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空三国志 第 37 部分阅读

文 / hzxcsd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整整哭了两天……”

    7鏖战[二] 失机密陆逊撤兵 援祁山嘉文出师

    吴军营外,一名女军士兵正将洗好的服装发放下去。每件衣服上都多了几个破洞,那女兵一边发衣服一边忙着向士兵们道歉。原来,昨晚那一番伏击,女军只顾杀敌,却没有料到不少晾晒的衣物被弩箭射破。士兵们早听说女军昨晚的战绩,只是笑呵呵地接过衣物,没有一点抱怨。

    第二日,嘉文率领吴国女兵出营跑步,这也是他第一次率领吴国女兵进行军事训练。

    陆青至陆逊处汇报过战况一路来到嘉文营中,看上去比以往更为喜悦。见浣衣的女军不如如往日那样多,问过兵士才知道是嘉文拉了大队人马出去跑步。秦扬将陆青请进营帐等嘉文回来,提起军务,秦扬笑道:“相公在成都,也是如此训练女军。”陆青见嘉文肯帮她训练部下,心里暗暗高兴。

    正说话间,嘉文喊着号子,气喘吁吁地率领女军跑回营寨。见到陆青的坐骑,嘉文知道陆青在营中。

    走进军帐,嘉文向陆青打了个招呼。陆青道:“公子昨夜大胜魏军,父帅那里对公子赞不绝口。”嘉文笑道:“除了赞不绝口,或许还会说:‘李嘉文这小子是个祸害,久后必为大患,宜早除之……’”陆青知道嘉文是和她开玩笑,笑道:“公子学起父帅的口气倒还蛮像……”“这不是学上大将军,而是学周都督。听说当年先帝与吴主联手抗魏,周都督见相父智略过人,便起杀新。”“周都督心胸宽广,颇有容人之量。公子哪里听来的传闻?”“哪里听来的?有个叫罗贯中的人写了本书叫做《三国演义》,专讲你们这里的事情。在我家乡,这本书脍炙人口,大人小孩都能说上几段。”

    陆青要嘉文给她讲讲书中的故事,嘉文笑道:“我来了这么长时间,也知道里面半真半假。说出来,惹人笑话不说,搞不好还要得罪了人。还是别班门弄斧的好。”秦扬笑道:“郡主从来不以相公当外人。相公连人家寝帐都进得,私下里说说又何妨?”嘉文便将《三国演义》里关于“赤璧之战”的故事讲与陆青,听得陆青捧腹大笑。一番说笑过后,陆青顺便也将当年赤璧之战的真实情况讲与嘉文。

    且说诸葛谨此时正领兵十万攻打襄阳,不想襄阳魏军抵抗之激烈完全出忽诸葛谨预料之外。连攻三日不下,诸葛谨惟恐魏国援军杀到,派出使者向陆逊求援。陆逊阅过诸葛谨的求援文书,修书一封,派亲信韩扁送至诸葛谨处。

    七日后的一天,陆逊紧急召见陆青议事。陆青从陆逊处回来,显得闷闷不乐。嘉文问起原因,陆青言语之间遮遮掩掩,似有难言之隐。嘉文觉得奇怪,打算亲自到陆逊营中问个究竟。

    来到陆逊营外,却见兵士正在营地四周种植豆苗。卫兵通禀过陆逊,将嘉文请到营内。陆逊正与几名部将射箭嬉戏,看上去极为悠闲。陆逊见到嘉文,也大概猜到来意,微笑着将他请到帐中密谈。

    陆逊请嘉文坐定,对嘉文说道:“莫非是大人听青儿说了些什么?”“这倒没有。只是见小姐闷闷不乐,问起原因则一言不发。似乎军中出了什么大事?”陆逊笑了笑,向嘉文说起事情的起因:原来三日前,从诸葛谨处送信回来的韩扁途径沔口被魏军擒获。韩扁是陆逊的亲信,自然知道很多机密。吴军的计划很可能被魏军知晓。

    陆逊道:“我主攻合肥不胜而返。此事被魏军知晓,必然全力应对我军。此时若退,敌必追击而来。由此命令全军停止攻打襄阳,佯做攻势徐徐而退。此番出师不利,伯言令大人失望了。”嘉文恍然大悟道:“局势如此,将军退兵也是顾全大局。”陆逊道:“可惜青儿年少,不明大义只顾私情。知我欲退兵,自然闷闷不乐。”嘉文道:“这次出征,吴军也为此付出很大的牺牲。虽未取胜,却也足以助蜀国一臂之力,嘉文感激不尽。既然退兵将近,嘉文也当择日启程回国,向吾主复命。”陆逊长叹一声,对嘉文说道:“与大人同征敌寇,伯言不胜荣幸。来日方长,伯言期待日后再与大人并肩作战。”

    嘉文回到营地,陆青正闷闷不乐地坐在河边吹笛子。见嘉文回来,急忙向他询问陆逊的答复。嘉文怕她伤心,编个谎话道:“其实,你父帅是骗你呢。上大将军退兵是假,进兵才是真。”陆青惊喜道:“父帅真是这么说的?”“这可是机密,千万别传出去。”嘉文见陆青高兴的样子,心里更加不忍让她知道真相。

    第二日,陆逊派人传下密令,命陆青领女军随孙峻出征。陆青大喜,急忙报知嘉文。嘉文集合女军,与孙峻合兵一处。陆青问孙峻道:“父帅可是要攻襄阳?”孙峻看看嘉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嘉文道:“将军让我们打石阳。”“石阳?”陆青奇道:“不攻襄阳,为何要打石阳?”“将军他自有打算喽……”

    孙峻五千兵马与陆青的五千女军合为一万,抄小路赶往石阳。一路行动隐蔽,竟无人发觉。

    赶到石阳城外,嘉文以瞄准具观察敌方的动静,发现西城门口有不少百姓正运送货物进入城内。嘉文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百姓?”孙峻道:“今日恰逢集市。”“这么多人,要不要等一会儿再打?这么攻过去要死很多百姓。”陆青看看城门口的情形,对嘉文说道:“此时刚好掩杀过去,夺取城门一直攻入城内。”“可城外还有不少百姓!”“我们吴兵又不是专来杀百姓,你怕什么?”

    陆青一声令下,率吴兵向城门冲杀过去。石阳守军见吴军来攻,急忙下令关闭城门。不想西城门外的百姓涌向城内躲避,西城门一时难以关闭。守军见状极为恐慌,竟下令向城门外的百姓放箭。一时间,石阳城外血流成河。

    陆青没有料到魏军居然如此丧心病狂,竟射杀自己的百姓。震惊之余,吩咐大军冲至城下向城上射击,掩护城外百姓逃离。激战之中,陆青忽然发现不远处一个孩子坐在一辆手推车下面啼哭,情况岌岌可危。陆青飞奔过去,不想魏军一阵乱箭射来,陆青躲在一堆菜筐后面被魏军射得抬不起头来。嘉文命女军三人一组,轮番射击。随后率领几名士兵手持立牌,顶着乱箭一路跑“之”字型路线躲闪着跑到陆青身边,吩咐士兵将她护送回去。嘉文与另外几名士兵冲到那孩子身边,将那小孩救回。

    石阳守军据守城中,久攻不下。陆青见没有取胜的希望,命令撤军。被关在城外的百姓无家可归,躲在树林当中。不少死了亲人的哭天跄地,其状十分凄惨。陆青抱着那小孩,无可奈何地看着这些百姓。一位夫人看见陆青手中的孩子,跑上来跪在陆青面前,不住地磕头。陆青问名那妇人的来意:原来这是她的孩子,孩子的父亲刚刚死在魏军乱箭之中。妇人接过孩子抱头痛哭。陆青愈加不忍,对嘉文说道:“这都是我的罪过……”

    陆青将那些失散的百姓带回江夏,向陆逊具实禀明战况。陆逊听陆青报告过百姓被杀的惨事,将陆青当场斥责一番。孙峻急忙请罪,推说与陆青无关。陆逊将孙峻喝退,责令陆青设营好生保护那些百姓,严令士兵不得打扰虐待他们。死去亲人的,赐给粮食衣服。

    诸将散帐,陆逊将嘉文请至江边闲谈。提起石阳之战,嘉文向陆逊讲起陆青救护那孩子的事情。陆逊道:“青儿本性善良,可惜从小锦衣玉食,不知百姓辛苦。时常做出一些蠢事,往往后悔莫及。”陆逊一笑,问嘉文道:“令尊一定也是位学问渊博的贤士吧?”“父亲是为安全部门做事的警探。十岁的那年,父母乘坐的汽车被人安放炸弹。父母亲都被炸死,我和姐姐提前两分钟下车,幸免于难。从那时候起,是姐姐一直把我带大的。”陆逊叹道:“原来大人与伯言一样,也是孤儿……”

    七日之后,诸葛谨的人马悄悄撤回江夏。魏军见吴军撤退,惟恐有诈,不敢出来追击。陆逊吩咐全军分为三部,一日一部于三日内撤退。嘉文见吴军撤退,也向陆逊告辞,与秦扬乘船回国。

    陆青不见了嘉文,询问营中女兵才知道嘉文已经收拾行李向陆逊辞别。陆青追到大营,向陆逊询问道:“李公子为何要走?”陆逊道:“我军停战撤回江东,李大人完成使命自然要回国复命。”陆青大惊:“父帅不是说过要攻襄阳吗?”陆青见陆逊不语,问诸葛谨道:“诸葛大夫,您不是在襄阳吗?”诸葛谨答道:“上大将军三日前便已吩咐撤军。”陆青大哭道:“你们都骗我……”。陆逊叹了口气,一拍书案训斥道:“放肆!帅帐要地,岂可容你胡来!”陆青擦了擦眼泪,径直跑出帅帐。陆逊心里也不大好受,紧锁眉头一言不发地坐在书案前发呆。诸葛谨望着陆青跨上坐骑跑出营寨,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陆青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沿江岸一路飞奔,希望能遇到嘉文的船。

    嘉文立在船头,回望吴军营地的方向,心情有些沉重。转过一道弯,嘉文忽然听到前方岸边传来一阵笛声。嘉文听笛曲耳熟,拿出瞄准具望去,竟是陆青垂头丧气地坐在岸边吹着笛曲。嘉文命船夫将船靠在岸边,一面向陆青呼喊。陆青见到嘉文格外惊喜,擦了擦眼泪急忙冲嘉文招手。

    嘉文一上岸,陆青忍不住又哭了起来,不住地埋怨嘉文道:“你为何骗我!”“对不起喽,我也是怕你难过嘛。”“你这么不声不响就走,人家岂不是更难过?”“那就是我不对了。瞧你哭成这样子……”嘉文替陆青擦擦眼泪,对陆青笑道:“其实你也不用这么难过。分别的时候越难过,再见面的时候就越高兴。你父帅这次退兵是为了顾全大局,如果贸然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再说,我这次回去也不是再不来了。魏贼是‘三日不打、上房揭瓦’,日后如有机会,蜀吴两国还会再次联手收拾魏国。”

    嘉文一番话,说得陆青破涕为笑。“对了!我几乎忘了一件事……”嘉文袖子里拿出一卷图册交给陆青道:“这是我前些日子画出来的训练手册,上面有女军的战术教程。你回去按照上面的方法好好训练女军,下次我再来的时候,可等着用你的兵呢。”两人说了几句话,嘉文与陆青道别返身登船启程。

    秦扬与嘉文站在船头,远远看着陆青消失在江上的浓雾之中。秦扬见嘉文望着陆青的方向掉下眼泪,忍不住笑了起来。嘉文摸了摸眼泪问道:“你笑什么?”“相公自己都哭成这样,还劝郡主……”“我这是被风吹得……”

    途径建平,两艘打着靖南内府旗帜的货船尾随而来。嘉文奇道:“怎么多了两艘?”秦扬道:“妾身在建业买了些特产,吩咐人运到建平等侯。”“我的天!足足两大船?”“多是一些绸缎,还有些明珠、珊瑚。”嘉文笑道:“不是要运回成都开铺子吧?”“相公几时见妾身会做生意?”“怎么没见过?在赤松山的时候,老婆你那也算是无本生意嘛。”

    船队抵达巴郡,码头的伙计们从货船里搬出秦扬的货物,看得嘉文眼花缭乱。伙计们一边卸货,嘉文扯起一条缎子给秦扬比量了一下,不住地摇头。秦扬问道:“怎么?相公觉得不满意?”“倒是蛮漂亮的。不过,有点不大适合老婆你的个性。平时也没见你穿过这么花的衣服……”“当然不是我自己用,是给你那些美人们准备的。若不是我替你想着,看你回去拿什么给她们……”嘉文一拍脑袋,笑道:“我倒忘记这事了……”

    嘉文正与秦扬说笑,呼听岸上一阵嘈杂。嘉文问伙计道:“怎么回事?”伙计手指江中一艘小船道:“大人您看……”嘉文放眼望去,一个小女孩正踏着一艘装有叶轮的小船,在江中嬉戏。那船行驶得极为迅速,难怪岸上的人惊讶不已。

    嘉文用瞄准具望去,看清楚那女孩的面目——原来是傅蓟平家的傅小雪。嘉文大喜,急忙招呼傅小雪过来。傅小雪上岸,笑呵呵地向嘉文问了声好。嘉文问道:“傅先生也在巴郡?”“父亲就在那边。”“长大了不少,可调皮劲没变……”秦扬见小雪生得可爱,问道:“相公认识?”“这是傅先生家的小女儿。还记得那次偷袭陆小姐的粮草,我落水之后多亏傅先生照顾。我军使用的火药,也多亏傅先生的指点。”

    嘉文正要让小雪带他去见傅蓟平,远远听见小燕在招呼小雪。小燕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向嘉文行了个礼,对嘉文说道:“妹妹适才偷了父亲的脚踏船,想不到竟出来惹祸。请大人恕罪。”“淘个气嘛,没什么。”

    傅小燕将嘉文请到江边一座小草屋,只见傅蓟平正在岸边垂钓。嘉文上前施礼,招呼了声:“傅先生……”傅蓟平放下鱼杆,急忙起身还礼道:“不知靖南王驾到,有失远迎。”

    傅蓟平将嘉文请进草屋,嘉文忽然发现案台上摆放着几艘精致的帆船模型。嘉文仔细观察一番,发现其中有几艘正是吴国的楼船模型,而另外几艘帆船竟与欧洲十七世纪的木制战列舰十分相似。嘉文惊喜道:“傅先生好手艺……”“闲来无事,制作些玩物打发时间。”“先生何以如此熟悉这些船只的构造?”傅蓟平一捋长髯,笑道:“老夫曾做过几十年的造船匠,对船只的构造略知一二。”

    嘉文与傅蓟平攀谈几句,环顾草屋的间架构造,都十分讲究。想起江上小雪驾御的脚踏船,嘉文觉得傅蓟平似乎对机械十分在行。想到这里,嘉文对傅蓟平说道:“先生既如此精通造船,晚辈有个请求不知先生可否答应?”“大人何须对我一山野之人如此客气?如有差遣,尽管吩咐。”“晚辈此去东吴,观江东水师十分强大,日后惟恐对我大汉是个潜在的威胁。晚辈想请先生主持造船,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傅蓟平笑道:“山野隐居之人,本无心出仕。既然是李大人相求,老夫愿帮这个忙。不过,老夫也有一事相求……”“先生请讲……”“老夫只司造船,不出仕为官。倘无差遣,请准老夫闲居在家,垂钓江上。”“先生既有此愿,晚辈当遵从先生的意愿。”

    三日后,嘉文返回成都,于早朝之上向刘禅回禀吴军出兵详情。刘禅听说吴军撤退,忧虑不已。尽管如此,还是在退朝之后于宫中设下盛宴,庆贺嘉文出使归来。酒宴之上,提起前线的战事,嘉文道:“如今东吴撤军,魏军必定全力应对相父。”刘禅忧道:“寡人一直有一个想法。”嘉文问道:“不知陛下如何打算?”刘禅看看嘉文道:“前几日得报:相父与二十万魏军相持在渭水沿岸。魏军坚壁不出,朕甚为忧虑。朕想派贤弟调成都精锐援助相父,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嘉文道:“微臣正有此意。但如此一来成都空虚,微臣岂敢不顾陛下安危。”刘禅道:“北伐成败关系国家的存亡。如此关头,岂可因寡人而废大事。何况成都有玉儿和夫人留守,可保成都无事。贤弟可安心前往,助相父一臂之力。”嘉文见刘禅心意已决,便接受出征的派遣。

    嘉文与刘禅商定出征的日期,随后向刘禅提起任用傅蓟平造船一事。

    刘禅批准嘉文的请求,书下一道密诏命巴郡太守划出一处隐蔽的地点,供造船之用。同时,命府库将靖南国的贡金调与船厂,专门用于战船的建造。为了方便战船装备火炮,嘉文又专门调拨工匠在巴郡设立工房。孟蓉自告奋勇率女军五千抵巴郡驻扎,负责船厂的安全。一切安排妥当,傅蓟平辞别嘉文前往巴郡赴任。临行前,嘉文特地嘱咐孟蓉好生照顾傅蓟平一家的起居,叮嘱孟蓉要像对待师长一样尊敬傅蓟平。

    七日之后,嘉文率杜兰的第三集团军启程开赴前线。秦扬吩咐辛雅和周敏随嘉文出征,伴随嘉文左右照顾他的起居。嘉文本来觉得带侍女同往有些不妥,但仔细一想,诸葛亮此时或许更需要人照顾。想到这里,嘉文又挑选了十几个精明能干的侍女,扮做女军一同前往。

    临行之际,刘禅在成都郊外举行仪式为嘉文送别。刘禅亲笔用朱砂书下一面金丝绣龙黄缎大旗,上书“汉靖南王骠骑将军”,当中一个斗大的“李”字。嘉文身披重铠跪接军旗,左右大臣见了,不禁觉得有些好奇。原来,由于身着铠甲不便下拜,因此武将出征在外可以免跪。难怪大臣们见嘉文下拜,觉得有些意外。秦宓立于诸葛玉身旁,忍不住赞叹道:“披甲下拜,足见忠义之心。”

    刘禅拍了拍嘉文的肩膀道:“此旗如朕亲临,陪伴贤弟左右,望贤弟凯旋归来。”“臣遵旨!”兵士扬起军旗,明黄色的旗帜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鲜艳。如此旗号,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士兵们仰望军旗,不禁肃然起敬,一起按照莲花岛的样式行军礼致敬。秦宓向诸葛玉请教道:“此礼甚奇,不知何意?”诸葛玉道:“此乃李大人家乡的军礼。抬手乃遮阳状,寓意受礼者如太阳一般夺目。”

    战车编队行进在半路上,杜兰驾车行进在最前面。途中休整的时候,嘉文冲杜兰笑道:“杜兰小姐跑得这样快,莫非是急着见王兄?”嘉文一句玩笑话说得杜兰有些害羞。车队再次启程,杜兰慢慢跟在后面,惟恐嘉文又笑她心急。

    8鏖战[三] 闻死讯痛悼王龙 施奇计袭杀秦朗

    嘉文率部一路行军,将抵达斜谷口。沿途设有兵营接济粮草,也成为行进中部队歇脚的地方。

    这日,嘉文率第三集团军经过一处兵营,做短暂的休息。嘉文见不远处有一座小营,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仔细看去,竟然是第二集团军的旗号。嘉文觉得奇怪,便向身边兵士询问。兵士答道:“那座小营是守灵的部队。”“守灵?”嘉文奇道:“给什么人守灵?难道有人阵亡?”“那里供奉的是王龙将军的灵柩。”

    “孟先!”嘉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径直跑向那营中。守营的士兵认得嘉文,纷纷哭拜在地。嘉文走进灵堂,看见王龙的棺木,不禁黯然落泪。待止住眼泪,问兵士王龙阵亡的经过。兵士只说王龙死于魏军石弩,其他的并不清楚。嘉文听说魏军也有石弩,不禁暗暗吃惊。

    嘉文忽然想到杜兰也在附近,若其知道王龙死讯,后果不堪设想。嘉文正要派人截住杜兰,忽见一人从外面闯进来扶棺痛哭,正是杜兰。杜兰看见王龙的灵位悲痛欲绝,嘉文一面命宗丹等人好言劝慰,一面下令让杜兰的亲随部队即刻启程迅速前行,惟恐杜兰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为防杜兰有变,嘉文一路亲自陪在杜兰身边,一直将她送到渭水前线。

    一日后,嘉文抵达渭水军营,面见诸葛亮。诸葛亮看上去容貌憔悴许多,但见到嘉文却是满脸笑容装做一副轻松的样子。嘉文见此情景,隐隐地觉得有些难过。嘉文道:“多日不见,相父你消瘦许多。”诸葛亮笑道:“军中不比成都优越,瘦一些无妨。身体还算硬朗……”

    诸葛亮道:“王龙将军的事,李大人知道了吧?”“途中路过孟先的灵堂,已听守灵的兵士讲过了。”“初战失利,折损大人一员猛将。心里愧疚至极,不知如何向大人交代。”“两军交锋,伤亡难免。战死沙场是军人的光荣。只是杜兰小姐那里,实在令人担忧。”诸葛亮叹道:“白白断送了一桩好姻缘,可惜呀!可惜……”提起此番出征,嘉文道:“陛下知魏军监守不出,特命晚辈来助相父。陛下此时亲领兵马驻守成都。”“陛下如此鼎力相助,此番亮必破敌于此以报陛下。”诸葛亮将王龙遗部归还嘉文,与杜兰部共两万兵马交嘉文差遣。

    谈过军务,嘉文将辛雅和周敏叫进来,对诸葛亮说道:“相父军中操劳,陛下十分挂**。嘉文特地选了这几个丫头,来服侍相父起居。”诸葛亮连忙罢手道:“不可!不可!出征在外,岂可留侍女在身边服侍。如破此例,军中将士恐多有非议。李大人好意老夫心领。”

    诸葛亮话音刚落,帐中武将忽然一起跪倒。马岱拜道:“今日大人在此,请恕末将斗胆相告。魏军监守不出,丞相连日苦寻良策寝食难安,每日仅食米数升。请大人务必劝说丞相保重身体。”嘉文不觉有些难过,问诸葛亮道:“相父,马将军所言都是真的?”诸葛亮道:“最近军务繁忙,无妨!无妨!……”见诸将不起,诸葛亮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对嘉文笑道:“刚好最近军务繁忙,身边缺几个整理书简之人。既然如此,就让几个丫鬟留下也好。”

    从诸葛亮营中出来,嘉文随即赶至第二集团军营地探视。

    由于王龙阵亡,第二集团军多日未曾出战。孙二正抱着一捆干草去饲喂王龙的坐骑。来到马棚,见到王龙的坐骑,见马如见人,心里不禁有些难过。孙二正无精打采地铡草,忽听营门处有士兵通报道:“将军!大王来了!大王来了!”孙二闻声扔下草料跑到营门,一见嘉文“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只喊出一句“大王……”便哭得再也说不下去了。嘉文见此情景,也不禁掉下眼泪。一面好言相劝,一面替他摘去身上的碎草。

    孙二稍稍控制住情绪,将嘉文请进帐内,屏退左右。见帐内无人,孙二忽然哭拜在地,对嘉文说道:“大王!王大哥死得冤啊……”嘉文急忙将他扶起,拉到一旁坐塌上劝道:“有话慢慢说……”孙二抹了抹眼泪,对嘉文说道:“大王可知王大哥是如何被害?”“听说是魏军石弩所伤。”孙二拿出一只箭道:“大哥并非魏军所害。北人弩箭为杨木所制;害死大哥的乃是这支竹箭……”嘉文接过孙二手中的箭仔细查看,果然是蜀军所用的竹箭。嘉文大惊,问道:“究竟是什么人做的?”孙二哭道:“杨仪之侄杨绦与大哥多有嫌隙。大哥被害之时,是背后中箭。属下疑为杨绦所为,暗中探察,发现杨绦军中果从魏人手中俘获石弩数只。属下惟恐军中不合坏丞相大事,顾将此事隐瞒多日,不敢禀报丞相。”

    嘉文听孙二所言,悲愤交加。同时,也对孙二能顾全大局十分感动。他拍拍孙二的肩膀说道:“孙二,你是好样的!难得你瞒了这么久……”孙二哭道:“属下忍了这么久,就盼早日得见大人如实相告。大人一定要为王大哥报仇啊!”

    嘉文聆听孙二一番哭诉,心里狠不得立刻就去将杨绦碎尸万段。他攥紧拳头对孙二说道:“孙二,大人求你把这件事暂且瞒下去。待回去成都,大人我发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为王兄报仇!”孙二哽咽着哭拜道:“属下明白!”

    此时,营外兵士来报:杜兰求见。嘉文知道杜兰是来询问王龙的事,擦擦眼泪吩咐兵士将杜兰请进大帐。杜兰此时已不向昨日那样激动。嘉文陪她一起听孙二将王龙战死的经过详细讲述一遍,惟恐杜兰再有什么变故。杜兰听过孙二的讲述,问孙二道:“孟先临终前有没有留下什么话?”孙二道:“王大哥最后一句话是命我以大局为重,接替大哥发令,不可卤莽行事……”

    杜兰听过这句话,也不再说什么。辞别嘉文出了大帐,正要步出寨门,忽听一阵马匹的嘶叫。原来是那匹杜兰赠与王龙的坐骑认得旧主,不停地刨地。杜兰上前摸了摸马鬃,牵着那马走出营寨。

    夜里,诸葛亮坐在书案旁,伴着昏暗的油灯在地图前苦苦思索。辛雅和周敏侍立在一旁,不住地打哈欠。诸葛亮随手拿过案边一碗早已凉了的鱼羹,正要往嘴里送,辛雅急忙劝道:“丞相,奴婢给您拿去热一热。”诸葛亮微笑着点了点头,辛雅急忙端走鱼羹赶到伙房,吩咐几名侍女赶快燃起柴草。待辛雅将一碗热鱼羹端回诸葛亮的寝帐,却见诸葛亮趴在书案前已经睡去了。辛雅不敢吵醒诸葛亮,失望地摇了摇头,拿过一件披风轻轻地给诸葛亮盖上。

    二人退出诸葛亮的寝帐,辛雅对周敏说道:“丞相未进晚膳,便是我等失职。大王若责问,恐担当不起。”周敏叹道:“丞相饮食无常,实难揣测……”“大王命我等侍奉丞相,若连一口热羹都不能保证,要我等何用?”

    第二日,诸葛亮依旧坐在寝帐的书案前批阅文书。他正要伸手去拿桌子上已经凉掉肉羹,辛雅冲周敏一递眼色,上前对诸葛亮说道:“禀丞相,奴婢已备好热的。”话音刚落,一名侍女端上一个漆盘。里面除了一碗热腾腾的肉羹,还有一壶热茶和几个点心。诸葛亮好奇地一笑道:“今日为何如此迅速?”辛雅笑道:“是奴婢的运气好……”看着诸葛亮吃上完整的晚餐,辛雅和周敏欣慰不已。原来,是辛雅吩咐伙房的几个侍女从傍晚开始便备好羹汤、热水,如果放温了就立刻烧热。就这样一直守侯到这个时候,总算让诸葛亮好好地吃上一顿热饭。

    且说魏军探马窥见嘉文的旗帜,报知司马懿。称蜀军营中多了一面字号“汉靖南王骠骑将军李”的旗号,旗色明黄极为与众不同。司马师闻听嘉文的名字惊恐万分,慌忙禀道:“李嘉文到此,实为大患。此人善使妖术诡计多端,父帅务必多加小心。”司马懿微微一笑:“本帅自有分寸……”

    这日,成都一支装备脚踏车的粮队抵达祁山前线。护送粮队的是张薇的部队。女兵完成任务之后至嘉文营中向嘉文复命。正要离开之时,嘉文忽然听到人群中有人在哼山歌。嘉文熟悉那是竹缇家乡特有的曲调,冲人群中大喝一声:“阿咪!你给我出来!”竹缇吓得“呀!”地一声,耷拉着脑袋从女兵中间走出。嘉文微微一笑,冲着那群女兵又喊道:“关玲、平儿,你们都出来吧……”刘平拉着关玲从兵士中间走出,躲在竹缇身后。

    嘉文问道:“你们怎么会来这里?是不是又偷着跑出来的?”刘平壮着胆子答道:“这次是母后准许平儿来的。”嘉文以为她撒谎,训斥道:“胆子越来越大了,居然敢假传皇后懿旨。”竹缇连忙解释道:“禀大哥,这次真是皇后娘娘准许公主来的。”“既是皇后娘娘派遣,当有书信才对。”竹缇悄悄对嘉文说道:“是皇后娘娘替公主瞒着皇上……”嘉文急忙闭口,对竹缇等人说道:“既然是皇后娘娘派遣,就留在军中吧。”

    诸葛亮连日来得到辛雅等人的照顾,气色明显好转。偶尔闲暇之时,外出探视军营权当做散步。

    这日,诸葛亮来到嘉文营中,见嘉文正在营门口修理一辆脚踏车。嘉文见诸葛亮到来,急忙起身相迎。诸葛亮看看那辆脚踏车,问道:“大人为何守在这‘木牛流马’旁边?”嘉文道:“昨日撞坏了一辆,工匠又暂时未到,正在帮着维修。”

    诸葛亮也对机械有些兴趣,顺便向嘉文请教脚踏车的原理。嘉文向诸葛亮详细讲解一番,随后手持一条绳链对诸葛亮说道:“这种车子制造起来其实并不困难,只是这条用来传动的链条制造起来特别费事。这辆车就是因为链条损坏,营中工匠又不会加工,所以只得由我来亲自动手。传动链条是脚踏车最关键的一个部件,没有传动链条,车子寸步难行。”

    诸葛亮听嘉文所言,忽然心生一计。邀嘉文进帐,秘密商议一番……

    第二日,魏军探马忽然发现一队蜀军脚踏车正在运送粮草。探马见蜀军的粮车不用马匹行走如飞,不觉大惊,慌忙回营报知司马懿。司马懿得知蜀军有如此奇器,不禁暗暗担忧。原来,蜀国一亩田地丰收时可产粮十五斛。嘉文的封地彝阳以及南中桃花城一带,由于采用嘉文传授的先进农业技术,亩产甚至可达三十斛,一年最多可种三季。而魏国最富饶的田地,也不过十斛而已,且每年只能种一季。若论粮食产量,魏国远远不如蜀国。而以往蜀军北伐失利,都因运输不便,粮草接济不上。蜀军一旦解决了运输问题,则可以长期相持下去,这对魏军是个威胁。

    司马懿吩咐秦朗在半路设伏,设法弄几辆“怪车”回来,供博士马均研究。

    这日,蜀军粮队运送粮草途经一条山路,忽然遭遇大队魏军骑兵来袭。蜀兵丢下脚踏车四散而逃,魏军将脚踏车俘虏而去,运回营寨。司马懿得知偷袭得手,欣喜不已。随即吩咐将脚踏车交给随军出征的博士马均,请马均照样仿制,供运粮之用。司马懿顺便研究一下蜀军的运粮路线,发现与平日不同,不禁心存疑惑,怀疑蜀军变更了屯粮地点。于是,吩咐探马秘密跟踪,寻找蜀军屯粮所在。

    且说那队蜀兵被截了粮草,急忙回营请罪。不想,这正是诸葛亮的暗中安排,因此倒也没有特别责备他们。此时,嘉文命工房连日大量制造新式脚踏车。这种新式脚踏车的车头和尾车是可以分离的,尾车特别附加了挽具,可以用来套马。嘉文动员全部两万官兵,集中培训一日,命他们配合工房七日内造车头一千、尾车一万。

    探马得知蜀军改造了脚踏车,连忙报知司马懿。司马懿不禁觉得有些可笑,对诸将说道:“蜀兵恐怕是上次被抢怕了,却不知此为一大弊病”诸将不解,司马懿解释道:“造车头难而造尾车易。蜀军以为良策,却不知没有车头,尾车岂可活动。一旦遭遇偷袭,必全军覆没。更可笑的是:蜀人居然将尾车加以挽具。如此一来,岂不为我军战马准备。”

    诸将恍然大悟,纷纷请战。司马昭拜道:“父帅!孩儿觉得此计当三思而行。诸葛亮、李嘉文皆多谋之人,岂会不知其中道理?”司马懿笑道:“李嘉文年少,爵位却远远高于诸葛亮之上。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诸葛亮执掌大权,岂容此人与其平起平坐。何况,年少之人多争强好胜,不知晦光养韬之理。诸葛亮坐观其败,恰是制其死地的大好机会。”司马昭道:“孩儿曾与李嘉文有过一段交往,绝非父帅所言之人。”“子上未免太高看此人了……”

    魏军探马探得蜀军在一处谷地秘密囤积粮草。司马懿随即命秦朗领骑兵两万,待明日月黑之夜,偷袭蜀军囤粮之所。

    这日夜里,诸葛亮伫立在帐外,抬眼凝望着天空中一弯残月。辛雅拿出一件披风给诸葛亮披上。诸葛亮问辛雅道:“明日该是初一了吧?”“明日的确是初一。”诸葛亮微微点头,对辛雅说道:“随我去你们大人营中一趟。”

    诸葛亮与辛雅刚刚经过嘉文营外一里处,无意踏中一根细绳。绳上捆绑的铃铛发出一串响动。放哨的士兵听见响动急忙发出警报。营中立刻灯火通明,士兵们冲出营帐拿起武器,在营中集合队伍随时准备出战。哨兵看清来人是诸葛亮,这才发出解除警报的信号,上前向诸葛亮行礼道:“属下不知丞相前来,多有失礼。”诸葛亮道:“甚好!甚好!如此警惕,这才是军人的样子……”

    嘉文此时还没有睡去,听说诸葛亮来访急忙相迎。诸葛亮随嘉文入帐,对嘉文说道:“明日初一无月,司马懿必派兵马前来偷袭粮草。明日一战,不知大人心中可有人选。”嘉文道:“本想派杜兰小姐前往,可是……”“李大人难道是担心杜兰小姐因王龙将军之死而坏大事?”“正有这个忧虑。”诸葛亮道:“李大人担心不如道理。不过,杜兰小姐身为羌人,来我汉营从军,又遇此不幸。此时此刻,李大人是其唯一信赖之人。倘若连李大人都如此不信任她,未免太令其寒心。”嘉文拱手道:“相父言之有理,嘉文这就去请杜兰小姐前来商议明日的战时。”

    嘉文派军士将杜兰请到大帐。杜兰向诸葛亮和嘉文行过礼,问道:“丞相和大王深夜召见末将,不知有何要事相商?”嘉文道:“明日一战,杜兰小姐可曾听说?”“听几位将军提起过。”“我与丞相正在商讨明日统兵之人。明日一战,我军将面对四倍的强敌。不知杜兰小姐认为,何人可以担此重任?”杜兰道:“末将以为:孙杰将军沉着冷静,可担此重任。”

    嘉文道:“自从随丞相出征以来,孙二的确大有长进。其实,我本来是想请杜兰小姐担此重任。不知杜兰小姐意下如何?”杜兰自知嘉文对她多有顾虑,见嘉文有意派她出战,觉得十分意外:“大王果有此意?”“其实这是丞相的意思,我也相信小姐一定可以打好明日一战。”杜兰见嘉文和诸葛亮如此信任她,心里极为感动,连忙拜道:“杜兰愿接此任”。诸葛亮笑道:“既然杜兰小姐答应,我们就商量一下明日的战事……”

    杜兰趁天色未明,将五千人马埋伏到屯粮谷地的附近,吩咐士兵们严禁烟火、不得随意走动,防止暴露目标。同时,命士兵趁白天抓紧休息,准备夜战。傍晚 ( 越空三国志 http://www.xshubao22.com/4/416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