?总是在二三十岁上下不说,角sè也是必带夸张神sè的表演。

    所以说,这事不找周兴驰,还真不好办。

    当然,并不一定说就周兴驰可以,要找的话,香港几百万人,总能找到类似的人,但费工夫啊,周兴盛想想就放弃了,不值得。

    和周兴驰合作拍电影,周兴盛取得了双赢,又不用费心费力,所以一整年下来,统计着六部片子的最终受益,周兴盛那个乐啊,整整一个礼拜都是好心情,以至于和谁都是客客气气的,下属犯了错也没有骂,反而笑眯眯的给予安慰,让下属们好一阵迷糊。

    每一部片子的本土票房都超过了四千万,这一年的斩获可谓是无比的巨大。

    最终,香港本土收益,再加上外阜的收益,自己的五部片子外加王京的《赌侠》,总共获得了4。4亿港元!

    4。4个亿,这意味着即便是除去财神投资、丽盛传媒、家盛电子、周师傅食品、万科地产等等产业,他也成为了香港为数不多的亿万富翁。

    亿万富翁,就是这么简单!

    第五十章经济研究室?

    4。4个亿港元,放在银行里就是一堆数字,看着让人心跳加速,能够获得不菲的利息,但相比于投资做生意来说,周兴盛还是倾向于第二种选择。

    钱花了出去才代表着你拥有着这笔钱,不然就只是数字而已。

    而且,这事不仅周兴盛是这样想,银行更加想得要命,尤其是周兴盛存钱的银行香港东亚银行。

    去年,和亚视谈《百万富翁》的合作之时,刘秀丽拉到的赞助就是东亚银行的赞助,直接就是一千万港元。有鉴于此,周兴盛自然对东亚银行甚有好感,毕竟当时而言,《百万富翁》的成功,为他解决了一时的燃眉之急。再者,东亚银行更是香港最大的本地银行,从心理上来说也更加亲近些。

    后世,东亚银行的名气并没有花旗、瑞士、渣打这些世界知名银行业巨头大,但也是实力雄厚的跨国银行,并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

    原先,只是上百万、上千万的存款,东亚银行虽然察觉到了,但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一年来,一笔又一笔高达六七千万的港元流水一样涌入,又有一笔有一笔资金划出,但账面上的总金额依然高达两到三个亿。

    到了这个时候,东亚银行的高层坐不住了。

    一两千万好说,客户自己打理就行了,但账面上两到三个亿的现金资金,银行再不行动,就是他们的失职了。升级为高级vip客户,派出专业的理财师,这些都是必须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游说这个大客户相信他们,让他们帮助打理这笔庞大的资金。

    二十四岁的霍希妍,香港人,中学毕业后被美国哈佛录取,取得了管理和金融的双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在美国高盛投资任职。八四年返回香港,之后加入东亚银行,是一名优秀的理财师。

    这一次,被东亚银行安排到周兴盛身边的理财师,正是霍希妍。

    乌黑亮丽的长发。绸缎似的。

    瓜子脸。白玉一样细腻晶莹的肤sè,漂亮的大眼睛,樱桃般鲜红的红唇,细长的脖颈。xìng感的锁骨,高挑的身材,迎面走来,xìng感靓丽的妩媚风姿扑面而来。鼻梁上,架着一副黑sè的眼镜。几缕调皮的头发散落在面前,为霍希妍增添了一份知xìng的味道,是新世纪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成功女xìng。

    是个人都知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将霍希妍配给周兴盛这个年轻的亿万富翁,很明显,这是东亚银行为了抓住周兴盛这个大客户所采用的一点小手段。

    面对美女,不管是什么样的客户,只要是个男的。不管年龄是多少,多多少少都会有好感的,成功的几率也要更大一点。

    周兴盛并不排斥东亚银行的这点手段,他是重生者,但他不是圣人。面对霍希妍这样才女型的大美女,第一印象就好上不少。而且后世看网文的时候,也常常看到男猪脚的理财师是个大美女,最后无一例外的被男猪脚上了。

    咳咳。周兴盛不保证他没有这样的想法。

    不过和霍希妍接触一段时间下来,周兴盛的这点想法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因为他已经知道,他自己没有那种感觉,而且霍希妍已经有了男朋友,并不比他差。

    理财师,工作就是理财。

    不过霍希妍拟定的理财计划,除了极少部分拿了回去和财神投资的各个主管商议之外,大部分都被他否决了,他自有主张,而且已经在实施当中了。

    而与此同时,周兴盛反倒是生出了将霍希妍挖到他身边的心思。

    “周先生,你开玩笑吧?”霍希妍惊讶的问道。

    对于周兴盛,霍希妍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心情来面对。作为理财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周兴盛打理他那庞大的资产,但是无论是股票也好,期货也罢,金融市场上的买卖,周兴盛这个大财主却是讳莫如深,只偶尔有几次听她建议买一些有升值潜力的股票,但也只是小笔买卖而已,并没有投入多大的资金。

    这样一种情况,霍希妍能说什么?反正她为此是郁闷了不下一个月。

    最后,也只能是安慰着自己周兴盛是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她心里的郁闷心情才好了些,然后对周兴盛的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发表任何意见,只例行惯例的写分析报告给周兴盛看,她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但是,这个时候她听到什么,周兴盛要挖她?

    周兴盛笑道:“你看我的样子像是在开玩笑吗?这样,我正好缺一个金融顾问,而希妍你呢,是专业的金融专家,也是我仅认识的一个,所以我就想你过来帮我。薪资方面我可以给你现在的双倍,另外,我还打算在以后成立一个经济研究室,作为事业上的金融顾问,我想让你担任研究室的主任。”

    霍希妍一下子怔住了,好半响没有回过神来。

    薪资双倍?

    经济研究室主任?

    无论是哪一个待遇,对于她来说,都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更何况是两者兼具,名与利都有了。

    薪资双倍这个待遇倒不算什么,毕竟挖角这事,挖角的公司通常都会给与被挖之人这种待遇;但“经济研究室主任”这个头衔就不同了,听名字就知道,专门研究经济的,香港的经济、亚洲的经济、世界的经济,说是说研究室,但最后的规模无疑是会变得极其庞大的,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分析团队。

    这样的一个规划,通常只有某个国家以及顶级的跨国集团里面才会有,一般的公司、集团,有这个心,也没有那个力量。

    说起来,周兴盛是不是自信心过头了?霍希妍想着,心里顿时拿不定主意。

    “这事你可以好好考虑考虑,我不急。”周兴盛说道。

    “好的,不论最后有没有机会和周先生共事,我还是非常感谢周先生的邀请,谢谢!”霍希妍松了口气,展颜笑道,一时之间,笑靥如花。

    这事,周兴盛的确不急,但也不能拖太久,他也的确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投资问题,不仅仅是实业,金融市场的投资才是大头,这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参与之人是必然要遭到淘汰的。

    而在金融方面,周兴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如果没有占据重生者这个身份,他是摸不着半点头脑的。

    第五十一章微软以及苹果!

    巨额的资金,全部投资实业,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周兴盛知道自己,到底是个懒散的xìng子,可以通过简单容易的方式为自己攫取金钱,他就不会拼死拼活去奋斗来获取。所以从《赌圣》这部影片获取七千多万港元之后,他就陆陆续续的开始了投机生意。

    当然,周兴盛所尝试的投机,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当个倒爷,而是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

    一部分是按照财神投资内部人才的决议进行有限度的投资,一部分是听从东亚银行那个理财顾问霍希妍的建议,最后一部分则是他自己进行股票投资。

    前两个部分,有短期投资,也有长期的投资,当然更多的还是短期投资。专业的人才毕竟比他专业,周兴盛虽然心里有些担心这些投资会打了水漂,可是想想,要是他以后没有了重生者的优势,难道他就不再在金融市场上投资了?

    未雨绸缪,周兴盛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听从这些专业人才的建议。

    最后一个部分的投资,是最大的一部分,投资的资金也最多,是长期的股票投资。以他重生者的优势,自然知道一些现在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后世却是声威赫赫的大公司。现在买入对方的股票,长期持有,等个七八年的,或者十年二十年的,公司发展了起来,成为了行业巨头,那他的这笔投资不就成功了?

    不劳心,也不劳力,无疑是世界上最划算的投资了。

    周兴盛想想就兴奋,没理由不做这笔投资。

    其实,重生之初,他就想过做这样的投资,只是资金不足,想投资也没有办法。后来写小说、写剧本、投机外汇、创立周师傅食品公司,渐渐的,他也算有钱人了。身家数千万。只是,数千万的资本,对于普通人来说足够花销一辈子,是一笔庞大到能令他们窒息的财富,但面对那些后世的超级大公司。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的。

    而且。周师傅食品公司、万科地产、财神投资这些公司还远远谈不上大规模盈利,必须准备好充足的资金,时刻jǐng惕危机的发生,所以身家是身家。但他真正能够随便挥霍的资金并没有多少,投入的金融市场估计那时一个水花都不会冒出来。

    《赌圣》的收益,很庞大,最重要的还是一笔可以任他挥霍的资金,所以股票投资的计划立即就被提上了rì程。

    现在没有发迹。后世声威赫赫,这类的公司多数体现在高科技公司上面。

    计算机行业、电子行业、信息行业等等号称第三次工业革命之时才爆发式增长的行业,是他投资的重头戏。

    微软、苹果、思科、英特尔、、、、、,这些后世耳熟能详的公司,不投资还等什么?

    至于其它的石油、机械、食品、房地产等等实业型公司,虽然投资进去,必然能够大赚特赚,但是会引起诸多麻烦,最怕的就是被巨头们盯上。以他现在小胳膊小腿的。和那些巨头相比,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高科技公司则不然,大部分现在还没有成型,远远谈不上具备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所以投资进去。麻烦很小,被巨头们盯上的机会就更小了。当然,ibm这类公司是国家支持的,早就成型了。买卖股票比较困难,因为所有人都看好这些它。轻易不会将手里的股份卖掉和稀释的,只会想尽办法往自己兜里装。

    另外,对于周兴盛来说,除了微软、思科、苹果、英特尔等有限的几个大公司之外,大部分的公司他都是不知道的。或者是虽然知道,但投资进去,只是小打小闹,远远谈不上赚大钱,所以马上就放弃了。

    微软,这个后世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软件公司,旗下的视窗系统遍及全球,占据了cāo作系统市场的百分之九十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1986年上市之后它的创立者比尔盖子直接成为了亿万富翁,并且在1999年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千亿美元身家,可谓是富可敌国。

    投资微软,这是必须的,所以微软在3月份正式上市的时候,周兴盛就安排人手开始吸纳微软的股票。

    唯一令周兴盛不爽的是,微软不愧是一上市就将比尔盖子催生为亿万富翁的公司,它的股票极受投资者的欢迎,虽然他第一时间就在吸纳微软的股票,但最终也没有收获多少,绝大部分都被华尔街的那些金融巨鳄们给夺走了。到了86年年底,一整年的时间都从散户手中吸纳,最后花费上亿港元,但手中的股份也才不到四个点!

    额,上亿港元,听起来挺多,但其实也就一千多万美元,因为一美元可以兑换7。75港元。

    周兴盛很不甘,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先按捺下心思。他考虑到,86年之后,到2012年,之间的二十六年里会发生多次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美国也无法避免,而到了那个时候,金融市场一片大跌,微软自然也不例外,投资者也就不得不抛掉手中的股票,而他就可以逆势而起,趁机抄底,攫取到更多的公司股份。

    现在慢一点,没关系,到时再赚回来就是。

    思科,额,这个后世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者虽然在84年就成立了,但现在才86年,成立不到两年,远远没有发展到上市的地步,所以他有钱也没有地方买对方的股票。

    他倒是可以直接飞去美国和那对斯坦福大学里的夫妇莱昂纳德?波萨克、桑蒂?勒纳商谈入股的事宜,但想想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不实际啊。

    至于将思科打造成一代王朝的钱伯斯,擦,还要等到91年才会到思科报道,所以还得再等等。

    英特尔?不提也罢,早就固定成形了,容不下他这个无权无势之人,还是个亚洲人、香港人。

    至于苹果,这个也是非常值得长期持有其股票的公司。

    80年12月12号,苹果公司股票公开上市,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460万股全部被抢购一空,每股以29美元收市,直接催生出四名亿万富翁和四十多名百万富翁,全都是以美元为单位的。

    到现在86年,六年过去了,迅猛发展的苹果很快就发展成为了世界五百强公司中的一员了。

    按理说,苹果公司的股票是很值得投资,没多少人会愿意出售的,但是世事无绝对,从83年开始,苹果就因为策略失当埋下了祸患,推出的lisa彻底失败被当做垃圾直接给填埋在了犹他州的垃圾填堆区之外,更因为ibm这个蓝sè巨人雪上加霜的也加入了个人电脑市场的竞争。

    去年九月份,就连乔布斯这个创始人都被迫离开了公司。

    而到了现在,苹果公司不仅没有起sè,反而更见虚弱,早就不复当年刚刚上市之时的气势如虹了。别说一般的投资者了,就连有资格出席公司董事大会的董事们之中也不乏有人想要抛售手中的股份。

    周兴盛除了大肆吸纳散户手中的股票之外,也派出了专业人士和苹果公司内的一些小股东接洽,想要收购他们手中的股份。事实上,有不少人心动了。

    第五十二章投资问题

    而除了微软和苹果这两个公司之外,其它的公司,周兴盛并没有选择到多少记忆里的那些知名大公司。

    前世是个八零后,对于世界知名公司的熟知度,可以说是少得可怜,除了互联网时代的高科技公司以及一些在全世界都极具知名度的公司之外,大部分的公司虽然也实力雄厚,但对于周兴盛来说,很难有印象。

    因为那些公司,大部分都是隐身在了幕后,站在前台的,也就这些幕后巨头们控股的公司而已。

    、美孚石油公司这些,还有投资还尚早的思科,这些都是大名鼎鼎,周兴盛自然。当然,好莱坞的那几大电影公司21世纪福克斯、华纳、派拉蒙、、、、、,周兴盛也是的。只是可惜的很,这些电影公司都是华尔街的那些金融巨鳄控制的,没有大量的财富以及广泛的人脉,收购这些电影公司的股票,小打小闹而已。而现在86年,无论是香港还是美国,都是电影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没有哪家电影公司这个时候会出现危机,并没有可趁之机。

    至于欧洲的公司,周兴盛除了那边有顶级的化妆品、服饰之外,最多的也就是欧洲那边的机械行业,无论是做汽车还是生产机械。但具体的情况,哪家公司的发展样,有没有可供他捡便宜的时机,他是一概不知的,所以也就只能想想。

    或许,可以先派专人去调查世界知名的公司,搜集它们的资料,然后再从中选择,这样才也许有点机会。

    非洲的就更别了,完全是一片空白,除了南非有钻石,非洲的足球比亚洲的足球要强以及艾滋病泛滥之外。周兴盛就没有了任何记忆。或许还要加上一个,南非虽然生产钻石,但貌似这些钻石公司绝大部分都是欧洲人在控制着。

    亚洲这边的情况,周兴盛还多少一点。

    rì本的诸多巨头公司,如索尼、三菱、本田、丰田、东芝、松下、佳能;韩国的巨头公司。如三星、现代、lg;台、湾的巨头公司。如富士康、国泰、鸿海、台积电、台塑;香港的和记黄埔、长江实业、屈臣氏、周大福珠宝、新鸿基地产、环球航运、立信置业;内地的联想、海尔、tcl、腾讯、盛大、、、、、、、、

    至于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地方,虽然经济也还行,但就公司而言,周兴盛是一丁点印象也没有。国家太小了。没感觉。

    只不过,虽然一大堆,但想想就可以,要想投机可以,但要想投资并占有一定的股份。少的可怜。

    rì本和韩国的公司首先就可以排除了,rì本公司肯定不会让他占有一部分股份的,哪怕是百分之一,除非他开始在香港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很可惜,他现在的确有点钱,但要说在香港有影响力,额,这个就有吹牛皮的嫌疑了。

    具备影响力,光有账面上的钱是不行的。首先是旗下的产业要实力雄厚,看得见摸得着,别人信服。就像和记黄埔,光是员工就数万,更别到处都是的地皮和产业。影响力自然是空前的,打个喷嚏香港zhèngfǔ都要紧张老半天。

    韩国公司就更别提了,棒子国,本身就是宇宙第一大国。哪里瞧得上他?

    周兴盛也有些产业了,财神投资、周师傅、万科。只是可惜的是,周师傅和万科都在内地,而这个时期的内地对于亚洲各国来说,还是有点陌生的。财神投资在香港,但投资最大的就是周师傅和万科,在香港却没有多少产业,甚至可以说只是一个空壳子而已,要不是最近在霍希妍的建议下好是投资了一些小公司的话。

    台、湾的国泰倒是值得投资,也完全可行,毕竟同宗同族,而且国泰也是一个纯粹的公司,虽然受到台、湾zhèngfǔ的帮扶是一定的。富士康就别说了,别说处在初创期,就算是上市了,他可以正大光明的打收购战,但富士康到底是和他现在和刘家成办的“家盛电子”冲突了,他不可能一边经营家盛电子,一边又去投资富士康,他的脑子还没进水。

    香港的和记黄埔、新鸿基地产这些,也是可以投资的。

    只是比起这些大鳄来,周兴盛现在显得有些弱小了,所以只能是的吸纳,尽量不触及这些大鳄的神经。

    至于有没有可趁之机,额,其它公司好说,但对于和记黄埔、长江实业这些李超人旗下的公司来说,想想李超人在历次经济危机时的表现,周兴盛很果断的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很不切实际。

    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李超人似乎都能够预测到,并且果断的在危机爆发前抛售手中的股份,然后又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来个逆袭抄底,高卖低买,一转手,手中的股份不减反增,算计之jīng,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有时候,周兴盛甚至怀疑李超人是不是个重生人士,不然为每一次经济危机,李超人的资产不仅没有缩水,反而越来越雄厚?

    至于内地的那些知名公司,哎,不提也罢,因为周兴盛只要一想到问题的症结,他就会纠结无比。

    盛大、腾讯这些,是互联网时代才发展起来的,至少要在95年之后,离现在还有将近十年的,这个倒没有令周兴盛纠结,反而很开心。十年,足够他打造一个商业帝国了,到时手指缝里随便漏一点出去,就足够将这些公司一网打尽,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的。

    确切的说,纠结就纠结在海尔、联想、tcl这些公司身上。

    这些公司,要么就还没有开始整改,处于原始阶段;要么就是虽然整改了,但却是国家的资产,要投资就要和zhèngfǔ合作。

    和zhèngfǔ合作做生意,不消说,扯皮是肯定的,而且在以后也是最主要的工作。

    就像后世的王老吉,具体内幕不,但投资者和zhèngfǔ谈崩了是肯定的,不然也不会分了一个王老吉一个加多宝。

    和私人合作做生意,虽然也会出现这类的情况,但毕竟双方都是私人,处在了同等地位,是公平竞争。换做是和zhèngfǔ谈,谈?

    个人永远是别想占zhèngfǔ便宜的,就算前期占了,但后面还是要还的。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更何况是面对掌握暴力机关的强权zhèngfǔ?

    所以周兴盛那叫一个纠结啊,后来干脆抛在了脑后,先不想,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再说。

    第五十二章投资问题

    第五十二章投资问题是由会员手打,

    第五十三章亚视的问题

    1949年,英国丽的呼声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并在1957年正式推出电视服务,改名为“香港丽的映声”。

    当时而言,丽的映声是香港及远东地区第一家电视台,揭开了香港电视广播历史xìng的一页。但在那个时候,“丽的”可不是做免费电视台的,而是以收费的方式提供服务,成立初期的时候就向每个用户收取25港元的月费。

    当然,那个时候的电视广播技术落后,成本大,也是丽的成为收费电视台的主要原因。是卖方市场,很大程度上是为上流社会人群服务的。

    1973年,丽的映声改名为“丽的电视”;1982年,以经营电影院线起家的邱得根透过旗下远东集团向“丽的电视”注资一亿港元,取得了“丽的电视”的经营权,并改名为“亚洲电视”,同时更换新台徽。

    由此,在全球华人印象中大名鼎鼎的亚洲电视台来到了世人的面前。

    原本是空中,从邱得根开始,亚洲电视台的发展无疑是一rì千里的,拍摄了大量深入人心的电视剧,影响波及全球华人世界,在内地央视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和tvb并称是华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电视台。

    之后,亚洲电视台又经历了林百欣时代,到了一个高峰;但在之后的黄保欣时代、陈永棋时代以及查懋声时代,亚洲电视台却在走下坡路了,并且越来越沉沦下去,甚至都到了周兴盛重生前,亚洲电视台居然被法院清盘了!

    这个消息传出来后,全港震惊,甚至波及到了整个亚洲,许多人在第一时间都在怀疑当天是不是愚人节?

    很可惜,这是所有人震惊过后的感受,深受亚视电视剧影响的周兴盛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惋惜不已。

    《霍元甲》、《jīng武陈真》、《再向虎山行》、《天蚕变》、、、、、、数之不清的经典之作。周兴盛都不知道有多少年都rì夜为之着迷。

    亚视走下坡路,最后还被清盘,重要的原因许许多多,不过大部分人都认为归纳起来其实就一个原因,那就是换帅频繁!

    城头变幻大王旗。每隔几年。亚洲电视的掌门人就变成了别人,林百欣执掌亚视的时间最久了,但也九年不到。掌门人的频繁更换,虽然几年一任。但到底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混乱,每个掌门人又都有各自的风格,所以管理起来实在不容易,陷入怪圈在所难免。

    当然,或多或少都有tvb的因素在内了。

    tvb造星的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每一年都有一批实力强悍的小生上位,人才不断,自身造血能力自然强悍;反观亚视,虽然也办了培训班,好是培养了一批明星,米雪、汪民荃、万子良、黄丘生、江华等等,但不知都什么原因,对比tvb而言,却是后继乏力。人才明显的断层严重。

    九十年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万奇雯和尹天兆这一队颇具影响力的新星,其它的就显得乏善可陈了。

    这个时空,亚洲电视台毕竟和原本时空的有些不同,提前出了一个《百万富翁》不是?

    不过。就好比鸿钧老祖说的那样,天道之下,大势不变,小势可改。这个时空的亚视虽然多了一个《百万富翁》。但也只是改了小势而已,大势并没有多大变化。至少。亚视的造血能力还是比不过tvb,甚至,亚视的掌门人邱得根老爷子,现在就有放手不干了的意思。

    周兴盛三线开工,拍电影捞钱,投资股市然后保有增值,处理旗下公司业务,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越是在电影圈子里混,他就越是发现,香港实在是太小了。

    随着在香港影坛的影响力rì增,他在香港娱乐界乃至整个传媒行业的地位都在直线上升。而与此同时,他在这一行业的人脉也是越发的广泛和深厚,基本上在香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中有实力的那一批人,他基本上都认识了个遍,吃饭喝酒这事当然也是少不了的。

    只一年的功夫,到86年底,过完重生后的第二个chūn节,周兴盛转过身来盘点下自己一年来的收获,赫然发现他居然成为了香港娱乐圈内的重量级人物。

    不说其它,就说chūn节的时候,一大票圈内人来给他拜年就可以看得出来。

    不光是认识的或者是有过一面之缘的明星们纷纷打听到了他的别墅,并且不请自来的上门拜年来了;就是原本一些在他眼里都是一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诸如永盛的向胜、亚视的徐晓明、德宝的潘迪声、新艺城的麦加和黄白鸣、tvb的王田林、王京父子等等等等,嘉禾的邹文淮没来,但旗下第一艺人的成龙做了个代表到了。

    至于旗下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合作伙伴,就更不消说了,礼物都送了一大堆。

    尽管有所预料的,但周兴盛还是被这种情况打了个措手不及,也是第一次认识到,他再也不是原来那个无名小卒了!

    也就在拜年的时候,周兴盛偶然从徐晓明口中得知了邱得根有放手亚视的意思。

    邱得根接手亚视,虽然没能令亚视压倒tvb,但也令亚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影响力与rì俱增,股票都不知道往上涨了一大截,很被业内人士以及大众认可。现在才接手不到五年的功夫,邱得根就要放手,是心生厌倦了还是自觉他的能力已经不足以将亚视发展到更高层次?

    周兴盛有过猜测,认为应该是后面一种原因。

    邱得根对于影视圈的投资,是从来没有心生厌倦的,他都是做电影院线开始发家的。而在原本时空之中,邱得根放手亚视之后,还不停的砸钱内地新建影视基地,怎么可能会心生厌倦?

    唯一的解释,就只有能力不足,再执掌亚视,不仅不能将亚视带上更高峰,反而会令亚视原地踏步甚至退步,邱得根有自知之明的决定选择更好的掌舵人。

    也是在87年开初的时候,周兴盛敏锐的注意到了一个情况,亚视更换了两个台名,“中文台”改成了“黄金台”,“英文台”改成了“钻石台”。

    不用说,改台名的用意自然是为了和tvb对抗了。

    tvb不是有“明珠台”和“翡翠台”吗,那我就“黄金台”、“钻石台”,压过你一头!

    这是一个再也明白不过的信号了,亚视已经没有了信心打败tvb了,它在做最后的无奈之举。

    第五十四章你出得起什么价码?

    )

    亚视制作部总监的徐晓明来他家串门的时候,似乎是随口说了这个消息,不过话里面有没有蕴藏深意,周兴盛就不甚明了了。另外,对于亚视,周兴盛总是有种别样的情怀,现在邱得根有心放手,或许他能够接手过来玩玩?

    投资大,这是肯定的。

    邱得根82年入主亚视的时候,股份还没有占到百分之百,只百分之五十多,就足足花费了一亿港元。可想而知,87年的现在,他要想全权购买邱得根手中的股份的话,价钱肯定要比一亿港元要多得多。不说亚视的成绩在邱得根手上连年增长,就说一年比一年高的物价,就足以让他的投资要大于一亿港元。

    89年的时候,林白欣接手了邱得根手上的全部股份,代价是两个亿,足足翻了一倍。

    87年,物价比89年低,最终的价格,应该至少在一亿五千万港元以上。

    额,总资产也才四个多亿,还不包括投资了两个多亿去长期持有的股票,也就是说周兴盛现在能够动用的现金也就两亿多一点。

    风险有点大啊。

    要知道,一亿五千万港元入主亚视,这只是购买股份的价格,并不包括亚视rì常的花销。所以,在入主亚视之后。还要准备数千万的资金投入进去维持正常的运行,员工工资、设备保养、新闻以及电视剧、电视节目的制作费等等等等,可都是不是小数目。

    尽管这些投资并不是他一个大股东出,但大头还是要靠他这个大股东出的。

    “你说我将亚视买下来怎么样?”在刘秀丽报告“丽盛广告传媒”事务之后,周兴盛蓦然问了这个问题。

    刘秀丽一怔,下意识的问道:“什么?”

    周兴盛又说了一遍,刘秀丽这才回过神来,一脸吃惊的模样看着他,问道:“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还有,你要买亚视。也得邱得根愿意放手啊,亚视现在发展得挺好的啊,要是我,我肯定是不会放手的。”

    周兴盛知道问的唐突,不过他真的是有些心痒痒,忍耐不住了。

    他笑了笑说道:“消息是从徐晓明那里听到的,邱得根想放手不做了,应该靠谱,徐晓明不是个乱说话的人。至于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我说我想建立一个传媒帝国,你信不信?”

    刘秀丽愣了愣神。下一刻就笑了起来:“传媒帝国,发达哥,你这个心思可真够大的啊!”

    周兴盛微微一笑,也不辩解,说道:“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姐,你就说说看,如果我真把亚视给买了下来,你说怎么样?”

    刘秀丽这才正sè起来。问道:“你是说真的?”

    周兴盛点了点头。

    刘秀丽沉吟了一会,随后慢慢的说道:“这个就要看你自己了,是要赚钱还是实现心中的力量,或者是其它的目的,买下来了就不要后悔。你姐我是帮不了你什么忙的了,我这边的广告公司都忙得我是晕头转向的,你买下亚视之后。最好是去聘请专门的人帮你经营,我看徐晓明就不错。不过说真的,啊盛,以你天才的大脑。相信买下亚视后,亚视的电视剧以及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肯定要比现在提高一大截,压倒tvb也不是什么难事。或许,还真能够将亚视发展成为香港电视台第一呢,毕竟一家电视台,电视剧和电视节目才是最主要的,两方面都是香港最好,收视率自然是香港最好,广告费跟着也香港最好,电视台不就是这个样子的?”

    说着说着,刘秀丽眼睛也亮了起来,越说越起劲,似乎美好的前景就在眼前似的,周兴盛听了也心动不已。

    的确,有着重生者的优势,拍摄电视剧以及制作电视节目,肯定是要超出现在的水平,超过tvb那也没多大的难度。

    而好的电视剧以及好的电视节目,自然能博得好的收视率。随之而来的,广告费也跟着往上涨,电视台的利润也往上涨。

    一家电视台,最终的目的不就是要能够赚钱吗?

    周兴盛想了想,还真是这回事。

    之前,他也想到过这方面,只是顾虑着一家电视台不可能仅仅只是电视剧和电视节目,它还有许多的方面,那些方面可并不是他擅长的。但现在听刘秀丽一说,得,不擅长算什么事,请专业的人才回来帮忙打理不就行了?

    周兴盛承认,对于收购亚视,他心动了。

    一连串的电影拍摄计划完成了,旗下公司也正在飞速发展中,潜力股票的投资也安稳在手,一时之间,周兴盛竟然空闲了下来。

    于是乎,三月底的时候,周兴盛通过徐晓明的牵线,正是拜访了亚视的掌门人邱得根老先生。

    邱得根方脸大耳,眼窝微微塌陷,显得极为面善。

    1925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但依然jīng神?(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香港做大亨 http://www.xshubao22.com/3/363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