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杜兰趁天色未明,将五千人马埋伏到屯粮谷地的附近,吩咐士兵们严禁烟火、不得随意走动,防止暴露目标。同时,命士兵趁白天抓紧休息,准备夜战。傍晚,杜兰牵着王龙的坐骑,遥望夕阳缓缓落下山顶。血红的暮色之中,养足精神的士兵收拾好兵刃、铠甲准备出征。
秦朗依照司马懿的吩咐,趁着天空没有月光,率领两万铁骑不声不响地杀向蜀军屯粮营地。蜀兵见魏军杀到,不敢抵抗,吓得慌忙逃窜。秦朗轻易得手,吩咐手下将战马套上蜀军的粮车运回魏营,余下带不走的粮草一律烧毁。
秦朗押运粮车走至一处狭窄的林间小路,忽听道路两旁杀声震天。霎时间,蜀军的燃烧弹如同雨点一般落向魏军的粮车。随着一片猛烈地巨响,粮车上运载的粮草忽然炸成一片。原来,蜀军在粮草之内暗中藏有炸弹和石油罐,一遇明火连炸带烧,便是一片火海。秦朗不及躲闪,当场被炸死。魏军战马几乎多半用来拉车。两万骑兵无马可乘,身披重甲又不便奔跑。连炸带烧加之自相践踏,一时死伤大半。魏军从未遇到如此可怕的场面,一时吓得无心应战。杜兰挥军杀出,围住逃出的魏军大开杀戒。
眼看魏军即将全军覆没,忽见林外杀来一队骑兵,为首之人正是司马昭。原来,司马昭担心秦朗有失,私自做出决定,率领本部两千骑兵跟在秦朗后面以备救援。司马昭顶着蜀军的炮火和乱箭,拼死救出秦朗残部三千余人撤回魏营。
杜兰见魏军败退,命兵士收拾魏军尸首。计算下来,共得一万七千余颗首级。杜兰吩咐将魏军尸身、头颅和战马尸体分别堆起,外面封土堆成三座小山。
魏兵撤回大营,一路哭声不断,甚至有被吓疯的。
司马昭向司马懿哭诉兵败惨状,随后向司马懿请罪。司马懿呆若木鸡,坐了整整一个时辰才缓过神来。见司马昭依旧跪拜在地上,司马懿说道:“此战失利,皆为我轻敌之过。吾儿虽私自出战,但及时援救功不可莫,本帅亦不予追究。”司马懿长长舒了口气,叹道:“看来,李嘉文绝非等闲之辈,是老夫小看他了。小小年纪便有这等本事,日后必为大敌。”
9鏖战[四] 劫粮草顾做疑兵 演兵法棋局论记
且说杜兰率部得胜归来,战车两侧挂满了俘获的战利品。途径营寨,引起许多蜀军将士驻足观看。
第三集团军的士兵将缴获的物资分门别类堆积在空地上,等待由掌管军器的军官来造册接收。不少铁甲、头盔等物被烧得凌乱不堪,这些不能使用的铁器单独堆积在一起,如同小山一样。其他营中的将士在一旁看热闹,望着这一大堆焦黑的废铁,知道是打了大胜仗回来。
与魏军相持多日,很久没有打过这么漂亮的胜仗。一些士兵向军械官请求从中挑拣一些有用的铠甲部件,用来修补破损的地方。得到军械官的许可,兵士们扒开一堆堆烂铁寻找有用的东西,不时还有人因为一把好刀、好盔拼抢一番。即使这样,在这么喜悦的场合,也很少有人因为这样的小事闹得不愉快。
杜兰吩咐宗单把秦朗的人头包好送到大帐。宗单跑回自己的战车,忽然发现包有秦朗人头的布包不见了,便问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兵道:“这布包哪里去了?”小兵急忙下拜道:“刚才小的一不留神,当做废铁扔到那边去了。”宗单大惊,锤了那小兵一拳头,骂道:“真是笨蛋!蠢货!”小兵吓得直哭,宗单也不和他罗嗦,急忙赶到废铁堆去找人头。
一名士兵正在废铁堆里搜索有用的东西,忽然发现一具头盔隐约露出几点金色。那士兵以为遇到宝物,急忙夺过来用袖子擦干净。待仔细看去,发现那头盔下面一双瞪得浑圆的眼睛正盯着他,吓得那兵士“哇呀!”一声把人头扔到一旁,引起周围的兵士一阵哄笑。宗单寻到废铁堆,见兵士们将秦朗的人头抛来抛去正玩得起劲,急忙大叫道:“你们给我住手!”宗单一个箭步上前夺过人头,见完好无损,总算松了口气。
杜兰入帐拜见诸葛亮,献上秦朗首级,将战况报与诸葛亮。得知杜兰以五千兵马斩首魏军一万七千余人,一向沉稳的诸葛亮此时也抑制不住心中喜悦之情。诸葛亮好言褒奖一番,为杜兰记大功一件。由于辛雅等人照顾得当,诸葛亮的气色也比平日好很多。赏过杜兰,诸葛亮与嘉文出帐至营中巡视,观看那些缴获的战利品。
一名新兵拾得一把做工精美的战刀,一高兴竟把自己的兵刀忘到一旁。嘉文看在眼里,拾起他的战刀。那士兵见是嘉文和诸葛亮,急忙施礼。嘉文看了看他手里那把烧成乌黑色的刀,笑道:“这刀一烧便会退火,不如新造的好用。”说罢,用那士兵的战刀在上面一擦,竟将那刀削掉一层。嘉文将战刀还给他,说道:“收好你的兵器……”诸葛亮看在眼里,笑道:“李大人也懂得冶炼?”嘉文笑道:“说不上精通,大概知道一点。”军械官清点过完好的器具,便开始打扫这堆废铁。一边驱散那些“寻宝”的士兵,一面将残铁装进口袋里收集起来。
回到营地,杜兰与宗单出营散步。二人牵着坐骑登上附近山坡,眺望天边的夕阳。
杜兰抚摩着坐骑的鬃毛,那马似乎也通晓一些人性,用舌头舔了舔杜兰的手。宗单见杜兰的表情有些忧郁,说道:“打了胜仗应该高兴才是,姐姐为何愁眉不展?”杜兰勉强地一笑:“是啊,应该高兴才对。”杜兰与宗单说了几句话,无意发现下面一处林子里惊起一片飞鸟。杜兰觉得可疑,对宗单说道:“走!下去看看!”
二人赶到山下的树林,两名魏军探子见有人过来,慌忙上马逃窜。宗单抢先一步拨马上前,挽弓发箭射倒一人,随后拨马追向另外一个。杜兰大喊一声:“留活的!”宗单听到杜兰的吩咐收起战刀,从身后拿出一副绳圈。趁两马交错一瞬间,抛出绳圈正套在那魏兵身上。不等那魏兵缓过神来,宗单已将他从马背上掀落。宗单一甩马鞭,坐骑飞快奔跑起来。那探子被拉倒在地,一路拖到杜兰面前。
待宗单止住马步,那探子已被拖得半死。杜兰将那探子的手用绳索捆住,命宗单牵上俘获的两匹马,一路赶回军营。回到军营,杜兰吩咐手下将那探子看管起来,随后派人向嘉文禀报。
嘉文得到报告,正要审问那探子。这时,忽然一名军官来找嘉文,说诸葛亮请他去主营商议军务。
嘉文让宪兵押下探子,带上几名亲随赶到主营。诸葛亮将嘉文请到帐内,对嘉文说道:“今天请李大人前来,是商议诱敌之策。”说着,诸葛亮拿出一份地图,指道:“此处名为上方谷,当地百姓称为‘葫芦谷’。谷内宽阔,却入口狭窄……”嘉文听诸葛亮一番描述,联想到自己所知道的三国故事,也猜到他是要在上方谷设埋伏,忍不住随口说道:“相父难道要在这里设埋伏?”诸葛亮一怔,奇道:“哦?李大人怎知我要在此处设伏?”嘉文急忙解释道:“我是猜的……”
诸葛亮捋了捋胡须,摇头道:“既然大人可以猜到,必定瞒不住司马懿……看来,此事当从长计议。”嘉文大惊,急忙劝道:“其实,相父的计策也并不不妥。俗话说:‘兵不厌诈’嘛,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兵不厌诈?”诸葛亮仔细想了想,笑道:“……大人所言甚有道理。只是,该如何教司马懿乖乖就范?”“军中最要害的莫过于粮草。倘若在山谷当中伪装一处屯粮所在,司马懿必定对此很有兴趣。”“司马懿足智多谋,只怕不会轻易上当。”
嘉文道:“司马懿自然不会平白无故冒险出击。倘若具备两个条件,司马懿或许会来偷袭。”“哦?不妨道来……”“第一点,必须让司马懿相信我军缺粮;第二点,让司马懿相信那里真正囤积有军粮。”诸葛亮点头道:“不知大人可有妙计?”“第一条,目前还没什么好主意。不过,这第二条,我倒有个好办法。我家乡古时候,曾有一位将军用过‘唱筹量沙’的计策。当时,军中缺粮。这位将军以沙土伪装成粮食,在表面覆盖少许粮食,瞒住敌军探马。”诸葛亮微微一笑道:“此计虽妙,却瞒不住司马仲达。不过,此计本相倒是另有妙用……”说罢,诸葛亮冲嘉文悄悄耳语几句。嘉文恍然大悟,连忙拱手道:“相父妙计……”
且说那魏军探子被关押在蜀军营中,不免为自己的下场担忧。夜里,几名宪兵来到关押他的帐内,解开绳索给那探子端来一顿晚餐。探子见饭菜丰盛,只以为这是开刀问斩前的上路饭。吃过饭,几名宪兵将他押送到大帐当中。沿途,只见一袋袋的粮食堆积如山。兵士正用斛子一袋袋地量取黍子,不时传来一阵报数的吆喝声。
嘉文见那探子神色紧张,笑道:“不用怕,本王找你来是要放你回去。”见那探子有些诧异,嘉文道:“本王与你们司马子上大人交情不错。虽两军对垒,但老朋友相见起码也得互相问候一声。你潜入我军驻地,刺探我军军情,按例应当斩首。不过,本王实在不喜欢杀人。我这里刚好有封书信,烦你交给子上大人。顺便放你回去,下不为例。”
那探子得知嘉文要放他回去,欣喜不已,急忙向嘉文拜谢。探子取了信,一路走向营外。看见沿途量黍的兵士,不禁多扫了几眼。一旁宪兵见他贼眉鼠眼地乱瞧,厉声喝道:“喂!不准乱看!快走!”那探子连忙加快脚步,却依旧不死心地用余光悄悄向两旁窥视。走到一堆粮草前,他发现有几袋粮食存在破口,便装做摔倒。趁此机会,看清楚那破口出流出的居然是沙子。
探子一路小跑溜出营外,连夜跑回魏营,将所见所闻报与司马懿。司马懿拆开嘉文的信件,见上面不过是一些很平常的内容,看样子写得有些漫不经心。司马懿微微一笑,说道:“不知李嘉文又在耍什么花样?”司马师对司马懿说道:“父帅,这李嘉文莫非是引诱我等偷袭?”“非也!军粮乃军机要事,岂能如此大意让我军探马知晓。李嘉文非等闲之辈,手段岂会用得如此蹩脚。”“父帅的意思是……”“且观察一段时日,再做打算……”
再说此时,马钧已经仿制出一批“木牛流马”供魏军运送粮草之用。这日,一只魏军粮队使用“木牛流马”托运粮食行进在大路之上。竹缇率领特种部队隐蔽在一处乱石堆后面,窥视着魏军从眼前经过。魏军行到一处开阔地带,竹缇忽然引军杀出,顿时箭如雨下。魏军刚刚吃过败仗,不敢恋战,扔下粮车抱头鼠窜。跑到半路,遇见司马昭的骑兵。押粮士兵急忙将情形报知司马昭,司马昭急忙率军追击。
追上蜀军,蜀兵也不应战,丢下“木牛流马”顿时逃得无影无踪。司马昭望见蜀军的“竹”字旗号,认出那必定是竹缇的部队。他命押粮兵士将粮草运回军营,却不想“木流牛马”的车链竟都被拆下。有秦朗的教训在先,司马昭惟恐蜀军有埋伏,率军丢下粮车调头撤回。行到半路,吩咐几名精干的亲信监视蜀军动静,倘若蜀军取粮,则跟踪到屯粮的地点。
回到军营,司马昭代那押粮的官员向司马懿请罪。只说是自己命他们弃粮而归,与这些押粮的将士无关。司马懿听过详情,不仅没责备,反到褒奖一番。诸将不解,司马懿便让司马昭将他的想法讲与诸将。司马昭道:“那支打着‘竹’字旗号的军队,乃是李嘉文的妹妹竹缇的部下。这丫头有点小聪明,却非谋大事之人。此番偷袭我军粮草,或许是擅自行动,没有得到李嘉文的许可。我已派人暗中跟随,窥其动静再做决断。”
魏军探马悄悄跟随竹缇的队伍,见竹缇命人将粮车改道,便兵分两路分别跟踪。
一路探子随竹缇来到军营附近。只见嘉文早已在营门处等她,一见面便上前狠狠打了她一个耳光,大声斥责一顿。竹缇哭得泪人一般,耷拉着脑袋被嘉文拉进营中。另一路探子跟随粮车到上方谷口,见粮车被运进谷地,正欲接近看个仔细,不想触动了树丛中的一根系有铃铛的细线。附近警戒的蜀军听到响声,吹响警报,顿时号角声响成一片。营中蜀军蜂拥出动,魏军探马见势不妙,转身便逃。几名魏军探子寻到马匹,此时蜀军已经发现他们的行踪。弓弩、霹雳弹雨点一般打来。几名探子当场被射死,仅有两人带伤逃回。
尾随竹缇那路探马也遭遇同样的命运,只有一人逃回,向司马懿汇报嘉文责备竹缇的情景。此时,两名尾随粮队的探子从上方谷逃回,都浑身带伤。其中一名伤重的,已经奄奄一吸,刚入辕门便跌落马下,吐了一口鲜血气绝身亡。兵士将那幸存的探子搀进大帐,当面向司马懿报告上方谷的情形。司马懿大喜,赏赐了两名生还的探子,对诸将说道:“此前,蜀军遭遇我军粮队均放火烧毁。如今那丫头敢冒险抢走粮食,看来蜀军的确是缺粮。上方谷戒备如此森严,必定是蜀军屯粮所在。”司马昭忧道:“如今已惊动蜀军,或许增强了防备。”司马懿冷笑一声,对司马昭说道:“汝父的本事恰恰是用在此时的……”
这天夜里,嘉文带着竹缇到诸葛亮营中商议军务。嘉文将他秘嘱竹缇偷袭魏军粮草的事情讲与诸葛亮。诸葛亮喜道:“此计甚妙,司马懿必定深信不疑。”嘉文道:“其实,这是阿咪的主意。”“哦?”诸葛亮大感意外,看了看竹缇,却见她脸上还隐约可以见到指印。诸葛亮不免心生怜爱之意,叹道:“这耳光打的有些重了……”。竹缇笑道:“别人都在拼命,不过挨一下耳光不算什么?不打重一些,怎么骗得过司马老贼?”诸葛亮点点头,对嘉文说道:“这丫头倒是很有胆量,在魏人营地数里之外竟夺得魏人粮草。如此虎口拔牙之举,即便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未必敢为。”竹缇笑道:“‘乱拳打死老师傅’嘛……”嘉文见她插嘴,教训道:“阿咪,不可如此无理……”“哦?‘乱拳打死老师傅’?”诸葛亮听了竹缇的话,觉得十分有趣。“这是哪里的典故?”竹缇道:“是大哥的家乡话……”
“不错!不错!”诸葛亮看了看竹缇,忽然灵机一动,对嘉文说道:“老夫已有破魏的良策……”“不知相父有何高见?”“需要李大人借我一个人,此人可敌司马懿。”“不知何人?”诸葛亮指了指竹缇道:“就是这个丫头……”“啥!”竹缇惊得几乎合不上嘴巴。嘉文道:“这……阿咪好象不堪此任吧……”诸葛亮道:“司马懿此人善于揣摩对手的习惯。老夫与其交手时日甚多,彼此早已互相了解对方的特点。倘若以一个陌生人来定计,司马懿必定防不胜防。”“相父所言虽有道理,可是如此大事教阿咪来拿主意,嘉文实在放心不下。”诸葛亮笑道:“我自然不会如此轻率。这丫头有如此计谋,我觉得她很有天分。”诸葛亮回头看看竹缇道:“只是不知道阿咪敢不敢?”竹缇应道:“如果能帮丞相,阿咪没什么不敢的。”“好!有志气!……”
嘉文尽管有些糊涂,但见诸葛亮心意已决,知道诸葛亮自有妙算,便准竹缇留在诸葛亮身边。临行前,特地嘱咐竹缇与辛雅等人一道,好生照料诸葛亮。竹缇听说诸葛亮要让她决定对付司马懿的计策,显得格外紧张。琢磨了好几天,几乎寝食不安。可是一连数日,诸葛亮只是与她拆解棋局,却并未与竹缇提及军务。诸葛亮制订一种奇怪的规则,摆出一些棋局让竹缇破解。竹缇虽不擅下棋,但琢磨半日总能想到办法。起初,是有些简单的棋局。之后,逐渐复杂。竹缇发现之后的棋局不过是一些之前学过的棋局组合而成,破起来反倒比之前还要顺手。
这日夜里,诸葛亮摆了满满一盘棋,照样被竹缇不费功夫地解开了。诸葛亮问竹缇道:“此局为何破得如此之快?”竹缇道:“观其一处以常理看似无招可解,可综观大局之中却隐藏着一处破绽。”欣慰地点了点头,说道:“伯约当年便因不明此理,一直参不透其中的奥妙。”
竹缇心里一直藏着疑问,平日不敢向诸葛亮提出。今日见诸葛亮高兴,便问道:“丞相,阿咪有一事不明……”“哦?说说看……”“丞相说过要阿咪想办法对付司马懿,可这么多天却只是与阿咪下棋,未见丞相提起军务……”诸葛亮笑道:“其实,这棋招之内隐藏着兵法。这几日,你已将我的七十二篇兵法学去七十一篇,却还不知情?”
竹缇大惊,却又求道:“既然丞相教给阿咪七十一篇,那么余下一篇也教阿咪好了……”诸葛亮笑道:“既然有此志向,那就要看你的造化了……”说罢,诸葛亮摆下一盘棋,对竹缇说道:“倘若能破这一局,便教得你最后一篇。”
竹缇与诸葛亮下了几步,却发现棋盘上有一处根本无招可解。即使这样,竹缇也没说什么,依旧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不想,诸葛亮竟然中途走错一着,竟让竹缇胜了此局。竹缇大为惊奇,问道:“此局明明无解,为何丞相却错走一着使阿咪获胜?”诸葛亮笑道:“这就是最后一篇兵法的深意,你已领悟了。两军对垒决非纸上谈兵这么简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战场上没有绝对的胜算,对于敌人和你自己也是一样的。兵法不是唯一可以取胜的途径,此为‘无计之计’。”
竹缇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却对诸葛亮说道:“其实……丞相即使不走错那一子,阿咪同样可胜……”说罢,竹缇将诸葛亮的错子更正,随后在棋盘之外落下一子,竟将诸葛亮的白子全歼。诸葛亮大为惊奇,拍手叫道:“妙计!妙计!”随后对竹缇说道:“快!帮我研墨……”诸葛亮回到书案前,摊开一张绢奋笔疾书,很快绘制出一张地图。
此时,司马懿也正在营中对着地图揣摩进攻上方谷的策略。尽管他觉得上方谷内确为蜀军屯粮所在,但还是有些疑虑。毕竟,诸葛亮是个强劲的对手。没有绝对的把握,他轻易不敢冒险出击。司马懿深夜将司马昭找到帐中,向他了解嘉文的情况。司马昭向司马懿详细介绍了嘉文的个性,以及所探得他历次作战采用的谋略。司马懿听过司马昭的介绍,又道:“我想听听吾儿对此人的印象……”司马昭犹豫一下,问道:“父亲当真的想听孩儿的心里话……”“为父就是要听听你的想法……”“请恕孩儿斗胆直言:李嘉文此人对朋友重情重义、对部曲百姓谦和仁慈,是个真正的君子。此人深受部下爱戴,将士皆肯为其效死;对待同僚则毫无派系偏见,能顾全大局而抛个人恩怨。如此人物,与其为友可谓人生一大快事;若与其为敌,则是个难以对付的敌人。”司马懿点了点头,说道:“或许,这也正是他的破绽……”
司马懿对司马昭说道:“子上,为父知道你很不情愿与李嘉文在如此场合相见。偷袭蜀军粮草之战,你若不情愿可以不去。”司马昭拱手道:“孩儿岂敢徇私……”司马懿握住司马昭的手,似乎有话要说,话到嘴边却始终没有说出来,拍了几下司马昭的手背,对他说道:“其实,为父另有打算。过些日子我出征之时,你就留在大营守侯吧。倘若擒得李嘉文,为父会如他当日待你一般……”司马昭拜道:“如此,多谢父帅……”“你可以回去了……”司马昭走出大帐,心里却很明白司马懿的真实打算。司马懿不准他同去,其实是为这次偷袭做最坏的打算。
7鏖战[五] 龙首峰孔明遇险 上方谷仲达受困
且说嘉文此时已经秘密开始于上方谷建造陷阱。在谷口设木架装巨石,下设炸药。只等魏军进入,爆破木架便可瞬间封住谷口。
诸葛亮定下计谋,却依旧有些不大放心。望着地图上一处东西走向的条形山脉,不禁有些犹豫。地图是竹缇的特种部队绘制的,按照嘉文交代的方法,以等高线表示地形。但是,在这个年代没有精密的仪器,因此不可能测得精确的高度。诸葛亮叫来竹缇,问道:“此处做何称呼?”“名曰‘龙首峰’……”诸葛亮问竹缇道:“这些圈圈做何解释?”竹缇解释道:“是用来表示山势的。”“甚好!……甚好!……”
诸葛亮看了一会儿,却又摇了摇头。竹缇问道:“莫非此图有不足之处?阿咪当叫部下再探……”诸葛亮摆了摆手,说道:“还是我亲自去吧……”“您亲自去?不可!不可!此处接近敌营,经常有魏军探马出没。若丞相一定要去,阿咪这就让杜兰姐姐准备兵马护卫。”
诸葛亮连连摆手道:“不可!不可!”竹缇还要再劝,辛雅一旁提醒道:“小姐可记得:大王曾说过‘装做无关紧要的人,因为敌人的火力有限’……”竹缇不耐烦地说道:“大哥的‘莫菲兵法’我自然明白,可是……丞相如此冒险,我心里怎么放心得下。”诸葛亮见辛雅也知道一些兵法,不禁觉得有趣。见二人争执,对竹缇笑道:“所以说,你还是个孩子。辛雅所言,正是老夫所虑……”
诸葛亮随即换上一身寻常兵士的布袍,带上十余名随从悄悄出发。由竹缇陪同,登上龙首峰,亲自勘测周围的地形。周敏拿着一个漆盘侍立一旁,诸葛亮命她将漆盘端到身前,用泥土在漆盘里堆起沙盘。眼看诸葛亮即将把沙盘堆好,竹缇忽然发现山下不远处经过一队魏军探马。竹缇急忙报知诸葛亮,劝他立刻返回大营。诸葛亮看着堆好的沙盘,有些不甘心。辛雅怕竹缇惹诸葛亮不高兴,悄悄劝道:“小姐,您没看相爷正在忙呢……”“你这个笨奴才,刚刚还记得大哥的‘莫菲兵法’,怎么现在反到糊涂了?你难道忘记大哥曾经说过‘如果敌人在你的射程内,那么你也在敌人的射程内’……”
诸葛亮听竹缇所言,也觉得有些道理。他明白竹缇是为自己担心,转身笑道:“好了,我随你们回去就是,免得你们主仆二人争辩不休。”竹缇急忙拜道:“对不起丞相,阿咪不该如此多嘴……”诸葛亮微笑着摇摇头,吩咐道:“缓缓撤离,不要让敌人觉得我们有畏惧之色。”见竹缇有些紧张,诸葛亮笑道:“回去也教教老夫‘莫氏兵法’……”
竹缇护送诸葛亮下山,刚到山脚,却不想与那队魏国骑兵赫然遭遇。竹缇尽管有些紧张,但面对如此突发事件却能保持冷静。以往,魏国探马没少吃过蜀军“特种部队”的苦头。因此,今日遭遇蜀军,显得有些惧怕。竹缇见敌人面带惧色,当机立断大叫一声“杀!”,拨马便冲杀过去。不等那队魏军探马反应过来,竹缇已经冲到跟前将一名骑兵斩落马下。诸葛亮见竹缇冲杀过去,明白竹缇的用意,冲辛雅等人使了个眼色。辛雅会意,与几名侍女拨马跟在竹缇后面杀了过去。魏军探马见蜀兵杀来不敢应战,匆忙射出一支哨箭,急忙拨马逃窜。
竹缇本不敢发出信号通知附近的友军,见魏军探马发出哨箭,也射出一枚信号炮。正在附近警戒的孙二部见到信号,急忙向竹缇的方向靠拢。竹缇与孙二汇合,这才放下心来。孙二见竹缇神色紧张,问道:“小姐,发生什么事了?”“你来得正好,刚才好险……”孙二见诸葛亮也在场,立刻明白竹缇为何如此紧张。一面派出一只小队做疑兵,一面请诸葛亮乘战车回寨。诸葛亮刚刚离开,魏军大队人马已经杀到。孙二派出的小队发起攻击,将魏军吸引到另一个方向。
回到营中,竹缇已吓得面色惨白,竟出了一头冷汗。诸葛亮笑道:“适才,你做得很好。却为何如此惊慌?往后当更为稳重,不可如此……”回到帅帐,诸葛亮望着地图努力回忆着看到的地形。但毕竟年纪大了,记忆有些不大好。诸葛亮长叹一声,放下地图在帐中闲步一圈。忽然,他发现周敏手中漆盘之内,依旧是沙土堆成的沙盘。诸葛亮有些奇怪,走近看个仔细,竟与自己在龙首峰上堆出的地形十分相似。诸葛亮惊喜不已,几乎不敢相信,问道:“这沙盘怎会留到现在?”“相爷堆沙之时,奴婢已记在心里。见情势紧急,将沙土揽入袖中带了回来,依照原样重新堆起。”“怎会记得如此详细?”“奴婢原本职掌宗庙器具。宗庙祭器不可擅挪一分,因此必须记得每一样物品的原状,以便归位。”诸葛亮大喜,让她将沙盘放到案前。根据沙盘上记载的地形,很块绘制出一张新的部署图。诸葛亮长舒一口气,随后命人赏周敏二十两金以作奖励。
司马懿此时已备好兵马,准备夺取上方谷的蜀军粮草。这日,司马懿找来几名籍贯在当地的兵士询问上方谷地形。兵士将地形一一讲与司马懿。提到半路一处叫做“断剑坡”的地方。司马懿觉得这名字有些奇怪,向兵士询问“断剑坡”的来历。兵士答道:“几十年前,一位黄巾道首于此处被官军围困自尽身亡,临死前斩断宝剑发下毒咒:日后将有一主帅亡于当地。‘断剑坡’由此得名。”司马懿联想到这里将是自己出征的必经之路,不禁觉得毛骨悚然。但犹豫再三,觉得不过是谣传而已。
这日,孙二的侦察部队传来一个奇怪的消息:魏军没有开午饭。
孙二将这个情报送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大惊,说道:“魏军不做午饭,定是白日休息,以备夜间偷袭我军……速传诸将来大帐听候调遣!”诸将到齐,诸葛亮问嘉文道:“魏军今夜极有可能偷袭我军,不知李大人有何见解?”嘉文道:“魏军当是冲着上方谷内粮草来的。”诸葛亮点点头,又问姜维道:“伯约,你意下如何?”姜维道:“魏军既是偷袭上方谷,必佯攻我大营。”诸葛亮道:“声东击西之计虽尽人皆知,却也不得不防。”
诸葛亮拿出地图,说道:“诸将听令!王平、马岱二位将军,你二人领军两万于上方谷南北两侧埋伏。魏军杀到,不得抵挡,撤向上方谷西侧沿南侧林地迂回到龙首山北侧埋伏。待上方谷火起杀出,截住魏军退路;魏延将军,你引一万兵马于上方谷南侧埋伏,待上方谷火起杀出,只许截击不可围困。待王平、马岱二将截住北侧退路,再一举包围魏军。”诸葛亮又对嘉文说道:“李大人与孙将军、杜兰小姐驻守上方谷。待魏军来攻我大营,李大人佯做来援,出断剑坡伏兵于龙首山侧。待魏军入谷,发动机关封住谷口。”诸葛亮安排妥当,诸将各自领命,回营调遣人马。嘉文出了大帐,叫来竹缇嘱咐道:“此次敌人来攻,必定猛攻大营。务必确保丞相的安全,不得离开丞相半步!”
入夜,司马懿果然调遣兵马,欲取上方谷。司马懿命夏侯惠引兵两万攻打蜀军大营,自己则亲领七万人马直扑上方谷。司马懿并没有直接先打魏军大营,而是派司马师先往上方谷进攻。嘉文见魏军先攻上方谷,意识到情况有变。一面命杜兰、孙二抵抗司马师的进攻,一面派人报告诸葛亮。
诸葛亮正在大帐与竹缇谈论嘉文的“莫菲兵法”。得到嘉文的禀报不禁有些担忧。思索之间,看到“莫菲兵法”中一句话:“没有任何计划能在遇敌后继续执行。”诸葛亮急忙吩咐姜维道:“伯约,你速领营中两万兵马往上方谷接应。”姜维惊道:“丞相,如此一来,主营岂不无兵可守!”诸葛亮道:“你只需依计行事,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准擅自改变将令。”姜维见诸葛亮态度坚决,只得接令。
且说司马师部在蜀军的弓弩、霹雳炮前渐渐有些抵挡不住。此时,姜维的两万兵马突然杀到。司马师抵挡不住,只得退兵。司马懿见司马师败退,不仅没有丝毫愁容,反倒现出一丝得意的表情。夏侯惠见姜维救援上方谷,率领两万魏军直扑蜀军大营。
此时,蜀军营中只有五千人马。见魏军来攻,上下不免有些惶恐。有兵士报告诸葛亮,不想诸葛亮却一点没有担忧的表情,悠闲地坐在座位上看书,轻描淡写地吩咐了一句:“好生抵挡!勿教魏军靠近。”竹缇见此情景,也不免有些担心,召集在诸葛亮身边伺候的十几个丫鬟和打杂的女军士兵共一百余人,命她们备好火枪,准备应战。
蜀军依托栅栏,排成阵列以长矛抵挡魏军的的骑兵。可毕竟兵力不足,显得有些吃紧。数名魏军骑兵从薄弱的地方突入大营,直奔帅帐而去。把守在帅帐前的竹缇急忙吩咐侍女开火,一阵排枪将那几名骑兵从击落马下。就在主营将士渐渐有些抵挡不住的时候,魏军阵后忽然传来一片爆炸声。原来,是杜兰与孙二的兵马杀到。在一阵火箭炮射击之后,杜兰与孙二率骑兵从魏军两侧发起猛攻。杀出一条血路进入主营,与主营官兵回合。杜兰入帐拜见诸葛亮,向诸葛亮禀报道:“李大人见情况有变,命我等回援。末将有违将令,特来请罪。”诸葛亮笑道:“我早知李大人会如此决断,才敢派伯约去上方谷。尔等快快请起!”随后问道:“李大人现在何处?”“大人自领五千人马与姜维大人汇合,依照丞相的命令行事。”“李大人如此处置甚为得当。”
司马懿得知嘉文部支援主营,率大军直奔上方谷而去。前来迎战的魏延佯装败退,撤往南部。司马懿命两路人马攻上两侧山峰控制谷口,将王平、马岱的兵马赶下山去,随后亲领大军冲入谷内。司马懿见谷内堆积如山的粮草不禁窃喜,吩咐放火焚烧。不想一把火下去,那“粮草”居然烧得格外猛烈。司马懿觉得有些不对劲,正要撤出上方谷,不想一阵猛烈的爆炸声,无数巨石从天而降,堵住谷口的退路。魏延、王平、马岱、姜维四路兵马同时杀出,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上方谷。把守山顶的魏军无路可逃,情急之下竟有人跳下山崖。
司马昭见上方谷火光冲天,不觉有些意外。待几名拼死突围的魏兵回来报告司马懿被困的消息,诸将大惊失色。司马昭急忙跪地拜道:“上天若要亡我父帅,就让子上带父帅一死。恳请诸位将军随子上一战!”诸将见状,急忙拜道:“我等愿听公子调遣!”司马昭率兵两万直奔上方谷,半路忽然遇到另一路兵马,原来是郭淮的兵马。郭淮见到司马昭,拱手道:“郭某得知元帅有难,特来援救。”司马昭急忙致谢。郭淮道:“元帅身陷重围,恐怕凶多吉少。公子可攻上方谷,诸葛亮见公子来攻,必定趁虚突击我军大营,其主营必定空虚。郭某率部攻其主营,可一举活捉诸葛亮。届时以诸葛亮为质,或许可保元帅无恙。”
司马昭率部杀向上方谷,诸葛亮得报果命杜兰、孙二出兵趁虚偷袭魏军大营。郭淮见计谋奏效,挥军杀向蜀军大营。诸葛亮见郭淮杀到大为意外,急忙吩咐撤退。竹缇引军断后,不想被一路魏军骑兵从侧面杀散陷入重围被俘。孙二和杜兰行至半路,见一处地上有大批马蹄印记直向蜀军大营,觉得有些不大对劲,急忙回师。赶回大营,正撞见郭淮的兵马。郭淮见蜀军回师,命将士押了竹缇撤回魏营。
且说司马懿被困谷中,见无路可逃,不禁想起“断剑坡”的传说。“难道老夫今日真的要命绝于此吗?”司马懿仰天长叹,拔出宝剑正准备自尽。忽然,他的手上觉得有些凉意,原来是一滴水珠打在他的手上。司马懿还以为是幻觉,但随着雨滴越来越密,他渐渐有些醒悟。一道电光闪过,天空传来隆隆的雷声,大雨倾盆而降。司马懿伸出双手接下几滴黄豆一般大的雨点,不禁放声大笑,那笑声似乎显得有些疯癫。司马懿拔出宝剑,高声喊道:“天不绝我!想活命的,随我杀出去!”
随着司马懿一声令下,魏军顶着大雨,踏着还在发烫的灰烬涌向谷口。骑兵舍弃马匹,也与步兵一样拼命爬上谷口的乱石堆。在崎岖不平的石堆上根本站立不稳,还有蜀军的乱箭从四面八方射来,但此时魏军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顾向前突击。
司马昭远远望见司马懿逃出谷口,急忙率领一队骑兵拼死杀到司马懿身边,找了一匹坐骑交给司马懿,司马师与几名大将在前开路,司马昭一路断后杀出蜀军包围。混战当中,司马昭身中一箭跌落马下,被四面围上来的蜀军擒住。司马懿见司马昭落马,要回马去救。司马师等人此刻也不由他做主,护在左右强行将司马懿带离战场。
嘉文与姜维回到大营,向诸葛亮禀报战况。由于司马懿逃脱,嘉文与姜维为此向诸葛亮请罪。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何况今日一
( 越空三国志 http://www.xshubao22.com/4/4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