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椋褂锌勺什握盏氖滴镒魑侗荆偌由仙ǖ拿畋省⒕康募家眨饩鸵欢ǹ梢曰没盍钕郑蜩蛉缟7垂此担撬姆剿宋铮绞羌偕剑耸枪湃耍勖撬裁挥屑庵制嫘喂肿吹纳窖摇⒌烂舶度坏墓湃恕D闼莸模徊还乔叭说募炎骱突祝磺叭怂莸模质潜人绲那叭恕U庋啻鲁孪嘁颍」芑牟季指袷礁饔胁煌涫刀际窃谛槲掮午恐刑稚睿硪谎际俏薹煅榈摹U庵忠揽苛倌 ⒁揽肯胂笮楣钩隼吹幕税讶舜酱游吹焦奶榛镁持腥ブ猓衷趺椿嵊腥思涞纳兀俊?br />
本忠的这一番话,说得颇有道理,不单出于黄逸峰的意料之外,也使素素感到惊讶不止。素素自打作画以来,耳朵里灌的都是拜年话、马屁腔,除了师傅之外,还没有一个人敢于当面指责她的画儿有什么欠缺的地方。平心静气地一想,这个小客官所讲的倒也不无道理。这几年来,自己在山水画上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是进展却不大,自己也感到越画越乏味,不正是这个原因么?这样一想,不禁高兴起来,没等本忠把话说完,就抢过话头去说:
“刘客官的这一番活,的确说出了作画的妙法真谛,叫我茅塞顿开,找到了我的症结所在了。想我自从七岁开笔学画以来,十几年中换了三位师傅;他们都是知名的丹青高手,但教我画画儿的秘诀,无非就是多临多摹。他们说:作画有如作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要是临熟了前人佳作三百幅,画起画儿来不但能够得心应手,而且可以做到笔笔有来历,笔笔有出处。还说:画家中的顾陆张展①,有如诗家的曹刘沈谢②,阎立本则有如李白,吴道子则有如杜甫,只要多多临摹这几家画祖画圣的名笔佳作,发展变化也就在其中了。这种说法,不知道对与不对,请刘客官一并指教。”
……………………
① 顾陆张展──指顾恺之(东晋无锡人,字长康)、陆探微(南北朝刘宋时人)、张増繇(南北朝梁代人,即画龙不点睛者)和展子虔(隋代人,历北齐、北周,至隋代为散朝大夫,善画台阁人马,尤工远近山水)。
② 曹刘沈谢──指曹植、刘桢、沈佺期、谢灵运四大诗家。
本忠略一沉思,回答说:
“学画和学写字一样,总是从临摹开始的。临摹,可以学到前人运笔用墨的经验菁华,当然缺少不得。不过一味只知临摹,则只能跟在前人身后亦步亦趋,就永远不会突破前人的窠臼、发展自己的风格。有一句古话说:‘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仅得其下。’这么说,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我看也不一定。要是每一个学生都超不过先生去,那么头一个名家是从哪里来的呢?还有一句古话,叫做‘学问之道,得之师者半,得之己者半’,大概就可以说明学生为什么可以青出于蓝的道理了。一心一意学一位名家的做法,照我看不是什么好主意。因为你学得再好,也只能做到像这位名家而已。上月我在杭州消暑,闲来无事,读顾炎所著《日知录》,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效《楚辞》者必不如《楚辞》,效《七发》者必不如《七发》。盖其中先有一人在前,既恐失之,而其笔力复不能自遂,此寿陵余子学步邯郸之说也。’这一段话,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总而言之,前人是一定要学的,尤其在开始的时候。不过不能只学一家之所长,而要学众家之所长;一边学前人的经验,一边还得加进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化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听了本忠的这一番议论,素素显得特别高兴特别佩服,精神振奋地说:
“刘客官高见,深入浅出,精僻透彻,说出了学画的道路和门径,令人心悦诚服。自从我学画以来,师傅们总是根据他自己的所长和所好,这个劝我学这家,那个劝我学那家,还没有一位师傅说过刘客官这样一番高论的。我画的这一堂四扇屏,正是按照刘客官所说的,既吸取了前人名家之所长,又掺杂了自己的一得之见,大胆画成的。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对。听刘客官这一说,我所走的道路,大概还不算大错吧。今天遇见明师,还有一件事情一并请教:世上万物,可以入画者名目繁多,大别之也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虫鱼、禽兽、庭院、楼台等等。这许多名目中,当以学哪一种为最妥呢?”
本忠见自己的议论颇得素素的赏识,不觉谈兴更浓,既然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所见,干脆大发议论地说:
“古代知名画家有善画山水人物的,有善画花草虫鱼的。要问以学何种为妥,当依各人性之所近和熟习与否而定,并无一成不变之规。一般说来,性喜山水的,山水画得必定好,性喜花卉的,花卉画得必然佳。这是因为只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会去仔细观察揣摩,画出传神之笔来。如果是看也没有看见过的东西,只是从画谱中照摹照描,就是下再大的功夫,也画不出好画儿来,至多不过是为名画描摹复制本而已。小姐所作的潇湘八景,诸位称颂备至,以为是成功之作,敝意则不敢苟同。想当初吴道子在唐宫大同殿上写嘉陵江,一日而成。为什么能够如此之神速?是因为他有所本么?不是的。这是他在看过嘉陵江的山川地形之后,就有一条嘉陵江在他的胸中,所以下笔的时候,只要依照胸中的江流加以适当布局写出,自然就是一幅好画。这跟苏东坡所说‘画竹必先得有成竹在胸中’是一个道理。宋迪当年头一个画潇湘八景的时候,想必也是依据实景加以剪裁后画成的,后人仿效,只知依样画葫芦,就连一点儿生气变化都没有了。这样的画儿,不过是人画亦画,陈陈相因,有什么新意呢?比较起来,为什么这堂四扇屏,不论是花卉还是昆虫,都能够画得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呢?原因就在于你在下笔之前,胸中有现成的梅兰竹菊和各种昆虫禽鸟,方能够随心所欲,画所欲画。不像你画潇湘八景,只能生搬照抄,不敢增减一笔。所以说,像小姐这样身处重闺的人,还是以画眼前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为妥。比如画猫和画虎,猫是天天能够看到的,只要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它坐卧行走、或扑蝶,或捕鼠,神态各不相同,据此画了下来,必定惟妙惟肖,俨然一只活猫跃然纸上;虎,刚从来没有见过,只能从画谱上照抄,人家怎么画,你也怎么画,画出来的不是死大虫,也是呆大虫,甚而至于画虎不成反类犬。这说明不是自己极熟的东西,勉强去画,也是画不好的。能够比猫画虎的人,还算是不错的了。
“画山水人物也一样。你住在杭嘉湖平原上,没见过真山真水,怎么能够画出好山水来呢?没有到过山东,怎么知道‘登泰山而小天下’?没有到过四川,怎么分别‘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①天下幽’?没有到过广西,怎么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你身居浙江,浙南雁荡之奇,括苍之秀,总是应该去看看的。这两处地方,就在我的家乡,只可惜我不会画画儿,身在奇峰异景美如画的仙居,也画不出半幅山水画来。要是小姐去了我们小地方,只怕有如到了山阴道上,眼不及看,手不及画,真个应接不暇,乐不思蜀,不想回嘉兴来了呢!”
……………………
① 青城──指四川灌县西南的青城山,一名丈人山,为岷山第一峰。
马维禄听本忠不说则已,一说起来,成本大套的,头头是道,连素素都十分佩服,先是奇怪,后是惊讶,最后听到本忠邀请素素到浙南去,似乎恍然大悟了,就笑着打趣说:
“三娘听见没有?刘客官一通花言巧语,要把大小姐拐进浙南深山冷岙里去呢!他那里居心叵测,起了不良之意了。三娘还不赶快下令,叫丫头们一顿乱棒打出门去呀?”
薛三娘虽然自己不会画画儿,对本忠所谈,也不完全明白,但看见素素对他颇为钦佩赞服,分明十分投机,就也借着马维禄的打趣暗示她女儿说:
“现在的人,良心不正的居多,稍不留神儿,不言不语儿地就把人给坑蒙拐骗了;能把实话说出来,叫人明着上当,我看就算是最好的了。再说,闺女大了,翅膀也硬了,该往哪处飞,得由她自己拿主意,做娘的哪儿还管得了那许多?只是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她要是真的到了浙南仙境留恋不归呀,我只好收拾收拾,卖了这个破院子,进姑子庵修修来世,了此一生得啦!”
本忠邀请素素到浙南去游山玩水,原本是一句随口说说的客气话,知道她并不会真去。经过马维禄自作聪明地点了题,又经薛三娘渲染了一番,连素素也觉得本忠的邀请是意有所指,弦外之音,无非是要她远嫁浙南的意思,不觉一朵红云,飞上了脸颊,沉思片刻,只好也用哑谜来回答哑谜了:
“刘客官仙乡风光秀丽,确实是我学画真山真水的绝妙境地。如蒙不弃,客官南归之日,当附舟一游,到府上相扰一些时日,以开眼界。不过仙境虽好,终不是我女孩儿久居之处,即便留连名山,怎能够割断我母女骨肉深情?早晚也还是要返本归源,回嘉兴来侍奉老母的。”
马伟禄一听,好哇,两个人居然拿大伙儿当傻子,以哑谜对话,就干脆把话替他们挑明了说:
“小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要是割不断母女情骨肉亲,不会带着令堂一起南归呀?”
素素注意到马维禄特意使用这个“归”字,指的似乎是“于归”的意思。由于他说得太明白太露骨了,一时不便于回答。孔大方看出了她的窘态,代她解围说:
“马老板自己糊涂,反倒说别人糊涂!你知道小姐善画观音,南下之前,不会先替她母亲描一幅真容随身带着,早晚拿出来看看,不就可以稍解思念之苦了么?”
经孔大方这么一说,素素不由得会心地笑了起来:
“要说家母的真容,早就描下一幅在此了。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想起来要去游山玩水,倒不是为了远离家门稍解思亲之念才画的。今年春天,是家母的四十大寿,姐妹们每人孝敬了几两银子,在前院儿摆了儿桌筵席,为家母作贺。席间,众姐妹撺掇着非要我画一幅‘众女贺寿图’不可,我推诿不过,应命画了这一幅,正打算拿出来请教呢!”说着,取出一轴画卷来,就在手上打开,由一个丫头高高擎着,请众客人观看。
这是一轴用绢画成的行乐图:薛三娘身穿寿字大妆居中含笑而坐,众姐妹手托寿桃鲜果环侍左右。构图立意并不清新,但画得极为工细,大家夸奖不绝。本忠说:
“画人物之难,难在传神二字。这幅画上,估计都是平日极熟的人,所以一颦一笑,都能够画得出神入化,酷肖绝似,再一次证明刚才我说的只有画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才画得好这个道理。书中说吴道子画人物有八面玲珑的妙处,我没有见过吴道子的人物画,想来这‘八面玲珑’,也就是不论背面侧面,都能够画出一个人不同特征来的意思。这幅画里的姑娘们,神态各不相同,我们外人当然认不出谁是谁来,要是叫她们姐妹们自己来看,大概一个个都能叫出名字来的吧?”说到这里,指着画上一侧一背两个人像问擎画儿的那丫环:“你能认出这两个人是谁吗?”
那丫头看了素素一眼,素素点了点头,这才敢于搭话说:
“这侧面的是八小姐桂香,这背面的是九小姐兰香──只有她一个人爱插兰花,别人都是爱插红花的。”
这个丫头的注释,引起了大家的欢笑。孔大方发现画儿上还没有题跋,就问素素为什么没有落款和题咏。素素说:
“这幅上寿图画成以后,原打算挂在我自己的绣房里,一早一晚都能见到,也是有如定省①的意思。为此,家母的主意,想在我的业师或好友中礼请一位来大笔一挥,以添光彩,只是这半年来我师傅到南京当清客相公去了,至今未归,这幅画儿也就一直没有拿出来过。今天因为刘客官的高论服人,这才敢于一并请教。刘客官今天虽是初次见面,却肯于开诚布公,多方开导,使我获益匪浅,也算得是我的业师了。如蒙不以浅陋鄙俗见弃,学生斗胆,敢向刘师傅乞赐珠玉②,就请大笔随意一挥,不知师傅肯于俯允否?”说罢,离座深深一福。
……………………
① 定省──封建时代指子女对父母的早晚问安。
② 珠玉──对别人文字的美喻。
孔大方见一向以高傲闻名的素素今天果然对本忠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会儿居然半真半假地向本忠称起师傅来了,怎能不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助他一臂之力呢?于是哈哈大笑着敲起边鼓来说:
“刚才小姐意欲附舟南下,一穷浙南山水,跟刘老板就算是通家之好了;如今又以弟子自居,愿意拜在门下,敦请师傅大笔一挥,不论是师是友,都断无推诿之理。赶快吩咐下去,笔墨伺候,待刘老板当众挥毫就是!”
按照孔大方的猜想,本忠既然在绘画之道上能讲出一番道理来,在诗赋上头当然不在话下。马伟禄也为本忠的风雅谈吐所蒙蔽,以为他胸中自有万卷书,赋诗题咏,不过是手到擒来的小事儿一桩,就也一个劲儿地敲锣边儿撺掇。素素见孔、马二位一力作美,连忙示意梅香、杏香去研墨伺候。
黄逸峰是深知本忠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儿的。在杭州避暑期间,看了几本闲书,记得几句,借题发挥,所言适中,博得了素素的叹服,只能算是一时的巧合。说到赋诗题咏,生怕本忠要出乖露怯,心里直替他着急。何况孔、马二位一个劲儿地吹热风,自己更不便于泼凉水,只好暗地里频频向本忠丢眼色,示意他不要揽这宗买卖。怎奈本忠不知道是真没看见还是假装没看见,竟没有理他的茬儿,却是颇表谦虚地应承了下来说:
“既蒙小姐不以鄙薄见弃,为师实不敢当,若肯引以为友,就叨光不浅了。不过丑话必须先说在前头:我是个山野村夫,乡曲俚歌,倒是自小会唱;要我赋诗填词,却是不会。要是不怕玷污佳作有辱令堂,我这里信笔涂鸦,倒是不费什么力气的。只是着墨之后,再要除去,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满尊意时,小姐可别着恼!”
素素见本忠慨然应允,喜不自胜,连连逊谢说:
“古人作诗,有能改一字者,尚且下拜称一字师①,今天刘客官不吝赐教多多,尊一声师傅,并不为过。既是嫌我本性愚鲁,不堪造就,那就有屈尊驾,称一声学长,请这边画桌上随意挥洒吧!”
……………………
① 一字师──关于一字师的典故很多,略举几个例子:1。《唐诗纪事》中说:郑谷改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为“一枝开”,齐己下拜,称郑谷为一字师。2。 《诗话总龟》中说:肖楚材见张咏所写诗“独恨太平无一事”,请改“恨”为“幸”,张咏称肖为一字师。3。《竹坡诗话》中说:韩子苍改曾吉父所写诗“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曾题诗”,改“中”为“深”,改“里”为“冷”,曾称韩为一字师。
素素手捧着上寿图,把它平铺在画桌上。梅香、杏香已经研好了一池香墨,准备下了大小粗细鸡兔狼羊各色毛笔。本忠面南而立,拣出一支“小大由之”的中楷羊毫来,蘸饱了墨汁儿,凝神思索佳句。众人站在东西两面,目不转睛地看他如何落笔,闪出南面的窗户,好让光亮透进来。本忠先在画卷上首写下了“众女上寿图”五个拳头般的大字:心正笔正,结体劲媚,粗犷中又见娟秀,端的是柳体笔法。众人正称赞间,本忠略一迟疑,刷刷刷一口气儿在左上角的空白处写下了核桃大的一行字。大家看时,素素的含春粉脸登时变成了惨白;薛三娘张大了嘴失去了笑声;黄逸峰忍不住脱口而呼:“糟糕!”孔马二位瞪大了眼睛,相顾失色,心里连叫:“完了完了,这一跟斗大概算是栽到家了。”──原来,画上着墨的,是“这个婆娘不是人”七个字。
众人正在惊讶错愕中,本忠蘸了蘸墨,挥笔又写下了一行,顿时间,素素的脸上又绽开了春天的鲜花;三娘那刚咽下去的笑声又格格格地迸了出来;黄逸峰大叫:“转得好!”孔马二位同时吐出了一口气,咂着舌头赞叹:“神笔!神笔!真是神笔!”──原来,下文接着写的是“瑶池圣母下凡尘”七个字。
在一片赞叹声中,本忠又写下了一行:“亲儿养女皆成贼”,左右惊呼声复起,本忠不去理睬他们,管自振笔疾书,以奇句“窃得蟠桃贺寿尊”作结,末署“括苍山人拜题”,这才搁笔抱拳,说声:“不堪入目,献丑!献丑!”
至此,在场的人个个称奇,人人喊好。素素亲自捧过印泥来,要本忠用硃。 本忠推说图书①未曾带在身边,日后再补。欢笑声中,孔大方使劲儿拍着本忠的肩膀连连夸奖说:
……………………
① 图书──当时口语中指私人的印章而言。
“好你个小兄弟,真有你的!没想到你还是个风流才子,善用惊人之笔,一反一覆,出奇制胜,不同凡响,既不落前人窠臼,又不流于庸俗老套。若非大手笔,怎敢作这样的奇妙文章?这可真是真神不露相,要不是今天亲眼所见,谁知道你有这两下子呢?古人论诗,有所谓‘清新庾开府②,俊逸鲍参军③’;今天看来,要论大胆新奇,当首推你刘括苍啦!”
……………………
② 庾(y ǔ雨)开府──指南北朝新野人庾信,字子山。文章华丽,与徐陵齐名,当时称为徐庾体。梁元帝时曾以右卫将军出使西魏,后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因此世称庾开府。所作《哀江南》赋,人称集六朝骈偶文字之大成。
③ 鲍参军──指南朝宋东海人鲍照,字明庭,著名诗人。曾任临海王参军,因此世称鲍参军。
黄逸峰不知道这两行题咏正是本忠从闲书上看来的,今儿个见他没有露怯,反而露了脸,也得意非凡,兴致勃勃地帮着吹诩说:
“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我这个伙计是文武全才么?不单笔下有两下子,刀枪弓箭上头,更有两下子呢!”
马伟禄立刻趁机撺掇:
“那就太巧啦!这位大小姐,也是文武全才,除了知书善画之外,舞剑射弹,还没有遇见过敌手呢!大小姐,趁今天时候还早,你们二位是不是比试比试,分一个你高我低,让我们大家也见识见识,开开眼界呢!”
素素昨天接到孔大方的简帖,只为仰慕本忠仗义疏财,有几分侠气,因此决定盛情款待,并打算以书画武术压他一头。谁知这个小客官对书画并不外行,不单没有压了他一头,反而叫他压了自己一头;正打算以武胜文,指望在剑术射弹上夺回一筹来,打一个平局,没想到他还是文武全才。从他进门以后默不作声,论起画来又别开生面来看,正是个有真才实学却不外露的人。在这种人面前,还是自谦一些的好。这么一想,就颇为客气地回答说:
“在学长面前,怎么敢说比试二字,若肯不吝指教一二,就已经是万幸了。请问学长,需用什么样的兵器,好着人准备。”
本忠也很客气地回答说:
“我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山野村夫,小时候学过几天拳脚,也只为防身之用,并无出色之处。听说小姐剑术射弹骑马走索都是一绝,正想请小姐大显身手,让我们山里人也开开眼界呢!我们山里,水牛黄牛倒是常见,可是除了官府衙门,老百姓家里是没人喂马的。不怕小姐笑话,骑在马背上是个什么滋味儿,我还不知道呢!倒是刀枪弓箭,原是我们学步战的基本功,准备起来,大概不会有困难吧?”
素素听如此说,高高兴兴地站起身来说:
“既是如此,我这里刀枪弓箭都现成,只是我家后花园狭窄,跑不得马,今天就先请教剑法和步射,等日后到城外去找一空旷地方,再专门请教骑射吧。诸位客官请随家母先到后花园儿稍等片刻,我去取了兵器随后就到。”说罢深深一福,带了四个丫头,告辞出门去了。
第七十七回
射弹刺枪,十客园兄妹比武艺
佳肴美酒,天香楼母女宴才郎
薛三娘带了四位客官,缓步来到他家的后花园儿。
这个花园儿虽然不是很大,但也不算太小。园门上镌着“十客园①”三个大字,无非是向客人们夸耀园中花木之盛。园中心有一片青草地,东西两面,各有一座太湖石叠成的假山。山前各有一个小小的荷花池,正北是一道竹篱笆,有小门和倾脂河相通,周遭栽着四时草木花果,修剪得整齐利索,井井有条。有几株石榴、海棠、花红,正挂满了累累果实;有几畦秋菊、秋海棠、秋牡丹,正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儿。其中尤以菊花的品种为最多。以花瓣儿分,有平瓣儿的、管瓣儿的、匙瓣儿的、舌瓣儿的,还有尖端卷成钩儿球儿的;以颜色分,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还有绿的“绿荷”,黑的“墨菊”;以花朵儿分,有一株开花上千朵的“大立”,也有一株只开一两朵花儿却大如牡丹的“标本”。在群芳争艳花团锦簇中,孔大方看见有几株菊花各有一个巨大的花芯儿,就嚷了起来说:
……………………
①以客喻花儿,各家说法不一,通常指:贵客牡丹,娇客芍药,寿客菊花,仙客桂花,清客梅花,幽客兰花,狂客桃花,静客荷花,野客蔷薇,素客丁香。文中以“十客”作为园名,是比喻花草的众多,并不是园中只有这十种花儿。
“刚才看的梅兰竹菊四扇屏中,那菊花画的就是这种大花芯儿的。我还只当是大小姐杜撰臆造的呢,谁知道也是有所依据,是照着这花儿画的呀!”
对于这种花儿,本忠倒不生疏。因为秀芝是个菊花迷,生平最爱的是菊花。结缡以后,本忠不时帮着她浇水、松土、扦插、分根,颇识得几色名贵品种,就接口说:
“这叫‘芙蓉托桂’,是菊中的上品。刚才我不是说过么?画画儿,只有画自己最熟最常见的东西,才能传神。你们看,这几枝菊花和那四扇屏上画的菊花有多么相似?要不是照着花儿画的,能这么维妙维肖,丝毫不爽么?”
正说着,只见素素身穿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①,头裹绛绡英雄巾,额前一个大红绒球上缀一颗明珠,脚登熟皮小蛮靴,腰挂锦囊,背着一张弹弓,活脱一个十三妹的模样。身后的四个丫环,也都换了戎装,各捧弓囊箭袋,刀箭绳索,英姿勃勃地走进园来。要是再牵上一匹马,就是一幅绝妙的香妃②出猎图了。素素走到众人面前,先谢了有劳久等之罪,接着说:
……………………
① 箭袖──窄袖的箭衣。
② 香妃──本是新疆某回族部落酋长的妻子,乾隆以武力征服该部落,夺为妃子,因其体内分泌一种异香,称为“香妃”。《香妃出猎图》是当时宫廷画师所画的一幅名画。
“要说是学艺,本应该请师傅先练一套,让学生照着样子学的;今天就算是投师之前的考核,先由学生练一套,师傅再指点吧。”说罢,以目示意,两个丫环解开一盘丝绳,各执一头,分奔两座假山的顶上,绷紧了丝绳,各在一根铁棒上系牢,于是一座四五丈长的绳桥,就在两山之间架起来了。素素随后也登上了假山,踏上了绳索,先从东面大步走向西面,又从西面倒退着回到东面。那丝绳极为柔软,每走一步,都乱摆乱晃,人在绳上走,摇摇欲坠地好像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但是素素在绳上正走倒走,如履平地,四平八稳,泰然自若,简直是身轻如燕,来去如风。退回到东面假山上以后,从背上摘下弓来,用左手拿着,像陀螺似的一路旋风转到了丝绳的中央,伸手从锦囊中取出两颗弹子来,一举弓,一颗弹子笔直地飞上天空。素素在绳上又转了一个身,那颗弹子飞到一定高度,开始往回降落。就在这往回降落的一瞬间,素素再次举弓一弹,“啪”地一声,两颗弹子在空中相击,全都打了个粉碎,弹屑扑簌簌地往地面上散落下来,看客们齐声喝彩。
本忠走过去拣起一块来看,原来是用粘土搓成又经煅烧的泥丸,难怪一击即碎。喝彩声中,素素以左脚立定,向后翘起右脚,深深一躬,学了个“童子拜观音”,说声:“献丑了!”缓步走下假山来。
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高超的技艺,博得了众人不住口的称赞。
黄逸峰虽然久闯江湖,这样的本事,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心想:刚才论画题诗,可以说是瞎猫碰见死耗子,撞上了;武术这玩艺儿,可是真功夫,半点儿也来不得假的。本忠虽然也学过几天枪棒拳脚,在弓箭上头,能盖过她这张弹弓去么?这一回,恐怕只好甘拜下风了吧?他那里正为本忠担心,只听得马维禄在指手划脚地恭维素素说:
“功夫练到了这地步,就可以称得起是百发百中,弹无虚发了。有这样的本事,不要说是百十个人近身不得,就是上了战场,取上将首级,不也如探囊取物一般么!”
孔大方虽然不会肉麻当有趣地说些不着边际的话瞎吹瞎捧,却也是十分称赞地说:
“小姐神弹,我是闻名已久,一向不得机缘拜识,今天总算是开了眼界,一遂生平之愿了。在绳索上射弹,就已经十分不易,听说小姐的马上功夫也不同凡响,就是在烈马飞奔的时候,也能够站在鞍上空中击弹。那才叫技艺高超,无与伦比呢!等哪天咱们出城去,再领教小姐的绝技吧!”
在一片赞叹声中,素素虽然踌躇满志,心中暗暗得意,但因为不明本忠的实底,不敢过于矜持,只是自谦地逊谢说:
“区区末技,只能助诸位一笑而已,不堪当此褒奖。刘客官的神箭,那才是能上阵能杀敌的正宗本事呢。”
本忠看素素的本事,比跑江湖卖解的功夫也高不了多少,心里有了实底儿,就笑着答话说:
“射弹和射箭,本不是一路功夫,没法儿相比的。自古以来,高明的射手不知凡几,王伯当善百步穿杨,薛仁贵能射天上开口雁;今天在这个小花园里,一没有这么长的箭道,二没有南来北往的大雁可射,更何况我还没那本事呢!这样吧,刚才小姐练的是空中碎弹,我这里就也练一手空中穿榴吧!”
说着,撩起长袍的下摆,挽起袖子,从丫环手中接过弓箭来。看那弓,是一张桑木小雕弓,装饰雕刻得倒是颇为精细,拉一拉弓弦,扯满了,也不到五个力①,本是闺阁中赏玩的东西。看那箭,都是些雁翎铜镞短箭,不銳不利,射到了身上,也不能贯革直入的,就笑着说:
……………………
① 力──弓的强度单位,标准其说不一,一般以十斤为一个力。
“小姐的这张弓,就是叫王伯当来拉,也只能射到五十步。他就是有天大本事,也别指望用这张雕弓去百步穿杨啦!”
他一面说着,一面走到石榴树下,摘下一个半红的大石榴来。一弯腰一抬身再一扬手,那个石榴已经飞到了半空中,几乎比素素射出去的弹子还要高些。就在石榴飞到不能再高,开始住回落的时候,本忠发出了一支箭,正中目标,箭镞穿了过去,雁翎留在外边。大家喝了一声彩,以为他的功夫也就到此为止了。正要夸奖,那石榴在空中顿了一顿,略有偏离地继续往下落。这时候,本忠双箭齐发,两支箭一前一后奔石榴射去,前头那支箭射中了石榴,跟第一支箭十字交叉地插在石榴上。那个石榴又受到了推力,带着箭在空中翻了个筋斗,往斜刺里偏向飞去。说时迟,那时快,第三支箭接着飞到,不偏不斜,正好也插在石榴上。场上所有的人全都喝起彩来。四个丫头,忘乎所以,竟跳跃欢呼,一个劲儿地为本忠的神箭大鼓其掌。赞叹声中,那个石榴带着三支短箭像鸽子张开了翅膀似的呼啦啦带着风儿掉到了荷花池边素素脚下的草地上。素素走去把“鹄的”拾了起来,本忠已经从石榴树旁走回来,笑嘻嘻地站在众人面前,谦逊地说:
“幸亏没什么风,侥幸撞上了。”
马伟禄看了素素的空中击弹以后,原以为本忠的箭法再好,也不过箭箭命中红心而已,在“神奇”二字上,总是铁定地要输给素素了。没有想到强者还有强中手,本忠的第三箭确实神奇,完全把素素的射弹给压下去了。不过为了要看后面的好戏,当铺老板耍了个心计,先不评高下,只是葫芦提一笼统地说:
“刘老板的神箭和小姐的神弹,可以说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难分轩轾上下,这一局算是平局得了。究竟谁的本事强,还得在真刀真枪上才能见个高低呢!”
素素对于自己的射弹绝招儿,一向是十分自许的,今天见了本忠的箭法,知道这是经名师传授的真功夫,不是自己的花儿活儿所能比拟的,心中早已经对这个年轻的小客官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听到马伟禄一个劲儿地直撺掇他们两个在真刀真枪上见过高低,不觉有些怯阵起来,腼腆地说:
“刘客官学的是真本事,进得考场,上得战场,跟我们拿刀枪摆弄着玩儿的假功夫怎么能够比试得?还是请刘客官练一手给大家开开眼界,我们的区区末技,就不要献丑了吧。”
黄逸峰见本忠在弓箭上并没有让素素给比了下去,也来了劲儿,就帮着撺掇说:
“刚才小姐自己说过,今天小试锋芒,算是投师学艺之前的考核,你要是不练两套叫师傅瞧瞧,师傅怎么点拨你呢?快别腼腆了,像刚才射弹那样干脆痛快,该有多好?”
本忠也笑着圆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武艺之道,第一是学无止境,没有登峰造极天下无敌的人;第二是各有心传绝招儿,凡有一路攻法,就有一路破法,没有万无一失的解数;第三是一巧能破千斤,两将对阵,重在智取,不重死拼力敌;第四是任何驰骋疆场力敌万人的骁勇上将,也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所以更不能以胜败论英雄。小姐神弹,人人称奇,个个叹服,对我学射,更有莫大的启示,在刀剑枪法上,想必也有独到的高招儿,要不是秘不传人的看家本事,就请小姐一显身手,咱们相互取长补短吧!”
素素见推诿不得,只好说:
“既是刘客官一定要我献丑,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将就练一套剑法,请点拨指教!”
说着,把弹弓递给了一个丫环,接过一柄长剑来,就在草坪上拉开架势,盘旋飞舞起来。
中国剑术,有南路北路之分,又有长穗短穗之别。素素所学,是南路长穗剑。这种剑术,舞起来,一把长穗儿左盘右旋,上下翻飞,与闪闪剑光相映成趣,本是一种只图好看的花剑,讲究的是姿态优美,身段灵活,与其说是一种武术,倒不如说是一种侑酒取乐的舞蹈或是活动筋骨的体操倒更为贴切些,要是学了它去杀敌,多半儿是不中用的。
明朝末年,有些士大夫家中所蓄的歌姬舞女,不少人都学过这种优美的剑法。清兵入关以后,有些士大夫为了挽救国家民族,效忠朝廷,纷纷组织抗清义军,于是颇有不少爱国的歌女也投身军旅,仗剑杀入敌阵,想用这种姿态优美的花剑与骑在马上高举战刀残暴凶狠的敌军拼一个你死我活,与残破的江山朝廷共存亡。其悲惨的结局,当然可想而知。这种可歌可泣的故事,至今还可以在许多笔记小说中读到。
要说舞姿,素素的身段可以说是优美之极又灵活之极,不论是踢腿还是出剑,都十分干净利落,确实能够给人以一种美感和享受。但是世上一切艺术当中,独有战争这门艺术,是最残酷、最可怖、最无法实地欣赏的。妙就妙在艺术家们在舞台上重现战争场面的时候,居然把可怖的残杀变成了优美的舞姿,于是刀枪变成了玩具,杀人也变成游戏了。对于只在舞台上见过战争而没有亲身上阵厮杀过的人,好比“夏虫之语于冰”,是一个无法说明,另一个也无法理解的。
等到素素献艺完毕,收剑伫立,场上响起了一片喝彩之声的时候。本忠才从因美感而引发的沉思遐想中苏醒过来,夸奖说:
“小姐舞剑的姿态优美极了,不单体态轻盈,剑法娴熟,而且风起云涌,出手利索,剑起有如蛟龙出洞,剑落有如猛虎归山。可见平日功夫之深,佩服,佩服!”
马伟禄一心只想看本忠的武艺,在旁边竭力撺掇说:
“别只顾夸奖别人了,该你上场露一手啦!”
本忠笑着连连摇手:
“不行,不行!看过小姐舞剑,我那两下子就更其不堪入目了。”
素素把手中剑递给了丫环,也笑着不依说:
“刚才刘客官不是说要相互取长补短吗?怎么说了话不算数,赚了我的去,就想把你的看家本事秘而不传了呀?”
本忠明知脱不过去,只好抱拳逊谢说:
“不是我敝帚自珍,不肯献丑,实在是班门之下,不敢弄斧。再说,我那两下子,可是一点儿也不好看。小姐要是不笑话,我也学一个恭敬不如从命,将就着练两套梨花枪,给小姐瞧着解闷儿玩吧!”
说着,脱去外面的长袍,把脑后的辫子拽到胸前来,在腰带上系住了辫稍儿,这才从丫环的手中接过一支长枪来。枪是红缨银枪,白蜡杆儿的枪杆子缠着丝带儿,末端配一个闪亮的白铜枪攥,真是既轻巧,又好看,其实这是真正的“银样镴枪头”,也是闺阁中的玩物,原是上不得阵也当不得真,一扎就要弯的。本忠提起这支枪来,掂了一掂,既没有掉枪花,也没有像风车似的滴溜乱转,盘旋舞飞,而只是两手握枪,跳跃着迈进一步,上中下各刺一枪;退一步,翻身往后刺三枪;往左边一跳,侧刺三枪;往右边一闪,倒过手来,又侧刺三枪。大伙儿正等着看他的精湛表演呢,他却把枪一收,微微一躬,说声:“献丑,献丑!”表示他的本事止于此矣!
素素见他的枪扎出去稳准而有力,收回来快速而敏捷,暗暗点头,心知这是扎扎实实的硬功夫,不能等闲视之的。那四个丫环,平时看惯了掉花枪,只知道把一杆枪耍得不见影子的是真功夫,哪儿把这不起眼的刺枪放在眼里?一个个交头接耳地相顾哑然失笑。本忠见了。笑对她们说:
“我说怎么样?叫你们笑话了吧?我早就有话在先,我这两下子,根本就没什么好看的,这不是叫你们姐儿几个笑掉大牙了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中看的不一定中用,中用的不一定中看。我这两下子,你们别看它不起眼,可是梨花枪的正宗,前后左右各分上中下,一共是十二路正宗枪法,各路枪法又都有两路变化,可以变出三十六路、七十二路、一百零八路以至无穷无尽的解数来。学会了这梨花枪,虽然不是万人敌,对付十个八个平常人是不在话下的。看你们四个这身穿着打扮,用不着说,都是跟小姐学过刀枪拳脚的啰?要是你们不相信,咱们就来比试比试,你们四个都使刀剑,我就使这条单枪,战你们四个,怎么样?”
那四个丫头,见本忠要跟她们比试武艺,笑得更响更厉害了。从那笑声中,可以听出她们依旧是不相信、不服气的。薛三娘听说要动刀枪,连忙摇手阻止说:
“使不得!使不得!刀枪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碰着不要紧的地方,要伤皮肉;碰着要紧的地方,可就没命儿了。你们又不是下校场比武,认什么真?就是考武状元,也不会是刀对刀、枪对枪厮杀吧?有没有本事,谁高谁低,说句笑话罢咧!快别为这个生事儿惹漏子了。”
本忠笑着解释说:
“不要紧的。我管保不叫她们碰伤我,也管保扎不着她们,还不行么?三娘要是还不放心,我这里再约法三章:第一,卸掉枪头,只剩下一根烧火棍儿,总 (精彩小说推荐:
)
( 括苍山恩仇记 http://www.xshubao22.com/5/5574/ )