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当然,这个命题很大,大到涉及到社会分工,以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根本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讲述得尽的,所以王观等人也不再探讨下去。
一个多小时过去,寿字香篆燃烧完毕,张老年纪大,有些精力不济,干脆回房休息去了。至于高德全,找张老要来两本古籍,也跟着回房看书阅读。
这时,王观无聊的在看电视,而苏虞在收拾香具。谁也没有说话,显得厅中的气氛有些沉默。一会儿之后,苏虞忽然开口道:“你说错了”
“呃……”王观有些错愕,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之后,只见苏虞捧起合香盘,转身朝二楼走去,到了拐角阶梯时候,才趁着转弯的空隙看了眼王观,哼声道:“香道一直没有断绝过,而且早就已经全民普及了。”
话之间,苏虞纤步如柳,轻快上了二楼,身影眨眼消失在走道。
“一直没有断绝,而且全民普及了?”王观挠头,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然后若有所思,接着恍然大悟,彻底明白过来。
这个时候,王观明白苏虞的意思,她口中的全民普及香道,应该是指寺院道观,以及逢年过节、初一十五给祖先烧香的传统。特别是持续几千年的祭祖风俗习惯,哪怕是上个世纪的特殊十年,恐怕也没有受到禁绝。
理论上来说,苏虞说得一点也没错,而且也没有牵强附会,可是意思却不是这个意思,性质也完全不一样。要知道刚才谈论的是高层次的艺术形式、精神享受难以全民普及,然而苏虞却把这层基本含义剥离了,直接探讨香的普及问题。
“这个算不算是强词夺理?”王观苦笑起来,再次感叹女人心呀……
第247章古玩城大掌柜
王观在厅中摇头晃脑,又继续无聊的观看电视,直到十点多了,这才回房休息。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王观精神抖擞的起来,洗漱出了房间,来到厅中才发现自己并不是最早的一个。呃,应该说,他是最晚的一个。
这个时候,张老、高德全、苏虞已经正在吃早餐呢。
“大家都起这么早啊。”
王观看了时间,发现才八点左右,所以理直气壮的说出这句话。
“就等你了,过来坐吧。”高德全笑道:“赶紧吃,吃完了马上出发。”
“好……”王观连忙点头,坐在高德全的旁边。
在吃早餐的时候,王观注意到张老今天穿着唐装,脚上上布鞋,一身复古又轻闲的模样。王观觉得,如果张老火爆的脾气能收敛一些,完全就是传说中仙风道骨的得道高人。
半个小时之后,众人吃了早餐,就在张老的带领下,开车来到市区一个雅致的茶楼之中,然后耐心的等待起来。
时间不大,就是十分钟左右,张老的朋友相继而来。一来,就来了七八个人,每个人的年纪都和张老差不多,甚至打扮也大致相同,都是唐装布鞋,显然是已经提前约好了。不过每个老人手里拿的东西都不一样,从他们手里头精致的玩意,就可以知道他们的爱好了。
比如说张老,手头上挂着一个碧玉貔貅纸镇。说话聊天的时候,不时用手摩挲晶莹透亮。光泽温润的玉质貔貅,不仅是在养玉,也在养人。至于其他几个老人家,或是执拿文玩核桃,或是摇摆檀香执扇,或是扣提小巧紫砂壶,或是把玩天珠、菩提子之类。不一而足。
反正,在张老的介绍下,王观老老实实的鞠躬问好。几个老人家也笑容可掬。可能是看在张老的面子上,也纷纷开口勉励几句,完全把他当成张老的晚辈了。
与此同时。张老也没有拖沓的意思,看见人齐了,就直接挥手道:“大家走吧,趁着一把老骨头还能动,就多走走,多看看,尽几分绵薄之力。”
其他人自然没有什么意见,欣然离开了茶楼,浩浩荡荡的朝附近的滕王阁古玩城走去。
王观毕竟是行业内的人,对于这个古玩城也有几分了解。整个古玩城共分上下四层。有大小商铺一百多家,汇聚了古旧陶瓷器,玉器牙雕,金银铜器,古典家具。珠宝翠钻等上千个品种,是省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收藏品交流中心。
古玩城中的店铺,实力有大有小,但是可以肯定他们的进货渠道已经囊括了全省,甚至一些实力雄厚的店铺还与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张老等人选择从这里切入调查朱大先生的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然而,这个时候作为古玩城近百家店铺之中,实力数一数二的丰宝堂的大掌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总经理,正在核对昨天的账目。
算了一会儿账,大掌柜忍不住叹气,发现昨天才成交几单生意而已,赢利不过几千块。或者对于其他小店铺来说,一天赢利几千已经是厚利了,但是这可是丰宝堂啊。要知道丰宝堂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可谓是日进斗金,营业额高达千万以上,现在才几千。其中的差距足够让大掌柜摇头晃脑,哀叹这年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总经理……”
就在这时,一个长相甜美的小姑娘在外面敲门叫唤起来。
“进来吧。”
大掌柜应声道,继续低头算账,等到小姑娘推门进来了,才抬头问道:“有什么事情?”
“外面来了好多人,让你出去接待。”小姑娘脆声道。
“没看见我在忙吗?”大掌柜随口道:“你们应付就行了,记得热情一些,最好让他们多买些东西,你们也有提成的。”
“总经理不行啊,他们指名让你去。”小姑娘急声道。
“让我接待?”大掌柜一愣,迷惑道:“是老顾客吗?”
“不是……”小姑娘眨眨眼睛,摇头道:“我从来没有见过。”
“那理他们……”
忽然,大掌柜把后半截话收了回去,瞪眼道:“你是新来的,能认识几个人。算了,和气生财,出去走走也好。”
说话之间,大掌柜把账本一放,随手拿起两枚矮桩狮头,一边把玩,一边度步走了出去。然而,他才到了店面,看到七八个统一装束的老人家,立时傻眼了。
“小李啊,好大的架子,叫你半天才肯出来。”
适时,一个也把玩着两枚矮桩狮头的老人开口了,轻轻叹气道:“唉,真是老了,人家都不欢迎我们,还厚着脸皮赖下来做什么,干脆打道回府算了。”
“哎呀,秦老,您老怎么来了?也不提前打声招呼,好让我亲自上门接您过来。”
与此同时,大掌柜反应过来,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又是鞠躬,又是赔罪的,甚至于张开双手把门口拦住,不给老人离开的空隙。大掌柜心里非常清楚秦老的影响力,真让这位老人家这样走了,那么丰宝堂的名声估计也要毁了。
“扯我袖子干啥,没有看到旁边还有几个前辈吗。”
当然,秦老也是做做样子而已,也有些满意大掌柜的态度,随之点了点头,提醒他不要把旁边的老人忽略了。
“张老、白老、田老……”大掌柜怎么可能忽略,第一时间转身,热情洋溢的招呼起来。然后笑容满面的伸出双手,一个个恭敬的握手问好。
大掌柜表面上兴高采烈,实际上心里暗暗叫苦,一尊大菩萨过来自然让人高兴,但是九尊大佛亲自出马,那么就让人惶恐不安了。
此时此刻,大掌柜敏锐的察觉,张老等人的来意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然而,就算有不好的预感,但是大掌柜也不敢表现出来,反而客客气气的把人请到还算宽敞的贵宾室,吩咐员工赶紧把最好的茶叶拿出来招待客人。
宽敞的贵宾室,一下子涌进来十几个人,就显得有些拥挤不堪。等到那些老人家坐下,就再也没有空余的位置了。
跟随而来的高德全、王观、苏虞三人,包括大掌柜自己,也只能干站旁边。还好大掌柜反应不慢,又叫人搬了一些椅子进来,才算是解决了座位的问题。
一会儿,茶来了,大掌柜亲自动手,一一给众人倒茶,陪笑道:“地方简陋,有招呼不周的地方,请大家见谅啊。要不去茶楼,我请客……”
只要这些大佛离开,别说是去茶楼喝茶,就算是请鲍鱼海鲜宴,大掌柜也舍得掏腰包。
可惜,大掌柜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所谓人老成精,他这点小心思,怎么可能瞒得过在座的九位老人家。只不过正事要紧,懒得揭穿而已,免得节外生枝。
“小李呀。”
适时,张老端起热气腾腾的茶坏,轻抿了口热茶之后,慢条斯理道:“最近丰宝堂的生意怎么样?看起来很清淡啊。”
“张老,您老说得没错。”大掌柜急忙点头道:“现在是年前年后,属于不尴不尬的淡季,等到三四月份,才算是旺季。”
“淡季好啊,淡季才是淘东西的好时候。”张老却有不同的见解。
“怎么说?”
少说也有十几二十年的交情了,张老一开口,旁边自然有人配合默契的问了一句。
“淡季不像旺季那样,一有什么好东西,就一帮人哄抢。少几个人竞争,淘到宝贝的几率自然更大。”张老微笑道,开始打埋伏了。
“有道理啊。”
旁边,秦老笑呵呵道:“小李啊,听到没有,赶紧把你店里的宝贝都拿出来让大家过目。要是某个人相中买下来,你这淡季也该变成旺季了。”
“各位稍等,我马上叫人拿进来。”
大掌柜急忙点头,听说众人是来看东西的,他提心吊胆的惶恐心情终于放下一半。不过,另外一半还是悬挂在半空,恐怕只有等到这些大佛走了,才能够彻底放下来。
“小李呀,你也知道我们的眼光,虽然不是很高,但是最好不要敷衍了事,拿一些普通的东西来糊弄我们啊。”秦老笑道:“给你定个标准,少于一百万的东西,就不用端上来了。”
“对了,一个个拿出来看太麻烦了。”
此时,旁边也有位老人说道:“我记得丰宝堂不是有宣传画册之类的东西吗,直接把画册拿出来让我们做个参考。等到挑好了,再看实物。”
“这主意好……”
其他人纷纷点头,大掌柜也是从善如流,急忙出去把画册拿了进来。画册制作十分精美,纸质优良,三十二开的页面,轻轻打开就可以看见一张张清晰图片。这些图片有玉石、金银铜器、牙角木雕,自然更少不了瓷器。
王观搬椅子坐在张老的身后,仔细观看画册中的东西,尤其是关注那些很贵重的瓷器。可惜图片就是图片,就算再照得清晰,也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不过,根据瓷器图片旁边的价格,张老也锁定了几件东西,悄声与旁边的秦老交流两句之后,他就笑着说道:“小李,去把那个青花云龙赶珠纹罐拿过来让我看看。”(未完待续。。)
第248章声名鹊起①牛刀小试
“青花云龙赶珠纹罐……”
大掌柜低头看了眼图片,连忙点头道:“您老稍等,我马上去拿来。”
说话之间,大掌柜走出了贵宾室,过了好几分钟,这才小心翼翼抱着一个大罐走了回来。然后把轻轻大罐放在桌面上,让开了位置。
“张老,您过来瞧准了,明代青花云龙赶珠纹罐!”与此同时,大掌柜略有几分得意道:“说起来,这东西也是我们丰宝堂的镇店之宝……”
这种自吹自擂的话,大家直接忽略,纷纷专注的打量这个大罐。只见这个大罐通体以青花装饰,颈部绘卷草纹,肩部绘缠枝花卉一周。腹部主题纹饰绘双龙赶珠纹,龙身下绘海水江牙纹饰,龙身矫健,十分威猛有力。
就在这时,王观忽然开口道:“张老,能让我先看吗?”
“王观,你想看?”张老一怔,然后大笑道:“行啊,肯定没有问题。我们毕竟也老了,精力大不如前,该多给些机会年轻人了。”
“张老,瞧您说的,你们是大轴,应该最后出场。像前面这种打头阵的事情,交给我来做好了。如果有什么地方错了,正好请你们多多指教。”王观笑道,真心希望能够参与其中,而不是像个路人一样旁观。
毕竟像现在这样名家汇聚的情况十分难得,然而总是听他们讲述,肯定没有多少收获。不如先让自己鉴定,再由这些经验丰富的大师拾遗补漏。印象必然更加深刻。
王观的想法,这些老人多少有些明白,不过也没有反感,反而十分高兴。
毕竟到了他们现在的年纪,最乐于提携后辈了。难得王观有这样的胆量,敢在他们面前表演。就算是说得不对,也是勇气可嘉。值得鼓励。
“那我就献丑了,大家不要见笑。”王观微笑道,然后拿出一双白手套戴上。轻轻走到桌子旁边,双手扶着大罐打量起来。
大罐的圆口很大,一看就可以见底。王观稍微打量内部情况,主要是观察里面的胎质。然后再把罐子轻翻,继续察看底足。罐子底足露胎无款,王观轻轻触摸,只觉得胎质坚硬,符合明代瓷器的工艺特征。
当然,这只是初步鉴定而已。王观把大罐扶正,又仔细打量青花釉色,尤其是表面那层青花龙纹、云纹、卷草纹、海水江牙纹图案。
不久之后,张老笑问道:“王观。看出什么来了?”
王观沉吟道:“从罐上的青花龙纹来看,这应该是明初的东西。”
“怎么说?”张老含笑道,应该是了然于胸,只是在考较王观而已。旁边几个老人也是这样,脸上带着笑容。看王观怎么应对。
“明初的龙纹,基本上保持了元代龙纹的一些特征。比如说头小,颈细,身细长,鳞状龙纹,周围衬托以火焰纹。如意头状朵云……”王观娓娓而谈道:“当然元代的龙纹,用现代的审美观来看,多少有些幼稚可笑。而且时代不同,龙纹多少会有些变化。”
“特别是到了明代的永宣年间,龙纹又发生了一些变化,龙纹变得形体粗壮肥大,威武凶猛,形象高大。颈部的发曲而向上冲,有怒发冲冠之势。这些特点都与大罐上的两条龙纹一样,所以我怀疑这个大罐是永宣年间的东西。”
王观继续发表见解:“毕竟在永宣之后,明代的龙纹多为游龙,已失去前朝张牙舞爪、凶猛威武、叱咤风云的雄姿,而表现出一副性情温顺的神态,不可能再出现类似青花大罐上这种张牙舞爪的凶狠形象了。”
“没错,经过专家鉴定,这是宣德年间的青花云龙赶珠纹罐。”这时,大掌柜连忙点头附和起来,然后笑叹道:“小兄弟,真是好眼力啊。”
张老微微点头,又问道:“朝代是确定了,那么东西是真是假?”
“瓷罐胎体厚重,胎白质密,釉色细腻,厚而均匀,青花色泽清淡,稍有晕散。一切的工艺都符合宣德年间瓷器特点,应该是真品无疑。”王观确定道,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他甚至悄悄地打开特殊能力,看到了龙纹罐上的一抹金黄灿烂的宝光,这才满意点头。
“小伙子眼力不错,东西也不错。”一个老人赞许说道,然后也走上前打量这个青花云龙赶珠纹罐,十分认同王观的鉴定。
“不错而已,可惜……”
与此同时,张老上前看了一眼,就摇头道:“这罐子纹饰虽然繁复,但是画工不算精细,甚至可以看到细微的小黑点,可见是烧造不成功的次品。”
别的事情可能困难,但是想要在鸡蛋里找骨头还不容易。张老一开口,旁边几个老人就纷纷点头,然后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个青花云龙赶珠纹罐从头贬到尾。
而且,人家不是胡说八道,强词夺理,而是言之有物。从工艺、造形、饰物、青花釉料等等细节上,一点一点的挑出毛病来,让你不服不行。
旁边,大掌柜听得额头冒出涔涔汗渍,脸上苦笑不已。半响之后,张老摆手道:“东西一般,不合我的胃口,你们谁要?”
“你看不上眼的东西,就推给我们?合着我们就是拣剩菜的呀!”一个老人笑骂起来:“小李,这东西收起来吧,另外再拿这件出来给我瞅瞅。”
“好嘞,田老稍等,我去去就回。”大掌柜急忙点头,小心翼翼抱着罐子而去。
不久之后,大掌柜走了回来,手中多出一个大盘。这个大盘比较特别,上面的纹饰居然是比较少见的红色。
“釉里红麒麟纹盘,请田老鉴赏。”大掌柜自夸道:“绝对是罕见的好东西。”
田老不为所动,反而端杯喝茶,向王观示意道:“小伙子,你去看看。”
“好……”
王观自然不会拒绝,继续走到桌子旁边,只见大盘是敞口折沿的造型,通体以釉里红的装饰,口沿饰花草纹。内壁有缠枝牡丹,盘心描绘了一个作奔跑状的麒麟,四周是花草、山石的纹饰,显得麒麟极具活力。
几分钟之后,大掌柜有几分急切问道:“小兄弟,你觉得怎么样?”
“还行吧。”
王观沉吟道:“应该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仿品,仿得还算成功。”
“哦!”
这时,大掌柜眼中露出几分意外之色。注意,是意外,不是震惊。显然,他肯定清楚自己这个釉里红麒麟纹盘的底细。一开始的时候却没有说出来,本来以为王观会看不出来的,没有想到居然被看穿了。
要知道,这个釉里红麒麟纹盘,仿得非常成功,差点让他打了眼,最后是通过比较精密的仪器才测出具体的年代,才知道这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仿制品。
如果说,看穿的是张老、田老等人,大掌柜也觉得理所当然。可是王观这样年轻,却有这样的眼力,自然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至于为什么一个仿品却堂而皇之的放在精品画册之中,其中的猫腻大家心知肚明,没有必要当场揭穿,免得大家尴尬,双方下不来台。古玩市场的潜规则就是这样,你有眼力淘到好东西是你的本事。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却偏要淌这趟浑水,吃亏打眼交学费也是活该。
对此,张老等人已经司空见惯,根本不会生气。
当然,大掌柜不会轻易承认的,反而争辩道:“小兄弟,你看准了,这只大盘釉里红纹饰线条细腻、流畅,釉里红发色浓艳,釉面伴有开片,底足露胎处火石红明显。而且胎体厚重结实,修足工整,分明是典型的明代釉里红瓷器,怎么能说是仿品呢?”
“你说是明代釉里红,那么具体是明朝哪个年代烧造的?”王观反问起来。
大掌柜一怔,微微迟疑道:“当然是明初时候,大概是洪武年间。”
“那么更加不对了。”王观笑着说道:“我记得,釉里红是元代才开始创烧出来的新品种,由于工艺复杂,直到明代中期工艺才比较成熟。早期的时候,由于制作流程复杂,经常把釉里红烧成釉里黑,说明洪武年间的工艺不行,很难烧出这样鲜明的红色。”
“你说的是正常情况。”
然而,大掌柜依然嘴硬道:“要知道烧得多了,总会出现一两件精品的。”
“我承认会有这样的可能性。”王观轻笑点头,继续分析道:“可是这样的精品非常稀少罕见,特别是像这样的大盘整器,每只标价起码在千万以上。然而,我刚才看这了,你这只釉里红麒麟纹盘居然只要一百多万,是不是太廉价了点。”
“最重要的是,这只大盘胎体确实十分厚重,不过是不是太死沉了?我拿起来感觉比刚才那个青花龙纹大罐还要沉重。”说到这里,王观笑呵呵道:“当然,这是我个人见解,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几位前辈指正。”
这个时候,田老走上去,稍微看了片刻,就回去坐下,笑骂道:“好了小李,不要丢人现眼了,赶紧把东西拿走。”
“小李,你是不是觉得我们这些人已经老眼昏花,什么都看不出来了,所以专门拿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逗我们玩呀?”张老淡声道:“既然这样,我们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
刹那间,几个老爷子开始吹胡子瞪眼,纷纷站了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49章声名鹊起②后生可畏
“张老,您这是冤枉我了。与此同时,他转身看了眼王观,忍不住惊奇道:“这位小兄弟真是好眼光,不知道入行几年了?”
要知道间单凭肉眼就能够看出釉里红麒麟纹盘是晚清民国仿品的人,在整个古玩城之中也不算很多。具有这样眼力的人,几乎每个都是从业十几年的行家。不然的话,只能通过专门的仪器来检测,才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可是大掌柜觉得,王观这么年轻,不至于已经从业十几年了吧。
“也没多久。”王观含糊其辞。
适时,张老大笑道:“小李,想探人家的底细?那就实话告诉你吧,他才入行半年不到,但是对于对于瓷器的鉴赏能力已经超过许多人了。”
“半年?”
大掌柜当然不信,以为张老在开玩笑呢。
旁边,田老也觉得张老是在说笑,所以也没有在意,反而催促道:“小李,别磨蹭了,赶紧去把真正的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鉴赏。”
“几位稍等,我马上回来。”
话之间,大掌柜不辞辛苦,又托着大盘子下去。几分钟之后重新返回贵宾室,把一个好像水壶一样的东西放在桌面上。
“青白釉带盖瓶。”
大掌柜得意笑道:“南宋湖田窑精品影青名瓷。请小兄弟鉴赏。”
“影青……”
刹时,高德全在底下轻轻笑了。
“高叔叔,这瓶子有什么好笑的?”苏虞感觉有些奇怪,秀眉微蹙,暗暗揣测这件东西是赝品不成?
“不是笑这瓶子。”
高德全悄声笑道:“只是笑这个李大掌柜,好像与王观较上劲了。明明是拿了一件龙泉窑的青瓷上来,却偏偏说成是湖田窑的影青。分明是故意误导王观。想看他出错。”
“啊……”
苏虞伸手轻轻捂住嘴唇,然后小声问道:“两个窑口的青瓷有什么区别?”
一瞬间,高德全有些无语了。本来听她轻呼起来,以为她懂的,谁知道根本不明白。
当然。湖田窑与龙泉窑的区别,三言两语根本解释不清楚,而且高德全也不想多费唇舌,只好轻声道:“区别很简单,你听王观怎么说就知道了。”
“他能区分得出来吗?”苏虞瞥视道,看起来很平常的一句话,然而却不像是在怀疑王观的能力,反而像是有几分故意针对的意味。
“他是靠影青起家的,怎么可能分辨不出来。”高德全淡笑道,充满了信心。
“小兄弟你看。这个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闪青,青中闪白,釉层细薄晶莹,好像明澈的湖水。多漂亮啊。”大掌柜滔滔不绝的述说起来,继续在诱导王观。
张老等人眼睛老辣,自然知道大掌柜拿出来的不是影青,而是龙泉窑青瓷。
然而,虽然不清楚大掌柜这样做的目的,但是他们没有开口戳穿。而是在旁边看热闹,想要知道王观能不能识破这个把戏。
可惜,无论大掌柜怎么巧舌如簧,王观却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坦然自若的拿起青白釉带盖瓶,先把瓶盖拿开,再仔细观察打量。
见此情形,几个老人轻轻的赞许点头。看东西的时候,最好是自己判断。其他人的话,除非是自己请来掌眼的可信专家,不然只能够相信两三分,甚至最好不要相信。毕竟卖东西的人,肯定是把自己的东西夸赞得天花乱坠,一但轻信,就意味着上当受骗。
王观也不是初入行的新手,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自动把大掌柜的“噪音”屏蔽,专心致志的研究手中的瓷器。
几分钟过去了,看见王观把瓶子放下,大掌柜连忙问道:“小兄弟,东西怎么样?”
“还可以……”王观轻笑点头。
刹那间,大掌柜笑了,心里感觉舒服许多。他之所以故意误导王观,不是看王观不顺眼,而是一种试探。当然,也是在为自己挽回一些面子。
要知道,前面的那个釉里红麒麟纹盘,大掌柜看走眼了,认定是真品。可是,由丰宝堂的专家大师傅掌眼之后,断定是仿品。大掌柜自然有些不服气,然后按照流程,把东西拿到权威鉴定机构检测的时候,却发现真是自己打眼了。
当然,鉴赏能力比不上丰宝尝掌眼的大师傅,大掌柜自己也认了。毕竟大师傅钻研瓷器几十年了,经验丰富,目光如炬,不如他也不冤枉。
可是,刚才王观居然也看出来了,这对于大掌柜来说,多少也是个打击。让他忍不住自我怀疑起来,难道说自己从业十几年的经验,竟然比不上一个年轻人吗?
心里有了疙瘩,大掌柜自然想要试探一下,看看王观是运气好蒙对了,还是真才实学。所以他故意拿了一个与湖田窑青白瓷非常相似的龙泉窑青瓷出来,让王观鉴赏。同样是青瓷,而且非常类似,只存在细微的区别,如果经验不够丰富,往往会混淆了。
果然不出所料,王观似乎没有辨认出来。想到这里,大掌柜心情舒畅,断定王观刚才只是运气好,碰巧蒙对而已……
就在这时,王观的几句话,却让大掌柜的笑容僵滞起来。
“这个瓷瓶真的不错,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特别是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好像翡翠一样。”
王观赞叹不已,随即伸指轻弹瓶口,就听到清脆悠扬的声音:“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不愧是有瓷器之花、瓷中之宝美誉的龙泉窑精品瓷器!”
王观刚开始说的时候,大掌柜的笑容满面,可是听了两句之后,就发现不对头,等到王观把话全部说完,他干脆一脸惊愕,完全没有笑容了。
好半响,大掌柜回过神来,有些不死心道:“小兄弟,你没有弄错吧,我这个可是湖田窑的影青……”
“大掌柜,这个不是影青。”王观摇头笑道:“宋代的湖田窑的影青釉灰用量较多,透明度特别好,形成了一层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硬青釉。不过,由于工艺的限制,高温烧造的时候容易在釉面上产生大量气泡。在冷却的时候,气泡就会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可是我却没有从这个瓷瓶上看到这些特征。”
“还有就是这个胎体,一般来说,用厚釉说明胎质不行……”
一时之间,王观娓娓而谈,把湖田窑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的工艺特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和手上的瓷瓶仔细的对比印证,极具说服力。
“这年轻人的眼力非凡啊。”秦老见状,有几分羡慕的看向张老,轻声道:“东峰,小伙子是你带出来的徒弟?”
“是就好了,可惜是老钱的门生。”张老摇头道,语气有几分遗憾。
“令希兄的门生,难怪对于瓷器这样了解。”
旁边几个老人恍然大悟,纷纷点头表示理解。毕竟钱老本身就是在国内享誉盛名的陶瓷鉴定大师,所谓名师出高徒,他的门生有这样的本事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明白这些老朋友的想法,张老摆了摆手,忍不住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我刚才在开玩笑,据我所知,那个小子真的只是跟着老钱学了几个月时间而已。”
“什么?”
众人一惊,然后田老眼珠子一转,轻笑道:“东峰,你少来唬我们,说不定人家在跟随令希学习之前,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
“没错……”
其他人纷纷点头,觉得这样才比较合理。
“可能吧。”
张老不了解具体情况,自然不怎么确定。
然而,旁边的高德全却十分清楚,在这个时候也忍不住开口道:“诸位前辈,你们可能料想错了。虽说王观在进入集古斋之前,确实是有点基础,但是基础非常薄弱,相当于才入行的新手。”
“你的意思是说,他对古玩瓷器的鉴赏能力是在这几个月才突飞猛进的?”
刹那间,众人情不自禁摇头,眼中带着惊疑之色,很想相信这个事实。
“别说诸位前辈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就是钱老和我都难以置信。”高德全苦笑道:“平时看不出来,但是他真的是每天都在进步,每隔一段时间,总会给人出乎意料的惊喜。你们可能不知道,朱大先生的赝品,就是他率先发现的,然后托我向同行们示警……”
“真的?”
看见高德全认真点头,几个老人相互看了眼,也觉得他没有必要欺骗大家,顿时对王观的评价又高了一层。
“后生可畏啊。”
一个老人有几分感叹,不管高德全所说到底是不是事实,但是想到王观这样年轻,就算是从小学习古玩鉴定的人,也未必有这样的实力,所以自然给予了很高的肯定。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与此同时,大掌柜心里也有类似的感慨,悄悄地看了眼王观,第一次觉得四十多岁的自己老了。
不过,王观却没有那么感叹,看完东西之后就笑道:“东西不错,可惜瓶盖好像是后配上去的,有些松动了……”^…^^…^
第250章声名鹊起③这东西有妖气
说话之间,王观把盖子安放回瓶口,然后手指一动,就听到盖子和瓶口摩挲的声响,也证明了他的判断没错。一般情况下,原配的瓶盖与瓶口应该是很严密的,尤其是这种精细的瓷器,做工更是严谨精密,绝对不会出现盖口松动的情况。
见此情形,张老根本不用再找借口,直接摇头道:“小李,这东西不怎么样,我们就不看了,你收起来吧。”
与此同时,田老也皱眉道:“小李,俗话说事不过三,你都拿了三件东西上来,都没有一件让我们满意,再这样的话,我们就走了。”
“没错,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到别的店铺看看,指不定能够淘到合心意的宝贝。”秦老也开口道,得到众人的一致赞同。
“诸位前辈,你们稍微一下……”
这个时候,大掌柜有些急了。虽说很希望他们离开,但是不希望他们这样就走。这话看起来自相矛盾,实际上却很有深意。
张老等人浩浩荡荡而来,大掌柜不知道他们的用意,肯定是觉得压力倍增,心里自然希望他们尽快离开。可是现在感觉他们真的是来看东西的,大掌柜心里一安,自然改变了想法。开门做生意的,哪里有把客人外往推的道理。
况且大掌柜也清楚,这些老人家都是不差钱的主,花几百万买一件东西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东西能够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所以。这个时候张老等人要走,大掌柜反而想拼命阻拦了。何况,听听几个老人是怎么说的:丰宝堂没有好东西,所以要去别的店看看……就冲这一句话,大掌柜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这样离开。这已经不是生意的事情了,而是关系到丰宝堂的声誉问题。
这些老人家影响很大,只要随便一歪嘴。恐怕对丰宝堂来说就是个不小的打击,说不定丰宝堂的竞争对手还会趁机散布什么流言蜚语,那事情就更加严重了。对于有心把丰宝堂做大做强的大掌柜来说。绝对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
“诸位,等我两分钟。”
大掌柜心中一急,抱着龙泉窑青瓷瓶下去。一会儿之后又风风火火回来,把一个非常精致的锦盒搁在桌面上。
这个时候,大掌柜表情十分自信,伸手示意道:“小兄弟,我不多说了,你自己看吧。这件东西,不是我吹嘘,绝对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
这话大掌柜已经说了好几次,王观自然不会当真。不过从大掌柜的慎重态度看来,这应该不是普通的东西。
王观若有所思。小心翼翼的打开锦盒,低头一看,眼睛顿时一亮。只见锦盒之中平放着一座白瓷观音摆像,观音造型生动,体态丰盈。面庞俊美,超凡出俗,神态慈祥静穆,衣纹深柔洗练,线条潇洒流畅,好像真人一样栩栩如生。
“德化白瓷观音像。”
王观看了一眼。忍不住惊叹起来。
“小兄弟好眼力。”
大掌柜由衷赞许,然后继续示意道:“拿出来摆正,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王观闻声,立即小心的把观音摆像在锦盒中取出,平稳的摆放在桌面,然后轻轻的退开两步。刹那间,一抹烛光映照在观音摆像的身上,使观音显得愈加质地滋润莹厚,晶莹如雪,美如脂玉,令人百看不厌。
“小李,终于舍得把好东西拿出来了。”
与此同时,旁边几个老人看了,纷纷满意点头。当然,只是初步印象而已,不至于让他们多么震惊,所以继续稳如泰山的坐着旁观。
不过,坐在另外的一边的高德全眼尖,依稀就看到观音像的后背上好像是镌刻了印记,当下连忙开口道:“王观,背后有款,看看是谁的东西。”
“何朝宗印!”
在高德全的提醒下,王观绕走两步看到观音像背后来印记,顺口念了出来。
“何朝宗?何朝宗的观音像?”
一瞬间,三四个老人好像坐不住了,想上去看个究竟。然而张老却把他们扯了回来,摇头道:“大家淡定,何朝宗的东西很多,先让王观看看是不是真品。”
“张老,我这个绝对是何朝宗的真品观音像。”大掌柜叫屈道,可惜他的话可信度不高,根本没人理会,这让大掌柜感觉很受伤。
与此同时,苏虞扯了下高德全的衣袖,小声问道:“高叔叔,何朝宗是谁?听说这个观音像是他的东西,大家好像很激动。”
“是有些激动。”高德全笑道:“你不知道,何朝宗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德化白瓷工艺大师,他塑造的观音佛陀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稀世之宝,甚至让当时的人们不惜以万金争相购买。”
“这么厉害?”苏虞有些怀疑。
“当然。”高德全肯定点头道:“要知道,何朝宗的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只有让他自己满意的作品,才在背部钤盖印章。所以,印有他名字的作品极少,而且每件都形态不同,属于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
“那张爷爷怎么说何朝宗的作品很多?”苏虞有些迷糊了。
高德全笑道:“东西好,仿品赝品自然多。”
“明白了。”苏虞轻轻点头,纤手托着精致的下巴打量桌面上的观音像,小声说道:“东西这么漂亮,应该不至于是赝品吧。”
“这个难说,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高德全微笑道:“先让王观上手鉴赏,再听他有什么看法。”
这个时候,苏虞没再说王观行不行的话了,尽管嘴上不说,她心里却隐约承认,王观的能力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厉害。
与此同时,王观也挽起了衣袖,小心的握起白瓷观音像,认真细致的打量起来。
乍看之下,观音像就已经非常完美,现在仔细打量,王观更加觉得这件东西的确很难得。整个观音像为了追求仿真效果,衣褶线条皆呈弧线,头发丝丝毕现,海水纹纹路精细,体现了何朝宗大师高超的手艺。
当然,观音像的造型,以及工艺的雕刻,只是鉴定真伪的手段之一。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观音像的瓷质与釉料。
毕竟根据史料记载,何朝宗大师为了制作出最好的作品,非常注意原材料的精选。他所用的瓷土和釉药,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优质材料。所以他烧制出来的瓷像,瓷胎致密,透光度极好,质感性强,色泽光润明亮,有凝脂似玉的美誉。
这个时候,王观迎光打量瓷白观音像,果然立即看见一抹晶莹光亮,好像乳白色象牙,又如凝脂冻玉般的光泽。这种白色,稍微有些淡黄,质感非常丰富,所以在当时极受欧洲人的欢迎,甚至将其称为中国白。
这种白色,也只有明代才能够烧造出来。到了清代或者民国以后,由于原材料的比例和配方发生了变化,釉色在白中微闪青色,尽管仍然光润明亮,但是与明代已经截然不同了。
所以,根据这几个特点,王观已经有七成的把握可以肯定这是真品。
不过,出于谨慎的心理,王观又继续打量观音像后的款。只见观音像背后的何朝宗印四字款,隐隐约约,不是十分清晰。这个倒是十分符合何朝宗作品的特征。
要知道鉴别是否大师之作,不能只是根据印鉴而定。而且,真正的大师印鉴反而常常显得模糊不清,如果遇上十分清晰的印鉴,那么更加需要小心提防。所以,看到了这个观音像上模糊隐约的印记,王观反而松了口气,又多加了一成把握。
之后,就是看观音像的胎体了。
不要看这个观音像整体的品相很好,看起来完美无缺,实际上在观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