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第 204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徐常待,那是五代宋初名士徐铉。这人原来是南唐的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工于书。非常精通李斯的小篆,与弟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这样的人物,加上历代名贤的题跋,字卷自然十分珍贵。

    反正两件东西传承有序,所以在零九年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拍卖会上。就是一天之差而已,分别以1。08亿元和1。008亿元的成价格交,打破了国内中国书法拍卖成交纪录。

    这个纪录。直到一零年的时候,才被黄庭坚的砥柱铭卷打破。尽管如此,也没有辱没两件东西的成绩,毕竟就是从它们开始,中国古代书法字帖价值才算是正式步入了亿元时代,这是一个里程碑,谁也不能忽视。

    “当然,钱不是关键。”

    与此同时,王观苦恼道:“关键是两件东西都很好,难以取舍啊。”

    “对,确实很让人左右为难。”方明升深以为然,非常理解王观的心情,毕竟直到现在他还在犹豫着该挑选哪件法器。

    “那你慢慢权衡利弊吧。”

    此时,张老爽朗笑道:“这种事情我可帮不上忙,你们自己决定吧。我累了,现在出去喝杯茶,顺便叫人准备晚餐等你们。”

    “张老慢走,我们随后就到。”

    说话之间,王观目送张老离开,张清肯定随行相送,方明升也跟着下了二楼,继续纠结地选择法器。一时之间,整个三楼就剩下王观一个人,恰好方便他行事。

    当然,所谓的方便行事,可不是指见不得光的行窃勾当。

    人贵有自知之明,王观也知道自己书画鉴定的功力,尽管已经入门了,勉强达到登堂入室的地步,但是与真正的书画鉴定大师相比,肯定还有极大的差距。

    况且这里的东西太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容易分散精力,判断出错。

    这种情况下,王观觉得自己有必要开个挂,验证这秋深帖和渔父图的真伪,免得拿了一件仿品或赝品回去,那就亏大了。自然,借这个机会,也可以顺便看看三楼之中有没有更好的东西……

    想到这里,王观马上行动,利用异能扫视起来。

    刹那间,一道道宝光就在各个箱柜之间浮现出来,在空中互相交织融合,就好像是绚烂的烟花,美不胜收。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他都有几分沉醉于其间的感觉,百看不厌。

    “什么呀,居然真是仿品。”

    此时,王观定神一看秋深帖,顿时大失所望。只见字帖尽管有明黄色的宝光浮动,但是却浮于表面,一看就知道是底蕴不足,根本不可能是真迹。

    “我说这样的珍宝怎么舍得捐赠了,原来是明代的仿品啊。”

    王观摇了摇头,感叹许久之后,才收敛心情,继续观看渔父图。乍看之下,一道紫色光华立即映入眼帘,紫色宝光在空中浮动升腾,甚至飘到了楼顶。毫无疑问,这是真迹。

    看到这个情况,王观脸上露出了笑容:“还是张老比较靠谱,给我推荐了一幅真迹。”

    “嗯,如果没有别的好东西,那就承张老这个人情了。”

    此时,王观目光随之转移,一个箱柜一个箱柜的观察下去。每个箱柜之中宝光有强有弱,甚至也有一些东西没有任何的宝光,那是十足的赝品。然而赝品就算了,但是在诸多真品之中只有偶尔一两件东西,浮现出来的宝光能够与渔父图媲美而已。

    同样价值的东西,王观也不想再纠结下去,自然忽略了过去。

    片刻工夫,看完了十几个大箱柜,王观又移动到另外一个箱子之中。异能气机也随之渗透了进去,就在这一瞬间,一蓬灿烂紫金宝光顿时绽放出来。

    “呃……”

    紫金宝光太过闪亮了,猝不及防之下,王观又没有心理准备,自然下意识的闭上了眼睛。半响之后才算是反应过来,貌似是撞大运了,在砂砾之中发现了稀世珍宝。

    “会是什么东西?”

    一时之间,王观惊喜交集,正准备细看之时,忽然听到楼下方明升和张清对话的声音,立即当机立断,飞快走了过去打开箱子。翻找了片刻,顺利把那件东西拿了出来。

    “好像是……”

    王观研究起来,越来越惊喜,喜不自胜。

    “王居士。”

    不久之后,张清走上了三楼,随口问道:“怎么样,有决定了吗?”

    “决定好了,我这要这件。”

    说话之间,王观干脆利落连盒把东西收好,然后悠然自得向楼下而去。

    “呃?”

    张清愣住了,有些奇怪。因为秋深帖和渔父图还在,王观却选择了别的东西,自然让他感到十分困惑,摸不着头脑。

    不过再好奇,张清也没有急于追下去打探情况,而是收拾烂摊子,把被王观翻乱的东西逐一整理收好,再细心把箱柜关上,这才离开阁楼。

    片刻之后,张清来到龙虎山招待客人的会客厅中,此时此刻王观和张老、方明升已经入席就坐了,正在觥筹交错品尝由大厨精心烹饪的美食。说起来龙虎山一派,好像不忌荤腥。毕竟连结婚生子都行,更不用说吃肉喝酒了。

    所以一桌酒菜可谓是飘香四溢,让几个人吃得不亦乐乎。而且说实在话,从早上到现在,就是吃了些茶点,大家也有些饿了,也不打算客气,开宴前几分钟就是猛吃。

    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以后,这才慢了下来。

    此时,张老喝了口龙虎山特制的养生酒,随即微笑道:“王观,还没问呢,你最终挑了哪件东西啊?”

    “……宝贝。”王观正在啃一根香辣大鸡腿,语音也有几分含糊。

    “渔父图?”

    张老试问起来,看见王观摇头否认,顿时微微皱眉:“那就是秋深帖了?”

    “……也不是。”

    王观把肉吞到了肚中,这才展颜笑道:“在您老出来的时候,我又继续翻箱捣柜,发现另外一件好东西,觉得很符合我的心意,干脆就挑它了。”

    “另外的东西。”

    张老顿时一怔,连忙问道:“什么东西啊。”

    “……回去再说。”

    王观神秘一笑,笑容可掬道:“现在说了,我怕某些人后悔。”

    “听这话话的意思,东西要比渔父图还珍贵?”张老眉头一皱,喃喃自语:“三楼有这样的东西吗,怎么我不知道?”

    第846章黄庭经,换鹅帖

    PS:

    已经上来了,明天恢复三更,求月票支持。

    “是不是最新添放的东西?”

    此时,张老若有所思,转头询问张清。虽说三楼中的东西,他也算是比较了解,但是也不敢说全部清楚。毕竟东西每年或进或出,多少有些变动。他上次登楼观赏,那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在这段时间之中,三楼藏品肯定有少许变化。

    “叔公,你也知道,我不管这事。”

    然而,张清却茫然摇头道:“有什么东西,我也不太清楚。”

    “哦。”

    张老点了点头,干脆直接问道:“王观,不要卖关子,到底挑了什么东西啊?在我作保,他们不可能反悔,你就放心大胆的说吧。”

    “不急,回头再和您老细说。”王观笑道:“至于现在……道长们好像要和我谈什么事。”

    龙虎山宴请客人,也不仅是张清作陪而已。另外还有几个道士,这些人在陪客的时候,不断的献殷勤,又有几分欲言又止的样子,肯定是有求于人。

    对此,不仅王观看出来了,张老更是心知肚明。

    “还能有什么事。”

    张老性情耿直,更喜欢直来直去,干脆挑明道:“当然是荧光树脂的事情,刚才还在问我那树脂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奇……”

    “咳咳。”

    一个道长有些尴尬,不过还是有几分怀疑:“张居士,不是我们不相信您,主要是这事听起来有些玄乎。没有见过实物之前,我们肯定不能轻易相信啊。”

    从这话就可以知道,这个道士与张老不是本家。

    虽说龙虎山的天师姓张,却不意味着张天师能够一手遮天。实际上龙虎山的权力构成十分复杂。就算是外姓人一样可以身居高位。

    明代嘉靖年间,最受嘉靖皇帝寄信的道士邵元节,就是出身于龙虎山。他不姓张,却被嘉靖皇帝命为致一真人,统辖京师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

    由此可见,龙虎山一脉尽管和皇帝一样,属于世袭制度。但是却舍得分权,给有能力的人出头的机会,大家齐心协力。所以才有了龙虎山的辉煌。

    想来也是,如果不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估计龙虎山也不可能传承至今。更加没有现在道教四大法坛之一的地位。

    当然,与古代相比,现在龙虎山肯定没有那么风光了。尤其是在半山寺奇迹般崛起以后,早有这样心思的龙虎山,自然十分眼红。才会再次求到王观身上。

    租借紫檀阴沉木珠只是第一步,但是听到荧光树脂的奇妙作用,却又是另外一个惊喜。如果能够证实是真的,那么肯定不能错过。

    “怎么,连我的话都不信了?”

    此时,张老瞪眼道:“你觉得我会撒谎吗?”

    “不敢。不敢……”那个道士连忙赔笑道:“张居士的话,我们肯定不敢怀疑,只是难以置信。一时接受不了而已。”

    “爱信不信。”张老无所谓道:“等到王观请人用胶脂书写出华美篇章之后,你们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何必再另外请人。”就在这时,那个道士忽然笑道:“张居士,难道你忘记了,我们这里就有一个书法高手。”

    “嗯?”

    张老反应过来:“你是说道真?没错。他确实是书法高手,可惜就知道临摹别人的书法。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大家。”

    “那位道真是什么人?”

    与此同时,王观也有些好奇打听起来,随后笑道:“张老,你这话也有些偏颇,要知道许多书法名家,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临摹名家,打好了基地以后,才有了自己的风格,最终成为书法大师,所以说临摹也不见得是坏事。”

    “那是你不知道具体情况。”

    张老摇头道:“别人临摹名家名作,那是博采众家之长,研究历代名家的笔法,然后加以分析整合,最终化为己用,自成一体。可是他呢,可以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专。”

    “专临摹一个人的书法?”王观眨眼笑道:“这样也不错啊,专心把一个人的书法研究透彻了,更加容易推陈出新。”

    “不错什么。”张老哼声道:“他不是专门研究一个人的书法,而是专门临摹一个人的一篇字帖。临摹了二十多年,已经完全印在脑中,就算是闭上眼睛写字也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然而就是这样,却让他的书写习惯根深蒂固起来,除了这篇字帖以外,让他改写别的文字,简直就像是小孩涂鸦,让人惨不忍睹。”

    说话之间,张老叹惜道:“如果是十年前还有救,至于现在……他已经彻底废了,根本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说起来张老这神态语气,真有几分爱之深,恨之切的模样。一边说话的时候,一边狠狠朝几个道士瞪去,似乎这些人就是摧毁了一个书法大师的凶手。

    这些人也是心虚低头,尴尬的笑了,不敢直视张老的目光。看到这个情形,王观更加好奇起来,忍不住问道:“张老,他专门临摹哪篇字帖啊?”

    适时,一个道士抢在张老之前,笑容满面道:“王居士有兴趣,不妨亲自过去看看。”

    “这样呀,也行。”王观稍微沉吟,就点头答应下来。知道这个道士在给自己设套,但是主动权在自己,他也不担心中招。

    “既然这样,那就走吧。”

    其实大家也吃得差不多了,现在有这个借口,正好顺理成章的结束了晚餐,然后在几个道士的引领下,慢慢来到了一个房间之中。

    在这里,王观看到了那个名为道真的人,他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高高瘦瘦,嘴辰下巴留了三绺青须。再加上宽敞的道袍,很有高人的风范。

    “张老,您来了。”

    看到张老来到,道真十分高兴,连忙热情相迎。

    走进房间之后,王观好奇打量起来,只见这里十分宽敞,大概有四五十平方。不过布置却十分简单朴素,除了角落的一张竹床以外,就是一个宽长的书桌。以及几张椅子而已。

    在书桌之上,却是整齐有序的摆放了许多文房器具。其中一个小巧架子上,一排下来就有大大小小各种型号的毛笔二十多支。

    王观仔细打量。发现这些毛笔都是使用过的,并不是单纯的摆设而已。另外就是在书桌底下,却是堆砌了一叠叠宣纸。叠放宣纸的高度,几乎与书桌齐平。而且其中大半都有墨迹斑痕,显然是道真书写练字的结果。

    “道真。吃过晚饭了吧?”

    适时,一个年长的道士微笑道:“这位居士是我们龙虎山的贵客,对于书法比较感兴趣,你要是有空的话,就帮忙写一篇字帖送给他。”

    “行。”

    道真一怔,又或者已经习惯了。又立即点头答应,然后十分麻利取了一卷宣纸铺开,再用纸镇压平。然后净手研墨。

    在他准备写字的时候,张老也有几分感叹:“专也有专的好处,至少滚瓜烂熟了,也不需要怎么调整心态就可以直接进入状态。不像某些书法大师,心静不下来。就根本没有什么状态可言。”

    “当然,人家书法大师进入状态。灵光闪现的时候,就意味着一幅传世佳作诞生。可是道真再怎么灵光闪现,作品还是不可能摆脱前人的局限框架。所以说,弊大于利啊。”

    张老叹息不已,或者这类的话听得太多了,不仅是几个道士无动于衷,就连道真本人也是置若罔闻,专心致志的磨墨。

    不久之后,墨磨好了,道真开始提笔准备写字。

    “认真一些,拿出真本事来。”

    一个道士微声提醒,却是让道真若有所思,随即轻轻点头,屏气凝神,表情严肃认真。右手执笔醮墨,左手轻轻撩拿衣袖,然后笔走龙蛇,在洁白的宣纸上书写起来。

    “上有黄庭下有关元……”

    王观看了一眼,顿时惊讶道:“原来是黄庭经啊,我还以为是道德经呢。”

    “不对……”

    一瞬间,王观收敛了轻视之心,表情一肃:“这是换鹅帖。”

    黄庭经、换鹅帖,不同的称呼,却代表不同的含意。对道家经典比较了解的人,肯定知道黄庭经是一部修道养生之书。

    然而换鹅帖却是书法史上一篇名帖,传说是出自书圣王羲之的手笔。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真迹已经失传了,现在只有拓本流传。

    关于这个换鹅帖,也有一段传奇故事。众所周知,王羲之非常爱鹅。山阴有一位道士,想得到王羲之的书法。知道他爱鹅的癖好,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群又肥又大的白鹅,然后在王羲之经常路过的地方放养。

    王羲之果然上当了,向道士求购白鹅,道士却表示不要钱,只求他抄写一部经文。王羲之欣然答应,写了半天经文之后,高兴地笼鹅而归。也因为这段趣事,后世有人将王羲之所书黄庭经称为换鹅帖。

    然而王观却是知道,关于换鹅帖的真伪,历史上也是存在争论的。毕竟王羲之写经换鹅的典故,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来不知道什么缘故,就变成了黄庭经。

    但是不管怎么说,黄庭经换鹅帖在流传的过程中,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畹仁榉遥嵌即又械玫狡羰尽?br />

    所以真伪之争,并不影响换鹅帖的价值……

    第847章大手笔

    PS:月底了,大家有票就投吧,请多多支持。

    换鹅帖是飘逸的小楷,运笔流畅,结构完美。

    楷书,本来就有方正的意思,应该比较规范。然而这些字体并不一致,有大有小,笔画有粗有细。在保持整体和谐的前提下,增强了字与字之间的形态变化,具有动态美,更富有轻灵飘逸感。不过也有人觉得,这样的小楷笔法与王羲之的笔法不像,这才有真伪之辨。

    值得一提的是,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而已。也不知道是从谁开始,先把这篇经文与王羲之联系起来。反正一直到现在,还存留争议。

    当然,对于许多书法名家来说,换鹅帖是不是王羲之真迹并不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个名帖本身的质量上乘。不然的话,也不会被历代书家视为王羲之墨宝了。

    现在道真写的就是换鹅帖,张老说他二十多年来,专一临摹这篇字帖。打量片刻之后,王观深信不疑。只见道真执笔如飞,速度极快,但是字字清晰,充满了秀美开朗之意态。

    换鹅帖真本已经失传,王观通过一些途径,看过流传下来的拓本。现在回忆拓本,再对比眼前的字帖,发现无论是字体形态,还是框架布局,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厉害。”

    王观欣赏片刻,尽管道真还没有写完,他由衷赞叹起来:“果然够专一,绝对是专家,临摹换鹅帖的大专家。”

    “王居士过奖了。”

    此时,一个道士笑道:“其实也有些仓促了,如果能让道真准备一段时间,焚香净手,调整心态,恐怕能够写得更好。”

    “嗯嗯……”王观点头。也没有什么怀疑。

    就是没有怀疑,王观才理解了张老的感叹。能把换鹅帖临摹得出神入化,甚至有超越历代名家摹本的情况下,可见他的书法天赋极高。然而十分可惜,这样的书法天才太专一了,居然只会临摹换鹅帖,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挥霍浪费自己的能力。

    浪费是可耻的,会受到报应的。这不,报应真来了。除了换鹅帖之外。道真却不懂写别的书法字体,真是可悲可叹。

    正如张老所说,哪怕道真把换鹅帖临摹得和真迹一模一样,甚至超过真迹,但是肯定没有任何人承认他比真迹作者厉害。因为他是在真迹作者设定好的架构下,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但是脱离了这个框架,他就什么都不是了。

    为什么历代书法家,总是孜孜不倦的追求创新,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新局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那是由于他们十分清楚,活在别人的阴影下是没有前途的,唯有自成一家,才会得到世人的敬重。

    显然。王观钦佩道真练习书法的毅力,佩服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在专心临摹换鹅帖,但是绝对不会敬重他,因为他没有让人敬重的资格。

    “王居士觉得他写得好。”

    与此同时。在其他道士的示意下,张清轻声道:“我却觉得他还有提高的余地,如果能够用荧光树脂写下一篇黄庭经。以道真的书法实力。加上经文的玄妙,以及荧光树脂的效果,那么作品肯定震古铄今,流芳百世。”

    张清这话,称得上是开门见山,图穷匕见,直截了当……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王观也不觉得意外。

    然而,王观却没有正面回应,不置可否一笑,随之回头道:“张老,天色晚了,而且看了一天东西,我也累了,回去休息吧。”

    “呃……”

    一瞬间,几个道士十分失望,但是又不好多说什么。毕竟王观这个借口光明正大,而且又是事实,没有反驳的理由。再说了,人家想离开,难道还能强行留客不成?

    “行,那就回去。”

    张老态度中立,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就在张清等人满面失望表情,打算礼送他们离开之际,王观却话峰一转:“这位道长的字确实不错,只不过我确实累了,没有办法继续看他写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写好的黄庭经,给我一份回去观赏。”

    “……有,当然有。”

    一瞬间,可谓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几个道士有点儿惊喜交集,连忙翻找起来,最后还是道真自己动手,在抽屉中拿出一本制作精美的书册,有些莫名其妙的递给了王观。

    说实在话,直到这个时候,道真还是弄不清楚王观的身份,也不知道张清等同门干嘛好像卑躬屈膝似的讨好他。不过听他说自己的字好,需要仔细观赏,道真也不介意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奉献出来。

    此时,王观把书册接过来,顺势低头一看,只见书册是按照古法精心装帧的,纸页肯定是上等的宣纸。打开书页一看,里头是一行行舒展飘逸的小楷,让人看了就觉得赏心悦目。

    “谢谢了。”

    王观满意点头,当下也没有留下什么承诺,反而转身招呼张老走了。

    离开了龙虎山,大概半个小时,大家再次回到方明升的蓬莱小筑。虽然王观说自己累了,但是大家都清楚这是借口,所以肯定不是各自回房休息,而是聚在客厅喝茶。

    在方明升烧火沏茶之时,张老直接问道:“王观,你是什么想法?”

    “什么什么想法?”王观反问起来。

    “又装傻。”张老瞪眼道:“直说了吧,他们想买你的荧光树脂,你愿不愿意出手?”

    “我也不知道。”王观坦诚道:“还在犹豫之中……”

    “犹豫什么?”张老好奇道:“不舍得?还是在考虑怎么再宰一刀?”

    “没。”

    王观笑道:“我是在考虑,请那位道真帮我写一篇黄庭经,大概需要多少钱。”

    “嗯?”

    张老一听,顿时惊诧道:“闹了半天,你居然在打这个主意,准备釜底抽薪啊。”

    “我又不傻。”王观理所当然道:“有这样的东西,自己找人帮忙写一幅作品,注定可以成为珍奇异宝,干嘛要便宜他们?”

    “随便你了,反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解决就好。”

    张老也无所谓,反正紫檀阴沉木珠事了,那也没他什么事了。他也不打算多管闲事,而是笑问起来:“对了,你那个比吴镇渔父图更加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宝贝?”

    “好东西,难得的好东西。”

    王观卖起了关子,在张老的催促声中,才算是把东西拿了出来。东西装在巴掌宽的长盒之中,那是安装书画卷轴常用的锦盒。

    看到这个锦盒,张老自然而然误会了,饶有兴趣道:“到底是什么书画,价值居然比吴镇的渔父图还高?”

    “不是书画。”王观微笑摇头:“您老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什么?”

    霎时,张老愣住了:“不是书画还能是什么?”

    “张老,宝库里头,可不仅是只有书画而已。”王观笑逐颜开道:“另外还有一些东西,价值可不菲。”

    “这话倒是不假,除了书画以外,还有一些珍贵的明清名瓷,以及玉石、金银器物。”张老点了点头,然后沉吟道:“不过看盒子,应该不是瓷器。难道是那根镶金玉如意?”

    “不是。”王观摇头否认:“镶金玉如意撑死了就两三百万,怎么可能比得上渔父图。”

    “也对啊。”张老深以为然:“以你的性子,不可能做拣芝麻丢西瓜的事情。”

    “知道就好,也不用说出来嘛。”王观笑了起来。

    与此同时,张老也不客气了,直接伸手把长盒拿过来,稍微掂量了下,就有些惊讶道:“挺沉的嘛,似乎有一米二左右,难道是兵器?”

    “不是兵器。”

    看见王观继续摇头,张老也不打算继续猜测下去了,干脆利落把盒子翻开。

    “啊……”

    一瞬间,不仅是张老惊愕不已,连旁边的方明升也呆滞了一下,眼中尽是惊疑之色。

    “这个是……”

    半响之后,张老清醒过来,立时眉头一皱,非常迷惑道:“王观,你……你这还不是拣芝麻丢西瓜啊。”

    “有吗?”王观笑容依旧:“我觉得这东西不错啊,这样的‘大手笔’可不多见。”

    王观说的大手笔,不仅是形容词而已,更是在陈述事实。

    一般来说,所谓的大手笔,那是指有名的文章家或作品,也比喻实施宏伟的规划。不过王观口中的大手笔,或者说盒子里的东西,真是大手笔。说白了,就是非常大的毛笔,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如椽大笔。

    椽笔这个典故出自东晋名臣王询,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子那样的大笔送给自己,醒来了之后,他若有所思,告诉家人,此当有大手笔事。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晋孝武帝就驾崩了,由于他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颁布天下。

    从此以后,如椽笔、笔如椽、椽笔、笔椽、大手笔等,就成为了文人追寻的目标。发现梦里没人送笔给自己以后,一些人干脆自己制作大笔悬挂在书房里,不管是作为装饰观赏品,还是寓意深长的好兆头,反正类似这样的大毛笔,无论古今都不罕见。

    现在王观居然舍弃了吴镇渔父图而选择了这支大笔,在张老和方明升看来,典型就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啊。(未完待续……)

    第848章笔中玄机

    PS:

    今天的第一更,求月票支持。

    看到两人怀疑的目光,王观却十分轻松自在,微笑示意道:“张老,这东西到底是芝麻,还是西瓜,你不妨先看看再判断。”

    “肯定要看啊。”

    此时,张老也稳了稳心神,一边把大毛笔提了出来,一边开口道:“尽管我也相信你不会那么不智,但是也害怕你一时晕了头……”

    “嗯?”

    说话之间,张老的手掌在手臂粗圆的笔管上掠过,顿时有几分迟疑:“这个好像是金属材料……我说怎么这样沉。”

    “没错,是铜质的笔管,只是表面涂了一层黑漆。”王观点头笑道:“工艺非常好。”

    “铜皮铁管而已,有什么工艺可说?”

    然而张老却摇头起来:“如果是竹木、玉石,或者金银、陶瓷毛笔,又能够证明是古代宫廷的用具,那么价值百万不成问题。可是铜铁类的东西,价格肯定要大打折扣。况且这东西从头黑到底,又没有什么特色,怎么看怎么不值钱。”

    张老这话十分公允,这个大笔大是大了,但是通体就是黑色,不仅是涂漆的笔管黑,连笔锋也是黑的,而且黑得不够彻底,有几分杂色。

    一般来说,一种颜色十分纯粹,纯粹到了极点,那么就会透出亮光来。比如说黑陶,黑中闪亮的黑陶,漆黑的颜色之中充满了雅致之感。不过这支大毛笔却没有这样的状况,反而有几分灰黑斑斑之色。总而言之,东西的表相不好,自然影响了它的价值。

    想到这里,张老的眉头好像川字一样锁了起来,脸上充满了迷惑不解之色:“王观。这件东西的价值,你没有理由看不出来啊。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选它?难道是转性子了,要与龙虎山打好关系?”

    “怎么可能。”王观轻笑道:“我可是见钱眼开,不信神佛的。我要这件东西,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张老,您知道我之前去过汉中,那么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汉中呀?”

    “嗯?”

    张老愣了一愣,主要是话题有些跳跃,他自然不解其意。倒是方明升忽然若有所思起来。惊喜交集道:“你的意思是,这支大笔之中也暗藏了玄妙机关?”

    “没错。”

    王观直接承认了,微笑道:“在拿起大笔的时候,我就发现其中不对。不仅是由于它是金属材料构造,更主要是分量很沉。一般来说类似这样的大毛笔。如果是金属材料,那么笔管应该空心才比较合理。然而这东西却是实心,让我感觉有些怪异……”

    “尽管大笔是重了点,但是我没觉得有什么怪异啊。”张老皱眉道。

    “主要是你老没到汉中机关研究所参观过。”

    此时,王观笑着解释道:“不然的话,你也有我一样的反应。参观回来之后,我有点儿‘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后遗症了,现在看什么东西都怀疑是不是暗藏了机关。”

    “对对对……”

    方明升深以为然:“我也有这样的症状,尤其是看到箱盒之类的东西,第一反应就是猜测这东西有没有什么机关。”

    张老有些恍然。然后仔细打量大笔,迟疑道:“王观,你说这东西有机关,那是自己的怀疑猜测。还是真找到了机关了?”

    “当然是找到机关了。”王观笑道:“我可不笨,不可能因为心里的一点怀疑。就舍弃了渔父图而选择了这支大毛笔。”

    “那么机关里头藏了什么东西?”张老自然追问起来。

    “这个我倒是不清楚。”王观装蒜道:“当时情况有些仓促,发现了机关以后,张清就上来了,我也不好再继续研究下去……”

    “这样说来,还是有几分风险啊。”张老皱眉道:“如果这支大笔只是有机关而已,里头却没有储藏其他东西,那你岂不是吃亏了?”

    “赌一把,碰运气。”

    王观笑容可掬道:“你们也知道,我的运气向来不差。既然发现了端倪,没有理由错过这样的东西。再说了,我亏得起,大不了再等一年。”

    “我不相信龙虎山尝到甜头以后,只租借紫檀阴沉木珠一年。等到明年租期一满,他们打算续签,我直接索要渔父图,不信他们不给。”

    说白了,王观就是在打这个主意,不然租借的条件也不会那么简单,没有张清等人想象中的那样苛刻。杀鸡取卵,固然能够获得一时之利,然而细水长流才是王道。就好像种韭菜,只要不把根挖了,那么就可以割了一茬又一茬。放了长线,才能钓到大鱼……

    “你把他们当成提款机了?”

    一瞬间,张老有些啼笑皆非:“摆明了是拿他们当成肥羊看待,每年剪羊毛。”

    “不能这样说,我们这是互利互惠啊。”

    王观振振有词道:“你们不要看他们现在好像是在出血,但是回头肯定能够连本带利赚回来。相比之下,他们在吃肉,我只是喝汤罢了。”

    这话倒不是得了便宜在卖乖,毕竟以龙虎山的能力,又得到了紫檀阴沉木珠这样的异宝,两者之间可谓是相辅相成,肯定能够玩出大花样来。

    这个年头,除了女人的钱比较好赚以外,估计宗教团体最赚钱了。不然的话,也不会每年都冒出一帮“大师”闹得满城风雨。

    所谓信仰自由,心诚则灵,你不信,别人信啊。而且别看王观口中不信仙佛,但是真正进入到佛寺道观之中,他也不能免俗烧上几炷香礼敬一下。看起来很矛盾,实际上却是一种十分常见,又十分微妙的心理。

    “不要瞎扯。”

    张老不想多谈宗教事务,干脆把话题拉了回来:“你说的机关在哪里?”

    “在……”

    王观才打算指点出来,没想张老突然改变了主意,伸手阻拦道:“算了,你先别说,让我自己找找。”

    说话之间,张老把大笔搁在旁边的桌子上,然后仔细的观察摸索起来,而且很快就把破解机关的关键锁定在笔管上端。毕竟相对光滑无缝,又涂了黑漆的笔管来说,封堵起来又系了丝带的上端,确实比较令人怀疑。

    “应该是这里吧。”

    张老打量片刻,只见笔管的上端有个拧子,丝带就是系在拧孔中。一番琢磨之后,他伸手试探性的按动拧子,却发现拧子纹丝不动。

    一时之间,张老好像与拧子较上劲了。按不行,那就转吧,然后又是搓,又是捏,又是拉扯,可惜拧子却没有任何反应。

    片刻之后,张老暂时放弃了,眼中充满了怀疑:“王观,这笔真有机关吗?”

    “当然,我还会骗您老不成?”王观十分认真点头,随即笑道:“您老要是不信,那我就出手破解机关了?”

    “行,你来。”

    张老也不纠结,直接让开了位置。他老人家很干脆,觉得自己不行,那就让行的人来,不会为了所谓的面子而磨磨蹭蹭。而且也不用觉得张老实力不行,主要是术业有专攻,毕竟不是什么人都对机关学有研究的。

    就算是王观,如果不是作弊的话,估计对于这支大笔也没辄。不像现在,知道了大笔的机关奥秘,自然是游刃有余,不费吹灰之力。

    “张老,其实您应该多点耐心的。”

    此时,王观笑道:“你检查笔端,那是很正确的突破点。就是方向错误而已,不应该是笔管的上端,而是在下端……”

    笔管的下端,其实就是笔锋。这是一支大笔,那么笔锋自然不小,就好像是小扫帚似的松蓬起来。根据张老鉴定,笔锋的毛应该是马尾丝,吸墨性不好。所以这支大笔的笔锋只是纯粹的装饰品而已,很难用来醮墨写字。

    现在王观把笔锋拨开,只见笔管之中果然有个塞子。

    一般情况下,毛笔的制作,就是将笔管的下端挖空,再把笔锋填进去就了事。可是这支大笔却多了一个小小的塞子,确实有几分不同寻常。

    反正王观知道这个塞子是关键,当下直接伸手用力一按,然后旋转一圈。

    “咔嚓!”

    机关声响动,证明王观说得没错,东西确实暗藏玄机。也就是这一时刻,在笔管的上端,无论张老怎么较劲都没有松动迹象拧子突然弹跳了出来。

    “咦,居然是这样打开的啊。”张老惊叹之余,也连忙凑近观看。只见拧子弹开以后,笔管就露出了一个孔眼。不过孔眼却不大,只是能够塞入大拇指头罢了。

    成人手臂粗大的笔管,内部居然只有大拇指头大小的孔眼,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况且王观又证实了这支大笔确实有机关,自然更加让人期待笔管之中的情况。笔管里头到底是不是藏了什么东西,如果真藏了东西,那么东西会不会是什么宝贝?

    带着这样的想法,张老第一时间把微沉的笔管抬了起来,然后轻轻的抖动。片刻之后,只听见啪的一声,在笔管孔眼里头好像是有什么东西跌落出来。

    “真藏了东西。”

    一瞬间,众人惊喜交集,连忙朝桌面看去。

    “咦?”

    乍看之下,众人愣住了。一眼望去,只见桌面空荡荡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难道是掉地上了?”

    张老眉头一皱,低头在地板搜索起来。

    第849章五色笔

    PS:

    第二更了,大家有月票就请多支持。

    “张老,您别找了。”

    此时,王观眨了眨眼,忽然说道:“东西就在桌上。”

    “什么?”

    张老一怔,又回头看了眼桌面,还是什么也没看见。当下吹胡子瞪眼,不满道:“哪里有东西?以为我老眼昏花,什么也看不清楚吗?”

    “张老,我哪敢啊。”王观连忙摇头,誓言旦旦道:“东西真的在桌面上。”

    “嗯?”

    感觉王观不像是在撒谎,张老立即皱起眉头,仔细打量起来。

    桌子是用上好的黑酸枝制作而成,尽管没有涂漆,但是木材本身的质量就很好,经过细心的护养,表面更透发出幽亮的光泽。

    这样干净的桌子,上面搁了什么东西,绝对可以一目了然。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张老看了一眼,没发现什么状况,仔细观察了一会,才算是发现了一点端倪。

    “咦?”

    发现了端倪以后,张老惊愣起来:“这是……毛笔?”

    “还是毛笔啊。”

    此时,方明升也看见东西了,自然也十分惊诧:“在大笔之中,就是藏了这支小笔?”

    当然,方明升口中的小笔,那只是相对来说。实际上这支笔也不算小,只能说是比较正常的型号,但是对比手臂粗的大手笔,却实是小笔一支。

    另外就是,这支应该是木笔,笔管的颜色与黑酸枝颜色十分相似,所以搁在桌面上才会那么不起眼,以至于让人看了就忽略过去。

    “亏了,太亏了。”

    见此情形。张老忍不住摇头叹道:“王观,你赌输了,看来真要等到明年了。”

    “不至于吧。”

    王观摸了摸鼻子,又挠头道:“毕竟藏得这样严实的东西,应该不会普通吧。”

    “这个难说。”

    张老摇头道:“把东西藏起来,未必就是珍贵宝贝,说不定具有什么特殊意义。就好比古人藏信扎家书一样,属于一种纪念性的行为。”

    “是吗。”

    王观一脸不死心的模样,直接伸手把桌上的毛笔拿了起来。

    “啊。怎么回事?”

    就在这一瞬间,奇怪的事情突然发生了。本来黑中泛紫的笔管,忽然在晃荡之间就变成了微微的淡黄色,就好像王观手掌的肤色一样。

    张老和方明升自然看到了这个情况,刹那间瞠目结舌。难以置信。忍不住揉搓了下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疲惫了,以至于出现了幻觉。

    “张老……”

    适时,王观也有几分惊喜交集:“这东西……好像有些不对啊。”

    说话之间,王观顺手把毛笔搁下,只见毛笔果然又在瞬息之间变了颜色,无声无息的与桌面色泽完美融合起来。

    “……这简直就是变色龙!”方明升冷静下来。眼中透出灼热的光芒。看到这样的情形,哪怕是再蠢的人,也应?(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